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马金戈书勤政 许昌新政(二)

一行四人下了马车,匆匆上了皇宫的台阶,一路上更不打停,直往刘协的御书房内奔来,此刻,御书房内,除了刘协之外,更有两人一左一右,与刘协呈品字形而坐,也不知是什么时候,御书房内的中央竟加了一张方桌,只见桌上玲琅满目地放着各式各样的早点,而这三人正自吃喝!

杨彪等四人由宋九引着进了御书房,乍见此番景象俱是一愣,刘协身边的两人他们都是认识的,一个是曹操旧部尚书令荀彧,这本就在杨彪的预计之中,可当他看到另一个人时,心头微微一惊,因为这人正是吕布麾下的首席军事,陈宫,陈公台!

刘协见众人已经到来,忙起身笑道:“各位也一定没有吃早饭吧!来,来,都坐下!”

椅子是事先就准备好了的,显然刘协也料定这一纸急诏必定会让这些大臣连脸都来不及洗,所以早早地备上这一桌的早点,就是希望大家都能够趁此时多吃点,这样肚子才不至于饿得很快,因为接下来刘协要开的这场会议会很长,他花一夜时间整理出来的资料当然也够这些大臣们看上一阵的了!

杨彪和孔融满心困惑地坐下,而杨修和祢衡倒显得颇为潇洒,两人坐下后,也顾不得与陈宫,荀彧打招呼,便狼吞虎咽起来,毕竟他们还年轻,生理消耗要比在座的这些中老年人强得很多。杨彪见状,也只能勉强吃点,毕竟天子的面子是要给的!

约莫过了刻钟,刘协见众人也都吃得差不多,这才令宋九撤下早点,而他的脸色也随着早点的撤去慢慢地变得严肃,只听他淡淡地道:“今天一早,将大家急诏过来,有两件事!”“第一!”刘协指着荀彧和陈宫笑道:“从今天起,这两位将会与诸位成为同僚!”说罢,刘协当先站起:“来,大家认识一下!”

杨彪等人见刘协站起,也纷纷起立,而荀彧与陈宫也站起身,其实众人都是相互认识的,也只是简单地拱手做了个揖,便算是打过招呼了!

刘协重又坐下,他咳嗽一声,郑重地道:“这第二件事,也是今天最重要的一件事!”说罢,就见宋九从御案后捧出厚厚的一叠书简放在桌子中央,成一山型坐落,众人俱是不解,只听刘协淡淡地道:“诸位,传阅了看看吧!”

众人见刘协发话,各自从中抽取一份,便细细看来,刘协眯着眼睛靠在椅背上,只见众人拿到竹简先是一愣,随即便似乎陷入沉思,不,应该是仔细阅读了,转眼间已经过了半个时辰,在这半个时辰的时间里有人蚕眉难舒,有人深思不解,当然,也有人双眼之中放着一丝精光,刘协只是微笑不语,收集着每个人脸上的表情,他需要从这些细小的面部表情中探知这些人对新政治的态度!

时间又过去了半个时辰,桌上的竹简已经全部被打散,荀彧手中的竹简已经轮换了不下十次,当然,不只是他,在座的每一个人都顺势对调过手中的竹简,而他手上的这一篇就是最后一篇,他不禁长长地舒了口气,这些书简上的字看得他颇为劳累,有很多字甚至需要他自己去辨认,去猜想,可见这些都只是刘协随性而书的底稿,自己昨日与刘协商谈改变大汉的政治,本只是一个建议,也不曾有多大指望,却不想刘协竟在一夜之间整理出了一套新的制度,而且思路清晰,紧密,这不得不让他刮目相看,只是他却不知道,刘协昨夜一晚都可谓极其用心地书写着每一个汉字,这可是他穿越到大汉以来,最用心的一次,也是字数量最多的一次,原本他还想就将这些作为正规文档发布,可他却不知道在荀彧这一众大臣的眼中,这只是一份底稿,甚至还是一份需要仔细辨认的底稿!

祢衡和杨修年轻力胜,目力又好,所以两人是最先看完的,接着才是陈宫和荀彧,然后是孔融,刘协一直等到杨彪也放下手中的书简这才微微一笑,正了正身道:“诸位觉得如何?”

沉默,刘协这一问,诸人都沉默了,这书简上所写的东西他们闻所未闻,什么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这些只让他们看得是云里雾里,所以一时间倒也难以发表什么高论!

