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日`本局势

说起近代日`本,很多人就会想起甲午战争之类的侵华战争,不过这些一系列事情的起点在于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之所以能够成行,在于倒幕运动(清末枭雄474章)!

在历史上的倒幕运动之前,日`本国内还有一段尊王攘夷的历史。

而现在,日`本国内就正处于尊王攘夷的前期阶段!

自从1853年美国用炮舰打开了日`本国门后,其给日`本人带来的影响丝毫不亚于历史上第一次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给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清末枭雄474章)。

自从1853年后,日`本被迫开放门户,和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签订了通商条约,后续中华帝国成立后,虽然中华帝国的海上力量弱小无比,但是好歹也是亚洲的传统大国。

所以也是在1859年和日`本幕府签订了类似的通商条约!

不过这个时代的中国的国际贸易主要是集中在生丝、茶叶等产品的出口上,而日`本人又不进口这些东西,所以这几年中日的国际贸易份额是相当低的。

唯一值得一提的就是,从1860年开始,中国开始对日`本输出棉布,不过数量也非常少,根本就不是英国等国家的洋布的对手,中国棉布在日`本市场上占据的份额是相当少,甚至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因此从贸易利益上来看,如今的中华帝国在日`本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商业利益。

但是国家利益有时候并不是说只是单纯的商业利益的!

作为一个拥有后世灵魂的话,林哲可是知道一旦让日`本完成了明治维新后,将会对中国形成重大的挑战。

所以林哲可不会眼睁睁的看着日`本完成明治维新,然后建立一个近代文明国家,进而调整帝国在亚洲的霸主地位。

所以从几年前,林哲就是吩咐外务部那边要严密关注日`本国内的局势变化。

帝国驻日`本公使也是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送回来日`本那边的相关局势动态报告。

而现在,林哲看到的日`本局势报告上,却是发现了日`本国内的局势已经开始了剧烈的动荡,以长洲藩为核心的尊王攘夷派开始开始不再满足于幕府对外国的退让,他们要求幕府采取更加有效,激进的措施进行改革,并驱逐外国人。

而刺激他们如此强烈反抗洋人,甚至想要武力驱逐洋人的信心实际上也和中华帝国的崛起有关。

1858年的中英法战争,英法联军在上海全军覆没,可以说是极大的刺激了亚洲地区落后国家的信心,甚至越南人之所以还能够有信心继续和法国人打下去,也是有着中国人战胜英法联军的前例因素。

按照道理来说,现在日`本国内的事务和帝国暂时没有多大关系,因为现在帝国和日`本基本上没有什么贸易,而且中国一直都是日`本的通商国家,在1853年以前,日`本就和朝鲜、中国以及荷兰有着稳定的贸易关系,日`本的闭关锁国政策可不包含中国在内。

但是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根据1859年的‘中日友好通商条约’,中国享有和其他国家相同的一切权益,包括在制定港口通商、永久居住,领事裁判权,协定关税权等,而该协议的存在也就导致了中国在日`本人的心中,实际上和欧美国家无异,都是属于需要驱赶的。

得知日`本国内的局势持续动乱的时候,林哲亲自召见了外务部大臣宋关前,要他密切关注日`本国内的局势变化,并要求外务部加强和幕府的联系,必要时候提供一些外交上的支援。

现在日`本国内的局势动荡,而且幕府摆明了是没有能力强行镇压维持统治,如果没有太大的外力干涉,那么日`本的局势就会按照历史一直发展下去,到时候幕府就会被长洲藩等天皇派干掉,继而开启明治维新。

而这是林哲所不允许的。

他不关心日`本人的死活,他只希望看见一个落后的日`本!

这种情况下,所谓支持代表进步势力的倒幕派自然是不行的,要支持就得支持幕府。

如果可以的话,林哲希望幕府继续统治日`本下去,在幕府的统治下日`本要想进行各种革新,完成工业革命基本是不可能的。

同时林哲也不奢望幕府的统治能够维持多久,只要再统治日`本五十年,等进入二十世纪后,日`本基本也就算彻底失去了完成近代工业革命的机会了。

十九世纪的中后期,对于后进国家而言是绝对不可错过的一段发展期,纵观全球历史,除了英国外,几乎所有的列强国家都是在这一时期完成工业革命。

法国、普鲁士、美国、日`本都是如此,就算是俄国,意大利,奥匈等国家,他们虽然没能彻底完成工业革命,但是也在这四五十年时间里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而一旦错过了这几十年的时间,等进入了二十世纪以后那基本是没希望了,到时候没有什么奇迹出现的话,基本是没指望能够在二十世纪前半段里发展起来,想要摘掉落后国家的帽子,基本只能等待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这样才能够取巧把国家发展起来。

