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七 亡赵

公元前228年,李牧死后三个多月,发春,花枝吐翠,大地如新。在这个万物复苏的季节,王翦发动了对赵的全面进攻。

李牧在世的时候,赵国全民皆兵。百姓就是最好的斥候,秦军的有任何风吹草动,兵力转移和部署,甚至兵种安排都会马上被李牧知道的清清楚楚。秦军除了跟赵国的正规部队作战,还经常遭到民兵组织自杀性进攻的打击。

随着李牧的死,赵国边防制度彻底瘫痪。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李牧的继任者赵葱是赵王迁的本家,并无将才,派他来接替李牧,仅仅是因为赵王迁对他比较信任,很快就被王翦阵前诛杀。司马尚的继任者颜聚更加不堪,他本身乃是齐将,怎会替赵国效死命?秦军尚未开至,他早已经弃城而逃。

秦军的强攻再无人敌,王翦一路攻城掠地,直取东阳,秦将羌瘣负责追击逃窜的赵军,在占领区建立新兴的临时政权。十月,他们同杨瑞和率领的南路大军胜利会师,两军合兵一处,一举攻破邯郸,把浓睡不消残酒的赵王迁俘虏在卧榻之上。

亡国之君的心境,南唐后主李煜牢骚最深: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赵国亡了,赵王迁挥泪作别宗庙,从此只能在咸阳中秋煮酒,感慨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有一个人我们不应该忘记,他就是被赵王迁挤落王位的前太子赵嘉。命中注定他跟九五至尊有段渊源,在宗族数百子弟的保护下,赵嘉居然逃脱了秦军的搜捕。他流亡燕、赵相接的代地,开设了赵国流民收容所,自封为代王,终于圆了自己的君主之梦。

赵嘉屯兵上谷,东与燕军相联,堂堂赵国二把手,沦落到仰仗燕国鼻息的地步,何其哀哉。他的代王做的名不正、言不顺,丝毫不能改变赵国覆灭的事实。赵国历经二百五十余年兴衰承折,终于因为经营不善,宣告破产。

王翦占领邯郸后,依照大秦律例划地为郡,这座战国历史上最繁华的都市,彻底告别了曾经的辉煌。为此,苏老泉还特地在他的《六国论》中感怀一番,“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站在邯郸最著名的学步桥上,你可以看到历经战火洗礼后,邯郸城的巨变。沿街依然楼坊林立,却少人进出,再没有行人摩肩接踵、挥汗如雨的画面。大街上只有三三两两的残兵败勇沿路乞讨,家园早已破落,又无仗可打,他们只能靠着发善心的百姓接济度日。

唯一没有变化的就是邯郸城的八大胡同,丝竹管弦、声色不歇。越是国难当头,越有人寻花问柳、求欢买醉,只有流连教坊才能暂时忘却痛苦。纵然青楼人来人往,不夜如旧,你却听不到欢歌笑语,入耳都是凄凉的亡国之音。

就在赵国山河破败、百业待兴之际,邯郸迎来了一位尊贵的客人,或者我们该称之为主人。始皇帝王驾亲临,到前线视察军情,了解国际形势。

秦国已经成功灭韩除赵,秦国大一统的格局日渐明朗。作为这一系列卓越成就的最高领导者,始皇帝有必要巡视领地,一方面可以稳定军心、对秦军起到激励作用,另一方面,他也要趁机决定秦国接下来的进攻方向。

把赵国收入囊中之后,秦国领土北至燕国,东接齐国、中通魏国、南临楚国,这些诸侯国都成为秦国的进攻系统可以直接攻打的目标。综合其中的利害,我们先把齐国排除在外。虽然秦国可以从赵境伐齐,但是中间隔着魏国,北面又有燕国的威胁,打起来顾及太多。如此一来,秦国就有三个选择:

