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 荆轲刺秦王(3)

田光向燕太子丹推荐荆轲的时候,这位中国历史上最有人气的刺客,正和他的狐朋狗友高渐离、狗屠,欢聚在蓟都某酒楼醉酒当歌、人生几何。

看看当时的情况,音乐家高渐离长发飘逸,焚酒击筑。狗屠随着节拍摇头晃脑,一副陶醉的样子。荆轲已经喝醉,酒到酣处就无所顾忌,不知道他为什么事伤心,竟然旁若无人的嚎啕大哭起来。

从酒鬼三人组的表现看来,我们丝毫不敢相信田光对荆轲的形容,他对燕太子丹说:“有个叫荆轲的杀手性格内敛、不善言谈,为人深沉、精通谋略,可以去刺杀秦王。”

倘若田光所言不虚,酒精对人的改变实在是脱胎换骨的,让人自己都不认识自己,这正是荆轲期望的结果。醉而忘忧,有段他不想重温的记忆,必须用酒去忘却。

来到燕国之前,荆轲从来不喝酒。古人生活的社会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他们往往生性豪放,浅饮可以怡情,大多数人贪恋杯中之物。荆轲禁酒,想必有什么特殊的原因?

荆轲虽然生在卫国,但他的先祖却是齐国的一位大人物。庆封原本是齐国的贵族,因为官场角逐失利,惨败于新兴的田氏家族,被迫流亡吴国。楚灵王伐吴的时候,庆封不幸被杀,他的子孙迁徙至卫国,代代繁衍。所以卫人称荆轲为庆卿,而燕人又叫他荆卿。

荆轲称的上是没落贵族的后代,在重视阶级等级的社会,这是他整个家族的奇耻大辱。荆家有严厉的家训,荆家子孙必须勤勉奋进,以匡复家族为己任。喝酒容易误事,这种陋习在荆家是绝对不允许的。除此之外,荆家之人还要戒浮、戒躁、戒骄、戒傲,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从小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荆轲苦读诗书,终于学有大成。就在他将欲报国,建功立业之时,才发现百无一用是书生,根本得不到当权者的重用。

卫国在春秋时期还曾经兴旺发达,后来被崛起的赵、魏日渐盘剥,只剩下都城濮阳,沦为魏国的附庸。卫怀君对魏国深为不满,暗中和秦国接洽,妄图连横以抗魏,结果事情败露,魏国一怒之下将其亡国。

后来卫国虽然在秦国的帮助下复国,但继任的卫元君胸无大志,不思进取,只知道安图享乐。荆轲在这个时候求见卫元君,畅谈治国理想,等于对牛弹琴,反而遭到卫元君的耻笑,说他是儒以文乱法,破坏卫国来之不易的安定生活。

这样的结果让荆轲满腹不平之气,兴旺家族是不可能了,只好弃笔从戎,侠以武犯禁,铲平天下不忿之事。他一路游历榆次、邯郸,沿途杀富济贫,惩恶除奸,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他秉承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精神,实现着自己救世的理想。

荆轲在蓟都结识了生平挚友高渐离,受这个街头艺术家的影响,他定居在燕国,过着忘情于酒歌的生活。半生复杂的经历,让荆轲变的情感丰富,所以会闻击筑而痛哭失声,他是在借以抒怀啊。

用我们对荆轲的了解来幻想下他的形象,他一定高大威猛、很有气势,不然难入田光那种黑道大佬的法眼。行侠之人,肯定满脸正气,阳刚的气质会给他的面容增加不少男性的魅力。由于时常饮酒,他的双眸一定迷离甚至带点忧郁。

不分析不知道,荆轲原来是位成熟的帅哥。他的过去不平凡,今后也不会平凡,特别是在燕太子丹对他产生了兴趣之后。

士为知己者死,想要别人给你效命,你要先跟人家交朋友。燕太子丹为了拉拢荆轲,下足了本钱。他封赏荆轲为燕国的头等宾客,住舍上舍,供太牢具,异物间进,日造门下,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

燕太子丹的恭敬,让荆轲完成了酒鬼到燕国国宾的蜕变。住宿在总统套房里,吃的都是山珍海味,燕太子丹隔三差五的送上点稀世珍宝,坚持每天都登门拜访荆轲,名车、美女,凡是荆轲需要的,无条件提供。

