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七至八节

七?

年初六郑叔从乡下回来,儿女们都直接回南海了,他便专门请欧国能一家聚一聚。灿耀已经跟着回去南海上班,欧灿辉和弟弟灿荣跟着父亲高高兴兴地在郑叔家吃过晚饭,又闲聊了一会。郑叔关切地问起夜餐档的事,欧灿辉就把憋在心里的话说了。?

郑叔点头说,辉仔,人无志不立,人是既要脚踏实地,又要有雄心大志。一个夜餐档确实算不了什么,说看看,有什么想法没有??

欧灿辉受到鼓舞,忍不住把正正经经开大排档的想法说了。原来他不去想徐炳的大排档,却是在西湖路一个空旷场地物色了一个地方。西湖路离旧城闹市中心只距一条街,十多年前是kao近西郊的地方,现在西郊己经不见了菜地农田,建起了密密麻麻的大片楼宇,西湖路便形成了一个很特殊的路段,它并没有商业闹市的繁荣,但却开了很多商铺,晚上也不显得冷清,却没有闹市街区的那种人流频密挤迫。?

欧灿辉是郑叔住院那几天,注意到这个地方的。城区医院在西湖路口,再往西一点,西湖路中段,有一大片用砖砌围墙围起来的空地,足有两个篮球场那么大,原来是一个大包工头拆迁了原来的住户,准备建一座商住楼的,不料却同时遭几个官司缠身,连浙江那边的法院也过来查封他的财产。包工头便玩失踪,这大楼暂时是建不成了,连在这里帮他看守工地的堂叔也没了工资领。他堂叔也不笨,大约是有办法联系这包工头的,把空地改作停车场,姑且作工资收入。?

欧灿辉想到在西湖路开大排档,是考虑到在沿江长堤,大排档是够多的了,客源要竞争,北江河鲜货源也要竞争,自己根基浅,天时地利人和都会处于下风,倒不如另辟蹊境。西湖路距闹市不远也不近,而且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能吸引那里的个体老板就很可观。虽然批发市场周边开了不少饮食店,但如果自己搞出特色,一定能在竞争中抢得客源。自己本钱少基根浅,只能从投资少的大排档做起,争取从大排档尽快掘到自己的第一桶金。?

郑叔发现欧灿辉头脑很灵活,很适合在商海中拼搏发展。这么年轻就懂得审时度势,假以时日,得遇机缘,这后生说不定能成就一番事业。他用很欣赏的目光鼓励欧灿辉说,你说的都很对。想一想,怎样才能有特色?你说要有特色,已经是成功一半了,问题是,什么样的特色才能吸引四方顾客,慕名而来,满意而去?顾客欣赏你的特色,实际就是同你做广告,会吸引新的食客慕名而来。?

欧灿辉挠了挠头。这特色不是说想就想得出来的。郑叔就笑了,说,不要急,办法是人想出来的,怕就怕连想都不去想。辉仔,明天我和你先去看看那个地方。?

第二天是年初七,一大早,欧灿辉就如约过来带郑叔去看了西湖路那块空地。郑叔还和看场地的那个老头聊了一会,叫了欧灿辉到一旁说,辉仔,这个地方有得做,我和你合伙做。?

欧灿辉大喜过望,忽又想到郑叔原先许下的诺言,有点惴惴不安,郑叔,你原来说过不搞什么生意的……?

郑叔笑了,说,这是不同的,我和你合伙,只是投放资金,做呢,还是要kao你做。你怎么做我不cha手,但希望能赚钱。如果赚了钱,我们的私伙局也就有了活动经费。这你明白了吧??

欧灿辉大喜。解决了资金来源,他就可以放手一搏。至于早餐档,让父亲去搞得了,中国现在最不缺的就是人,对了,就让父亲找他的工友,让父亲先过过当小老板的瘾——尽管这个老板一样要捱三更起半夜,一样要站档口卖早点,样样都要亲力亲为……?

和郑叔接着回头找那个老头,用了半个钟头就搞惦(解决)了。郑叔采用的是动之以情、诱之以利的办法。那老头想,不用二十四小时守候在这里,个个月有固定几百元收入,还可回家做点农活,有时间就和邻里乡亲聊天下棋,不似枯守在这里这么孤单、辛苦,三更半夜有车进出还要爬起来,何乐而不为??

