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第124章 民间渗透

第124章 民间渗透

宋人爱词,几乎爱到了骨子里。

比如柳三变的词。

一度让汴梁纸贵,上到王公贵族,下到市井百姓,特别是勾栏小姐以及闺中秀人,无不喜欢。

甚至在柳永如日中天的时候,市井传出一句“有井有柳,有酒有词”的话。

相比于诗,词读起来不仅有别样的风味,还能以歌调唱出来。

所以宋代的词,其实与现代的歌词一样。不管是青楼妓院,还是富豪权贵,都以歌姬唱优美词曲而雅。

甚至不仅是青楼妓院和富豪权贵家,还有市井百姓也喜爱。

如汴梁桥头,四渠十二道。

二百年来汴河路,沙草和烟朝复暮。后王何以鉴前王,请看隋堤亡国树。

桥下花船悠扬,船头船夫摇橹,船尾少女烂漫歌词,清丽旖旎。岸边绿柳桃红,古寺深深,粉墙黛瓦,炊烟袅袅,便是汴梁诗词盛景。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因而汴梁以及后来南宋临安,这词伴随着大宋的昌盛,伴随着大宋的兴亡。

孟承起是个藏书大家,自然是爱诗词之人,赵骏给他的诗词,仅仅只是看了几首,便让他兴奋不已,恨不得在作者署名上写着自己的名字,然后传唱天下。

可惜署不得。

对方有点牛逼,恐怕不是花钱买就能买到的好诗词。

孟承起颇为遗憾,对赵骏说道:“赵公子竟有如此大才,真是令人艳羡。这印刷坊若被公子买去,怕又如当年柳三变般,汴梁纸贵矣。”

赵骏笑道:“东家抬举,诗词本是无聊消遣之道,倒也谈不上大才。若是东家喜欢,以后拿去你书店贩卖就是了。”

孟承起想了想,犹豫道:“赵公子若想买下这印刷坊,自是无妨,只是鄙人有个不情之请。”

“哦?”

赵骏诧异道:“东家有事?”

孟承起堆起笑容说道:“我想与公子一起作价商股,以后公子的诗词,便由我们自家经营”

说着他又一脸不好意思地道:“当然,赵公子文采斐然,买下这印刷坊,想来以后不愁坊间没有事做。只是鄙人毕竟是个商人,在商言商,若是公子不愿,那就算了。”

刚开始孟承起还不太想卖掉这印刷坊,毕竟亏本归亏本,可孟家也是大富豪家庭,不是亏不起,特别是他怕被一些不爱书的人买走。

但现在看到赵骏也是个文人,而且文采那么好,自是欣然答应卖掉印刷坊这个赔钱货。

只是商人逐利。

要以前孟承起虽然不舍卖掉印刷坊,可在他父亲的压迫下,估计肯定会全部卖掉。

如今见识到赵骏给的诗词后,孟承起就意识到,以后这个印刷坊恐怕就不会赔钱了,而是要像当初柳永在汴梁时那样,新的诗词将风靡整个东京。

作为商人,他当然想掺和一脚,一起赚钱。

“作价商股吗?”

