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古城新风

陶恩培的思绪随着渐渐喧闹的人声而中断,挑开马车的帘子往外望去,却已经到了苏州城外。陶恩培有些惊诧眼前的苏州,这苏州似乎还是从前的苏州,自古以来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但却又似乎不是自己从前见到过的苏州了。

陶恩培看到的苏州和从前一样,是著名的江南水乡,城内水港交错,街衢纵横,晚唐诗人杜荀鹤有诗云:“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行于在苏州众多的街巷之中的名胜山塘街,这条街是被称誉为“姑苏第一名街”。?山塘街东起阊门渡僧桥,西至苏州名胜虎丘山的望山桥,长约七里。

此处和从前一样,四周皆商肆毗连,各种商号、茶肆、酒家、戏院、客栈等无不具,但却似乎少了些烟馆和花楼。

青色的小方石路面,还是一般的平整,两旁种植的悬铃木,隔路树臂几可连接,暑天行走十分荫凉。路旁树下各种摊档摆设开来,从街头连到街尾。摊位上,袍服裙衫、头花首饰、鞋帽巾袜、果品散食、盆景艺品、玻璃器皿等等应有尽有,甚至还有洋货杂品五金等,果真是人山人海、热气腾腾,绘出了一幅繁华山塘街市图来。

“只是更比从前繁华了啊,到底是哪里不对呢?”陶恩培心中暗暗想着,总觉得所见的苏州虽然比从前繁华,但似乎有着更加不同的东西让这古城有了另一种味道。

忽闻一阵悦耳的歌声传来,陶恩培抬眼望去,只见数名顶着红巾的青年女子撑着油纸伞而来,一旁戏院那婉转的评弹传来,伴着那走在细微春雨中的女子。依依呀呀的低声歌唱映衬出这座江南古镇的韵味来。

再看四周的人群,陶恩培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人不一样了。”

往来的熙熙攘攘人群之内,鲜少再见到那拖着长辫、穿着马蹄袖马褂的人,街上的女子们似乎都是天足,走起路来更加的自信和无羁,男子们的长袍短褂夹着飒爽的红巾,而来往行人见面都是拱手作揖为礼,也不见了那打千哈腰的卑颜奴色,似乎胸膛都能更加挺起几分来。放眼望去。眼下的人群没有了昔日人群那剃光前额的光亮,取而代之的却是一抹令人艳目的鲜红,是一种暖人心和催人奋进的红色!

陶恩培慢慢明白了过来,蓄了长发的男子和摆脱了缠足的女子们,让苏州这座古城更加的自信了起来。一种挣脱了束缚和桎梏的酣畅淋漓在这座古城中焕发出来,与衡阳那种死气沉沉的压抑不同。陶恩培感受到挂在人们脸上的笑容却是发自内心的。

带着千万般的感慨。陶恩培来到了西王府外,门外百余名西殿参护在此处巡守,却无一人在此迎接自己。陶恩培心头微微有些失望,但想自己一个失了衡阳的人,也没什么脸面要人家八抬大轿的来接吧。

宋锋、苏冀上前向门口参护统领交了公文官照后,自有西殿参护进西王府内禀报。陶恩培下了马车。便在府外等候。

才下马车,便有数骑骏马飞驰而至,上面的人穿了太平天国的官服,头戴红风帽。风尘仆仆的下了马来,早有西殿参护前去牵马。那人却不用西殿参护禀报,径直入了西王府,也没有参护阻拦。

陶恩培很是好奇的问身旁的苏冀道:“这人是谁?不用通禀便可入内?”

苏冀紧了紧身上的袍服道:“这位大人便是舆宣司的王韬王大人,那《苏南时报》便是他主持刊行的。”

陶恩培哦了一声,那报纸路上他也曾向苏冀借来看过,其上内容贯穿古今,涵盖中西,多有议论时政,抨击满清的言语,言辞锋利而令人心折,饶是陶恩培自觉已经是反叛之人,但那报纸上的言论却是字字诛心。

“原来他就是王韬,果然是仪表堂堂。”陶恩培捋着颌下胡须轻叹道。

“陶老先生,以你的文采也可以给那报纸投稿的,只要报纸的主编们审核过,也一样可以刊在报纸上,流传言语于民间的。”苏冀淡淡一笑说道。

陶恩培嗯了一声,似乎有些意动,但还未答话时,却见一辆西洋马车施迤而来。这西洋马车与中国马车不同,车棚乃是方形黑色的,其上还有透明的玻璃窗,沿路而来陶恩培也多次看到这种马车,但总觉得这马车不似咱们国中马车那华盖顶来得有意境。

马车在西王府门口停下,上面下来一中一西两人,中国人穿着太平天国的官服,也戴了红风帽,而那西洋人却是一身燕尾礼服,高高的礼帽和文明杖拿在手中,一头的金色头发,让陶恩培第一次近距离见到了洋人。

