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时期的饮食

嗯,好像是又快到中秋节了。有经验的单身男孩都会说,下半年不要相亲噢,下半年节日太多、消费的名目太多、女孩穿得也越来越多,嘿嘿……

话说中国的节日几乎都与吃有关啊,不管什么节日都会和家人或朋友坐下来大吃一顿,感觉才算是过了一个有意义的节日。

有没有朋友想了解二、三千年前华夏土地的人们的饮食是怎样的呢?以下是茉量搜集的一些资料啊。

中国从古就是农业大国,我们春秋时期的先人们当然也是以谷物为主食,以蔬菜、肉类、水产、果类为副食。

一、先说主食;孟子他老人家说过,“贤人治天下,使菽粟如水火。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

‘菽’就是大豆,在粮食中的地位也比过去提高,这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石磨的发明,改变了大豆的食用方式。过去是直接将大豆煮成豆饭吃,而大豆又是很难煮烂的,食用就很不方便。鲁班发明了石磨之后,百姓们学会将大豆磨成粉和豆浆,这样吃起来就更方便了。

同时,大豆又是一种耐瘠保收的作物,青黄不接之时可以救急充饥;后来人们又发现大豆的根部有丰富的根瘤菌,可以肥田,有利于下茬作物的生长,所以大豆的种植就日益广泛。

‘粟’是小米,自春秋战国以后日益占据主导地位;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小米有两种:一种是不粘的小米;一种是粘的小米,俗称之为糯小米。

除了小米之外,在我国北方还种植有小麦。小麦种植并不始自于中原地区,而是西亚、南欧、北非一带居民经常种植的谷物之一。大约在商周之际,由西而东,传至西域,再由西域传至中原。

过去食用麦子也是采用粒食方法,直接煮成麦饭食用,不易消化。用石磨将麦子磨成面粉,粒食就改为粉食,可以蒸煮成各种各样的面食,既可口又易于消化。小麦又是一种越冬作物,可以和粟等粮食作物轮作,提高复种指数来增加单位面积产量,也是解决青黄不接之时的重要口粮。

作为南方主粮的水稻,虽然早在商周时期的黄河流域已有种植,但面积不大,在粮食作物中的比重很小,一直到春秋时期还是珍贵的食物,只有上层贵族才能食用稻米。

二、再说说副食当中的动物肉类,春秋战国时期的畜牧业相当发达,牛马主要作为农耕和交通的动力,肉食主要靠猪羊鸡狗等小动物。当然这些珍贵的肉食和稻米一样,是王族和权贵才能享受到的。所以历史上有名的鲁国兵术大家曹刿,在未被鲁庄公姬同提拔之间,曾酸酸地说过“肉食者鄙!”

三、还有就是水产类;春秋时期,鱼虾是人们喜爱的副食品之一,再借用一句孟子他老人家的名句——“鱼者吾所欲也,熊掌,亦吾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四、蔬菜类;《史记》上有记载:“名国万家之城,带郭千亩亩钟之田,千畦姜韭,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也就是说种上千畦姜韭的收入和千户侯一样富贵。各地的春秋战国、秦汉墓葬中也常有蔬菜遗存出土。如湖北省当阳县金家山和河南省信阳县长台关的春秋战国墓中出土过葫芦籽;在众多的蔬菜中又以葵、韭、藿、薤、葱等五种食用最为普遍,故有“五菜”之称。在春秋战国时期,

这时的居民还种植蒜、蔓青、萝卜、南瓜、冬瓜、黄瓜、苦瓜、丝瓜、芹菜、花生等。在这个时期,我国所种植的蒜是小蒜,也称“卵蒜”,蔓菁即《诗经》中所说的“葑”。这种蔬菜是我国自古就有的蔬菜之一,春秋战国时代的居民很喜欢吃这种蔬菜,如《吕氏春秋》就说:“菜之美者,具区(太湖一带)之菁。”