郑叔当下就趁热打铁,订了三年合同,交了几百元订金,才满意地离开。?

交了钱,欧灿辉心里却嘀咕起来,对郑叔说,如果搞不到工商营业执照,几百元岂不是白扔了??

郑叔一边和欧灿辉往家走,一边说,辉仔,这就是搏。过了年一般来说是淡季,这时候价位低,这叫做争天时;过年时节我们送上几百元给他,这是争人和;过年时节自是和亲友多见面,如果有人唆摆,过了年他吊起来卖,租金往上提,就算提得不多,每月提多50,一年就是600块,现在板上钉钉,他想反悔也要考虑后果,这就是爭地利了。至于说最后在这里还是搞不成,那几百块钱就算光荣牺牲好了。你说搏不搏得过??

欧灿辉不禁点头。这就是搏,看准了就要当机立断,敢于出手。这个上午跟着郑叔跑了一下,就学到了不少东西。郑叔为人古道热腸,而且经验丰富,因地制宜,敢抢先机,难怪他纵横商海二十年就创下几千万的家产,租地这样的事对郑叔来说是小菜一碟。真该留心好好跟郑叔学习。?

回到了郑叔家,郑叔泡了一壶好茶,和欧灿辉坐下来,筹划商量。欧灿辉想到的一个特色是大,现在场地解决了,租下来的场地足可摆二十张桌。定好了厨房、场地规模设置、招聘人员、购置各种用品等等琐碎问题,连卫生间问题也考虑周全了,最令欧灿辉挠头的还是经营特色问题。他总觉得,现在饮食店的菜餚食谱达不到有特色这个要求,到底什么才是有特色??

郑叔这时笑眯眯的,对欧灿辉说,来,尝尝新冲的这个茶,这是我今年特意买的新茶,叫黄金桂,80块钱一斤。?

欧灿辉喝了一口,果然清香沁人,不过他心思还在刚才思虑的问题上,嘴上就说,喝茶我是不懂的,不过我听说中国人当中,潮汕人的功夫茶最为出名。?

郑叔哈哈一笑,说,我也有一套功夫茶具,是一个潮汕朋友送的,还是名家制作的的紫砂壶呢,我是嫌冲功夫茶麻烦,所以一般就很少用,今天就同你叹叹功夫茶。说着站起身要回房间拿出来,听得门口传来老伴的说话声,欧灿辉已经飞快起身,奔过去接过郑婶手上提着的物品。?

郑叔看欧灿辉接过了两袋,老伴手上还提着一个装了青菜的塑料袋,便问,今天怎么买这么多东西??

郑婶走进来,把塑料袋往桌上一放,举手抹了抹额头,在椅子上坐了下来,说,今早买菜,碰见卖鸡鹅的好姐,好姐说她刚进了一批鹅,都是乡下农户槽养的肥鹅,实在是好,给我挑了两只留起来。我拿去劏鸡鹅档去,因为过年劏鸡鹅的人多,等到现在才劏好。?

郑叔就说,你回来叫我去帮手拿嘛,这么重,扭伤腰骨怎么办?心想欧灿辉也醒目,两只鹅足有十五、六斤重,虽然只有几步路,但欧灿辉看见了就要帮忙,这后生仔算我没有看走了眼?

郑婶对欧灿辉说,辉仔,中午就在这里吃饭。欧灿辉想推辞,见郑叔也挽留,心里也实在想和郑叔多商量事情,便点头答应了,说,今天我弄两个菜,正好让你两位老人家品尝品尝。?

郑婶慈眉善目,为人随和,看上去她比郑叔还高一点,年青时模样也不会差。这时她喘过了气,便要把买回来的东西拿进厨房。欧灿辉忙走过去都一手提了过去,郑婶便笑着说,我今天有点累,辉仔,厨房都交给你了,你喜欢怎么弄就怎么弄。她年轻时弄伤了腰,今天一下提多了点重物,觉得腰有点使不上劲,这时便想回房歇息。?