为什么林哲在这几年开始大规模的推广工业,就是因为现在的工业技术差距都不大,而且没有什么难以逾越的技术障碍,只要投入够大,那么在技术上以及工业规模上追上英国还是很有希望的。

而这种追赶是越往后越难。

所以林哲对日`本这边的基本策略也是如此,甭管日`本如何,就是不能工业化,谁要想让在日`本玩改革,进行工业革命,那么他就是中华帝国需要打压,甚至消灭的对象。

毫无疑问,目前的日`本国内,其改革势力的典型代表就是长洲藩等西南部地区的势力了。

如此分析下来,帝国支持幕府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了!

1862年九月,日`本江户的中华帝国居留区,或者用更简单的称呼来说就是,中国租界内,帝国驻日公使李博仓看着国内送来的文件,有些不太理解国内的这份指示。

这份来自于帝国外务部的指示上说,要尽可能的缓建和日`本人的矛盾和冲突,获得幕府政权的好感,必要时候给予一定限度的支持。

国内什么时候对于插手日`本的国内事务有兴趣了?难道国内的那些大佬们不知道,现在那些日`本人掀起了一番排外风潮呢,这排外的对象不仅仅是英美法等国啊,我们大中华帝国的商人们也在被排斥的行列之内啊。

再者,帝国和日`本的贸易额非常小,如今帝国的进出口贸易里,大头自然是英国,和英国人的贸易几乎占据了中国进出口份额的半数以上,其次就是法国、普鲁士,美国,意大利等普通西方国家。

其他不说了,就算是暹罗和越南这些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他们和帝国的贸易额也比日`本和帝国的贸易额大啊!

没有直接的经济利益下,为什么要插手日`本的国内事务?甚至是明确指出要支持幕府,这让李博仓相当不解。

不过不理解也没有关系,他是帝国驻日公使,要做的就是执行帝国对日外交政策,至于为什么这么做就不是他所需要考虑的事了。

不久后,他就是拜见了幕府的多名实权官员,发出了帝国的善意声音,甚至还主动问这些幕府的官员们要不要采购一批枪支大炮啊什么的,好用来镇压那些尊王攘夷派啊!

可惜的是,兴许是日`本国内的局势虽然紧张,但是还没到彻底爆发内战的时候,幕府自然不舍得花费大价钱去进口先进武器武装军队。

不过他们不卖,李博仓却是直接送了三百支二手的1856年型林德步枪,美曰其名是让他们体验体验米尼步枪的犀利,掌握一些使用米尼步枪的经验。

不过也仅限于此了!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和林哲一样,能够知道原时空日`本人的一些大体发展经过的,知道日`本这边迟早要爆发内战的。

现在就算是日`本人自己都不知道会不会爆发战争,如果爆发战争的话什么时候爆发!

不过三百条1856年型林德步枪送出去后,幕府的部分高层官员倒是对中华帝国有了较好的感官,李博仓也是开始出入日`本重要权贵的居所当中。

日`本那边什么时候会爆发内战,林哲自己其实也是不知道的,他只知道日`本的倒幕战争和明治维新大体上是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但是具体那一年的话,他就得去翻翻历史书或者百度一二了。

反正林哲想着,左右就是这几年的事,早一些做准备总归是要稳妥一些。

放下日`本那边的事务,林哲在国内的日子依旧是处理着各种各样的事务中度过。

身为一个实权皇帝,而且还是一个不愿意把权力过多下方的皇帝,林哲注定是闲不下来的,虽然不至于每天都得挑灯夜战,但是基本上每天都有相应的事务等着他处理。

秋去冬来,1863年也是如约而来。

1863年二月初,外务部突然收到来自驻日外交人员的汇报,称日`本人放火烧毁了英国使馆,同时有一部分日`本浪人冲击了中国租界,并烧毁多栋华商建筑,甚至一度逼近中国使馆,造成了保护使馆的数名海军陆战队士兵受伤。

宋关前接到日`本人冲击中国租界,并造成数名海军陆战队士兵受伤的消息后,没敢拖延,立即就是前往中华宫新华殿,亲自向林哲汇报此事。(。)

