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拿下滑州

卫回视!,旦人自廊里步入中庭。穿青煮官袍。横习刀。身长六尺有余,与他和折仲古这等北方男子比起来,虽稍显矮但其人年不过三十,面白。留短须,气量恢宏,风度不凡。折彦质一见来人,快步上前执其手道:“德远兄,多年未见。因何在此?。没等对方回答,又自顾言道“登第后,我记得贤兄外放陕西作了县令?”

那人笑道:“方才卸任,蒙圣恩,回京除枢密承旨一职。”说罢,抽回了被对方握住的右手,长揖一拜,口称见过签书相公。

折彦质却再度执其手,表现得甚是亲近,笑道:“弟与贤兄同榜进士,何必见外?”

“虽为同年。但大人居二品高位,下官不过六品之职。这法度不可废啊。”若是他人,同榜中进士,一个身居要职,一个官小位低,断然是自惭形秽。但此人却无一丝一毫自卑之意,谈笑间自有一股大家风范。徐卫打量此人良久,心里猜测着他该是哪位名人?

两个熟人相谈甚欢,倒把徐卫晾在了一旁。折彦质突然想起,拉了那人过来,对他介绍道:“子昂,我与你引荐,这位是我同年,姓张名俊,字德远,四川绵竹人。”

张淡?就猜测肯定是两宋之际哪位名臣,果不其然。若说北宋时期,李纲为主战派执宰代表,那么到南宋之后,便数这张俊了。当下徐卫抱拳一礼:“幸会。”枢密承旨为六品官,与他同级。

折彦质正当介绍他时,张淡伸手制止:“相公且慢,下官猜上一

“哦?甚好!想当年,你我一同登第,兄预测同榜进士之前途,大多言中。可见贤别只人之明。你且猜猜,这位是谁?”折仲古笑道。

张俊目视徐卫。朗声道:“这位小官人当在弱冠之年,虽着官袍戴乌纱,却难掩一身英武之气,应是行伍中人。日前。签书相公于京外大败金贼,有一人,引两万王师,夜劫金军粮营,克尽全功。及金贼回师急救,又结严阵以御,危难之时,与士卒同战,身被十数创,东京为之震撼。可谓一战成名,扭转局势!姓徐。名卫,行九,字子昂。想必便是这位。”

折彦质闻言大笑。徐卫亦笑道:“不敢当

“德远兄果是法眼如炬,这位正是徐卫徐子昂。”折彦质笑声不断,看来是在东京偶遇故交,十分欣喜。

又说一阵闲话。无非是折张二人追忆往昔。又顺带着夸赞徐卫一番。折仲古话锋一转,问道:“兄方才言说巧合”

“哦,我正奉徐枢密之命,往请相公赴枢府议事。没想到。一到中庭。便见相公与子昂皆仰视照壁,因而有此一语。”张俊说罢,即引二人入内。眼下,太上皇与南逃之臣虽多已回京,但官家执意清洗,因此东京各衙署缺员的现象并未完全解决。偌大一个枢府,竟显得有几分冷清。

行至一处所在,方才热闹一些。着青红公服的官员往来络绎,直掇纱帽的小吏行走其间,张淡介绍道,这里便是枢密院十二房,一应军务大事,都是先送达此处,呈交枢密长官指示后,又打回十二房分曹办

过了十二房。穿行于回廊之间,张俊不时地与同僚打着招呼,其中竟有几人与徐卫相识,也点头示意。至一处大院,张俊停下整理衣冠,一边言道:“枢相深恶懒怠之风,可不敢大意。”折徐二人闻听,也照样学样。直到冠正衣平,一丝不芶后,方才入内。

方踏入大内。便见里面各设公案,官员们埋于案间,或阅读公文,或奋笔疾书。未见一人交谈。往南行十数步,便有雕花隔断,纱幔半垂,张俊立于前,轻声报道:“启枢相,折彦质徐卫到。”

“哦,这么快?进来。”里面传来徐绍的声音。

入处里间,但见陈设奢丽,公案桌椅等各色器具一应俱全,枢密使徐绍背南而座,着紫色公服,此时已然起身,腰间金带炫目,鱼袋耀眼,正拿起一方印信,往一纸书文上盖下,而后拿在手中,走了下来。

