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0章 建设浪潮

由于当涂工业区距离南京比较近,而且这座新兴城市乃是国内比较重要的重工业区城市,再加上有铁路和南京相联通,因此这几年来林哲已经来过这座城市几次了(清末枭雄630章)。

这一次来当涂视察,已经是林哲第三次来这个城市,而每一次来都能够看见这个新城市的明显变化。

昔日的荒野波地而起,有着一座又一座的工厂,河边的滩涂也成为了码头,停泊着大量的船只。

那些冒着烟柱的船只或是运载煤炭等各项工业产品抵达这座城市,又或者是把当涂出产的钢铁以及大量的机械产品运往其他地方。

其长江沿岸虽然不如上海的黄浦江繁华,但是显然要比作为政治中心的南京要更加繁忙(清末枭雄630章)。

这从南京火车站以及当涂火车站的大小以及流量就可以看得出来,南京火车站多以客运为主,货运的话,主要是外来的产品以及农产品的输入。

然而当涂火车站,其火车站的货场规模却是要远超南京火车站,每天从这里出发或者抵达的火车,都是满债着各种货物。,

对于当涂的发现,林哲还是比较满意的!

在当地官员的陪同下,林哲走马观花一样视察了当涂各地,第二天的时候,则是重点视察了几家当涂工业区里的核心企业,其中重中之重就是江南矿务公司了。

走进江南矿务公司的厂区里,林哲也是不由得感叹起来,虽然这只是十九世纪的钢铁厂,但是在林哲的心中,比后世的那些大企业看起来还要宏伟的多。

厂区的正中间,就是那一排高大的炼钢炉,两侧则是更多高大的厂房,厂区的内部是冲刺着一种煤尘的刺鼻味,巨大的烟囱直冲天际,然后派出浓黑的烟柱。

这种钢铁企业如果是放在后世,那妥妥的就是重污染企业,百分百是要被取缔的。

但是在这个年代,这个钢铁企业却是代表着当代最先进的炼钢技术。

江南矿务公司作为国内最大,同时技术实力也是最雄厚的钢铁、煤炭联营企业,其炼钢技术一直是紧随欧洲钢铁企业的脚步,虽然大部分时候欧洲的钢铁企业同行们为了保护技术,不愿意向江南矿务公司出售技术授权,只愿意出售一些比较落后的技术。

不过这年头的钢铁技术说来说去也就那么回事,江南矿务公司的技术水平虽然比欧洲的那几家顶尖钢铁企业略逊一些,但是也算是摸到了门槛,这不给技术授权,大不了就自己偷学呗,这碱性平炉炼钢法就是江南矿务公司独自仿制的。

如今江南矿务公司下属的炼钢炉大多已经采用碱性平炉炼钢法,这种炼钢法能够有效提高钢材的性能,同时随着产能的增加,这平均成本也是正在下降。

尽管帝国目前的钢材依旧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但是国内的三大矿务企业,再加上一个新成立的抚溪煤铁公司,这四大企业为了争夺国内的钢铁订单,可是进行了比较惨烈的技术竞争以及价格竞争。

比如自从江南矿务公司大规模推广酸性平炉炼钢法后,其钢材的性能提升的同时,由于产量的增加也是采取了降价的措施,为了应对江南矿务公司的降价和技术提升,国内第二大的钢铁公司,即北方煤铁公司也是开始了全面的技术升级,同时也是采取了降价的措施。

南洋矿务公司的资产虽然大多都是国外,但是其市场依旧主要是国内,而且其业务虽然是原材料供应为主,但是也是涉足了钢铁企业,在上海投资建设了一家钢铁厂,其铁矿来源于其麾下的海南铁矿石、其煤炭也是来之于其麾下的越南煤炭。

新成立的抚溪煤铁公司实力要弱小一些,现在的业务主要还停留在锻铁业务上,炼钢业务暂时还没有展开,他们投资的大型炼钢厂还没有竣工呢。

国内的这些钢铁企业的竞争,同时积极开阔国内的市场,使得帝国的钢铁产量是保持了快速的增长态势。

去年的时候,也就是1870年,帝国的原钢产量为九万吨,生铁产量为一百二十万吨,煤炭产量为一千五百万吨。

其中的原钢和生铁的产量已经不比列强中的法国差多少,而煤炭产量更是超过了法国。

单纯说钢铁以及煤炭产量的话,目前的帝国是排在世界世界第四,仅次于英国、德国和美国之后。

这里不得不说美国人的变态,内战结束没几年呢,这发展速度就已经是相当恐怖,随着太平洋铁路的通车后,美国人掀起了工业发展的**,其发展速度比起帝国的发展速度还要迅速。

而法国则是受到普法战争的影响,而后又是革命啊什么的乱七八糟的,工业发展是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在这个时代,各国都是保持着高速发展,各种工业数据都是成倍成倍的增长,一旦停下来,不需要停多久,一年两年兴许就会被别人赶超,然后想要再追上去可就难了。