对于这样的反应,刘协并不讶然,在这个三国时代,任谁看到这样一份资料只怕都会呆上一呆,因为这竹简上所写是三省六部,大唐朝的行政机构,也是刘协昨天苦思冥想了一夜的政治体系,当然,刘协选择唐朝是有他的原因的,大唐朝疆域辽阔,富庶强大,被称为礼仪之邦,至使许多边陲小国都俯首称臣,可见其影响,而这种影响就是这种政治体系的产物,在唐朝初期,李世民就是制定了这种政治体系才会有贞观之治,才会有大唐盛世,这是其一,还有另一个原因却是来自于刘协本身,纵观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历朝历代何其之多,可他也只有对三国,对大唐可以说得上比较理解,所以这也是促使他选择大唐的必然结果!

既然说到三省六部,也许各位看官并不是很了解,所以这里左手有必要交代一番,唐沿隋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同样是国家最高的政务机构,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国家的政务,同时把原尚书省诸曹正式确定为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部下有司,部的首长称尚书,副首长称侍郎,各司正、副负责人称郎中、员外郎。

当然,这里左手只是简单的介绍了一番,刘协用数十书简方才写成,自然极为详细,而这数十书简中却有一篇让诸位大臣都有些困惑,那就是三省之间的关系:中书省与门下省同秉军国政要,中书省掌制令决策,门下省掌封驳审议。凡军国要政,皆由中书省预先定策,并草为诏敕,交门下省审议复奏,然后付尚书省颁发执行。门下省如果对中书省所草拟的诏敕有异议,可以封还重拟。凡中央各部所呈上的奏章,重要的必须通过尚书省交门下省审议,认可以后,方送中书省呈请皇帝批阅或草拟批答,门下省如认为批答不妥,也可驳回修改。

这就是让诸人困惑的地方,自古以来,君权为重,虽说有大臣议事,但在最后拍板定案的还是皇帝一人,只不过皇帝是与臣下商议,臣下可以提议,却不能直接反对,而这里所说的“门下省如认为批答不妥,也可驳回修改”,却让众人大跌眼镜,因为这就是说如果皇帝的决策与门下省的决策出现差异,门下省可以驳回叫板,也就是说这皇帝虽说是这天下的统帅,但这天下却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了,当然,睿智一点的都可以看出,刘协这么做就是为了集思广义,可是如果真有一天门下省与皇帝之间的意见发生了分歧,且对峙不下,那么此时又该听谁的命令呢?门下省?还是皇帝?正所谓蛇无头不行,如果没有一个能够敲定主意的人,这最终将会演变成一个烂摊子!

就在众人沉默之时,荀彧忽然站了起来,他是政治出身,在曹操身边时,就是专门负责这些事情,所以他比任何人的反映都要快些,也是第一个将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这三省关系理清的人,当然,他也看到了这三省之间相互约束相互合作底地方,而这样的好处无非就是不让一党独大,让帝权稳固,而同时又能集思广益,发扬集体智慧,所以在他心中,他是十分佩服刘协的,能架构出这样大胆,这样紧密,这样远见的政略,确实不同凡响,不过,他亦看出了这种政略的弊端,正如前面所说,如果帝诏与门下省发生对峙,那该如何,所以他当下也不犹豫,率先站起,拱手道:“圣上,臣有疑问!”

刘协微微一笑,能有疑问才说明这群人是真真正正用了心思去看了自己所写的东西,所以忙道:“但说无妨!”

荀彧领命,沉声道:“臣想问,万一门下省与圣上的诏令发生冲突,那么这决策将何去何从?”

这个问题刘协当然想过,这可是和他自己的切身利益有关,所以当下便道:“很简单,如果门下省的决策与朕的不一致,那么就集合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会议,按票决定!”

这就是公共表决,民主自由,刘协说出来简单,但在座的这些人无不色变,他们从没想过有朝一日会左右皇帝的决策,所以突然间心中竟隐隐腾起一股兴奋,这种政治是他们想也不敢想的,但却是十分向往的,荀彧眼中也闪过一丝讶异,他万万没有料到这么年轻的一个君主居然会有如此的胸怀,不过与此同时他的脸上也闪过一丝忧虑,因为有一个更重要的疑问他尚未说出口,却也不好说出口!

