第143章 移外充内,以内实外

攻破重庆,连通东西两川,从形势上来看是最理想的结果。但在朱永兴看来,一是力有未逮,二是原属大西军和大顺军的两部过早会合,并非特别有利。起码在他使夔东十三家大部归心之前,这么急于捏合矛盾很深的两部军马,反倒容易搞了乱子。

朱永兴并没有直说自己的这种担忧,但却向晋王李定国透露出自己的意思。对此,李定国心知肚明,因为暗合他的心意,也便遵照执行,将拓展经营的方向主要集中在北面。也就是说,他在北攻保宁(阆中),东联夔东十三家出战湖北的战略设想中,重点选择了前者。

这与当初蜀王刘文秀的构想比较相近,“期于水陆分道,力恢陕、豫,略定中原”。而“奏肤功以绘麟阁,期与诸将士指顾计之”又何尝不是李定国心中所愿。

成都若能有两三万移民,只要休养生息一年,大军便可北进;在这一年的时间里,由雅州向成都缓步开拓,也必能连通两地,根基大固。嗯,这不是普通的连通,而是沿途有村镇,村镇内有百姓居住,外有百姓种的田地,路上有巡逻的明军,县治中有地方官吏……这已经是真正的占领,并使地方恢复了生机。

憧憬着未来,晋王李定国已经再生不起与朱永兴抗衡,替永历争权位的心思。只要朱永兴能手下留情,让永历得善终,这便是他最感欣慰的期望了。他相信朱永兴能够信守承诺,因为到现在为止。朱永兴还没有食言的时候。就连李定国曾经认为不过是宣传之语,不必当真的事情。朱永兴也做到了。

让入川的明军将士在达到成亲的条件后娶上媳妇。当时没有多少人把朱永兴的这个承诺当成真事儿,与此类似的口号历史上曾经被人喊过千百遍,什么“打下某地,有钱有粮有女人”、“跟着老子干,吃香喝辣”等等。不过是煽动人心的话语。成与不成又有什么关系。而朱永兴却在百忙之中记着自己说过的话,并且认认真真地将其落在了实处。

不说入川以来滇省钱粮的大力供应,单说这件事情,便会使将士归心,感恩戴德。至于永历,除了那些想借其恢复所失的权位和官职的家伙,谁会为其而奋起一战?相反,如果谁想对朱永兴不利。倒是有太多的人会拼命维护。

既然已经看清了这一点,晋王李定国倒也心安了。不是他不肯做一个全始全终的忠臣,而是大势如此。朱永兴的才能、智慧、魄力、勇气胜永历百倍千倍,无人能敌,走到今天确是个人努力,而非侥幸,象别人所说的“天降圣人以救华夏”也不为过。

“王爷。”亲兵队长走了进来,躬身行礼。打断了李定国的思绪。

“何事?”李定国开口问道。

“几位将领前来询问那些女子之事,还请王爷示下。”

李定国不由得笑了起来,这是为自己手下的兵来争媳妇的。若是不定下个章程,日后还真是够麻烦。

“好吧,吾去跟他们说明,若是去晚了,那些个混蛋指不定要拔拳相向了。”李定国觉得还是与大家商量一下,得出个各人都满意、也挑不出毛病的办法。既安抚又激励那些想媳妇想得眼睛发绿的丘八大兵,对提高士气、增加垦荒的效率也是大有好处。

………

www●тт kǎn●co

成都码头。

一大群士兵,而且人声鼎沸,七嘴八舌的都是要帮移民背包裹、拿行李的声音。只是,这热情得有些过分。或明目张胆,或小心注视,一个个的目光都在那些姑娘装束的女子的身上打转。

当然,这些“雷锋”们热辣辣的目光把她们看得一个个都垂下头,脸上纷纷露出又羞又恼的神色,有亲人的都也有意无意地站在外围,看似随意,但姿态动作都有些僵硬,泄漏出了他们内心的戒备和警惕。

略显无助的则是四十多名看似无亲无顾的年轻女子,也吸引了最多的目光。虽然她们都穿着明人的服饰,但仔细端详之下,还是能看出与汉家女子的不同。没错,她们或是安南人,或是真腊人,或是南掌人,或是暹罗人,或是缅甸人。有的是花钱买来的,有的则是对外攻伐抢来的。

这些来自异国他乡的女人尽管在路上受到了比较好的照顾,也多少学了些简单的汉话,但在陌生的地方,面对周围火辣辣的目光,还是感到了害怕和恐慌。她们瑟缩地挤在一起,低着头,偶尔偷偷瞄上一眼,有的女人眼中还噙着泪花。

