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扩军五千

“只是那十万两银子的协防费,怕是无能为力了!”

许乃钊知道如果江海北关整顿的的好,每月多收几千甚至上万税金也是有可能的,这一部分拔给余胜军作为协防费倒也不是不行,但是先前说的那十万却是不能再给了!

林哲呵呵一笑:“大人说笑了,那江海北关你也知道,扣除那六万两定额后,每月dǐng多盈余几千两而已,只能勉强够两千将士吃喝所需,只靠这diǎn钱前期自然也是建不起来两千军队的,所以那十万两银子的建军费用自然还是需要的!”

这协防费是协防费,建军费是建军费,这是两码事可不能混为一谈,林哲图谋的江海北关虽然那未来有可能从中获得大量收入,但是这些税金都是作为未来的每月协防费,和前期建军费用没关系。●⌒小,..o

看见许乃钊脸色变得有些不太好看,林哲当即又是继续道:“但是,如果江苏衙门里钱粮吃紧,倒也是可以少一些,但是八万两是最少的了!”

许乃钊站了起来,也不见他多大的声音,只是轻轻道:“据我所知,先前苏松太兵备道衙门以及江海关里的存银都不少,数量足有数十万两之巨,如果本官预料的没错,恐怕这些银子已经落入林贤弟手中了吧!”

听到许乃钊突然说起这个,林哲虽然脸色依旧不变,但是内心里却已经暗骂,这个老狐狸倒是知道的一清二楚,不过他对此也有所预料,上海这边原来的道台衙门以及江海关里存银极大,知道的人并不少,林哲一个外人都能事先知道上海里有那么多存银,许乃钊就更加没有理由不知道了。

不过要想让林哲把这批银子吐出去,那是绝对没有可能的,大不了他直接带着部队和银子回浙江,别说他许乃钊了,就算是向荣以及琦善或者怡良都得干瞪眼!你能奈我何?

但是许乃钊之前没说这话,现在却是突然提了起来,无疑是告诫自己不要太过贪心!

诸多心思一闪而过,林哲依旧面带笑容:“大人说笑了,我余胜军攻入城中虽然略有缴获,但不过只得少许米粮,金银不过数千罢了,那些存银怕都是被贼军搜刮挥霍了!”

林哲厚脸皮直接不承认,许乃钊也不diǎn破他的谎言,只是平淡的继续说着:“三万两,再加上江海北关每月除定额六万两外的剩余税金,如果林大人觉得这样亏了,大可自回湖州去!”

林哲站了起来,脸色依旧没有太多变化:“五万两!”

许乃钊听罢看了林哲数眼,似乎要沉默,似乎在思考,好半晌后才是站了起来:“好,就五万两,但是我要求贵军协防上海,至少要有半数老兵,而且新建之军必须效仿余胜军现有规制,不得缩减!

另外我明日就会率军回苏州,然后奔赴镇江,松江城外的贼军余孽就交给你清剿!”

“没问题,有我余胜军在,这松江府里的再聚就乱不起来!”

五万两银子外加江海北关每月税金里除了六万定额后的剩余税金,就是许乃钊和林哲达成的一个口头协议。

尽管这只是一个口头协议,但是这已经不是林哲和许乃钊第一次合作了,上一次邀请林哲出兵也只是一个口头协议而已。

很快,许乃钊就是开始履行他的协议,当天就是以江苏巡抚的名义发布公文,委任林哲会同吴健彰和洋人商谈收回江海北关事宜,同时也是内部行文责令江海北关每月必须定额上缴六万两税金以助军需,若有剩余则酌情拔给余胜军作协防之费。

于此同时,许乃钊次日就是给林哲直接送来了首批一万两银子的协防费,这个一万两是五万两建军费中的第一部分。

许乃钊和林哲达成这一系列协议后,并没有在上海多待,实际上他见过林哲后,第二天就是率领他的三千清军再一次匆匆北上,因为向荣已经给了他行文,说既然上海已复要求他尽快回援镇江。

