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颜肃之与甘县令聊天,颜肃之是不饮酒的,却命人给甘县令满斟了酒,听他介绍情况。颜肃之单知道百姓辛苦,却从不知道能辛苦至此。按规定,国家给编户齐民授田,男丁八十亩,女丁六十亩,老人过了六十的就要减半,儿童也减半。授了田的人,就要纳税,交粮和帛。这也还算公道。

可问题是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人,往往没有那么多田,但是税,还是要照交的。还有兼并,还有其他的杂税。普通百姓要交的税据不完全统计少的也有十几种,种树要交税,砍树也要交税。哦,遇上皇帝要用钱了,比如先帝登基的时候,就额外再加点税什么的。这种是一次性的,一次命令每丁出一千钱。

虽然有喜事,皇帝会“赐女子百户牛酒”,可赐的得比的,要多得多呢。大家宁愿你表折腾了T T

此外还有徭役,国家规定,不过二十日,实际远远不止这个数,用工多时,连妇女儿童老人都要齐上阵。不明白的还以为是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了呢。

至于饮食,好一点的人家,能四季吃饱,这已经算是不错的了,至于菜色,对不起,别讲究了!还缺盐……

颜肃之连忙放下了筷子:“等等等等,这里临海,怎么会缺盐呢?”在他的印象里,有海水,煮一煮卤水,就有盐了,好吗?而且国家允许你贩私盐的,盐不是国家官营啊亲!

甘县令叹道:“煮盐?且得有柴炭有铁锅啊!一石盐,十二石柴,方能煮成。多少人工?”柴要打、火要看,还种不种地了?哦对了,砍柴是吧?没树你砍个P?!自己种树怕抽税,山民那里……嘿嘿,你敢去砍柴,人家砍你的脑袋哟~有本事让朝廷千里围剿这穷山恶水呀~来呀来呀~

啊!忘了,还得有个铁锅什么的。铁……它是官营专卖的呀!一家子能有两口锅,日子就算不错的啦。锅铲都不一定是铁的,特别环保地用了木头,锅盖也是木头弄成个圆形的而已。炒盐的铁锅,还坏得快。

颜肃之:卧槽!

看着海水没盐吃,坑爹不坑爹?

当然,也有吃得起的,比如卢、牛、马、羊四家,但是不是人人都是狗大户,其他人只有望海兴叹。哎,忘了,靠海吃海,虽然小破渔船出海有风险,但是还能打鱼回来不是?不但能填肚子还能卖点钱补贴家用?

不不不,有这种想法的人真是太天真了。买卖也要收钱,嗯,打渔还要收点渔税什么的。

甘县令倒是好人,把能免的都免了,比如渔税。可是……买卖交易还要收钱!这是国家规定的。国家规定的税率,它高呀!

这个朝廷,穷得一比那啥,开始用的还是一群数死早的脑白痴,只知道收税。后来落到米丞相手里,才好了一点,可还是没有复苏的迹象。别傻了,一旦世家强,则朝廷就要弱,朝廷的财政,就得呵呵。天下的蛋糕就这么大,世家啃得多了,朝廷得的自然就要变少。

颜肃之听到最后,都没有胃口吃饭了。甘令也不吃了,只一口一口地喝酒。颜肃之又问县里其他情况,比如世家与伪世家,又比如山民。甘县令也一一说了,尤其说,他括隐,明知道还有猫腻,却不能下手更狠了,总得各留一点退路。世家不敢与朝廷命官硬扛,但是县令也不好将他们逼得太狠。尤其卢家,甘县令在这块地方呆了十多年了,愣是一次也没能成他家座上宾。听说这几家人家里也有俊材,他倒是想看一看再举荐,人家硬是没让孩子给他看。

颜肃之分析:越LOW越装逼,像个傻逼。说真格的,他这个土鳖,还能在各大世家那儿一席之地呢。卢家算个球?!更不用说那三个西贝货了。

甘县令又说山民,也不是很驯服,山民的头人挺顽固,连跟朝廷对话都很勉强。

但是头人的儿子被送了来学习先进文化知识,小朋友年方十二,认真好学,是个纯朴的好孩子。还央甘县令给取个名儿,他想跟甘县令的姓儿,结果被亲爹揍了一顿,指山为姓,指水为名,叫做山河。

甘县令听了,觉得不妥,就让他以河为小字,大名儿叫做山义。并且暗示颜肃之:“此子可用。”

颜肃之神翻译:这小子比他爹傻,可以让他扛大包。

————————————————————————————————

这边一个老泪纵横,一个满面悲悯。后面女人们却还欢快,姜氏敬甘家娘子安氏守得信清贫。安氏也喜姜氏娴静可人,更兼颜神佑乖巧,六郎可爱,便是相处得融洽。

安氏还介绍了许多当地食材,都说好吃。姜氏听闻蛇虫鼠蚁皆可食,满是不信。安氏道:“我才来的时候,也是不信的,吃了几回,就吃惯的。美味!”什么蛇羹炸蝎子的,都很帅气有木有?!