赵骏思索着,他搞印刷厂主要是为了以后办报纸,占领舆论高地。

将来报纸传开后,是有很多好处的。

比如如果宋朝武力强盛起来,准备要开始灭西夏和辽国,就可以在报纸上做舆论引导,把西夏和辽国宣传成敌人,调动民间积极性,多征兵以及打仗都很有帮助。

还有将来要是打算满世界开海,也可以利用报纸,宣传海的那一边,遍地都是黄金,吸引无地民众开拓海外,缓解日益尖锐的内部矛盾。

历史上西方就是这么干的。

明清同时期的西方正处于大航海时代,西方国内的宣传就是东方遍地是黄金,弄得欧洲那些老牌殖民强国的民众热血沸腾,国民们纷纷出海淘金。

出海一段时间之后,大量土地资源开拓出来反哺了国内,催生了大量冒险小说、作品,又反过来继续刺激大家去冒险,自此拉开了西方大殖民时代序幕,发现新大陆,殖民全世界。

虽然赵骏不一定要去全世界殖民,但至少周边那些国家确实要汉人占领才行。如东北,西北,都是自古以来就是华夏的领土。

宋朝才二百多万平方公里,怎么样也要把领土恢复到新中国时期吧。

所以舆论攻势不能少。

他抄袭诗词一是为了先赚钱,现在赵祯也没钱,国库跑耗子,又要面临即将到来的与西夏之间的交战,恐怕未来大宋的财政支出又要赤字。

皇城司目前倒还有一百多万贯抄家出来的钱,可也就能顶五年开销,这么下去迟早坐吃山空,就必须要开源节流。

因此倒不是赵骏多喜欢抄诗词,而是手头上能赚钱的东西确实不多,就只能先抄点诗词用着。

而且赵骏也没打算抄北宋的,或者依靠抄袭装逼扬名,取个鲁迅或者浙江周树人之类的化名,抄点南宋明清时期的诗词以及小说,先狠狠地小赚一笔再说。

二来就是为了打出报纸的名声,他打算等将来报纸开办后,就利用诗词、连载小说之类,吸引大量读者。

这也是后世报纸黄金时期常用的营销手段。

如金庸、古龙小说就是登报连载,每年吸引了不知道多少读者订阅报纸。

因而一旦利用诗词小说之类打出报纸名声,作为将来宣传领域的重中之重,印刷坊肯定就会成为重点保护对象。

以后赵骏也打算把这里划为官府机构,直接国营,似新闻出版社之类。

就像后来的人民报这样,成为官方的喉舌,那自然还是要以国营为主,可不能让私营参入其中。

想到这里,赵骏摇摇头道:“这印刷坊我有大用,怕是不能作价商股。”

“原来如此,是我唐突了。”

孟承起有些遗憾。

看到他样子,赵骏想了想就道:“不过也许我们还有别的买卖可以做,听说孟东家是做粮商的?”

孟承起点点说道:“是的,我们孟家确实是以售粮起家。”

“若是东家愿意的话,以后再聊聊与朝廷合营卖粮的事情。李相现在正在与一些茶商交谈,打算与一些大茶商一起入股,半私半官。”

赵骏建议道:“像粮、盐、茶这类,纯官卖或者私卖都有很大问题,若是半私半官卖,能解决很多弊端。孟东家要是有兴趣的话,我到时候找李相聊聊,看能不能改变一下官营粮草的政策。”

“啊?”

孟承起那一瞬间不是惶恐,而是傻眼。

直接找李相聊?

这位到底是何方神圣?

“怎么?”

赵骏问道:“东家有觉得如何?”

孟承起刹那间心思变幻,随后陪笑道:“若是能见到李相,聊聊此事,那自然不无不可。”

“嗯。”

赵骏也没有听出弦外之意,就说道:“我明天找李相问问吧,大宋粮、盐、茶一类商卖弊端太多,确实需要改变。”

这也是他之前告诉赵祯他们,然后由赵祯转告给李谘的事情。

由于官卖导致腐败横生,所以百姓更愿意把粮食、茶叶和盐卖给私营商人,并且官营有很多强买强卖,官员亲自下场经商等等弊端,对民生非常不利。

因此赵骏也打算逐步放开国营榷卖制度,引入私人商贾加入到官卖行列。这样既防止像西方那样完全资本市场,导致大商人垄断哄抬物价。也能防止官卖贪污腐败横行,造成官营资本上下其手的问题发生。

接着二人就又聊了一些其它事情,最后商议将这个印刷坊从地契到全部工具、房产之类,作价七千贯买下。另外还有二十多名工人,他们跟孟承起签了合同,也都转到了赵骏手里。

宋代的打工人合同跟后世差不多,已经不是像以前那样的卖身合同,而是工作合同。工人来去比较自由,现在合同到了赵骏手里,那工资以后自然由他来发。

与孟承起约定明天一起到官府做契约,一手交钱一手交地契之后,赵骏这才出了印刷坊。

宋彩全程没有插入他与孟承起的对话。

老老实实在旁边看着。

甚至说到一些比较关键内容,还会故意走开,去看看印刷坊的东西。

等出来之后,赵骏见他一直沉默,便笑着开口问道:“宋兄怎么了这是?以前你话很多,今日倒是沉默了。”

宋彩讪笑道:“原本以为赵兄是去买书的,结果这大手笔,直接把印刷坊买下来,愚弟自觉羞愧,这辈子都没见到过七千贯,也帮不上什么忙。”

“无妨。”

赵骏笑了笑道:“你我本是君子之交,宋兄也是好意为我介绍书本,没帮上忙就没帮上,无需自责。”

宋彩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没有把心里想问的事情问出口,而是低声道:“若赵兄以后有什么用得着我的地方,还请赵兄吩咐。”

“谈不上吩咐。” 赵骏想了想,说道:“宋兄以后有什么打算?”

宋彩就说道:“十月就会出解试成绩,如能中举,成为举人,我便专心备考明年的进士就是了。”

“嗯,这样也挺好。”

赵骏点了点头,随后问道:“伱是汴梁本地人?”

“是的。”

“那你知道汴梁有哪些外国人吗?”