几个年岁稍大的妇女在外侧虚挡着,春背着一个熟睡的小娃娃,有些焦急地抬脚看了看不远处正与官员说话的夫君。出嫁从夫,尽管不愿丢下已经在安南越过越好的生活,但还是顺从夫君,来到了这陌生之地。一切都要重新开始,她的心中也有些忐忑。

李老闷也觉得丢弃在安南的家业有些可惜,也对妻子心存歉疚。但岷殿下既然号召退役军人来四川安家,他更觉得应该积极响应,因为他觉得一切都是岷殿下的恩典,自己不能忘本。何况,他的老家在四川,那一丝眷恋故乡的情绪也是他下定决心的原因之一。

“下官觉得先让些孤身女子暂且居住段时间,稳稳心,适应下环境,再与官兵婚配较为适宜。”

李老闷文化本不高,但在安南当治安所所长,又升为县尉,好歹有了两年多的锻炼,说话也变得很有条理。而且,他的履历报到移民办,对于这样有经验的地方官员,移民办十分重视,也觉得他一片赤诚,便升他为成都府同知。

而号召退役军人落户四川,则是政府为了加强基层的举措。移民来自各处,日常矛看不可避免,有这些出身军伍的震慑,对于维护社会治安很有好处。

高文贵看过李老闷的官身履历,眼中不掩赞赏之意。军人出身,正合他意;现在的官吏,很好。谁不希望自己的部下,或者是同一阵营的有出息?

杨名知也很客气,尽管是自己的属下,但以后要长久共事,自己又正缺这样有经验的官吏分担工作。

“李同知所言有理,国公——”杨名知望向高文贵,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后,笑着对李老闷说道:“府中差役都是临时组织的乡勇,还要李同知费心加以教导、训练。嗯,城中房屋已经收拾好,就麻烦李同知带着差役将这些女子先安置下来吧!”

“下官遵命。”李老闷也不怕生,在杨名知唤来的乡勇引领下,带着一群女子先行离去。

“瞧你们那没出息样儿。以后还有更好的呢,都他娘x的好好干吧!”高文贵好笑地斥骂了一句,身旁的几个亲兵才脸色涨红地把目光从慢慢离开的女子们身上离开。

………

来到这个时代,自己也被影响了,或者习惯了很多在后世根本看不惯的事情,比如买女人。朱永兴苦笑着把又一次收到的南掌俘虏的数字统计放到了一边。这是安南都统使司府的联合行动,第一次攻掠南掌还是很顺利,这让那帮安南都统使感到满意,也激起了更大的雄心。

再加上花钱买来的高棉、柬、泰、缅等国的女人,第一批已经送去了两百多,第二批差不多也是这个数量,很快又会凑满。经过短时间的教授,会说、能听简单的汉语便会再向四川送去。

对于这些异国、异族的女人,甚至包括那些俘虏,朱永兴并没有打算给他们真正的民族身份,而是打算利用时间将他们湮没或同化在明人当中。那些女人好说,一代两代,也就差不多了。那些有家庭的,时间或者要长一些,但不在自己的族群中居住,语言、生活习惯会淡忘得很快吧?

外族打散充实国内,本族则集中向外扩张。这是朱永兴和幕僚们想到的一个办法,既使内部有足够的生产人口,又使对外部的占领更稳固。至于效果,估计要一段时间之后才能体现出来。

但就目前来看,安南的情况还算不错。特别是那些嫁给明军的安南女人——嫁了人,生了孩子,也就算认命了。生活得再好一些,就更安分了。

想到这里,朱永兴不自觉地抿了抿嘴,一股淡淡的奶味还在嘴里漾着。嗯,那个,母乳喂养好,宝宝长得壮,还有那个别的好处哈。

“殿下。”一个亲卫引着情报部的官员急步走了进来,脚步未停,话声已经响起,“海军急报,白鸽门大捷。”

朱永兴腾地站了起来,急着招手,“快,快拿来。”

