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章 皇子独立

李平桐的倒台速度之快,超乎了绝大部分人的想象之外,一开始他们还以为这只是十一月份督察院调查江道泉那样,也就是问讯几次,然后也就差不多了,大家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

但是谁能够想到,李平桐一进督察院的大门,就再也没有出来过。

就在刚进入1872年的一月份,内阁和军方那边都已经是磨拳搽掌准备开始每年一度最重要的财政预算分配的时候,李平桐却是倒台了。

一月八号,林哲正式下旨革除李平桐的秘书处处长之职。

随后两天,督察院就是正式向**院提起了公诉,以渎职、贪污等罪名联合起诉,**院的判决也是来的非常快,经过三天审判后,**院以多罪并罚,正式判处李平桐死刑,并立即执行。

随同被判刑的还有李平桐案的诸多相关联官员,或是死刑,或者无期徒刑,又或者是有期徒刑不等,被判罪的官员达到二十余名。

另外有超过百人和李平桐关系较为密切的官员受到了牵连,包括一名秘书处副处长,秘书处人事科科长,秘书处交通科副科长等,这些人虽然没有被直接判刑,但是也多被贬职或者革职。

李平桐的倒台,不仅仅是他个人的倒台,更是以他为首的一个政治派系的倒台,而且值得注意的是,该派系内的其他人林哲是没有直接动手,甚至都没怎么关心,而是帝国官场的其他派系的官员们落井下石。

痛打落水狗这种事。一向来都是官员们最喜欢的项目,低风险高收益。

讨好了皇帝不说。而且这么多李系官员倒台,从中央到地方。那得多少权重职务空出来了,而每一个职务,都有一大堆人眼巴巴盯着呢。

有了位置才好升官啊,而升官谁不喜欢啊!

李系官员的倒台,后续影响可能会持续两三个月,主要是其他派系的人争夺李系官员倒台后留下来的利益,或者说是官帽子。

有了空位置后,谁都想上台,而这些就是其他政治派系所需要进行争夺的了。

就在外面的大臣们争夺着李平桐倒台后遗留下来的政治利益时。林哲也是开始了其他的动作。

李平桐虽然是以贪腐、渎职等罪名被收拾的,但是真正导致他倒台的却并不是这些,而是他身为一个秘书处处长,外人口中的内相,竟然是敢偷偷摸摸的干预立储事务,并且把这种干涉上升到了内阁斗争的层次。

联络后宫、勾结外戚妄图干涉立储大事,这才是他的取死之道。

收拾了李平桐之后,林哲并没有停下他的屠刀,这一次他要让那些野心勃勃。尤其是那些外戚们眼前看一看,帝国的国本之争并不是他们可以染指的。

在宫内情报处的配合下,督察院也是迅速另起战线,迅速对方家的多名重要成员进行立案调查。其中就包括林哲的舅舅以及数位表兄弟。

很快,林哲就是随便找了几个名头革除了方家家长,即太后之兄的子爵爵位。数名担任公职的家族成员也是被一并革除。

方家作为太后的娘家、同时也是方德嫔的娘家,本是当代帝国里最大的外戚家族。方家的家长,也就是太后的兄长被赐予子爵爵位。方家的旁支。方德妃的父亲也是被赐予男爵爵位。

不过这两个方家也不是统一的,因为在内宫里,太后是太后,方德妃是方德妃,虽然是一个方家,但是太后和方德妃的关系并不融洽。

为啥?

因为方德妃乃是宫内最受宠的妃子,林哲在后宫的时间大半都是在她那里的,如此一来其他妃子得到的时间自然就少了,这让一直想要后宫和谐的太后颇为不满。

而更让太后不满的是,方德妃无子!

自从方德妃早年产下一女后,虽然和林哲的时间非常大,但是却是一直没有怀孕过,而根据医务处的那些御医们的说法,应该是产下依容公主的时候落下了病根,已经很难再怀孕了。

这都不能再怀孕了,还天天霸占着皇帝,这不仅让后宫的其他嫔妃不满,太后也是颇有怨言。

这一次对方家的惩治,也只局限在方家长房,至于方德妃所在的方家旁支,却是没有动作。

当方家长房被除爵的消息传到了内宫,太后却是没有去质问林哲为什么,更没有用孝道之类的话去压林哲。

太后虽然已老,但是她并不愚蠢,能够和李平桐联手策划出立储事件的女人,她的政治嗅觉也是很敏感的。

李平桐出事的时候,她就已经预料到了不妥,只是她没有想到林哲会这么狠心,不是罚俸,也不是革职,而是直接就把爵位给剥除了。

实际上,方家长房被除爵后,林哲一直都是没有和太后见过面。

一直等了几天后,迟迟没有等到林哲过来的太后彷佛老了很多岁,尽管他们是母子,但是自己的这个儿子在国本事务上,显然是不在乎所谓的孝道。

自己生养的儿子是什么脾性,林老太太清楚的很,自己的这个儿子就是一个心狠手辣的人,传统的什么孝道之类的对他而言根本就没用,这些年来自己的这个儿子虽然在礼仪上对她恭恭敬敬,但是身为母亲的她也是能够感受的出来。

自己和他生疏了!

