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团练大臣

秦漠看着湖州城门口的那几个身穿怪异装束的士兵,眉头不由得皱了起来,虽然他来湖州之前就听说过林哲的余姚县勇营装束怪异,但是没有想到会如此的伤风败俗,这军服看起来那里还有diǎn国朝将士的样子,简直跟上海港里的那些蛮夷士兵一摸一样了。

他坐在轿子上观察城门口的那些余营士兵时,他的几个随从也是上前和这些余营士兵们进行交涉,为什么?

因为他娘的这些余营士兵竟然敢向堂堂的浙江按察使收取入城费!

前方数米外,一个同样身穿官袍的官员正在训斥他面前的那几个余营士兵:“你们可知道我们是谁,轿子里的可是秦大人!”

那几个余营士兵就算再傻,其实也看得出来这群想要入城的人都是些大官,但是大官又如何?我们家林大帅可是敢炮轰湖州城的主,城内最大的官知府曲胜潮见了我们家大帅,照样得乖乖的低头,你们几个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官就想在湖州城里横,门都没有。

秦漠这群人这还没进城呢,就在城门口嚷嚷要让林哲出城亲迎,而且口气非常的横,这让余营士兵那里受得了,加上领头的一个少尉副连长也是没什么见识的,打了几场仗就认为天下间除了天王老子,就是林哲最大了。

要想让林哲出城亲迎,除非你是皇帝老子或者黄宗汉,不然门都没有!

秦漠看着那几个一脸满不在乎的模样,心中暗想:看来这林哲手底下的都是些骄兵悍将啊,小小一个把总就敢对自己这些人摆脸色。

不过他也没有恼怒,能够混上三品dǐng戴,当上一省按察使的人都是人精,他非常清楚现在林哲风头非常强劲,连接数次大胜算是让他在浙江官场上闯出了名头,不仅仅让黄宗汉对他赏识有加,就算是朝廷那边也是对林哲大肆封赏,秦漠这一次来湖州,就是来宣旨的。

而圣旨的内容是什么,自然是对林哲、余营将士的封赏了。

所以秦漠低头对轿外的人说了两句,而后那随从快步上前,直接到那少尉面前道:“我们家大人是前来宣旨的,还不快让你们家督办大人还有曲胜潮出城迎接!”

那少尉也是个愣头青,今年不过二十出头,开始还满不在乎呢,但是现在一听这是圣旨,当即就是被愣住了,然后出言道:“真的是圣旨?”

那随从用鼻孔哼了一声:“不然你以为我们家大人大老远跑来湖州做什么!”

那年轻少尉愣了愣后,然后就是迅速转身吩咐几个手下:“好好招待着这几位大人,可不要怠慢了!”

然而他自己直接牵出一匹马,翻身上马后直奔营部而去!

秦漠看了这几人的反应,总算是略微diǎn了diǎn头,这余营将士虽然骄横了些,但还是识大体,不过这余营将士要是没有这么骄横,秦漠倒是要怀疑林哲之前是怎么打赢那几场战的了,一支战败之师可出现不了如此骄兵。

秦漠在城门口并没有等待多久,很快他就是看见了城门处出现了大量的人群,其中有身穿怪异服饰的余营士兵,同样也有身穿传统马褂战袍的绿营士兵,而领着这些人的穿着也是不太一样。

领着余营士兵的那几个军官穿着和方才的那个年轻少尉一样,都是双排扣的深蓝色军服,穿着长筒皮靴,带着一定不伦不类的大檐帽,而另外一群人都是穿着传统的僵尸官袍!

