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3章 废黜朝鲜国王

^_^以当代的电报通讯水平,哪怕相隔万里,信息沟通也不会成为阻碍,至于运输的话,去朝鲜如果用海运可是便利的很,如果以后开通辽阳到朝鲜的铁路,说是朝发夕至兴许是过了,但是也用不了几天,比去浩罕省近多了(清末枭雄663章)。

说朝鲜贫瘠,要来没啥用的话,西伯利亚更贫瘠,新东省就是一片冻土,同样要啥没啥,更加不用说阿拉斯加了,但是帝国依旧花大力气去争夺。

而朝鲜的话,好歹也是气温比较适合生存,而且还有不少矿产资源。

说朝鲜人不服王化,难以治理也是个伪命题。

中亚那地方同样是异族人,现在还不是已经成为了帝国的领土。

如何对待异族的反抗,如何扩张领土,老祖宗几千年前就给了我们一套成熟的解决办法:杀一批,融合一批(清末枭雄663章)。

只要帝国愿意花一定的代价,那么很多军方的将领们就有把握在数十年后,不会存在朝鲜这个民族,朝鲜半岛将会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现在的帝国国内,还是有不少人是想要征服朝鲜的,让朝鲜半岛成为帝国领土。

而袁保恒就是其中的一个人。

只不过他的出发点自然不是说为了什么中华帝国的荣光,也不是为了什么民族生存空间之类的,他的出发点要更简单而纯粹一些。

如果能够推动此事,这得多大的功劳了,朝鲜说大不小,但是说小也不小了,足足二十多万平方公里呢。

而且就在帝国边上,如果能够吞并朝鲜的话,那么整个北方地区,那么就全部是帝国领土了,不会存在陆地上的可能威胁,就不会出现历史上日本以朝鲜为跳板,然后全面侵华的事。

只要吞并朝鲜,那么帝国后续在北方的威胁就只剩下俄罗斯,而东北方向,则是以海防威胁为主,加上日本已经被肢解,那么后续的北方太平洋沿岸,帝国就不会存在太大的外部威胁了。

如此也是袁保恒对此事动心的原因,只要能够做到,一个贵族爵位那是手到擒来的。

最近这些年,获封贵族爵位说难不难,说容易也不容易,只要是和开疆扩土沾边的将领和官员,那么一个爵位就可以轻易到手。

而和开疆扩土联系比较多的文官里,也就是外交官比较多了。

所以在文官派系的贵族里头,外交官出身的贵族可不在少数。

李博仓,宋关前,周索泉这三个人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其中的李博仓在担任帝国驻日公使期间,成功的使用了外交手段,并在军方的配合下,把日本愣是给肢解成为了三个国家,凭借这个巨大的功劳,李博仓的爵位是一升再升,目前已经是被伯爵头衔,尽管依旧是个没有封号的伯爵,但是这已经是帝国国内少有的数十名之多高级贵族了。

也是帝国自从大赏开国功臣之后,仅有的新封的五个伯爵以上爵位的贵族。

新封的五个高级贵族,陆军两人,海军一人,文官里两个人。

陆军的是两个老资格将领,海军的则是当初率领海军打赢珠江口海战,现任海军部总长的沈同登。

而文官系统里,一个是实施并主持了纺织业改革,大力推进棉纺业的前工商部协办大臣黄明晁,他还是在致仕前获封的伯爵爵位。

而剩下的一个人就是李博仓了。

现在的李博仓依旧常年待在日本,只不过自从日本分裂成为三国后,为了表明帝国不愿意重见日本统一的态度,因此撤销了帝国驻日公使的职务,取而设立了驻北海国领事、驻江户领事、驻长洲领事、驻萨摩领事、驻京都领事等。

不过李博仓虽然没有担任驻日公使,但是依旧以外务部东亚司副司长、钦命日本诸国事务全权大臣的名义长期在日本活动,各个领事馆的领事们也是听从李博仓的安排。

李博仓的成功,可以说是给帝国的外交官们指出了一条博取爵位高官的捷径。

这些年来,不少帝国的外交官都是试图复制李博仓的成功,进而升官加爵,当年的驻宁王国公使郝木柏、驻美公使施业志等人都是这么做过,虽然结果没有李博仓这么成功,但是一个个也是受到嘉奖了。

现在的袁保恒自然也是希望能够和李博仓等前辈一样,在朝鲜做出一番事业来。

只是要想获得成功,并引起上面人的注意,仅仅是平息的动乱是不够的,袁保恒需要的是更大的功劳。

而在朝鲜公使这个职务上,再也没有比把整个朝鲜给吞并了更大的功劳了。

到了朝鲜后,袁保恒就是就谋划此事了,只不过他也知道这种事短时间内办不成,甚至一年两年都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没有特殊情况下,比如朝鲜举旗公开反抗帝国这种大事的情况下,帝国的高层是不会考虑直接出兵朝下的。