三人都行礼。徐绍一点头,径直行到桌边道:“坐,都妾。”

三人坐定,张俊完成差事,自行离去。旁边小吏上前奉茶水,折彦质自然不是来讨茶吃的,心里装着事,侧看了徐卫一眼,见他并无言之意,遂道:“枢相,下官此来”

话未说完,枢密相公已将那张文书递到他面前,墨迹未干,印泥犹湿,显然是方才所写。折彦质一怔,取过细看。这一看。直看得他眉头一扬,面露喜色!原来,这便是枢密长官亲自签的军令。以折彦质为京畿制置副使。统管京畿军务,节制在京诸将,明白无误地写着,自军令所下之日起,即刻对滑州用兵!

此时,彦质心中又惊又喜,喜的是官家终于下定决心,要图宗望。惊的是,枢密相公何以知晓我心事?又是如何使得官家痛下决心?

“仲古,你等日前一战,自是挫敌凶焰,一举扭转顾势。

但此时,东京仍旧暗藏危险。滑州之敌,若不能克,日久必生变故。这一点。你心中要有数,万万不可大意才是。”徐绍待他看完军令之后,郑重地嘱咐道。

将军令收好。折彦质正色道:“下官知晓轻重,请枢相放心,便在今日,下官即往滑州坐镇指挥。”

徐绍看他一眼。若有所思,片玄之后敲了敲桌面:“不妨透露个消息给你,一盏茶之前。收到西京留守司军报,还是说金人扣河甚急,抵挡不住,有守河部队开始遁逃,独韩世忠所部仍在奋战。”

徐卫心中一动。昨天西京才来报,时隔一日又报,若不是情况万分危急。怎能如此?看来,黄河多半是守不住,粘罕过河在即。说不定!这个。时候已经过河了!

折彦质亦惊,当下无二话,愤然起身,对着徐绍一拜,转身大步而去。徐绍目送。叹道:“文判抓全。国家良臣也,折氏一门,必在此人身上中兴门……

。说罢。见侄子沉思不语,遂问道“伤情如何?。

“皮肉伤,不要数”徐卫随其答道。

“官家也很关心你的伤创,今日散朝还问过我。”徐绍说道。

徐卫并没有当即朝禁中一拜,感谢皇恩浩荡云云,而是忧道:“枢密相公,粘罕到达黄河是什么时候的事?”

徐绍略一思索,答道:“去岁腊月中。”

“现在是正月初,也就是说粘罕被挡在河东至少半个月,十几天都没能强渡成功,现在西京突然告急,粘罕可能从太原调兵南下了。”徐卫语气中的忧虑,徐绍感同身受。网困了恶狼,又来猛虎啊。

不过想到陕西王师二十万来援,徐绍心里稍安,也宽慰侄儿道:“无妨,西军强援尾随金军而来,岭使粘罕有所顾虑。如果再能了结滑州之事。东京当无忧。”

徐卫点点头,但愿如此吧。

“哦。对了,折彦质姚平仲攻取滑州,张叔夜回卫帝阙,京东京南十四县防务由他接手,你徐绍欲言又止,

徐卫闻出味儿来,苦笑道:“调我去京西?”

“正是。”徐绍点,头。

“劫粮一役,虎捷伤亡九千余,现在我手上兵力只三万余,而且还有相当部分是两河溃兵,既没战力又没纪律,”徐卫叫屈道。

“没奈何。连班直都用上了,还哪来的兵?徐原徐胜虽驰援西京以阻粘罕,但据我估计,不太乐观。到时若滑州未破,还得你来挡一阵。只要斡离不被灭,万事都好说徐绍如何不知侄子难处?可没办法,两河部队死的死,散的散,东京兵力本就有限,唯一指望得上的陕西军还在半路上,这时候只能把刚刚经历苦战的虎捷乡军推上去了。

“遵命。”徐卫起身抱拳道。

到底是亲亲的侄子,徐绍终究不忍,小声道:”官家也知你难处,已经着人给你叙功,准备封赏。据说官家比较倾向于留你在身边,有司官员洞察上意,说徐卫功大,应该破格提拔。甚至有人提出,一步到位,直上“殿前都虞侯。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么?这是要把你作为三衙大帅来培养小子,殿帅、骑帅、步帅哪个不是在外磨练几十年才能当上?也是让你撞到了时机,遇上朝廷急需用人之际,官家又偏爱于你,看这样子,到不了三十岁,你就能成为三衙统帅。”