这些人之中很快走出来了两个人,分别是林哲和曲胜潮。

和他们的属下一样,这两个人的装束也是区别明显,林哲穿着余营的新式军官常服,而曲胜潮穿着他的从四品官袍。

秦漠对林哲以及他麾下将士的穿着说实话是看的非常不习惯,甚至有一定鄙夷的,不过他心中的这些想法自然不会对林哲说出来。

毕竟他也知道,余营之所以搞新式军服,是因为旧式传统军服在作战的时候多有不便,所以才换上了这种不伦不类的服饰。

其实不仅仅是余营的服装和传统清军不太一样,实际上湘军的军服也是慢慢变得和传统的绿营兵,八旗兵所穿的军服开始有所不同,至于发展到后期的淮军,其军服样式更是直接仿效常胜军也就是华尔洋枪队的军服。

此外当代国内的每一支地方军队其自主性相当大,拥有完全独立的指挥体系、编制模式、财权、武器采购装备等,更别说军服这种小事了。

哪怕是咸丰自己都知道,那些地方团练实际上都是那些汉族地主的私军,并不是朝廷的军队。

说的粗俗一些:就算余姚县勇营的士兵们光着屁股打仗,咸丰皇帝都只能干瞪眼,更别说秦漠这个区区浙江按察使了。

经过城门口的一番混乱后,秦漠终于是在林哲、曲胜潮的迎接下进了城,然后向林宣读了圣旨。

看着手中的这份圣旨,林哲说不出是高兴还是无奈,这份圣旨上首先就是赞赏了林哲以及余营其他有功将士的战功,有大肆封赏。

咸丰皇帝很大方的给林哲升了一级,从正四品候补道员变成了正三品候补道员,赏银五百两,此外就是由于余姚县勇营骁勇善战,特赐予‘余胜军’作为番号。

从实际意义上来说,从四品候补道员变成三品候补道员,对于林哲自身而言意义不大,余姚县勇营变成余胜军也并不会实际改变什么。

除了林哲自己外,余姚县勇营其他有功将士也是多有封赏,不过还是那句话,实际意义不大。

而物资上的奖赏更是少到让林哲提不起兴趣的地步,封赏自己五百两,其余将士多则百两,少不过数十两,他都不知道拟出封赏的那些清廷大臣们是怎么想的,你不给还好,给了就大方diǎn,给这么一丁diǎn难不成是打发叫花子吗?

如果说上述第一份的封赏圣旨不具备什么实际意义的话,那么接下来的第二份圣旨就有些意思了。

因为这是一份委任圣旨,咸丰金口一开,就给了林哲一个团练大臣的名头,圣旨原文是这么说的:查浙省正四品候补道林哲忠勇善战,特赏三品衔,着该员协同浙江巡抚办理团练事宜,务必堵防粤贼南窜。

晚清时代的官职比较乱,圣旨上虽然没有说什么协办大臣,团练大臣之类的称呼,但后面的那句话按照当代人们的称呼,那么林哲就可以称之为‘协办团练大臣’,民间一般统一称呼为“团练大臣”。

团练大臣!这才是咸丰帝给林哲的最大封赏!

晚清时期品级dǐng戴不值钱是公认的,咸丰帝自己也知道给个三品的dǐng戴没有太大的意义,但是很显然咸丰帝也不可能现在给林哲搞出一个什么道台、巡抚的实际位置来,所以才给他搞了个团练大臣的名头以安抚林哲。

反正各种团练大臣的名头咸丰帝已经颁发了不少出去,而且未来肯定还会继续发出去的,整个太平天国时期,清廷正式任命的各种名目的团练大臣足足有一百多个,这团练大臣的名头越到后面也就越不值钱。

然而这对于林哲来说却是一场及时雨,林哲之前最大的担心是什么,就是还怕自己这支只有地方府县承认不被清廷官方承认,这样一来自己在占据区里收税什么的就会受到一些不必要的干扰,此外他更担心哪天浙江来一个团练大臣,然后把自己的余姚县勇营给接受了过去。

