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必败论

在后世,孙皓晖老师的长篇小说《大秦帝国》,是目前唯一一部全面、正面表现秦帝国时代的长篇历史小说。

这部小说,后来被改编成电视剧,曾风靡一时,让无数历史爱好者痴迷。

而陈旭,就是其中的一员。

正是他看过这部电视剧,对于战国时代秦国的历史,才能够有着直观的了解。可以说,后世人类广阔的消息来源,远远不是古代可以比拟。

以竹简为书的话,说陈旭学富五车,亦不夸张。

陈旭情绪有些激动,他继续挥舞着手臂,大声说着:“不错,就是矛盾,是两个利益集团之间产生了剧烈的矛盾!”

“商君变法,富国强民,那些老贵族不是不懂。但是,他们代表了旧有的利益集团。当商君的新法,与他们的利益产生矛盾时,他们就会拼死反扑。”

陈旭目光炯炯的看着张角两人,继续说道:“如今大汉的顽疾是什么?是巨大的贫富差距!百姓终日劳作而不能果腹,士族豪强家中的粮食,却烂在仓库之中。”

“究其根源,就是土地兼并!”

“何为土地兼并?”张角皱着眉头询问道。

陈旭说得太过激动,把后世的说辞带了进来,完全忘了,现在根本没有土地兼并这个说法。

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维,陈旭侃侃而谈:“土地兼并,是指豪强、大族、富户,他们利用手上的强大财力,或是以钱财为诱惑,出高价购买田地;或是采用各种卑劣手段,购买土地。”

“这种土地兼并的结果,使得国家的土地,最终都集中在少部分人的手上。穷苦的百姓,却变卖自己的土地和房产,沦为佃农,甚至卖身成奴。”

土地兼并虽然自古都有,但是人们对于这些,还没有系统的认知。

所以,陈旭给两人讲解起来,却也是颇为费力。

张角突然问道:“大户利用卑劣手段购买田地之事,倒是确有此事。但是还有很多百姓,是因为活不下去,才卖掉田地。一个愿卖,一个愿买,又有什么问题?”

“那些买田地之人,或许正好帮助了那些急需用钱的家庭。”

“况且,也不排除有些游手好闲、不事生产之辈,主动卖掉家中田地之事。”

听到张角的话,陈旭一时间有些哑口无言。

是啊,若不是百姓实在活不下去,又有哪个愿意卖掉自家田地?

就像陈旭刚来到这个时代一样,他的叔父为了救醒自己,不惜卖掉家中田地。若果真如此,那买田者与卖田者,也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如此,又有什么好怨恨的呢?又怎么能怪罪那些买田之人呢?

说到底,还是农民们的小农经济太过脆弱。若是遇到天灾人祸,或是家中亲人生了大病,就很有可能导致一个家庭的败落。

张角是一个有思想的人,不会人云亦云。

虽然不知道陈旭说的这些,跟黄巾军的未来到底有什么关系;虽然他也讨厌那些豪强、大户,但他还是提出了自己的疑惑。

想了一想大汉国遍地的流民,陈旭眼神坚定,仍是固执的说道:“诚然,也许在我们看来,很多买土地的人,他们确实在短期之内,帮助了那些家中急需钱财之人。”

“然而,从长久来看,这种买卖行为,却是留下了极大隐患。”

“日积月累之下,失去田地的百姓,越来越多。若是遇到天灾人祸,收成不好的时候,更是会产生大批流民。所以说,土地的兼并,是整个国家霍乱的根源。”

шшш▪ⓣⓣⓚⓐⓝ▪¢ ○

张角细细咀嚼着陈旭的话,越想越觉得有理。他手下的这些黄巾军,绝大部分都是失去田地、无家可归的流民。

心念急转之间,他继续问道:“那么依文昭之言,如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陈旭沉吟半晌,忽然问道:“大贤良师可曾听说过王莽新政?”

张角捋了捋胡须,回道:“略有所闻!”

