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8章 《西游记》 佛道神仙的七情六欲 (7)

bookmark

谎话说多了,潜意识中往往会把别人都当成白痴,说起话来像是五岁孩子骗三岁孩子,很容易被人识破。红孩儿捉了唐僧,悟空变成牛魔王去救驾,红孩儿见“父亲”前来,奉献孝心,马上就要清蒸唐僧,悟空为拖延时间找借口:“我近来年老,你母亲常劝我作些善事。我想无甚作善,且持些斋戒。”罗刹女会劝吃人为生的牛魔王斋戒,这话说出来全世界的妖魔鬼怪都笑了。

常言道“祸从口出”,悟空是个话多的,也因此给自己惹了不少麻烦。途经灭法国时,国王是个比东土“三武一宗”更强悍的角色,对和尚赶尽杀绝。唐僧师徒连“护照”都不敢签了,装成马贩子想“偷渡”过境。他们晚上睡觉时不敢亮出光光的脑壳,四人挤进了一个大柜子之中。事情到此还比较顺利,偏偏悟空又管不住自己的嘴了,在柜子里胡言乱语:“我们原来的本身是五千两,前者马卖了三千两,如今两搭联里现有四千两,这一群马还卖他三千两,也有一本一利,彀了!彀了!”店伙计是强盗的“卧底”,听见有这么大一笔油水,没有理由放过,于是约了几十个同伴明火执杖来打劫“马贩子”。他们到了唐僧师徒的房中不见有人,便将唐僧师徒藏身的大柜子当做装银子的钱箱,抬了就走。可谁知半途上强盗遇着兵,唐僧师徒又落到了“政府军”手中,几乎成全了国王杀僧万名的心愿。

八戒虽然本事不如悟空,可讲大话倒和悟空有得一比。悟空被唐僧赶回花果山之后,八戒终于有了出头之日。宝象国国王问他是否能够降妖,为了能够继续享受贵宾级的待遇,八戒当即口出狂言:“我乃是天蓬元帅,只因罪犯天条,堕落下世,幸今皈正为僧。自从东土来此,第一会降妖的是我。”说完还唯恐众人不信,像吹气般长到丈高,一个好奇的人问道:“长老,似这等变得身高,必定长到甚么去处,才有止极?”面对俗人,八戒无所顾忌地信口开河:“看风,东风犹可,西风也将就;若是南风起,把青天也拱个大窟窿!”

被悟空挤对去巡山,八戒一肚子不乐意,走到没人之处,一头钻进草丛,倒头就睡。为了回去好交差,他事先编派了一篇谎话:“我这回去,见了师父,若问有妖怪,就说有妖怪。他问甚么山,我若说是泥捏的,土做的,锡打的,铜铸的,面蒸的,纸糊的,笔画的,他们见说我呆哩,若讲这话,一发说呆了,我只说是石头山。他问甚么洞,也只说是石头洞。他问甚么门,却说是钉钉的铁叶门。他问里边有多远,只说入内有三层。十分再搜寻,问门上钉子多少,只说老猪心忙记不真。此间编造停当,哄那弼马温去!”这话已是不着边际,等到唐僧问他同妖魔鬼怪是如何沟通的,八戒的回答更具想象力:“他叫我做猪祖宗,猪外公,安排些粉汤素食,教我吃了一顿,说道,摆旗鼓送我们过山哩。”

沙僧平时话不多,有人在旁边的时候,从不多言,一副老实忠厚的样子。不过,当第三者不在场的时候,他有时也会在背后诽谤他人。

偶尔遇到机会,沙僧说上几句话,总是意味深长,让人琢磨半天。悟空第一次被师父赶走后,八戒去化斋,时间长了点儿,唐僧耳热眼跳,身心不安,问沙僧说:“悟能去化斋,怎么这早晚还不回?”沙僧回答道:“师父,你还不晓得哩,他见这西方上人家斋僧的多,他肚子又大,他管你?只等他吃饱了才来哩。”同妖魔鬼怪对阵时,沙僧也会拿大话唬人,将自己昔日的光辉岁月“镀金”推出:“南天门里我为尊,灵霄殿前吾称上。”听了这话,不知道的还以为是玉帝大驾亲临呢!