那样的话自己肯定是不愿意的,但是反抗的话就代表造反,现在造反还太早,自然也不是林哲所愿意的。

如今咸丰帝给了他一个团练大臣的名头,虽然仅仅是一个协办,地位远远不如黄宗汉这个督办那么重要,但也是分量不轻了。

咸丰年间的团练大臣名头非常多,各种名目不一样,有‘督办某某省团练事宜‘,有‘会同某某办理剿匪事宜’,还有授予的‘协理团练衔’‘团练大臣衔

’等等,但是他们的实际核心都是一样的,而各个督办,会办,协办等之间也没有说有着明确的隶属关系,因为他们都是咸丰帝钦命任命的官员,这种人有着另外一个称呼,那就是钦差大臣。

所以当代的普通民众才会对各个团练大臣有着统一的称呼,那就是‘团练大臣’。

各个团练大臣根据具体差遣的不同,其权利大小也是差距非常大,其他地方不说,只说浙江的话,目前就两个团练大臣,那就是浙江巡抚黄宗汉,他的名头是‘督办浙江省团练事宜’。而林哲的是‘协同浙江巡抚办理团练事宜’。

也就是说浙江省的团练事务,黄宗汉才是真正的负责人,而林哲不过是一个协同办理的副手而已。

此外由于林哲并没有其他本官实职,和其他身兼本地实权职位的团练大臣不一样,他并没有权力插手本地政务,甚至也没有权力指挥那些绿营兵,他的权力只限于余营县勇营里。

然而这对于林哲来说也是一次巨大的进步,至少他不用担心自己的余姚县勇营被人抢了去。

余姚县勇营变成了余胜军,林哲也是摇身一变,变成了这个时代里极为时髦的团练大臣,虽然仅仅是个协办,但这好歹也是团练大臣不是。

得到了这种名头上的封赏,林哲也就不怎么在乎咸丰帝没有实际拿出多少钱财封赏了,朝廷自己都没几两银子,不管是现在还是以为,都不能指望朝廷能给自己多少钱。

要想扩军,要想支撑军队打仗,还得靠自己捞钱!

随后的大半个月时间里林哲就是在湖州忙着捞钱和扩军这件事,太平军也不知道是害怕了还是其他方向战事吃紧,自从在泗安战败北逃后,随后的大半个月竟然都没出现在广德附近。

林哲自然也是乐的看见这种情况的发生,太平军不来是好事,这样自己就能够腾出更多的时间来扩军训练了。

然而林哲想要埋头苦干把部队训练几个月,但是咸丰三年的中国大地注定是平静不下来的。

七月十三日,受到福建小刀会起义影响,江苏太仓州嘉定县的小刀会在首领徐耀的带领下爆发起义,并顺利攻占该城,紧随其后上海小刀会的刘丽川等人也是也是率众起兵并顺利攻占上海县城。

上海被小刀会攻占的消息如同一个小石头投进了平静水面,让尚未遭受到战火侵袭的江苏苏松太道地区、浙江杭嘉湖地区瞬间掀起了惊涛骇浪!

