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章 八年甲舰试验舰

获知华盛顿号撞上水雷而沉没后,南方联邦海军上下是哀嚎不已,自此已经是彻底丧失了挑战北方海军的勇气和势力,只能是被动的防守最后些许海岸线(清末枭雄500章)。

而北方海军那边自然是欣喜若狂,尽管不是堂堂正正击沉的华盛顿号,但是华盛顿号不管怎么说都是沉没,而这对于北方海军而言是一件极大的喜事。

要知道过去的几个月里,华盛顿号可是给北方海军带来了庞大的压力,这种压力甚至比二战中的卑斯麦号给英国海军带来的压力都要大。

因为卑斯麦号固然强大,但是英国海军却是有可以相抗衡的战舰,而且还不少。

但是华盛顿号呢,它的航速,火力并以及防护,在北美地区可以说是无敌的,能够在综合性能上超过它的,只有英法以及中国的那些主力铁甲舰。

要不然美国人也不会集结了多艘战舰,试图依靠数量来弥补质量的不足来围剿华盛顿号了,而更关键的是,八艘战舰围剿华盛顿号,自身当场战沉一艘铁甲舰,两艘木制舰,另外还有两艘战舰重伤,剩下三舰也是个个带伤,他们固然是击沉了南方联邦海军的一艘木制战舰,并重创了另外一艘木制战舰,也是把华盛顿号的上层建筑打了个稀巴烂,但到底是没能够给华盛顿号带来什么太大的伤害。

如果让华盛顿号返回了港口,不用半个月就能够恢复过来,补充水兵后就能够再一次出战。

现在华盛顿触雷沉没,这让北方海军大大的松了一口气,如果让华盛顿号继续这么晃悠下去,尽管单凭一艘战舰是无法挽回南方联邦整体上的劣势,但也会给北方合众国带来极大的麻烦(清末枭雄500章)。

华盛顿号从去年九月份被美国南方联邦海军接受并服役,再到今天战沉,整个过程只有短暂的八个多月,而且其中有六个月都是处于躲躲藏藏的回国路程,真正回到美国进行战争的时间只有短短的两个多月而已。

然而其短暂的生涯并不会影响华盛顿号的传说!

毫无疑问,华盛顿号是美国内战中击沉敌舰最多,战功最显赫的一艘战舰!

关于华盛顿号的一些情报也是迅速传遍了全球,由此引起了最直接影响就是,世界各国首次正视了中华帝国的造舰能力。

尽管英法两国等国家的造船界以及海军人士普遍认为,中华帝国的铁甲舰性能一般,而且吨位过小,根本无法和英法两国的那些动辄六七千吨甚至近万吨的铁甲舰相提并论,但是他们也不得不承认,中华帝国制造的铁甲舰已经是追上了世界的潮流。

所欠缺的就是大吨位的铁甲舰了!

同时,他们也是调高了帝国海军目前拥有以及正在、未来建造的铁甲舰的威胁!

英国海军反应最为迅速,尽管和中华帝国目前并没有战争爆发,但是这年头谁也不知道战争什么时候就打起来了,所以有备无患最重要,英国海军向印度舰队派遣了两艘铁甲舰,用以加强印度舰队的实力。

而英国加强印度洋上的海军实力,又是直接让帝国海军感到到了庞大的威胁,要知道英国海军始终是一把悬在帝国海军头上的尖刀,英国皇家海军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帝国海军的极大反应。

这不,外交部门刚得知英国派遣了两艘铁甲舰前往印度洋的时候,帝国海军就是迫不及待的下了两艘新铁甲舰的订单。

从去年开始,帝国海军开始建造四千吨级别的炎帝级铁甲舰,其首舰以及二号舰已经陆续在1863年下半年、1864年的二月份动工,其首舰由上海造船厂承建,被命名为二号舰的少昊号则是在青岛海军造船厂承建。

这一次海军的两艘铁甲舰订单,虽然受到了英国人的刺激提前了几个月,但是依旧算得上是海军本年度的预定发展规划,根据海军预定的发展计划,是要在1864年订购并动工一艘更大吨位的远洋主力舰,同时还会采购一艘吨位小一些的铁甲舰。

