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四 英击博浪沙

公元前218年,始皇帝正为他的第二次东巡做准备,我们抽空来看看秦国的运营情况。

秦国的大型建筑工程到处开花,摧毁六国的防御城池,建造新的战争要塞,修建贯穿东西南北的驰道,劳民伤财的程度不减反增。

老百姓住在被战争破坏的房屋内,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青壮劳力躲的过兵役,躲不过劳役,乱世和盛世都要受苦受难,或许在他们的眼中,根本就不存在盛世。

如果硬要说始皇帝的国家建设政策有什么好处,倒是纠正了人民群众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始皇帝自鸣得意的政绩工程,都是用秦国男儿的骸骨铺就。他看不到人民承受的苦难,只看到江山建设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始皇帝却反其道而行之,他是在用百姓的痛苦换取后世对他的景仰,注定要背负跟功劳相抵的骂名。

在痛恨始皇帝苛政的人群中,以六国旧地的百姓尤甚。秦国的厉法,让过惯舒坦日子的他们不能适应。从咸阳派来的行政官员更是把他们当作二等公民,执法采用双重标准。假公济私,盘剥黔首,借机收敛钱财的事情比比皆是,令六国遗民怨声载道,苦不堪言。

六国旧地到处是反秦的呼声,在这种形势下,有个针对始皇帝的阴谋,正在秘密的酝酿当中。

张良是韩国人,而且不是普通的韩国人。他出身于韩国的名门望族,是典型的六国世家子弟。他的祖父张开地、父亲张平,相继担任韩国的宰相,历侍五位君主。

跟那些纨绔子弟不同,张良虽然出身富贵,但是从小立有大志,要以韩非为榜样,勤力治学,希望有朝一日能改变韩国孱弱的状况。天不遂人愿,始皇帝灭六国的伟大创举,摧毁了张良施展才华的舞台。

张良把理想破灭的仇恨,都加诸在始皇帝的身上。暴君的恶行,使前途似锦的英才沦落为亡国之奴。落差太大,张良无法承受,于是一咬牙,做了中国最早的“愤青”。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张良认为自己的家族世受国恩,当图报效之。与其做异性家奴、忍辱偷生,还不如效仿荆轲刺秦王,轰轰烈烈的结束一生。

有一件事可以证明张良杀始皇帝的决心是多么坚定,他的弟弟因为悲愤于国破家亡,吐血而死。张良为弟弟殓尸后,置棺木于荒郊,顾不上埋葬就离开故乡,远游四方。并不是张良与弟弟感情疏远,他是急着要去为弟弟报仇。

张良本身是不通技击的书生,由他去刺杀护卫森严的始皇帝,只能是空送性命。他不是傻子,荆轲都未竟其功,除非找到专诸、聂政之流,否则难以成事。他走南闯北,踏破铁鞋无数,可是千里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猛士安得?

淮阳有位叫做仓海君的贤者,老头家境殷实,慈颜好义,收留了很多奇人异士,因此名声在外。张良决定去碰碰运气,看能否找到合适的刺秦人选。

仓海君这个人年纪虽然大了,可壮志不减,他感动于张良刺杀始皇帝,挽救天下黎民的义举,决定出手相助。他向张良举荐了一位能够力举千斤的大力士,在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级,易如反掌。

大力士之名已经无从考证,仓海君没有提及,可能此人本身是通缉要犯,需要予以保密。张良与大力士一见如故,义气相投,随即商量起刺杀计划,最后决定在始皇帝东巡途中下手。

始皇帝平时深居秦宫大内,张良和大力士根本无法与其接触,只有利用他出宫的机会才能行刺。张良从黑市买来始皇帝东巡的路线图,经过仔细研究,他把行刺地点选在了博浪沙。

张良寻访杀手的时候,曾经路过博浪沙。那里人烟罕至,驰道两旁都是茂林修竹,有人隐匿其中,绝对难以发现,正是杀人越货,拦路打劫的宝地。他在仓海君的帮助下,为大力士打造了一把重120斤的铁椎,准备远程精确制导,把始皇帝连车带人一起报销。

咸阳至东海的驰道上,出现了寻常难得一见的热闹。一队队身穿重甲,孔武威猛的秦军士兵迈着整齐的方步,向前推进。这支纵横六国、无敌于疆场部队,在行军途中保持着高度的警惕。他们各个手按刀柄,流露出藐视一切的气势,似乎在告诉世人,他们可以随时应付所有的突发事件。

“天子出巡,百姓暂避”。不时有骑着骏马的传令兵,奔行于驰道两旁,提醒周围的人,不要冲犯御驾。

阳武县的百姓昨日就收到始皇帝将途径博浪沙的消息,他们生计尚且不保,哪会有窥视龙颜的好奇心。尽管驰道周围数里看不到人烟,但传令兵却还是不知疲倦的嘶吼着。给始皇帝办事,没人敢不尽心尽力。