“外国人?”

提起这个,宋彩顿时来了精神,说道:“赵兄是问那些诸番吗?原来赵兄喜欢番人,若说起这个,没人比我更懂。”

说着他又挤眉弄眼道:“那诸番中有黑白二种,白的好看,黑的亦别有一番风味。”

赵骏:“.”

宋人祝穆在他的《方舆胜览》中记述说:“诸蕃有黑白二种,皆居泉州,号‘蕃人巷’。每岁以大舶浮海往来,致象犀、玳瑁、珠玑、玻璃、玛瑙、异香、胡椒之属。”

可见宋代广州就已经是国际化大都市,西方白人,中亚阿拉伯人、犹太人、波斯人,甚至非洲黑人都已经存在。

但这些还是太远,赵骏暂时没打算动,便没好气道:“我是说日本人。”

“原来是倭人。”

宋彩恍然大悟道:“倭人也不错,就是矮了点。那些倭人女子特别喜欢大宋,据闻还常有倭人富商,带着妻女到大宋来,专找那些读书人借种回去我倒是没遇到过,若是赵兄喜欢的话.”

“没事了。”

赵骏翻起白眼,我TM在跟你聊国家大事,你跟我搁着搞皇色?

太离谱了。

“别啊赵兄,你想知道倭国什么?我都清楚。”

宋彩见他似乎有点不高兴,便连忙说道:“我有个朋友,叫做大保健三郎,是倭国商人之子,赵兄想知道什么,他都了如指掌。”

“大保健三郎?这名字倒是古怪,他是哪里人?”

赵骏纳闷。

宋彩笑道:“他姓大保,叫健三郎,是出云国人。倭国人名字就这样,听说还是什么倭国贵族,他们的平民连名都没有。”

“出云人?离石见远吗?”

“赵兄也知道石见?倒是不远,就在出云旁边,那大保健三郎的家族,也在石见有土地。据说石见和出云都是山区,耕作根本维持不了生存,便只能出海经商。”

“嗯。”

赵骏沉吟起来。

之所以随口问问宋彩,是因为宋彩人不错,交友也广泛,也许以后确实有大用。

没想到他竟然真给了自己惊喜。

从日本搞矿产的国策赵骏以前就提过,但今天早上政制院会议,再次提上来的时候,吕夷简他们几个人就跟他详细说了一下情况。

以公司的名义,或者商团的名义前往日本,买下他们的石见地区,确实是一个可行的计划。

包括经济入侵、文化入侵、政治入侵等等,拿捏日本应该比较轻松。

然而赵骏只考虑到了日本的情况,没有考虑到辽国。

宋朝虽然占据中原地区,自称是继承了大唐之风。但实际上由于武德不昌盛,导致在周边国家地位骤降。

辽国虽然只是占据东北,以及蒙古草原,可由于武德充沛,被当时周边国家奉为上邦。

造成的结果就是当时包括宋朝、西夏、日本、高丽、西域甚至大食以及波斯国都有向辽国朝贡,这在《辽史》当中是有明确记载。

所以宋朝时期日本官方跟宋朝官方联系并不紧密,只有民间因更崇尚宋风而来往密切。

要是以官方的形势出使日本,租赁或者买下石见地区,开始挖矿,以辽国的情况,势必会插上一脚,甚至可能直接强行抢走矿产也说不定。

赵骏被众人劝说之后,这才发现自己想多了,只想到了日本国内形势,没有想到宋朝外交情况。

因此至少在宋朝能打败辽国之前,肯定不能大张旗鼓地去日本采矿,就只能偷偷摸摸,让民间商人先行去日本探探底。

以官方的形势去接触日本民间商人肯定是不行的,那样很有可能被汴梁的辽国人发现。

所以赵骏打算让宋朝民间商人与日本民间商人去沟通。

今日遇到宋彩,也只是随口问问。

结果有意外收获。

他想到这里,便对宋彩说道:“交给你个任务能办吗?”

宋彩喜出望外道:“赵兄吩咐。”

赵骏想了想道:“我记得你们家是经商的吧。”

“是的,确实做了些买卖。”

宋彩脸色尴尬。

他们家不是特别大富大贵,但基本也是中产阶级。

家里有几个铺面,资产差不多两三千贯,不然也养不起他读书和逛青楼。

可跟赵骏比起来,那就啥也不是了。

赵骏就说道:“你就以打算与那大保健三郎合伙做生意为名,向他了解一下石见、出云国等基本情况。”

“就这些吗?”