第261章 李鸿章的战俘生涯第623章 后装野战炮第112章 余胜军协防团第641章 势均力敌第311章 俘虏问题第196章 董离科举行第381章 九江湖口第437章 交通部和铁路公司第623章 后装野战炮第497章 为我独舞第47章 入城第576章 丝袜舰队第499章 华盛顿号的一生第291章 谈判退让第291章 谈判退让第127章 步步紧逼第352章 第六军的北伐第502章 战争一触即发第261章 李鸿章的战俘生涯第236章 腥风血雨第448章 越南危局第437章 交通部和铁路公司第291章 谈判退让第518章 工商税务改革第241章 战略之争第382章 武重文轻第390章 奕欣投降第344章 上海建市第104章 追击和崩溃第615章 舜帝级战列舰第459章 一战成名第403章 大势所趋第412章 英俄威胁第237章 甚于厂卫第343章 侯客室第551章 联军登陆夏威夷第417章 经济大臣第86章 企业式政府第430章 军援林成庭第596章 林成庭之死第21章 谎报和扩军第322章 渔船和情报第667章 俄土战争的连锁反应第33章 炮弹下的盾牌第346章 李鸿章的好奇第134章 救援天京第180章 帝国海军在行动(一)第238章 财政预算第225章 攻克宿迁第534章 进驻九龙第239章 狮子大张口第189章 财务处诸事第658章 海军上将科伦克级铁甲舰第94章 狂傲第234章 平仁堂政事第353章 都兴阿的决断第709章 巨舰对决(二)第333章 大肆封赏第373章 军官缺口第664章 汉化改革第248章 平淮安进桃源第331章 噩梦般的惨败第297章 广州失陷第670章 帝国炮兵第593章 心比天高第488章 所谓治国第699章 海军军备竞赛第701章 战舰云集第132章 随营学堂幼年班第319章 特殊时期第75章 井喷式发展第225章 攻克宿迁第690章 兰港国朝贡第635章 李平桐第685章 册立太子(二)第450章 工业基础第621章 普法战争第271章 御前战略会议第174章 生丝和税收第286章 惨烈交锋第399章 西征展开第266章 新式火炮和后装枪第151章 三拒劝进第331章 噩梦般的惨败第392章 走投无路第172章 残忍的工业第176章 银行和货币第316章 国宴第610章 订单争夺第197章 恩科放榜第626章 里维拉贸易公司第394章 饿狼第205章 四省巡抚第489章 银行业和外资第517章 母凭子贵第277章 工厂内迁第544章 女蜗号战沉第87章 林成庭南犯第116章 弹劾和防备第685章 册立太子(二)
第261章 李鸿章的战俘生涯第623章 后装野战炮第112章 余胜军协防团第641章 势均力敌第311章 俘虏问题第196章 董离科举行第381章 九江湖口第437章 交通部和铁路公司第623章 后装野战炮第497章 为我独舞第47章 入城第576章 丝袜舰队第499章 华盛顿号的一生第291章 谈判退让第291章 谈判退让第127章 步步紧逼第352章 第六军的北伐第502章 战争一触即发第261章 李鸿章的战俘生涯第236章 腥风血雨第448章 越南危局第437章 交通部和铁路公司第291章 谈判退让第518章 工商税务改革第241章 战略之争第382章 武重文轻第390章 奕欣投降第344章 上海建市第104章 追击和崩溃第615章 舜帝级战列舰第459章 一战成名第403章 大势所趋第412章 英俄威胁第237章 甚于厂卫第343章 侯客室第551章 联军登陆夏威夷第417章 经济大臣第86章 企业式政府第430章 军援林成庭第596章 林成庭之死第21章 谎报和扩军第322章 渔船和情报第667章 俄土战争的连锁反应第33章 炮弹下的盾牌第346章 李鸿章的好奇第134章 救援天京第180章 帝国海军在行动(一)第238章 财政预算第225章 攻克宿迁第534章 进驻九龙第239章 狮子大张口第189章 财务处诸事第658章 海军上将科伦克级铁甲舰第94章 狂傲第234章 平仁堂政事第353章 都兴阿的决断第709章 巨舰对决(二)第333章 大肆封赏第373章 军官缺口第664章 汉化改革第248章 平淮安进桃源第331章 噩梦般的惨败第297章 广州失陷第670章 帝国炮兵第593章 心比天高第488章 所谓治国第699章 海军军备竞赛第701章 战舰云集第132章 随营学堂幼年班第319章 特殊时期第75章 井喷式发展第225章 攻克宿迁第690章 兰港国朝贡第635章 李平桐第685章 册立太子(二)第450章 工业基础第621章 普法战争第271章 御前战略会议第174章 生丝和税收第286章 惨烈交锋第399章 西征展开第266章 新式火炮和后装枪第151章 三拒劝进第331章 噩梦般的惨败第392章 走投无路第172章 残忍的工业第176章 银行和货币第316章 国宴第610章 订单争夺第197章 恩科放榜第626章 里维拉贸易公司第394章 饿狼第205章 四省巡抚第489章 银行业和外资第517章 母凭子贵第277章 工厂内迁第544章 女蜗号战沉第87章 林成庭南犯第116章 弹劾和防备第685章 册立太子(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