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战争风暴来临

面对中华军大举进攻桃源县,让一帮清军将领感到头痛不已,这救的话一个不小心就会把自己搭进去,但是不救的话,桃源丢失了淮安也就危险了(清末枭雄216章)。

而清军这些将领的苦恼,也是施清瑄不去打上前,反而去打桃源县的主要原因!

如果清军不敢来的话,那么施清瑄就先攻克桃源县,然后南下淮安,和第五军一起把淮安给拿下来,汇集第一军和第五军再北上宿迁,到时候不想势如破竹都难。

如果清军敢来救援桃源县,那么施清瑄就也不管桃源县了,直接掉头把清军援军干掉再说,只要把清军的主力部队干掉了,到时候中华军在苏北喜欢怎么打就怎么打(清末枭雄216章)!

宿迁城内的一场争议持续了好几个时辰,最后还是僧格林沁父亲自拍板:救!

而一旦决定要去救援桃源县,那么对于清军而来,不仅仅要保桃源县不失,更加重要的是要在桃源县境内寻机一举击溃施清瑄所部,最不济也要把施清瑄所部牢牢拖住。

清军诸多将领的争议也不是说救不救桃源县,而是在怎么救?

在座诸人也许能力有高有低,但绝对都不是笨蛋,统帅僧格林沁能够歼灭太平天国北伐军,并被清廷委以重任,其能力自然是有的,而其他的几个主要将领也都是清廷里少数几个能挑起大梁的将领了。

其中都兴阿作为清廷裁汰连新的先锋,编练新军的能力自然不俗,早年也是和太平军打过,颇有战功。

纳德也是清廷里编练新军的干才。

而胡林翼更不用说了,在湖北那边和太平天国来来回回打了那么多次,名声并不弱于曾国藩多少,麾下也有数员大将。

这些人都能够看得出来,一旦自家大军离开宿迁南下桃源,稍有不慎就会遭遇倾覆之灾,所以在怎么救援桃源县上。他们是争论的非常激烈。

最后才是由僧格林沁拍板:不出则已,一出必倾尽全力!

僧格林沁将会带着宿迁全数兵力南下桃源,另调邳州、徐州各一部援军星夜疾驰南下和宿迁主力汇合,再调沐阳驻军万人同样星夜疾驰赶往桃源。再命淮安城李鸿章率领江淮新军北上增援桃源。

待僧格林沁亲率主力抵达桃源后,和桃源县城内的守军里应外合,合围中华军于桃源城下!

做出了这个决定后,僧格林沁整个人都感到了一阵虚脱,这接下来的桃源县大战不仅仅会是他人生中统帅兵力最多的一场战役。更是一场关乎苏北归属,大清存亡的生死之战。

他做出每一个决定都直接影响到今后的天下局势,庞大的压力让他之前犹豫不决!

如今做出了决定了,但是僧格林沁却是没有感动多少的轻松,因为接下来才是生死未知的时刻,今后数天的压力会比现在要庞大的多。

和僧格林沁压力丛丛不同的是,现在的施清瑄却是心情好的很!

由青阳过睢水时,还极有兴致的带着十几个高级军官登上一个小山头饮酒赏景。

此时霜降刚过,平原土地上随处可见金黄色稻田,已经熟透稻子压弯了枝叶。大军之外,依稀可见衣衫破烂的农民正在抢收稻谷,全家老少都上阵,生怕晚了就会被这过境的大军糟蹋了他们辛苦一年的收获。

前头大军刚到的时候,这些田地里的农民一个个吓得全都跑了,后来见这支看起来穿着奇怪,头脑都光溜溜或者只有寸发的大军似乎不像是土匪或者官兵,这些一辈子兴许都没有离开过村子的农民自然不会知道这支大军是中华军。