一,攻打距离中原最远的燕国,它国难以驰援,一统北方之后,由上至下对魏、楚、齐施加压力。

二,攻打距离秦国最近的魏国,拿下中原腹地之后,可以成功的把燕、齐、楚分隔开来,方便日后各个击破。

三,攻打偏安南方的楚国,先消除秦国最大的隐患。而且楚国与列国关系疏离,伐楚之时,不虑有其他国家会协助楚国。

就在始皇帝衡量利弊,为讨伐哪个国家发愁之时,老天给他送来两份大礼。

Wшw ●ttk an ●¢○

公元前228年,秦王政十九年,魏景湣王辞世,其子魏王假继位。

随后不久,楚幽王也死了,他的继任者楚哀王登基不足两个月,就被庶出的王子负刍携其党羽击杀。

两个突然的变故,使魏、楚两国愈发风雨飘摇,变得国势不稳、政局混乱。秦国正好趁虚而入,从中渔利,这简直是天赐良机,错过可惜。

刚刚自立为楚王的负刍做了一件可笑的事,始皇帝还没跟他动手,他到首先不安分起来。为了改变几代楚王不思进取的形象,负刍率先发难,进攻秦国南郡。

南郡之称始于白起伐楚,当时他攻克鄢城、拿下楚国郢都,西烧夷陵,东侵竞陵。楚国为了让白起退兵,向秦国进献了青阳以西的领土,秦国遂在这里建立南郡。

负刍实在是个二愣子,别人避犹不及,他偏偏把脑袋往枪口上送,这不是逼着始皇帝拿楚国开刀么?

大家还别笑,比负刍更缺心眼的大有人在,就是下面这个人,导演了战国历史上最有看点的历史事件。替负刍两肋插刀,救楚国于将亡之人到底是谁呢?

祝愿正在阅读本书的朋友身体健康、家庭和睦!欢迎大家在书评区给本书留下指导意见,贾某将不胜感激!