虽说帝国一直都很推崇儒家的孝道,但是这些也只是随便说说而已,历史上汉家王朝儿子夺老子的皇位的事多了去,而这些还是公开的,至于私底下的阴私勾当就更多了。

林哲不来见太后,已经是摆明了他的态度!

叹息一声后,太后就是把已经带了十三年的大皇子林碃送到了李慧妃那边。

当年太后为了保护林碃这个长孙不受宫内的各种暗害。刚出生就是被太后带走,并一直养到现在。至于李慧妃这个人,虽然因为生了林碃而受封‘妃’。但是她就算是林碃的生母,但是在内功的地位一直都是比较低下了。

除了皇室的集体活动外,她基本是见不到林哲的,一年到头都和林哲说不了几句话。

兴许这样对于一个女人而言有些残酷,但是这只是林哲的个人喜好,他不喜欢和李慧妃待在一起。

如今林碃已经十三岁了,这个年龄在普通农家的话,那都是家庭的主要劳动力了,就算是在上流社会里。也都是比较成熟的人了。

当代的人普遍早熟,早婚,十五六岁结婚的一大把。

十三岁的男子结婚的也不是没有,而订亲的就更多了。

把林碃送回到李慧妃那边后,太后就是住进了佛堂,天天念经不再参与宫外的政治事务,实际上她也参与不了。

革除方家长房爵位的同时,林哲就把仪鸾殿的侍女以及女官通通换了一遍,而且好几个都是被宫内情报处动了私刑。这基本上是等于斩断了太后和宫外的联系。

得知太后住进了佛堂,林哲的心里也是松了一口气,如果太后和他真的闹翻,到时候怕是不好收场。毕竟孝道这个东西,一旦掺和了政治以后,杀伤力还是太大。

现在太后主动退让。他也就不用承担太大的压力了。

又是过了两天,林哲才是到宫内佛堂那边见太后。

这母子俩见面。话却是不多,因为一切尽在不言中。林哲发现了她插手立储事务,而且还利用了李平桐,这等大事关乎帝国根基,自然是不可能善了的。

在帝国根基面前,所谓的孝道或者亲情算个屁啊!

母子问候了两句,然后就是沉默了下来,半晌后林老太太才道:“有时间,皇帝去考考碃儿的功课吧!”

说罢,她不等林哲回答,就是摆了摆手:“哀家乏了,皇帝回去吧!”

哪怕是已经认输,但是太后依旧没有放弃支持林碃。

这养了十三年的长孙,太后对林碃的感情比对林哲的感觉还要深厚的多!

为什么?

因为林哲就不像是个儿子,他是一个皇帝!

林哲登基后,林哲可不玩天天请安的事,他每天事务那么繁忙,每天还跑去仪鸾殿请安的话,每天得浪费多少时间。

所以林哲其实日常生活里,是很少和太后见面的。

这儿子一年到头也见不到多少次,反而这长孙却是天天在身边,可以说林碃在太后心中,是儿子和孙子的结合体,一定程度上已经是取代了林哲的地位。

相对于李平桐倒台引起的巨大波澜,方家被除爵,太后住进佛堂这些都不引人注目。

不过接下来的事,却是引起了大臣们的注意,因为在1872年的财政预算分配月刚过去,到了二月份,也就是临近春节的时候。

林哲却是突然宣布,凡是正式进学后的皇子一律不得继续在后宫居住,统一搬到皇子所,生活起居由宫内厅派遣的人员负责,教育则由平仁堂的老师们负责。

皇子正式进学的年龄是七岁,也就是说,七岁以后,皇子就必须搬离后宫,然后到皇子所居住。

为此,林哲还让特地把平仁堂附近的三栋西式洋楼腾出来,以供目前三位已经进学的皇子居住,至于最小的四皇子现在是五岁,距离进学还有两年呢。

这代表的不仅仅是独立生活,更关键的是他们将会和各自的母妃脱离直接接触。

以前他还不觉得把皇子留在后宫和妃子们继续住在一起有什么,家人嘛,总得住在一起。

但是经过太后一事,却是让他发现,皇子,尤其是有潜力成为储君的皇子和后宫的嫔妃或者太后等人产生过深的感情不是什么好事,一个搞不好就引起宫变了。

让他们进学后就搬出来,可以最大限度的排除来自后宫的干扰。

至于说这么做会不会剥夺皇子们的童年或者母爱之类的,林哲并不在意,生在皇家,既然享受了他人所没有的荣华富贵,甚至是无上的权势,那么就需要付出代价的。

皇帝是孤家寡人,这皇子,尤其是以后的太子,同样也只能是孤家寡人。(。)