见这些大军似乎只是路过,没有劫掠村子也没有和他们抢田地里那些已经成熟的粮食时,一个个终于是按耐不住。又是跑了回来收割粮食了。

不过也有几个倒霉蛋因为看起来见多识广,被中华军强征了去当向导,不过虽然是强征的,但是听说只要自己把附近的地形。河流还有村寨都标示出来,并把这些大军一路带到桃源县去,就会赏自己几个银元的时候,一个个都是哭着喊着表示一定为大军带好路。

这年头头顶上可没有卫星,而现在的中华军显然也没能力绘制各地的详细军事地图,所以除了苏松太以及浙北等少数地方中华军有着详细的军事地图外。其他地方都是一些不甚精准的大概地图,大多是中华军根据以往的地图,然后简单绘制,而没到一个地方,中华军为了不走错路,第一件事就是用各种手段找当地的向导。

同时尽管这年头大部分国人都喜欢当带路党,但是为了避免极少数向导居心不良,或者说向导本身也走错路,中华军抓向导一般都是抓好多个,交叉问路。

施清瑄等人一边饮酒,一边欣赏着自家大军行军的英姿,施清瑄喝的兴起了,就是诗词频出。

其他跟在他后头的中高级军官们大多是书生出身,虽然数年军旅生涯已经不会出口就来之乎者也,但是很多文人的东西是深入骨子的,也比较喜欢玩附庸风雅的事。

所以一时间众人也是跟着作了诗词出来,但是这些诗词的水平和施清瑄是诗词一样,都是属于打油诗的水平。

没办法,虽然说这些将领都自诩读书人出身,但是随营学堂的早期学生可没有几个生员,举人之类的就更加没有了,基本上都是久考不中的童生,文学水平自然搞不到那里去,虽然诗词能写,但是想要名流千古就别指望了,没押错韵就算不错了。

如果不看他们身上的军服,只听他们的言语,恐怕还会以为是一群不学无术的书生在搞诗会呢。

施清瑄优哉游哉的时候,麾下大军已经是读过睢水,然后直奔桃源县而去!

而这个时候,苏北各地的清军已经是通过数百里加急的快马传递,都已经知道中华军主力往桃源县去了,同时僧格林沁传出的命令也是相继抵达徐州、邳州、沐阳等地。

上述地方的清军遵照僧格林沁的命令,派出大军而去,徐州和邳州的清军向南疾驰。追赶僧格林沁亲率的主力大军。

而沐阳的清军则是直奔桃源县而去!

但是到了淮安城这边,李鸿章看着僧格林沁的命令却是有些犹豫不决!

僧格林沁让他带领江淮新军增援桃源县,和他一起夹击桃源城下的中华军,这按照道理来说没有什么问题。但关键的是淮安城外还有着中华军的第五军呢。

李鸿章敢肯定,自己前脚离开淮安城,后脚人家沈驰云不是绕过淮安城追击自己,就是直接攻打淮安城了,到时候凭借张国梁麾下的两万多绿营再加上其他两万团练、八旗。这能不能守住淮安城还真不好说。

和都兴阿、纳德这些没有和中华军交过手的人不同,李鸿章可是在扬州和中华军面对面打过的,当时扬州城内也有五万多清军,但是依旧没能挡住中华军的进攻。

而当时的扬州城防御战时,主要依赖的就是他李鸿章的江淮新军,至于那些绿营八旗乡勇之流,也就是个摇旗呐喊份,打仗是靠不住的。

如今有自己的江淮新军在,这淮安城不说稳如泰山,但是只凭借外头沈驰云的小三万人也是很难打进来的。但是如果自己带着江淮新军走了,估计淮安城里那些绿营立马就得逃掉大半,淮安城届时就是很危险。

“张兄,如今这个情况,这淮安城就一切都拜托你了!”尽管心中有些不太愿意,但是李鸿章是知道大局的人,他知道如果自己不带兵北上增援桃源县,不和僧格林沁一起把进军桃源县的施清瑄所部打掉的话,淮安城迟早也得丢。

而现在自己带着江淮新军北上后,淮安城虽然陷入危险。但是估计拖上个几天应该不成问题,到时候只要桃源县那边胜了,沈驰云的这小三万人也就不足为虑了。

张国梁听着李鸿章的话,想要说挽留的话但是到底没能说出口。因为他知道就算自己挽留,这李鸿章也不可能留下来。

只能是咬了咬牙道:“李抚台放心,有我张国梁在,这淮安城就丢不了!”

