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楼船龙舟

乘船北上,行于运河。

北人不擅水的特点显露无遗,众人都十分紧张的坐在船舱,都没人敢站上甲板,甚至许多人直接晕船。

曹庆直摇头。

“这不过是永济渠运河,一条渠而已,不是大江大河,这船也挺大,怎么就这么不济。”

武胖子吐的脸色发白,趴在舱口,有气无力的道,“你是南人你当然这样说,我们北人擅马可不擅船,这风浪这么大,船这么晃,脑浆都要晃出来了。”

河北人苏烈倒表现挺好,站在船头迎风而立,很是威武,他老家河北冀州武邑县,苏家庄园就在绛河边,西面不远就是河北有名的大河漳水,东面就是御河永济渠运河了。

苏烈水性是比较好的,当年他在老家剿匪安民的时候,因流贼擅于利于平原上纵横的水网流窜,他还特意招募擅水渔民船员组织了一支水军,战绩了得。

怀玉他们此行北上,直接坐船走运河是最方便快捷的,直接雇佣了多艘货船,这些货船还挺大。

方艏方艉、平底,两端上翘,船底板和船舷皆为单层木结构,船底是纵向单板平铺,船舷单板上下拼接,缝隙间填桐油灰,舱内还有水密舱,据说船体内还有龙筋,可以起到很好的支撑和加固船体的作用。

这种船属于较新式先进的货船,不仅北方运河上常见,就连长江、黄河下游,一些大的内湖以及近海也常见,这类船统称沙船。

隋唐之际,船种类还是很多的,但大致是分成方头平底船和尖首尖底船两大类。

方船平底的沙船,是内河、近海主要船型。

曹庆是造船的行家,对这条船评价不错,觉得造的挺好,“这船船体宽大,重心氏,可与狂风巨浪搏击,而且他是平底吃水浅,尤其适当在浅水行驶,航速快,载重高。

特别是他这船体宽大,可多置桅帆,充分利用风力,逆风顶水也能航行,此船江河湖海无所不往,而且用途广泛,货运、捕鱼、水战皆可,他强就强在平底、方头、方艄、宽、大、扁、浅的特点,恃沙行不畏浅滩,甚至还能直接坐滩。”

“这船还特别稳,不惧风浪不易倾覆,”

曹庆觉得他们坐着这沙船,行在这并不宽也没啥风浪的运河上,武胖子他们居然还能晕成这样,真是没用。

“长江上风浪可比这大多了,而且沙船是能直接在沿海行驶的,那才风高浪急,”

武胖子不服气,“我在长安看过昆明池的水师演练,水师们的五牙战舰和黄龙舰,那才叫高大如楼,船上还能跑马呢。”

曹庆却不以为然,“五牙舰和黄龙舰虽高大如楼,但这种楼船真论平稳远不及沙船,就算是在江河之上,有风浪时也易倾覆。”

武胖子说的五牙战舰,还是隋朝时杨素为平陈而仿以前建造的战舰,战舰甲板上还有五层楼,高百多尺,前后左右还安装了六个拍竿,整艘船更是能容纳八百名战士,甲板上可跑马。

而史书载王濬甚至还建过大船连舫,围长约一百七十米,能载两千余人,两船并列称连舫,总长五十五米。

杨素的五牙战舰,就是同样长达五十五米的大舰。

黄龙舰比五牙舰稍小些。

武子不服气,“当年杨素平陈,南陈将领戚欣统领一百多条青龙战船,驻守三峡狼尾滩,阻击杨素南下,杨素以步卒攻南北,甲兵攻北岸,亲率千艘黄龙战舰直攻,戚欣大败,青龙舰队也全成了俘虏。

后来在岐亭,南陈的吕仲肃以三条巨大铁索拦江,仍没拦住杨素。

第三战,吕仲肃卷土重来,占据荆门延州拦截,杨素则招募了一千擅水性、擅驾船的部族巴蟹人,乘四艘五牙战舰,轻松的就用拍竿破碎了吕忠肃十余战船,三战过后,巴陵以东,无敢守者。”

“你怎么能说楼船无用?南陈不是最擅舟师水战,为何却打不过北方的楼船?”

曹庆摇摇头,“首先,这楼船并不是杨素发明的,这本就是以前江南先使用的,而且汉代时就有楼船,还有楼船将军,汉代的楼船是起三楼,但汉人都早有总结,说船上建楼三重,如遇风暴,人力不可制,不便于事,然为水军,不可不设,以张形势也。

杨素的五牙战舰和稍小的三楼的黄龙船等,其实并没什么好吹嘘的,他能三战皆败南陈水军,也不是因为他的战舰了得,跟船没什么关系。”

说到底,南陈被隋所灭,本就不是战术层面的事。

“隋朝征高句丽,不是数次派水师从东莱直趋平壤?水师中也多楼船战舰。”

“那你难道不知道开皇十八年第一次征高句丽时,水陆并进,周罗喉率领的水军遭遇风暴,结果许多船只倾覆,士兵和船只都葬身大海,当时楼船基本上都翻船沉没了。”

