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5章 册立太子(二)

^_^随着宣读圣旨的官员一字一句的宣读,掠过数句晦涩难懂的华丽辞藻后,接下来的一句却是让众人为之心惊‘咨尔碃,乃朕长子’(清末枭雄685章)。(.有.)?(.意.)?(.思.)?(.书.)?(.院.)

这几个字一出,下方的林碃就是忽然感到一阵胸闷之感,而后各种感觉是突然涌上了心头,甚至连接下来的几句册封他为‘秦郡王’的话都是没有听清楚(清末枭雄685章)。

现在的他脑海里浮现的全是这些年小心翼翼求学、想着如何能够在父皇面前表现出自己是一个合格的储君,为了让父皇满意,他从小到大都是几乎是不敢逾越一丝禁忌。

当时这十多年的小心翼翼,日夜的努力却是在今天尽数化为了泡影。

直到圣旨宣读完毕了后,林碃才是深深吸了口气,然后上前一步跪倒谢旨,还回头看了看林晔一眼。

恐怕,这储君之位是要落在自己这位才华横溢的三弟身上了,此人不仅仅才华横溢,而且还是嫡子。

林碃的落选,虽然他自己失望不已,但是在此时此刻在大殿内的诸多军政要员看来,这却是属于正常的事,这些人也不都是傻子,早就猜出来这个林碃登上太子之位的机会并不大。

待林碃接旨退回去后,众人的目光再一次投向了捧着圣旨的那位秘书处官员身上,此时他手上还有密封完好的圣旨,其中一份就是册立太子的圣旨了。

那秘书处的官员乃是秘书处承宣科的科长,这等身份在官场里也算是高官了,干上两年调到内阁各部,那最少也是一个司长,如果是外放地方的话,基本就是布政使这种级别的职务。

但是今天被大殿被的诸多军政要员们盯着,他彷佛就像是回到了当年刚通过国考,第一次见到诸多上司和同僚们的时候一样。

这些人彷佛要从他的脸上看出,到底谁才是太子一样。

天可怜见,他虽然是拿着圣旨的人,甚至这四份圣旨的主要内容都是他起草的,但是他只是起草了基本样稿而已,而且四份文书里三份册封郡王以及一封册立太子的文书都是留空的,上头是没有名字的。

最后由林哲亲自根据样稿书写,这刚写就是立即密封,他猜测能够知道这太子人选的人,除了陛下外,恐怕只有辅助密封圣旨的秘书处处长叶临青了。

不过这个站在林哲身侧的叶处长,此时却是面无表情,丝毫没有透露出任何一丝可以让别人猜测的神情来,这个叶处长可是相当的低调,和以往的秘书处高官喜欢和内阁等外官交往不同,这个叶处长却是和内阁很少有所往来。

想要从此人身上获得什么隐秘的消息,难度不会比直接问林哲小多少。

众人的等待和猜测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很快第三份圣旨就是开始宣读了,依照前三份圣旨的开头,还是奉天承运皇帝,敕曰。

众人对圣旨里的华丽辞藻没有任何的兴趣,他们只对里头的名字关心。

但是这名字一出,却是引起了殿内的大臣的一片诧异,因为这个名字是林晔,众人以为最有希望登上太子之位的人选,尤其是在大皇子林碃落下了后,殿内的军政要员们十有**都认为太子应该是林晔了。

但是他们却是没有想到,林晔并没有被立为太子,而是被封为‘楚郡王’。

林晔听到自己被封为楚郡王的时候,也是不由得露出诧异之色,年少的面孔瞬间就是变得惨白,就和其他人以为他是太子最佳人选一样,林晔自己也是认为自己才是最佳的人选。

这倒不是他自傲,聪慧的他自然懂的分析自己和几个兄弟之间的优劣,他原本以为凭借自己的表现,尤其是最近两个月在父皇的考核里,表现应该是最出色的一个。

但是他没有想到,储君竟然不是自己。

如果不是他自己的话,那么会是谁?