唐僧虽是十世修行的转世灵童,却也管不住自己的嘴。为了让悟空把藏有金箍的帽子戴在头上,不惜破戒说谎:“是我小时穿戴的。这帽子若戴了,不用教经,就会念经;这衣服若穿了,不用演礼,就会行礼。”遇到强盗或是妖魔鬼怪,对方想听什么唐僧就说什么,阿谀逢迎,令人肉麻。为了自己脱身,唐僧也会说谎:“二位大王,且莫动手,我有个小徒弟,在后面就到。他身上有几两银子,把与你罢。”

路上看悟空不顺眼,唐僧不止一次将其逐出师门。为了表示自己的决心,还出具了书面解聘书,给悟空拿去为证:“猴头!执此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如再与你相见,我就堕了阿鼻地狱!”幸好,悟空从未把唐僧的气话当真过,否则,唐僧一路下来不知道要多受多少罪呢!

途经通天河,千年老鼋修行得能够口吐人言,把唐僧师徒驮在背上送过了八百里宽的河面。近百分之一的路途,唐僧师徒就这么轻而易举地过去了。

过河之后,唐僧没钱付“船费”,只好“打白条”:“老鼋累你,无物可赠,待我取经回谢你罢。”老鼋并没有收过河费的意思,它只求唐僧到了佛祖跟前问一下自己修炼的进度,何时自己能够修成个人形。唐僧一听,这简单,一句话而已,满口答应。可到了灵山,唐僧功德圆满脱了凡胎,兴奋无比,早把答应老鼋的事儿抛到了脑后。也幸而如此,给了疏于监管的观音一个“亡羊补牢”的机会,让唐僧师徒再遭一难。

即使佛祖如来,也不拿五戒之一的“妄语”当回事儿。为玉帝解围时,他和悟空是有赌约的:“我与你打个赌赛:你若有本事,一筋斗打出我这右手掌中,算你赢,再不用动刀兵苦争战,就请玉帝到西方居住,把天宫让你;若不能打出手掌,你还下界为妖,再修几劫,却来争吵。”悟空试过之后并不相信,没有马上认赌服输,想搞清事情的真相。这本来很正常,谁碰到跳不出掌心这种离奇的事儿都会求证的,怎能说翻脸就翻脸,说毁约就毁约,把人压在山下?

回到自己的地盘后,如来兴奋地向自己的徒众吹嘘:“玉帝大开金阙瑶宫,请我坐了首席,立安天大会谢我。”如此言语,一点高手风范都没有。

我信仰,因为我需要

《西游记》中充满了奇特的想象,众神仙上天入地无所不能,一个石猴只因几句口诀便能千变万化,翻个筋斗即可“环游地球”。这种描写固然满足了读者的胃口,却失去了宗教的严肃性。要想普及宗教,编写宣传手册态度一定要严肃,如果搞得像无厘头的电影剧本,固然能够娱乐大众,却无法骗信徒入门。

在人物刻画方面,《西游记》中佛道两家徒众及其领军人物同俗世中的人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名利、地位、,同样是他们追逐的目标。

在车迟国,悟空师兄弟三人为了一饱口腹之欲,把道教三清祖师圣像一齐丢进了茅厕,八戒嘴里还不忘占这几位熟人的便宜:“三清三清,我说你听:远方到此,惯灭妖精,欲享供养,无处安宁。借你坐位,略略少停。你等坐久,也且暂下毛坑。你平日家受用无穷,做个清净道士;今日里不免享些秽物,也做个受臭气的天尊!”吃饱喝足之后,悟空师兄弟三人兴冲冲地各留了一泡尿捉弄道家传人。

以悟空师兄弟三人的表现来看,他们都不是崇信佛法之人。八戒、沙僧两人是机会主义者,想跟着名人唐僧“出趟长差”,捞取些“政治资本”。悟空本是道教中人,可是看到佛门有好处,立刻改换门庭,摇身一变,成了佛祖的徒孙。途经通天河,观音养的金鱼偷偷跑出来换口味,当地的百姓要拿童男童女满足它的胃口,悟空给人出主意,让他们买个孩子献出去,留下自己的儿女,这种话怎能出自修真向善的和尚之口。

信仰如同竞选的口号,想换就换,这种典型的投机主义并不只发生在悟空一人身上。忠诚的信徒毕竟是少数,多数人出家是想不劳而获混碗饭吃,并非有投身佛教事业的追求:“我们不是好意要出家的,皆因父母生身,命犯华盖,家里养不住,才舍断了出家。”

为生活所迫入了佛门还算好的,佛道两家在俗世中骗吃骗喝的也不少。有更高追求的则利用善男信女来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黄巾军、太平天国、白莲教,无不是有心之人拿宗教当幌子,来追求世俗的享乐,正因为如此,中国的统治者历来对宗教防范甚严。

佛教之所以盛行,令世人前赴后继、义无反顾地追捧,高明之处在于它给世人勾画出一个来世的美景。一个大大的饼,虽然吃不到,但是,看起来很美。至于来世到底是不是这样,谁能验证?