张良和大力士就藏在驰道旁边的树丛中,大气都不敢出,生怕被警觉的秦兵发现。他们透过荆棘的缝隙向外张望,搜寻着猎物。

始皇帝斜倚在自己的銮舆之内,两位衣着清凉的宫妃正卖力的为他按摩,只要他稍有动作,宫妃的脸上就会条件反射般的露出惊恐,足可见始皇帝积威之盛。这位令天下畏惧的中年汉子,此时正闭目养神,丝毫不知道危险正离他越来越近。

张良使劲揉了揉眼睛,确定自己没有看错。他的面前行驶着一辆珠光宝气的华贵銮舆,车栏上雕龙画凤。左右随从高举云幡宝罗,仪仗开道,整整六匹拉驾的乌黑骏马,这是天子的座驾,里面坐着天下的仇人。

想到始皇帝就离自己十数步开外,张良怒火中烧,国恨家仇涌上心头,再无惧于持枪横戟的禁军武士。他招呼身边蓄势待发的大力士,“此时不杀,更待何时?”

大力士看准目标,挥舞手中的铁椎,呼啸而出,只见一道银光划过,当先的车銮应声而碎,四分五裂的残片到处迸射。张良找对了人,大力士一击即中,没有浪费他们唯一的机会。但他们的心中刚刚雀跃起成功的喜悦,却赫然发现,车架中竟是空无一人?

张良和大力士的脸上写满了问号,可惜他们已经没有时间去求证事情的真相。禁军侍卫高叫嚷着“捉拿刺客”,向他们的藏身之处扑来。这时候他们有两个选择:

一,束手就擒,马上就能知道刺杀失败的原因,不仅能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还能在临刑前高喊“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的经典口号。

二,拔腿就跑,只要能躲过秦兵的搜捕,留待有用之身,将来还有机会成就大事。

两名胆大包天的刺客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后者,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为刺秦而丧命的义士,荆轲一人足以,不然后世将无从追捧。

张良凭借对博浪沙地形的熟悉,终于逃脱追捕,隐姓埋名,躲藏在下邳。他的人生不会因为一次失败就暗淡无光,更精彩的未来正在向他招手,天书奇缘、帝王军师,让我们羡慕的事情太多,太多。

我们还是来快来解密张良失败的原因,假货之害,古来有之。自从始皇帝遭遇荆轲事件之后,秦国就加强了对他的防卫工作。出行的时候,多准备几辆混淆视听、迷惑刺客的副车,只是基本措施。

当张良在下邳得知实情后,不停的埋怨自己莽撞。其实他多等片刻又能如何,副车不只一辆,给他蒙中始皇帝的几率实在太小。如果他侥幸成功,我们伟大的汉高祖就只好在亭长的位置上终老,这成何体统?

对于再次被刺杀的事情,始皇帝龙颜大怒。看到副车上那个杀伤力极大的铁椎,他闹不明白,天下的兵器不是都应经收归咸阳,造成了铜人?显然自己制定的政策,执行的还不彻底。他颁布诏书,对全国可危害人身安全的金属制品重新普查,胆敢私藏者,以欲刺王论处。此令一出,天下又无宁日,官吏趁机威压百姓,人民已经欲哭无泪。

张良的行为,是六国遗贵对亡国的抱怨,也是六国百姓,对暴政的哀嚎。人民渴望仁政的呼声,曾经离始皇帝那么近,不过是他到副车之间的距离,可惜他却听不清楚。站在权利的顶峰,始皇帝的周围弥漫着令他飘飘欲仙的烟云。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他什么都看不真切。

颠倒是非,本末倒置,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渐渐的看不懂始皇帝,秦国百姓眼中睿智的明君,竟然糊涂如斯?对自己的苛政不思悔改,反而变本加厉。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跟人民为敌,终究会被人民抛弃。始皇帝得到过机会,却不珍惜机会,只能失去机会。他亲手为大秦挖掘着坟墓,不辞辛劳。