张角这话,有些谦虚的成分。王莽是汉代人物,曾一度篡位成功,虽然称帝没多久就被拉下皇位,却仍是张角需要仰视的对象。

他既然决意造反,对于王莽这个前辈,自然是细细了解了一番。

王莽为西汉外戚王氏家族的重要成员,其人谦恭俭让,礼贤下士,在朝野素有威名。

西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安,王莽被朝野视为能挽危局的不二人选,被看作是‘周公再世’。后来,他代汉建新,建元‘始建国’,宣布推行新政,史称‘王莽改制’。

王莽统治的末期,天下大乱。新莽地皇四年,更始军攻入长安,王莽死于乱军之中。

陈旭说道:“王莽正是看到了土地兼并的坏处,才决意改革。他废除土地私有制度,将其收归国有,不允许人们私下买卖。”

陈旭讲到这里,张角突然插言道:“我对王莽其人有些了解,知道正是因为他的改革,才使得他所建的王朝走向败亡。”

“听文昭的语气,似乎对王莽新政颇有推崇。他的这个新政,难道能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不知文昭可否为我讲解一番?”

听到张角的话,陈旭感觉有些牙疼。

他前世喜欢看小说,每本书的主角,往往都是说出一大堆话,就能忽悠大堆谋士、猛将为他效命。为什么到他这里,却总是被问得哑口无言?

他前世对于王莽的理解,只是曾听过有人戏言,说王莽可能是个失败的穿越者,这才进行社会主义改革。

直到认识王延以后,他才从王延口中,得知了一些关于王莽新政的具体内容。他前世虽然不是什么大人物,却也知道当时的制度,正是土地收归国有,不得私下买卖。

可以说,他虽然知道这个政策是好的,却有些‘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所以,他只好祸水东引:“我虽然比较推崇王莽新政,但是对于新政的具体内容,了解的远远不如王君阁多。王君阁乃王莽后人,大贤良师若是对新政有兴趣,不妨向君阁兄询问。”

他生怕张角继续发问,只好转移话题,说道:“我们现在扯得有些远了。”

“末将先是举出了商鞅变法的例子,而后又举出了王莽新政的例子。末将本意,并非是为了谈论改革,而是为了谈论黄巾军的未来。”

张角、张梁两人肃然而立。

他们虽然不知道这两次变法,与黄巾军有何关系。但是陈旭思路清晰,言语流畅,并不像是一个无故放矢之人。

两人一直等待着陈旭的后话,现在听到他这么说,知道陈旭准备开始讲黄巾军的未来了,都用心倾听起来。

陈旭侃侃而谈:“商君也好,王莽也罢,他们的改革,都触动了一部分人的利益。”

“商君有秦孝公的支持,尚且变法如此艰难;王莽篡位,大权在握,仍是落得一个凄惨的下场。两位将军有没有想过,这是何故?”

不待二人答话,陈旭继续说道:“不为其他,只是因为阶级中的矛盾罢了。”

‘阶级’这个词语,在这个时代,可是一个比较新颖的词汇。好在这个词的词面意思比较好理解,张角两人虽然感觉新奇,却也没有理解障碍。

“商君变法,引发了百姓以及新贵族,与老士族之间的矛盾。王莽新政,更是引发了无家可归的流民,与所有豪强富户的矛盾。”

“商君变法的成功,固然有秦孝公的支持,但是他最坚强的后盾,却是新崛起的贵族与秦国百姓。”

“反观王莽,他的想法虽好。但是他下达的政策,却要剥夺整个国家所有的私有土地。如此一来,利益受到侵害的人,更是包括世族、豪强、以及富户。”

“王莽的敌人如此强大,焉有不败之理?”

“反观现在的黄巾军,我们的敌人,甚至要远远超过当初的王莽。”

“我们每攻破一处,都会劫掠当地豪强大户,这就为我们树立了第一个敌人。世家大族,他们是现阶段国家的统治者,高高在上。黄巾起义,亦是触犯了他们的利益。”

“除此之外,我们最大的敌人是汉室。大汉虽然腐朽没落,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它强大的力量,远非现阶段的我们所能抵挡。”

“我们现在的敌人,有汉室、世族、豪强、富户。树敌如此之多,黄巾焉能不败?”

