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 调兵遣将

杨氏乃汉中名门望族,把持着汉中的军政大权,哪怕张鲁想要动汉中杨氏,也要忌惮三分。

这也是为什么,张鲁占据汉中以后,大肆提拔重用杨氏中人了。其中杨松乃是张鲁的谋士,杨昂、杨任、杨柏都是汉中统兵大将。

张卫要上前杀杨松,杨昂等人自然不会坐视不理,全都过来架住了张卫。

杨松虽然贪财忘义,没有什么才能,终究是汉中杨氏的重要人物,自然有着属于世家子弟的傲气。

当初张鲁入驻汉中,若非借助杨氏,不见得能够在这里站稳跟脚。再加上杨氏庞大的势力,故此杨松并不十分忌惮张卫。

今日他没有想到,张卫居然敢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要来杀自己,当即勃然大怒。

杨松指着张卫,怒声喝道:“师君在此,又岂容你这这里放肆?莫要以为你乃是师君的胞弟,就可以如此肆无忌惮。”

斥责完了张卫以后,他当即脸色一变,哭丧着脸来到张鲁面前说道:“某忠于师君之心,苍天可鉴。张卫却不明不白的想要当众杀我,还请师君能够为我做主。”

张卫被杨昂等人拦住挣脱不得,听见杨松的话以后,当即怒声说道:“当初若不是你极力劝谏主公称王,又怎会招来此等大祸?”

“现在你又勾结关中使者,想要卖主求荣,难道还不当杀?”

抓住张卫的杨任闻言,却是脸色一沉,说道:“饭可以乱吃,话却不能乱说。吾兄长只是一心为师君考虑,投不投降大将军,也是看师君的意思,又何谈卖主求荣?”

“你当初不也是一力劝谏师君称王么?”

张鲁看着强势的杨氏众人,眼中闪过一道微不可察的厉色,只不过被他很好的掩饰过去罢了。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若不是非常强势的诸侯,都要受到当地豪强、以及世家大族的掣肘。纵然是那些雄才大略的君主,亦是不能完全消除当地世家大族的影响。

就好似袁绍为了在冀州站稳跟脚,就重用冀州本地人氏沮授、审配,让他们一个掌军事,一个掌内政。相比较而言,许攸等人的权势就要逊色许多。

张郃、高览这两个冀州本地人氏能够得到重用,也未尝没有他们家世的缘故。其他诸如曹操、刘表、孙策等人,也都受到了当地世家大族的严重掣肘。

张鲁虽然名义上乃是汉中之主,然而杨氏的影响力遍布整个汉中,张鲁却一直没有彻底掌控汉中。

以前杨氏之中的几人,对于张鲁倒还十分谦卑,没有想到在汉中四面楚歌的时候,他们居然变得如此胆大妄为。

强行压住心中的怒火,张鲁斥责张卫道:“杨长史对吾忠心耿耿,一心想要为我出谋划策,公则又怎能对杨长史如此不敬?”

张卫正要反驳,但是看到张鲁阴沉的脸以后,只得低头不语。

他也知道杨氏在汉中势力极其庞大,现在正是汉中生死存亡之际,与他们闹翻没有什么好处。

张鲁对于如今的局势也非常无奈,正皱着眉头思考该如何的时候,忽然有人急匆匆的闯了进来。

信使大声说道:“师君,关中大将徐晃率领五万人马,从凉州绕道直接领兵抵达阳平关城下。那徐晃放出话来,说五万大军只是先锋,若是师君不早日投降,破城之日鸡犬不留!”

张鲁闻言失声叫道:“从凉州绕道抵达阳平关城下,至少要一个多月的时间,徐晃怎么可能这么快就兵临城下?”

信使的话,在汉宁王府中引起了轩然大波。任谁也没想到,关中兵既然这么快就抵达了阳平关城下。

若是关中大军从子午谷、骆谷道、斜谷道、陈仓故道兵临城下,众人也都不会这么惊讶。

然而徐晃走的这条路线,乃是关中通往巴蜀距离最远、最靠西边的路线,也就是历史上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路线。

若非关中早就觊觎汉中之地,绝不可能这么快就兵临城下。想到关中兵这次的南征蓄谋已久,众人都感觉到了深深的寒意。

杨松趁着张鲁六神无主的时候,再次谏道:“关中兵蓄谋已久,师君若不趁早投降大将军,待城破之日悔之晚矣!”

杨松话音一落,就有不少文武也都纷纷应和。

就在此时,又有信使来报:“关中细作已经得到消息,北面的关中大军全都往凉州绕去,很有可能会走徐晃的那条路线,攻打阳平关。”

张卫当即说道:“陈文昭若是兵分六路,吾尚且有些忌惮。现在他合兵一处,准备带领大军攻打阳平关,吾却是丝毫不惧。”

“阳平关险峻无比,纵然关中兵大军压境又有何妨?兄长还请与我两三万兵马,某定然要让那陈旭有来无回。”

张鲁有些犹豫的说道:“关中兵实力强盛,贸然与之为敌恐怕会自取灭亡啊。”

张卫当即奋然说道:“若是某兵败身亡,兄长再投降不迟;若侥幸击破关中兵,兄长休要再提投降之事!”