第454章 大封功臣(一)第385章 沧州激战第588章 畸形的社会第499章 华盛顿号的一生第608章 南美的战舰市场第489章 银行业和外资第286章 惨烈交锋第506章 宁沪线试运营第178章 夏季攻势第575章 交通和工业第26章 退无可退的冲锋第83章 添船够炮第713章 英国的退缩第95章 三天不封刀第398章 横扫北方第639章 联合调查局插手第206章 六安总攻第654章 火药第662章 袁保恒的野望第179章 渡江北上第44章 伤亡名单第497章 为我独舞第514章 快速发展的1865年第643章 方家第7章 募兵买枪第464章 后宫版八国联军第45章 南撤湖州第211章 三国领事来访第596章 林成庭之死第159章 王疯子第630章 建设浪潮第653章 新式步枪选型第367章 战略调动第217章 北上迎敌第134章 救援天京第397章 史荣椿的抉择第134章 救援天京第63章 神经病和伟人第670章 帝国炮兵第183章 上刺刀冲锋第502章 战争一触即发第64章 该走还是留第292章 大战前的影响第247章 沈驰云的野望第123章 井喷式发展第249章 一追一逃第272章 初步方案第361章 谈判中的战争第4章 扩张护院第442章 女蜗号铁甲舰第386章 大清的崩溃第269章 死城安庆第486章 齐琳的目光第602章 重回战国时代第120章 先赏后剿第267章 汉特?威廉的失态第174章 生丝和税收第73章 设卡收税第193章 混战皖北第80章 扶持军工第143章 举旗造反第174章 生丝和税收第631章 教育强国第537章 备战英舰队第27章 刺刀肉搏第214章 洪泽湖军议第58章 价值百万的上海第689章 殖民太平洋第712章 各国异动第330章 后装步枪的时代第686章 陆军革新第335章 御前战略会议第373章 军官缺口第227章 捷传江宁第233章 中华门第387章 咸丰东狩第324章 战争中的发展第535章 香港登陆战第124章 这是抄袭!第56章 为了战利品第643章 方家第282章 连夜抢修第530章 火奴鲁鲁海战第197章 恩科放榜第356章 新军之间的厮杀第419章 移民屯边第375章 未来的希望第390章 奕欣投降第342章 林成庭的担忧第417章 经济大臣第443章 美国内战的蛋糕第79章 主政一方第156章 围点打援第423章 北岸工业区第65章 吴健彰进城第618章 阅舰式第103章 黑夜混乱第283章 大战将起第665章 李允慧见闻第583章 防护巡洋舰
第454章 大封功臣(一)第385章 沧州激战第588章 畸形的社会第499章 华盛顿号的一生第608章 南美的战舰市场第489章 银行业和外资第286章 惨烈交锋第506章 宁沪线试运营第178章 夏季攻势第575章 交通和工业第26章 退无可退的冲锋第83章 添船够炮第713章 英国的退缩第95章 三天不封刀第398章 横扫北方第639章 联合调查局插手第206章 六安总攻第654章 火药第662章 袁保恒的野望第179章 渡江北上第44章 伤亡名单第497章 为我独舞第514章 快速发展的1865年第643章 方家第7章 募兵买枪第464章 后宫版八国联军第45章 南撤湖州第211章 三国领事来访第596章 林成庭之死第159章 王疯子第630章 建设浪潮第653章 新式步枪选型第367章 战略调动第217章 北上迎敌第134章 救援天京第397章 史荣椿的抉择第134章 救援天京第63章 神经病和伟人第670章 帝国炮兵第183章 上刺刀冲锋第502章 战争一触即发第64章 该走还是留第292章 大战前的影响第247章 沈驰云的野望第123章 井喷式发展第249章 一追一逃第272章 初步方案第361章 谈判中的战争第4章 扩张护院第442章 女蜗号铁甲舰第386章 大清的崩溃第269章 死城安庆第486章 齐琳的目光第602章 重回战国时代第120章 先赏后剿第267章 汉特?威廉的失态第174章 生丝和税收第73章 设卡收税第193章 混战皖北第80章 扶持军工第143章 举旗造反第174章 生丝和税收第631章 教育强国第537章 备战英舰队第27章 刺刀肉搏第214章 洪泽湖军议第58章 价值百万的上海第689章 殖民太平洋第712章 各国异动第330章 后装步枪的时代第686章 陆军革新第335章 御前战略会议第373章 军官缺口第227章 捷传江宁第233章 中华门第387章 咸丰东狩第324章 战争中的发展第535章 香港登陆战第124章 这是抄袭!第56章 为了战利品第643章 方家第282章 连夜抢修第530章 火奴鲁鲁海战第197章 恩科放榜第356章 新军之间的厮杀第419章 移民屯边第375章 未来的希望第390章 奕欣投降第342章 林成庭的担忧第417章 经济大臣第443章 美国内战的蛋糕第79章 主政一方第156章 围点打援第423章 北岸工业区第65章 吴健彰进城第618章 阅舰式第103章 黑夜混乱第283章 大战将起第665章 李允慧见闻第583章 防护巡洋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