宋彩纳闷。

“嗯,暂时就这些。”

赵骏想了想,向身后一名都头招了招手。

那都头走过来,赵骏要过了他的腰牌,随后递给宋彩道:“以后要想找我,可以通过这块令牌去皇城司让人寻我就是了。这石见地区虽多山,可对我来说有大用,你了解好情况,最好是下次能跟着那大保健三郎去一趟倭国,实际调查当地形势,再一一向我汇报。”

“是”

宋彩按捺住心中的狂喜,小心翼翼地接过这腰牌。

赵骏的身份他自然知道。

上次他就已经暴露出了皇城司知司的身份。

如今皇城司知司赵骏执掌政制院的消息传遍了整个汴梁。

宋彩自然清楚,赵骏现在犹如宰相。

能得到宰相的赏识,他当然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而且最重要的是,自己的本事自己知道,他不是读书的那块料,不然也做不出那样的诗,也不会去考《孝经》。

考上举人就是祖上冒青烟了,考进士,柳永那样的大才也都要四十八岁才上榜登科,更别说他。

所以宋彩觉得,现在就是一个抱上大腿的好机会。

只要能够完成赵骏交代的任务,那未来飞黄腾达也说不定,因此心中自然狂喜。

而对于赵骏来说,以官方的身份接触日本很难,辽国一旦发现了什么,恐怕就属于“邻居囤粮我囤枪,邻居就是我粮仓”的情况。

辛辛苦苦挖了半天银子,结果辽国大军过来,全给抢走,那可就欲哭无泪。

所以官方行动不可取。

那就民间渗透。

慢慢让民间商人先入驻日本,再以租赁、购置的形势,小规模挖掘矿产,偷偷摸摸运回国内。

虽然有点霉菌偷石油的感觉,但也不白拿日本人的东西。

可以与当地进行商贸活动,等以后摸清楚情况,宋彩完全可以在当地雇佣百姓挖矿,然后从国内运粮食、瓷器、丝织品去日本交换矿产。

这样就如同明朝民间与日本民间贸易一样,将白银正大光明地流入国内,缓解日益尖锐的金钱短缺问题。

(本章完)

