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秦王亲征

太子丹汇合三路大军直逼得李信负伤逃去,正要再次发起猛攻,忽见秦军后方杀来一路人马,手摇‘辛’字旗,秦军一见是主帅辛胜率援兵赶到,顿时军心大振,正要反击燕军,忽听辛胜下令撤军,秦军且战且退,太子丹见辛胜率大军掩护秦军后退,不敢奋勇直追,也只得下令收兵。众人不解问道:“秦军已经落败太子殿下此时何故要鸣金收兵?”

太子丹道:“秦军有辛胜领兵,军心大振,不再乱作一团,我们就算可以将秦军尽数歼灭也是两败俱伤,秦军兵力远胜于我大燕,我们保存实力更为重要。”

众人都夸太子英明,眼见秦军远远退去,柴哲喜道:“太子殿下英明神武,首战告捷,虽然没有尽数歼灭秦军,但见秦军落荒而逃真是大快人心,我等回到易城后定要大摆庆功宴,以犒劳三军勇士。”

太子丹:“此番秦军大败,全靠三军勇士奋勇杀敌,庆功宴是要摆的,但是设宴之处却非易城,而是就在此百树林庆功。”

柴哲问道:“以太子殿下之意我军仍然要原地扎营?”

太子丹道:“此番秦军虽然落败,却并没有退回咸阳,以我猜测秦军必定是扎兵在易水以西,依托易水之险为界,只等王翦大军一到,秦军必然会再次进攻。”

柴哲道:“秦将王翦领军数十载,几乎战无不胜,我军更应该回兵易城,等到辽东大军到来再做决定。”

太子丹道:“秦国兵多将广,我们若只是死守城门,迟早还是会像列国一样被秦军攻下,为今之计我们只有兵行险着,出其不意方可致胜。”

柴哲,薛义忙率部下跪拜道:“太子所言甚是,太子殿下但有指使,属下莫敢不从。”

太子丹道:“下都守将薛义听令,本宫命你再次领兵三万兵扎临水以北,柴哲将军听令,本宫命你率兵四万兵扎荒古岭,余下三万与本宫扎驻百树林。九连剑派盟主韩通听令!本宫命你立刻率你门下弟子前往代城,请代王嘉发兵临水,长刀门主夏侯亭听令,本宫命你速回易城着令萧正楠交兵两万与你,直往临水以北,萧正楠领兵一万依然驻守易城,下都,临水三镇。”

众人得令下去江海天问道:“以殿下布军看来,殿下何以见得秦军下次定会绕道临水以北向我易城进攻?”

太子丹道:“秦军此次兵败百树林,损兵折将三万有余,虽然是秦将李信指挥不当,更因为百树林树木丛生,可为天然盾牌,秦军的箭弩不能充分发挥,荒古岭更是居高临下,不论秦军的战马或是弓弩都难以施展,所以王翦大军必走临水以北,待到秦军兵行临水以北,我大燕便与代国的援军从四面包围秦军,定要叫秦军全军覆没,”

江海天道:“只怕代王嘉不肯发兵,而王翦又不知道带来多少兵力,更不知辽东大军现在兵行何处,能否及时援助临水一战。”

太子丹道:“秦将王翦先从南楚返回咸阳,再发兵我大燕易城,行程不下三千里,而辽东大军可直接直入易城,行程不到王翦的一半,若是辽东大军能如期到来,我大燕军定可以在王翦未到之前兵过易水以西,全歼辛胜,李信的残余部队。”

江海天听罢道:“殿下英明神武,连战神王翦都不怕,又施连环巧计,可谓算无遗策,此番定能大败秦军。”

太子丹点头微笑,似胸有成竹,又传令下去,驻守百树林的兵士改纵队为横队,埋伏百树林的外围入口,这样就不怕秦兵放火烧山了。

李信兵败百树林负伤而逃,幸得辛胜援兵相救,只见秦军尸横遍野心中又气又恼,一口气不上口吐鲜血倒栽马下,昏厥过去,其胞弟李尔忙率兵救起李信直奔易水以西。好在后面已无追兵,李尔放缓马步,至天明已到易水以西的秦军帐中,又唤来医官为李信诊治。

李信问道:“此是何地?”

李尔道:“已撤离百树林百里以外,大哥大可放心。”

“唉,都怪本座急功心切,过于骄傲,才至出师不利,但不知此次损伤多少兵力人马?”

李尔也叹道:“想不到燕太子居然敢以守为攻,伏兵百树林,实在出人意料,幸好我秦军的弓弩铁剑都远胜燕人的竹弓,燕兵才不敢穷追猛打。”

李信怒道:“我只问你我军已损伤多少?”