郑叔忙跟着进房,见老伴只想休息一下,才放心的走出来。待郑叔再次进房叫,郑婶便起了床,走出客厅一看,欧灿辉已经做好了饭菜,饭桌上热气腾腾的摆着一碟炆鹅肉,一碟荷兰豆炒鹅杂,一碟清蒸鲵鱼,一碟油菜,一碗凉拌粉丝。?

凉拌粉丝不消说是郑叔的手艺,那是他年轻时,在海南岛跟一个山东人学的,后来他依样画葫芦的做出来,全家老少都喜欢,大孙女还笑称是爷爷的金牌菜餚。不用说,他今天也想在欧灿辉面前卖弄一下。?

郑叔拿出一瓶自己泡制的酒,笑着和欧灿辉说,今天我和你好好喝两杯。欧灿辉见那酒呈黄金色,不禁好奇地问,这是什么酒?不像是落凤岗那地方的糯米酒啊。?

郑叔便笑着说,这是青梅酒,是南海西樵山一个老农教给我的。你別看街上青梅只卖几角钱一斤,拿它泡酒,滋阴养颜,健脾固肾,很有益的。那老农我见着时已经80岁了,看上去还不足70,他不说,我还真以为他才大我几年呢。他有很多养生之道,其中一个,便是天天喝一、两杯青梅酒。?

欧灿辉听了,不觉大感兴趣,喝了一口,也不觉苦涩难喝,便说,郑叔,有空教一教我,我也泡几瓶,让我老豆天天都喝一点。?

郑婶这时已经装上饭吃,尝了一口炆鹅肉,连声叫好。郑叔见了,也举筷夹了一块放进嘴里,果然火候适中,虽浓洌而不腻,香甜兼并,肉爽骨脆,他挑的是一块鹅翼尖,越嚼越有味道。本地盛产的乌棕鹅与潮汕的狮头鹅在省内齐名,历来有吃鹅肉的习惯,每逢年节,家家户户都少不了劏鸡杀鹅,叫做无鸡鹅不成宴。?

欧灿辉见郑叔亲自下厨动手泡制凉拌,便先了挑了一口凉拌粉丝吃。觉得酸甜适中,粉丝滑而爽,吃得一口还想再吃一口,吃了两口觉胃口大开,看郑叔笑眯眯的望着他,不禁问道,叔,这道粉丝,竟是比本地的咸酸(菜)还要好吃,我倒没留意你是怎么做的??

郑叔哈哈笑道,我大孙女称我这道菜为金牌菜,回来若是见不着这道菜,嘴巴便会嘟起来。说着便满脸得意之色。?

郑婶这时已经吃了好几块鹅肉,这时就对欧灿辉说,辉仔,这鹅肉是怎么煮的?你教教我,待过年儿孙们都回来,让他们吃得更开心。他们喜欢吃鹅肉比吃鸡肉还喜欢。?

欧灿辉笑着问,你平时都是喜欢用梅子炆鹅?他知道这是本地一个很流行的传统做法。见郑婶点头,欧灿辉便说,不用梅子,到商场买瓶海鲜酱就行了。今天没有准备,若放一、两块甘蔗,味道更好。?

郑叔若有所思,问欧灿辉,你是在金龙学来的?欧灿辉摇头说,有一天在家炆鹅,因忘记买梅子酱,懒得走出去买,便用一瓶海鲜酱代替,不料炆好后味道特别不同,家人连声称赞好吃。后来和阿球说起,阿球又教加放了几味佐料,果然未吃时香味四溢,到吃时肉香爽口,那香味直渗到骨髓里去,连吃剩下的鹅汁,第二天用来煮粉煮面,那粉面都特别好吃。?

郑叔一拍大腿,大声叫道,不用烦恼,这炆鹅肉便是特色!说着,高兴地举杯一碰,一口喝下。?

欧灿辉见郑叔如此说,心中一动,竟忘了给郑叔倒酒,呆呆的望着那碟炆鹅肉出神。待郑叔叫他喝酒,才回过神来。郑叔说,辉仔,不用多想,独辜一味,辉记鹅肉,就打本地人喜欢吃鹅的牌。?