五、水果;《诗经》、《礼记》等记载的水果如桃、杏、李、枣、栗、梨、柿、梅、柑、橘、柚、奈、棣、棠……等,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主要果树,其中尤以桃、李、梅、杏、枣五种水果最受人们重视,在《礼记》中被列为祭祀供品中的“五果”。由于各地的自然条件不同,形成了各具地方特色的优良品种,如安邑的大枣,燕、秦的栗子、真定的梨,岭南的荔枝,蜀、汉、江陵的蜜橘,都像现在全国各地的著名果品产区一样。许多人都靠种植果树而致富,《史记》上也说了:“安邑千树枣,燕、秦千树栗,蜀汉江陵千树桔……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

(感觉那时候的千户侯地位真不咋地,随便种上大片韭菜或是种上千棵果树,就过上侯爷的日子了……)

六、说说茉量最感兴趣的饮料;这一时期的饮料除了白开水以外,主要就是浆、乳、酒、茶了。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饮料之一就是浆,《史记》上也说了:“浆千甔……此亦比千乘之家。”(史记上倒是记了不少发家致富的法子!)既然有人是靠卖浆而发家致富,可见社会需要量很大,才有人进行专业性经营。

‘浆’是用米汁制成带酸性的饮料。此外还有添加各种原料的浆:柘浆就是以甘蔗汁为饮料,可以“析朝酲”,也就是在饮酒之后喝,用来解酒,在那时已成为一种饮食习惯。另外,还有添加酸梅汁之类的浆、掺有花椒之类原料的带辣味的浆和添加桂花带有香味的米浆。

七、烹调方法;到了周代,“公输班作石岂”——石磨出现了,谷物的初加工,由以碾舂为主变为以磨为主,随着石磨的普及,周人的饮食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

与谷物加工相比,周代的肉类加工更为考究,而且,作为对肉类初加工的选割,与后期烹制具有同样的重要性。尤其是周王室贵族在祭祀、宴会时所享用的各种肉类,其选割及烹制,由专设的官署“内饔”与“外饔”执掌。据《周礼》记载:“牛夜鸣则臭;羊泠毛而毳,膻;犬赤股而臊;鸟苎色而沙鸣,狸(腐臭);豕盲视而交睫,腥;马黑脊而般臂,蝼。”意思是说这种外在表现的动物的肉是不能吃的。

那么,大周朝的人认为什么样的畜禽适宜宰割入食呢?《礼记》上记载:“牛曰一元大武,豕曰刚鬃,豚曰循肥,羊曰rou毛,鸡曰翰音,犬曰羹献,雉曰疏趾,兔曰明视……”由此可见,周人已完全懂得选择无病、无特殊腥臊异味而又健壮的畜禽,并辨别畜禽各部位,然后施行宰割。

周代从进食方式到筵席宴飨,都对等级之别有着严格的规定。当时盛行的青铜饮食器具——鼎便是衡量社会身份等级的标志物:国君用九鼎,卿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一鼎或三鼎。食品的消费十有严格限制的,“天子食太牢,牛羊豕三牲俱全,诸侯食牛,卿食羊,大夫食豕,士食鱼炙,庶人食菜。”《礼记》规定:“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庶人无故不食珍。”(看来那时候的权贵还不如现在的老百姓,只要有钱,想吃什么吃什么。)

周代的烹饪方法已非常多样,主要有煮、蒸、烤、灸、炸、炒等。其中,炸、炒是周代青铜文化进入鼎盛时期后所出现的崭新烹饪方法。釜主要用于煮谷物或蔬菜,鼎则用于煮肉,因为鼎在周代,已不再单纯是一种炊器了,而已成为一种礼器,是各级贵族的专用,被视为权力的象征,广大平民则不能使用铜鼎。鬲,一般用来煮粥,它产生于殷代,成发达于周中期,衰落于周末,绝迹于汉代。贵族盛馔用鼎,常饪则用鬲。