李尔战战兢兢:“据初步统计,此役共损骑兵五千,弓箭手上万,步兵更是难以计数,不在两万以下,战马八千,只有两千回归。”

李信道:“幸好有辛胜留下援军从后袭击,我们才不致全军覆没,都怪吴得胜探查军情多有疏忽,待他伤好后便带他来见我。”

李尔过了许久才道:“吴将军所受箭伤本无大碍,但吴将军自责探查军情时疏忽大意,以致我军溃败,吴将军自知有罪已经自戕身亡。”

李信痛声道:“其实吴将军已经劝告我先放火烧山再攻城,若不是我不听他劝阻,硬要夜袭易城,也不至于中了燕军的埋伏,有罪的人应该是本座。”

李尔劝道:“胜败乃兵家常事,大哥何须自责,燕太子兵行险着,无非侥幸罢了,实则是犯了兵家大忌。”

李信叹道:“早知道燕军埋伏百树林,我就算派骑兵三千,一字横队用火箭射烧百树林也可大获全胜。”

李尔惊道:“此计甚好,将军何不给我三千骑兵,今晚我就去火烧百树林,令燕军失去镇守之地。”

“莫说今晚,就算你现在去,太子丹也已把燕兵纵队改为横队,太子丹以一字横队驻守百树林,西北有薛义兵扎临水以北,西南有柴哲兵扎荒古岭,势成三角,无论我们攻击哪一路,都会被燕兵包围。”

李信见说话之人正是左路大将军辛胜忙问道:“将军之言是说太子丹首战告捷之后,并没有回兵易城,而是原地扎阵?”

“不错”辛胜答道:“燕军以攻为守,占尽天时地利,我军若是再是出兵攻击又会惨败而归。”

李信问道:“我军可全数安然撤退?”

辛胜道:“百树林一战,我秦军损兵折将三万有余,最为可恨的是那些先前收编的赵国降兵,都逆风转向投靠燕军去了,如今我左右两路大军损兵过半,所剩兵力不足八万,我等只好依托易水之险,静待王翦大军到来在做打算。”

李信叹道:“唯有如此,我军只有扎驻易水以西,静待王翦大军到来,只是……”

辛胜大笑:“王翦大军驻守南楚,与楚国兵力抗衡对峙,大王又怎敢撤回南楚之兵,所谓的王翦大军无非是你在咸阳留下的五万守军而已。”

李信惊问:“辛将军又是如何得知?”

“哈哈哈,你这一招借帅不借兵之计,真以为可以瞒住所有人吗?莫说是我,就连燕太子也早已预知,不然他又怎敢开城迎敌。”

李信惊问:“如辛将军这般所说,就算王将军带来五万援军也无济于事?”

“王将军行兵布阵又岂是你我可比,只要王将军一到,定叫燕军溃不成军,我军定会以破竹之势直攻易城,再进蓟都。”

李信心中虽然仍然不服,却不便张露只是道:“只怕等王将军到此,燕国的辽东大军早已会师易城,到时他们再加上代国五万精兵,拢兵三十万再一起反攻我阵地,我们何以抵抗?”

李信见辛胜不语,心中更是焦急害怕,忽听辛胜又哈哈大笑:“战神王翦,神鬼莫测,他此刻虽然人在千里之外,却早有伐燕之策略,你我又何必在此担心受怕,将军此时只管休息养伤,到时你再见识王大将军如何化腐朽为神奇,如何以少胜多,连攻易城,蓟都。”

李信不语,侧躺竹床上,又用被褥遮面,心道:“王翦将军又不是天神派遣,辛胜将军却对他敬若神明,未战之前我何尝不是胸有成竹,信心百倍,只怕到时果真出战寡不敌众,我等都要埋骨异乡,但愿王翦大军早日到来,就算伤未痊愈,我也要紧随王翦将军身侧看他如何大破燕军。”

两军对垒,剑拔弩张,秦燕两军各自安营扎寨,谁也不敢拔兵先出。屈指一算已过了一个多月,这日黄昏,朔风忽起,尘沙满天,太子丹又在巡视军营。太子丹道:“虽然天气恶劣,尘沙满天,却正是秦军发动进攻的最好时机,众等此刻更要加强防御。”

江海天道:“殿下敬请放心,有末将亲自巡守,就算天上的飞鸟都在我们的视线之中。”

“如此甚好”。

“只是……?”

