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7章 皇子所

^_^平仁堂位于新华殿的左侧后位置,而在平仁堂之后,则是错落着多栋西式的洋楼,刚好位于皇宫的前半部分的左侧位置上(清末枭雄647章)。

中华宫的总体占地面积不算小,大体上是延续了以往的两江总督府,也就是明朝的南紫禁城的区域。

不过地方虽然还是原来的这一片,不过内部的建筑除了少数花园没有变动外,建筑都是改动过的,因为中华军占领南京之前,这里就已经是被太平军占据,太平军撤离南京的时候,更是把这座庞大的建筑群一把火烧了个精光,基本原有的建筑大多都已经是被烧毁。

如今的中华宫,基本都是帝国陆续新建造的的建筑,而由于林哲的个人喜好问题,中华宫并没有遵循传统的严格对称的中轴宫殿形式,因此没有太多的建筑限制,而是以园林建筑为主。

整体中华宫的布局分前中后三部分,前殿部分以新华殿为核心,新华殿也是皇帝的日常办公场所,同时也是秘书处的办公场所,来往的官员比较多。

新华殿前方,则是一片广场,广场两侧则是一排排两层的营房,主要是皇家侍从团的部分官兵的营房,该皇家侍从团,日常的行政事务嫡属于近卫军,不过指挥权却是归属宫务厅侍从室,近卫军自身无权指挥。

该侍从团主要负责皇宫的日防务以及皇室成员出行时的部分护卫任务。

常驻京师的部队主要是以近卫军组成,而近卫军规模那么庞大,很多都是以野战部队为核心组建,日常并不参与一些护卫之类的保镖性质的任务,近卫军的最主要任务,是控卫京畿,镇压可能发生的乱军。

而参与日常皇室护卫任务的部队主要有两支,一支是皇家侍从团、一支是近卫第一骑兵团,前者当保镖,后者充当仪仗队。

皇家侍从团的营房和新华殿。就是构成了中华宫的前半部分,再出去就是宫门了。

中华宫门之外,则是一个巨大的广场,林哲以往举行什么与民同乐的活动时。活动就是在这个广场上举行,而林哲通常则是在中华宫门之上观礼。

不过阅兵仪式除外,阅兵的时候,林哲从来不会在乖乖在宫门上观礼,而是亲自骑上马在军阵前狂奔而过。这是当年第一次阅兵仪式上流传下来的传统了。

新华殿之后的右侧,也有着几栋建筑,以往是秘书处的办公建筑,不过也是逐渐空置,后来转给宫务厅宗内室使用。

在新华殿的左后侧,则是平仁堂了,这栋三层建筑以往是林哲的办公场所,不过后来则是充当了皇子的日常教育场所,同时也是那些负责皇子教育的老师们的办公场所。

而过了平仁堂,则是有着明显的界限了。因为到了这里,寻常的官员就不能随便进入了,只有部分宫务厅的皇室雇员能够进入。

平仁堂之后,是一大片的草地广场,规模大小和新华殿到宫门之间的的广场差不多大小,广场后是宫门。

广场的两侧同样也有着一排平房,主要是宫内的机构机构,主要是宫务厅侍从室、总务处、医务处等机构,包括这些机构雇员的办公场所,居住场所。

不过并不包括另外的三大宫内机构。宫内秘书处的办公驻地就是在新华殿,和林哲一起办公,宫内情报处的办公地点则是在皇宫西边的宅院内,皇室资产管理处则干脆是在远离皇宫的商业中心办公。

宫门之后。才是真正后宫所在,到这里,受到传统影响,只能是侍女以及女官进入,嗯,特殊情况下御医也可以被人带着进去。不过其他人则是不行了,哪怕是侍从室的男护卫们也不可能进去,在后宫担任护卫任务的是侍从室的女性护卫。

后宫的诸多建筑就更没有什么规律啊,假山池水之间坐落着二十余栋样式各异的建筑,有中式的阁楼,也有着西式的洋楼,其中建筑规模最大的乃是乃至传统意义上的内庭三殿的皇帝生活居所,位于内廷最前面的华仁堂。

这栋建筑乃是效仿了圆明园里的海晏堂而建,属于中西结合的洋楼建筑,历史上慈禧修建,袁世凯以及后世诸多政要都用过的居仁堂也是同样效仿海晏堂而来,甚至一开始名字都是没改。

