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败局已定

金银财宝,固然令人趋之若骛,固然可以作为钱财去办很多事情,但也有其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在沙漠中跋涉,焦渴难耐的时候,你是希望有一壶水傍身,还是背着闪闪发光的钻石玛瑙?

蒙古人也好,满人也罢,是草原,还是辽东,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粮食物资的匮乏。所以,他们要劫掠,要市易,以得到包括粮食在内的生活必需品。

而历史上,辽东之地金银多、粮食少的时候是相当多的,特别是得不到中原物资的供应时,就曾爆发过大规模的饥荒 ” 。但很快就因为袁崇焕愚蠢的以粮资寇,以及大量卖国奸商的唯利是图所缓解。

退到关外的满清现在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只顾在中原享福,辽东几近荒芜,而明军又没有给他们调整休养的时间。抢掠而来的物品中,金银财宝倒是不少,可粮食却不是很多。

如果是明廷,自然可以拿着钱财去海外购买,而满清,守着金银财宝却只能看着,吃不能吃,穿不能穿,想花也没地方花,形同废物。不对,不是废物,他们还可以拿这些钱财与蒙古诸部换取物资,或者进行收买。但蒙古诸部也不富裕呀,明廷的市易限制很严,即便是对察哈尔部这样的盟友也不是敞开买卖,更不用说他们这些离得既远,态度又不明确的部族了。

明廷的原则也很简单,想市易就去打鞑虏,二十颗真夷人头换一张交易证明,可以进行一个批次的市易,而供应的茶、棉、粮、铁器、瓷器等物资都有固定的数量,要的价钱也很公道。

而对还在帮着满清的蒙古部落。比如科尔沁等部,明廷同样也有赏格。五十颗人头一张证明,或是二十个活的俘虏。

满清的颓势难挽,明廷的支助和市易诱惑,使以察哈尔部为首的叛清武装越来越壮大。他们或许还有些畏惧满清的八旗骑兵,但对附清的科尔沁、土默特部却是趁胜追击。

虽然在表面上是明军的盟友。但布尔尼却有着自己的雄心壮志,也不会完全听命于明廷。在义州完成突破后,他算是虚应了明廷的要求,却不肯再向锦州方向推进。

稍事休整后,布尔尼率领诸部联军,扑向柽木牧场(现彰武县),攻击科尔沁和土默特部的残军,继续完成自己统一蒙古的大业。同时,布尔尼还玩了个小花招儿。派出秘使前往沈阳,想趁着满清正困窘之时,谈条件索回传国玉玺。

…………

锦州方面的是突如其来的,虽然还在激战,但结果如何似乎已经可以确定了。

明军的穿插部队沿着大凌河轻装疾进,几乎与锦州清军派出的援兵同时赶到了大凌河城下。只可惜锦州清军主力被牵制吸引,紧急抽调的第一批援兵数量不多,大凌河城在历史上又是几拆几建。已经残破。

三四千清军抵挡不住具有绝对优势的明军的猛攻,败退下来。一部分逃回锦州。一部分经黑山、广宁向沈阳逃窜。而明军占领大凌河城后,立刻挖掘壕沟,并利用城池的残砖条石修筑工事,彻底封闭了锦州清军逃往沈阳的退路。

这样一来,锦州清军除了拼死冲开通路外,便只剩下北上义州。再走蒙古之地,穿过辽河套回沈阳这一条路了。

噩耗传来,锦州的清军上下人心惶惶,将领们争执不下,士兵们听天由命。不用战,在士气上已经输掉了这场战役。

其实,失败的阴影早已笼罩,后路被断则是使失败确定无疑了。当面的明军已经难以抵挡,娘娘宫的防御被东进兵团突破,在小凌河紧急布置的防线岌岌可危,女儿河对岸的明军又增加了援兵,正在沿河寻找可搭建浮桥的突破点。

一下、两下、三下,锦州清军对这连续的压力支应乏术,只能是苦苦支撑,他们最希望的是沈阳下达撤退命令,赶紧离开这即将战败之地。

最后一根稻草,或者说是令人绝望的消息传来,便彻底摧垮了清军抵抗的意志和信心。甚至多数将领都反对向大凌河城突围,而是要从义州远道绕回沈阳。

千防万防,还是无法抵挡来自海上的突击迂回啊!俄尔哈面无表情,心中却是冰冷一片,耳旁尽是军官们的争论。

“占领大凌河城的敌人行动如此迅速,必是轻装无疑,火力不猛,我军调集火炮,聚力冲击,大有成功之望。”

“即便是轻装,那火枪也是有的,严整的方阵是轻易能冲开的?调集火炮,那更是笑话,对面的敌人是死人吗,就在那看着咱们拖拉火炮,安然后退?”

“从义州退,那也是突围。察哈尔部叛军动向不明,其中不是也有明军助战吗?归路遥远,殊不可测。”

“这不行,那不行,就在这里等死吗?难道盛京还能派出援军,难道盖州的友军能抽出身来?”

“死守肯定是不行的。且不说能否有援军,单凭敌军的兵力和火力,这弹丸城池又能坚持几时?”