徐卫劫粮之时,斡离不大军回救,他都没慌过,偏在听了这话之后,顿时失色。什么玩意?把我留在东京?如果一直在京师,哪怕官衔再显要。说到底还是看家护院的。就算这次完胜女真,但宋金攻守之势,短期之内不会改变。有了一次二次南侵。就会有三次四次。自己侥幸能化解一两次,可谁敢保证不会有一天阴沟翻船?况且,东京无险可守,河北亦然,留在此地风险太大。最重要的是,眼下国难当头。朝廷正要用武人效命。

等大战过后,金人两三年之内当不复来,到时。崇文抑武的风气必然卷土再上。到时候,在这场大遭到文官集团猜忌。如北宋名帅秋青,从士兵干起,一直做到枢密使。就被文臣们如疯狗一般猖狂攻击,秋青为人忠义,文臣们抓不到把柄。就编造一些故事,什么秋家的狗长角,秋府夜奇光,秋青宅院的井中有黄气十数丈,冲天而起等等。说白了,就是影射秋青有异心。本来极为信任喜爱秋青的宋仁宗,也不得不在这漫天攻击之下,将他逐出朝廷。半年之后,这位宋军领袖抑郁再死”

徐绍见他神情有异。笑问道:“怎么?看你神情,倒不太欢

?”

“三叔面前,不说虚话。如果这次能击退女真。我宁愿到西边外任。”徐卫如实说道。

徐绍闻言。脸上笑容尽敛,盯着侄儿看了半晌。终于点头道:“一切有三叔在。我来安排。”他为执政,位高而权重,又渐得皇帝信任,说得上话。如果他答应安排。事情便有希望。

徐卫起身拜谢,当即便告辞离开,准备回陈留召集部下,交割防务,开赴京西驻防。网想走,忽地笑问道:“卑职斗胆问一句,枢密相公是如何说动官家痛下决心的?”昨日赵桓召见他三人,虽然极受鼓舞,但最后仍旧没有明诏示下,今日枢密院却已经下了军令,那肯定是三叔进的言。

“我与少宰相公联合向官家进言,只一句,若能攻灭金军于境内,缚敌酋于殿前。将天下欢动,四海归心。”徐绍说道。

徐卫听后,细细品味一番,这才辞别。姜是老的辣呀,换成自己,绝难说出这句话来。此话初听时。只觉平平无奇,是个人都能说出来。但若仔细想,这话里透出的意思,却是赵桓现在最想要的。

换成另一种说法,那就是,如果在皇帝你领导之下,取得如此大胜,那么满朝文武,天下军民,士农工商,远近诸夷都会欢欣鼓舞,衷心拥戴。从此,你的权威将无人能撼动!包括,太上皇!

赵估当初迫于形势,又急于逃跑,不得已而将皇帝位传于太子赵桓。可他才四十多岁,正值壮年。岂能甘心?且无论京城还是地方,皆有他旧臣。万一哪天等时局平稳些,他又图复辟,赵桓拿什么对抗?要,就是民心!

你赵桓受命于危难之中,正值女真入寇,山河破碎。如果你能领导军民抗战。非但不割地,不赔款,不称臣,还将入侵大军击败,那就说明,你比你老子强。因为他在大敌当前时选择了逃跑。既然你比他强,那么谁还会希望他重回金殿?童贯?早已身异处。蔡京?据说已经在潭州病死。蔡攸?也被勒死了。其他宵小之辈,不足为虑。(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6肌,支持作宋阀

