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耶律宗真的忧愁

第332章 耶律宗真的忧愁

庆历六年十一月,远洋船队回来,带回来大量的东西。

事实上带到汴梁的还只是其中一部分。

因为一是汴梁用于载重的客船实在是太小,跟动则几十米,甚至上百米长的海船比起来,云泥之别,装不下那么多货物。

二是因为气候问题。

海运船队带回来的很多都是橡胶树、金鸡纳树等南美热带雨林的作物。

他们绕行楚科奇半岛,选择的是今年五六月份,天气最炎热的时候穿过处于北极圈附近的白令海峡。

可即便如此,还是有不少橡胶树和金鸡纳树在途中死去。

所以到了杭州之后,赵骏就立即让他们把大部分树木带去南方,移植到同样处于热带雨林气候的海南、广西等地。

带到汴梁的大部分东西自然就是当地其余产物,如金银珠宝、水晶玛瑙、钻石香料、珊瑚珍珠等珍贵物品。

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当一箱箱的金银搬下来的时候,瞬间引起了轩然大波。

整个汴梁这几天爆炸性的新闻都是远洋船队从海外归来,再次带回无数金银财宝的消息。

而且这个消息也是迅速扩散了出去。

从年初开始,朝廷放宽了新闻管制,民间大量的报业、杂志行业诞生。

特别是开封、应天、河南、大名四京,以及成都、杭州、扬州、江陵、越州、明州、泉州、广州等地区。

因为这些地方的特点就是大宋传统政治、商贸中心。而且一般都处于交通发达,运河沿线。不管是消息还是经商环境,都非常不错。

所以大宋在开封新闻管制之后,新闻媒体行业迅速在这些城市得道发展,报纸行业也开始走向千家万户。

在报纸的推动下,大宋很多城市地区人口迅速知道了这件事情。

一时间海外寸土寸金之事传遍全国。

同样也传到国外。

最关注大宋情况的是那些人?

除了高丽、大理这样跟着大宋走的铁杆小弟以外,自然就只有西夏和辽国这两个敌对国家。

当然。

现在名义上是友好的“兄弟之国”。

但谁都知道,随着大宋的崛起,最感到不安的就是他们。

西夏不用多说,本来国小民少,旁边的邻居越强大,他们就越只会感觉到危机扑面而来。

辽国虽然强盛许多,可随着火器时代到来,他们的骑兵作用越来越小,战斗力也愈发落后,自然而然会感觉到威胁将近。

以前辽国时不时就以武力威胁大宋,逼迫大宋签订各种各样不平等的条约。

可现在随着辽宋之间大战惨败收场,加上辽宋签订贸易协定,虽然协定对辽国不乏有益,可双边贸易下,大宋作为原材料主要进口方,收益一定远超辽国。

因此眼看着南边的“兄弟”国家崛起的道路势不可挡,辽国皇帝耶律宗真自然也十分着急。

事实上他除了一边暗暗积蓄力量,大力发展火器以外,还早就暗中与西夏结盟,形成了辽夏同盟关系,约定一方与大宋全面开战,另外一方也必须要一起出兵支援。

这种抱团取暖如果是在平常时候,肯定很松散形成不了强有力的同盟联系。

可一旦他们同时有一个强大的对手,严重威胁到他们生命安全的时候,那么这种同盟关系就势必会比较紧密。

就好像三国时期,除了孙权目光短视,发动了偷袭荆州之战,造成了夷陵之战的后果以外。其余之后吴国和季汉就再也没有发生过战争,而是联盟共同对抗曹魏。

虽然他们的大部分联合行动,都因为孙权被阻拦在合肥而宣布失败告终。

但也从侧面说明了三角关系当中,当任何一方处于绝对领先优势的时候,那么另外两方弱者为了防止被吞并,就势必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十二月中旬,辽国中京的行营皇宫内,现在每年大部分时间里,辽国皇帝耶律宗真都居住在这里。