开皇十八年,杨坚发兵三十万征高句丽,以汉王杨谅为元帅,宰相高颖为长史,大将王世积为副将,比杨广还早了十年,结果是陆路逢雨季,辽西走廊道路泥泞,辽河洪水泛滥,三百里沼泽,粮草供应不上,后又因三百里沼泽地带高温高湿,士兵密集,导致了疫病传染,士兵死者十七八,

水路又遇风暴,三十万大军都没见到高句丽人的面,就几乎全军尽没,后来高句丽上表自称粪土之臣请罪,杨坚也就顺势接受,不再征辽。

楼船虽运兵多,也高大威风,但根本不适合海上,甚至近河上也并不合适。

曹庆是行家,对这些当然清楚。

后来杨广三征高句丽,虽也还是派水师从东莱出发,既有沿辽东沿海而行,也有直趋平壤的,但已经几乎不再用楼船了。

这玩意装的兵多粮多,但也容易翻,一翻也是沉的更多。

“永济渠上其实还是这种沙船最好用,”

整个永济渠长达四千余里,源起洛阳黄河北的怀州沁水,从怀州武陟一路北上到幽州东南(天津),在此连接永济渠北段,直抵幽州城。

不过从武陟到卫州这一段,隋朝修通后也就通航十年左右,本就条件不太好,后来战乱缺少疏通,那段也就不能航行大船。

实际上现在永济渠已经是从卫州的汲县为起点,还是引入了清水、淇水济漕的结果。

从卫州一直到天津,基本上运河段还是比较通畅的,能跑楼船。

比如最繁忙的清河段,渠道水面宽十七丈,深两丈四,可通行高四十二尺,长二百丈,载数百人的龙舟。

跑这种平底沙船更是通畅。

就是到了冬天,运河结冰,会有一段时间不能跑。

但现在才是秋天,水量稍减,也不影响。

对于生长的在江南的曹庆来说,永济渠这样的运河,就跟家门口的小水沟一样不值一提,他们老家,十来岁的孩童,都能在这样宽的河渠里畅游。

“在我们老家,这样的河渠,哪还需要什么船?我少时去城里,就要经过好几条河,因不愿意绕路过桥也不愿意花钱坐渡船,我们都是直接脱了衣服顶在头上,游过去还不湿衣物的。”

“你这是吹牛!”胖子虽然晕的厉害浑身瘫软,可就剩下一张嘴还硬的。

怀玉笑笑,“这倒没什么可怀疑的,就跟塞外草原上的牧民,打小马背上长大,才两三岁就骑羊,稍大点就骑牛骑马,人家十一二岁,已经弓马娴熟,骑射了得了。”

运河虽不算宽阔,但两岸堤上遍植杨柳,当年隋朝征发百万男女修永济渠,四千里同时开挖,仅用一年时间就挖通了,不得不说一句效率高,但这种做法也确实太急,搞的民怨沸腾,结果杨广还是修了几条运河相连,又建东都,再征高句丽,硬生生把大业盛世给折腾没了。

大隋王朝已经随风飘散,但隋朝留下的运河却还通畅,两岸的杨柳树也已经长的很高大了。

“当年隋大业天子乘坐巨大的龙舟航于运河,因船太大风力带不动,只得让许多纤夫拉船,据说都还特意用少女拉纤。”

胖子一听倒来了精神,“真用少女拉纤?”

“据我所知,只是民间所传。”

杨广乘龙舟巡游,可不只皇帝,还带着文武百官,甚至许多高僧道士,以及后宫妃嫔宫女等,曹庆说他曾见过一次杨广乘龙舟巡游往江都,当时整个队伍,包括随从禁军等,加起来十余万人。

皇帝乘龙舟也叫水殿,妃嫔们乘浮景船和水彩舟,王公贵族们坐的是五楼、三楼、二楼的楼船,以下的则是普通的沙船等,

“当时整个队伍从洛阳起航,从头到尾排开得二百余里长,第一条船出发,到最后一条船离港,用了一个多月。

整个船队因为许多船太大,只得用纤夫,但用的不是少女。给龙舟拉纤的叫殿脚,共一千零八十人,分为三番,每番三百六。给皇后船拉纤的也叫殿脚,共九百九十人。给浮景舟拉纤的,每船一百人。

而楼船以下的运兵船、运输船这些,就不给纤夫,由士兵拉纤。

整个船队纤夫数量极多。

皇帝妃嫔,王公贵族,文武百官,将校士卒,以及大量的纤夫、随从等,组成了一支庞大的巡游队伍,一路消耗巨大,都得沿途州县供给。

当时大业天子下诏,所过州县,五百里皆供食。”

听着这话,大家不由沉默。

能想象当时场面确实壮观无比,可杨广也把自己的大业折腾没了。

“禀都督,前面便要进入相州境内了。”

“相州都督双士洛率官吏前来迎接!”