林晔看向了站在自己身边的二哥林抲,只见林抲彷佛没有听到圣旨的内容,或者说是彷佛不知道自己即将成为太子一样,他只是平静的站在那里,不悲不喜。

林晔很想要怒吼,他想要大声的喝问:为什么不是自己?为什么会是这个被自己和老大无视了多年的老二。

他凭什么抢走应该属于自己的太子之位!

可惜他不能,他不是不想,而是他知道只要自己在这个关头乱说一句话,等待自己的就是万劫不复的深渊!

他不断的告诉自己,忍,一定要忍!

父皇还年轻,这老二即便是当上了太子,只怕也是要苦熬几十年,谁敢说这几十年里不会出现什么变故,历朝历代里,太子被废黜的例子多不胜数,太远了不说,就说前清里康熙朝的九子夺嫡可是大名鼎鼎的很,当时康熙立下的太子胤礽两度被废,最后被禁锢幽死,最后是胤禛获胜成为雍正帝。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林晔收拾起自己的不甘,然后上前跪拜谢恩。

林晔被封为楚郡王后,殿内诸多人都是不约而同的偷偷看向三皇子林晔,诸多人的眼神里还带有不解和诧异,他们是有些搞不太懂。

陛下不选性格懦弱的四皇子林煊是理所当然,不选保守谨慎的大皇子林碃也是情有可原,因为林碃过于老成,性格上不被坚决果断的陛下所喜也正常,但是为何三皇子林晔也落选了?按照道理来说,这三皇子林晔的各方面都是一等一的,不管是果断坚决的性格还是才华都是颇有过人之处。

然而陛下却是没有选林晔,反而是选择了二皇子林抲。

林抲?他们自然是知道的,根据他们的了解,这个林抲应该是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啊,性格好像很普通,没有流传出说他成熟老成又或者是懦弱,又或者是坚毅等,才华上似乎也没有什么特殊的,至少平仁堂里的那些皇子教习们也就没有对他有什么特殊的评语啊。

这样的一个人,如果不是身为皇子的话,估计扔人堆里都没人在乎。

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却是获得了陛下的青睐?到底是什么原因?

因为他的性格?因为他的才华?还是因为他的出身?

就当诸多人苦思不解的时候,秘书处处长叶临青却是露出了一丝常人所看不到的微笑。

外人不知道陛下为什么会选择二皇子林抲为太子,但是他叶临青却是多少知道一些的,作为秘书处的处长,叶临青所干的工作其实和明朝的那些司礼监太监差不多,都是常年陪同在林哲身边的,而在过去的两个月里,林哲给这四位皇子进行考核的时候,他也是全程陪同。

现在的他还清楚记得,第一场考核的时候,就是让四位皇子论述中美关系,自从二皇子写了一份关于今后中美关系的策论后,陛下就是对次子颇为关注。

叶临青也是在林哲批阅卷子的时候偷偷瞄了几眼,大皇子说的是中美相隔太平洋万里之遥,又有英法等共同强敌,因此中美两国应以合作为上,必要时候可签订条约定下百年盟约,共同挑战英法等传统殖民帝国,瓜分美洲和亚洲殖民地。

三皇子林晔说的乃是中美因为阿拉斯加和夏威夷问题,美国实乃帝国之大敌,因此应该加强对美国之防备,扩大阿拉斯加和夏威夷的驻军,甚至必要时候通过战争逼迫美国在太平洋方向的退让和屈服,如有必要时候可以扶持墨西哥牵制美国实力。

这两个皇子的性格从这份策略就可以看的非常清楚了,一个主张中美联合瓜分世界,一个主张干掉美国,独占太平洋,甚至想要把势力渗透进入美洲。

但是二皇子林抲的说法却是有些不同,他说中美同为后进国家,面对英法等国有着众多的共同利益,应该加深合作,以共同对抗英法西班牙等老牌殖民帝国,甚至联手插手欧洲等局势。