此刻他正在皇宫书房里批阅奏折,非常苦恼地看着手中的公文。

事实上耶律宗真并非一个没有危机感的皇帝,相反,他历史上还是很希望做出一些成绩,属于比较有理想有抱负的君主,不然庙号也不会是辽兴宗。

所以自从大宋崛起之后,耶律宗真也非常勤劳,试图勤政壮大国力,以抗衡愈发强盛的宋国。

可惜事与愿违。

辽国可没有一位穿越者过来帮他革除弊端,扫除旧障。

而且辽国的体制也让耶律宗真很难办。

辽国的问题在于他们的上层权贵掌握的实权很大,各契丹部落的首领同样也是各辽国权贵人物。

如耶律氏、萧氏就是其中最强大的两支,掌管了很多契丹各部落的兵力和财力。

此时距离辽国建国140年,最早的那一批契丹兵马早就开始腐化堕落,军队的实力也堪忧。

为此耶律宗真就必须要考虑好好整顿一下军队,肃清军队当中的贪腐、空额,以及让军队重新训练有素的问题。

但这样显然会严重阻碍那些契丹贵族们的利益,造成国内反对的声音络绎不绝。

赵骏能够完成军队整顿,是因为他在赵祯和那些宰相面前是明牌穿越者的身份,能够以未来先知的身份换取他们的强力支持。

并且大宋的军队体制在文官面前就是个笑话。

像孔道辅诬陷王德用的事情,一个进士出身的正四品文官甚至能用长相羞辱武将出身的从一品枢密使,就足以见得文官对于武将的压迫有多大。

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得到皇帝跟文官集团的支持,改革军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可辽国不行啊。

辽国的武将是压着文官。

张俭这样的三朝元老在耶律和萧氏贵族面前都得不到尊重,就更别说其他文官了。

如果光靠耶律宗真以及汉人文官集团想动契丹贵族们的利益,恐怕说不好会闹得这些契丹贵族们举兵抗争,到时候辽国反倒先内乱。

所以耶律宗真就没办法像大宋那样清除军队里的毒瘤,进行大规模军队改制。只能先慢慢解决契丹军队日益懒散,疏于训练的问题,把战斗力稍稍提升上来一点。

而除了契丹内部腐化堕落以外,外部压力也不少。

最典型的就是其它民族各部落。

要知道辽国近千万人口,契丹族仅仅只占据了其中约八分之一。

在主体民族没有占据绝大多数的情况下,自然也就会造成国内的其它民族对契丹族的统治表示不满。

这一点元朝和清朝也是如此,元朝造反次数达二百多次,清朝的话除了清末那特殊的几年多达一千多次的造反以外,平时从顺治到道光也有一百多次。

所以除开带宋这刮地三尺的税收让起义次数高达400余次的奇葩朝代以外,少数民族执政的朝代,往往都会有大大小小的各种起义。

辽国也是如此。

虽然四季捺体制取消之后,大大减少了辽国内部的财政支出,以及减少了对其余民族的负担。

但也同样减少了对其余民族的控制,让其余民族逐渐发展了起来。

比如北方草原蒙兀奇源部落,东北生女真石显部落,不断吞并周围小部落,势力渐渐强大,对辽国也不是很尊敬,让耶律宗真很是恼火。

因此总结来说,辽国最近十年来,虽然耶律宗真试图改变,并且也有不小的成效,让辽国的国力有了不少的提升。

可治标不治本,不像大宋一样,大量处死过官员、勋贵、黑恶势力,未来可能还会处理地主。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官场腐败、军队黑暗以及地方治安差等等问题。

根本上辽国的内忧外患还依旧存在,只是暂时被耶律宗真这个裱糊匠给压制住,没有集中爆发而已。

所以虽然辽国国力也有一定增长,可与大宋的差距却是越来越大,越拉越远。

“唉。” 看着手中的公文,耶律宗真叹了一口气。

这份公文说的其实是石显部落叛乱的事情,这个石显部落是生女真部落的一支,实力强大,这几年发展迅猛,最近居然断绝了海东鹰路,公然挑衅辽国。

“陛下。”

张俭问道:“是出什么事了吗?”

耶律宗真扔下手中的公文说道:“海东鹰路被石显部落的人给断绝了,这事要是传扬出去,怕是会造成极大的波澜。”

“唔”

张俭微微点头道:“鹰路对于我大辽来说至关重要,诸多贵族极为喜爱海东青,断绝鹰路他们必然会勃然大怒。臣倒是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

“哦?”