既然信仰的目的是为来世讨个好前程,那就需要切实可行的途径。

作者在书中多次描述因果报应之说,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劝人为善,这是通向来世康庄大道的一条路径,崔判官就曾领着太宗到“六道轮回”之所增加感性认识。

玉兔只不过因为蟾宫的素娥打了它一掌,就一直怀恨在心。等到素娥思凡下界托生为人之后,玉兔把她遗弃到荒野之中,任其自生自灭。这种报复未免太残酷了,如果只因打人一掌就被流放,恐怕无人能得善终。

寇员外一家本来是佛门的忠实信徒,他能让一万名僧人放开肚皮在家中大吃大喝,可见其财力雄厚。唐僧师徒在寇家一住就是半个月,寇家在伙食费上可是花费不少,足见寇家对佛门的忠诚。可就是这样的人家,遇到飞来横祸,也立刻转变了立场,站到了佛门的对立面,把和尚送进了“班房”。

寇家的做法虽然不厚道,却也符合人之常情。本来,信仰就是个避难所,在需要的时候给信徒提供支持和安慰。假如总是需要信徒来保护信仰,甚至为其流血牺牲,还没有应得的回报,那还信个什么劲儿。

寇员外死后做了地藏菩萨身边掌善缘簿子的案长,说起来这也是个美差,相信油水绝不会少。可他还是一心想回到人世,对另一个世界毫不向往,可见,来世并不像佛门公开宣传的那么美好。

这种通过行善走向来世的康庄大道貌似很有说服力,但耗时太长,做起来太辛苦,并且同佛家的其他说法自相矛盾。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杀生之类的事情悟空师兄弟三人都干了不少,可一旦入了佛门,佛祖一概原谅了。这很功利——只要跟着我,就给你好处,不跟着我,让你吃不了兜着走。作恶并不要紧,关键是能够入我佛门。一旦“加盟”,就在我佛的有效保护之下了,以往的恶因一笔勾销,不会再有恶果。这种论调同“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明显冲突。

何况,主管生死轮回的地府官员工作也会出错,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投诉无门,以往的善举前功尽弃,都白忙活了。

太宗死而复生,要还阴间的情,因丧妻心如死灰的刘全“应聘”去了阴曹地府。因为是太宗的特使,有机会了解内情,刘全这才发现原来自己妻子的死亡是“冤假错案”。一般人早入轮回只能自怨命苦,根本没有可能知道阴间“官僚体制”的弊端。

对前一条路不放心的人,大可走第二条路,就是死后请人做法事。镇山太保的父亲在阴司里难脱苦海,日久不得超生,请唐僧念了几卷经,一世的罪业就被抵消了,从偏远山区的一个穷猎户,转生为大都市中的富家子弟。

比较下来,还是第二条路好。活着的时候,率性人生,死前留个遗嘱,做做法事即可,有效而且不会出错。这条路不需要预先投资,而是事后投资,即时反馈,马上就可以有收获,免除了被“放鸽子”的可能。

佛教不容易被人接受,还因为它同“以人为本”的理念相悖。入了佛门,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弃绝人类基本感情,这有违人类的正常感情。基督教就不同,不但一般的信徒可以吃喝享乐,娶妻生子,就是职业牧师也可以享受世俗生活的乐趣。显然,这种宽容的宗教精神更容易吸引大众。

有一酒肉和尚侮辱唐僧:“你这业畜,姓名也不知,父母也不识,还在此捣甚么鬼!”唐僧受了刺激,久已泯灭的情感被勾引出来,这才上演了一出寻母的故事。唐僧报仇之后,父亲复活了,一家人团聚本应是幸福生活的开始,结果却演变成了一出悲剧——如果不是唐僧执意当和尚,他母亲也不会自尽。

红孩儿入佛门的台阶很高,是观音的弟子。按说牛魔王和罗刹女应该觉得很有面子才对,可他们不但对引见人悟空没有丝毫感激之情,反而仇恨无比。这也难怪,连家都不让人回一次,做父母的能开心吗?本来,借芭蕉扇让红孩儿去最合适,一来可以让他同父母小聚,二来可以化解过节儿,三来不必大动干戈。如此公私两便的一个机会,观音竟然也不给。