但是另外一方面,他认为美国的地理和资源优势实在太大,如果放任美国发展,假以时日必为帝国之心腹大患,届时为了争夺太平洋,中美两国就可能会势如水火,因此合作之余,也应该早做准备遏制美国的发展和扩张。

而且他还提出了具体的战略构想,初步是加强对阿拉斯加的控制,拉上美国联合挑战英国对加拿大的控制,如果说帝国控制阿拉斯加,把势力渗透进入美洲让美国有所警惕的话,那么加拿大被英国人彻底控制,这对于美国人来说就是非常难以忍受的了,从美国独立之后,美国人就一直想要把英国人彻底赶出北美。

以加拿大为利益结合点,就可以缓解帝国和美国在北美区域的矛盾,甚至达成有限的盟友关系。

而另外一方面,他又是认为必须尽快的彻底控制夏威夷,目前区区一个夏威夷的港口只不足以支撑帝国在中太平洋的战略威胁力的,必须把整个夏威夷群岛都掌控在手中,通过派遣移民,改变当地的人口结构比例,以求在未来百年甚至数百年内彻底把夏威夷掌控在帝国手中,把夏威夷打造成为帝国在中太平洋永不沉没的战列舰!

这一篇中美关系的策论,可是让叶临青都是颇为惊讶,还以为这只是二皇子林抲的妙手偶得呢。

但是随后林哲相继对亚洲关系,中英关系等国际关系问题,同时还有国内面临的诸多问题甚至是一些关乎未来五十年发展的核心战略方向都当成了考题,让这四位皇子作答。

二皇子的回答却是总能让叶临青感到意外!

因为他以往觉得看不明白陛下的一些战略抉择,现在看到了林抲的答案后,却是有着恍然大悟的感觉(清末枭雄685章)。

隐约间,他彷佛觉得,这个二皇子就好像是另外一个翻版的陛下,这位二皇子在诸多问题作出的抉择,竟然和陛下有着惊人的一致性。

比如在论述欧洲三皇同盟的时候,二皇子就是很肯定的断定,不用多久,三皇同盟就会彻底解体,甚至最后走上相互敌对的道路。

而叶临青也是在年初的时候偶尔听过陛下私底下对三皇同盟的判断,陛下也是认为三皇同盟关系已经持续不了多少年,少则十年,多则十五年就会彻底解体。

不过当时的陛下还多说了几句,那就是三皇同盟解体后不久的将来,欧洲就会迎来一场波及整个欧洲的大战。

在国内最大威胁的问题上,林抲认为当代帝国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工业化的发展速度减缓,也不是英法美俄等国的威胁,而是国内官员贪污成风、民众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尤其是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深入,工人群体的数量正在迅速扩大,而这些进入大城市生活居住的工人群体因为缺乏必要的生活保障,一旦无法维持最低的生活水平,那么就会成为动乱的源头,甚至专门针对性的提出了应该通过司法手段,保障工人群体的最低限度利益,包括限定最长工作时间,最低工资标准等。

这两个月的考核里,这四位皇子的作答都是分开独立进行的,其他外臣不知道,甚至这几个皇子自身也不知道,唯一知道详细情况的只有林哲,而叶临青的话,则是因为作为辅助人员知道少许,不过叶临青可是严守秘密,郭龙云亲自向他旁敲侧击,他都没有透露过哪怕半句考核情况。

这两个月的考核里,叶临青几乎就是看到了一个全新,完全不一样二皇子,彷佛这个二皇子就像是陛下肚子里的蛔虫一样,把过去以及现在陛下正在执行的政策,一下子就联想到了十几年后的形势。

此子对陛下施政的了解之深刻,恐怕是郭龙云这个内阁总理大臣都要有所不及啊。

因为他们站的角度不一样,郭龙云是站在内阁总理大臣这个位置去考虑问题,而林抲却是站在了一个储君甚至是未来皇帝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这站得高了,也就能够看得更远。

这位二皇子,平日里藏的可真够深的!