向荣的压力也不小,咸丰帝已经是反复要求向荣早日攻克江宁了。

许乃钊够爽快,林哲自然也不好拖拖拉拉,送别许乃钊的那天,林哲在诸多松江府以及上海的官员士绅面前公开宣布:鉴于松江府地方未靖,贼军依旧鼠窜各处,余胜军未来数日内就会出兵周边府县,肃清贼军,还广大民众一个朗朗乾坤。

同时他也是向许乃钊给予了私底下的承诺,保证未来协防松江府的余胜军至少有半数老兵,不会出现都是新招募的士兵的情况,同时承诺未来协防上海的余胜军兵力不会少于两千人,新建之军的规制一律效仿现有余胜军规制。

许乃钊对此还算满意,虽然都是余胜军,但是新部队和老部队的差距肯定会有,而许乃钊是花钱请的余胜军协防上海,自然是希望自己雇佣的余胜军都是老兵为主,至于人数,两千是最少的了。

送走许乃钊后,偌大的上海县城里又回到了只有林哲和他的余胜军以及吴健彰等一群地方官员的日子。

吴健彰小心试探了两句,得知林哲真的不打算住道台衙门后,自己才是从上海县衙搬回了道台衙门,至于林哲自己,则是把余胜军军部继续设置在西城门附近。

接下来林哲就是开始忙碌了起来,首先是传令留在绍兴府募兵的余胜军各员,扩大募兵规模,要求募兵不仅仅局限在绍兴一府,同时也要派人到浙江南部的几个府县募兵。

浙江是北富南穷,北部地区因为是传统的鱼米之乡,在没有遭到大规模天灾或**的情况下,普通百姓普遍日子过的还可以,民风相对温和,实际上并适合大规模招募兵员。

自古以来都是穷山恶水出好兵,近代也不例外。

近代闻名的团练军队,比如曾国藩的湘军以及李鸿章的淮军,他们的士兵来源其实都是从偏僻地区招募的,湘军是从湖南偏僻地区里招募山民,而淮军则是在江北招募穷苦百姓,这些地方都不算什么富裕地区,湖南的偏僻山区就不说,江北在这年代也不是什么好地方,虽然都是在江苏省,但是苏北和苏南是天差地别。

余胜军一开始在余姚县募兵,后来扩大到整个绍兴府,不过绍兴府总体上来说还是比较富裕的地区,人口虽多但是合格的兵员实际上并不多。

为了进一步扩充合格兵员的数量,林哲把目光瞄向浙南偏僻地区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除了募兵外,林哲同样责令随营学堂扩大招生规模,招生不仅仅局限在绍兴府,而是扩大到整个浙江以及苏南地区,基本上只要愿意来报考的士子,并通过考核后都可以接收,不再和以往一样只局限在绍兴当地士子群体。

募兵以及军官的培养自然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办成的,为了能够快速扩军搭建底子,林哲也是一改以往全新组建某个步兵团的模式,而是采取了从现有部队成编制抽调数个步兵连,从而充当新步兵团的骨干,然后再用新兵充实该部队。

为此,林哲直接把带到上海的第二步兵团三个连为骨干,直接成立第四步兵团,原第二步兵团副团长沈驰云为第四步兵团团长。

此外还从第一步兵团抽调第三连、第四连、第五连为骨干,成立第五步兵团,新任团长是第一步兵团兼任第三步兵连连长曲攀云。

于此同时,林哲以缴获的数门劈山炮为基础,成立第四炮兵连,连长乃是原来第二炮兵连副连长兼任第一排排长林明碚,此人也是余胜军的老资格炮兵了,和余胜军其他军官大多出身随营学堂不同,他是士兵出身。