这两人下了马车后,令陶恩培想不到的是,那太平天国的官员操着一口洋文和那洋人说着什么,两人经过陶恩培等人身边时,只是微微颔首算是打个招呼,然后两人便面带忧色,一路说着也进了西王府。

陶恩培又是一脸的好奇,这次还没等他开口,苏冀便道:“陶老,你是不是想问这两人是谁?那位大人是咱们西王府工部尚书徐寿,他在上海墨海书院求学数年,又多跟随李善兰老先生翻译中外典籍,洋文可是说得极为利落的。那洋人我可就不认识了,自从开始修建上海到苏州的铁路,往来苏州和上海之间的洋人可是极多的。”

陶恩培哦了一声,一旁的宋锋坏坏的一笑说道:“那洋人叫什么威尔伯,他到上海的时候,我可是参加了迎接他的护卫队,这洋人脾气大得很,不过他老婆和女儿不错,那肌肤都是雪花白、雪花白的……”

苏冀暗叹此人没救了,三句话没说完,又说道女人身上去了。陶恩培眉头皱起道:“宋队长啊,常言有道,色字头上一把刀,女色一道最好适可而止……”

宋锋哼了一声,打断他道:“陶老,你这人什么都好,就是太罗嗦了。”说罢便转到一边去了。

就在这时,府中出来十余人,当先一人却是西王娘洪宣娇,宋锋、苏冀两人急忙上前见礼,陶恩培却没见过洪宣娇,旁人引荐了才上前见礼。

那西王娘一身黄袍马褂,头上戴了黄色的风貌,人又长得极为美貌,到让陶恩培不敢直视,只听那西王娘轻声说道:“陶老先生受苦了,小女子带西殿上下同衡阳百姓先谢过老先生。”说罢便盈盈下拜。

西王娘的柔声细语戳中了陶恩培的委屈之处,他忍不住流下泪来,急忙上前还礼道:“不敢担西王妃大礼,老朽失了衡阳,愧对西王重托啊。”

西王娘扶起陶恩培道:“老先生切莫如此说,西王对衡阳的安排一直耿耿于怀,当时迫于形势离开,他就觉得对不住先生,先生殚精竭虑,保全百姓的功劳,大家都是明白的。”

听了这话,陶恩培如释重负,更加泪流不止,西王娘劝了一回后,命人带陶恩培进府先歇息,又告诉陶恩培,西王带着西殿参护去了东郊田庄帮农忙,她这便去寻他回来,让陶恩培先在府中歇息。当下陶恩培便跟着西殿引赞进了王府,西王娘自带人去了。

到了府中,陶恩培仿佛进入了一个陆离光怪的地方,堂堂一座王府,却想一座巨大的衙门一般。随处可见匆匆而过的人,人人手中都是抱着厚厚的文案,人人都是行色匆匆,人人都是有自己的事在忙碌着。

前院的墙上大大的写着“效率、廉洁、奉公、敬业”几个大字,到让陶恩培驻足看了好大一阵。

来到后院一排厢房,第一间内却见适才所见的那徐寿带着几个太平天国官员和几个洋人指着一幅幅的地图互相争执着什么,中文洋文夹杂不清,陶恩培也不知道他们在争论什么。但见几个洋人怒目高声,一副气势汹汹的样子,陶恩培有些担心的对身旁的西殿引赞道:“他们这般争执会不会打起来?要不要换亲兵来?”

那引赞微微一笑说道:“不必,陶先生有所不知,这些洋人不知我们的礼仪,素来都是这么高声的。西王和西王娘每次都要和这些洋人争执不休的,西王殿下说过,这些洋人认理不认人,只要你的道理是对的,就能说服他们,不管他们多么的嗓门大。”

陶恩培哦了一声,自言自语道:“认理不认人,认理不认人。”

又来到一间厢房外,只听里面噼里啪啦的算盘声音响个不停,只见里面排了十余张桌案,十余名算手埋头打着算盘算着账目。

陶恩培奇道:“西王府中有这么多账房先生么?”