这性格当得上隐忍二字,如果只是一味的忍让隐藏的话,怕也是无法让陛下青睐了,他却是能够抓住考核这种唯一的一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次机会锋芒毕露,一下子就是把陛下的目光全部吸引到了自己身上。

平日里的刻意隐忍,到考核的时候才华尽显,这所造成的落差会让人更为惊叹,用以吸引陛下的目光是再好不过了。

平日里藏着躲着,然后一看到机会就毫不犹豫的扑上来给敌人致命一击,这种隐忍和果断坚决,比三皇子林晔的那种顽强要更要让人诧异。

再想想陛下处理对俄关系的时候,前面二十年里不也是一直忍着没有动手吗,只是小打小闹,但是看到第十次俄土战争爆发后,感到机会来临后陛下就是毫不犹豫的发动了西伯利亚战争,不但夺取了贝尔加湖以东的大片领土,而且还趁机和俄罗斯签订了边界划分条约,把以往的胜利果实全部名正言顺的纳入囊中。

如今帝国可以自豪的宣称,中亚之浩罕省,巴尔喀什湖以东、西伯利亚之贝尔加湖以东、勒拿河以东的领土都是大中华帝国的领土,其他国家也都承认。

而不是和以前那样,只是帝国单方面的宣称,不过其他国家却是只认为这些地区都是帝国的军事控制区而已。

站在叶临青这个旁人的角度来看,二皇子林抲应该是刻意的学习效仿陛下,不管是性格还是看待事务的看法,都是有着极大的相似性。

如此一来,陛下选择二皇子也就不意外了。

陛下是一个帝国的统治者,而身为统治者,最好的继承人就是继承了自己意志的继承人。

叶临青回想着这些,再看看下面诸多还陷入迷茫状态的同僚们,不由得暗自得意起来,偌大一个帝国,能够深入的了解这一次立储事务的人,放眼帝国也就只有自己一人而已。

由此可见陛下对自己的信任。

叶临青和很多大臣们不同,他并没有什么担任地方官员或者内阁官员的经历,他这一辈子就是在秘书处里工作,从早年的三等秘书科员干起,再到二等秘书、一等秘书,然后是副科长,科长,再到副处长,总务副处长,最后是熬到了宫内秘书处处长这个权势显赫无比的位置。

能够走到今天,他靠的只有三样,一个是尽心办事,第二就是对陛下的忠诚,第三就是远离政斗。

身为秘书处官员,他比旁人更加清楚陛下对秘书处官员忠诚的看重,因为秘书处的工作比较特殊,很多时候会直接影响到陛下的抉择,所以你在才华和忠诚之外,保持自身的独立性是非常必要的。

如果和外面的官员有过多交往的话,不可避免就会受到外面人的影响,最后在处理事务的时候就会带有私心和偏见,而这种偏见最终有可能影响到林哲的抉择。

而林哲对这种事是严禁杜绝,凡是秘书处里的官员如果和内阁各部或者地方官员交往过于密切的话,基本上很快就会被外放,根本就不可能在秘书处内部持续升迁。

叶临青也很清楚这些,所以他从来都是对内阁各部大臣都是不搭理的,别说一起吃饭喝酒的交往了,就算是在新华殿里看到了,也是不说话,顶多就是点点头而已。

就在叶临青自诩自己为帝国里深的陛下信任第一人的时候,宣读甚至的人也是开始宣读了第四份圣旨。

这份圣旨到现在可以说已经没有了任何的意外,简短的一份诏书就是正式册立二皇子林抲为太子。

接旨的过程里,林抲没有和旁人想象的那种惊喜,虽然嘴角有着笑意,但是却一直都是保持着镇定和平静。

因为他在昨天晚上的时候,就已经被林哲叫了过去,两父子并没有过多的交谈,林哲只是说:明天会册立他为太子,让他做好准备!

如果是换了旁人,昨天知道此事后,估计早就欣喜若狂,然后把消息传的满南京都是了,但是他却是没有人对任何人说,就连亲生母妃庄贵妃来旁敲侧击询问,他都是没有透露丝毫的口风。

颁布正式的诏书后,自然还有着一连串的仪式!