直接武力吞并朝鲜,这并不是帝国的最佳选择,很多高层要员对此是不感兴趣的,帝国的军政高层里虽然不少人想要吞并朝鲜,但是和元朝王约有着一样想法的人同样不少,而且支持吞并朝鲜的多是军方将领,希望保持现状的则是以文官为主。

因此对于袁保恒来说,直接动用手段,然后用武力征服朝鲜并不是最佳选择,因为那样的话,就算最后征服了朝鲜,功劳也都跑到军方将领那边去了,和他袁保恒没有什么关系。

袁保恒要做的是,尽可能的避免武力吞并的手段,用和平演变,最好是让朝鲜人主动选择加入帝国,这样才是最佳的选择。

而要怎么才能够做到朝鲜人主动要求合并到帝国版图里呢?

这就是困扰着袁保恒的问题。

现在的袁保恒还没有一个完整的思路,现在的他也只是走一步看一步,能够和平演变是最好的,如果不能的话,大不了到时候搞出点事来,直接迫使国内的保守派出兵朝鲜,到时候功劳虽然小了些,但是总比没有好。

而做这些的前提,则是朝鲜首先要乱起来。

如果是一片平静的话,不管是帝国还是他袁保恒自己,可都没有机会下嘴啊!

现在的闵妃为首的外戚掀起的对外开放、引进英法势力,再加上还有一个被赶下台,失去了权力的李昰应,这就构成了朝鲜乱局的源头。

李昰应回去了后,很快就是开始了联络旧部,李昰应担任摄政多年,早已经在朝鲜朝堂上编织了一张巨大的网,闵妃为首的外戚刚上台,虽然已经开始清理李昰应的势力,但是时间太短,一时间里闵妃还是没能彻底掌控朝政大权。

作为站在背后的阴谋策划者,袁保恒也是开始了行动,他帮李昰应进行联络,很快就是给李昰应送去了一批军援,虽然都是一些老式的1858年型步枪之类的,但是朝鲜国内的军队装备本来就差,很多都还在用着弓箭、刀枪呢,这1858年型林德步枪就已经很够用了,这要是给他们1864年型林德步枪,那也是浪费。

至于打算按照新式军队编练的‘别技军’,现在闵妃等人只是刚提出来,要想编成还没影呢。

获得了帝国方面的支持后,李昰应的行动是非常的迅速,部分忠于他的军队很快就是以欠饷的名义发动了叛乱。

一时间汉城城内就是陷入了彻底的混乱之中!

忠于李昰应的军队和忠于闵妃外戚的军队在汉城城内发生了猛烈的交战,尽管交战的程度还停留在冷兵器时代,不过也是打的非常的惨烈。

这种情况下,作为当初的承诺之一,袁保恒也是做出了他的决定!

驻扎在使馆的两百多帝国陆军士兵以保护帝国商人的生命和财产为理由,迅速出兵控制了领事馆附近的城区诸多重要据点。

当然了,帝国的军人们是绝对不会说这是针对闵妃等外戚的,更不会说是干涉朝鲜内政,他们只是为了保护帝国的商人以及财产。

当然了行动的过程中,不小心击溃了两千多人效忠于闵妃的军队,那纯粹是意外,谁让他们试图冲击华商居住的区域来着。

李昰应作为一个掌控了朝鲜多年权势的强势人物,其手段还是有的,只用了两天时间,他的部队就是杀进了景福宫,然后软禁了他的亲生儿子李熙。

同时以妇人干政,残害大臣等名义废黜了闵妃,随后被赐白绫一条悬梁而死,当时闵妃已经有孕在身,她怀着的正式后世的朝鲜纯宗李坧。

至于闵妃为首的其他外戚大臣也是被先后抓捕,然后是该杀的杀,该坐牢的坐牢。

三天时间不到,李昰应就是成功宣告已经重新掌控了朝鲜王国的权力,逼亲生儿子李熙重新委任他为摄政王。

不过这还没有完!

紧接着李昰应在帝国驻朝鲜公使袁保恒的主持下,以****享乐,放纵妇人干政等罪名,废黜了李熙,随后立李熙唯一的儿子李墡为新王。

这个李墡不过是个五岁幼童而已!

此举自然是李昰应试图长期把控朝鲜大权的重要举措,一个幼童的孙子总比一个成年的儿子更容易掌控。

而帝国方面,帝国高层对朝鲜本来就有些无视,见李昰应***后,继续采取靠拢帝国,并取缔和英法等西方国家的交流,再加上帝国驻朝鲜公使袁保恒的支持,所以也就默许了李昰应的行动。

半个月后,就有帝国的使臣抵达朝鲜,并册封李墡为朝鲜国王。

而随后,李昰应代表朝鲜王国和袁保恒签订了一系列的条约,由此掀开了帝国全面渗透朝鲜的浪潮。(。)

