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当涂级和浮桥

长清以西约数十里外的牛角店,一队穿着深蓝色军服的军队正在缓缓朝东方移动着,沿着道路形成弯弯曲曲的队伍如同盘在大地上的蛟龙一样(清末枭雄357章)。

队伍的前方是骑兵部队,这是中华军内最早的三个骑兵团之一的第二骑兵团,同时也是中华军系统内最负盛名的骑兵团,该骑兵团原本归属第二军所辖,并参加了和英法联军的上海之战。

上海之战落下帷幕后,第二军动身南下浙江、福建,而南方的福建以及浙江等地都是山地丘陵地区,同时尽管统帅部依旧重视广东方向的作战,但是考虑和英法联军的战斗已经事实上结束,不管广东那边打成如何都已经无法改变双方要靠谈判结束战争的事实,同时就算中华军要反攻广州乃至香港,也主要是以攻坚战为主。

也就是说,在这一方向骑兵的作用虽然还有,但是已经不值得让统帅部把仅有的三个骑兵团之一的第二骑兵团`派遣到广东,南下各部队的师属骑兵连已经勉强可以满足南下部队对骑兵的需求。

而第二骑兵团应该用在更加需要它的地方,所以上海之战结束后,第二骑兵团就是被配属到了第六军,然后参加第二轮的大规模北伐作战。

实际上不仅仅第二骑兵团被配属到第六军,实际上归属第五军所辖的第五骑兵团也是被调离第五军,因为第五军如今驻防在江阴、镇江、扬州一带,其主要任务是控卫京畿,未来短时间内也不可能和外敌爆发大规模的战斗,让第五骑兵团这个主力骑兵团待在这里就是浪费。

所以第五骑兵团也是和第二骑兵团一样被重新调配,该团被重新配属给了第四军,前往皖南、赣北方向作战。

之所以出现只是一个骑兵团,但是其战略调动的权力却是归属统帅部的情况,造成这样的原因非常简单,那就是中华军骑兵过少,缺少战马更缺乏合格骑兵的中华军骑兵必须精打细算使用每一支现有的骑兵部队。

第二骑兵团随同第六军北上后,一直都是担任第六军的前锋,提供侦查、开道等任务。

如今他们就是走在第六军的步兵主力前方以及北侧,形成了一个宽大的扇面为第六军提供足够大的警戒距离。

在骑兵的后头,则是诸多步兵,步兵的中间则是大量被骡马牲口拖拉着的火炮以及弹药车、补给车辆等。

由于是远离补给线作战,第六军在作战行军的时候都比较谨慎,基本上主力部队是和火炮辎重部队一起行军,避免让大量的辎重部队落在后方,不让敌军有任何袭击补给车队的可能性。

要知道从聊城北逃的清军还有两万之数呢,其中还有大清陆军第六军以及好几千的满蒙骑兵,尽管尚未发现他们重新南下的的踪迹,但是也不得不防。

不过这样固然能够保障大军,尤其是辎重部队的行军安全,但是行军速度也是被拖慢了许多。

前天从聊城出发后,足足两天时间才走了五十公里左右,这要走到聊城的话至少还需要三天时间呢。

如果只算距离的话,其实现在第六军距离济南已经不足六十公里,距离长清县大约四十公里,单纯陆地行军的话两天不到就能够抵达长清,顶多三天就能够抵达济南。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第六军和长清以及济南还隔着一条黄河呢!

黄河自1855年改道后,已经是变成了从泰山山脉北部流过,然后一路东北走向最后注入渤海。

而长清县城、济南府城就刚好在新黄河河道的南岸!

也就是说,第六军如果要前往长清以及济南的话,他们还得再渡一次的黄河,折返到黄河南岸去。

“我们的工程部队还有海军的第一炮舰支队准备了如何,明天能不能准时渡江?”施清瑄和往常行军的时候,直接骑在马上。

旁边的一个少校道:“一个小时前传令兵回传了消息,说我军的工程部队已经和海军进行紧张的浮桥施工,预计明天早上就能够彻底完成浮桥的搭建!”

施清瑄点头:“嗯,这就好,这工程部队果然没有让我失望,没有让陛下失望!”