除了封林抲为太子外,还封了林抲的正妻李氏为太子妃,又封林抲生母庄贵妃为皇贵妃,这个皇贵妃的封号在帝国比较特殊,只能由储君之母,而且储君之母不是皇后,只是普通嫔妃的情况下获得。

其他嫔妃是不能获得皇贵妃称号的,顶多就是生下皇子的贵妃称号了。

太子册立仪式的同时,册立太子的诏书也是通过电报传播到全国乃至全球范围,然后以报纸或者官方文书等形式全文刊登,以便让全天下的人都知道,帝国有了正式的储君,皇帝有了继承人。

林抲被册立为太子,自然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已经被封为郡王的林晔看着远处的平仁堂,他不由得深深的叹了口气,他不甘心,他不服气。

他才是公认才华最为杰出的皇子,他才是这个帝国唯一的嫡皇子,这太子之位本来就是属于他的,也只能是属于他的。

但是现在,这老二却是坐上了太子之位,而自己只能和其他两个兄弟一起沦为看客。

把视线从平仁堂收回来,再看看左前方不远处的一座空荡荡的皇子所,那是原本林抲的所住的小楼,但是现在林抲被封为太子后,林抲夫妇已经是搬到了新华殿东侧的新居所,和皇子所里的小楼没有正式名称,只有一号楼,二号楼不同,那栋新居所不管是面积大小还是格局都是要大的多,而且有着正式的名称,称之为东仁殿。

只看这名字,就知道是专门为太子准备的居所。

东仁殿,乃是太子的居住、学习之所,为了加强太子的实际政务能力,林哲也是准备给林抲在新华殿安排一个办公室。

不过尽管现在林哲对林抲的能力已经比较满意,但是距离林哲的要求还是有一定距离的,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林抲的学习将会一直持续到下去到二十七八岁为止,一边学习一边工作。

林抲搬走了,这皇子所里就剩下了他林晔和四皇子林煊了,至于皇长子林碃,他在十八岁的时候就已经正式成婚,当时就被赐予了一栋府邸,不过需要修缮,所以他在皇子所一号楼继续住了一年,在去年的时候就是搬离了一号楼住进了他自己的府邸。

本来林抲没有被封太子之前,也是因为去年年底刚结婚,所以也是被赐了府邸,不过还没来得及搬进去,就已经是成为了太子。

而他自己林晔和四弟林煊,则是年纪还小了些,暂时还没成婚,所以还得继续待在皇子所里,一直住到十八岁大婚为止。

只是以往这感觉住的很舒服的皇子所,现在却是感觉如同牢笼一般,他迫切的想要离开这里,和老大林碃一样,在外面单独居住,如此他才有可能建立自己的力量,这样才能够在未来机会到了后重新谋取太子之位。

“不要以为现在就结束了,现在只是刚开始而已!”林晔看着远方那座空荡荡的二号楼,面露不甘自言自语着。(。)

