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走投无路

第六军北上后,中华帝国又是多控制了几个省份,比如山东、河南,并先后任命了山东巡抚、河南巡抚等诸多官员(清末枭雄392章)。

而这些官员中,府、州、县这三级的中下层地方官员有调任而来,有投诚反正的前清官员,而省一级的官员,尤其是巡抚、布政使等级别的高官一般都是从南京调派,而且调派来的一般都是文官体系中的核心官员。

毕竟一省巡抚乃是真正的封疆大臣了,不是中华帝国里的核心官员根本不可能坐上这个位置。

吴熙就是名副其实的核心派官员,他和江苏巡抚薛焕一样,都是余胜军时代就已经投靠林哲的中层官员,1857年中华军攻占南京后,他担任江苏省常镇江(常州、镇江、江宁三府)道员,而中华帝国的文官体制里,道员和前清的道员不同,其体制算是省级官员,只比巡抚、布政使低一级,直接协助巡抚处理所属府县的事务。

1858年三月,调任民政部协办大臣,八月升任民政部大臣(清末枭雄392章)。

现在则是被直接调往直隶担任巡抚,由此可见此人在中华帝国的文官体系里,升迁的速度还是不慢的。

当然了,这并不是他的特例,实际上很多在余胜军时代就追随林哲的官员除了少数才华能力有限的人外,其他的现在大多都是身居高位。

薛焕一月初被任命为直隶巡抚后,他就是直接乘坐海军的补给船只沿海北上,在天津登陆后初始在他天津办公并开始组建他的巡抚班底。

听闻大军攻克了北平后,他就直接带着整个巡抚衙门的人去了北平,然后开始处理北平以及整个直隶的民政事务。

这两天对于北平的民众而言,绝对是人生中最难忘的一段日子,先是面临中华军的进攻,咸丰的逃亡等因素导致全城范围的混乱,混乱之中整个城市几乎失去了所有秩序,企图浑水摸鱼的暴民们盗窃、抢`劫、甚至成群结队的冲击商铺,民宅,而由于恐慌引起的全城百姓哄抢粮食,导致城内诸多米粮商行的大门都被前来抢购粮食的民众给踩踏了。

后续奕訢采用强硬手段弹压城内乱局,仅仅一天时间不到就是捕杀了近千人。

后续中华军进城后也是对城内进行了军事管控,大肆搜捕顽抗的满清权贵大臣们,而这一切带来的最直接结果就是大量的民众死伤。

尽管从到头尾北平都没有遭到大规模的战争破坏,但是这几天里死伤的人数却是一点都不少,根据后续官方的统计,这一段时间内,北平城内的居民死伤超过三千人。

一直到中华帝国的委任的直隶巡抚吴熙抵达北平后,才算是初步结束了这种混乱状况,直隶巡抚吴熙动用了各种手段,短时间内调运了一批粮食抵达北平地区,用以初步缓解该地区的粮食紧缺所造成的恐慌。

当然了,这种缓解只是暂时的,天津、北平一带人口众多,而且直隶地区的粮食产量有限,明清两朝数百年来都严重依赖江南、湖广地区的粮食才能够满足诸多非农业人口的粮食需求,由此催生了漕运。

之前因为战争的爆发,自然是停下了这种漕运,而现在北平既然已经拿下,中华帝国方面自然不会坐视该地区的粮食短缺情况。

内阁方面已经鼓励民间的粮商调运粮食北上,而海军方面也是给出了护航的承诺!

当然了,南粮北调的主力要完全依靠民间粮商的力量是非常不靠谱的,大规模的粮食调运还得依靠官方的力量,准确的说是要靠‘储粮司’。

中华帝国直属于内阁的储粮司毫无疑问是当代国内拥最多粮食的机构,这个肩负着平稳粮价、实物税收套现、粮食储备、大宗粮食运输的机构,是一个脱离了传统行政,带有一定的商业性质的官方机构。

储粮司虽然是行政机构,但是采取的却是企业式的管理,在每个省都设立有专门的储粮分公司,并直接参与市场上的粮食贸易。

他们的粮食来源不仅仅有财务部因为实物税收征收而来的海量粮食,同时也会在地方设立收购粮食的站点,从中小收购商或者干脆是弄农民手中收购粮食。

同时他们会向当地的中小粮商们批发大量的粮食,在产量区留下足够的粮食储备后,会把大量的粮食外运到缺粮的地区。

各省、各府的分公司里头只有少数中高层的负责人是国家雇员,而其他人都是外聘的普通员工。

这种以企业的模式运营的官方行政结构其实是相当复杂的,你说它是国家行政机构吧,他偏偏以商业的模式运转,追求商业利益,你说它国有模式的商业结构的话,偏偏他们又把政治利益置于商业利益至上,一切举动都是为了政治而服务,比如说去年秋季浙江南部多个府县受灾,导致秋季粮食产量下跌,当地粮食紧缺而导致粮价暴涨,储粮司就是从浙北调运大量粮食,以低于当地粮价高达百分之三十的价投向市场。