铁马金戈书勤政 青云道人(二)决战天下,谁主沉浮(大结局) 杨修的捷报群英会,江东起干戈 故敌龙争虎斗许昌城 佳人龙战四野,君临天下 赤壁之战(三)龙争虎斗许昌城 访贤铁马金戈书勤政 陈宫之祸(三)龙争虎斗许昌城 买凶杀人铁马金戈书勤政 下邳之战(十一)龙争虎斗许昌城 议会群英会,江东起干戈 女儿恨铁马金戈书勤政 一箭双雕龙战四野,君临天下 箭神(三)群英会,江东起干戈 张昭、周瑜决战天下,谁主沉浮(大结局) 并州李彦(八)龙争虎斗许昌城 阴谋(一)龙战四野,君临天下 火拼刘备(八)决战天下,谁主沉浮(大结局) 大败曹军群英会,江东起干戈 袁术大将(二)铁骑横渡荆襄地 战襄阳(十二)龙战四野,君临天下 赤壁之战(十二)决战天下,谁主沉浮(大结局) 并州李彦(十)龙争虎斗许昌城 龙争虎斗(八)龙战四野,君临天下 罪罚关羽(二)决战天下,谁主沉浮(大结局) 曹操南下群英会,江东起干戈 大战(八)铁骑横渡荆襄地 二狼分虎群英会,江东起干戈 龌龊的勾当龙战四野,君临天下 蜀道难群英会,江东起干戈 刘璋与张鲁铁骑横渡荆襄地 智取新野(三)龙战四野,君临天下 许昌兴兵群英会,江东起干戈 刘协的计划龙战四野,君临天下 火拼刘备(完)铁马金戈书勤政 青云道人(二)龙争虎斗许昌城 师徒铁骑横渡荆襄地 战襄阳(十)决战天下,谁主沉浮(大结局) 徐州危机(二)龙战四野,君临天下 赤壁之战(八)龙争虎斗许昌城 龙争虎斗(十)龙争虎斗许昌城 龙争虎斗(十)铁马金戈书勤政 卷入风波(一)龙争虎斗许昌城 会三英(一)龙战四野,君临天下 联军刘璋铁骑横渡荆襄地 突来一战(三)铁骑横渡荆襄地 乱樊城(四)龙战四野,君临天下 火拼刘备(十六)铁骑横渡荆襄地 突来一战(二)群英会,江东起干戈 女杰尚香群英会,江东起干戈 柳源的亲戚铁马金戈书勤政 螳螂捕蝉龙争虎斗许昌城 买凶杀人龙争虎斗许昌城 锦帆贼(二)群英会,江东起干戈 赵云神威铁骑横渡荆襄地 许田围猎(一)铁骑横渡荆襄地 暗生间隙(求月票)龙争虎斗许昌城 奇兵(一)龙战四野,君临天下 火拼刘备(十二)铁骑横渡荆襄地 江夏战事群英会,江东起干戈 重臣张昭龙争虎斗许昌城 太尉杨彪群英会,江东起干戈 袁术大将龙战四野,君临天下 火拼刘备(二十三)决战天下,谁主沉浮(大结局) 荀攸献计龙争虎斗许昌城 凯旋决战天下,谁主沉浮(大结局) 大败曹军决战天下,谁主沉浮(大结局) 并州李彦(五)群英会,江东起干戈 建邺大乱(六)铁骑横渡荆襄地 文治武功铁马金戈书勤政 黄雀在后(一)群英会,江东起干戈 重臣张昭龙战四野,君临天下 赤壁之战(二)铁骑横渡荆襄地 突来一战(二)龙战四野,君临天下 联军刘璋龙战四野,君临天下 火拼刘备(十八)铁骑横渡荆襄地 二狼分虎铁骑横渡荆襄地 樊城内部铁骑横渡荆襄地 突来一战(二)铁马金戈书勤政 贾诩的弱点铁骑横渡荆襄地 智取新野(二)群英会,江东起干戈 大战(五)龙战四野,君临天下 班师回朝龙争虎斗许昌城 龙争虎斗(三)龙战四野,君临天下 火拼刘备(二十二)铁马金戈书勤政 螳螂捕蝉(二)铁骑横渡荆襄地 战襄阳(十一)铁骑横渡荆襄地 乱樊城(三)铁骑横渡荆襄地 战襄阳(三)铁骑横渡荆襄地 神仙?妖怪?龙战四野,君临天下 赤壁之战(完结)决战天下,谁主沉浮(大结局) 援军徐州龙战四野,君临天下 赤壁之战(三)龙争虎斗许昌城 夺城(二)龙争虎斗许昌城 恩威并施龙战四野,君临天下 罪罚关羽龙战四野,君临天下 赤壁之战(二十二)决战天下,谁主沉浮(大结局) 美人如玉(二)铁骑横渡荆襄地 突来一战铁马金戈书勤政 得三英铁骑横渡荆襄地 训导