颜神佑在一边听着,偶尔逗一逗六郎。

安氏的话题已经转到菜园子上头了,跟姜氏说了自己的种菜心得。姜氏也含笑听着,她是自己会养蚕纺纱织布的主儿,对这些倒并不很排斥。又问安氏:“不知左近何处有桑树?天气回暖,桑叶长出,我还想教丫头养蚕织布呢。”

安氏对她的感观更好了,给她指点:“我就在后园种了些桑,还在城外也种了些儿。他们种桑,且要交税,我种的不用。我跟老头子说,四周围都种了桑,给我留两点儿,余下的,他们要用的自取。你知道不知道,桑椹可好吃啦。”

颜神佑头一回知道,种桑树,也是要交税的。这却是国家的规定了,分给丁女的田,必须有五亩种桑,好养蚕织布。织出来的布,要抽很多的税。所以,如果你在这五亩之外的空闲地也种桑的话,不好意思,这也要抽税了。

说这话的人逻辑死,可朝廷就是这么规定的。

甘县令治下算是好的了,到了有些地方,你家养了鸡鸭鹅、猪牛羊,也得缴税。简直不让人活了!

六郎还听不大明白,悄悄歪歪小身子,拉拉颜神佑的袖子:“阿姐。”

“啥?”

“就叫叫你。”

颜神佑心不在焉地刮刮他的小嫩鼻子,心说,怪不得有句话叫做“前世为恶,今世为县”,基层公务员,可真不好当啊!这受的是夹板儿气,上头施压你得挨着,下头反抗你就头一个顶缸。现在颜肃之就处在这么一个位置上,真是累爱。

叹了一口气,六郎不明所以地眨眨眼睛,伸手握住了她的手,站起来就学着颜神佑的样子,也要刮刮她的鼻子。可惜人矮胳膊短,没够到颜神佑的鼻子就被她在胳膊窝底下挠了两下。六郎觉得痒,发出了咯咯的笑声,小肥身子一扭一扭的,噗通一下就扎到颜神佑的怀里,也挠她痒痒了。

姜氏与安氏正说话,听到声音就看过来,两人都笑了起来。姜氏道:“让您见笑了,他们就这般淘气。”

安氏眼睛里露出些怀念来:“这样也好,在眼前了就好。我那几个孙子孙女儿,好些年不见啦,上回见面,还是三年前呢。”

姜氏听了,也是一阵伤感。忙岔开了话题,建议安氏换个富裕的县的时候,接一两个儿子到身边来:“亲生儿女侍候得也能尽心些。”

安氏道:“是呢,我也想着,将来好宽裕些,叫大郎过来。”

颜神佑听着这样的对话,暗暗咋舌,自己虽然常被世家鄙视,可好歹也是衣食无忧、使奴唤婢的。要是投胎成安氏这样的老公好歹还是个官儿呢,还要这么辛苦,可真是哭都没地儿哭去了。

六郎跟姐姐闹了一回,又坐正了,要不是小脸儿上还显出粉红色来,颜神佑都要怀疑自己眼花,这货几乎看不出刚淘气过的痕迹来。颜神佑暗恨:就这样阿娘还要说他不够聪明?再聪明就该成精啦!