是夜,李鸿章带着八千江淮新军悄然从淮安城北门出城,为了隐蔽。他甚至都严令将士们点起火把,就这么摸黑出城!

等巡逻的中华军第五军下属第五骑兵团的侦查骑兵们发现李鸿章所部的时候,已经是早上七点多了,李鸿章所部已经离开淮安城六七公里,后头的第五军就算想要追也很难了。

沈驰云得知李鸿章的江淮新军出城北上后,并没有露出太多的担心,他知道这李鸿章北上是因为友军第一军进军桃源县之举。

当初洪泽湖军议的时候,他和施清瑄就商讨过如果出现这种情况第五军该怎么配合行动。

很快,沈驰云就是传达命令,命令第五骑兵团追击、扰袭并拖延李鸿章所部的北上步伐,而他自己则是带着第五军其他的步兵和炮兵部队对淮安城展开首次大规模进攻。

沈驰云的第五军虽然实力比如第一军,但是里头也有这一个第五师呢,而且还有海军第一炮舰分队的舰炮火力支援,这上午刚发动进攻呢,到下午时分就是扫清了清军在城外的一些防御工事,随后用老办法,皇家陆军火力掩护,协防师登城肉搏展开了大规模总攻!

仅仅一天,空有四万清军的淮安城就已经陷入了危机当中,这还是李鸿章没带走所有江淮新军,还给张国梁留下了两个步队营一千人的江淮新军,要不然的话这第一天攻城,淮安城恐怕就会被第五军攻破了。

随着李鸿章的率军北上,这个时候中华军和清军之间在苏北地区,围绕着桃源县进行了一系列大规模的调动和战事,而可以预见的是,清军主力将会云集桃源县,如果让他们完整了汇合,那么施清瑄的第一军区区三万五千人所需要面对就是将近十万人的清军部队。

而到时候,施清瑄真的能够和他所说的那样,通过正面野战击溃将近十万的清军吗?(。)