原先乃是林家的细户,余胜军成立后应募成为炮兵,由于认得几个字,加上年轻好学,很快就是升任炮长,排长,最后又升任副连长,如今当上炮兵连连长后也算是独当一面了。

至于骑兵部队,林哲考虑到许乃钊已经往湖州那边送去了一百多匹战马,所以直接把留在湖州的骑兵部队扩编,成立第二骑兵连。

而辎重部队,同样也是从现有的辎重团抽调了一个连回防湖州,再加上留驻在湖州的第四辎重团,共同组建第二辎重团,原有的留在上海的辎重团则是改称第一辎重团,辖剩余的两个辎重连。

如此一番拆调后,余胜军的编制表就从原来的三个步兵团、三个炮兵连、一个骑兵连、一个辎重团变成了五个步兵团、四个炮兵连、两个骑兵连、两个辎重团。

当然了,目前这些编制上的扩大并没有直接增加余胜军的总兵力,新招募的士兵还没来呢,现在的各团除了留在湖州的第三步兵团外,其他的都是只有三个步兵连而已,此外第四炮兵连也是个空架子,两个辎重团也是只有各自两个连的兵力。

一旦把各部兵员补充完整,未来余胜军的总兵力有望超过五千之众!

只是要想把上述部队的兵员以及武器补充完整,至少也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这说的还是一切顺利的情况下,如果所有拖延恐怕还要更久。

而要招募新兵,购置武器、骡马等,仅仅是前期支出就至少得七八万两银子,看着毕余同拿过来的密密麻麻的账册,再看下面的总支出金额,不由得让林哲感叹。

这打仗扩军就是烧钱啊!

自己好不容易捞了几十万两银子,这还没捂热呢就花出去好几万了,如果再算上这个月还没发放的薪资,那又得一两万。

到时候扩军完毕,每月花销至少四万两往上走,如果还是打仗期间,花销更是哗啦啦的往上涨。

手中的这五六十万两银子看似很多,但实际上支撑不了多久。

余胜军花钱还算是少的了,人数比余胜军更多的湘军曾国藩都砸下去几十万了,今年湘军怎么也得花个上百万的。

全国各地清军的总军费可是以数千万来计算的,区区几十万两银子还真不算什么。

扩军要募兵外,还得购买武器,火枪有林德机器厂供应,弹药以及火炮还得进口,只要有钱问题都不算大。

而这些事情林哲也只是抓一个总,详细事务自然有余胜军的诸多人分别去处理。

余胜军热热闹闹的扩军,实际上这扩军之中,林哲自身并不算忙,所以只是给手下们发出了诸多命令后,林哲就是把注意力转到了江海北关上头来。

要知道,他得先把江海北关从洋人手里拿回来,那样才谈得上打击走私整顿江北海关,以创造更多的税收,从而为余胜军提供军费,如果没能把江海北关从洋人手中拿回来,那么这一切都是空话。

江海北关关乎到未来数月甚至未来几年内余胜军的军费收入,林哲自然是希望越早拿回来越好,但是要怎么行事还得林哲仔细斟酌!