去年林哲对他说要在第六军率先编练专业的工程兵部队的时候,施清瑄还是有些不太理解的,在他看来一些建设任务,比如说构筑战壕之类的,不管是协防军这种辅助类的部队还是说干脆是步兵自己来干都可以,根本就没有必要花费巨资建设专门的工程部队。

但是现在用工程兵用的多了,用的顺手了就越发觉得别看这工程兵部队表面上似乎不是步兵这种作战主力没有什么大用,但实际上却是用处非常多。

哪怕是最简单的战壕,胸墙等防御工事的建设,人家工程兵来干的话,有着专业称手工具的他们速度远比普通步兵要快,而且战壕都是建的非常合理好用。

而开路架桥这种事更是少不了他们,以往没有工程兵的时候,但靠辅助部队或者步兵去架设浮桥,这速度慢了不说,而且浮桥往往还不够结实,人走上路没事,但是当火炮被马匹拉着走上去的时候总是摇摇晃晃,甚至会出现浮桥断裂落水的情况。

人落水都没啥事,可以自己游水,旱鸭子也可以被人救上来,但是火炮落水的话那可是一点办法都没有,除非花费大量的时间,不然的话别指望随随便便就把一两吨重的火炮给捞上来。

而工程兵的话,人家就是专业干这个,搭建浮桥的速度非常快不说,而且还非常结实。

可以说在北上的过程中,第六军的两个师属工程营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

这一次要南渡黄河,施清瑄自然也是让这两个工程营提前出发,在海军的掩护以及支援下提前架设浮桥,等主力抵达后不必等待就可以直接渡江。

就在施清瑄问及工程营以及浮桥等事的时候,距离部队十多公里外的西顾村,超过两千名中华军的海陆军士兵们正拥挤在这个小小的沿江小村子里。

而浑浊的黄河上,则是停泊了高达近百艘大小不一的船只,其中有十余艘是冒着白烟的蒸汽船只,其余的也有十余艘是风帆船只,但是更多的还是没有风帆的无动力船只,这些船只大多都是中华军搜集或者在当地自行赶制的无动力船只,大小比较统一,他们是用来当桥墩的!

受限于中华军现有工程部队的技术能力,如果是在中小河流上架设浮桥的话,他们还是能够自行完成,但是如果要在长江、黄河这种大江大河上搭建浮桥,就需要友军,尤其是海军方面的协助了。

一方面,他们需要海军提供火力掩护,另外一方面陆军不管怎么说都算是旱鸭子,他们可找不到那么多船只来当桥墩,也是找不到那么多的合格水手来操控的,除非陆军打算成立一支所谓的‘陆军舰队’,不然的话,涉及到类似的事不可避免地需要海军方面的配合以及支援。

就在这些工程兵们忙碌着的时候,西顾村外围也有一个骑兵连以及一个步兵营也是驻扎在附近,主要是面向北边警戒,北面虽然说没有什么大规模的清军,但是为了避免意外,施清瑄还是提前派出了一个骑兵连以及一个步兵营跟随并保护工程部队,免的他们架设浮桥的时候遭到清军的袭击。

黄河上,三艘的海军炮舰也是冒着淡淡的白烟,逐渐朝着黄河的下游也就是济南方向而去,这支由三艘炮舰组成的小舰队即将去长清、济南方向,一方面是侦查沿江的敌军情况,另外如果有可能的话,也会对沿江的清军进行炮击。

这支小舰队的后面两艘的船型一眼就可以看得出来,乃是中华帝国海军广泛服役的兴吴级炮舰,该级炮舰先后建造了十六艘之多,广泛活跃在长江以及其他江河流域,基本上有中华军的地方就可以能够看见这款炮舰的身影。

而这两艘兴吴级炮舰的前方,却是一艘个头要大一些的炮舰,从船型上来看明显带有兴吴级的痕迹,低船舷,较高的上层建筑,没有任何风帆,采取蒸汽动力单轴暗轮推进,这艘炮舰就是中华帝国海军订购并服役的第二代内河炮舰当涂号。

当涂号同时也是中华帝国海军第二代内河炮舰的首舰,所以按照首舰名即级别名的传统,这第二代的内河炮舰也就被统称为当涂级。

当涂级的炮舰自1857年开始设计并建造,并与1858年陆续服役,该级舰的基础设计基本上延续了兴吴级炮舰的设计,非常浅的吃水、低干舷、比较高大的上部建筑,同时纯蒸汽动力单轴暗轮推进这些设计都是延续了下来。

船体的设计改进只要就是对船体进行了加大,使得其标准的排水量达到了一百五十吨,比原有的兴吴级八十多炖的排水量增加了将近一倍多,由于排水量增加所以这蒸汽动力也就更大一些,采用的林德机械公司的舰载蒸汽机,可发力八十匹马力,,尽管马力略小,但是由于船型比较修长,所以全速航行的情况下依旧可以达到每小时十一节的航速。

尽管其最高速度比兴吴级的十二节略有减少,但是其搭载煤炭以及弹药、生活物资的能力却是大大提高,满载煤炭的情况下,当涂级炮舰的续航能力达到了三百五十海里,相对于兴吴级而言,其续航能力大大提高。(。)