欧灿辉见郑叔说起辉记鹅肉,想起给大排档起名的事,就说,不用辉记,我想到有个香港电视剧,称大陆去的人叫阿灿,就叫灿记大排档,好不好?我叫灿辉,客人叫我阿灿,又顺口又好叫──反正这个“阿灿”他也没注册,何妨拿来一用??

郑叔抚掌称好。欧灿辉这时已打开思路,又说,郑叔,我看即炒即上,那厨房便忙不过来,我想用打边炉(火锅)的办法,先用大锅炆鹅至八、九成熟,有客来了,点着碳炉,把鹅肉裝上砂煲,送到桌上,待火猛时,那煲鹅肉也全熟了,再配上青菜,尝过鹅肉,各式青菜由客人自行放煲中煮熟。这样做,也算一个特色吧?不但省却功夫,也省下专请厨师的费用。?

好!郑叔击节赞赏。?

欧灿辉接着说,市场上鹅毑(老母鹅)比鹅便宜,干脆做鹅毑煲。其实炆鹅毑需费时多一些,我试过了的,一样好吃。对了,光是鹅毑煲一味还是单一了点,干脆搞多一个鸡毑(老母鸡)煲,也给客人多一个选择。你的凉拌,也要派上用场,客人来,先送上一小碟凉拌,就似酒家先送上花生、酸荞头小食一样,若客人要点这个菜,收它十块八块一碟,也是可以的。?

郑叔连连点头。这辉仔果然头脑灵活,举一反三,思虑周详,本地人较少吃鹅毑、鸡毑,主要是嫌肉老粗糙,但如制作得法,也是肉香好吃的,而且还没有人打出吃鹅毑、鸡毑的招牌,出奇制胜,往往是成功的先机,况且鹅乸、鸡乸成本低廉。他高兴地给欧灿辉倒上一杯酒,神采飞扬,来,预祝我们的灿记大排档经营成功!?

郑婶见郑叔喝得高兴,就提醒说,你说青梅酒每天喝一、两杯就好,你喝了多少杯了??

郑叔摇头晃脑的说,喝得高兴就好,不喝醉就好,不用数喝了几杯。辉仔,来,我们再干杯!?

欧灿辉见郑叔如孩童般高兴,也觉心情暢快,便和郑叔碰杯,一饮而尽。?

这一顿饭吃得高兴,喝得开心,欧灿辉和郑叔并没有喝醉,但欧灿辉那感觉,竟是意气风发,激发胸中雄心不已。?

八?

欧国能很支持儿子出去創业。以前这些事根本不敢想,但工厂破产,自己从工人阶级变成个体户,还是kao自己的双手,也不见得会饿死人,相反日子还好了起来。儿子有大志,那就让儿子出去闯一闯。?

他拿出一个存摺,对欧灿辉说,我这里有三万块钱,够不够开档??

欧灿辉心里一热,说,不用你的钱──郑叔答应所有开支由他负责。?

欧国能不高兴地说,这点钱我们又不是负担不起,为什么要用郑叔的钱?!?

欧灿辉忙说,是郑叔主动提出合作,他出钱,我出力,赚了对半分,若是蚀(亏)了,他说不用我们赔……?

欧国能眼一瞪,说,这怎么行?!做人要公道,合作要公平,郑叔是比我们有钱,但我们人穷志不穷,若是蚀了,我们照样出,不能让人笃我们背脊(指着脊梁骨责骂)。?

欧灿辉却说,老豆你放心,我保证用心去做,一定不会蚀的。陈昊天说得对,这一次我要堂堂正正地做生意,堂堂正正从做大排档开始,走出一条我应该走的路。这次郑叔要帮我,不好拂他的心意。过去算命的人讲出门遇贵人,郑叔就是我的贵人,我一定会翻身的。?

欧国能一听,觉得很欣慰,欣慰的是儿子真正懂事了?

欧国能想,开夜餐档其实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办法是逼出来的,开正当大排档投资少见效快,儿子学的是饮食,搞这一行正是他的本行,他现在已经不单想到养家糊口,思想中还有大志向,应该放心让儿子去闯一闯。?