那引赞摇头笑道:“不是,他们这一班房是在筹算铁路的迁界费用,上海铁路要修过来,沿途会占到不少的民田民居,他们是在筹算迁界安民的费用。刚才那边徐寿大人和洋人争论的也是这个,听闻洋人勘定的铁路会占到太多的民田、民居,而徐寿大人带人勘定的线路则可以避过不少民田、民居,但却会让铁路多费些营建费用,因此两边还在争论。两边都在等这边算出到底是迁界安民费少还是营建费少。”陶恩培哦了一声倒也听明白了。

一连十余间厢房都是办公场所,陶恩培这才明白过来,这西王府就是西殿的中枢衙门。

到了最末一间厢房,那引赞吩咐几名西殿参护照顾陶恩培,只说西王府如今用房紧张,只能让陶恩培暂时委屈在这里,稍后西王见了陶恩培后自然会有安顿。。)

第469章 南丁格尔第345章 趋利避害第272章 各自肚肠第548章 重游故地第201章 小心翼翼第713章 九思堂会第8章 密探齐出第197章 故人情分第611章 驱狼吞虎第510章 确认身份第169章 红单船来第613章 三座大营第30章 衙仓纳捐第537章 留条活路第532章 江塘之战第392章 西王专列第534章 文艺复兴第629章 静海双塘第739章 战后余波第702章 一家所累第599章 联军困境第698章 尸位素餐第590章 随风摇摆第175章 青浦抗粮第360章 南下广州第323章 宗族之议第648章 遥不可及第286章 天王秀全第615章 唾面自干第535章 复兴之路第121章 破而后立第331章 喜事连连第21章 升斗小民第23章 长沙巨富第279章 如何解结第343章 无罪而诛第239章 继攻上海第561章 适合人选第683章 不屈定海第526章 韬光养晦第748章 各人际遇第554章 中风前症第124章 定计留客第150章 南京城破第171章 聊表心意第534章 文艺复兴第574章 严父爱儿第349章 破镜难圆第670章 如何自保第304章 再起波澜第383章 家和事兴第467章 谁来接位第47章 棋局死活第574章 严父爱儿第326章 工业力量第10章 奉天诛妖第593章 感谢上帝第559章 亲人团聚第529章 赤水之战第719章 与我何干第248章 海关关税第548章 重游故地第614章 别无他法第76章 一片孤寒第333章 外籍教官第447章 消息传来第131章 围魏救赵第527章 各得所求第117章 抛妻弃家第394章 对日合作第225章 高昂代价第436章 攻心为上第589章 自投罗网第671章 势如破竹第43章 宜欢不哭第586章 大侦察队第609章 近卫前驱第507章 李丁送信第669章 回国人选第393章 川路圣谟第376章 十三行街第133章 西王远征第704章 诸事安排第482章 天王国宗第103章 天王东王第572章 雪帅之约第542章 后山夜战第483章 财政赤字第254章 怡和洋行第247章 互相试探第234章 和春误我第604章 虎头蛇尾第170章 唯今之计第2章 磐陀石上第118章 大军南下第242章 太平基督第684章 养寇自重第346章 心烦意乱第487章 声北击南
第469章 南丁格尔第345章 趋利避害第272章 各自肚肠第548章 重游故地第201章 小心翼翼第713章 九思堂会第8章 密探齐出第197章 故人情分第611章 驱狼吞虎第510章 确认身份第169章 红单船来第613章 三座大营第30章 衙仓纳捐第537章 留条活路第532章 江塘之战第392章 西王专列第534章 文艺复兴第629章 静海双塘第739章 战后余波第702章 一家所累第599章 联军困境第698章 尸位素餐第590章 随风摇摆第175章 青浦抗粮第360章 南下广州第323章 宗族之议第648章 遥不可及第286章 天王秀全第615章 唾面自干第535章 复兴之路第121章 破而后立第331章 喜事连连第21章 升斗小民第23章 长沙巨富第279章 如何解结第343章 无罪而诛第239章 继攻上海第561章 适合人选第683章 不屈定海第526章 韬光养晦第748章 各人际遇第554章 中风前症第124章 定计留客第150章 南京城破第171章 聊表心意第534章 文艺复兴第574章 严父爱儿第349章 破镜难圆第670章 如何自保第304章 再起波澜第383章 家和事兴第467章 谁来接位第47章 棋局死活第574章 严父爱儿第326章 工业力量第10章 奉天诛妖第593章 感谢上帝第559章 亲人团聚第529章 赤水之战第719章 与我何干第248章 海关关税第548章 重游故地第614章 别无他法第76章 一片孤寒第333章 外籍教官第447章 消息传来第131章 围魏救赵第527章 各得所求第117章 抛妻弃家第394章 对日合作第225章 高昂代价第436章 攻心为上第589章 自投罗网第671章 势如破竹第43章 宜欢不哭第586章 大侦察队第609章 近卫前驱第507章 李丁送信第669章 回国人选第393章 川路圣谟第376章 十三行街第133章 西王远征第704章 诸事安排第482章 天王国宗第103章 天王东王第572章 雪帅之约第542章 后山夜战第483章 财政赤字第254章 怡和洋行第247章 互相试探第234章 和春误我第604章 虎头蛇尾第170章 唯今之计第2章 磐陀石上第118章 大军南下第242章 太平基督第684章 养寇自重第346章 心烦意乱第487章 声北击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