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书院

大明对所有领域控制力都很薄弱,在文化、思想和商业这样需要宽松的领域,形成了极度的繁荣,但在军事和政治领域,控制力的确实却形成了致命的毒药。

政治上没有与文官士大夫相抗衡的力量,中央对民间的控制越来越薄弱。人为划分的士农工商阶层,臭大街的军户匠户制度,巨大的贫富差距,又没有政权的调控,早晚也会垮台。但它虽然有很严重的问题,却绝不应该被野蛮和愚昧代替。

在这个时空,改天换地、兴复华夏的重任落在了朱永兴身上。在历史车轮的滚动中,朱永兴不时地扔出一颗石子,越来越大的石子,使历史车轮弹起的越来越高,终于偏离了原来的轨道。

但这还远远不够,中兴的局面刚刚呈现,还十分的脆弱。朱永兴一边要筹谋着对抗清军,一边还要夯实自己的基础,以架空远在缅甸的永历及小朝廷。讲武堂有了,一批批以朱永兴为师的军官在渗入军队;书院在五月也开张了,没有科举,那什么人能够做官,自然是书院的学生。

而第一批学生中有一半是朱永兴亲自指定的,各大土司的子侄辈,必须前来学习,这也将作为日后能否承袭土官职位的一个必要条件。各地现任官员也发放教材,写出论文,算是函授教育。教材呢,也是朱永兴指定的,现阶段实施的政策措施,数学计算。地理知识。历史课则包括了明末以来的种种失政,清兵入关后导致抵抗失败的内讧等事件。

“殿下。我朝确有失政,但却不可示之纸面,日后传播出去,岂能不为清廷所用。”郭之奇对成立书院果然是意见多多,而且这次他还有了帮手,张煌言来了,通过两回书信后,他还不放心。亲自来了解朱永兴的真实意图了。

“不知何以败,焉知何以胜?”朱永兴示意施礼之后的张煌言坐在一旁,心中对这个郭之奇十分厌烦,努力压抑着自己的情绪解释道:“清廷若治理得当,以民为重,那自然可借此攻击,中兴大业便就此不干也罢。该降的降。该走的走,何必弄得战乱不休,生灵涂炭?”

郭之奇被噎了一下,依旧不肯罢休,继续说道:“可有些官员完全可以直接任用,为何要入书院重新来过?很多官员亦未打算贪恋原来的权位。只是报国心切,纵使不堪为殿下运筹帷幄,留下作个行走洒扫之士也堪用的,又何必到书院重操学业?难道他们生平所学,就没一样可被殿下看得上眼的吗?”

早知道那些被自己冷落的旧官僚心有怨气。借机发作,倒也作情理之中。朱永兴暗自冷笑。这些家伙自以为功名在身,学识优厚,说起论语、春秋,可以背诵出其中字句,甚至说出每句出自何处。但这样的人才,有用吗?

“目前的政策措施,吾看是行之有效的。官员不加熟悉,并且知道其中关窍,如何能贯彻实施?”朱永兴用手指重重叩击着桌案,表达心中的不满,“郭大人口中的官员,有多少懂得算学,且不说运筹帷幄,单说治理地方吧,也得清楚治下多少百姓。每年税收中留出多少,才能补贴劳力不足之家,使其不至于心生怨恨,铤而走险。要算出每年雇佣多少民壮,才能修整河道,平整道路……”

“些许杂务自可交给从吏,何劳官员亲力亲为?”郭之奇理所当然地反驳道。

“从吏计算正确与否,官员心中岂可无数?若从吏相欺,引出事端,是谁之过?”朱永兴的声音高了起来,眼睛也瞪大了,“郭大人,你可知目前财政之紧张,你可知各处大军每日耗费多少钱粮?借之暹罗,借之占城,借之百姓,吾已经殚精竭虑,又从哪里拿出多余钱粮供养废物官员及其从吏幕僚?”

郭之奇张了张嘴,有些哑口无言。连岷世子新纳的妃子都带着侍女们垦出菜园,自种自吃,共渡艰难,那些由政府养着的闲官哪还有说话的底气。自己来此说项,真是自取其辱。

如果做官只是写写诗,拍拍上司马屁,那要之何用?朱永兴见郭之奇一副难堪的模样,不由摇了摇头,说道:“郭大人,目前形势如何,想必你也知道。正是精诚团结、共渡危难之时,少挑毛病,多做贡献,方是此时所为。”说到这里,朱永兴的语气转冷转硬,“若是以私心为重,横生枝节,即是破坏阻挠中兴大业,又与三鬼等汉奸何异?”