现在的形势欧国能也看得开了,狗急还会跳墙,人到绝处也会挣扎,该死火的企业就让它死火“执笠”(倒闭)吧。现在的时势、政策,其实也给人很多机会,敢想、敢闯、敢做,说不定又会找到一条揾钱的好门路。现在碰上工厂的朋友发牢骚不满,欧国能也不像过去那样附和,倒是好言安慰,劝他们放开心胸朝前看,**的政策归根到底还是为劳苦大众的,**早就说过,牢骚太盛人防腸断,风物长宜放眼量嘛。?

欧国能于是就去找新拍档。他心有所属,找的是家具厂的两个工友,他们果然都马上答应了。一个就是王沛林,是他三十多年的老工友,原来已经在影剧院门口找了一个保管摩托车、单车的活,听欧国能一说,二话不说就跟着来了欧巷。另一个工友是女的,叫卢咏红,是个油漆工,算起来还是对门方清母亲卢少容的远房亲戚,她四十刚出头,干净利索,快言快语,而且有一手包咸肉粽的技术,下岗这几个月,都是帮人做咸肉粽。?

欧国能和儿子商量好了的,当时就同大家商议劳动报酬。王沛林和卢咏红都说,约莫(差不多)就可以了。欧国能却提出,三人算是合作,同心协力,欧家负责提供场地、流动资金,每月收入减去支出成本,盈利按五、二五、二五分成,即欧国能占五成,王、卢二人占五成。王、卢二人没有意见,认为欧国能做人公道,都说要好好搞好这个早餐档。?

初八第一天重开早餐档,因为不敢做得太多,很快就卖完了。卢咏红到市场买来糯米、红豆、肥猪肉、虾米、冬菇、粽叶等材料,下午动手做了十来个咸肉粽,让大家品尝,大家都大声叫好。灿荣吃了一个还想吃,欧国能怕儿子吃糯米多了不消化,不敢让他再吃。?

灿荣就说,这么好吃的咸肉粽,你们就做来卖,保证买的人第二天还想来买。大家都笑了,想想有道理,欧国能便拍了板,增加一个经营品种。?

卢咏红心想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所以特意在材料上认真挑选,特别是冬菇,宁愿贵一点也挑当年的新鲜年货,那山珍特有的鲜香味,伴着淡淡的粽叶香散发出来,便是清源人习惯的口味。至于肥猪肉,那制作却花一点技巧,猪肉肥而不腻,入口即化,连口口声声说减肥的女仔也爱吃,便是师傅的不同凡响之处了。果然这咸肉粽才lou面三天,就招惹得买者盈门,也有从远处专门慕名而来的。?

灿荣对这咸肉粽情有独钟,他放了寒假也是天天在家帮忙卖早点的,见咸肉粽供不应求,有一天吃午饭时便说,我都说了,这么有水平的咸肉粽,一定好卖。如果申请一个商标专利,再卖卖广告,保证“卖开巷”(卖出好名声),嘿嘿,然后冲出亚洲,走向世界。说得大家哈哈笑起来。?

欧国能便笑着说,一个小粽子,一元几角的,值得申请专利,还卖广告??

欧灿辉却说,灿荣说得对,先有这样的雄心壮志,慢慢的等时机成熟,说不定还真能小粽子做出大文章呢!?

自己的意见得到大佬的认可,灿荣咧开嘴笑了。欧国能见了,也觉高兴,只是忽然又想起死去的老婆,心里便有一丝丝的难受。?

欧灿辉没了后顾之忧,便把心思都放在搞大排档上。阮桂洪年初六参加旅游团去香港旅游去了,他也没放在心上,后来就跟着郑叔忙开大排档的事:找湖南民工平整场地、找泥水工匠倒混凝土、搭建简易厨房、购买杯碗碟等一应家什……忙得脚不沾地。这些事做起来才知道繁琐,而且也不懂行情市价,他便很留心郑叔是如何处置的,学得很用心。?