华仁堂之后,则是皇后的居所坤宁殿、太后的居所仪鸾殿,再过来则是分布在两侧的普通嫔妃的居所,建筑风格也多以西式为主,取名也各不相同。

而林哲选出来的三栋皇子所,则是位于皇宫的中部,位于华仁堂的左侧,平仁堂的正后方。

这三栋小楼原本是作为宫务厅的新办公楼修建的,不过如今林哲则是把这三栋小楼腾了出来充当皇子所。

当然了,这三栋小楼就和当初的平仁堂一样,是作为办公建筑修建的,虽然外面看上去只是一栋普通的两层小洋楼,但实际上要住人暂时还不行。

于是乎春节前后,宫务厅下属的营造科对这三栋小楼进行了修缮改装,把纯办公建筑改装为居住洋楼。

当林碃来到这里的时候,看到的已经焕然一新的一栋两层小洋楼,建筑占地面积都不大,也就几百平方米而已,不过这三栋小楼间隔还是比较远的,相互之间间隔了数十米。

看着这栋小楼,林碃不知道是该笑还是该哭,如果没有今天这一出的话,估计自己今年就会被赶出皇宫了吧。

去年的时候,就有人说自己年纪到了,继续住在内廷不合礼仪,应当搬离皇宫。

不过现在父皇让所有年满七岁的兄弟都搬离内廷,然后迁移到这皇子所来,林碃无法从太深的含义去判断,但是却知道这对于自己而言是一件好事。

随着年岁的增长,幼年时的欢乐早已经消失不见,现在的他已经是明白了什么叫立储、什么叫国本,他更知道朝廷里有很多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太子,但是有更多的人不希望自己成为太子。

前几年的时候,他搞不明白为什么,实际上他现在也不明白为什么,不过虽然有些搞不懂那些政治问题,但是有一点他却是知道的。

那就是自己需要去争取太子之位!

林哲目前有四子,大皇子林晔出生于1858年,今年十四岁,李慧妃所出,不过自幼被太后带大。虽然其母李慧妃在宫内的存在感很薄弱,不过身为林哲的长子,加上又有太后的喜爱,他在宫内一直都是地位比较高,此外他最早进学,学业相当出色,就连林哲自己都是多有赞叹,也是外人眼中嫡皇子林晔的最大竞争对手。

二皇子林抲1860年出生,安庄妃所出,今年也有十二岁了,不过安庄妃在后宫内的存在感也是比较薄弱,所以二皇子林抲也是一直比较低调,而他的外戚势力,也就是安家也是比较普通。

但是他也有着一个非常独特的优势庄妃的父亲安怒平,安怒平是帝国官场里非常典型的新派官员,现任广西布政使。虽然受限外戚身份,安怒平是不可能在仕途上更进一步,省级的布政使基本上就已经到头了,不太可能继续升任巡抚或者回到中央任职。

然而即便如此,外公的新派官员身份,也是让林抲获得了帝国内诸多新派官员的好感。

三皇子林晔,出生于1863年,今年虽然才九岁,但是他的生母乃是皇后陈静,从身份地位来说,乃是帝国最正统的太子人选,帝国里诸多大臣尤其是贵族阶层,都是希望林晔这个嫡皇子继承皇位的。

这和林晔的才华能力无关,也和林晔的外戚势力无关,他能够获得这些支持就是因为他是林哲的嫡皇子,他代表的是嫡长制的天然优势。

四皇子林煊,出生于1867年,今年不过五岁,其母是为和妃,和妃在内宫里也是属于比较低调的,而其外戚也不如安怒平那样显眼,所以不管是和妃还是林煊,暂时还是比较低调,还没能进入外面那些大臣们的视线。

如今帝国内部,对未来的国本之争,主要还是集中在前面的三位皇子身上,而最大的两个派系,则是集中在皇长子林抲以及三皇子林晔身上,他们一个是长子,同时学习优秀,是很多大臣心中的未来贤君。

而林晔,则是名正言顺的嫡皇子,具有天然上的优势,是一群拥护嫡长制的大臣们的最佳,或者说是目前的唯一选择。

帝国的立储问题在过去的多年里,一直都是受到了林哲的严厉压制,但是这并不代表着他们都是乖乖的等着什么都不去做了。

很多人心中都已经是决定了支持那位皇子,只不过暂时都没有胆子说出来而已。

对于这些问题,林哲也是知道的,不过他还是准备再等几年。

受限于时间因素,林哲已经是决定在自己的前面三个比较大的儿子中选择储君,至于四子以及未来可能的儿子,林哲只能说生抱歉了,这和才华能力无关,只因为他们赶不上这个时间。

这拖十几年对于林哲就已经非常大压力了,再拖几十年的话,还不得闹翻天了。

兴许在未来的两三年内,林哲就会决定太子的人选!