哼唧了两声,颜神佑别过头去,心道,这里真是比较偏僻的,估计也没什么名师,全家在这里估计得呆上几年,六郎没个合适的老师可怎么办呢?课本的话,虽然现在的课本也是不错的啦,可总感觉少一点点童趣呢。

发散思维已经到了编写教材上了。等姜氏送别安氏的时候,颜神佑已经筹划了语文数学生物等等课程的初级课本了。

前面甘县令已经将所有钥匙与文书都交给颜肃之了,县面积虽大,人口却不多,是以籍簿也不多,颜肃之点了一点,大差不差,两人签了字,就算是交割完成了。甘令夫妇带走的也就是两个老仆、一个使女、一辆骡车、一头驴而已。颜肃之看他这样太清贫了,又要赠他一辆车,装着折算的钱米等物。都权作折算的公廨田的收成。

甘县令自己的排场不大,但是自发送行的人却是很多的,百姓十里相送,直将他送到驿站,还不肯离去。许多人洒泪道别,颜肃之也带着妻儿去送行,却留了几个管事在衙内收拾。

颜肃之回来之后叹道:“居官当如是。”这一天,甘县令给了颜肃之很大的触动。要知道,以前他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些苦事。便是读书时,他周围的同学虽没几个世家,却也没多少穷人,大家离地面太远。

姜氏道:“我尝读《列女传》,当时只道是寻常,一见安氏娘子,才知纸上读来终是浅薄了。”她也养个蚕、织个布,自以已是很质朴了,一见安氏,才明白自己那叫玩票,人家才是真职业。没得选,只能这样做了。

颜神佑哼唧了两下,问颜肃之:“阿爹,独木不成林,阿爹做官,难道要自己一个人来做么?”在京城的时候她没多这个嘴,是因为觉得长辈们应该都筹划好了,岂料到了地头上才发现,就她们一家过来了!

颜肃之笑道:“我自有主张。”从来也没有上任前就能把所有合适的帮手都寻找好了的。再者,颜肃之也有那么个小心思,这是他自己的小地盘,怎么着也得弄些个自己人来,他不想让旁人给掺沙子。是以他连齐凭这样的家庭教师都没要,就是免得被掣肘。

虽说无论如何,他是不可能跟亲戚朋友撇开关系的,但是,在颜肃之的心里,至少最初的班底,得是他自己挑选的。奇怪的坚持。

至于庶务,他也不是全然不通,只要给他一点时间,很快就能上手。况且他比甘县令更多了很多保障,最直观的就是他带来的部曲们。他原本的书僮,也召回了两个,都是陪侍过他读书的,也粗通文墨,简单一点的打杂工作也能胜任了。

甘县令也无法将所有的帮手都带来——他帮手本来就少些——还给颜肃之留了两个本地人。一个是吏目上的头儿,一个是文书。经甘县令十余年之整顿,至少这二人是比较能够相信,不至与地方上的士绅勾结太过的。

吏目姓何,行三,不多时已与何大认了亲戚了,吏亦在另册,与何大倒也相得益彰。文书姓方名章,年方三十,乃是个穷书生,性情有些执拗,与甘县令最是相得,可惜家在本地,尚有父母妻儿在此,委实走不开。甘县令便将他介绍给了颜肃之。

余下的缺员,有几个是甘县令带走了的,也有些是在甘县令时期就空缺了的——招不来合适的人。

从县衙编制不满上,颜肃之又对归义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他也不怕,本地读书人还是有的,除开卢、牛、马、羊所谓四姓士族,还有些寒门。此寒门与彼寒门,不是贫寒,而是暴发。自然也有读的人,县里还有所县学哩。便是四姓家中,颜肃之也认为,按照概念,总该有那么一个小唐仪才对。

颜肃之想得分明,便不着急,抱起儿子,拉着女儿,与妻子并肩到了后衙。

后衙已经收拾出了个大模样儿来了。六郎因已三岁了,便也与他一个院子居住,以阿方领头儿,姜氏拨与他两个年长侍女,又与他四个小厮。小厮也是打量着好了的,皆是姜氏陪嫁世仆之子。两个年长些,两个年幼些。年长的里,一个便是阿圆的儿子。阿圆夫家姓王,儿子就是王大郎。

姜氏出行,是比照着出嫁来收拾行李的,不止金银细软,连日常用品包括家具什么的都有。颜神佑的房间里,妆匣铜镜都架了起来,卧榻也是自己睡惯了的样式。书架都弄好了。只是因为县衙狭窄,阿竹等人都分住到了她这院子里的两厢——仆人房要分与各种跟随来的奴婢使用。比如已经成家了的奴婢们。

阿竹得未成家的小使女,便只好合住。客女们在西厢三间,乃是通铺。阿竹等四人分住东厢两间房里,六妞、阿琴、陶九妹、何二女就住了东厢剩下的一间。阿琴被阿竹带到自己的房里一同居住。

她的小院儿的前面,就是六郎的院子了。姐弟两个在东面跨院居住,西面的跨院,住的却是一班女乐——这是唐仪的手笔,认为归义太远,没什么娱乐,就送给朋友解闷儿了。

因才到,这一日与甘县令接触之后,便行休息了。

————————————————————————————————

次日一早起来,颜神佑还不觉得,只是阿竹给她梳头的时候,颜神佑从镜子里总觉得她的表情不对。好容易梳完了头,颜神佑便问道:“你怎么了?”