第31章 我背后有高人356.第351章 出大事了第16章 靖康耻150.第149章 把人变成了鬼(二合一)183.第181章 给我滚下马来第91章 弃暗投明,开封府密谋272.第268章 年关到了,过个好年第376章 防守反击121.第121章 太祖的子孙当不了皇帝第396章 赢得仓皇南顾第425章 一眼看去,便是万家灯火256.第252章 庆历新政第一轮风波193.第191章 大贪官孙沔135.第135章 罢免一司第328章 饿不死,但很穷第425章 一眼看去,便是万家灯火204.第201章 故里已经成为过去155.第154章 景祐改制(大家注意身体)270.第266章 大宋会变得更好275.第271章 要裁军,先建军,做最坏打算。第445章 内燃机?298.第294章 国家建设与出大事了第20章 分配学生名额第419章 树苗正在茁壮成长第404章 以民为本的国家政体第401章 赵祯眼里有了光155.第154章 景祐改制(大家注意身体)278.第274章 我有个新思路214.第211章 给西夏军看个大宝贝第371章 已经在想自己的庙号了第448章 树立正确信仰,扫除牛鬼蛇神第348章 奇怪的商队第417章 能登炮击事件,震惊日本第334章 将整个世界都甩在身后312.第308章 惹怒大宋的下场第433章 民生大于天201.第198章 贪腐案完结,良方妙药第35章 来点今日大宋笑话第339章 庆历六年新的规划170.第168章 景祐四年第439章 对王安石进行思想教育第55章 朝廷的应对第434章 庆历八年落幕,该提一提税了316.第312章 出雍鸡关,直取升龙246.第242章 政制院换届176.第174章 君主离线制第436章 嵩山见佛,佛在心里291.第287章 咱家没那个命第372章 政制院党派划分第403章 建立现代化国家体系150.第149章 把人变成了鬼(二合一)第452章 治国手段与众人想拜师第40章 要有远大眼界和格局第69章 认真务实的态度(第九更)190.第188章 淮南贪腐案164.第163章 这里永远是你的家第326章 不可脱离百姓第75章 我要当状元!第68章 刚才外面人多,是朕不对(第八更)318.第314章 给我轰!295.第291章 他有大铁炮,我有小钢炮第350章 赵昉小色批292.第288章 皇帝终究是老虎第94章 该动手了第55章 朝廷的应对234.第231章 宋辽保塞决战第44章 茶商们第19章 伪造一个尼尼村153.第152章 赵祯有子与元丰改制第376章 防守反击218.第215章 攻守易形了第57章 复明前最后一堂课,君臣篇第429章 野利来降,归义军下落第361章 战略部署,夺回燕云273.第269章 工业的第一步,由此开始!266.第262章 庆历新政,正式改革篇290.第286章 一场大清洗第438章 任岁月变迁,我独屹立于巅峰第98章 江大郎302.第298章 李元昊自愿上供191.第189章 清官,贪官,庸官第90章 与开封府的第一次冲突307.第303章 灭了越李朝第360章 布局深远,只为今日113.第113章 回不去了?第444章 工业建设与新的发明第443章 探讨诸多问题,地方发展方向第36章 驴车漂移的速度与学好数学的重要性第369章 狄青的口袋阵305.第301章 搞个长久计划第345章 真正厉害的是他!第57章 复明前最后一堂课,君臣篇第357章 河口之战,轻松获胜120.第120章 建立政制院框架第319章 摊丁入亩与杀猪过年第4章 赵祯老色皮第389章 徐如林 急如火,范仲淹雷霆突袭第81章 无忧洞120.第120章 建立政制院框架218.第215章 攻守易形了
第31章 我背后有高人356.第351章 出大事了第16章 靖康耻150.第149章 把人变成了鬼(二合一)183.第181章 给我滚下马来第91章 弃暗投明,开封府密谋272.第268章 年关到了,过个好年第376章 防守反击121.第121章 太祖的子孙当不了皇帝第396章 赢得仓皇南顾第425章 一眼看去,便是万家灯火256.第252章 庆历新政第一轮风波193.第191章 大贪官孙沔135.第135章 罢免一司第328章 饿不死,但很穷第425章 一眼看去,便是万家灯火204.第201章 故里已经成为过去155.第154章 景祐改制(大家注意身体)270.第266章 大宋会变得更好275.第271章 要裁军,先建军,做最坏打算。第445章 内燃机?298.第294章 国家建设与出大事了第20章 分配学生名额第419章 树苗正在茁壮成长第404章 以民为本的国家政体第401章 赵祯眼里有了光155.第154章 景祐改制(大家注意身体)278.第274章 我有个新思路214.第211章 给西夏军看个大宝贝第371章 已经在想自己的庙号了第448章 树立正确信仰,扫除牛鬼蛇神第348章 奇怪的商队第417章 能登炮击事件,震惊日本第334章 将整个世界都甩在身后312.第308章 惹怒大宋的下场第433章 民生大于天201.第198章 贪腐案完结,良方妙药第35章 来点今日大宋笑话第339章 庆历六年新的规划170.第168章 景祐四年第439章 对王安石进行思想教育第55章 朝廷的应对第434章 庆历八年落幕,该提一提税了316.第312章 出雍鸡关,直取升龙246.第242章 政制院换届176.第174章 君主离线制第436章 嵩山见佛,佛在心里291.第287章 咱家没那个命第372章 政制院党派划分第403章 建立现代化国家体系150.第149章 把人变成了鬼(二合一)第452章 治国手段与众人想拜师第40章 要有远大眼界和格局第69章 认真务实的态度(第九更)190.第188章 淮南贪腐案164.第163章 这里永远是你的家第326章 不可脱离百姓第75章 我要当状元!第68章 刚才外面人多,是朕不对(第八更)318.第314章 给我轰!295.第291章 他有大铁炮,我有小钢炮第350章 赵昉小色批292.第288章 皇帝终究是老虎第94章 该动手了第55章 朝廷的应对234.第231章 宋辽保塞决战第44章 茶商们第19章 伪造一个尼尼村153.第152章 赵祯有子与元丰改制第376章 防守反击218.第215章 攻守易形了第57章 复明前最后一堂课,君臣篇第429章 野利来降,归义军下落第361章 战略部署,夺回燕云273.第269章 工业的第一步,由此开始!266.第262章 庆历新政,正式改革篇290.第286章 一场大清洗第438章 任岁月变迁,我独屹立于巅峰第98章 江大郎302.第298章 李元昊自愿上供191.第189章 清官,贪官,庸官第90章 与开封府的第一次冲突307.第303章 灭了越李朝第360章 布局深远,只为今日113.第113章 回不去了?第444章 工业建设与新的发明第443章 探讨诸多问题,地方发展方向第36章 驴车漂移的速度与学好数学的重要性第369章 狄青的口袋阵305.第301章 搞个长久计划第345章 真正厉害的是他!第57章 复明前最后一堂课,君臣篇第357章 河口之战,轻松获胜120.第120章 建立政制院框架第319章 摊丁入亩与杀猪过年第4章 赵祯老色皮第389章 徐如林 急如火,范仲淹雷霆突袭第81章 无忧洞120.第120章 建立政制院框架218.第215章 攻守易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