书中有关傅奕上书陈述佛教弊端一事,历史上确有其事。不过,此事不是发生在太宗年间,而是发生在唐高祖李渊在位期间。当时的太史令傅奕写道:“西域之法,无君臣父子,以三涂六道,吓愚期庸。追既往之罪,窥将来之福,至有身陷恶逆,狱中礼佛,口诵梵言,以图偷免。且生死寿夭,本诸自然;刑德威福,系之人主。今闻俗徒矫托,皆云由佛,攘天理,窃主权。”身为宰相的萧瑀以傅奕非议圣人为由要求高祖对其严惩,萧瑀痴迷佛教是有其家族原因的,他的高祖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和尚皇帝”萧衍,他岂能容许他人随便在佛祖脸上抹黑。不过,当时李渊是偏向傅奕的。

后来的太宗李世民很注重出身,想攀个好祖先,正好道祖也姓李,因此,李世民在宗教方面的基本国策是崇道抑佛。提倡佛教的萧瑀个人行为不检点,这也使得太宗对佛教更加缺乏好感。萧瑀曾向太宗表示想出家做和尚,可不久又反悔了。太宗认为萧瑀反复无常,不但对其大加训斥,还给了降官免爵的处分。

第24章 《水浒传》 江湖好汉的另类情怀 (7)第7章 《西游记》 佛道神仙的七情六欲 (6)第10章 《三国演义》 政治斗争中的游戏规则 (2)第15章 《三国演义》 政治斗争中的游戏规则 (7)第30章 《红楼梦》 世俗男女的心理世界 (6)第28章 《红楼梦》 世俗男女的心理世界 (4)第13章 《三国演义》 政治斗争中的游戏规则 (5)第2章 《西游记》 佛道神仙的七情六欲 (1)第15章 《三国演义》 政治斗争中的游戏规则 (7)第30章 《红楼梦》 世俗男女的心理世界 (6)第13章 《三国演义》 政治斗争中的游戏规则 (5)第15章 《三国演义》 政治斗争中的游戏规则 (7)第22章 《水浒传》 江湖好汉的另类情怀 (5)第8章 《西游记》 佛道神仙的七情六欲 (7)第23章 《水浒传》 江湖好汉的另类情怀 (6)第9章 《三国演义》 政治斗争中的游戏规则 (1)第3章 《西游记》 佛道神仙的七情六欲 (2)第23章 《水浒传》 江湖好汉的另类情怀 (6)第2章 《西游记》 佛道神仙的七情六欲 (1)第17章 《三国演义》 政治斗争中的游戏规则 (9)第28章 《红楼梦》 世俗男女的心理世界 (4)第5章 《西游记》 佛道神仙的七情六欲 (4)第27章 《红楼梦》 世俗男女的心理世界 (3)第9章 《三国演义》 政治斗争中的游戏规则 (1)第4章 《西游记》 佛道神仙的七情六欲 (3)第26章 《红楼梦》 世俗男女的心理世界 (2)第21章 《水浒传》 江湖好汉的另类情怀 (4)第8章 《西游记》 佛道神仙的七情六欲 (7)第3章 《西游记》 佛道神仙的七情六欲 (2)第30章 《红楼梦》 世俗男女的心理世界 (6)第9章 《三国演义》 政治斗争中的游戏规则 (1)第2章 《西游记》 佛道神仙的七情六欲 (1)第27章 《红楼梦》 世俗男女的心理世界 (3)第2章 《西游记》 佛道神仙的七情六欲 (1)第17章 《三国演义》 政治斗争中的游戏规则 (9)第1章 前言第2章 《西游记》 佛道神仙的七情六欲 (1)第15章 《三国演义》 政治斗争中的游戏规则 (7)第18章 《水浒传》 江湖好汉的另类情怀 (1)第27章 《红楼梦》 世俗男女的心理世界 (3)第4章 《西游记》 佛道神仙的七情六欲 (3)第3章 《西游记》 佛道神仙的七情六欲 (2)第20章 《水浒传》 江湖好汉的另类情怀 (3)第26章 《红楼梦》 世俗男女的心理世界 (2)第28章 《红楼梦》 世俗男女的心理世界 (4)第27章 《红楼梦》 世俗男女的心理世界 (3)第5章 《西游记》 佛道神仙的七情六欲 (4)第13章 《三国演义》 政治斗争中的游戏规则 (5)第17章 《三国演义》 政治斗争中的游戏规则 (9)第23章 《水浒传》 江湖好汉的另类情怀 (6)第18章 《水浒传》 