阿竹一向是个持重的人,身上很少有违和感。正在给颜神佑拿外衣的阿梅听了,快人快语道:“她脸上痒。”

不止是阿竹,又过了几天,连陶九妹脸上也开始出现些小红斑点。颜神佑本人反而身强体壮,一点毛病也没有。

郎中姓伍,与六妞五百年前是一家,只是在姜氏面前,大家都叫他郎中,或者以先生代称。盖因姜氏的三哥名叫“姜伍”,经阿圆科普,大家都自觉地避开了这么一个字。

郎中一看,就说不是大事儿,也不会传染,就是各人体质的问题。有的人到了这种花木繁茂的地方就会不适应,还有些人会发癣。春天里发的,故有个好听的名儿,叫做个桃花癣,通常情况下,过不多久就会自己消了。看各人体质,小孩子身上多发些。

如果实在不放心,他给随便开点药擦擦,止痒。

姜氏自然是不放心的。阿竹也识趣儿,直到脸上好了,才到颜神佑跟前来。颜神佑问她做什么去了,她笑道:“我教她们些针线去了。”客女们倒是适应良好的多,颜神佑要编个初级教材的时候,她们也闲着无聊,跟着前辈们学点手艺。

姜氏也很忙,忙着改造后花园。菜地她也保留了一点,但是作为一个官N代,她还是不习惯在自己日子过得下去的时候满园都是菜。便指使人将部分已采摘完了蔬菜的地方平整种花,又将园子里的小池塘疏浚了,准备养鲤鱼种荷花,再加盖个小凉亭什么的。

将将规划,图纸还没画好呢,本地士绅便一齐递帖求见。

这让颜神佑十分不解:“备酒宴?怎地甘县令说他们不近人情,如今却一齐上门了?这几个寒族倒也还罢了,怎地卢家也来了?牛、马、羊又是甚么人?怎么方先生将他们四家放到一处了?我不曾听归义有此三姓士人呀。”

她的谱学称不是专家,但是大致的情况还是了解的,来归义之前,也做过这方面的功课。她可以保证,哪一本谱书上,都没有说这三家是士族。

颜肃之道:“冒充的,哦,不过本地认。他们来,多半是因为你阿娘。旁的人,他们自然是应该投贴来见的。”

阿米豆腐,姜氏才是全国认证的真士族呢。卢氏在姜氏面前,自然是不够看的。如果是一般的寒族官员,到任之后,别人来看他,他还得去登门跟当地士族拜码头。

颜肃之是个土鳖,但是沾了老婆的光。而且……他家拳头忒大。识时务的人,自然都会来了。与甘县令到任时的情况,真是天壤之别。

当下颜肃之回了贴子,与他们约定了见面的日期。颜肃之如此郑重,也是有原因的,盖因方章告诉他,这些人,很多都是“三老”。有乡的三老,也有县的三老。此外还有“五更”。都是定制,乃是择当地年长有德行之人充当,以正教化。

这艰苦的生存环境下,能活到长寿,又掌握话语权的,也就那么些个人了。

颜神佑就明白了,反正,你不能忽略了他们。想来,颜肃之也不想忽略他们,但是想要收为己用,大概还是要费些周折的。毕竟他们不是来刷什么政绩声望,而是来建设根据地的。就得让这些人归心。

当然,如果有刺儿头,不要大意地剃,就是了。

于是,从西跨院里传来乐声的时间,颜神佑也不觉得烦了——这是必须的。

————————————————————————————————

定的日子是在五日后——不能再早了,再早,颜肃之连案卷都没看完呢。要不是甘县令走前将春耕事宜都安排好了,他得更忙。还有,等见完了本地士绅,他还要去拜见郡守。

总的来说,颜肃之接了一个不算烂的摊子,并且,起点比甘县令好太多了。甘县令尚且能在这里熬了十几年,想来颜肃之将这里经营起来,也不至于太难。当然,这些只是相对甘县令来说,甘县令那寒酸形状,大家也都在眼里了。