第606章 中岛佐木第713章 英国的退缩第112章 余胜军协防团第90章 骑兵出击第43章 惨胜第440章 散兵编制第468章 皇室资产管理处第75章 出兵松江第634章 情报处调查第57章 一路横扫第476章 炮击下关第65章 吴健彰进城第70章 图谋江海北关第159章 王疯子第476章 炮击下关第416章 外忧内困第84章 水师初成第444章 后装枪时代的来临第151章 三拒劝进第189章 财务处诸事第552章 英国人的顾虑第672章 弹药告急第390章 奕欣投降第233章 中华门第489章 银行业和外资第145章 南下浙江第250章 半斤八两第437章 交通部和铁路公司第38章 身陷危机第464章 后宫版八国联军第151章 三拒劝进第356章 新军之间的厮杀第336章 新战略计划第193章 混战皖北第156章 围点打援第619章 海军行政改革第578章 宁朝提亲第297章 广州失陷第665章 李允慧见闻第154章 战火再燃第68章 十万两第689章 殖民太平洋第275章 严阵以待第178章 夏季攻势第465章 他他拉氏第179章 渡江北上第399章 西征展开第653章 新式步枪选型第450章 工业基础第613章 市场和战争第445章 对美军售第654章 火药第280章 退守广州第197章 恩科放榜第56章 为了战利品第409章 林哲的召见第99章 撤军和追击第132章 随营学堂幼年班第529章 骑虎难下第465章 他他拉氏第124章 这是抄袭!第695章 现代文明推广运动第163章 镇江兵变第491章 中英萨战争第471章 穷教育第627章 新港公司第574章 赵大黑闯关东第139章 逼宫谋割据第499章 华盛顿号的一生第637章 惊天大秘密第664章 汉化改革第636章 风波起第571章 铁路网的野心第543章 撞击敌舰第696章 太子出访第546章 战后封赏第20章 伤亡悬殊第402章 九江前线第657章 船头对敌第92章 抽十杀一第703章 帝国海军在行动(二)第713章 英国的退缩第600章 开战争论第556章 全球海军的变革第240章 国债和资本第591章 元宵国宴第496章 文化侵入和融合第344章 上海建市第189章 财务处诸事第456章 立嫡立贤第189章 财务处诸事第26章 退无可退的冲锋第360章 包令的南京之行第434章 教育发展计划第347章 李鸿章面圣第413章 巡视当涂第118章 扩军再扩军!第268章 冬季战略调整第256章 绝望之战第308章 胜了吗?
第606章 中岛佐木第713章 英国的退缩第112章 余胜军协防团第90章 骑兵出击第43章 惨胜第440章 散兵编制第468章 皇室资产管理处第75章 出兵松江第634章 情报处调查第57章 一路横扫第476章 炮击下关第65章 吴健彰进城第70章 图谋江海北关第159章 王疯子第476章 炮击下关第416章 外忧内困第84章 水师初成第444章 后装枪时代的来临第151章 三拒劝进第189章 财务处诸事第552章 英国人的顾虑第672章 弹药告急第390章 奕欣投降第233章 中华门第489章 银行业和外资第145章 南下浙江第250章 半斤八两第437章 交通部和铁路公司第38章 身陷危机第464章 后宫版八国联军第151章 三拒劝进第356章 新军之间的厮杀第336章 新战略计划第193章 混战皖北第156章 围点打援第619章 海军行政改革第578章 宁朝提亲第297章 广州失陷第665章 李允慧见闻第154章 战火再燃第68章 十万两第689章 殖民太平洋第275章 严阵以待第178章 夏季攻势第465章 他他拉氏第179章 渡江北上第399章 西征展开第653章 新式步枪选型第450章 工业基础第613章 市场和战争第445章 对美军售第654章 火药第280章 退守广州第197章 恩科放榜第56章 为了战利品第409章 林哲的召见第99章 撤军和追击第132章 随营学堂幼年班第529章 骑虎难下第465章 他他拉氏第124章 这是抄袭!第695章 现代文明推广运动第163章 镇江兵变第491章 中英萨战争第471章 穷教育第627章 新港公司第574章 赵大黑闯关东第139章 逼宫谋割据第499章 华盛顿号的一生第637章 惊天大秘密第664章 汉化改革第636章 风波起第571章 铁路网的野心第543章 撞击敌舰第696章 太子出访第546章 战后封赏第20章 伤亡悬殊第402章 九江前线第657章 船头对敌第92章 抽十杀一第703章 帝国海军在行动(二)第713章 英国的退缩第600章 开战争论第556章 全球海军的变革第240章 国债和资本第591章 元宵国宴第496章 文化侵入和融合第344章 上海建市第189章 财务处诸事第456章 立嫡立贤第189章 财务处诸事第26章 退无可退的冲锋第360章 包令的南京之行第434章 教育发展计划第347章 李鸿章面圣第413章 巡视当涂第118章 扩军再扩军!第268章 冬季战略调整第256章 绝望之战第308章 胜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