接过军报,朱永兴一目数行,然后又细细地再看一遍,掩饰不住激动兴奋,哈哈大笑起来。

南海舰队已经把白鸽门水寨彻底封闭,来信的时候三千陆战队已经登岸,水陆夹击,困于寨内的清军水师被消灭只是时间问题。相信很快,彻底占领白鸽门水寨的消息会再次传来。

第80章 教士保罗第2章 斗熊救美第233章 三桂之谋,郑家再乱第149章 讨伐安南第47章 齐集元江第168章 多番的降将第261章 截击,展望第122章 水利部第38章 巧取龙尾关第142章 悲观,惨淡第13章 宗室留守第12章 命运的安排第67章 排除万难第121章 暂时相安第24章 海外助力第152章 为皇除“奸”第183章 寂寞,郑军攻势第122章 大难临头几人“忠”第65章 骑兵墙浪潮第236章 旗奴家丁、内政外交第26章 兵临城下第166章 无题第137章 广东战局推想第52章 血战厮杀第37章 缅局有变第22章 血溅跳花节第70章 开路迂回第114章 基础——制度建设第18章 天马行空的设想第79章 最亲近的密谍第62章 乱汝心智,海上感慨第59章 无题第190章 谨小慎微第83章 北望第62章 论势振人心第115章 术业有专攻第104章 广西,水西第35章 阻击第24章 烽起石屏第140章 工部主事第89章 胜利第43章 巩昌王的选择第95章 初印象第125章 吏治,公学第14章 篡改圣旨?第267章 南京,南京第101章 强盗的转变第116章 不悦的提议第145章 大包围第121章 暂时相安第94章 难以抗拒,后宫琐事第153章 内讧分裂第220章 增兵向北,郑军不稳第121章 西北大战略第148章 未来战略,死战大胜第27章 诈取缅关第139章 龙多旱,人多乱第60章 会赵王第64章 变革的威力第143章 移外充内,以内实外第128章 扶弱击强第32章 慧眼识珠善拢络第36章 坦白,困城聚歼第258章 坦诚相待第245章 天变第204章 胜后的思考第147章 一战定辽?第24章 只手欲擎天第16章 柔情蜜意第9章 武圣定论,帝王痼疾第206章 降明不降郑,决战第114章 沿海迁界第101章 铁脚板和轰天炮第92章 举棋不定第126章 火力致胜,英国心思第4章 攻城第107章 拥立,会晤第68章 以诚待人,执着进谏第141章 宗室留守与假黄铖第69章 软实力第109章 百无禁忌第25章 三鬼之谋第54章 再退第23章 暹罗国情第40章 两奸计议第176章 侍女,女官第58章 明智,千秋节第202章 总攻(二)第134章 失败,争吵第64章 计议第48章 黯然收兵第127章 五国军棋第39章 圣意第223章 军制改革,拉拢分化第78章 破路第48章 大战(二)第256章 威慑重庆,王旗所至第122章 水利部第134章 失败,争吵第266章 重庆,武昌
第80章 教士保罗第2章 斗熊救美第233章 三桂之谋,郑家再乱第149章 讨伐安南第47章 齐集元江第168章 多番的降将第261章 截击,展望第122章 水利部第38章 巧取龙尾关第142章 悲观,惨淡第13章 宗室留守第12章 命运的安排第67章 排除万难第121章 暂时相安第24章 海外助力第152章 为皇除“奸”第183章 寂寞,郑军攻势第122章 大难临头几人“忠”第65章 骑兵墙浪潮第236章 旗奴家丁、内政外交第26章 兵临城下第166章 无题第137章 广东战局推想第52章 血战厮杀第37章 缅局有变第22章 血溅跳花节第70章 开路迂回第114章 基础——制度建设第18章 天马行空的设想第79章 最亲近的密谍第62章 乱汝心智,海上感慨第59章 无题第190章 谨小慎微第83章 北望第62章 论势振人心第115章 术业有专攻第104章 广西,水西第35章 阻击第24章 烽起石屏第140章 工部主事第89章 胜利第43章 巩昌王的选择第95章 初印象第125章 吏治,公学第14章 篡改圣旨?第267章 南京,南京第101章 强盗的转变第116章 不悦的提议第145章 大包围第121章 暂时相安第94章 难以抗拒,后宫琐事第153章 内讧分裂第220章 增兵向北,郑军不稳第121章 西北大战略第148章 未来战略,死战大胜第27章 诈取缅关第139章 龙多旱,人多乱第60章 会赵王第64章 变革的威力第143章 移外充内,以内实外第128章 扶弱击强第32章 慧眼识珠善拢络第36章 坦白,困城聚歼第258章 坦诚相待第245章 天变第204章 胜后的思考第147章 一战定辽?第24章 只手欲擎天第16章 柔情蜜意第9章 武圣定论,帝王痼疾第206章 降明不降郑,决战第114章 沿海迁界第101章 铁脚板和轰天炮第92章 举棋不定第126章 火力致胜,英国心思第4章 攻城第107章 拥立,会晤第68章 以诚待人,执着进谏第141章 宗室留守与假黄铖第69章 软实力第109章 百无禁忌第25章 三鬼之谋第54章 再退第23章 暹罗国情第40章 两奸计议第176章 侍女,女官第58章 明智,千秋节第202章 总攻(二)第134章 失败,争吵第64章 计议第48章 黯然收兵第127章 五国军棋第39章 圣意第223章 军制改革,拉拢分化第78章 破路第48章 大战(二)第256章 威慑重庆,王旗所至第122章 水利部第134章 失败,争吵第266章 重庆,武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