耶律宗真连忙说道:“相父请说。”

张俭说道:“出兵辽东,一来可以练兵,二来也是震慑诸部,三来则趁机收拢兵权。”

“唔”

耶律宗真沉吟了片刻,就明白了张俭的意思。

现在新军虽然装备了火器,可训练居多,并未实战,还尚不知道实际战斗中的战斗力怎么样,所以拿生女真练练手是个不错的选择。

其次是如今随着辽国对各个部落的控制力减弱,势必会造成诸多部落蠢蠢欲动。

一旦这件事没处理好,其它部落看到辽国连一个生女真部落都搞不定,就有可能认为大辽衰败,趁机造反起义也说不定。

所以直接出兵将石显部落解决,就能让其余部落的野心再降下去。

最后则是一旦开战,原本归属于各个契丹部落的士兵就由辽国皇帝指挥,这样耶律宗真也许就能削弱那些契丹贵族的兵权。

这是一举三得的办法。

“好。”

耶律宗真短暂思索过后,觉得没什么问题,便点头答应。

“陛下,这里还有一份公文。”

旁边负责检阅公文的刘六符说道:“是完颜乌古乃上报的,说石显鼓动其余女真部落,拒绝归还我大辽逃人,而且他们似乎隐约还与宋国勾结。”

“竟与宋人勾结,看来出兵势在必行了。”

耶律宗真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随后又道:“这个完颜乌古乃是何人?”

“是完颜部落的,与石显部落有仇怨。”

“那好,封赏他,并且让他为内应,帮我们攻打石显部落。”

“是。”

刘六符就把事情记了下来。

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个完颜乌古乃正是完颜阿骨打的爷爷。

完颜乌古乃就是凭借着背刺同为生女真的同族石显,得到了辽国的扶持,四处吞并其余女真部落,渐渐壮大。

等到了完颜阿骨打的时期,完颜部落已经非常强盛,并最终誓师伐辽,建立金国,成为金太祖。

“报!”

就在这个时候,外面忽然有侍从进来道:“陛下,外面有我们在宋国的内应急报。”

“立即传进来。”

“是。”

侍从出去唤人。

过了片刻,一名内应迅速进入,向耶律宗真行礼。

此人是辽国安插在大宋涿州的探子。

自宋真宗时期,宋人发现辽国乔装打扮成乞丐的探子内应后,辽国就建立了更完善的间谍网络。

当时内应暴露主要是没有“公验”。

宋国有相对健全的户籍资料,出门必须有“公验”。

这玩意儿在明朝叫路引,在后世叫做身份证。

如果一个人长途跋涉出远门,哪怕是乞丐没有“公验”也会被抓起来。

所以辽国之后建立的间谍网络就是一环扣一环,层层传递。比如汴梁的探子把消息传到封丘,封丘传到滑州,滑州传到大名之类。

这样做的好处是距离近,内应就不需要出太远的门,减少出门在外因没有身份证而容易暴露的风险。

坏处则是消息传递速度比较慢,有的时候可能要一个月才能把消息传回去。

这次就是这样。

内应传回来的消息就是大宋朝廷的远洋船队回来,带回很多金银珠宝的事情,并且还有宋国开始在东郊修建奇特道路的事情。

但这已经是上个月的事了,由此可见因为宋真宗时期抓了不少辽国间谍,对辽国的间谍网络造成多大的影响。

耶律宗真听完了从涿州跑回来的内应汇报,脸色就愈发沉重。

大宋国力又一次得到提升了。

“相父。”

等内应走后,耶律宗真看向张俭道:“宋国远洋海外,带回金银无数,这样下去,我们只会与宋国差距越来越大,我们是不是也组建船队,出海寻宝?”

“这”

张俭一时迟疑,组建远洋船队?

辽国航海技术能否去那么遥远,远洋船只技术能否让船只走那么远,是否有完整地图,都是个未知数。

这能组建吗?

而且需要的资金也不计其数,现在辽国国力确实增长不少,可本身大部分财力都像以前的大宋一样,投资在火器和军队里。

现在又搞船队的话,辽国经得起这样的花销?

所以他犹豫片刻,还是劝道:“陛下,臣听闻上一次宋国出海,花费就已经超过百万贯,这次只会比上次多,不会比上次少。并且他们出海一次就数年之久,海上困难重重,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船毁人亡,让钱打了水漂,这事还是要慎重。”

“难道眼睁睁地看着我大辽与宋国的国力越拉越大吗?”