没想到才过了三天,京中邸报传来——那群号称要均贫富的乱民,把前去围剿的郁陶之子郁状给搞成重伤。好了,这下连见面的议题都有了。颜肃之感谢乱民们,给他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切入点。

作者有话要说:归义其实是个贫困县啊,捶地。

“三老”在早些时候,特别受尊敬的!帝王也要执礼以待。

感谢连续订阅没有跳订的亲们~

有大家的支持本文上了读者栽培榜了呢=3=

第83章第95章第178章第84章第27章 坑主的婆子第77章第78章第207章第156章第167章第8章 中二初显威第207章第67章第204章第226章 终于回家啦第226章 终于回家啦第186章第196章第80章第276章 天下一统了第279章 忙碌的公主第131章第114章第280章 开明的亲戚第249章 你快登基吧第158章第271章 夫妻档会师第93章第116章第301章 思想的隔阂第32章 真是高手呢第24章 神奇的女人第182章第309章 叶老师训话第219章 郁陶的表态第15章 中二好弟弟第215章第6章 陈年旧事二第124章第216章第25章 萝莉不愁嫁第313章 一代脑补帝第185章第218章 不能让他来第286章 开始建城啦第112章第214章第299章 解封的李今第285章 粗暴的处理第172章作者有话要说: 第46章 打了也白打第275章 两章合一章第95章第260章 女人的誓言第108章第19章 新年回娘家第191章第54章第95章第102章第234章 混乱的临安第307章 命也太好了第281章 第二次分红作者有话要说:感谢投霸王票的亲=3= 第62章第271章 夫妻档会师第162章第265章 女人的难题感谢投霸王霸的亲们=3= 第42章 继续发盒饭第274章 好多的盒饭第30章 学到新技能第151章第145章第248章 惹事的炖鱼第240章 重回旧京城第189章第289章 第三次分红第211章第185章第285章 粗暴的处理感谢浇花的亲=3= 第293章 唐仪的哲学感谢浇花的亲=3= 第293章 唐仪的哲学第267章 后补的徼文第116章第290章 一群坑爹货感谢投霸王票的同学们=3= 第122章第1章 坑爹的处境第224章 阮梅的发现第104章第262章 遇到一个宝第246章 不安份的人第260章 女人的誓言第77章第110章第274章 好多的盒饭第301章 思想的隔阂第133章第86章第99章第256章 聪明的胖纸
第83章第95章第178章第84章第27章 坑主的婆子第77章第78章第207章第156章第167章第8章 中二初显威第207章第67章第204章第226章 终于回家啦第226章 终于回家啦第186章第196章第80章第276章 天下一统了第279章 忙碌的公主第131章第114章第280章 开明的亲戚第249章 你快登基吧第158章第271章 夫妻档会师第93章第116章第301章 思想的隔阂第32章 真是高手呢第24章 神奇的女人第182章第309章 叶老师训话第219章 郁陶的表态第15章 中二好弟弟第215章第6章 陈年旧事二第124章第216章第25章 萝莉不愁嫁第313章 一代脑补帝第185章第218章 不能让他来第286章 开始建城啦第112章第214章第299章 解封的李今第285章 粗暴的处理第172章作者有话要说: 第46章 打了也白打第275章 两章合一章第95章第260章 女人的誓言第108章第19章 新年回娘家第191章第54章第95章第102章第234章 混乱的临安第307章 命也太好了第281章 第二次分红作者有话要说:感谢投霸王票的亲=3= 第62章第271章 夫妻档会师第162章第265章 女人的难题感谢投霸王霸的亲们=3= 第42章 继续发盒饭第274章 好多的盒饭第30章 学到新技能第151章第145章第248章 惹事的炖鱼第240章 重回旧京城第189章第289章 第三次分红第211章第185章第285章 粗暴的处理感谢浇花的亲=3= 第293章 唐仪的哲学感谢浇花的亲=3= 第293章 唐仪的哲学第267章 后补的徼文第116章第290章 一群坑爹货感谢投霸王票的同学们=3= 第122章第1章 坑爹的处境第224章 阮梅的发现第104章第262章 遇到一个宝第246章 不安份的人第260章 女人的誓言第77章第110章第274章 好多的盒饭第301章 思想的隔阂第133章第86章第99章第256章 聪明的胖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