太子丹见江海天吱唔不语,说道:“将军但说无妨。”

江海天道:“恕末将斗胆直问,城中粮草已所剩无几,为何不见二公子如期到来,末将只怕二公子…”

“将军放心,难得我父王给他一个立功的机会,公子召又怎敢贪享军粮,只是在征收时需要费些时间周转,以本座看来,今晚也该到了,据探兵传报,辽东梁尚雄早已经到达蓟都,只等大王号令,相信天一亮也该抵达易城。”

江海天大喜:“如此甚好,看来是末将多虑了,看这天少时便要下雨,就请殿下回至营帐中,巡守之事交给末将便是。”

太子丹正要离去,见探将韩通策马而来,韩通神色慌张大叫:“启禀殿下,大事不好,秦军已经兵过易水,正要绕道临水以北向我易城攻来。”

太子丹斥道:“韩将军,你本是赵国长刀门门主,当年追随李牧将军,敢为先锋久战沙场,今日却为何一听秦军到来就吓得六神无主。”

韩通被斥的羞愧满面忙道:“太子教训的是,只是殿下可知秦军此番亲征的主帅是谁?”

太子丹不屑一顾只道:“李信小儿,借帅不借兵,自以为搬来了王翦将军,就可以吓到本座。那王翦能纵横沙场,战无不胜,无非也是仗着兵多将广,等到梁尚雄将军一到,我大燕兵力远胜秦军,秦军开道临水以北,代王嘉定会发兵,从北面与秦军交战,我与柴哲大军再分别向临水包抄,到时秦军四面受敌,又有梁尚雄援军断秦军后路,此战定叫王翦大军全军覆没有来无回。”

韩通急道:“殿下有所不知,那王翦虽是无敌战神,但此次出征却只是左军副帅。”

太子丹惊问:“战神王翦,征战列国所向无敌,此番北征我大燕又怎么会只为副帅,王翦若只担当副帅谁又敢担任中军主帅,除非…”

“不错,秦军中军主帅不是别人,正是秦王政御驾亲征,秦王政亲率三军,士气倍涨,众军高举火杖已与李信大军会师易水以西,现在秦军正在前往临水以北的途中。”

太子丹大惊失色,许久才缓过神来问道:“秦王亲征,那高渐离他……”

“高渐离已经殒命,还望殿下节哀。”

太子丹见众人愕然相望才道:“高渐离本是十三剑派中人,是本座派去的第二批刺秦死士,此番再次事败,难怪会激起秦王御驾亲征。”

原来那日大将王翦已奉命回至咸阳,王翦校场点兵出征,秦王政在点将台上为王翦备酒饯行。校场上擂鼓震天,忽然隆隆响鼓中居然传来阵阵筑琴之声,筑琴本是轻扬柔和之音,此时筑琴之音竟然能盖过了隆隆战鼓声,秦王政心中惊奇便传来击筑之人,见击筑之人双目已瞎,心中已无防范之心,忙令击筑之人上点将台再击一曲。

那击筑之人正是高渐离,原来高渐离为了能接近秦王已自毁双目,去了秦王防范之心,待高渐离刚一接近秦王政身旁便不容遐想向秦王政摔筑猛砸。秦王政大惊忙向点将台跳下,秦王政摔下点将台极其狼狈,但唯有此法方能保得一命。秦王政忍痛斥开前来搀扶他的护兵自行站起,此时高渐离站在点将台上早已身中数百箭,仍然报着筑琴屹立不倒。

秦王政顾不得全身疼痛,又重上点将台拔剑高声道:“姬丹小儿,你屡次派人暗刺孤王,孤王此番便要亲征北燕,誓要荡平北燕,取你姬丹狗贼的首级。”

秦王政临时决定亲征不仅挽回了堕台的颜面,更使得三军士气倍加高涨,众军摇旗呐喊,秦王政又点齐城中所有护军浩浩荡荡向北燕进发。

秦军向北燕进军,一路马不停息,日夜兼程,不过一个月已到达易水以西与辛胜会师。

李信见秦王政到来顾不得伤未痊愈忙向秦王磕头请罪。秦王政扶起李信道:“虽然胜败乃兵家常事,但将军行军布阵多有疏忽,又不听辛胜将军劝解,乃至我秦军首战告败,孤王今撤你右将军之职,降为虎牙将追随王翦将军。”

李信虽然心有不甘,但王命难违,只得又向王翦跪拜。王翦却不叫李信起身只说道:“将军年少气盛,不过双十年龄便已受封中郎将,担当咸阳十万护军统领,我道将军定当有过人之处,你怎知行军作战岂是将军在咸阳做护军可比,此番将军未等大军到来便冒然进军,兵败百树林,论军法理当处斩,今有大王赦你死罪,降你为虎牙将,本座便赐你精兵两千,希望你能立功赎罪。”

李信不服大声道:“末将出师不利,兵败百树林罪该万死,承谢大王圣恩,不但赦我死罪且让我兵任虎牙将,即是虎牙将应该拥兵五千,大将军只赐我两千士兵,岂不是违拗大王之意,犯了欺君之罪?”

