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章 三国之势

进入1869年后,日`本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三国战乱时代,西南地区的是以西南四强藩为核心组建的明治政府,而在本州大部分地区则是德川幕府,在虾夷地则是新成立北海国(清末枭雄605章)。

这三国里头有个比较有意思的一点,那就是维新派和幕府所拥护的这两个天皇,都是各自宣称自己才是真的天皇,但是毫无疑问,这里头肯定有一个是假的,只不过现在是真假难分,谁都不知道那个是真的而已。

北海国的突然成立,对于德川幕府来说无疑是重大的打击,以往深受德川幕府信任的松前藩叛变,甚至公然独立并建国,这虽然并不会对德川幕府的实力造成太大的实际伤害。

毕竟这个时代的虾夷地里还是非常贫瘠的地区,而且那鬼地方也没有多少人口,这少量人口里多数还是虾夷人,真正的日`本人并没有多少。

但是这将会极大的打击德川幕府的威望,甚至引发更多的大名脱离德川幕府,而这对于德川幕府而言并不是什么好事。

但是明治政府那边得知松前藩背叛了德川幕府,甚至公然建国的时候,虽然明面上批判了松前藩这种分裂行为,但实际上一个个都在内心里偷笑。

这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么简单的道理明治政府的那些官员们不会不知道,所以北海国刚成立没多久呢,明治政府就是派遣了秘密特使过去,这谈什么外人不知道,但是不外乎是合作对抗德川幕府之类的事。

这几年的内战里,早期是德川幕府处于劣势,但是这几年随着德川幕府编练的数万新军成型,加上长期得到了帝国的扶持,所以是已经扭转了局势,并把维新派给压制了下来,前年的时候如果没有帝国在背后搞鬼,人家德川幕府就能够把明治政府给彻底干掉了。

这几年德川幕府虽然卖国卖了不少,并且也长期处于内战之中,但是德川家族也不是甘心就这么败亡下去的,虽然没有和那些维新派一样直接举起维新的大旗,但实际上德川幕府也是进行了诸多实际上的改革。

建立了新式学校,向帝国派遣了留学生,对政治制度也是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改良,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公武合体制度的推动了。

其次更重要的是对军事制度上的改良,日`本人向来都学习强者的传统,自从内战爆发后,德川幕府的军队就是开始按照全新的近代军队模式组建军队,并且还得到了帝国的军事顾问的帮助,建立起来了一支以线列作战为核心战术的近代军队。

这一系列的改革,其实和五十年代的满清改革有些类似,当初面临着生死存亡之际,满清也是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教育上,他们开设了经济特科,经济上,他们推广了厘金制度,后世人兴许一听厘金就以为这是满清对人民的压迫,但实际上并不能简单的这么评论,厘金实际上就是商税。

清朝的厘金制度之所以被人批判,主要还是因为清廷中央不够强势,无法直接掌控厘金,从而让地方督抚获得了开设厘金的大权,进而演变为财政权力被地方督抚所掌控,那些地方督抚们为了征收更多的厘金,所以是在省内无节制的开始厘金关卡。

如果是中央统一征收厘金的话,那么厘金只是一种很正规的商税而已,和帝国现在执行的各种工商税没有多大区别。

除了政治、经济这些外,清廷最主要的改革还是军事改革,从最早的练军、再到李鸿章的新军,然后再到大清陆军,到清朝灭亡之际,清廷可以说已经完成了最基础的新式军制改革,从传统的冷兵器部队过渡到了近代的线列军队。

可惜,他们那个时候遇上的是已经换装了后装步枪的中华军,所以依旧是一败涂地,最后被无情地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相对于满清而言,德川幕府的运气好要的多,他们的改革和满清的改革非常的类似,都是偏重于军事方面的改革,其他的主要是做做样子,但是因为中华帝国的影响,所以他们的这种半吊子的改革愣是让他们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

甚至把明治政府都给压制了。

在这种大环境下,处于弱势的明治政府看见松前藩竟然背叛了德川幕府,并且独立建国的时候,自然是不会放弃这种机会。

一方面是派遣使者前往北海国联络,另外一方面当他们得知德川幕府竟然准备从前线抽调军队去讨伐北海国。

这对于明治政府而言就是天赐良机。

很快,超过两万名的明治政府军就是做好了战争的准备,就等着德川幕府从前线抽离部队去讨伐北海国,然后他们就一举杀到大阪,甚至杀到江户去。

明治政府军的动向自然是很难瞒过别人,正打算抽调兵力去征讨北海国的德川幕府很快就是发现了明治政府军的异动。

然后那里还敢抽调主力去讨伐北海国啊,备战明治政府军还来不及呢!

明治政府和德川幕府的相互敌对,也是让北海国获得了极为宝贵的喘息之机,北海国弱小,如果说德川幕府真的派遣主力部队来讨伐,不用多,就算来个三五千人,这北海国就立即得崩溃,但是现在德川幕府的主力被明治政府军给拖住了。那么北海国上下才是松了一口气。

后期虽然德川幕府拉拢了其他几家本州东北地区的几家大名领主,再一次集结了千余人的部队试图渡海进攻,但是这里头的军队毕竟没有德川幕府的直属新式军队,都是那些大名的普通藩兵。

而在当代日`本,那些旧式的普通藩兵根本就没有什么战斗力,并不是那些正式军队能够路比较的。

所以北海国把这第二次的讨伐也是给挡了下来,为了抵御德川幕府的第三次讨伐,北海国也是紧急向帝国求援。

当然了,这种求援并不是说让帝国直接出兵,而是前来采购军舰!