九十四 李斯入瓮七十 荆轲刺秦王(3)六十二 韩非留下的记忆(5)九十六 蒙恬抱恨而终十三 强大的竞争对手十五 一切都摆平了三十八 嫪毐的风流往事五十八 韩非留下的记忆(1)六十七 亡赵十四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八十八 不取南方誓不休二十一 东周的灭亡(2)九十八 大泽乡的咆哮五十八 韩非留下的记忆(1)八 长平之战(2)二十一 东周的灭亡(2)四十八 楚国的宫廷阴谋(2)五十九 韩非留下的记忆(2)四十九 尉缭的国家政策(1)八十五 我爱长命百岁二十二 清扫政治流氓十六 始皇帝的父亲六十三 窘困中的赵国七十七 亡楚八十一 皇权的神话(1)七十四 沸腾的易水一 嬴异人的烦恼十六 始皇帝的父亲十一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七十一 荆轲刺秦王(4)八十八 不取南方誓不休六十三 窘困中的赵国二十八 魏无忌大败秦军二十三 神奇的卫国七十 荆轲刺秦王(3)三十八 嫪毐的风流往事九十 坑儒案三十三 最后一次合纵(1)四十一 嫪毐反了九十三 死去原知万事空八十六 不叫胡马度阴山(1)六十六 将小人进行到底六 包装嬴异人二十二 清扫政治流氓五 走进彼此的生命十九 小人物放光芒八十三 当皇帝爱上旅游七十七 亡楚三十三 最后一次合纵(1)五十八 韩非留下的记忆(1)十一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四十七 楚国的宫廷阴谋(1)七十 荆轲刺秦王(3)二十二 清扫政治流氓五十八 韩非留下的记忆(1)九十二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四十六 李斯其人九十四 李斯入瓮十一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三 流浪在赵国的日子六十四 亡韩二十一 东周的灭亡(2)九十五 扶不起的扶苏六十五 英雄的挽歌五十七 赵国回光返照(3)八十一 皇权的神话(1)四十二 处理赵太后八十五 我爱长命百岁七十五 军权倾扎五 走进彼此的生命五十五 赵国回光返照(1)八十四 英击博浪沙六十五 英雄的挽歌六十五 英雄的挽歌十一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七十七 亡楚六十五 英雄的挽歌六十三 窘困中的赵国十四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五十四 魏楚大战九十一 像赵高那样做太监七十七 亡楚九十八 大泽乡的咆哮六十五 英雄的挽歌七十一 荆轲刺秦王(4)十五 一切都摆平了九十五 扶不起的扶苏七十五 军权倾扎九十三 死去原知万事空五十三 第一次统一战役四十六 李斯其人八十九 焚书案七十五 军权倾扎十六 始皇帝的父亲三十二 秦国的大灾之年七十七 亡楚玉皇大帝那些事儿五十八 韩非留下的记忆(1)四十七 楚国的宫廷阴谋(1)
九十四 李斯入瓮七十 荆轲刺秦王(3)六十二 韩非留下的记忆(5)九十六 蒙恬抱恨而终十三 强大的竞争对手十五 一切都摆平了三十八 嫪毐的风流往事五十八 韩非留下的记忆(1)六十七 亡赵十四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八十八 不取南方誓不休二十一 东周的灭亡(2)九十八 大泽乡的咆哮五十八 韩非留下的记忆(1)八 长平之战(2)二十一 东周的灭亡(2)四十八 楚国的宫廷阴谋(2)五十九 韩非留下的记忆(2)四十九 尉缭的国家政策(1)八十五 我爱长命百岁二十二 清扫政治流氓十六 始皇帝的父亲六十三 窘困中的赵国七十七 亡楚八十一 皇权的神话(1)七十四 沸腾的易水一 嬴异人的烦恼十六 始皇帝的父亲十一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七十一 荆轲刺秦王(4)八十八 不取南方誓不休六十三 窘困中的赵国二十八 魏无忌大败秦军二十三 神奇的卫国七十 荆轲刺秦王(3)三十八 嫪毐的风流往事九十 坑儒案三十三 最后一次合纵(1)四十一 嫪毐反了九十三 死去原知万事空八十六 不叫胡马度阴山(1)六十六 将小人进行到底六 包装嬴异人二十二 清扫政治流氓五 走进彼此的生命十九 小人物放光芒八十三 当皇帝爱上旅游七十七 亡楚三十三 最后一次合纵(1)五十八 韩非留下的记忆(1)十一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四十七 楚国的宫廷阴谋(1)七十 荆轲刺秦王(3)二十二 清扫政治流氓五十八 韩非留下的记忆(1)九十二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四十六 李斯其人九十四 李斯入瓮十一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三 流浪在赵国的日子六十四 亡韩二十一 东周的灭亡(2)九十五 扶不起的扶苏六十五 英雄的挽歌五十七 赵国回光返照(3)八十一 皇权的神话(1)四十二 处理赵太后八十五 我爱长命百岁七十五 军权倾扎五 走进彼此的生命五十五 赵国回光返照(1)八十四 英击博浪沙六十五 英雄的挽歌六十五 英雄的挽歌十一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七十七 亡楚六十五 英雄的挽歌六十三 窘困中的赵国十四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五十四 魏楚大战九十一 像赵高那样做太监七十七 亡楚九十八 大泽乡的咆哮六十五 英雄的挽歌七十一 荆轲刺秦王(4)十五 一切都摆平了九十五 扶不起的扶苏七十五 军权倾扎九十三 死去原知万事空五十三 第一次统一战役四十六 李斯其人八十九 焚书案七十五 军权倾扎十六 始皇帝的父亲三十二 秦国的大灾之年七十七 亡楚玉皇大帝那些事儿五十八 韩非留下的记忆(1)四十七 楚国的宫廷阴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