对于林哲的打算,外人自然是不清楚的,皇位竞争人之一的林碃同样不知道,他只知道自己得到了继续留在宫内的机会。

就当林碃在自己的新住所的时候,内廷里的坤宁殿,三皇子林晔则是正在对皇后陈静行礼!(。)

第351章 改革和挣扎第612章 陈月川的野望第47章 入城第187章 逃跑和封赏第198章 帝国大学第243章 建立守备部队第276章 战前准备第654章 火药第583章 防护巡洋舰第387章 咸丰东狩第445章 对美军售第267章 汉特?威廉的失态第632章 帝大系第166章 尽占江南第146章 王侯之赐第405章 湘军动乱第224章 清点战果第486章 齐琳的目光第376章 第九协防师改革第416章 外忧内困第152章 登基称帝第418章 纸币发行第500章 八年甲舰试验舰第315章 帝国风气第682章 储君人选第303章 激战吴淞第686章 陆军革新第336章 新战略计划第714章 太子监国第120章 先赏后剿第401章 与民同乐第315章 帝国风气第413章 巡视当涂第250章 半斤八两第7章 募兵买枪第480章 炎帝号铁甲舰第222章 步兵对骑兵第139章 逼宫谋割据第8章 营制第239章 狮子大张口第401章 与民同乐第592章 作秀第252章 抢一抢压压惊第199章 教育改革第381章 九江湖口第443章 美国内战的蛋糕第606章 中岛佐木第553章 争锋相对的谈判第492章 中萨鹿儿岛条约第706章 凌晨海战第257章 最强者的对决第106章 大胜而归第635章 李平桐第636章 风波起第11章 山阴陈家第248章 平淮安进桃源第628章 兰港大统制共和国第424章 理想和现实第705章 中英宣战第32章 大战前夕第579章 宁朝动乱第310章 谈判重启第166章 尽占江南第474章 日`本局势第313章 筹款国宴第2章 土匪危机第513章 美国重归统一第381章 九江湖口第172章 残忍的工业第458章 控制越南第101章 压制和进攻第349章 官督商办第138章 败退和首秀第601章 李昊通的恐惧第415章 横扫巴东第365章 传统和科学的结合第277章 工厂内迁第263章 林哲的恶趣味第41章 三冲敌阵第407章 功高震主第86章 企业式政府第291章 谈判退让第218章 桃源大决战(一)第658章 海军上将科伦克级铁甲舰第515章 林碃上学第712章 各国异动第467章 天津北方钢铁厂第253章 沈驰云入沐阳第247章 沈驰云的野望第150章 劝进表第194章 科举和新式教育第604章 北海国第217章 北上迎敌第219章 桃源大决战(二)第346章 李鸿章的好奇第244章 线膛火炮第481章 海军改革第346章 李鸿章的好奇第256章 绝望之战第368章 协防师改革
第351章 改革和挣扎第612章 陈月川的野望第47章 入城第187章 逃跑和封赏第198章 帝国大学第243章 建立守备部队第276章 战前准备第654章 火药第583章 防护巡洋舰第387章 咸丰东狩第445章 对美军售第267章 汉特?威廉的失态第632章 帝大系第166章 尽占江南第146章 王侯之赐第405章 湘军动乱第224章 清点战果第486章 齐琳的目光第376章 第九协防师改革第416章 外忧内困第152章 登基称帝第418章 纸币发行第500章 八年甲舰试验舰第315章 帝国风气第682章 储君人选第303章 激战吴淞第686章 陆军革新第336章 新战略计划第714章 太子监国第120章 先赏后剿第401章 与民同乐第315章 帝国风气第413章 巡视当涂第250章 半斤八两第7章 募兵买枪第480章 炎帝号铁甲舰第222章 步兵对骑兵第139章 逼宫谋割据第8章 营制第239章 狮子大张口第401章 与民同乐第592章 作秀第252章 抢一抢压压惊第199章 教育改革第381章 九江湖口第443章 美国内战的蛋糕第606章 中岛佐木第553章 争锋相对的谈判第492章 中萨鹿儿岛条约第706章 凌晨海战第257章 最强者的对决第106章 大胜而归第635章 李平桐第636章 风波起第11章 山阴陈家第248章 平淮安进桃源第628章 兰港大统制共和国第424章 理想和现实第705章 中英宣战第32章 大战前夕第579章 宁朝动乱第310章 谈判重启第166章 尽占江南第474章 日`本局势第313章 筹款国宴第2章 土匪危机第513章 美国重归统一第381章 九江湖口第172章 残忍的工业第458章 控制越南第101章 压制和进攻第349章 官督商办第138章 败退和首秀第601章 李昊通的恐惧第415章 横扫巴东第365章 传统和科学的结合第277章 工厂内迁第263章 林哲的恶趣味第41章 三冲敌阵第407章 功高震主第86章 企业式政府第291章 谈判退让第218章 桃源大决战(一)第658章 海军上将科伦克级铁甲舰第515章 林碃上学第712章 各国异动第467章 天津北方钢铁厂第253章 沈驰云入沐阳第247章 沈驰云的野望第150章 劝进表第194章 科举和新式教育第604章 北海国第217章 北上迎敌第219章 桃源大决战(二)第346章 李鸿章的好奇第244章 线膛火炮第481章 海军改革第346章 李鸿章的好奇第256章 绝望之战第368章 协防师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