耶律宗真也很是气恼。

人家大宋一次出海就能带回来不计其数的金银珠宝,据说价值数千万贯,而如今辽国一年收入都不到一千万贯,这样下去还怎么得了?

张俭思索片刻,就说道:“要不还是先想办法从宋国招募船队工匠和水手,再看能不能拿到他们远航的舆图,否则即便是组建了船队,无人领航,没有舆图,最后恐怕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唉”

耶律宗真长叹了一口气,目光忧愁地看向宫外,说道:“那就先如此吧。”

说着他缓缓从书桌后站起身,走到殿门口,双手背负在身后,遥望着远方天际,目光哀愁不已:“我大辽这样下去,如何是好啊!”

与大宋的差距越来越大,在丧失了骑兵优势之后,辽国,最后也只是沦为宋国周边的一个普通国家了。

(本章完)

241.第237章 近乎无解的阳谋第14章 好几层楼高的高人!第454章 幽燕路发展规划,与世家谈谈197.请假条197.请假条281.第277章 杯酒释冗军第49章 赐赵骏同进士出身202.第199章 名满天下,回到家乡249.第245章 西夏称臣,庆历元年第361章 战略部署,夺回燕云215.第212章 前面骑白马的是元昊!149.第148章 让他们看看他们治下的大宋(二212.第209章 万人相送第60章 上架感言第322章 双刃剑189.第187章 李元昊筹备称帝,攻宋第436章 嵩山见佛,佛在心里第415章 宋日黑船事件第33章 晏殊的心事308.第304章 第一个八年计划第94章 该动手了275.第271章 要裁军,先建军,做最坏打算。第22章 不乳宋,就会死第20章 分配学生名额第399章 迈入大一统王朝第452章 治国手段与众人想拜师第38章 自然资源的缺少第415章 宋日黑船事件第62章 赵骏改变了官家(第二更)第321章 让子弹先飞一会儿(祝大家新年快乐201.第198章 贪腐案完结,良方妙药122.第122章 我赵某是读春秋的!271.第267章 庆历三年来了266.第262章 庆历新政,正式改革篇第15章 景祐党争第46章 交子务初见成效第72章 少内斗,多干事(感谢云哥盟主打赏)240.第236章 大宋何惧一战!第448章 树立正确信仰,扫除牛鬼蛇神163.第162章 离开前的规划第365章 千炮瞄城第410章 倭寇狼子野心301.第297章 拿张元当替罪羊第441章 又被抢劫了第73章 祖孙交心(为盟主云哥加更)134.第134章 烧第一把火220.第217章 宋皇震惊,辽皇也震惊181.第179章 诬陷黄花闺女通奸250.第246章 庆历新政,吏治篇第410章 倭寇狼子野心第69章 认真务实的态度(第九更)316.第312章 出雍鸡关,直取升龙第441章 又被抢劫了245.第241章 你就是东风第374章 灭辽吞夏,东北百年大计第91章 弃暗投明,开封府密谋第67章 你大宋配吗?(第七更)第73章 祖孙交心(为盟主云哥加更)第390章 不讲武德,一团乱麻第444章 工业建设与新的发明161.第160章 搞钱!搞钱!搞钱!第17章 吕夷简栽跟头第413章 大宋的战争之王第428章 西夏最后的绝唱第395章 吹进攻号!第419章 树苗正在茁壮成长第424章 设赵祯奖279.第275章 与将门利益交换第29章 赵祯的果决118.第118章 先帝幼子?第418章 发兵日本,问责天皇第447章 整治陋习,从北方开始313.第309章 历史性的一刻278.第274章 我有个新思路第391章 决战乱成一锅粥120.第120章 建立政制院框架254.第250章 南下度蜜月,柳永来拦车304.第300章 政制院工作报告以及新的规划285.第281章 王安石查兵籍121.第121章 太祖的子孙当不了皇帝第361章 战略部署,夺回燕云第427章 目标西域,一朝雪耻121.第121章 太祖的子孙当不了皇帝第414章 有宋人在卖军械285.第281章 王安石查兵籍275.第271章 要裁军,先建军,做最坏打算。279.第275章 与将门利益交换第318章 李朝覆灭第406章 确定国庆日,为百姓服务292.第288章 皇帝终究是老虎119.第119章 谁赞成谁反对?第361章 战略部署,夺回燕云172.第170章 心情不好,来个大宋笑话第346章 辽夏声东击西第394章 决战圈套第20章 分配学生名额284.第280章 钦差遇刺,此事可解第364章 追出二百里,令夏人不敢寇边第80章 所见,所闻第450章 图谋幽燕世家