铁马金戈书勤政 青云道人(二)决战天下,谁主沉浮(大结局) 杨修的捷报群英会,江东起干戈 故敌龙争虎斗许昌城 佳人龙战四野,君临天下 赤壁之战(三)龙争虎斗许昌城 访贤铁马金戈书勤政 陈宫之祸(三)龙争虎斗许昌城 买凶杀人铁马金戈书勤政 下邳之战(十一)龙争虎斗许昌城 议会群英会,江东起干戈 女儿恨铁马金戈书勤政 一箭双雕龙战四野,君临天下 箭神(三)群英会,江东起干戈 张昭、周瑜决战天下,谁主沉浮(大结局) 并州李彦(八)龙争虎斗许昌城 阴谋(一)龙战四野,君临天下 火拼刘备(八)决战天下,谁主沉浮(大结局) 大败曹军群英会,江东起干戈 袁术大将(二)铁骑横渡荆襄地 战襄阳(十二)龙战四野,君临天下 赤壁之战(十二)决战天下,谁主沉浮(大结局) 并州李彦(十)龙争虎斗许昌城 龙争虎斗(八)龙战四野,君临天下 罪罚关羽(二)决战天下,谁主沉浮(大结局) 曹操南下群英会,江东起干戈 大战(八)铁骑横渡荆襄地 二狼分虎群英会,江东起干戈 龌龊的勾当龙战四野,君临天下 蜀道难群英会,江东起干戈 刘璋与张鲁铁骑横渡荆襄地 智取新野(三)龙战四野,君临天下 许昌兴兵群英会,江东起干戈 刘协的计划龙战四野,君临天下 火拼刘备(完)铁马金戈书勤政 青云道人(二)龙争虎斗许昌城 师徒铁骑横渡荆襄地 战襄阳(十)决战天下,谁主沉浮(大结局) 徐州危机(二)龙战四野,君临天下 赤壁之战(八)龙争虎斗许昌城 龙争虎斗(十)龙争虎斗许昌城 龙争虎斗(十)铁马金戈书勤政 卷入风波(一)龙争虎斗许昌城 会三英(一)龙战四野,君临天下 联军刘璋铁骑横渡荆襄地 突来一战(三)铁骑横渡荆襄地 乱樊城(四)龙战四野,君临天下 火拼刘备(十六)铁骑横渡荆襄地 突来一战(二)群英会,江东起干戈 女杰尚香群英会,江东起干戈 柳源的亲戚铁马金戈书勤政 螳螂捕蝉龙争虎斗许昌城 买凶杀人龙争虎斗许昌城 锦帆贼(二)群英会,江东起干戈 赵云神威铁骑横渡荆襄地 许田围猎(一)铁骑横渡荆襄地 暗生间隙(求月票)龙争虎斗许昌城 奇兵(一)龙战四野,君临天下 火拼刘备(十二)铁骑横渡荆襄地 江夏战事群英会,江东起干戈 重臣张昭龙争虎斗许昌城 太尉杨彪群英会,江东起干戈 袁术大将龙战四野,君临天下 火拼刘备(二十三)决战天下,谁主沉浮(大结局) 荀攸献计龙争虎斗许昌城 凯旋决战天下,谁主沉浮(大结局) 大败曹军决战天下,谁主沉浮(大结局) 并州李彦(五)群英会,江东起干戈 建邺大乱(六)铁骑横渡荆襄地 文治武功铁马金戈书勤政 黄雀在后(一)群英会,江东起干戈 重臣张昭龙战四野,君临天下 赤壁之战(二)铁骑横渡荆襄地 突来一战(二)龙战四野,君临天下 联军刘璋龙战四野,君临天下 火拼刘备(十八)铁骑横渡荆襄地 二狼分虎铁骑横渡荆襄地 樊城内部铁骑横渡荆襄地 突来一战(二)铁马金戈书勤政 贾诩的弱点铁骑横渡荆襄地 智取新野(二)群英会,江东起干戈 大战(五)龙战四野,君临天下 班师回朝龙争虎斗许昌城 龙争虎斗(三)龙战四野,君临天下 火拼刘备(二十二)铁马金戈书勤政 螳螂捕蝉(二)铁骑横渡荆襄地 战襄阳(十一)铁骑横渡荆襄地 乱樊城(三)铁骑横渡荆襄地 战襄阳(三)铁骑横渡荆襄地 神仙?妖怪?龙战四野,君临天下 赤壁之战(完结)决战天下,谁主沉浮(大结局) 援军徐州龙战四野,君临天下 赤壁之战(三)龙争虎斗许昌城 夺城(二)龙争虎斗许昌城 恩威并施龙战四野,君临天下 罪罚关羽龙战四野,君临天下 赤壁之战(二十二)决战天下,谁主沉浮(大结局) 美人如玉(二)铁骑横渡荆襄地 突来一战铁马金戈书勤政 得三英铁骑横渡荆襄地 训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