此举不仅仅造成了浙南数个企图哄抬粮价的当地粮商损失惨重,实际上储粮司自身的损失也不小,这大老远从浙北调运,这运费就不便宜,仅仅是这一次行动,就让储粮司下属的浙江分公司亏损达十万余圆。

但是即便是亏损了,但却是当当地的粮价回复到了理性,民众不用再承受高出往年一倍的粮价。

因此此时,浙江分公司的负责人非但没有因为亏损而遭到贬值,而且还被调回南京,高升储粮司的救援赈灾处的处长。

这个职务听上去兴许不算高大上,但储粮司一共也才四个处而已,而储粮司是内阁直属机构,这处长比寻常的中央机构的处长要来的更权重一些。

为了防止储粮司内部的贪污,同时也是为了防止储粮司严重亏损,其下属的各省分公司的账务是有着第三方监管的,而这个第三方就是同样在国内各地有着分行的皇家银行。

储粮司是准备从广东、江南一带调集大量的粮食通过海运北上直隶等地,用以填补前清时代的漕运被断绝后所造成的粮食短缺情况。

当然了这种大规模调运并不是直接免费发放的,实际上哪怕是储粮司的粮食运到直隶后,也会按照正常市价发卖。

而如今北方粮价颇高,这南粮北卖,而且储粮司采用的优势成本极为低廉的海运,这一来一往利润也并不低。

不过储粮司要调运粮食北上缓解北方的粮食短缺问题,并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办成的,就算再快,储粮司调运的粮食也要两个月以后才能够抵达天津港。

目前的北平等民众还得继续忍受高昂的粮价,地方的平稳也得依靠军方的强行弹压!

就当吕道宝为首的军方军官和吴熙为代表的直隶地方官员忙着处理北平等地的地方政务时。

宋向堂和咸丰等人一追一逃,也是不知不觉中远离了北平!

一月二十五号,蓟县!

乐善和穆阴听着眼前这个穿着新军军服的军官说:“按照时间来算,我家统制应该已经带着大军离开唐山了,现在他们正在前往滦县,然后前往山海关!”

“那你们来接应圣驾的部队呢?”乐善虽然已经是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但是依旧忍不住的心存幻象。

那带着清军上校军衔的年轻军官面露难色道:“我军尚未抵达唐山的时候就是派出了一个协的部队北上,但是后来逆军追的太紧,在接近唐山的时候我军和施逆所部打了一仗,损失很大,所以我家统制让预定到蓟县的部队返回了唐山,现在已经和主力部队一起东进!”

尽管已经预料到了他会这么说,但是听到眼前这人真说出这话的时候,穆阴还是忍不住的破口大骂:“他史荣椿好大的胆子,是谁给他的权力擅自撤走的,是谁让他撤回迎驾部队的!”

不过那年轻上校听到这话,却是眉宇略微一皱,然后直接不客气的道:“目前都大人已经全权委任我家统治署理一切军务!”

言外之意就是,史荣椿有足够的权力决定这些事情,用不着向谁请示!

“而且,都大人也是批准了撤军计划的!”

看着这个年轻上校,穆阴就是气不打一处来,这些从将弁学堂出来的人一个个都是骄横无比,他们眼里只有都兴阿,只有史荣椿这些新军体系里的将领,那里还有他穆阴这个署理兵部事务的军机大臣啊。

那年轻上校此时又道:“现在施逆的部队正对我部紧追不舍,恐怕现在也是抵达了唐山了,你们如果继续东进前往山海关的话,要么是轻装前进,赶在逆军的前头追上我军,要么是另选他路!”

“以我个人的看法,我建议你们不要去山海关了,可以朝东北方向在遵化、兴隆一带跨越长城,然后前往承德、再进入卓索图盟前往锦州!”

“此外,我另有军务在身就不久留了!”这上校说完话后,就是告辞而去,不用多久就是听见了外头的扬鞭马蹄声,很明显人家直接骑上快马走了。

而这来通报消息的军官走了后,留下穆阴和乐善这两个人沉默了好半天。

半晌后,穆阴才重新开口问乐善:“如果如果我们去山海关和大军汇合的话机会有多大?”

乐善叹了一口气,然后指了指桌上的地图:“你看看唐山到山海关的距离,再看看我们现在身处的蓟县到山海关的距离,除非我们能够一日走上上百里,不然的话是不可能赶在逆军的前头抵达山海关的!”

“那你的意思是去承德?现在可是寒冬,这崎岖山道可不好走啊!”

乐善面露苦笑:“除了去承德,我们还有其他选择吗?”

穆阴也是叹了口气,什么也没有说,这局势的恶化是越来越快了,这让他对是否能够逃离直隶前往东北都充满了悲观态度。

这两人又是商讨了一阵后,这才是出来然后准备前往咸丰那边禀告,但是他们刚出门呢,就听来外头传来一阵喧哗声,几个骑士快速的跑了进来下马,用着惊慌的语调道:“不好了,逆军追上来了!”