王翦并不回答李信问话只问道:“本座若令你领兵两千对敌五千你可有必胜把握?”

李信道:“末将所领的军队不到敌人的一半又如何杀敌致胜?”

王翦大笑道:“素闻将军勇敢无惧,想不到你也有怕的时候,百树林一役,将军的十五万兵马,只剩下八万,而我此番所率的士兵也只有五万,如此算来此番我北伐大军总共只有十三万,而燕太子单是易城守军便有十五万,辽东梁尚雄尚有十万援军,再加上代国五万盟军,总共三十万,以我十三万秦军又如何取胜燕太子三十万大军?”

李信道:“素闻大将军是无所不能的战神,今日欲以十三之兵攻敌三十万,将军如何鬼遣神兵,杀敌取胜,末将拭目以待!”

王翦忽然拔剑高举大声道:“大将军辛胜何在?”辛胜忙跪下领命。王翦又道:“本座立即令你率骑兵五百投此战书于代王嘉,责令其开城投降。”辛胜虽然有所不解满脸愕然,却仍然得令而去。

众人大惊,李信更是不解问道:“秦燕交战,代王嘉不一定就会援助北燕,将军却先要向代国下战书,岂不是引火自焚?”

秦王政也道:“将军此策实在令人费解,将军何不明示。”

王翦道:“此乃以进为退之策,代王若见我大秦战书,又见我大军兵发临水以北,断不敢开城迎战,唯有死守城门,这样我军便少了五万劲敌。”众人听罢心中无不钦佩,王翦又道:“李尔将军何在?”李尔忙跪下听令。王翦大声道:“本座命你把大王率兵六十万亲征之事散布燕军之中,本座倒要看看燕王喜还敢不敢令辽东大军援兵南下。”

李信再次大惊心中对王翦已佩服的五体投地,忙叩拜道:“大将军果然用兵如神,直叫末将李信心悦诚服,将军但有指使末将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王翦这才扶起李信,说道:“将军年少好勇,正是我大军之榜样,三日后我军便绕道临水以北,不知将军箭伤可曾痊愈,可否敢为先锋,率先领兵进军临水以北?”

李信迟疑许久才道:“并非末将不敢前往,只是…”

王翦道:“将军但有疑虑,但说无妨?”

李信道:“燕太子兵分三路,分别驻扎在百树林,临水以北,荒古岭,势成三角,无论我军进攻哪一处,都会陷入燕军包围之中,大将军兵发临水以北,燕军三面包围,我军何以突围致胜?”

王翦大笑道:“你若能领兵临水以北,诱敌深入,我大军再从后包抄燕军,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此计可行?”

李信大悟,又忙跪下道:“将军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此战定教燕军兵败临水,全军覆没。”