江湖好汉的另类情怀 (1)第7章 《西游记》 佛道神仙的七情六欲 (6)第7章 《西游记》 佛道神仙的七情六欲 (6)第12章 《三国演义》 政治斗争中的游戏规则 (4)第20章 《水浒传》 江湖好汉的另类情怀 (3)第29章 《红楼梦》 世俗男女的心理世界 (5)第2章 《西游记》 佛道神仙的七情六欲 (1)第16章 《三国演义》 政治斗争中的游戏规则 (8)第19章 《水浒传》 江湖好汉的另类情怀 (2)第3章 《西游记》 佛道神仙的七情六欲 (2)第1章 前言第23章 《水浒传》 江湖好汉的另类情怀 (6)第9章 《三国演义》 政治斗争中的游戏规则 (1)第9章 《三国演义》 政治斗争中的游戏规则 (1)第5章 《西游记》 佛道神仙的七情六欲 (4)第5章 《西游记》 佛道神仙的七情六欲 (4)第30章 《红楼梦》 世俗男女的心理世界 (6)第5章 《西游记》 佛道神仙的七情六欲 (4)第15章 《三国演义》 政治斗争中的游戏规则 (7)第12章 《三国演义》 政治斗争中的游戏规则 (4)第14章 《三国演义》 政治斗争中的游戏规则 (6)第16章 《三国演义》 政治斗争中的游戏规则 (8)第2章 《西游记》 佛道神仙的七情六欲 (1)第3章 《西游记》 佛道神仙的七情六欲 (2)第1章 前言第11章 《三国演义》 政治斗争中的游戏规则 (3)第15章 《三国演义》 政治斗争中的游戏规则 (7)第9章 《三国演义》 政治斗争中的游戏规则 (1)第9章 《三国演义》 政治斗争中的游戏规则 (1)第5章 《西游记》 佛道神仙的七情六欲 (4)第24章 《水浒传》 江湖好汉的另类情怀 (7)第17章 《三国演义》 政治斗争中的游戏规则 (9)第4章 《西游记》 佛道神仙的七情六欲 (3)第22章 《水浒传》 江湖好汉的另类情怀 (5)第29章 《红楼梦》 世俗男女的心理世界 (5)第13章 《三国演义》 政治斗争中的游戏规则 (5)第22章 《水浒传》 江湖好汉的另类情怀 (5)第6章 《西游记》 佛道神仙的七情六欲 (5)第19章 《水浒传》 江湖好汉的另类情怀 (2)第9章 《三国演义》 政治斗争中的游戏规则 (1)第16章 《三国演义》 政治斗争中的游戏规则 (8)第11章 《三国演义》 政治斗争中的游戏规则 (3)第27章 《红楼梦》 世俗男女的心理世界 (3)第8章 《西游记》 佛道神仙的七情六欲 (7)
第24章 《水浒传》 江湖好汉的另类情怀 (7)第7章 《西游记》 佛道神仙的七情六欲 (6)第10章 《三国演义》 政治斗争中的游戏规则 (2)第15章 《三国演义》 政治斗争中的游戏规则 (7)第30章 《红楼梦》 世俗男女的心理世界 (6)第28章 《红楼梦》 世俗男女的心理世界 (4)第13章 《三国演义》 政治斗争中的游戏规则 (5)第2章 《西游记》 佛道神仙的七情六欲 (1)第15章 《三国演义》 政治斗争中的游戏规则 (7)第30章 《红楼梦》 世俗男女的心理世界 (6)第13章 《三国演义》 政治斗争中的游戏规则 (5)第15章 《三国演义》 政治斗争中的游戏规则 (7)第22章 《水浒传》 江湖好汉的另类情怀 (5)第8章 《西游记》 佛道神仙的七情六欲 (7)第23章 《水浒传》 江湖好汉的另类情怀 (6)第9章 《三国演义》 政治斗争中的游戏规则 (1)第3章 《西游记》 佛道神仙的七情六欲 (2)第23章 《水浒传》 江湖好汉的另类情怀 (6)第2章 《西游记》 佛道神仙的七情六欲 (1)第17章 《三国演义》 政治斗争中的游戏规则 (9)第28章 《红楼梦》 世俗男女的心理世界 (4)第5章 《西游记》 佛道神仙的七情六欲 (4)第27章 《红楼梦》 世俗男女的心理世界 (3)第9章 《三国演义》 政治斗争中的游戏规则 (1)第4章 《西游记》 佛道神仙的七情六欲 (3)第26章 《红楼梦》 世俗男女的心理世界 (2)第21章 《水浒传》 江湖好汉的另类情怀 (4)第8章 《西游记》 佛道神仙的七情六欲 (7)第3章 《西游记》 佛道神仙的七情六欲 (2)第30章 《红楼梦》 世俗男女的心理世界 (6)第9章 《三国演义》 政治斗争中的游戏规则 (1)第2章 《西游记》 佛道神仙的七情六欲 (1)第27章 《红楼梦》 世俗男女的心理世界 (3)第2章 《西游记》 佛道神仙的七情六欲 (1)第17章 《三国演义》 政治斗争中的游戏规则 (9)第1章 前言第2章 《西游记》 佛道神仙的七情六欲 (1)第15章 《三国演义》 政治斗争中的游戏规则 (7)第18章 《水浒传》 江湖好汉的另类情怀 (1)第27章 《红楼梦》 世俗男女的心理世界 (3)第4章 《西游记》 佛道神仙的七情六欲 (3)第3章 《西游记》 佛道神仙的七情六欲 (2)第20章 《水浒传》 江湖好汉的另类情怀 (3)第26章 《红楼梦》 世俗男女的心理世界 (2)第28章 《红楼梦》 世俗男女的心理世界 (4)第27章 《红楼梦》 世俗男女的心理世界 (3)第5章 《西游记》 佛道神仙的七情六欲 (4)第13章 《三国演义》 政治斗争中的游戏规则 (5)第17章 《三国演义》 政治斗争中的游戏规则 (9)第23章 《水浒传》 江湖好汉的另类情怀 (6)第18章 《水浒传》 江湖好汉的另类情怀 (1)第7章 《西游记》 佛道神仙的七情六欲 (6)第7章 《西游记》 佛道神仙的七情六欲 (6)第12章 《三国演义》 政治斗争中的游戏规则 (4)第20章 《水浒传》 江湖好汉的另类情怀 (3)第29章 《红楼梦》 世俗男女的心理世界 (5)第2章 《西游记》 佛道神仙的七情六欲 (1)第16章 《三国演义》 政治斗争中的游戏规则 (8)第19章 《水浒传》 江湖好汉的另类情怀 (2)第3章 《西游记》 佛道神仙的七情六欲 (2)第1章 前言第23章 《水浒传》 江湖好汉的另类情怀 (6)第9章 《三国演义》 政治斗争中的游戏规则 (1)第9章 《三国演义》 政治斗争中的游戏规则 (1)第5章 《西游记》 佛道神仙的七情六欲 (4)第5章 《西游记》 佛道神仙的七情六欲 (4)第30章 《红楼梦》 世俗男女的心理世界 (6)第5章 《西游记》 佛道神仙的七情六欲 (4)第15章 《三国演义》 政治斗争中的游戏规则 (7)第12章 《三国演义》 政治斗争中的游戏规则 (4)第14章 《三国演义》 政治斗争中的游戏规则 (6)第16章 《三国演义》 政治斗争中的游戏规则 (8)第2章 《西游记》 佛道神仙的七情六欲 (1)第3章 《西游记》 佛道神仙的七情六欲 (2)第1章 前言第11章 《三国演义》 政治斗争中的游戏规则 (3)第15章 《三国演义》 政治斗争中的游戏规则 (7)第9章 《三国演义》 政治斗争中的游戏规则 (1)第9章 《三国演义》 政治斗争中的游戏规则 (1)第5章 《西游记》 佛道神仙的七情六欲 (4)第24章 《水浒传》 江湖好汉的另类情怀 (7)第17章 《三国演义》 政治斗争中的游戏规则 (9)第4章 《西游记》 佛道神仙的七情六欲 (3)第22章 《水浒传》 江湖好汉的另类情怀 (5)第29章 《红楼梦》 世俗男女的心理世界 (5)第13章 《三国演义》 政治斗争中的游戏规则 (5)第22章 《水浒传》 江湖好汉的另类情怀 (5)第6章 《西游记》 佛道神仙的七情六欲 (5)第19章 《水浒传》 江湖好汉的另类情怀 (2)第9章 《三国演义》 政治斗争中的游戏规则 (1)第16章 《三国演义》 政治斗争中的游戏规则 (8)第11章 《三国演义》 政治斗争中的游戏规则 (3)第27章 《红楼梦》 世俗男女的心理世界 (3)第8章 《西游记》 佛道神仙的七情六欲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