周代"八珍"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烹饪形成为一门重要的艺术,显示了周人的精湛技艺和食饮的科学性。以炮豚为例,首先将小猪洗剥干净,腹中实枣,包以湿泥,烤干,剥泥取出小猪,再以米粉糊遍涂猪身,用油炸透,切成片状,配好作料,然后再置于小鼎内,把小鼎又放在大镬鼎中,用文火连续炖三天三夜,起锅后用酱醋调味食用。这一道菜先后采用了烤、炸、炖等三种烹饪方法,而工序竟多达十余道。

"八珍"开创了用多种烹饪方法制作菜肴的先例,后世令人眼花liao乱的各种菜肴,均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甚至在菜名上也袭用"八珍",至今还有"八珍糕"、"八珍面"、"八宝粥"之类,虽然内容在不断更新,但名称却历代相沿,说明周代"八珍"在我国饮食史上占有不可抹灭的地位。

春秋战国时代的普通居民,一般以吃卤制品为主,即将大块大块的肉直接放入到水中,加上卤料煮熟,然后在其质地比较硬的时候将其捞出,放凉,最后切成片吃。孔子他老人家就说了:“肉不方正则不食。”他的意思是,如果肉切得既不方也不正,这是不符合礼制的,他不能食用。

这种煮肉的汤,春秋战国居民通常是不喝的,都认为那是一种料汤。这种汤料也不会扔掉,找一个罐子将其盛好,以备下一次再用(我们现代还保持着老汤卤肉的习惯)。

这个时期居民食肉的另外一种最常见的方法是炖肉。是将肉放在水里煮,多数是放入凉水,但只放少许的调料,肉熟的标准和卤肉不同,这种肉要煮得要烂一些,煮好连汤带肉一块服用。第三种制作肉类的方法是炙肉,即将肉切成方正、大小相同的块,再将其串在一起,然后放在火上烤,这就是我们现今所谓的烤肉。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周王室权威的衰落,数百年来一直就是强国吞并小国的历史,各个诸侯的互相吞并,各个民族的互相融合,在饮食文化上逐渐形成了南北两大风味。在北方,古齐鲁是我国古代文化发祥地之一,其饮食文化历史悠久,烹饪技术比较发达,形成了我国最早的地方风味菜——鲁菜的雏形。

在南方,楚人称雄统一了东南半壁江山,在中原文化上影响最为广阔深远,中原没有任何一国的文化比楚人更多姿多采,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楚人吞并了几十个国家和部族,透过通婚把各种文化融合在一起。“春有刀鲚,夏有鲥,秋有肥鸭,冬有蔬”,楚国一年四季,水产畜禽菜蔬接联上市,为烹饪技术发展提供了优越的物质条件。逐渐形成了今天苏菜的雏形。

西边,秦国占领了古代的巴国、蜀国,接着派李冰将水患之乡改造成“天府之国”,加之有大批汉中移民的到来,结合当地的气候、风俗以及古代巴国、蜀国的传统饮食,产生了至今影响巨大的川菜的前身。不过此时期在各个诸侯眼中,秦国不在中原,属于蛮荒之地。