纵然燕太子丹已经仁至义尽,可是荆轲始终不为所动,燕太子丹请他刺杀始皇帝,他的回答跟田光不谋而合:“我这个人没啥本事,不足以重用”。他也知道刺秦有死无生,不愿意犯傻。

其实,荆轲不出手的原因很充分。秦国曾经帮助卫国复国,也算有恩于卫。荆轲自称所谓的侠士,难免有些矫情,以怨报德的事,他不好意思去做。再者说来,他一不是燕国人,二不是燕国的门客,没有为国赴难、替主解忧的高帽子压着,凭什么为燕国就义?

从这点来看,说荆轲是大侠多少有些牵强。收受燕太子丹的好处,却不给燕国办事,有违君子之风。既然利诱不成,燕太子丹只好威逼。普天之下,能够让荆轲就范的人物唯有一个,那就是田光。

荆轲刚到燕国的时候穷困潦倒,承蒙田光看得起,经常度资接济他生活,还热心的帮助荆轲联系刺杀的工作。荆轲是在田光的关照下才在燕国站稳脚跟,田光是他的恩人。刨除这层关系,田光义字当头的作风也让荆轲敬服,在燕国,他只买田光的账。

燕太子丹请出田光出马,希望荆轲能够知恩图报。他太低估了荆轲的脸皮,事关生死的事情,荆轲连田光的面子也不给,还是婉言拒绝刺杀始皇帝。

我们早说过荆轲不是什么大侠,充其量是喜欢把自己标榜成侠客,借以获得他人的褒扬和钦佩罢了。否则,他游侠的道路怎会止步在燕国?应该浪迹天涯、四海为家才对。他在蓟都混饱了肚子、交到了朋友,就不愿意再过到处奔波劳顿的生活了,好逸恶劳的形象跟侠客相去甚远。

燕太子丹对事物的执着和坚持令人钦佩,换成别人早应该死心,他还在为劝说荆轲进行着不懈的努力。他酝酿了一个让人匪夷所思的计划,无论如何他都要再试一试,虽然这个计划实行起来的困难程度不亚于刺杀始皇帝。

本章上传于2007.8.1 ,向中国人民解放军敬礼 !祝福正在看书的军人同志身体健康,合家欢乐!