第582章 新舰招标第31章 谨慎东进第11章 山阴陈家第291章 谈判退让第334章 谈判指示第602章 重回战国时代第214章 洪泽湖军议第228章 教育和留学第218章 桃源大决战(一)第408章 文武之争第407章 功高震主第337章 继承人第558章 租借金兰湾第383章 我还会再回来的第561章 阿拉斯加特遣舰队第25章 广德激战第426章 昆明激战第395章 分兵而逃第94章 狂傲第190章 预算赤字第536章 利益得失第647章 皇子所第649章 海军革新第673章 内部妥协第74章 上海商贸区第518章 工商税务改革第357章 当涂级和浮桥第55章 轻松胜利第585章 掌控太平洋第199章 教育改革第185章 扬州城破第473章 新疆设省第606章 中岛佐木第310章 谈判重启第234章 平仁堂政事第545章 捷报入京第98章 都是疯子第579章 宁朝动乱第602章 重回战国时代第52章 上海乱第523章 千里最强兵力第129章 火炮和战马第651章 十四年式75野战炮第284章 死守不出第291章 谈判退让第682章 储君人选第13章 见黄宗汉第160章 军事散步第265章 施清瑄回京第375章 未来的希望第613章 市场和战争第206章 六安总攻第680章 不同寻常的御前会议第351章 改革和挣扎第663章 废黜朝鲜国王第708章 巨舰对决(一)第580章 帝王寂寞第341章 办学难第168章 宫务厅情报处第373章 军官缺口第387章 咸丰东狩第688章 中英谈判第553章 争锋相对的谈判第10章 出征第499章 华盛顿号的一生第84章 水师初成第527章 占据珍珠港第131章 敌骑来袭第659章 敌人和朋友第33章 炮弹下的盾牌第26章 退无可退的冲锋第620章 租借横须贺第43章 惨胜第213章 两军联合第280章 退守广州第14章 自筹军费第365章 传统和科学的结合第620章 租借横须贺第1章 余姚林家第49章 湖州厘捐局第635章 李平桐第182章 惊天巨响第586章 腾飞中的海军第310章 谈判重启第186章 黄宗汉的选择第581章 中宁密约第60章 久则生变第475章 出兵日`本第437章 交通部和铁路公司第37章 遭袭第118章 扩军再扩军!第11章 山阴陈家第670章 帝国炮兵第46章 他敢打吗第262章 李鸿章南行记第606章 中岛佐木第487章 报童卖报第68章 十万两第293章 面目全非的历史第359章 兵临济南
第582章 新舰招标第31章 谨慎东进第11章 山阴陈家第291章 谈判退让第334章 谈判指示第602章 重回战国时代第214章 洪泽湖军议第228章 教育和留学第218章 桃源大决战(一)第408章 文武之争第407章 功高震主第337章 继承人第558章 租借金兰湾第383章 我还会再回来的第561章 阿拉斯加特遣舰队第25章 广德激战第426章 昆明激战第395章 分兵而逃第94章 狂傲第190章 预算赤字第536章 利益得失第647章 皇子所第649章 海军革新第673章 内部妥协第74章 上海商贸区第518章 工商税务改革第357章 当涂级和浮桥第55章 轻松胜利第585章 掌控太平洋第199章 教育改革第185章 扬州城破第473章 新疆设省第606章 中岛佐木第310章 谈判重启第234章 平仁堂政事第545章 捷报入京第98章 都是疯子第579章 宁朝动乱第602章 重回战国时代第52章 上海乱第523章 千里最强兵力第129章 火炮和战马第651章 十四年式75野战炮第284章 死守不出第291章 谈判退让第682章 储君人选第13章 见黄宗汉第160章 军事散步第265章 施清瑄回京第375章 未来的希望第613章 市场和战争第206章 六安总攻第680章 不同寻常的御前会议第351章 改革和挣扎第663章 废黜朝鲜国王第708章 巨舰对决(一)第580章 帝王寂寞第341章 办学难第168章 宫务厅情报处第373章 军官缺口第387章 咸丰东狩第688章 中英谈判第553章 争锋相对的谈判第10章 出征第499章 华盛顿号的一生第84章 水师初成第527章 占据珍珠港第131章 敌骑来袭第659章 敌人和朋友第33章 炮弹下的盾牌第26章 退无可退的冲锋第620章 租借横须贺第43章 惨胜第213章 两军联合第280章 退守广州第14章 自筹军费第365章 传统和科学的结合第620章 租借横须贺第1章 余姚林家第49章 湖州厘捐局第635章 李平桐第182章 惊天巨响第586章 腾飞中的海军第310章 谈判重启第186章 黄宗汉的选择第581章 中宁密约第60章 久则生变第475章 出兵日`本第437章 交通部和铁路公司第37章 遭袭第118章 扩军再扩军!第11章 山阴陈家第670章 帝国炮兵第46章 他敢打吗第262章 李鸿章南行记第606章 中岛佐木第487章 报童卖报第68章 十万两第293章 面目全非的历史第359章 兵临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