德川幕府之所以能够两次顺利派兵渡海登陆北海国,就是因为德川幕府有着一支海军,虽然这支海军的规模在那些海军大国眼里不算什么,主力不过是区区两艘小型铁制炮舰而已。

但是在日`本这地方,却是属于无敌的存在。

现在北海国如果要想对抗德川幕府,陆军虽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还是海军。(。)

第166章 攻克南京第452章 演习和变革第707章 帝国兴衰在此一战第360章 包令的南京之行第472章 工业井喷第584章 二等铁甲舰的争论第429章 缅甸局势第504章 瓜分中亚第514章 快速发展的1865年第597章 曼德勒混战第241章 战略之争第487章 报童卖报第62章 破城第96章 沉默冲锋第198章 帝国大学第177章 江南矿务公司第706章 凌晨海战第597章 曼德勒混战第187章 逃跑和封赏第4章 扩张护院第641章 势均力敌第500章 八年甲舰试验舰第393章 雪地逃亡第23章 第二步兵团第453章 军方人事调整第458章 控制越南第398章 横扫北方第61章 爆破攻城第532章 出兵香港第274章 应对第200章 福建延平第508章 林成庭的野望第375章 未来的希望第630章 建设浪潮第185章 扬州城破第262章 李鸿章南行记第330章 后装步枪的时代第544章 女蜗号战沉第234章 平仁堂政事第406章 长沙春寒第406章 长沙春寒第417章 经济大臣第675章 捷报频传第404章 林成庭的选择第137章 提前造反第180章 帝国海军在行动(一)第45章 南撤湖州第275章 严阵以待第91章 攻城第153章 惧怕和惊慌第714章 太子监国第32章 大战前夕第34章 危机!第249章 一追一逃第404章 林成庭的选择第332章 捷报东来第648章 三国之势第333章 帝国在行动第536章 利益得失第635章 李平桐第677章 中俄南京条约第173章 冯宝才第688章 中英谈判第167章 林安飞回京第531章 两败俱伤第460章 订单大爆发第477章 日`本内战第227章 捷传江宁第567章 他们的战争(一)第70章 图谋江海北关第522章 殖民时代的外交官第468章 皇室资产管理处第376章 第九协防师改革第233章 中华门第466章 海河工业区第362章 中英上海条约第638章 宁耀安之死第714章 太子监国第19章 主动追击第314章 妄谈国事第601章 李昊通的恐惧第376章 第九协防师改革第624章 婆罗洲第286章 惨烈交锋第545章 捷报入京第519章 三流工业国第520章 夏威夷第54章 兵指青浦第373章 军官缺口第334章 谈判指示第681章 皇子初登场第75章 井喷式发展第129章 火炮和战马第639章 联合调查局插手第433章 皇家科学院第316章 国宴第636章 风波起第435章 江道泉的野望第51章 团练大臣第137章 提前造反
第166章 攻克南京第452章 演习和变革第707章 帝国兴衰在此一战第360章 包令的南京之行第472章 工业井喷第584章 二等铁甲舰的争论第429章 缅甸局势第504章 瓜分中亚第514章 快速发展的1865年第597章 曼德勒混战第241章 战略之争第487章 报童卖报第62章 破城第96章 沉默冲锋第198章 帝国大学第177章 江南矿务公司第706章 凌晨海战第597章 曼德勒混战第187章 逃跑和封赏第4章 扩张护院第641章 势均力敌第500章 八年甲舰试验舰第393章 雪地逃亡第23章 第二步兵团第453章 军方人事调整第458章 控制越南第398章 横扫北方第61章 爆破攻城第532章 出兵香港第274章 应对第200章 福建延平第508章 林成庭的野望第375章 未来的希望第630章 建设浪潮第185章 扬州城破第262章 李鸿章南行记第330章 后装步枪的时代第544章 女蜗号战沉第234章 平仁堂政事第406章 长沙春寒第406章 长沙春寒第417章 经济大臣第675章 捷报频传第404章 林成庭的选择第137章 提前造反第180章 帝国海军在行动(一)第45章 南撤湖州第275章 严阵以待第91章 攻城第153章 惧怕和惊慌第714章 太子监国第32章 大战前夕第34章 危机!第249章 一追一逃第404章 林成庭的选择第332章 捷报东来第648章 三国之势第333章 帝国在行动第536章 利益得失第635章 李平桐第677章 中俄南京条约第173章 冯宝才第688章 中英谈判第167章 林安飞回京第531章 两败俱伤第460章 订单大爆发第477章 日`本内战第227章 捷传江宁第567章 他们的战争(一)第70章 图谋江海北关第522章 殖民时代的外交官第468章 皇室资产管理处第376章 第九协防师改革第233章 中华门第466章 海河工业区第362章 中英上海条约第638章 宁耀安之死第714章 太子监国第19章 主动追击第314章 妄谈国事第601章 李昊通的恐惧第376章 第九协防师改革第624章 婆罗洲第286章 惨烈交锋第545章 捷报入京第519章 三流工业国第520章 夏威夷第54章 兵指青浦第373章 军官缺口第334章 谈判指示第681章 皇子初登场第75章 井喷式发展第129章 火炮和战马第639章 联合调查局插手第433章 皇家科学院第316章 国宴第636章 风波起第435章 江道泉的野望第51章 团练大臣第137章 提前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