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死城安庆

中华军已经围困安庆多时,城内的太平军虽然说有着事先的准备,在城内囤积了大量的粮食以及军械等,但是也经不住城内军民的巨大消耗,为了在围困中坚持更长的时间,实际上早在九月份的时候,安庆城内的太平军就开始扣留城内百姓的口粮(清末枭雄269章)。

九月时,当时城内的太平军军民中,只要参与战斗的骨干士兵每天才能够获得三合米的配给,而辅助士兵以及参与了城内防御工事劳动的壮劳力,每天只能获得两合米的配给,至于不参与守城的普通百姓每天只能购买到一合半的粮食。

而一合米不过零点一升而已,按重量计只有七十五克!

到了十月份的时候,城内的守军再一次减少了粮食的配给,骨干士兵保持了三合米的配给,但是不参与战斗的辅助兵力和征召而来的劳力的粮食配给只有一合半,而城内的普通老百姓每天只能获得粮食连一合都不到(清末枭雄269章)。

而等到现在的十二月尾巴,临近1858年一月的时候,城内守军的粮食已经是无法满足城内军民的需求,太平军的骨干士兵能够获得的粮食配给都已经不足两合,至于辅助兵力以及青壮每天只有一合米。

至于城内的百姓,太平军守军已经是在十二月下旬正式停止了他们的粮食配给,任其自生自灭!

这原本配给就少,城内的百姓都已经被饿的皮包骨了,不过之前虽然只能吃点稀饭,但总算是勉强吊着一条命,但现在被彻底停止了粮食配给,立马就是出现了大规模的饿死浪潮。

而一旦出现大规模被饿死的情况,一些违背了人类本性的场景就会出现,什么易子而食,烹妻女果腹都不算什么了,因为城内的百姓彻底封掉了,他们如同野兽一样游荡。然后看见不管是活人还是尸体,都会疯了一样冲上去撕咬,你咬我一口,我咬你一口。你吃我,我吃你的情况。

被饿的失去人类本性的人类比任何末日场景里的丧尸都更为恐怖!

面对城内的这种动乱,太平军非但没有阻止,反而是自己也加入了捕食民众的行列来,太平军虽然还有少许存粮还不至于饿死。但是就算是得到最优配给的骨干士兵也是被饿的肚子咕咕叫啊。

中华军还没有发动进攻的时候,城内的百姓就已经开始大规模死去,而这种情况持续月余的时候也就是等到中华军对安庆发动大规模总攻的时候。

城内除了太平军的将士外,已经没有一个普通百姓存在,那些城内居民不是饿死了,就是被当成食物吃掉了。

这百姓吃完了,已经吃红了眼的太平军已经是打算把目光瞄向了那些辅助兵力!

如果中华军一直在城外围城而不去进攻的话,估计等上一两个月,这城内的太平军就得自己把自己吃的一个不剩。

可惜的是,外头围城的中华军将领不是神仙。探子也没办法在两军对持中深入其中然而发现城内的乱局,他们还以为城内的太平军依旧粮食充足足以支持半年以上呢。

而等中华军对安庆发起进攻后,得到了统帅部在兵力以及作战物资上支援的第二军一鼓作气的压了上去,此外还有第四军派遣的两千余皇家陆军和海军方面的十余艘战舰配合。

这城内的太平军自然是无法抵挡的!

当中华军的士兵攻破了安庆城墙,走进城内的时候并没有发现他们想象中的大量尸体,只在城内各处看见诸多破碎的白骨以及一个个依旧散发出肉味的大锅。

一个骑着马的步兵连中尉连长看着依旧冒着热气的大锅,大锅里诸多肉块,而大锅旁边是一个案板,案板上还有数把剁骨刀,上头是一具只剩下躯干的尸体。它的双手双脚在旁边的大锅里。

饶是这个中尉连长已经参加过了多场战役,看见过的阵亡士兵也不在少数,就算是让他看见被炮弹击中成为数块散肉的尸体,他也顶多只略微皱眉但是却不会和新兵那样惊慌失色。甚至呕吐不止。

但是现在,看到这些场景的中尉连长却是怎么也忍不住胃部的翻滚,然后还在马上的他就是呕吐了起来。

有如此表现的不仅仅是他,诸多士兵同样都是被惊到了,当成呕吐的士兵就有十余人之多。

攻打安庆城并没有让第二军的士兵遭到太大的伤亡,但是打进安庆城内后。却是让第二军的士兵受到了极大刺激,后续有无数的士兵会在梦里一遍一遍的回放他们所看到的景象。

如果用后世的话来说:这些士兵就是受到了战场精神创伤,这后半辈子怕是很难恢复如初了。

徐言青进入城内的时候,城内的惨状依旧还在,听着手下作战参谋的报告,他是越听越愤怒。

“目前的情况显示,城内的普通百姓已经无一幸存,城内应该只剩下这些太平贼军了,我们在攻城战斗以及后续城内的肃清作战中被击毙了两万余人,另外有近万人被我们俘虏,余者溃散,我们正在进一步清剿中!”身旁的少校参谋的表现要比大部分将士甚至比徐言青都要好得多,他说话的时候平静而冷淡,彷佛说的不是残酷之极的事,只是一件普通事一样。

徐言青问道:“城内百姓难道一个都没剩下?”

