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射策

张任的剑没有特意指向谁,也没有樊哙对舞,仿佛就只是一场简单的剑舞而已。

只是,坐在下面的一众世家中人,却不这么想。

今日大王明显就是有备而来,可自己等人难道真的就这样简单的屈服了?

“彩!”

张任方方停下,收剑于后,高诚当即击掌喝彩,又言道:“不愧是孤之爱将,甚好甚好!”

“末将谢大王赞!”

“嗯~”

高诚点了下头,示意张任且退,又看向杨彪、杜翕、韦端三人。

“诸位,张将军之剑,乃是天下吾大周名剑,无坚不破。使此剑所舞,可还满意否?”

这一问,便将杨彪三人逼到了刀尖浪口之上。

杨彪皱着眉头,脑海中苦苦思虑,在想着有没有什么法子可以挽回些损失。

对抗,显然是不可能了。

今日世家诸君皆在此殿,为之鱼肉。大王虽然不至于杀尽这大周名士,可斩一两个宵小之辈,杀鸡儆猴即可。

看来,也只能等到日后再做打算了。世家的实力,可不是这些明面上的强力。

“张将军文武非凡,不愧是吾大周名将。吾大周,有张将军,必无忧矣!”

杨彪笑着赞扬了一句张任,旁边的杜翕、韦端也只好恭手贺之。

高诚满意的笑了一下,对于世家的态度非常满意,又言道:“今日,还有一件好事,要通知诸位。”

“今岁秋收,孤将开射策,各郡大学学子皆可应之,中策者录入太学院或上林学宫。此事事关吾大周官员储备之要,事关大周文学之要,非贤者莫能评也!”

高诚说完,看向赵岐,问道:“赵公,孤欲请之为主策官,可否?”

赵岐睁开朦胧的眼眸,浑浊中透着一丝凝重,言道:“大王所请,岐焉有不应之理。只是,岐不明,吾大周是射策是否以汉制行之?”

“非也,吾大周之射策,以学校等级而分。庠序不计,以县学始,三年一射策,中射者入大学。未中策者,次岁可再射之,三射不中去之。入大学后,亦是隔三年射策,中者入太学院或上林学宫。未中者,次岁可再射之,三射不中朝廷观其能,而定其位。或补缺职、或入教学,以为各地学官。太学学子及上林学宫学子,亦是三年射之。中者以其等第,嘉以重职。不中者,或为补缺职,或为文书掌故。”

这些都是早就与钟繇商量过后的决定,若是按照高诚自个所想,像大学、太学、上林学宫学子三射不中者,直接就不管了。毕竟,国家培养这么多人才,可是为了选拔人才当官。不行的人,当然要把他们放到社会中,为社会的发展做一份贡献,不可能还继续呆在学校让国家养着。。

但是钟繇不乐意,大争之世,只要是人就有用。更不用说是国家一年年培养出来的人。在这时代,就算是个普通人,读这么多书怎么着也能当个文吏啥的啊。不然,人家心怀才华,跑到敌对势力寻找伯乐,那不是给自己找麻烦!

于是,高诚就这样同意了。毕竟理还是这个理,自己用不着那也不能让给敌人。

赵岐人真的听完后,又问道:“大王之意,岐已明了。不过,射策是否仍以甲乙分科?”

“不,每次射策只录五十人,前十为甲科,其余为乙科。登庸者为状元,余者为进士。甲科十人策试由一众策试官定之,状元由孤阅后定之!”

高诚说完,呡了口酒水。没错,这就是汉代的科考。

汉代一样有科举考试,只不过应试人群定在了太学学子。先前像地方郡守、三公九卿举荐的人,也要通过射策。但可惜被玩坏了,导致射策最终只局限在太学学子之中。毕竟,世家举荐的人,肯定要有其用处。射策甲科才给个郎中,根本不够世家的胃口。

赵岐消化完高诚所说的话后,点了下头,拱手应道:“岐已心明,请大王放心!”

“吾周国开国以来,首次射策,应者为诸大学学子。有赵公主之,孤心甚安。另外,杨公、马公若是不弃,便为赵公之左右辅策如何?”

高诚看着杨彪和马日磾,笑着问道。

杨彪二人亦是拱手应下,这便是大王给世家的补偿吧。只是,这策试范围如此之广,不知是否能为世家补回损失啊!

“好,吾周国两件大事已定,日后必然文学盛于天下,善哉!来,诸君,且畅饮!”