听到这话,穆阴忍不住的一阵眩晕,眼看着就要直接跌倒在地,引来旁人的一阵惊呼!(。)

第145章 南下浙江第189章 财务处诸事第36章 追击第64章 该走还是留第55章 轻松胜利第52章 上海乱第343章 侯客室第214章 洪泽湖军议第226章 京师巡警厅第351章 改革和挣扎第453章 军方人事调整第225章 攻克宿迁第178章 夏季攻势第303章 激战吴淞第518章 工商税务改革第35章 太平军的撤退第134章 救援天京第676章 十万英镑的阿拉斯加第65章 吴健彰进城第595章 性能和成本的取舍第342章 林成庭的担忧第116章 弹劾和防备第152章 登基称帝第293章 面目全非的历史第271章 御前战略会议第651章 十四年式75野战炮第四百而十二章 独特的上海第469章 秘书处改革第522章 殖民时代的外交官第两百零九 涨当涂工业区第106章 大胜而归第681章 皇子初登场第272章 初步方案第110章 崩溃和追击第192章 选秀和国本第577章 马政杂谈第502章 战争一触即发第177章 江南矿务公司第379章 争论和妥协第624章 婆罗洲第705章 中英宣战第598章 年轻一代第161章 镇江战役第两百零九 涨当涂工业区第468章 皇室资产管理处第233章 中华门第431章 新旧更替(一)第91章 攻城第296章 无法避免的战争第619章 海军行政改革第485章 视察上海第250章 半斤八两第21章 谎报和扩军第546章 战后封赏第129章 火炮和战马第64章 该走还是留第523章 千里最强兵力第424章 理想和现实第189章 财务处诸事第456章 立嫡立贤第247章 沈驰云的野望第393章 雪地逃亡第337章 继承人第169章 定都大典第316章 国宴第583章 防护巡洋舰第539章 起锚迎战第647章 皇子所第152章 登基称帝第314章 妄谈国事第72章 吴健彰进营第297章 广州失陷第446章 庞大订单第664章 汉化改革第690章 兰港国朝贡第467章 天津北方钢铁厂第46章 他敢打吗第358章 第六军渡江第714章 太子监国第400章 元宵佳节第四百而十二章 独特的上海第635章 李平桐第494章 研发机枪第663章 废黜朝鲜国王第115章 刺刀冲锋第528章 冲突升级第527章 占据珍珠港第69章 江海关第238章 财政预算第558章 租借金兰湾第37章 遭袭第691章 中美密谋第112章 余胜军协防团第28章 太平军的反击第621章 普法战争第368章 协防师改革第281章 黄以典再现第651章 十四年式75野战炮第547章 海军技术改革第135章 为什么要追
第145章 南下浙江第189章 财务处诸事第36章 追击第64章 该走还是留第55章 轻松胜利第52章 上海乱第343章 侯客室第214章 洪泽湖军议第226章 京师巡警厅第351章 改革和挣扎第453章 军方人事调整第225章 攻克宿迁第178章 夏季攻势第303章 激战吴淞第518章 工商税务改革第35章 太平军的撤退第134章 救援天京第676章 十万英镑的阿拉斯加第65章 吴健彰进城第595章 性能和成本的取舍第342章 林成庭的担忧第116章 弹劾和防备第152章 登基称帝第293章 面目全非的历史第271章 御前战略会议第651章 十四年式75野战炮第四百而十二章 独特的上海第469章 秘书处改革第522章 殖民时代的外交官第两百零九 涨当涂工业区第106章 大胜而归第681章 皇子初登场第272章 初步方案第110章 崩溃和追击第192章 选秀和国本第577章 马政杂谈第502章 战争一触即发第177章 江南矿务公司第379章 争论和妥协第624章 婆罗洲第705章 中英宣战第598章 年轻一代第161章 镇江战役第两百零九 涨当涂工业区第468章 皇室资产管理处第233章 中华门第431章 新旧更替(一)第91章 攻城第296章 无法避免的战争第619章 海军行政改革第485章 视察上海第250章 半斤八两第21章 谎报和扩军第546章 战后封赏第129章 火炮和战马第64章 该走还是留第523章 千里最强兵力第424章 理想和现实第189章 财务处诸事第456章 立嫡立贤第247章 沈驰云的野望第393章 雪地逃亡第337章 继承人第169章 定都大典第316章 国宴第583章 防护巡洋舰第539章 起锚迎战第647章 皇子所第152章 登基称帝第314章 妄谈国事第72章 吴健彰进营第297章 广州失陷第446章 庞大订单第664章 汉化改革第690章 兰港国朝贡第467章 天津北方钢铁厂第46章 他敢打吗第358章 第六军渡江第714章 太子监国第400章 元宵佳节第四百而十二章 独特的上海第635章 李平桐第494章 研发机枪第663章 废黜朝鲜国王第115章 刺刀冲锋第528章 冲突升级第527章 占据珍珠港第69章 江海关第238章 财政预算第558章 租借金兰湾第37章 遭袭第691章 中美密谋第112章 余胜军协防团第28章 太平军的反击第621章 普法战争第368章 协防师改革第281章 黄以典再现第651章 十四年式75野战炮第547章 海军技术改革第135章 为什么要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