第253章 沈驰云入沐阳第614章 钢面铁甲第317章 纺织产业第778章 中美勾结第68章 十万两第309章 殉国名单第57章 一路横扫第499章 帝召民女第303章 激战吴淞第473章 新疆设省第555章 新版纸币第306章 壕沟防御式第523章 千里最强兵力第99章 撤军和追击第701章 战舰云集第601章 李昊通的恐惧第61章 爆破攻城第112章 余胜军协防团第332章 捷报东来第12章 机器缫丝厂第499章 华盛顿号的一生第683章 册封太子(一)第619章 海军行政改革第448章 越南危局第347章 李鸿章面圣第87章 林成庭南犯第412章 英俄威胁第103章 黑夜混乱第466章 海河工业区第343章 侯客室第386章 大清的崩溃第451章 教育和水利发展第498章 湘潭起义第348章 对策第77章 商贸区风云第149章 董离第536章 利益得失第257章 最强者的对决第671章 石油和南洋第224章 清点战果第323章 联军增援抵达第461章 林德步枪改进型第621章 普法战争第336章 新战略计划第699章 海军军备竞赛第554章 四国条约第174章 生丝和税收第263章 林哲的恶趣味第289章 惨胜第86章 企业式政府第586章 腾飞中的海军第76章 乱世重典第412章 英俄威胁第248章 平淮安进桃源第350章 降臣李鸿章第244章 线膛火炮第159章 王疯子第584章 二等铁甲舰的争论第437章 交通部和铁路公司第93章 逃兵和恐慌第688章 中英谈判第562章 出兵勘察加半岛第571章 铁路网的野心第526章 登陆进攻第694章 炫耀武力第157章 围魏救赵第657章 船头对敌第15章 公然敲诈第502章 战争一触即发第103章 黑夜混乱第56章 为了战利品第608章 南美的战舰市场第701章 战舰云集第651章 十四年式75野战炮第33章 炮弹下的盾牌第513章 美国重归统一第361章 谈判中的战争第481章 海军改革第266章 新式火炮和后装枪第65章 吴健彰进城第201章 兵员匮乏第174章 生丝和税收第379章 争论和妥协第415章 横扫巴东第227章 捷传江宁第635章 李平桐第604章 北海国第102章 保护军帅第589章 筹办新战舰第686章 陆军革新第157章 围魏救赵第242章 战略规划第432章 新旧更替(二)第552章 英国人的顾虑第237章 甚于厂卫第447章 产业整合第633章 内阁纷争第227章 捷传江宁第48章 厘金初显第321章 风云再起
第253章 沈驰云入沐阳第614章 钢面铁甲第317章 纺织产业第778章 中美勾结第68章 十万两第309章 殉国名单第57章 一路横扫第499章 帝召民女第303章 激战吴淞第473章 新疆设省第555章 新版纸币第306章 壕沟防御式第523章 千里最强兵力第99章 撤军和追击第701章 战舰云集第601章 李昊通的恐惧第61章 爆破攻城第112章 余胜军协防团第332章 捷报东来第12章 机器缫丝厂第499章 华盛顿号的一生第683章 册封太子(一)第619章 海军行政改革第448章 越南危局第347章 李鸿章面圣第87章 林成庭南犯第412章 英俄威胁第103章 黑夜混乱第466章 海河工业区第343章 侯客室第386章 大清的崩溃第451章 教育和水利发展第498章 湘潭起义第348章 对策第77章 商贸区风云第149章 董离第536章 利益得失第257章 最强者的对决第671章 石油和南洋第224章 清点战果第323章 联军增援抵达第461章 林德步枪改进型第621章 普法战争第336章 新战略计划第699章 海军军备竞赛第554章 四国条约第174章 生丝和税收第263章 林哲的恶趣味第289章 惨胜第86章 企业式政府第586章 腾飞中的海军第76章 乱世重典第412章 英俄威胁第248章 平淮安进桃源第350章 降臣李鸿章第244章 线膛火炮第159章 王疯子第584章 二等铁甲舰的争论第437章 交通部和铁路公司第93章 逃兵和恐慌第688章 中英谈判第562章 出兵勘察加半岛第571章 铁路网的野心第526章 登陆进攻第694章 炫耀武力第157章 围魏救赵第657章 船头对敌第15章 公然敲诈第502章 战争一触即发第103章 黑夜混乱第56章 为了战利品第608章 南美的战舰市场第701章 战舰云集第651章 十四年式75野战炮第33章 炮弹下的盾牌第513章 美国重归统一第361章 谈判中的战争第481章 海军改革第266章 新式火炮和后装枪第65章 吴健彰进城第201章 兵员匮乏第174章 生丝和税收第379章 争论和妥协第415章 横扫巴东第227章 捷传江宁第635章 李平桐第604章 北海国第102章 保护军帅第589章 筹办新战舰第686章 陆军革新第157章 围魏救赵第242章 战略规划第432章 新旧更替(二)第552章 英国人的顾虑第237章 甚于厂卫第447章 产业整合第633章 内阁纷争第227章 捷传江宁第48章 厘金初显第321章 风云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