第490章 检阅海军第325章 农忙时节第388章 北平大乱第17章 长兴初战第127章 步步紧逼第392章 走投无路第98章 都是疯子第534章 进驻九龙第259章 把李鸿章带回来第396章 咸丰身死第501章 中亚危机第220章 对决练军第32章 大战前夕第698章 摩天大厦第370章 自信或轻敌第660章 确立金本位第279章 洋人出兵第两百零九 涨当涂工业区第556章 全球海军的变革第635章 李平桐第347章 李鸿章面圣第266章 新式火炮和后装枪第647章 皇子所第289章 惨胜第207章 激战六安第361章 谈判中的战争第349章 官督商办第655章 1872年型北方步枪第244章 线膛火炮第84章 水师初成第168章 宫务厅情报处第697章 前无畏战列舰时代第778章 中美勾结第368章 协防师改革第175章 生丝产业链第692章 各有顾虑第704章 世界大战的边缘第423章 北岸工业区第198章 帝国大学第389章 逃亡之路第238章 财政预算第559章 句容马第52章 上海乱第560章 阿拉斯加第370章 自信或轻敌第522章 殖民时代的外交官第536章 利益得失第424章 理想和现实第194章 科举和新式教育第254章 一夜寒风起第698章 摩天大厦第700章 战争,起!第84章 水师初成第713章 英国的退缩第519章 三流工业国第549章 蚩尤级万吨铁甲舰第163章 镇江兵变第6章 办团练捐道员第707章 帝国兴衰在此一战第225章 攻克宿迁第666章 世界第四海军第43章 惨胜第65章 吴健彰进城第324章 战争中的发展第199章 教育改革第31章 谨慎东进第254章 一夜寒风起第555章 新版纸币第305章 联军总攻第338章 科举改革第269章 死城安庆第511章 武装倒幕第463章 编修清史第415章 横扫巴东第359章 兵临济南第507章 津浦线开建第266章 新式火炮和后装枪第652章 120毫米重炮第685章 册立太子(二)第686章 陆军革新第439章 财政和军费第362章 中英上海条约第385章 沧州激战第265章 施清瑄回京第213章 两军联合第648章 三国之势第531章 两败俱伤第25章 广德激战第283章 大战将起第671章 石油和南洋第713章 英国的退缩第612章 陈月川的野望第152章 登基称帝第105章 浴血冲锋第136章 血流成河第276章 战前准备第130章 打到镇江去第86章 企业式政府第134章 救援天京第550章 夏威夷战事再起
第490章 检阅海军第325章 农忙时节第388章 北平大乱第17章 长兴初战第127章 步步紧逼第392章 走投无路第98章 都是疯子第534章 进驻九龙第259章 把李鸿章带回来第396章 咸丰身死第501章 中亚危机第220章 对决练军第32章 大战前夕第698章 摩天大厦第370章 自信或轻敌第660章 确立金本位第279章 洋人出兵第两百零九 涨当涂工业区第556章 全球海军的变革第635章 李平桐第347章 李鸿章面圣第266章 新式火炮和后装枪第647章 皇子所第289章 惨胜第207章 激战六安第361章 谈判中的战争第349章 官督商办第655章 1872年型北方步枪第244章 线膛火炮第84章 水师初成第168章 宫务厅情报处第697章 前无畏战列舰时代第778章 中美勾结第368章 协防师改革第175章 生丝产业链第692章 各有顾虑第704章 世界大战的边缘第423章 北岸工业区第198章 帝国大学第389章 逃亡之路第238章 财政预算第559章 句容马第52章 上海乱第560章 阿拉斯加第370章 自信或轻敌第522章 殖民时代的外交官第536章 利益得失第424章 理想和现实第194章 科举和新式教育第254章 一夜寒风起第698章 摩天大厦第700章 战争,起!第84章 水师初成第713章 英国的退缩第519章 三流工业国第549章 蚩尤级万吨铁甲舰第163章 镇江兵变第6章 办团练捐道员第707章 帝国兴衰在此一战第225章 攻克宿迁第666章 世界第四海军第43章 惨胜第65章 吴健彰进城第324章 战争中的发展第199章 教育改革第31章 谨慎东进第254章 一夜寒风起第555章 新版纸币第305章 联军总攻第338章 科举改革第269章 死城安庆第511章 武装倒幕第463章 编修清史第415章 横扫巴东第359章 兵临济南第507章 津浦线开建第266章 新式火炮和后装枪第652章 120毫米重炮第685章 册立太子(二)第686章 陆军革新第439章 财政和军费第362章 中英上海条约第385章 沧州激战第265章 施清瑄回京第213章 两军联合第648章 三国之势第531章 两败俱伤第25章 广德激战第283章 大战将起第671章 石油和南洋第713章 英国的退缩第612章 陈月川的野望第152章 登基称帝第105章 浴血冲锋第136章 血流成河第276章 战前准备第130章 打到镇江去第86章 企业式政府第134章 救援天京第550章 夏威夷战事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