241.第237章 近乎无解的阳谋第14章 好几层楼高的高人!第454章 幽燕路发展规划,与世家谈谈197.请假条197.请假条281.第277章 杯酒释冗军第49章 赐赵骏同进士出身202.第199章 名满天下,回到家乡249.第245章 西夏称臣,庆历元年第361章 战略部署,夺回燕云215.第212章 前面骑白马的是元昊!149.第148章 让他们看看他们治下的大宋(二212.第209章 万人相送第60章 上架感言第322章 双刃剑189.第187章 李元昊筹备称帝,攻宋第436章 嵩山见佛,佛在心里第415章 宋日黑船事件第33章 晏殊的心事308.第304章 第一个八年计划第94章 该动手了275.第271章 要裁军,先建军,做最坏打算。第22章 不乳宋,就会死第20章 分配学生名额第399章 迈入大一统王朝第452章 治国手段与众人想拜师第38章 自然资源的缺少第415章 宋日黑船事件第62章 赵骏改变了官家(第二更)第321章 让子弹先飞一会儿(祝大家新年快乐201.第198章 贪腐案完结,良方妙药122.第122章 我赵某是读春秋的!271.第267章 庆历三年来了266.第262章 庆历新政,正式改革篇第15章 景祐党争第46章 交子务初见成效第72章 少内斗,多干事(感谢云哥盟主打赏)240.第236章 大宋何惧一战!第448章 树立正确信仰,扫除牛鬼蛇神163.第162章 离开前的规划第365章 千炮瞄城第410章 倭寇狼子野心301.第297章 拿张元当替罪羊第441章 又被抢劫了第73章 祖孙交心(为盟主云哥加更)134.第134章 烧第一把火220.第217章 宋皇震惊,辽皇也震惊181.第179章 诬陷黄花闺女通奸250.第246章 庆历新政,吏治篇第410章 倭寇狼子野心第69章 认真务实的态度(第九更)316.第312章 出雍鸡关,直取升龙第441章 又被抢劫了245.第241章 你就是东风第374章 灭辽吞夏,东北百年大计第91章 弃暗投明,开封府密谋第67章 你大宋配吗?(第七更)第73章 祖孙交心(为盟主云哥加更)第390章 不讲武德,一团乱麻第444章 工业建设与新的发明161.第160章 搞钱!搞钱!搞钱!第17章 吕夷简栽跟头第413章 大宋的战争之王第428章 西夏最后的绝唱第395章 吹进攻号!第419章 树苗正在茁壮成长第424章 设赵祯奖279.第275章 与将门利益交换第29章 赵祯的果决118.第118章 先帝幼子?第418章 发兵日本,问责天皇第447章 整治陋习,从北方开始313.第309章 历史性的一刻278.第274章 我有个新思路第391章 决战乱成一锅粥120.第120章 建立政制院框架254.第250章 南下度蜜月,柳永来拦车304.第300章 政制院工作报告以及新的规划285.第281章 王安石查兵籍121.第121章 太祖的子孙当不了皇帝第361章 战略部署,夺回燕云第427章 目标西域,一朝雪耻121.第121章 太祖的子孙当不了皇帝第414章 有宋人在卖军械285.第281章 王安石查兵籍275.第271章 要裁军,先建军,做最坏打算。279.第275章 与将门利益交换第318章 李朝覆灭第406章 确定国庆日,为百姓服务292.第288章 皇帝终究是老虎119.第119章 谁赞成谁反对?第361章 战略部署,夺回燕云172.第170章 心情不好,来个大宋笑话第346章 辽夏声东击西第394章 决战圈套第20章 分配学生名额284.第280章 钦差遇刺,此事可解第364章 追出二百里,令夏人不敢寇边第80章 所见,所闻第450章 图谋幽燕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