第八十五章 以身试毒第四十章 风雪惊变第七章 义结金兰第六章 十三剑派第六十五章 海市蜃楼第六十四章 手足情深第一百五十六章 一网打尽第一百四十三章 密室练功第一百三十八章 冷战到底第一百六十六章 难舍难分第一百六十五章 绝望到底第六十三章 金玉铃鸟第一百一十四章 姐妹情深第八十五章 以身试毒第一百四十三章 密室练功第一百零六章 移花接木第一百二十八章 守墓英雄第八十六章 沙丘之谋第八十八章 喜结连理第一百一十七章 青山之战第一百六十五章 绝望到底第四十五章 丹心日月第一百六十三章 信心十足第七十九章 两败俱伤第九十二章 灵魂摆渡第九十七章 阿谀奉承第九十二章 灵魂摆渡第二十四章 长河落日第一百六十一章 庐山面目第一百七十二章 愧疚难安第一百五十一章 东楚部落第一百一十五章 酒后真言第九十章 用心良苦第三十六章 行医救世第八十九章 自毁容颜第一百六十五章 绝望到底第九十三章 四大高手第一百二十九章 秋雪融化第七十章 天下大事第七十七章 救世为怀第一百五十五章 临海寄语第十二章 听雨楼台第一百一十六章 出征前夕第一百四十八章 出水芙蓉第八十七章 不速之客第一百三十章 挺身而出第八十九章 自毁容颜第六十一章 好心之过第一百零三章 十年逃亡第一百五十七章 剑下留情第七十三章 满腹疑云第三十章 首战告捷第一百七十二章 愧疚难安第一百章 不眠之夜第一百二十五章 美人心计第一百五十二章 大显身手第六十二章 互相制衡第一百七十章 困兽之斗第十二章 听雨楼台第二十一章 风雨夜行第十四章 心怀天下第九十二章 灵魂摆渡第二十五章 秦王朝议第一百一十六章 出征前夕第一百一十九章 巧出重围第一百二十六章 传剑授业第三十章 首战告捷第二十三章 约法三章第三十一章 秦王亲征第二章 千刀大会第四十七章 三剑归一第六十四章 手足情深第一百零九章 僵持不动第一百六十一章 庐山面目第四十九章 千刀再会第十四章 心怀天下第九十三章 四大高手第八十八章 喜结连理第一章 天雨剑客第一百五十八章 君本善良第一百二十二 幕后真凶第五十三章 心有余悸第七十二章 家园之难第七十一章 彩云设防第一百五十一章 东楚部落第一百五十五章 临海寄语第一百四十章 幽灵谷主第一百七十一章 涅槃重生第三十二章 兵败临水第一百四十九章 紫蓝花草第一百二十二 幕后真凶第一百四十三章 密室练功第一百二十三章 别有用心第五十六章 童谣噩梦第一百零八章 老弱残兵第二十二章 图穷匕见第一百六十五章 绝望到底第三十七章 运筹帷幄第一百四十四章 无助呐喊
第八十五章 以身试毒第四十章 风雪惊变第七章 义结金兰第六章 十三剑派第六十五章 海市蜃楼第六十四章 手足情深第一百五十六章 一网打尽第一百四十三章 密室练功第一百三十八章 冷战到底第一百六十六章 难舍难分第一百六十五章 绝望到底第六十三章 金玉铃鸟第一百一十四章 姐妹情深第八十五章 以身试毒第一百四十三章 密室练功第一百零六章 移花接木第一百二十八章 守墓英雄第八十六章 沙丘之谋第八十八章 喜结连理第一百一十七章 青山之战第一百六十五章 绝望到底第四十五章 丹心日月第一百六十三章 信心十足第七十九章 两败俱伤第九十二章 灵魂摆渡第九十七章 阿谀奉承第九十二章 灵魂摆渡第二十四章 长河落日第一百六十一章 庐山面目第一百七十二章 愧疚难安第一百五十一章 东楚部落第一百一十五章 酒后真言第九十章 用心良苦第三十六章 行医救世第八十九章 自毁容颜第一百六十五章 绝望到底第九十三章 四大高手第一百二十九章 秋雪融化第七十章 天下大事第七十七章 救世为怀第一百五十五章 临海寄语第十二章 听雨楼台第一百一十六章 出征前夕第一百四十八章 出水芙蓉第八十七章 不速之客第一百三十章 挺身而出第八十九章 自毁容颜第六十一章 好心之过第一百零三章 十年逃亡第一百五十七章 剑下留情第七十三章 满腹疑云第三十章 首战告捷第一百七十二章 愧疚难安第一百章 不眠之夜第一百二十五章 美人心计第一百五十二章 大显身手第六十二章 互相制衡第一百七十章 困兽之斗第十二章 听雨楼台第二十一章 风雨夜行第十四章 心怀天下第九十二章 灵魂摆渡第二十五章 秦王朝议第一百一十六章 出征前夕第一百一十九章 巧出重围第一百二十六章 传剑授业第三十章 首战告捷第二十三章 约法三章第三十一章 秦王亲征第二章 千刀大会第四十七章 三剑归一第六十四章 手足情深第一百零九章 僵持不动第一百六十一章 庐山面目第四十九章 千刀再会第十四章 心怀天下第九十三章 四大高手第八十八章 喜结连理第一章 天雨剑客第一百五十八章 君本善良第一百二十二 幕后真凶第五十三章 心有余悸第七十二章 家园之难第七十一章 彩云设防第一百五十一章 东楚部落第一百五十五章 临海寄语第一百四十章 幽灵谷主第一百七十一章 涅槃重生第三十二章 兵败临水第一百四十九章 紫蓝花草第一百二十二 幕后真凶第一百四十三章 密室练功第一百二十三章 别有用心第五十六章 童谣噩梦第一百零八章 老弱残兵第二十二章 图穷匕见第一百六十五章 绝望到底第三十七章 运筹帷幄第一百四十四章 无助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