而法国的发展停滞下来,也是让林哲更加谨慎,在这种关键时期,任何能够干扰到帝国内部发展的事都是需要尽量避免的。

从当涂回来后,林哲就是正式批准了当涂建市的请求,当涂县将会从太平府独立出来,改为当涂市,不过这个当涂市并不是内阁直辖,而是安徽省直辖城市,其行政级别和省会相当。

这也是国内第三个以‘市’为称呼的城市,即上海市、南京市、当涂市。

不过当涂市作为一个新兴工业城市,其格局自然是无法和上海、南京相提并论,也无法和天津、广州、苏州、杭州相比,当涂的优势自始至终只有一个,那就是重工业。

除此之外,当涂并不算什么太过特殊的城市。

而1871年上半年的行政改革,也不局限在当涂,实际上范围是相当广泛,在当涂市自后,国内的其他几个具有重要经济地位或者政治地位的城市,同时又不是省会或者府治的城市进行调整,提高行政级别,安排为省直辖县、州等。

比如余姚县,这个县作为帝国龙兴之地,不仅仅是皇室家族的老家,同样还是帝国大量军政要员的老家,象征意义比较大,为了改善这个小县城的经济发展,特地升格为省直辖县,浙江省府直辖。

此外,北平府之宁河县划入遵化府,两地合并后改称唐山府。

并且是再一次大规模的对县、州、府这三级行政区域进行调整,合并。尤其是州,在明清时代的各种州是非常多,但是其中有着府辖州,也有着省辖州,有的州比县还小,但是有的州比府还大。

早些年帝国也是裁撤合并了不少州,但是依旧没能完全清理完毕,而这一次,帝国是把所有的州都给清理完毕,通过州改县、州改府。或者直接猜测,区域分有其他府县接管等方式。

把帝国存在的各种州都给清理掉了。

同时由于部分省份的府级单位比较多,有些比较少,因此也是进行了合并或者拆分,大府拆分,小府合并。

原则上是一个县辖二十到三十个乡镇,四或五个县组成一个府,一个省视具体情况,辖有若干府。

至于省辖的府会比较多,会造成省府管理效率低下的因素,则是通过加设道员分管来解决,这些分管道员在省巡抚的指导下,分管若干府县或者省府机构的事务。

有些省份的府少一些,所以道员也少一些,有的省府县多一些,所以道员会多几个,并没有强制的硬性规定。

行政区域的调整,其主要目的是解决明清时代遗留下来的一些问题,使得各级行政机构能够更高效率的施政。

调整行政级别的同时,林哲也是加速推动了国内工业发展的步伐,而这一次,他不仅仅是会直接给下面的中央内阁部门下达指示,而是亲自出马,在六月份里少有的举行了大朝会,位于龙椅宝座上的林哲可没有和那些传统封建皇帝那样当哑巴看戏。

而是高谈阔论,着重提及帝国继续发展工业的决心和信心,号称天下臣民为皇国之昌盛而奋发图强。

并提出了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实业强国,这三个口号!

这一次的大朝会,林哲是当成了演讲来办,下头的几百个军政官员们都是一字不落的聆听林哲的演讲。

而很快,官方的内部刊物就是通篇刊发了林哲的大朝会演讲,当然了,这肯定不能写是演讲,而是圣训。

紧接着,在官方的推动下,民间的报纸也是陆续刊发林哲的演讲,一时间里,全国范围内都可以频繁听到‘圣训’这两个字,而紧接着圣训两个字的,就是强国,然后则是教育、科技、实业这三大词汇。

这一份林哲的首次公开的,大规模的,面向全国范围的演讲稿,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学习精神浪潮,唉,不能说是学习精神,而是领悟圣训,或者是揣摩圣意。

这种浪潮很快就会波及到具体事项上,比如内阁之教育部,在圣训广发后的第二天就是向外界宣布将会加大投入,今年将会启动至少三所综合性大学的建设计划。。

上海市方面也很快回应,表示在后续多年的地方财政收入中,每年都将会拿出至少百分之五来对各项新技术进行奖励以及扶持,并对各项新技术产业纳入税收优惠行列之中,给予税收优惠。

哪怕是内陆的穷省也是不敢落后,山西省发表通告,将会在今年下半年对山西省内的若干煤矿进行公开招标,同时为了打通煤炭外运的障碍,今年开始,山西省地方财政将会每年给出不少于三百万的税收优惠额度,用以补贴山西省内的铁路交通建设。

刚发展没几年的辽阳省也是迅速跟进,表示已经和中国铁路公司达成了相关协议,将会在现有的东北铁路之外,修建一条沈阳到旅顺的支线铁路,并表示这条铁路一旦完成建设,将会给辽阳省的煤炭、钢铁、大豆等产品的外运带来极大的便利。

1871年,在林哲的大力推动下,帝国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建设**!(。)