阮桂洪从香港旅游回来,给灿荣带了一双旅游鞋。灿荣接过旅游鞋的时候,高兴得扑上去搂着阮桂洪乱蹦乱跳。这时候市场上旅游鞋属高档商品,欧灿辉在一些商店看过价钱,1000多元一双,最便宜的也不少于四、五百元,欧灿辉知道阮桂洪现在很有钱,很感激阮桂洪对他兄弟的情谊。不过也激起他的一股斗志,我也要努力,也要凭我的努力获得财富,凭我的努力给家人更好的生活。?

见着了从深圳回来的阿球,欧灿辉开心得不得了,得知赖水清在深圳过得很好,欧灿辉自然又是高兴,马上兴高采烈地和阿球、阮桂洪去江边徐炳的大排档喝酒欢聚。喝得正畅快时,阿球和阮桂洪提出,要参股欧灿辉的大排档,欧灿辉却犹豫了。若是他可以作主的,他一定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什么是沙煲兄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才叫兄弟,阮桂洪有钱愿意暗地帮他,阿球想回清源要找一个可kao落脚地,有福、有难的都找上他,照过去的脾气,他会不管不顾地一口答允。但自从跟了郑叔,欧灿辉慢慢的学会了凡事三思而后行。?

那天中午吃喝完了,因不同路,欧灿辉便和阮桂洪、阿球分了手,去塘仔边找郑叔。?

到了郑叔家,郑叔已经午睡小憩休息醒来,刚泡好了一壶热茶,招呼欧灿辉坐下说,来,先喝口热茶。辉仔,你知不知道为什么中国人喜欢饮茶?有一句老话,叫做早上一壶茶,气死卖药家。说的就是喝茶有保健养生功效。?

欧灿辉喝了酒,正觉口干,举杯喝了一大口,也笑着说,我也听过一句老话,叫做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说完又把杯里的茶都喝光了,抓起茶壶给自己茶杯又倒满一杯。郑叔哈哈笑了,说,孺子可教。?

因见欧灿辉又大口喝茶,郑叔便说,喝了酒,不要喝太浓、太多的茶。很多人以为茶能解酒,医学小常识里都讲了,这是不科学的。对了,今天什么事这么高兴,喝了这么多酒??

欧灿辉知道今天喝了七、八両白兰地,大约脸很红,而眼睛必定也是红红的,旁人一看就知道喝了酒。因见郑叔问,就把碰见好友阿球的事说了,顺便把阮桂洪和阿球要求入伙的事也提了出来。?

郑叔沉吟了一下,说,辉仔,有句老话,叫做相处好,同住难。外国人流行试婚,就是不办登记、不正式结婚就搬到一块住,也是这个道理,开头爱得要生要死,待住在一起,很多不知道的坏习惯暴lou无遗,一些很小的事情也发展到吵闹打架,你想想是什么道理??

欧灿辉一听,就知道郑叔不同意让阮桂洪、阿球入伙。果然,郑叔又继续说,你想保住同老友的关系,想老友一世,听我一句说话,不要和老友搞合伙、合股之类的事。你想想,感情是一回事,搞在一起,有意见分歧、有冲突、有吵闹,那是常常发生的,你怎么办?假如老友经常说错话、办错事,或者说,他的观念和你相左,你的办法常常得不到贯彻实施,你下不下得了手处理他、甚至辞退他?与其束手束脚,倒不如心无牵挂,放手一搏呢!?

郑叔说得有道理,但想到推掉好友拳拳之意,欧灿辉觉得拉不下这个面子,也硬不起这个心腸。郑叔似是看透了他的内心世界,说,你对他们说,就说我不同意,推到我身上好了。辉仔,宁愿老友以后有什么困难就倾尽全力帮他,这样做,才能做一世老友。真的,现在搞在一起,不用一年,老友会变成对头也不一定的。世事难料,人生难测啊!?

欧灿辉听了郑叔这一番道理,竟是无从反驳。不料郑叔又笑哈哈的说了一句,辉仔,你刚才不是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吗,我这个老人言,你总听得进去吧!?

欧灿辉一听,郑叔倚老卖老,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倒真是无话可说,便点了点头,对郑叔说,好,郑叔,我听你的。?

郑叔满意地也点头,说,从善如流,孺子可教也。?