第965章 一封信第87章 择婿第357章 蜕变第474章 意欲撤兵第662章 操纵舆论第863章 神仙眷侣第101章 诡异第456章 中伏第833章 欲擒刘备第236章 以工代赈第810章 半城烟沙第243章 陷阵第76章 文昭论战第131章 田丰认主第707章 洪水滚滚第631章 违抗军令第105章 吾命休矣第588章 沮授三策第964章 战局骤变第728章 算计高览第648章 疯言封王第425章 慷慨赴死第615章 今日陈静第942章 水战将起第1章 魂入汉末第440章 建安二年第671章 杀入城中第54章 约战第8章 典韦第598章 战国翻版第709章 益州之乱第728章 算计高览第750章 铁壁将军第270章 交锋第921章 入徐州第310章 马腾第477章 反目第503章 传统第237章 借贷第270章 交锋第90章 中意第982章 子杀父致所有书友第662章 操纵舆论第52章 暗斗第358章 临阵第751章 叛徒第634章 虽死无憾第733章 破寨第768章 剑阁城下第127章 一触即溃第286章 剑道第459章 庞德之请第769章 诡异第412章 献策第631章 违抗军令第651章 朝中风波第813章 婚事(上)第576章 张鲁逆袭第749章 一扫阴霾第819章 进封秦公第611章 身份败露第557章 南面称王第411章 不能退兵第819章 进封秦公第53章 王延中箭第121章 战第831章 吓退庞统第804章 争锋第939章 大破吴军第304章 曹嵩第247章 反攻第28章 返乡第632章 宋建之死第309章 刘备第593章 程昱进谏第334章 雏鹰起飞第260章 分歧第925章 改名第961章 张辽败亡第361章 重装骑兵第640章 聆听第567章 玉门关第223章 安顿第182章 力战而死第653章 血溅大殿第417章 分兵追击第573章 一言破城第69章 程昱第614章 阎行欲降第905章 群星陨落第790章 望风而降第821章 诸葛亮第218章 陈宫献策第510章 切磋第754章 天下无双第556章 玉玺出土第560章 反心第973章 郭嘉见吴王第684章 抛砖引玉
第965章 一封信第87章 择婿第357章 蜕变第474章 意欲撤兵第662章 操纵舆论第863章 神仙眷侣第101章 诡异第456章 中伏第833章 欲擒刘备第236章 以工代赈第810章 半城烟沙第243章 陷阵第76章 文昭论战第131章 田丰认主第707章 洪水滚滚第631章 违抗军令第105章 吾命休矣第588章 沮授三策第964章 战局骤变第728章 算计高览第648章 疯言封王第425章 慷慨赴死第615章 今日陈静第942章 水战将起第1章 魂入汉末第440章 建安二年第671章 杀入城中第54章 约战第8章 典韦第598章 战国翻版第709章 益州之乱第728章 算计高览第750章 铁壁将军第270章 交锋第921章 入徐州第310章 马腾第477章 反目第503章 传统第237章 借贷第270章 交锋第90章 中意第982章 子杀父致所有书友第662章 操纵舆论第52章 暗斗第358章 临阵第751章 叛徒第634章 虽死无憾第733章 破寨第768章 剑阁城下第127章 一触即溃第286章 剑道第459章 庞德之请第769章 诡异第412章 献策第631章 违抗军令第651章 朝中风波第813章 婚事(上)第576章 张鲁逆袭第749章 一扫阴霾第819章 进封秦公第611章 身份败露第557章 南面称王第411章 不能退兵第819章 进封秦公第53章 王延中箭第121章 战第831章 吓退庞统第804章 争锋第939章 大破吴军第304章 曹嵩第247章 反攻第28章 返乡第632章 宋建之死第309章 刘备第593章 程昱进谏第334章 雏鹰起飞第260章 分歧第925章 改名第961章 张辽败亡第361章 重装骑兵第640章 聆听第567章 玉门关第223章 安顿第182章 力战而死第653章 血溅大殿第417章 分兵追击第573章 一言破城第69章 程昱第614章 阎行欲降第905章 群星陨落第790章 望风而降第821章 诸葛亮第218章 陈宫献策第510章 切磋第754章 天下无双第556章 玉玺出土第560章 反心第973章 郭嘉见吴王第684章 抛砖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