第659章 敌人和朋友第614章 钢面铁甲第137章 提前造反第八十八 掌增援湖州第92章 抽十杀一第506章 宁沪线试运营第352章 第六军的北伐第457章 将领调整第697章 前无畏战列舰时代第44章 伤亡名单第267章 汉特?威廉的失态第14章 自筹军费第255章 近代骑兵的对决第317章 纺织产业第487章 报童卖报第409章 林哲的召见第573章 东北大开发第242章 战略规划第261章 李鸿章的战俘生涯第293章 面目全非的历史第241章 战略之争第561章 阿拉斯加特遣舰队第154章 战火再燃第540章 敌踪初显第278章 兵临广州第219章 桃源大决战(二)第423章 北岸工业区第178章 夏季攻势第608章 南美的战舰市场第403章 大势所趋第354章 清军出击第30章 救援长兴第72章 吴健彰进营第555章 新版纸币第249章 一追一逃第66章 许乃钊之邀第564章 第一混成旅第75章 出兵松江第260章 骑兵追杀第274章 应对地两百零三章 宫殿后宫事第324章 战争中的发展第603章 倾销地第326章 夏税和铁路第538章 国运之战第51章 团练大臣第148章 悍卒李阿大第642章 重设经济大臣第13章 见黄宗汉第594章 海军修正案第499章 帝召民女地两百零三章 宫殿后宫事第432章 新旧更替(二)第635章 李平桐第695章 现代文明推广运动第551章 联军登陆夏威夷第312章 财务部的苦和乐第351章 改革和挣扎第22章 改装褐贝斯第481章 海军改革第363章 时代的终结和开始第670章 帝国炮兵第480章 炎帝号铁甲舰第431章 新旧更替(一)第443章 美国内战的蛋糕第241章 战略之争第510章 扶烂泥上墙第359章 兵临济南第262章 李鸿章南行记第297章 广州失陷第506章 宁沪线试运营第52章 上海乱第386章 大清的崩溃第320章 编制改革第249章 一追一逃第57章 一路横扫第128章 跋扈和自傲的对决第656章 智利购舰第355章 都兴阿的炮灰第365章 传统和科学的结合第433章 皇家科学院第708章 巨舰对决(一)第642章 重设经济大臣第642章 重设经济大臣第652章 120毫米重炮第344章 上海建市第448章 越南危局第321章 风云再起第257章 最强者的对决第362章 中英上海条约第595章 性能和成本的取舍第359章 兵临济南第46章 他敢打吗第500章 八年甲舰试验舰第590章 海关舰队第317章 纺织产业第252章 抢一抢压压惊第390章 奕欣投降第87章 林成庭南犯第443章 美国内战的蛋糕
第659章 敌人和朋友第614章 钢面铁甲第137章 提前造反第八十八 掌增援湖州第92章 抽十杀一第506章 宁沪线试运营第352章 第六军的北伐第457章 将领调整第697章 前无畏战列舰时代第44章 伤亡名单第267章 汉特?威廉的失态第14章 自筹军费第255章 近代骑兵的对决第317章 纺织产业第487章 报童卖报第409章 林哲的召见第573章 东北大开发第242章 战略规划第261章 李鸿章的战俘生涯第293章 面目全非的历史第241章 战略之争第561章 阿拉斯加特遣舰队第154章 战火再燃第540章 敌踪初显第278章 兵临广州第219章 桃源大决战(二)第423章 北岸工业区第178章 夏季攻势第608章 南美的战舰市场第403章 大势所趋第354章 清军出击第30章 救援长兴第72章 吴健彰进营第555章 新版纸币第249章 一追一逃第66章 许乃钊之邀第564章 第一混成旅第75章 出兵松江第260章 骑兵追杀第274章 应对地两百零三章 宫殿后宫事第324章 战争中的发展第603章 倾销地第326章 夏税和铁路第538章 国运之战第51章 团练大臣第148章 悍卒李阿大第642章 重设经济大臣第13章 见黄宗汉第594章 海军修正案第499章 帝召民女地两百零三章 宫殿后宫事第432章 新旧更替(二)第635章 李平桐第695章 现代文明推广运动第551章 联军登陆夏威夷第312章 财务部的苦和乐第351章 改革和挣扎第22章 改装褐贝斯第481章 海军改革第363章 时代的终结和开始第670章 帝国炮兵第480章 炎帝号铁甲舰第431章 新旧更替(一)第443章 美国内战的蛋糕第241章 战略之争第510章 扶烂泥上墙第359章 兵临济南第262章 李鸿章南行记第297章 广州失陷第506章 宁沪线试运营第52章 上海乱第386章 大清的崩溃第320章 编制改革第249章 一追一逃第57章 一路横扫第128章 跋扈和自傲的对决第656章 智利购舰第355章 都兴阿的炮灰第365章 传统和科学的结合第433章 皇家科学院第708章 巨舰对决(一)第642章 重设经济大臣第642章 重设经济大臣第652章 120毫米重炮第344章 上海建市第448章 越南危局第321章 风云再起第257章 最强者的对决第362章 中英上海条约第595章 性能和成本的取舍第359章 兵临济南第46章 他敢打吗第500章 八年甲舰试验舰第590章 海关舰队第317章 纺织产业第252章 抢一抢压压惊第390章 奕欣投降第87章 林成庭南犯第443章 美国内战的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