“殿下言重了。”一直没有说话的张煌言赶忙起身,劝说道:“些许官员苦不得任用,有些不满,亦是报国心切,可稍体谅。若他们知道殿下苦心,自然心平坦受。”

“是下官糊涂,请殿下责罚。”郭之奇也怕朱永兴乱扣帽子,从此断了那些曾寒窗苦读的官员的仕途,就坡下驴,躬身请罪。

唉,朱永兴叹了口气,郭之奇舍家抛业,矢志抗清,因此而丧妻失子,犹坚贞不屈,这样值得他尊敬的人,他怎肯轻易降罪。

“无罪。”朱永兴无奈地苦笑一声,灵机一动,决定给郭大学士找个活儿干,省得他老来烦自己,“郭大学士才高八斗,吾有件工作要交予你去做,便是编撰一本《汉奸录》,或者叫《贰臣传》,或者——嗯,日后再取名字也可。”

郭之奇愣了一下,随即痛快地点头答应,著书立说,青史留名,吾之所愿耳。只是他趁机向朱永兴请示,要了几个协助编撰的官员名额,算是保下了几个人,使之不必去书院回炉再造。

等到郭之奇告退而出,屋里便只剩下了朱永兴和张煌言两个人。这已经不是两人的第一次单独相对了,只是昨天召见的时间短。并没有长谈深说。

眼神是坚定的,这是朱永兴给予张煌言的第一个评价。这一点或许张煌言本人并未察觉。在经历过诸多麿折苦难之后,他的眼神却变得越来越坚定而有神。

“昨日已经说过,吾派出小舰队相助延平王抗击清军,待战事结束后,便由金门接出鲁王兄,至西南休养。”朱永兴用平淡的口吻缓缓述说,面对偶像李定国已经能保持心态,在张煌言面前。更不是问题。

“谢殿下成全下官心愿。”张煌言躬身拱手,说道:“浙东武装乃属朝廷,自当遵奉殿下号令,不敢稍有违逆。”

“先聚力于南海,压制两广,稳定战局后,方可窥机他图。”朱永兴走到屋子一角。掀开麻布,露出了巨大的沙盘,伸手示意张煌言过来观瞧。

红旗、绿旗插得错落有致,敌我形势一目了然。令张煌言感到惊讶的是,在表示长江三峡的位置上也插有小红旗,正是新纳入战略规划的夔东十三家。

“张尚书曾数次统兵进入长江。不知道若是直达三峡,与夔东十三家会合,可有困难?”朱永兴用手指划了个圈,从海上直指三峡。

张煌言率军数入长江,却并未过于深入。便本着自己知道的进行了讲述,这时他尚不知道夔东十三家已与朱永兴建立了联系。

现在率军入长江。还是早啊!朱永兴在心中提醒自己,切不可操之过急,先立足西南,才是重中之重。

“殿下对东南之战似很有信心?”张煌言有些疑惑地问道:“若是南海舰队与下官所率的船队倾巢而出,应该更有把握吧?”

朱永兴摇了摇头,笑道:“延平王岂是易与之辈,清军必铩羽而归,张尚书对此不必担心。”说着,他用手指在两广的位置点了点,“没有水师牵制广东,则我军在广西将面临极大压力。目前,汝阳王率军与广西清兵胶着对峙,水师功不可没。”

张煌言又仔细观察着沙盘,皱着眉头说道:“大敌依然是吴三桂的在滇清军,殿下可有计破之?”

“破之尚难,耗之稍易。”朱永兴走回到桌案,抽出一份报告递给张煌言。

这是一份三个月的统计汇总报告,滇省明军共有大小战斗四百余次,三大战区、上千里防线几乎无日不战,共毙伤清军两千余人,自身伤亡也有千余。从这份报告的数据来看,明军的零敲碎打战略还是很成功的,地雷、手榴弹的使用比率也越来越高。

除了人员的杀伤,明军的防线还向前推进了一些,一些不易防守的地区在明军的频繁袭扰下,被清军主动放弃了。显然,清军对这种战术还缺乏应对手段,有三座大城必须要守,也使其在宽广的战线上的兵力显得不足。