少校参谋道:“没有,连尸体都没有!”

徐言青的脸色终于是开始了变化了,只见他深吸了口气道:“吩咐下去,此战我们不收俘虏!”

少校参谋道:“那已经俘虏的那些人呢?”

徐言青道:“他们连人都不算,自然也就不是俘虏!”

少校参谋听到徐言青的话,脸色终于是有了变化,但是这种变化却不是因为徐言青要下令大规模杀俘,而是因为徐言青这么做的话有可能引起中华军的内部震动。

中华军成立至今,从来都没有过大规模杀俘的情况,对于俘虏的处理一般都比较优待,会选择收编为协防军。

但是今天,徐言青拼着受到林哲的训斥,他也要做一件他认为是正确的事。那就是安庆城内的太平军,他一个都不打算留!

他要屠城 ,屠一座没有人,只剩下野兽的城!

徐言青的命令一下。那已经投降原本以为可以过上不用吃人日子的俘虏们立马就是一个个被中华军士兵的刺刀捅死,杀上万人的俘虏,徐言青都没啥的用子弹,而是用刺刀。

只见中华军的士兵们用绳索帮着一排一排的太平军士兵,然后等他们走到城外自己挖好的大坑中。然后一个个用刺刀一捅,接着一排排的俘虏就是滚入大坑中。

这些俘虏有的大声哀嚎求饶,有的一言不发只是默默等死,但是等待他们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死!

超过一万名的太平军俘虏被中华军就地处决,再加上战斗中陆续击毙的三万多太平军,安庆城内五万余名太平军被杀的一个不剩!

当城内的太平军被杀光了后,也就代表着现在的安庆城内除了中华军之外,已经没有任何一个活人了。

战前安庆城内的二十万军民一个都没有活下来,一个都没有!

徐言青攻克的安庆城。只是座没有活人的死城而已!

不过徐言青不管是处于何种目的大规模杀俘,但是杀了已经投降的一万余太平军俘虏是事实,而这个事情很快就是被汇报到了南京,并为此也是引起了一番不小的评论,徐言青受到了不小的指责。

但是这种指责并不是他杀了多少人,而是说他的举动给中华军后续接受俘虏造成了恶劣的负面影响,如果说中华军的将领都和他徐言青一样大规模杀俘,那么还会有清军和太平军对他们投降吗?

对此徐言青也是亲自写了折子送到平仁堂,向林哲这个皇帝解释他大规模杀俘的动机和理由。

徐言青的理由很简单:不杀不足以抚慰安庆十余万百姓之灵!

对于他的辩解,林哲是有些不满的!

你徐言青是什么人?是去拯救安庆百姓的圣人吗?不是。你是个征服者,你要做的就是征服安庆,而不是说是为了解救安庆而去的。

不过这种想法也只能是自己心里想象,直接公开说出来是肯定不能的。他身为帝国的皇帝,需要保持自己的形象,不管他愿不愿意,他都得符合所谓的仁德,有些话不能说,有些是不能做。

所以他的做法就是比较暧昧了。他扣下了徐言青的折子,对此事沉默不表态!

安庆城一事,虽然对第二军将士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甚至也在南京里引起了一番小动乱,但是对于中华帝国的战略而言,依旧只是其中的一个小环节而已。

徐言青拿下安庆后,统帅部那边甚至都没有他感怀的时间,直接命令他率军沿江东进!

如此一来,在长江南北两岸,第二军和第四军是齐头并进,大有彻底发起大规模西征的迹象,但是这只是表象而已。

实际上对于西面战事来说,安庆战役是起点,同样也是终点,在中华军的未来一年战略规划中,除了夺取安庆外,根本就没有大规模西进的打算。

拿下安庆后,按照既定规划,统帅部的目光就是迅速转移到了广东方向!