第489章 洛阳死城第496章 楼船龙舟第715章 岭南王第328章 武怀玉的杀招第688章 卖地三千顷第796章 三王一相第762章 佳人第252章 贵族的体面第1053章 俱为臣妾第177章 血染清河第298章 段阎王和武大人第401章 压岁第164章 别宅妇人第156章 拥立登极第463章 观自在第505章 白袍胜紫衣第545章 大唐军节节败退第204章 皇上又来了第1034章 太子亲迎第485章 自请外出第79章 战前约定第197章 胳膊肘朝外拐的樊仙姬第441章 狗脊岭黄金宝藏第296章 新茶到货第1038章 带兵都护第763章 独孤第693章 斩立决第1073章 大姨子的提醒第886章 降龙伏虎第938章 皇家赘婿第65章 浮子宴上建乡团第906章 七府经略相公第247章 清河崔氏的邀约第78章 千里觅封侯第884章 高句丽游女第640章 今天敢打侯君集,明天就敢造反第1049章 联手第1021章 点将授封第997章 兵中之龙第378章 帝传三代武代李第224章 穷进士第954章 赏黄金千两第269章 开国公第518章 纵横捭阖第1045章 皇后的两个请求第191章 大封功臣第669章 给你机会不中用啊第509章 幽州十八军第331章 孤军留守第560章 北山奚胡曳落河第901章 这就有些过份了第157章 血溅金殿第261章 高尚的武侯第249章 列门戟 建私庙第978章 陛下钦赐尼姑第1072章 事情暴露第1065章 天谴第1027章 天下岂有四十年之太子乎第134章 当殿被弹第487章 给太子再上一课第403章 你也配坐我前面?第148章 记名弟子第761章 嫡系第1033章 门当户对第587章 门生故旧在要路第225章 不主动不拒绝第28章 合作伙伴第925章 民所求者第947章 将死第1060章 李靖的无奈第932章 长叹一声第261章 高尚的武侯第257章 征服的欲望第528章 长刀出鞘饮血还第423章 抬棺见第339章 赏金猎人第219章 清水衙门第987章 位列凌烟阁第241章 向魏家提亲第602章 总管第990章 武氏绝密第978章 陛下钦赐尼姑第427章 金榜题名争捉婿第122章 勤王讨虏第677章 托塔天王三太子第730章 下海第59章 天王补心第33章 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第324章 段公子第130章 高氏姐妹第104章 共赴黄泉第229章 六扇门 小妾第647章 与皇帝共天下第239章 师弟侯君集第184章 一摞借条第174章 可敦第590章 谷贱伤农第544章 赌徒颉利输红眼第500章 圣太子和他的贤良师第563章 咄咄逼人博陵崔
第489章 洛阳死城第496章 楼船龙舟第715章 岭南王第328章 武怀玉的杀招第688章 卖地三千顷第796章 三王一相第762章 佳人第252章 贵族的体面第1053章 俱为臣妾第177章 血染清河第298章 段阎王和武大人第401章 压岁第164章 别宅妇人第156章 拥立登极第463章 观自在第505章 白袍胜紫衣第545章 大唐军节节败退第204章 皇上又来了第1034章 太子亲迎第485章 自请外出第79章 战前约定第197章 胳膊肘朝外拐的樊仙姬第441章 狗脊岭黄金宝藏第296章 新茶到货第1038章 带兵都护第763章 独孤第693章 斩立决第1073章 大姨子的提醒第886章 降龙伏虎第938章 皇家赘婿第65章 浮子宴上建乡团第906章 七府经略相公第247章 清河崔氏的邀约第78章 千里觅封侯第884章 高句丽游女第640章 今天敢打侯君集,明天就敢造反第1049章 联手第1021章 点将授封第997章 兵中之龙第378章 帝传三代武代李第224章 穷进士第954章 赏黄金千两第269章 开国公第518章 纵横捭阖第1045章 皇后的两个请求第191章 大封功臣第669章 给你机会不中用啊第509章 幽州十八军第331章 孤军留守第560章 北山奚胡曳落河第901章 这就有些过份了第157章 血溅金殿第261章 高尚的武侯第249章 列门戟 建私庙第978章 陛下钦赐尼姑第1072章 事情暴露第1065章 天谴第1027章 天下岂有四十年之太子乎第134章 当殿被弹第487章 给太子再上一课第403章 你也配坐我前面?第148章 记名弟子第761章 嫡系第1033章 门当户对第587章 门生故旧在要路第225章 不主动不拒绝第28章 合作伙伴第925章 民所求者第947章 将死第1060章 李靖的无奈第932章 长叹一声第261章 高尚的武侯第257章 征服的欲望第528章 长刀出鞘饮血还第423章 抬棺见第339章 赏金猎人第219章 清水衙门第987章 位列凌烟阁第241章 向魏家提亲第602章 总管第990章 武氏绝密第978章 陛下钦赐尼姑第427章 金榜题名争捉婿第122章 勤王讨虏第677章 托塔天王三太子第730章 下海第59章 天王补心第33章 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第324章 段公子第130章 高氏姐妹第104章 共赴黄泉第229章 六扇门 小妾第647章 与皇帝共天下第239章 师弟侯君集第184章 一摞借条第174章 可敦第590章 谷贱伤农第544章 赌徒颉利输红眼第500章 圣太子和他的贤良师第563章 咄咄逼人博陵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