第680章 割地求和第764章 徐家庄第354章 准备大干第781章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第693章 天威难测第34章 乱刀分尸第224章 大帅曲端第676章 辽军东来第426章 来之不易的胜利第807章 就是今天第255章 火热河东第546章 出奇制胜第304章 曲端夺城第426章 来之不易的胜利你奸我不第392章 徐绍入陕第171章 拿下滑州第229章 三司派员第17章 别高兴得太早第556章 三镇节度使第四百三十六章第402章 铁浮屠重现第七百四十三章第505章 火冒三丈第147章 暴乱第252章 争相请战第292章 痛哭的人第799章 川陕跃进第686章 望风而逃第258章 暗战第149章 布局第96章 教诲第699章 鸟枪换炮第774章 识时务者为俊杰第593章 徐太尉第四百一十章第173章 杀马充饥第八百五十章第479章 耻而后勇第60章 荣归第201章 洞房花烛第42章 小蚂蚱第709章 双方罢兵第454章 太上赵佶第555章 铩羽而还第694章 疑人不用第321章 便宜行事第七百四十六章第661章 无胆鼠辈第349章 定戎大撤退第423章 火器失效?第608章 四个女人第118章 张宪第430章 混乱的延安第731章 成都之行第247章 诏书飞传第678章 中枢派员第554章 班师凯旋第403章 为何冒险第533章 有钱有钱要粮有粮第711章 原来如此第302章 粘罕第137章 转机第332章 撤得诡异第71章 整编第448章 胡马南来第669章 斩首示众第9章 王八蛋县尉第145章 力挽狂澜第335章 离奇事件第66章 长辈第28章 阎王与小鬼第四百一十一章第569章 引军归国第216章 重组阵形第305章 坐地起价第531章 满朝欢腾第626章 扶正还是分治第632章 插旗燕云第421章 陈兵耀武第773章 兵临东京第50章 率部归来第356章 军队执法第340章 徐卫的转折点第283章 过河!过河!过河!第541章 徐大病危第617章 面具战将第671章 契丹使者第766章 背水而战第264章 军阀规划第660章 公道在人心第12章 徐家庄的二愣子们第722章 皇帝殡天第八百六十一章第21章 八品官都不要第29章 执照到手 正式营业第621章 王庶致仕第756章 河北!河北!第333章 回马枪第382章 乐极生悲
第680章 割地求和第764章 徐家庄第354章 准备大干第781章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第693章 天威难测第34章 乱刀分尸第224章 大帅曲端第676章 辽军东来第426章 来之不易的胜利第807章 就是今天第255章 火热河东第546章 出奇制胜第304章 曲端夺城第426章 来之不易的胜利你奸我不第392章 徐绍入陕第171章 拿下滑州第229章 三司派员第17章 别高兴得太早第556章 三镇节度使第四百三十六章第402章 铁浮屠重现第七百四十三章第505章 火冒三丈第147章 暴乱第252章 争相请战第292章 痛哭的人第799章 川陕跃进第686章 望风而逃第258章 暗战第149章 布局第96章 教诲第699章 鸟枪换炮第774章 识时务者为俊杰第593章 徐太尉第四百一十章第173章 杀马充饥第八百五十章第479章 耻而后勇第60章 荣归第201章 洞房花烛第42章 小蚂蚱第709章 双方罢兵第454章 太上赵佶第555章 铩羽而还第694章 疑人不用第321章 便宜行事第七百四十六章第661章 无胆鼠辈第349章 定戎大撤退第423章 火器失效?第608章 四个女人第118章 张宪第430章 混乱的延安第731章 成都之行第247章 诏书飞传第678章 中枢派员第554章 班师凯旋第403章 为何冒险第533章 有钱有钱要粮有粮第711章 原来如此第302章 粘罕第137章 转机第332章 撤得诡异第71章 整编第448章 胡马南来第669章 斩首示众第9章 王八蛋县尉第145章 力挽狂澜第335章 离奇事件第66章 长辈第28章 阎王与小鬼第四百一十一章第569章 引军归国第216章 重组阵形第305章 坐地起价第531章 满朝欢腾第626章 扶正还是分治第632章 插旗燕云第421章 陈兵耀武第773章 兵临东京第50章 率部归来第356章 军队执法第340章 徐卫的转折点第283章 过河!过河!过河!第541章 徐大病危第617章 面具战将第671章 契丹使者第766章 背水而战第264章 军阀规划第660章 公道在人心第12章 徐家庄的二愣子们第722章 皇帝殡天第八百六十一章第21章 八品官都不要第29章 执照到手 正式营业第621章 王庶致仕第756章 河北!河北!第333章 回马枪第382章 乐极生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