八十一 皇权的神话(1)九 长平之战(3)六十八 荆轲刺秦王(1)八十九 焚书案六十八 荆轲刺秦王(1)八十九 焚书案七十七 亡楚九 长平之战(3)八十四 英击博浪沙七十七 亡楚八十五 我爱长命百岁十七 秦赵再起争端(1)七十七 亡楚八十九 焚书案九十五 扶不起的扶苏七十九 往事不堪回首十一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八十四 英击博浪沙八十七 不叫胡马度阴山(2)三十三 最后一次合纵(1)四十八 楚国的宫廷阴谋(2)九十八 大泽乡的咆哮九十 坑儒案五十四 魏楚大战九 长平之战(3)二十一 东周的灭亡(2)九 长平之战(3)二十三 神奇的卫国八十八 不取南方誓不休九十九 没有不散的宴席四十五 十年前的间谍案八十五 我爱长命百岁七十七 亡楚二十五 说寂寞谁甘寂寞五十六 赵国回光返照(2)八十二 皇权的神话(2)五十九 韩非留下的记忆(2)七十六 亡魏十一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七十四 沸腾的易水八十 亡齐四十七 楚国的宫廷阴谋(1)六十三 窘困中的赵国二十八 魏无忌大败秦军十七 秦赵再起争端(1)三十四 最后一次合纵(2)六十三 窘困中的赵国玉皇大帝那些事儿六十 韩非留下的记忆(3)九十二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十一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九十五 扶不起的扶苏四十七 楚国的宫廷阴谋(1)四十八 楚国的宫廷阴谋(2)九十四 李斯入瓮十三 强大的竞争对手八 长平之战(2)八十七 不叫胡马度阴山(2)七十七 亡楚五 走进彼此的生命二十七 蒙氏家族第一代二十一 东周的灭亡(2)八十八 不取南方誓不休八十六 不叫胡马度阴山(1)五十六 赵国回光返照(2)十七 秦赵再起争端(1)三十四 最后一次合纵(2)六十八 荆轲刺秦王(1)九十八 大泽乡的咆哮五十四 魏楚大战七十五 军权倾扎七十七 亡楚六十六 将小人进行到底五十七 赵国回光返照(3)七十七 亡楚五 走进彼此的生命二十四 秦昭襄王死了十八 秦赵再起争端(2)六十五 英雄的挽歌七十五 军权倾扎十八 秦赵再起争端(2)八十四 英击博浪沙五十九 韩非留下的记忆(2)六十五 英雄的挽歌六十四 亡韩七十 荆轲刺秦王(3)九十二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八 长平之战(2)九十六 蒙恬抱恨而终七十 荆轲刺秦王(3)三十三 最后一次合纵(1)八十四 英击博浪沙三十四 最后一次合纵(2)四十七 楚国的宫廷阴谋(1)八十七 不叫胡马度阴山(2)二十 东周的灭亡(1)十八 秦赵再起争端(2)二十六 秦庄襄王的任期
八十一 皇权的神话(1)九 长平之战(3)六十八 荆轲刺秦王(1)八十九 焚书案六十八 荆轲刺秦王(1)八十九 焚书案七十七 亡楚九 长平之战(3)八十四 英击博浪沙七十七 亡楚八十五 我爱长命百岁十七 秦赵再起争端(1)七十七 亡楚八十九 焚书案九十五 扶不起的扶苏七十九 往事不堪回首十一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八十四 英击博浪沙八十七 不叫胡马度阴山(2)三十三 最后一次合纵(1)四十八 楚国的宫廷阴谋(2)九十八 大泽乡的咆哮九十 坑儒案五十四 魏楚大战九 长平之战(3)二十一 东周的灭亡(2)九 长平之战(3)二十三 神奇的卫国八十八 不取南方誓不休九十九 没有不散的宴席四十五 十年前的间谍案八十五 我爱长命百岁七十七 亡楚二十五 说寂寞谁甘寂寞五十六 赵国回光返照(2)八十二 皇权的神话(2)五十九 韩非留下的记忆(2)七十六 亡魏十一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七十四 沸腾的易水八十 亡齐四十七 楚国的宫廷阴谋(1)六十三 窘困中的赵国二十八 魏无忌大败秦军十七 秦赵再起争端(1)三十四 最后一次合纵(2)六十三 窘困中的赵国玉皇大帝那些事儿六十 韩非留下的记忆(3)九十二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十一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九十五 扶不起的扶苏四十七 楚国的宫廷阴谋(1)四十八 楚国的宫廷阴谋(2)九十四 李斯入瓮十三 强大的竞争对手八 长平之战(2)八十七 不叫胡马度阴山(2)七十七 亡楚五 走进彼此的生命二十七 蒙氏家族第一代二十一 东周的灭亡(2)八十八 不取南方誓不休八十六 不叫胡马度阴山(1)五十六 赵国回光返照(2)十七 秦赵再起争端(1)三十四 最后一次合纵(2)六十八 荆轲刺秦王(1)九十八 大泽乡的咆哮五十四 魏楚大战七十五 军权倾扎七十七 亡楚六十六 将小人进行到底五十七 赵国回光返照(3)七十七 亡楚五 走进彼此的生命二十四 秦昭襄王死了十八 秦赵再起争端(2)六十五 英雄的挽歌七十五 军权倾扎十八 秦赵再起争端(2)八十四 英击博浪沙五十九 韩非留下的记忆(2)六十五 英雄的挽歌六十四 亡韩七十 荆轲刺秦王(3)九十二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八 长平之战(2)九十六 蒙恬抱恨而终七十 荆轲刺秦王(3)三十三 最后一次合纵(1)八十四 英击博浪沙三十四 最后一次合纵(2)四十七 楚国的宫廷阴谋(1)八十七 不叫胡马度阴山(2)二十 东周的灭亡(1)十八 秦赵再起争端(2)二十六 秦庄襄王的任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