第189章 财务处诸事第354章 清军出击第377章 都兴阿的担忧第388章 北平大乱第276章 战前准备第486章 齐琳的目光第416章 外忧内困第676章 十万英镑的阿拉斯加第111章 以攻代守第640章 郭龙云面圣第675章 捷报频传第333章 大肆封赏第210章 工商发展第585章 掌控太平洋第465章 他他拉氏第595章 性能和成本的取舍第361章 谈判中的战争第291章 谈判退让第150章 劝进表第487章 报童卖报第61章 爆破攻城第282章 连夜抢修第201章 兵员匮乏第538章 国运之战第500章 八年甲舰试验舰第306章 壕沟防御式第32章 大战前夕第560章 阿拉斯加第536章 利益得失第348章 对策第231章 吏治突显第404章 林成庭的选择第566章 战舰和炮台的较量第118章 扩军再扩军!第248章 平淮安进桃源第51章 团练大臣第167章 林安飞回京第555章 新版纸币第1章 余姚林家第445章 对美军售第375章 未来的希望第462章 隆丰收购案第403章 大势所趋第700章 战争,起!第572章 东北铁路第260章 骑兵追杀第211章 三国领事来访第7章 募兵买枪第300章 重炮之间的较量(二)第255章 近代骑兵的对决第372章 利者欲也第260章 骑兵追杀第620章 租借横须贺第681章 皇子初登场第470章 派系之争第76章 乱世重典第106章 大胜而归第572章 东北铁路第635章 李平桐第447章 产业整合第341章 办学难第68章 十万两第604章 北海国第560章 阿拉斯加第175章 生丝产业链第359章 兵临济南第779章 立储第436章 铁路发展计划第259章 把李鸿章带回来第371章 近卫师参战第300章 重炮之间的较量(二)第31章 谨慎东进第486章 齐琳的目光第497章 为我独舞第301章 势均力敌第82章 组建水师第51章 团练大臣第387章 咸丰东狩第143章 举旗造反第619章 海军行政改革第555章 新版纸币第142章 革职下狱第515章 林碃上学第73章 设卡收税第163章 镇江兵变第372章 利者欲也第396章 咸丰身死第6章 办团练捐道员第599章 双方的纠结第603章 倾销地第611章 陈月川回京第627章 新港公司第551章 联军登陆夏威夷第55章 轻松胜利第386章 大清的崩溃第591章 元宵国宴第693章 中亚叛乱第587章 嫦娥号装甲巡洋舰第457章 将领调整第220章 对决练军
第189章 财务处诸事第354章 清军出击第377章 都兴阿的担忧第388章 北平大乱第276章 战前准备第486章 齐琳的目光第416章 外忧内困第676章 十万英镑的阿拉斯加第111章 以攻代守第640章 郭龙云面圣第675章 捷报频传第333章 大肆封赏第210章 工商发展第585章 掌控太平洋第465章 他他拉氏第595章 性能和成本的取舍第361章 谈判中的战争第291章 谈判退让第150章 劝进表第487章 报童卖报第61章 爆破攻城第282章 连夜抢修第201章 兵员匮乏第538章 国运之战第500章 八年甲舰试验舰第306章 壕沟防御式第32章 大战前夕第560章 阿拉斯加第536章 利益得失第348章 对策第231章 吏治突显第404章 林成庭的选择第566章 战舰和炮台的较量第118章 扩军再扩军!第248章 平淮安进桃源第51章 团练大臣第167章 林安飞回京第555章 新版纸币第1章 余姚林家第445章 对美军售第375章 未来的希望第462章 隆丰收购案第403章 大势所趋第700章 战争,起!第572章 东北铁路第260章 骑兵追杀第211章 三国领事来访第7章 募兵买枪第300章 重炮之间的较量(二)第255章 近代骑兵的对决第372章 利者欲也第260章 骑兵追杀第620章 租借横须贺第681章 皇子初登场第470章 派系之争第76章 乱世重典第106章 大胜而归第572章 东北铁路第635章 李平桐第447章 产业整合第341章 办学难第68章 十万两第604章 北海国第560章 阿拉斯加第175章 生丝产业链第359章 兵临济南第779章 立储第436章 铁路发展计划第259章 把李鸿章带回来第371章 近卫师参战第300章 重炮之间的较量(二)第31章 谨慎东进第486章 齐琳的目光第497章 为我独舞第301章 势均力敌第82章 组建水师第51章 团练大臣第387章 咸丰东狩第143章 举旗造反第619章 海军行政改革第555章 新版纸币第142章 革职下狱第515章 林碃上学第73章 设卡收税第163章 镇江兵变第372章 利者欲也第396章 咸丰身死第6章 办团练捐道员第599章 双方的纠结第603章 倾销地第611章 陈月川回京第627章 新港公司第551章 联军登陆夏威夷第55章 轻松胜利第386章 大清的崩溃第591章 元宵国宴第693章 中亚叛乱第587章 嫦娥号装甲巡洋舰第457章 将领调整第220章 对决练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