关于吃喝的问题就说到这里,茉量今晚不想写剧情,纵容自己码点轻松的内容。

47 海棠之吻247 番外之尝新节盟约30 战后喜雨230 雨谷之夜22 燕国七公子95 宫乱终定185 洞房花烛夜(二)历史上的昆仑西王母国34 南宫牌肉酱30 战后喜雨5 旧时爱141 暧昧姐弟130 兵不血刃之战5 旧时爱201 痛苦的给予96 黄莲玉簪84 被困荒山13 可以采阳的年岁51 似曾相识之城212 爱恨难言172 秦国边城神秘的九黎、远古的传说135 不同的真相144 西往中条山75 桂园旧影68 有失有得102 再遇扁鹊201 痛苦的给予242 谷底惊魂神秘的九黎、远古的传说19 情蛊未成?65 卫氏开方167 巫王的计划简要介绍先秦时期的《日书》59 桃之诱惑207 继位大典141 暧昧姐弟168 中条山之夜215 寒香有喜94 慕容珞的心愿179 对面不相识91 斡娇如大萨满45 所谓有缘26 神骏‘逾辉225 惜桐与密诏1 草原美少年15 荒原行57 灵山初见风霖72 义诚君之意58 古岩洞之夜132 祭礼惊变164 迷罗古林246 番外之青鸟小王子168 中条山之夜36 兹甫之目111 昔日桃花42 前尘如影随行220 一念喜悲18 有美偕行75 桂园旧影172 秦国边城115 梅林惊遇112 楚公子恽107 初闻噩耗114 齐王弃妻50 村野艳遇100 王位之说桃花夫人和他的男人们3 琴声与春梦157 月忍的心魔149 浴知龙阳115 梅林惊遇44 观莲节之约31 情丝萌动25 馆驿之夜200 临别之夜225 惜桐与密诏219 花海盟誓206 温暖的记忆34 南宫牌肉酱40 偶遇前世故人刻在《诗经》里的一段孽恋引二 逆天改命212 爱恨难言211 对影成三人156 月下缠绵(二)131 血溅桃花蕊81 趁醉下手239 星族天命55 得失一念之间131 血溅桃花蕊146 巧遇赶尸女146 巧遇赶尸女50 村野艳遇82 燕女多情169 夜雨惊心228 各奔行程78 鲤鱼与甘草234 迷谷惊梦6 云啊云
47 海棠之吻247 番外之尝新节盟约30 战后喜雨230 雨谷之夜22 燕国七公子95 宫乱终定185 洞房花烛夜(二)历史上的昆仑西王母国34 南宫牌肉酱30 战后喜雨5 旧时爱141 暧昧姐弟130 兵不血刃之战5 旧时爱201 痛苦的给予96 黄莲玉簪84 被困荒山13 可以采阳的年岁51 似曾相识之城212 爱恨难言172 秦国边城神秘的九黎、远古的传说135 不同的真相144 西往中条山75 桂园旧影68 有失有得102 再遇扁鹊201 痛苦的给予242 谷底惊魂神秘的九黎、远古的传说19 情蛊未成?65 卫氏开方167 巫王的计划简要介绍先秦时期的《日书》59 桃之诱惑207 继位大典141 暧昧姐弟168 中条山之夜215 寒香有喜94 慕容珞的心愿179 对面不相识91 斡娇如大萨满45 所谓有缘26 神骏‘逾辉225 惜桐与密诏1 草原美少年15 荒原行57 灵山初见风霖72 义诚君之意58 古岩洞之夜132 祭礼惊变164 迷罗古林246 番外之青鸟小王子168 中条山之夜36 兹甫之目111 昔日桃花42 前尘如影随行220 一念喜悲18 有美偕行75 桂园旧影172 秦国边城115 梅林惊遇112 楚公子恽107 初闻噩耗114 齐王弃妻50 村野艳遇100 王位之说桃花夫人和他的男人们3 琴声与春梦157 月忍的心魔149 浴知龙阳115 梅林惊遇44 观莲节之约31 情丝萌动25 馆驿之夜200 临别之夜225 惜桐与密诏219 花海盟誓206 温暖的记忆34 南宫牌肉酱40 偶遇前世故人刻在《诗经》里的一段孽恋引二 逆天改命212 爱恨难言211 对影成三人156 月下缠绵(二)131 血溅桃花蕊81 趁醉下手239 星族天命55 得失一念之间131 血溅桃花蕊146 巧遇赶尸女146 巧遇赶尸女50 村野艳遇82 燕女多情169 夜雨惊心228 各奔行程78 鲤鱼与甘草234 迷谷惊梦6 云啊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