大量军事物资已经不再运往安徽地区,而是用大量船只运往福建用以供给第三军,作为配合,军训部把在浙江南部以及福建北部招募的三千名新兵派往了福建地区,其中半数都会用来补充第十步兵师,而剩下的将会用来组建一个独立的步兵团。

中华军的大规模战略行动,向来都是各种军事物资准备以及兵员补充先行,等准备妥当了后才会发起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现在对广东方向的行动也不例外!(。)

第637章 惊天大秘密第637章 惊天大秘密第437章 交通部和铁路公司第163章 镇江兵变第547章 海军技术改革第489章 银行业和外资第541章 钢铁巨舰的对决第116章 弹劾和防备第223章 桃源大捷第240章 国债和资本第57章 一路横扫第242章 战略规划第346章 李鸿章的好奇第287章 联军总攻第156章 围点打援第635章 李平桐第606章 中岛佐木第671章 石油和南洋第170章 整编扩军会议第185章 扬州城破第91章 攻城第668章 布拉镇第105章 浴血冲锋第439章 财政和军费第686章 陆军革新第413章 巡视当涂第407章 功高震主第80章 扶持军工第298章 进犯上海第647章 皇子所第408章 文武之争第437章 交通部和铁路公司第428章 林成庭入缅第650章 超前的设计第559章 句容马第577章 马政杂谈第269章 死城安庆第333章 帝国在行动第341章 办学难第205章 四省巡抚第143章 举旗造反第232章 奏折第347章 李鸿章面圣第342章 林成庭的担忧第392章 走投无路第55章 轻松胜利第251章 望风而逃第138章 败退和首秀第128章 跋扈和自傲的对决第626章 里维拉贸易公司第43章 惨胜第175章 生丝产业链第247章 沈驰云的野望第507章 津浦线开建第456章 立嫡立贤第116章 弹劾和防备第256章 绝望之战第499章 华盛顿号的一生第46章 他敢打吗第257章 最强者的对决第191章 清军南援第171章 整编扩充计划第455章 大封功臣(二)第499章 帝召民女第557章 海军五年计划第638章 宁耀安之死第688章 中英谈判第100章 太平军的战壕第216章 战争风暴来临第139章 逼宫谋割据第300章 重炮之间的较量(二)第274章 应对第350章 降臣李鸿章第704章 世界大战的边缘第689章 殖民太平洋第112章 余胜军协防团第570章 俄军的投降第107章 城破殉国第440章 散兵编制第365章 传统和科学的结合第345章 工业规划第313章 筹款国宴第598章 年轻一代第779章 立储第310章 谈判重启第152章 登基称帝第163章 镇江兵变第554章 四国条约第23章 第二步兵团第614章 钢面铁甲第252章 抢一抢压压惊第176章 银行和货币第692章 各有顾虑第269章 死城安庆第570章 俄军的投降第75章 井喷式发展第293章 面目全非的历史第424章 理想和现实第214章 洪泽湖军议第605章 三国之势
第637章 惊天大秘密第637章 惊天大秘密第437章 交通部和铁路公司第163章 镇江兵变第547章 海军技术改革第489章 银行业和外资第541章 钢铁巨舰的对决第116章 弹劾和防备第223章 桃源大捷第240章 国债和资本第57章 一路横扫第242章 战略规划第346章 李鸿章的好奇第287章 联军总攻第156章 围点打援第635章 李平桐第606章 中岛佐木第671章 石油和南洋第170章 整编扩军会议第185章 扬州城破第91章 攻城第668章 布拉镇第105章 浴血冲锋第439章 财政和军费第686章 陆军革新第413章 巡视当涂第407章 功高震主第80章 扶持军工第298章 进犯上海第647章 皇子所第408章 文武之争第437章 交通部和铁路公司第428章 林成庭入缅第650章 超前的设计第559章 句容马第577章 马政杂谈第269章 死城安庆第333章 帝国在行动第341章 办学难第205章 四省巡抚第143章 举旗造反第232章 奏折第347章 李鸿章面圣第342章 林成庭的担忧第392章 走投无路第55章 轻松胜利第251章 望风而逃第138章 败退和首秀第128章 跋扈和自傲的对决第626章 里维拉贸易公司第43章 惨胜第175章 生丝产业链第247章 沈驰云的野望第507章 津浦线开建第456章 立嫡立贤第116章 弹劾和防备第256章 绝望之战第499章 华盛顿号的一生第46章 他敢打吗第257章 最强者的对决第191章 清军南援第171章 整编扩充计划第455章 大封功臣(二)第499章 帝召民女第557章 海军五年计划第638章 宁耀安之死第688章 中英谈判第100章 太平军的战壕第216章 战争风暴来临第139章 逼宫谋割据第300章 重炮之间的较量(二)第274章 应对第350章 降臣李鸿章第704章 世界大战的边缘第689章 殖民太平洋第112章 余胜军协防团第570章 俄军的投降第107章 城破殉国第440章 散兵编制第365章 传统和科学的结合第345章 工业规划第313章 筹款国宴第598章 年轻一代第779章 立储第310章 谈判重启第152章 登基称帝第163章 镇江兵变第554章 四国条约第23章 第二步兵团第614章 钢面铁甲第252章 抢一抢压压惊第176章 银行和货币第692章 各有顾虑第269章 死城安庆第570章 俄军的投降第75章 井喷式发展第293章 面目全非的历史第424章 理想和现实第214章 洪泽湖军议第605章 三国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