毕竟随着帝国海军的发展,主力舰的吨位也是越来越多,从一千多吨到两千多吨,而如今在建的炎帝级两舰已经是达到了四千吨,今年动工的主力舰吨位还会更大一些,基本可以预见今后每年的主力舰其吨位都会更大一些,但是海军也不可能抱有一支全都是大吨位主力舰的舰队啊。

一支成熟的海军,除了决战用的主力舰外,还得有其他各种各样的辅助舰,比如巡洋舰,近海内河战舰,甚至运输舰之类的。

因此1864年预定的两艘铁甲舰并不是同一类型,而是一艘大,一艘小。

其中大的乃是海军最新的野望,设计吨位超过五千吨的新型远洋决战铁甲舰,值得注意的是,该舰的设计并不是从原来的炎帝级延续改进而来,而是从头开始的全新设计,意图进一步优化船型,加装更大马力的蒸汽机以获得更高的航速。

这艘尚未被命名,预定代号为‘八年甲舰’的战舰其实是一艘试验舰,它除了进一步试验林德机械公司的新式蒸汽机系统外,还会实验纯蒸汽动力,封闭式炮塔等各项还在研究当中的新技术。

而且海军给下的建造周期也是非常长,预定1864年开工,顺利的话将会在1868年左右下水服役,不顺利的话估计得到1870年后了。

之所以建造时间长,因为是诸多的新技术都不成熟,甚至都还在研发当中,比如说新一代的蒸汽机,要知道八年甲舰的设计航速是要求达到十四节,而这艘战舰可是没有风帆的,要依靠纯蒸汽动力达到十四节,要求可不低,同时这艘战舰的吨位也是达到了五千吨,对船体设计的考验也是更高了。

此外,随着船体的扩大,海军方面是要求给这艘战舰安装至少两百五十毫米以上口径的主炮,而不能再用以往的那些一百五十毫米的火炮了。

不然就是大船扛一个牙签炮,根本就没有任何意义。

因此该舰属于试验舰,而且建造周期预计会非常长,普通船厂自然是不愿意自家的船坞都霸占这么久,所以该舰将会有青岛海军造船厂承建,目前青岛海军造船厂已经正在进行两个万吨级船坞的建设工作,预计八月份其第一个万吨船坞就能够投入使用,而有了这个大型的船坞,就能够承建这些五千多吨的大吨位战舰了。

一旦这艘实验战舰获得了成功,那么后续海军就会立即上马万吨巨舰的计划,到时候建造的就是足以比肩英法两国海军强国的那种万吨巨舰。

不过这种实验舰的建造周建非常长,而海军是不可能一直这么等下去的,所以依旧会持续订购吨位较小,技术成熟的铁甲舰。

这就是盘古级铁甲舰了的后续型号了,自盘古级铁甲舰服役后,帝国海军对这种吨位适中,但是各方面的性能都相当不错的战舰非常满意,而且吨位只有两千多吨的铁甲舰建造周期比较短,两年基本上就够了,造价也便宜,只要大约十三万英镑就能够拿下来。

因此海军方面根据盘古级,进行了部分优化设计,吨位变化不大,只要是一些细节进行了变动,为了控制成本依旧使用原来的火炮以及蒸汽机等,所以尽管内部有些变化,不过外形以及基本性能变化不大,因此海军内部干脆也就进行划归为盘古级,称之为盘古级的三号舰。

不过这个三号舰和前面两艘还是有着区别的。

在那些万吨巨舰服役之前,帝国海军的主力依旧会是这些两千多吨或者四千吨的战舰为主。

至少在六十年代,帝国海军的主力依旧会是这些两千多吨到四五千吨的铁甲舰。

不过大吨位近海铁甲舰的建造却是停了下来,帝国海军自从建造了两艘女蜗级近海铁甲舰后,就对这种要航速没航速,要航程没航程的‘炮台战舰’没多大的兴趣了。

转而开始设计一些小吨位的铁甲舰充当近海、内河作战所用。今年的规划里,将会设计建造一型吨位三百吨左右的小型铁甲舰,作为海军的新一代内河、近海炮舰使用。

毕竟现在已经是1864年了,很多五十年代期间建造的一些木质小型炮舰,比如兴吴级炮舰已经是无法满足海军的需求,而且这些船只早年的服役强度普遍非常大,而早期中国的造船能力说实话不咋地,制造出来的船只早些时候还看不出什么劣势来,但是时间一场船体老化现象非常严重,甚至已经是出现了一艘1854服役的兴吴级炮舰在航行中遭遇风浪,然后竟然直接船体破裂而沉没的事情。