张鲁禁不住张卫的苦苦哀求,只得答应给他三万兵马前去防守阳平关。在张鲁心中,也未尝没有一丝击败陈旭,名扬天下的侥幸心理。

只要张卫能够守住阳平关两三个月,关中的百万大军,必定会因粮草不济而不战自退。那个时候,刘璋、刘表也都不足为虑了。

见兄长同意自己领兵拒敌,张卫当即大喜过望,就要点齐兵马杀奔阳平关。

杨松却忽然谏道:“吾素闻关中兵骁勇善战,猛将、谋士不计其数,张卫将军既然决定与关中兵决一死战,不妨多带几员将领前往,好倚为臂膀。”

对于杨松的好心提议,张卫虽然感到不可思议,仍旧觉得有些道理。他正准备讨要几员大将随他一同前往,就听到了杨昂、杨任请战的声音。

张鲁思量半晌,终究还是同意了两人的请战。

一直站在旁边不说话的阎圃,眼中忽然闪过一道莫名的光芒,上前说道:“主公,某愿意随军出征,为张卫将军出谋划策。”

张卫闻言大喜过望,当即说道:“若有阎主薄一同前往,此次必定能够大破关中兵!”

第205章 罢兵第852章 阵前斗将第355章 钟繇第207章 于夫罗第235章 鲍信第887章 腹背受敌第644章 天子及冠第625章 殇第1007章 托孤第195章 英雄辈起第919章 云长战子义第750章 铁壁将军第658章 据理力争第354章 欲起刀兵第659章 诬陷第419章 关羽显威第188章 依附第732章 第三天第999章 刺杀第79章 再次掌兵第574章 欲袭南郑第280章 司马懿第538章 张飞激将第330章 按律当斩第567章 玉门关第995章 袁谭人头第181章 追杀第574章 欲袭南郑第257章 欲杀吕布第149章 围猎野豕第452章 杨定之谋第901章 张任之怒第266章 劝降第465章 名将之殇第63章 不负将军第704章 国士无双第896章 急转直下第476章 重逢第546章 攻破陈留第542章 子午谷第117章 交谈第414章 伤亡惨重第533章 欲灭袁绍第318章 魄力第878章 方攸论儒道第867章 美人殇第392章 刘备告密第243章 陷阵第954章 退兵函谷关第202章 展示实力第47章 黄巾再起第663章 游行法第763章 绿洲第970章 攻破蓟县第659章 诬陷第999章 刺杀第838章 人多力量大第712章 徐庶登场第46章 再议黄巾第712章 徐庶登场第968章 不好预感第595章 准备撤兵第251章 祭奠第928章 拜将第860章 陈政定夷越第648章 疯言封王第960章 登岸第217章 大才来投第433章 袁绍举动第386章 挺身而出第283章 狂妄男子第872章 野炊第615章 今日陈静第835章 天佑巴郡第164章 胡人劫掠第268章 棺木第315章 郭嘉之谋第223章 安顿第761章 黄沙漫天第135章 赵家村第188章 依附第914章 三请诸葛亮第1002章 郭嘉请降第314章 攻破徐州第497章 冲突第564章 调兵遣将第631章 违抗军令第797章 入凉州第149章 围猎野豕第865章 孙策之死(下)第21章 相邀第699章 计赚冷苞第999章 刺杀第199章 诸侯讨董第765章 两败马超第505章 求情第35章 烧粮第1010章 血色山河第628章 有鬼第309章 刘备
第205章 罢兵第852章 阵前斗将第355章 钟繇第207章 于夫罗第235章 鲍信第887章 腹背受敌第644章 天子及冠第625章 殇第1007章 托孤第195章 英雄辈起第919章 云长战子义第750章 铁壁将军第658章 据理力争第354章 欲起刀兵第659章 诬陷第419章 关羽显威第188章 依附第732章 第三天第999章 刺杀第79章 再次掌兵第574章 欲袭南郑第280章 司马懿第538章 张飞激将第330章 按律当斩第567章 玉门关第995章 袁谭人头第181章 追杀第574章 欲袭南郑第257章 欲杀吕布第149章 围猎野豕第452章 杨定之谋第901章 张任之怒第266章 劝降第465章 名将之殇第63章 不负将军第704章 国士无双第896章 急转直下第476章 重逢第546章 攻破陈留第542章 子午谷第117章 交谈第414章 伤亡惨重第533章 欲灭袁绍第318章 魄力第878章 方攸论儒道第867章 美人殇第392章 刘备告密第243章 陷阵第954章 退兵函谷关第202章 展示实力第47章 黄巾再起第663章 游行法第763章 绿洲第970章 攻破蓟县第659章 诬陷第999章 刺杀第838章 人多力量大第712章 徐庶登场第46章 再议黄巾第712章 徐庶登场第968章 不好预感第595章 准备撤兵第251章 祭奠第928章 拜将第860章 陈政定夷越第648章 疯言封王第960章 登岸第217章 大才来投第433章 袁绍举动第386章 挺身而出第283章 狂妄男子第872章 野炊第615章 今日陈静第835章 天佑巴郡第164章 胡人劫掠第268章 棺木第315章 郭嘉之谋第223章 安顿第761章 黄沙漫天第135章 赵家村第188章 依附第914章 三请诸葛亮第1002章 郭嘉请降第314章 攻破徐州第497章 冲突第564章 调兵遣将第631章 违抗军令第797章 入凉州第149章 围猎野豕第865章 孙策之死(下)第21章 相邀第699章 计赚冷苞第999章 刺杀第199章 诸侯讨董第765章 两败马超第505章 求情第35章 烧粮第1010章 血色山河第628章 有鬼第309章 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