第11章 第五节后记第13章 第一至四节第10章 第一至三节第4章 第八节第9章 第一至四节第11章 第八至九节第8章 第五至七节第9章 第一至三节第10章 第一至三节第6章 第一至四节第12章 第一至三节第3章 第一至三节第3章 第七节第7章 第一至三节卷2沉浮方清篇后记第1章 第五至七节第二章第一节第2章 第四至六节第7章 第一至三节第8章 第五至七节第3章 第四至六节第11章 第六节上第9章 第一至四节第1章 第五至七节第二章第一节第5章 第一至三节第4章 第四至六节第9章 第四至六节第2章 第六至八节第6章 第六节第11章 第五节第2章 第三至五节第4章 第一至三节第11章 第八至九节第3章 第九节第2章 第一节第10章 第一至三节卷2沉浮方清篇后记第4章 第一至三节后记第4章 第四至六节第8章 第一至三节第5章 第四至六节第5章 第七至九节第2章 第三至五节第7章 第五节第11章 第一至四节第7章 第一至四节第11章 第四节第5章 第十至十一节第9章 第一至四节第2章 二至三节第13章 第一至四节第9章 第四至六节第6章 第一至四节第4章 第四至六节第5章 第一至三节第12章 第四至五节第1章 第五至七节第二章第一节第6章 第六节第3章 第七节第9章 第七节第10章 第一至三节第4章 第四至六节第4章 第七节下第11章 第四节第7章 第一至四节第6章 第七至八节第8章 第四至五节第12章 尾声第5章 第七至九节第9章 尾声第1章 第四至五节第11章 第七节第11章 第八至九节第8章 第六至七节第8章 第一至四节第8章 第四至五节第8章 第四至五节第3章 第一至三节第2章 第四至六节第4章 第一至三节第2章 第二节后记第10章 第一至三节第11章 第五节第8章 第一至四节第3章 第四至六节第3章 第四至六节第4章 第四至六节第1章 第三节第四节后记第4章 第七至八节第5章 第一至四节第6章 第四至六节第4章 第七节上第11章 第五至七节第4章 第七节上后记
第11章 第五节后记第13章 第一至四节第10章 第一至三节第4章 第八节第9章 第一至四节第11章 第八至九节第8章 第五至七节第9章 第一至三节第10章 第一至三节第6章 第一至四节第12章 第一至三节第3章 第一至三节第3章 第七节第7章 第一至三节卷2沉浮方清篇后记第1章 第五至七节第二章第一节第2章 第四至六节第7章 第一至三节第8章 第五至七节第3章 第四至六节第11章 第六节上第9章 第一至四节第1章 第五至七节第二章第一节第5章 第一至三节第4章 第四至六节第9章 第四至六节第2章 第六至八节第6章 第六节第11章 第五节第2章 第三至五节第4章 第一至三节第11章 第八至九节第3章 第九节第2章 第一节第10章 第一至三节卷2沉浮方清篇后记第4章 第一至三节后记第4章 第四至六节第8章 第一至三节第5章 第四至六节第5章 第七至九节第2章 第三至五节第7章 第五节第11章 第一至四节第7章 第一至四节第11章 第四节第5章 第十至十一节第9章 第一至四节第2章 二至三节第13章 第一至四节第9章 第四至六节第6章 第一至四节第4章 第四至六节第5章 第一至三节第12章 第四至五节第1章 第五至七节第二章第一节第6章 第六节第3章 第七节第9章 第七节第10章 第一至三节第4章 第四至六节第4章 第七节下第11章 第四节第7章 第一至四节第6章 第七至八节第8章 第四至五节第12章 尾声第5章 第七至九节第9章 尾声第1章 第四至五节第11章 第七节第11章 第八至九节第8章 第六至七节第8章 第一至四节第8章 第四至五节第8章 第四至五节第3章 第一至三节第2章 第四至六节第4章 第一至三节第2章 第二节后记第10章 第一至三节第11章 第五节第8章 第一至四节第3章 第四至六节第3章 第四至六节第4章 第四至六节第1章 第三节第四节后记第4章 第七至八节第5章 第一至四节第6章 第四至六节第4章 第七节上第11章 第五至七节第4章 第七节上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