三十四 最后一次合纵(2)十三 强大的竞争对手四十五 十年前的间谍案九十七 杀人者人恒惧之二十七 蒙氏家族第一代九十六 蒙恬抱恨而终九十二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八十 亡齐七十二 荆轲刺秦王(5)二十四 秦昭襄王死了六十七 亡赵三十四 最后一次合纵(2)十七 秦赵再起争端(1)四十七 楚国的宫廷阴谋(1)二十一 东周的灭亡(2)十六 始皇帝的父亲五 走进彼此的生命六十八 荆轲刺秦王(1)九十八 大泽乡的咆哮十六 始皇帝的父亲三十六 蒙骜之死十一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七十六 亡魏三十六 蒙骜之死九十二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七十七 亡楚十三 强大的竞争对手七十五 军权倾扎八 长平之战(2)七十 荆轲刺秦王(3)三 流浪在赵国的日子七十六 亡魏六十 韩非留下的记忆(3)五十八 韩非留下的记忆(1)八十六 不叫胡马度阴山(1)四十九 尉缭的国家政策(1)九十二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六十七 亡赵五十八 韩非留下的记忆(1)二十二 清扫政治流氓七十七 亡楚九十 坑儒案七十四 沸腾的易水九十四 李斯入瓮八十四 英击博浪沙五十九 韩非留下的记忆(2)三十四 最后一次合纵(2)十九 小人物放光芒六十 韩非留下的记忆(3)九十八 大泽乡的咆哮六十二 韩非留下的记忆(5)十七 秦赵再起争端(1)五十四 魏楚大战九十六 蒙恬抱恨而终二十五 说寂寞谁甘寂寞七十五 军权倾扎十三 强大的竞争对手八十一 皇权的神话(1)三十四 最后一次合纵(2)二十三 神奇的卫国十四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二十 东周的灭亡(1)六十二 韩非留下的记忆(5)六十三 窘困中的赵国七十六 亡魏九十八 大泽乡的咆哮四十二 处理赵太后六十七 亡赵七十五 军权倾扎二十六 秦庄襄王的任期四十八 楚国的宫廷阴谋(2)二十八 魏无忌大败秦军五十六 赵国回光返照(2)八十一 皇权的神话(1)七十七 亡楚六 包装嬴异人二十八 魏无忌大败秦军三十八 嫪毐的风流往事七十一 荆轲刺秦王(4)六十七 亡赵二十三 神奇的卫国七十五 军权倾扎九十三 死去原知万事空六十四 亡韩四十二 处理赵太后六 包装嬴异人八十六 不叫胡马度阴山(1)七十三 荆轲刺秦王终结篇(6)五十八 韩非留下的记忆(1)七十一 荆轲刺秦王(4)五十九 韩非留下的记忆(2)二十二 清扫政治流氓五十六 赵国回光返照(2)二十一 东周的灭亡(2)三十八 嫪毐的风流往事二十八 魏无忌大败秦军五十九 韩非留下的记忆(2)四十八 楚国的宫廷阴谋(2)五十四 魏楚大战七十一 荆轲刺秦王(4)
三十四 最后一次合纵(2)十三 强大的竞争对手四十五 十年前的间谍案九十七 杀人者人恒惧之二十七 蒙氏家族第一代九十六 蒙恬抱恨而终九十二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八十 亡齐七十二 荆轲刺秦王(5)二十四 秦昭襄王死了六十七 亡赵三十四 最后一次合纵(2)十七 秦赵再起争端(1)四十七 楚国的宫廷阴谋(1)二十一 东周的灭亡(2)十六 始皇帝的父亲五 走进彼此的生命六十八 荆轲刺秦王(1)九十八 大泽乡的咆哮十六 始皇帝的父亲三十六 蒙骜之死十一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七十六 亡魏三十六 蒙骜之死九十二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七十七 亡楚十三 强大的竞争对手七十五 军权倾扎八 长平之战(2)七十 荆轲刺秦王(3)三 流浪在赵国的日子七十六 亡魏六十 韩非留下的记忆(3)五十八 韩非留下的记忆(1)八十六 不叫胡马度阴山(1)四十九 尉缭的国家政策(1)九十二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六十七 亡赵五十八 韩非留下的记忆(1)二十二 清扫政治流氓七十七 亡楚九十 坑儒案七十四 沸腾的易水九十四 李斯入瓮八十四 英击博浪沙五十九 韩非留下的记忆(2)三十四 最后一次合纵(2)十九 小人物放光芒六十 韩非留下的记忆(3)九十八 大泽乡的咆哮六十二 韩非留下的记忆(5)十七 秦赵再起争端(1)五十四 魏楚大战九十六 蒙恬抱恨而终二十五 说寂寞谁甘寂寞七十五 军权倾扎十三 强大的竞争对手八十一 皇权的神话(1)三十四 最后一次合纵(2)二十三 神奇的卫国十四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二十 东周的灭亡(1)六十二 韩非留下的记忆(5)六十三 窘困中的赵国七十六 亡魏九十八 大泽乡的咆哮四十二 处理赵太后六十七 亡赵七十五 军权倾扎二十六 秦庄襄王的任期四十八 楚国的宫廷阴谋(2)二十八 魏无忌大败秦军五十六 赵国回光返照(2)八十一 皇权的神话(1)七十七 亡楚六 包装嬴异人二十八 魏无忌大败秦军三十八 嫪毐的风流往事七十一 荆轲刺秦王(4)六十七 亡赵二十三 神奇的卫国七十五 军权倾扎九十三 死去原知万事空六十四 亡韩四十二 处理赵太后六 包装嬴异人八十六 不叫胡马度阴山(1)七十三 荆轲刺秦王终结篇(6)五十八 韩非留下的记忆(1)七十一 荆轲刺秦王(4)五十九 韩非留下的记忆(2)二十二 清扫政治流氓五十六 赵国回光返照(2)二十一 东周的灭亡(2)三十八 嫪毐的风流往事二十八 魏无忌大败秦军五十九 韩非留下的记忆(2)四十八 楚国的宫廷阴谋(2)五十四 魏楚大战七十一 荆轲刺秦王(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