两件心头事一定,高诚心情极为舒畅。不出十年,周国必然才子如若繁星。

这一场大议,自辰时,一直到申时才结束。

全程,除了书籍和射策二事外,没有人再想去谈论其余的事情,更多的是只谈风月。

毕竟,这两件事,对于世家的触动,要更加深刻。书籍的出现,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他们千防万防,还是没有防住造纸术的突飞猛进。

射策,倒是让他们有些意外,也让他们看到了另外一种发展方式。培养门生故吏,以科举培门生,以朝政养故吏。

唉~就是大王这手段,打一巴掌,再给个甜头。

可是,偏偏你还不得不接下这个甜头,不然亏的更多。

然后现在,他们基本上都是在按照大王的意思前进。如同一个提线木偶,完全没有了自己的步伐节奏。

这才是让他们担心的所在,王权的压力达到这种地步的话,就只能通过时间来慢慢消除。

不可否认,他们最近都太放松了,被立学的好事给冲昏了头脑。可现在再回头看,却发现这都是在大王的掌控之中。

先是立学,广招学子。现在是书籍,接着学校之名,供学子习读之名,来大肆扩展书籍的流通。最后是射策,来选士。

第101章 低配版具装甲骑第94章 何苗第187章 局势突变第343章 军制第751章 调兵遣将第140章 棋局第720章 犍为之战(29)第368章 合纵连横(1)第566章 大军入城第690章 雨第155章 阵战第666章 事出意料第228章 君入瓮矣第438章 烽烟四起第146章 边章统兵第853章 四面楚歌第13章 千骑破十万第422章 夕阳亭叙第532章 飞熊破营第896章 渡江第799章 冬季攻势(25)第435章 夜袭南乡第785章 冬季攻势(11)第677章 蓄势第241章 撤离第918章 宵小之徒第398章 布筹西域第446章 交易第214章 军政民务第747章 事势时转第459章 休养生息第387章 界桥之战(上)第139章 朱儁请辞第680章 江州第31章 危局第852章 天子行营第363章 大练兵第623章 奇兵第208章 无题第618章 大雪纷飞第735章 漩涡第401章 离石相王第536章 两败俱伤第715章 犍为之战(24)第122章 夏育南下第860章 颜面尽失第654章 君臣相交第711章 犍为之战(20)第185章 美阳之战(25)第420章 教学署第405章 不行刀兵第214章 军政民务第648章 平城第502章 赵大大的第一次独自作战(上)第498章 丰、授夜谈第822章 角力第485章 离间计第219章 凉州刺史第345章 纸第727章 犍为之战(35)第216章 下乡第838章 溃第92章 郭嘉郭奉孝第208章 无题第577章 调查司署第232章 煮酒论天下第289章 国士第894章 水淹下邳第70章 帐内威逼第309章 战局稍顿第50章 求解党锢第76章 蒯良之策第854章 你方唱罢我登场第584章 战起第422章 夕阳亭叙第607章 失郁郅第416章 大肆封赏第305章 孔伷兵败第598章 乘火打劫第327章 虢亭会战(13)第325章 虢亭会战(11)第639章 坐视天下第557章 势气第228章 君入瓮矣第79章 攻灭赵宏,韩忠上位第660章 论第453章 起居注第716章 犍为之战(25)第538章 魏王卓第589章 汉中事第55章 波才将兵第577章 调查司署第524章 魏军北望第357章 军第211章 耀武扬威第264章 愁云密布第368章 合纵连横(1)第97章 凉州现状第545章 盐利第266章 民心士气
第101章 低配版具装甲骑第94章 何苗第187章 局势突变第343章 军制第751章 调兵遣将第140章 棋局第720章 犍为之战(29)第368章 合纵连横(1)第566章 大军入城第690章 雨第155章 阵战第666章 事出意料第228章 君入瓮矣第438章 烽烟四起第146章 边章统兵第853章 四面楚歌第13章 千骑破十万第422章 夕阳亭叙第532章 飞熊破营第896章 渡江第799章 冬季攻势(25)第435章 夜袭南乡第785章 冬季攻势(11)第677章 蓄势第241章 撤离第918章 宵小之徒第398章 布筹西域第446章 交易第214章 军政民务第747章 事势时转第459章 休养生息第387章 界桥之战(上)第139章 朱儁请辞第680章 江州第31章 危局第852章 天子行营第363章 大练兵第623章 奇兵第208章 无题第618章 大雪纷飞第735章 漩涡第401章 离石相王第536章 两败俱伤第715章 犍为之战(24)第122章 夏育南下第860章 颜面尽失第654章 君臣相交第711章 犍为之战(20)第185章 美阳之战(25)第420章 教学署第405章 不行刀兵第214章 军政民务第648章 平城第502章 赵大大的第一次独自作战(上)第498章 丰、授夜谈第822章 角力第485章 离间计第219章 凉州刺史第345章 纸第727章 犍为之战(35)第216章 下乡第838章 溃第92章 郭嘉郭奉孝第208章 无题第577章 调查司署第232章 煮酒论天下第289章 国士第894章 水淹下邳第70章 帐内威逼第309章 战局稍顿第50章 求解党锢第76章 蒯良之策第854章 你方唱罢我登场第584章 战起第422章 夕阳亭叙第607章 失郁郅第416章 大肆封赏第305章 孔伷兵败第598章 乘火打劫第327章 虢亭会战(13)第325章 虢亭会战(11)第639章 坐视天下第557章 势气第228章 君入瓮矣第79章 攻灭赵宏,韩忠上位第660章 论第453章 起居注第716章 犍为之战(25)第538章 魏王卓第589章 汉中事第55章 波才将兵第577章 调查司署第524章 魏军北望第357章 军第211章 耀武扬威第264章 愁云密布第368章 合纵连横(1)第97章 凉州现状第545章 盐利第266章 民心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