“三个月以来,投奔我军占领区的百姓已有上万。”朱永兴说了一个数据,稍微停顿了一下,笑着说道:“这是人心所向,虽然加重了钱粮的压力,但妥善安置后,亦将为中兴出人献力。”

张煌言毕竟是刚到,虽然打消了对朱永兴不思进取、海外偏安的误解,却对他采取的战略、战术并不十分了解。在他看来,进取广西有些操之过急、分兵力弱的嫌疑,集中力量光复滇省,才是最正确的指挥。

“殿下,下官以为,滇省清军乃心腹之患,当全力破之,后作他图。”张煌言谨慎地说道:“如今四处用兵,似有分兵之嫌——”

“四处用兵不假,然各有其目的,皆是为稳固滇省之地。”朱永兴淡淡一笑,说道:“张尚书初至,许多情况尚不知晓,可去讲武堂看看,军议时亦可至参谋总部旁听。”

“是,下官遵命。”张煌言躬了躬身,停顿了一下,开口问道:“不知殿下迎回鲁王,欲安置何处?”

“下龙如何?”朱永兴对此并不在意,说道:“那里近海,风景气候都不错,你们也可常去看望。嗯,听说鲁王兄身体欠佳,且听医生说哪里适合休养,再作定夺不迟。如果鲁王兄身体允许,四处走一走,看一看,自己选择定居之所,也可以啊!”

“多谢殿下。”张煌言听到朱永兴如此说,倒更放下心来。不定居所,也就没有监视软禁之意。唉,是心怀坦荡,不加防备,还是极为自信,并不把鲁王视作威胁,他有些猜不透朱永兴的心思。

朱永兴微微一笑,说道:“浙东抗清武装主力应至南海,与南海舰队合为一体,张尚书意下如何?”

“都是朝廷军队,又何分南北,自当遵从殿下谕令。”任何人在此时也只能恭谨答应,以后阴奉阳违也说不定,但张煌言却不是这样的人,停顿了一下,他又开口说道:“若蒙殿下不弃,下官愿作帐下行走洒扫之士。另外,下官腆颜推荐一人,乃是属下参军罗伦……”

罗伦,本是镇江书生,南京之役时,开始追随张煌言。郑成功败走之际,他曾驾一叶小舟追赶海舟,登船苦劝:“您兵势尚强,奈何因小小挫败即奔。清兵胜后必骄怠,如果您现在回帆反击,定破南京。”只是郑成功丧胆落魄之余,不听其言,反令人把罗伦挟去。罗伦当时在船上顿足号恸,士众感动。

确实是忠贞之士,但却非军事人才。朱永兴当然明白张煌言的意思,浙东武装融入南海舰队,张煌言脱离,是释疑之法。但推荐罗伦,则是将其视为接班人,想让罗伦继续统领浙东武装。

朱永兴沉吟着,心中有了决定,笑道:“张尚书所荐之人,定是大才。便授其副将之衔,留在南海舰队吧!“

张煌言并不知道朱永兴故意说得含糊,与他想的却有不同,见朱永兴答应得痛快,又是施礼谢恩。

其实,朱永兴说得含糊,张煌言也暗藏了些小心机。什么是书院,那是和授予功名有关的地方,这种地方怎么能不全力争夺?科举在短期内是无法实施的,谁掌握了书院,谁就掌握了将来的吏治。

…………..