海军内部已经是决定在1870年之前,把尚余的十几艘兴吴级炮舰全部给退役了,并建造新一代的小型炮舰取代,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等进入七十年代后,兴吴级后续的两款木制炮舰也会无法满足海军需求,到时候也会陆续退役。

等这些木制炮舰退役之后,海军里的炮舰将会有清一色的铁甲舰组成。

而开始退役的也不止兴吴级炮舰,同样还有海军里的早期的几艘木制战舰。

比如早年购入的外国商船改装而来的两艘战舰,早在前几年就已经是改装为武装运输舰,而现在由于船体老化,现在连充当武装运输舰的资格都不够了,海军已经决定在今年把这两艘改装商船给退役掉。

剩下的四艘木制较大吨位的炮舰的状况也是不怎么好,每年的维护费用比较高昂,而且他们还是蒸汽明轮船只,所以也是已经准备陆续改装为运输舰等辅助舰,等过几年也会陆续退役。

毕竟蒸汽明轮的船只,都已经是三四十年代的技术水平了,在各国都是已经属于淘汰的货色,即便保存下来,也是成为了辅助舰等,要么就是干脆进行技术升级,把明轮改装为暗轮,同时加装更大动力的蒸汽机。

然而问题又来了,现在已经是铁甲舰的时代了,那怕是炮舰帝国都已经是准备建造并采用铁甲舰了,这木制战舰的改装价值其实相当有限。

如果这木制战舰都是几千吨的大家伙,那么海军还会动心,但帝国海军拥有的这几艘大吨位木制炮舰都是四百吨和五百吨的小家伙。

进行技术升级改装的话,价格昂贵实在是划不来,所以海军内部根本就没有对他们进行技术升级改造,准备改为武装运输舰,充当辅助舰使用,过上几年等海军内部的辅助舰数量多了后,就直接把他们退役。

帝国的军费虽然不少,但是大头都被陆军拿走了,海军只拿了一个小头,而且这部分经费海军还得不断投资建造新式战舰,扩建港口等基础设施,还得维持舰队规模,这经费可是非常紧张的。

所以一些明显没有改装价值的东西,该抛弃就抛弃,省的浪费海军为数不多的经费。

倒是那多吨千吨木制暗轮巡洋舰,它们的价值要大一些,现在不可能就退役,怎么得也会服役到七十年代以后,甚至为了保障舰队规模,估计还会在二线舰队一直服役到八十年代。

至于对于它们的改装,也就是1870年以后的事了,现在说还太早。

目前海军淘汰并改装的战舰主要是早期战舰,尤其是帝国成立之前建造的那一批,技术落后而且不成熟的情况下打造出来的这些战舰其实保留的价值相当有限。(。)