第206章 六安总攻第193章 混战皖北第495章 齐琳随驾第581章 中宁密约第366章 北上直隶第388章 北平大乱第467章 天津北方钢铁厂第565章 阿瓦恰湾第606章 中岛佐木第613章 市场和战争第35章 太平军的撤退第19章 主动追击第631章 教育强国第449章 出兵越南第54章 兵指青浦第46章 他敢打吗第231章 吏治突显第399章 西征展开第81章 林德1854步枪第402章 九江前线第549章 蚩尤级万吨铁甲舰第347章 李鸿章面圣第778章 中美勾结第172章 残忍的工业第215章 救或不救第570章 俄军的投降第56章 为了战利品第5章 县令相邀第80章 扶持军工第260章 骑兵追杀第60章 久则生变第99章 撤军和追击第351章 改革和挣扎第297章 广州失陷第652章 120毫米重炮第571章 铁路网的野心第154章 战火再燃第655章 1872年型北方步枪第592章 作秀第553章 争锋相对的谈判第160章 军事散步第109章 四千对四万第69章 江海关第71章 扩军五千第345章 工业规划第564章 第一混成旅第322章 渔船和情报第568章 迷茫的六十年代第627章 新港公司第530章 火奴鲁鲁海战第629章 当涂之发展第191章 清军南援第117章 他不敢开枪第148章 悍卒李阿大第222章 步兵对骑兵第125章 林成庭东进第698章 摩天大厦第214章 洪泽湖军议第5章 县令相邀第393章 雪地逃亡第702章 帝国海军在行动(一)第49章 湖州厘捐局第500章 八年甲舰试验舰第243章 建立守备部队第89章 湖州之危第404章 林成庭的选择第551章 联军登陆夏威夷第302章 联军登陆第512章 真假天皇第79章 主政一方第713章 英国的退缩第83章 添船够炮第318章 面圣第365章 传统和科学的结合第95章 三天不封刀第472章 工业井喷第529章 骑虎难下第651章 十四年式75野战炮第644章 他必须死第453章 军方人事调整第596章 林成庭之死第388章 北平大乱第207章 激战六安第579章 宁朝动乱第778章 中美勾结第499章 华盛顿号的一生第650章 超前的设计第709章 巨舰对决(二)第464章 后宫版八国联军第615章 舜帝级战列舰第56章 为了战利品第275章 严阵以待第277章 工厂内迁第557章 海军五年计划第339章 私营教育第53章 东进上海第57章 一路横扫第624章 婆罗洲第87章 林成庭南犯第394章 饿狼
第206章 六安总攻第193章 混战皖北第495章 齐琳随驾第581章 中宁密约第366章 北上直隶第388章 北平大乱第467章 天津北方钢铁厂第565章 阿瓦恰湾第606章 中岛佐木第613章 市场和战争第35章 太平军的撤退第19章 主动追击第631章 教育强国第449章 出兵越南第54章 兵指青浦第46章 他敢打吗第231章 吏治突显第399章 西征展开第81章 林德1854步枪第402章 九江前线第549章 蚩尤级万吨铁甲舰第347章 李鸿章面圣第778章 中美勾结第172章 残忍的工业第215章 救或不救第570章 俄军的投降第56章 为了战利品第5章 县令相邀第80章 扶持军工第260章 骑兵追杀第60章 久则生变第99章 撤军和追击第351章 改革和挣扎第297章 广州失陷第652章 120毫米重炮第571章 铁路网的野心第154章 战火再燃第655章 1872年型北方步枪第592章 作秀第553章 争锋相对的谈判第160章 军事散步第109章 四千对四万第69章 江海关第71章 扩军五千第345章 工业规划第564章 第一混成旅第322章 渔船和情报第568章 迷茫的六十年代第627章 新港公司第530章 火奴鲁鲁海战第629章 当涂之发展第191章 清军南援第117章 他不敢开枪第148章 悍卒李阿大第222章 步兵对骑兵第125章 林成庭东进第698章 摩天大厦第214章 洪泽湖军议第5章 县令相邀第393章 雪地逃亡第702章 帝国海军在行动(一)第49章 湖州厘捐局第500章 八年甲舰试验舰第243章 建立守备部队第89章 湖州之危第404章 林成庭的选择第551章 联军登陆夏威夷第302章 联军登陆第512章 真假天皇第79章 主政一方第713章 英国的退缩第83章 添船够炮第318章 面圣第365章 传统和科学的结合第95章 三天不封刀第472章 工业井喷第529章 骑虎难下第651章 十四年式75野战炮第644章 他必须死第453章 军方人事调整第596章 林成庭之死第388章 北平大乱第207章 激战六安第579章 宁朝动乱第778章 中美勾结第499章 华盛顿号的一生第650章 超前的设计第709章 巨舰对决(二)第464章 后宫版八国联军第615章 舜帝级战列舰第56章 为了战利品第275章 严阵以待第277章 工厂内迁第557章 海军五年计划第339章 私营教育第53章 东进上海第57章 一路横扫第624章 婆罗洲第87章 林成庭南犯第394章 饿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