第234章 香溪口阻击第199章 接战第108章 安步当车第225章 晋王表态,格局不同第61章 下龙开发,年节说客第111章 轰击,破阵第68章 慷慨秦腔第129章 限期的安南攻略第247章 兵至衡阳,说客第10章 调整战略,老友重逢第74章 以夷制夷的阴谋第4章 封赏,台湾第24章 海外助力第175章 后来者的心思第173章 琉球,吕宋第207章 胜利,郑家内乱第97章 唯一生路第68章 慷慨秦腔第156章 金秋之时第105章 阻击,顾忌第22章 中南半岛形势第226章 志在天下,吴、孙反应第87章 接战(二)第127章 五国军棋第143章 枪枝合法,移边实边第9章 世子殿下?第98章 有后之喜,酒后之语第15章 定情第38章 三师相会第111章 结果第47章 初胜第44章 三人军事团第80章 京师大乱第66章 弃险第8章 依城挫敌第130章 人力优势,有女舒心第72章 攻守结合第51章 战后布局第68章 慷慨秦腔第145章 大包围第59章 名将展威,以势制敌第115章 缅甸的条件第27章 诈取缅关第90章 援助水西第14章 感情是睡出来的第6章 诡异的族长第132章 攻伐安南第104章 广西,水西第102章 退守宁锦第144章 主次之分第205章 兵种重配置第9章 世子殿下?第151章 再战新会(四)第76章 再弃险要?第75章 恬然自乐第125章 军人婚配第173章 琉球,吕宋第131章 诸事繁杂第73章 小朝会第58章 少年梦,新钱,质变第160章 大结局第123章 起驾北上第103章 用间——扩散效应第58章 明智,千秋节第21章 柔情蜜意第134章 失败,争吵第149章 经济手段第27章 攻城第87章 接战(二)第84章 失败之源第26章 兵临城下第138章 广国公第8章 越猜测越神秘第141章 宗室留守与假黄铖第152章 破城攻击,向前向前第246章 江浙内乱,朱三太子第119章 训诫,南征第146章 相似而不相同第18章 元江城防第81章 临时机变,长途行军第140章 结局已定第84章 后中先,大海战第126章 无题第265章 兵至南京第269章 光复神京,天下轰动第9章 决战第128章 扶弱击强第226章 志在天下,吴、孙反应第51章 渡河,渡河第49章 隔绝元江,众军合击第67章 排除万难第242章 莽女冲撞,宪政之思第27章 诈取缅关第221章 崇明之基,丧心病狂第154章 赴广东第119章 弃滇,假投诚第43章 保宁第15章 被误导了第97章 唯一生路第41章 大理小吃,蒙化左氏
第234章 香溪口阻击第199章 接战第108章 安步当车第225章 晋王表态,格局不同第61章 下龙开发,年节说客第111章 轰击,破阵第68章 慷慨秦腔第129章 限期的安南攻略第247章 兵至衡阳,说客第10章 调整战略,老友重逢第74章 以夷制夷的阴谋第4章 封赏,台湾第24章 海外助力第175章 后来者的心思第173章 琉球,吕宋第207章 胜利,郑家内乱第97章 唯一生路第68章 慷慨秦腔第156章 金秋之时第105章 阻击,顾忌第22章 中南半岛形势第226章 志在天下,吴、孙反应第87章 接战(二)第127章 五国军棋第143章 枪枝合法,移边实边第9章 世子殿下?第98章 有后之喜,酒后之语第15章 定情第38章 三师相会第111章 结果第47章 初胜第44章 三人军事团第80章 京师大乱第66章 弃险第8章 依城挫敌第130章 人力优势,有女舒心第72章 攻守结合第51章 战后布局第68章 慷慨秦腔第145章 大包围第59章 名将展威,以势制敌第115章 缅甸的条件第27章 诈取缅关第90章 援助水西第14章 感情是睡出来的第6章 诡异的族长第132章 攻伐安南第104章 广西,水西第102章 退守宁锦第144章 主次之分第205章 兵种重配置第9章 世子殿下?第151章 再战新会(四)第76章 再弃险要?第75章 恬然自乐第125章 军人婚配第173章 琉球,吕宋第131章 诸事繁杂第73章 小朝会第58章 少年梦,新钱,质变第160章 大结局第123章 起驾北上第103章 用间——扩散效应第58章 明智,千秋节第21章 柔情蜜意第134章 失败,争吵第149章 经济手段第27章 攻城第87章 接战(二)第84章 失败之源第26章 兵临城下第138章 广国公第8章 越猜测越神秘第141章 宗室留守与假黄铖第152章 破城攻击,向前向前第246章 江浙内乱,朱三太子第119章 训诫,南征第146章 相似而不相同第18章 元江城防第81章 临时机变,长途行军第140章 结局已定第84章 后中先,大海战第126章 无题第265章 兵至南京第269章 光复神京,天下轰动第9章 决战第128章 扶弱击强第226章 志在天下,吴、孙反应第51章 渡河,渡河第49章 隔绝元江,众军合击第67章 排除万难第242章 莽女冲撞,宪政之思第27章 诈取缅关第221章 崇明之基,丧心病狂第154章 赴广东第119章 弃滇,假投诚第43章 保宁第15章 被误导了第97章 唯一生路第41章 大理小吃,蒙化左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