第495章 齐琳随驾第390章 奕欣投降第402章 九江前线第599章 双方的纠结第338章 科举改革第314章 妄谈国事第400章 元宵佳节第129章 火炮和战马第435章 江道泉的野望第319章 特殊时期第429章 缅甸局势第398章 横扫北方第78章 各方利弊第134章 救援天京第59章 炮击上海第603章 倾销地第171章 整编扩充计划第662章 袁保恒的野望第554章 四国条约第274章 应对第544章 女蜗号战沉第333章 帝国在行动第328章 后装步枪的首秀第163章 镇江兵变第35章 太平军的撤退第104章 追击和崩溃第60章 久则生变第69章 江海关第709章 巨舰对决(二)第197章 恩科放榜第610章 订单争夺第547章 海军技术改革第520章 夏威夷第267章 汉特?威廉的失态第697章 前无畏战列舰时代第570章 俄军的投降第714章 太子监国第304章 正面激战第12章 机器缫丝厂第74章 上海商贸区第386章 大清的崩溃第359章 兵临济南第674章 围歼俄军第249章 一追一逃第113章 决一死战第360章 包令的南京之行第489章 银行业和外资第191章 清军南援第234章 平仁堂政事第421章 郭龙云巡视第623章 后装野战炮第310章 谈判重启第147章 围攻杭州第100章 太平军的战壕第424章 理想和现实第624章 婆罗洲第307章 骑兵出击第28章 太平军的反击第173章 冯宝才第113章 决一死战第577章 马政杂谈第643章 培养体系第612章 陈月川的野望第119章 寒冬将临第107章 城破殉国第173章 冯宝才第260章 骑兵追杀第711章 全面战争第275章 严阵以待第396章 咸丰身死第443章 美国内战的蛋糕第114章 最后的齐射第232章 奏折第362章 中英上海条约第540章 敌踪初显第3章 比烂的战争第11章 山阴陈家第584章 二等铁甲舰的争论第375章 未来的希望第590章 海关舰队第490章 检阅海军第71章 扩军五千第355章 都兴阿的炮灰第573章 东北大开发第402章 九江前线第300章 重炮之间的较量(二)第511章 武装倒幕第673章 内部妥协第696章 太子出访第55章 轻松胜利第497章 为我独舞第620章 租借横须贺第634章 情报处调查第391章 进城第26章 退无可退的冲锋第420章 东北设省第39章 董阳红的冲锋第288章 崩溃和反冲锋第120章 先赏后剿第685章 册立太子(二)
第495章 齐琳随驾第390章 奕欣投降第402章 九江前线第599章 双方的纠结第338章 科举改革第314章 妄谈国事第400章 元宵佳节第129章 火炮和战马第435章 江道泉的野望第319章 特殊时期第429章 缅甸局势第398章 横扫北方第78章 各方利弊第134章 救援天京第59章 炮击上海第603章 倾销地第171章 整编扩充计划第662章 袁保恒的野望第554章 四国条约第274章 应对第544章 女蜗号战沉第333章 帝国在行动第328章 后装步枪的首秀第163章 镇江兵变第35章 太平军的撤退第104章 追击和崩溃第60章 久则生变第69章 江海关第709章 巨舰对决(二)第197章 恩科放榜第610章 订单争夺第547章 海军技术改革第520章 夏威夷第267章 汉特?威廉的失态第697章 前无畏战列舰时代第570章 俄军的投降第714章 太子监国第304章 正面激战第12章 机器缫丝厂第74章 上海商贸区第386章 大清的崩溃第359章 兵临济南第674章 围歼俄军第249章 一追一逃第113章 决一死战第360章 包令的南京之行第489章 银行业和外资第191章 清军南援第234章 平仁堂政事第421章 郭龙云巡视第623章 后装野战炮第310章 谈判重启第147章 围攻杭州第100章 太平军的战壕第424章 理想和现实第624章 婆罗洲第307章 骑兵出击第28章 太平军的反击第173章 冯宝才第113章 决一死战第577章 马政杂谈第643章 培养体系第612章 陈月川的野望第119章 寒冬将临第107章 城破殉国第173章 冯宝才第260章 骑兵追杀第711章 全面战争第275章 严阵以待第396章 咸丰身死第443章 美国内战的蛋糕第114章 最后的齐射第232章 奏折第362章 中英上海条约第540章 敌踪初显第3章 比烂的战争第11章 山阴陈家第584章 二等铁甲舰的争论第375章 未来的希望第590章 海关舰队第490章 检阅海军第71章 扩军五千第355章 都兴阿的炮灰第573章 东北大开发第402章 九江前线第300章 重炮之间的较量(二)第511章 武装倒幕第673章 内部妥协第696章 太子出访第55章 轻松胜利第497章 为我独舞第620章 租借横须贺第634章 情报处调查第391章 进城第26章 退无可退的冲锋第420章 东北设省第39章 董阳红的冲锋第288章 崩溃和反冲锋第120章 先赏后剿第685章 册立太子(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