俄尔哈心中清楚,这仗是没法打下去了。不管是向北,还是向东,趁着现在还有一线生机,必须赶紧作出决定。向东突围是下策,在明军前堵后压的情形下,不过是陷入了更严密的包围。而且那位将领说得很对,火炮现在是累赘,既不能从容地运到东面进行突围作战,也不可能千里迢迢拖回盛京。

早撤早好,晚撤则有不测之祸。笨重的家伙都要舍弃,凭着战马多的机动优势,明军应该是追之不及的。至于察哈尔部叛军,难道比明军还能对付?现在不是逞强的时候,就算被逼到绝路上拼死一战,就算能杀伤比自身损失更多的明军,但却不是长远的打算。

俄尔哈知道自己必须下这个决心,必须尽可能多地将有生力量保存下来。战争必须要拖下去,才可能出现变数,而这个变数会是什么,俄尔哈不知道,他只是迫切地希望能出现,能给满人一个喘息的机会。

…………(未完待续……)

第103章 产马之地——河套第110章 政府信用第5章 琉球第125章 军人婚配第143章 讲武会一第91章 军队建设第123章 起驾北上第67章 广西战局,威压慑服第44章 率军南下,元江临战第15章 正妃虚悬第241章 兵进湖南,建宁诰命第241章 兵进湖南,建宁诰命第139章 不妙的前景第21章 登陆山东第99章 定都之虑,拍卖逆产第100章 再唔晋王第72章 攻守结合第76章 神示,开源节流第3章 安沛入瓮第11章 众采所长的文治第110章 政府信用第34章 石屏扰袭第80章 特殊人才第134章 失败,争吵第157章 广州战役(三)第154章 赴广东第58章 明智,千秋节第45章 大反攻第64章 苍水之忧,佛朗机炮第215章 后方形势第86章 轻视,放松第54章 不能遗忘的牺牲第13章 元江筹谋与少保劝谏第3章 召见群将第6章 无题第112章 兵溃第147章 一战定辽?第154章 赴广东第113章 君臣闲谈第36章 史载之降将第45章 险地——灰坡第136章 梦珠的憧憬第95章 请兵助战第96章 各有安排第71章 惨烈第153章 锋指广州第115章 术业有专攻第56章 张勇的决定第155章 无题第71章 流寇战术第274章 定江南,见士绅第46章 火枪之威第27章 攻城第54章 海上武装,广西之弊第113章 穷追第224章 讨朔军成,攻克福州第161章 广州战役(七)第139章 阿珠的心事第78章 胜利之因第36章 领悟第83章 北望第130章 无题第49章 清军的迂回第100章 文化酱缸第143章 枪枝合法,移边实边第35章 近代化,胶东稳固第125章 反攻之前第149章 再战新会(二)第142章 川中形势第93章 三马来会第48章 急转直下第263章 真假太子,山东于七第55章 地、盐武器,民爵授封第27章 攻城第109章 得失,海战第257章 会见十三勋,明末失政第148章 再战新会(一)第77章 突破,崩溃第111章 轰击,破阵第97章 试点,火枪部队第239章 扬帆海上,郑经去台第198章 个个击破的机会第84章 抢滩登陆第64章 计议第14章 真儒,自虐?第233章 三桂之谋,郑家再乱第108章 安步当车第107章 只是一小步第137章 李晋王第101章 铁脚板和轰天炮第106章 法阵第274章 定江南,见士绅第93章 弃城集军第17章 元江宣慰第142章 悲观,惨淡第267章 南京,南京第7章 藩属国的新思考第55章 地、盐武器,民爵授封第29章 宗室仪仗第79章 最亲近的密谍
第103章 产马之地——河套第110章 政府信用第5章 琉球第125章 军人婚配第143章 讲武会一第91章 军队建设第123章 起驾北上第67章 广西战局,威压慑服第44章 率军南下,元江临战第15章 正妃虚悬第241章 兵进湖南,建宁诰命第241章 兵进湖南,建宁诰命第139章 不妙的前景第21章 登陆山东第99章 定都之虑,拍卖逆产第100章 再唔晋王第72章 攻守结合第76章 神示,开源节流第3章 安沛入瓮第11章 众采所长的文治第110章 政府信用第34章 石屏扰袭第80章 特殊人才第134章 失败,争吵第157章 广州战役(三)第154章 赴广东第58章 明智,千秋节第45章 大反攻第64章 苍水之忧,佛朗机炮第215章 后方形势第86章 轻视,放松第54章 不能遗忘的牺牲第13章 元江筹谋与少保劝谏第3章 召见群将第6章 无题第112章 兵溃第147章 一战定辽?第154章 赴广东第113章 君臣闲谈第36章 史载之降将第45章 险地——灰坡第136章 梦珠的憧憬第95章 请兵助战第96章 各有安排第71章 惨烈第153章 锋指广州第115章 术业有专攻第56章 张勇的决定第155章 无题第71章 流寇战术第274章 定江南,见士绅第46章 火枪之威第27章 攻城第54章 海上武装,广西之弊第113章 穷追第224章 讨朔军成,攻克福州第161章 广州战役(七)第139章 阿珠的心事第78章 胜利之因第36章 领悟第83章 北望第130章 无题第49章 清军的迂回第100章 文化酱缸第143章 枪枝合法,移边实边第35章 近代化,胶东稳固第125章 反攻之前第149章 再战新会(二)第142章 川中形势第93章 三马来会第48章 急转直下第263章 真假太子,山东于七第55章 地、盐武器,民爵授封第27章 攻城第109章 得失,海战第257章 会见十三勋,明末失政第148章 再战新会(一)第77章 突破,崩溃第111章 轰击,破阵第97章 试点,火枪部队第239章 扬帆海上,郑经去台第198章 个个击破的机会第84章 抢滩登陆第64章 计议第14章 真儒,自虐?第233章 三桂之谋,郑家再乱第108章 安步当车第107章 只是一小步第137章 李晋王第101章 铁脚板和轰天炮第106章 法阵第274章 定江南,见士绅第93章 弃城集军第17章 元江宣慰第142章 悲观,惨淡第267章 南京,南京第7章 藩属国的新思考第55章 地、盐武器,民爵授封第29章 宗室仪仗第79章 最亲近的密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