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女王振(续)

上官小婉没有回答,又问了一句:“现在朝廷能调动多少军队?”

能调动的军队还是很多的,可是各地将领会不会听韦氏的话,与战士为韦氏卖命,是一个问题。同时国库因为王画一逼,积余很少,物资又让朝廷支持多少军队,又是一个问题。

大家不能回答。

上官小婉才说道:“实际上朝廷想举全国之兵,十分困难。这有限的兵力从巴蜀到汉中再到关中,河东,云朔,各位,能认为守得住吗?”

大家还是不能回答。

上官小婉才说道:“但是我们到了长安,只要将兵力屯集在长安周边地区,所需的兵力并不需要太多,甚至只要二十万军队不到,就可以将兵力集中起来,把守各个城池与关卡。大家再回忆一下,几个月前血营兵出长安的时候,攻下了多少州城?就是攻克各个关卡,损耗严重。这是兵力分散了,如果集中起来,又是什么情况?再说兵力,血营归还了近二十万战俘,其中近一大半人不是在秦州,就是在关中,只要将这些士兵重新召集起来,很快就能组织一支大军。他们都是本地兵源,占着天时地利人和,同时又节约了大量的开支。虽然朝廷无法象血营那样,有许多勇将,然而我们只是坚守。”

“昭容,你莫忘记了,他们还有那种火炮,坚守也是不易。”韦巨源说道。

“火炮,韦相公,你可记得张说写过一份奏折,就是提到这个火炮的事。以血营的能力,现在无法量产。他们手中也只有几十门。再说威力,我承认威力巨大,但他们在长安城下也发射过,虽然将城楼轰倒,可有没有将城墙轰倒?这还是那种巨炮。据我所知,巨炮也就那么几台,其他的都是小炮,后期在灵州制作的也是小炮。这种小炮灵活机动,可用来攻城,增加火力,可用来野战,可用来防御。特别是积石山那些关卡,有了这些小炮,可以用很少的兵力,就可以将吐蕃人的进攻扼杀。说到底,是因此它刚刚出来,我们不了解,所以士兵才产生害怕。”

上官小婉这条解释,同样能说过去,可是因为长安离西北很近,各个大臣心中还是觉得没有底儿。

上官小婉又说道:“第三条就是士气,兵法说哀兵必胜。为什么血营能兵临长安城下,那一次朝廷也布置了十几万军队。就因为我们京城在东都。反应慢,不能迅速了解前方战情。第二,朝廷在东都,说明了朝廷未战而先怯。朝廷如此,何况士兵?再观徐敬业反对老太后失败,为什么失败,就因为他想退兵江南,既失去大义,也露出怯意。这才是真正失败的所在。”

这一句,又让人迷惑了。

王画事后评价上官小婉是王振。

为什么这么说,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不是说君王就不能上前线了,开国君王大多数上过前线,可是看到他们成功了,多少豪杰倒了下去。也不能说在国皇帝就不能出兵。

朱棣五征蒙古,自唐亡后首次将越南再次收回中国,同时也让西藏划于明朝版图。有数次是自己亲征的。

但朱棣是什么人?连看不起汉人的康熙都不得不称赞他是远迈汉唐,超过了汉唐各位明君的能力

本身就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

再观另一个皇帝,军事才干比起朱棣稍稍不及,可也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帝,康熙。他也亲征过噶尔丹。

可没有这个力气,就不能挑这个担。

寇准推着宋真宗的龙椅成功了,那是辽人深入宋朝内腹。可后来呢?王振怂恿明英宗亲征,导致土木堡之变。

不过上官小婉可不会管韦氏的死活。她心中的想法是鼓动朝廷到长安,如果王画有后手安排,进攻长安比进攻洛阳难度降低。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如果她想要逃跑,从长安逃往西北,比从洛阳逃往西北,变得更容易。

因为王画的提醒,她看问题更全面。

别以为韦氏把控了朝廷,但与武则天不同,武则天提拨了一批酷吏,也提拨了一批贤臣,更是将军队控制在手中。特别是后面一点,试问韦氏真正控制了多少军队?

再加上朝堂上,比如现在,看看那一个大臣是办事的人?就算王画不出兵,就算李旦失败,韦氏倒台是迟早的事。

况且李显对她的感情,现在让韦氏毒死了。也让她心中多少有些不快。

不过寄人篱下,她不敢表露出来。

但劝说韦氏迁到长安,要有让韦氏信服的理由。

上官小婉继续说道:“再说地形,关中一丢,后果不堪设想。因为地势,所以秦虎琚关中,驱六国,并天下。汉高祖得关中,败项羽。晋居关洛,所以灭三国,混一宙宇。隋居河渭,灭南陈,复一统。本朝高祖得关中之地,与太宗成为逐鹿中原的最终雄主。如果让王画得到关中,各位可想到后果?”

也未必有那么多迷信作用,朱元璋也没有得到关中,还不是开创了明朝天下。赵匡胤也没有先得关中,后混元一统的。

但关中地势高峻,加上民风与胡人相邻,纯淳剽悍,这样的士兵经商也许不行,可放在士兵当中,却是最好的兵种来源。因此有数朝都是先据关中,后平天下的。

可现在不是没有看到赵匡胤与朱元璋吗?

上官小婉这一说,大家再次色变。

可是赵履温插言问道:“昭容,你说的这些理由颇有道理。然而朝廷面对这个逆贼,不能始终防守。朝廷损耗吃不消。再说,就是守下来,同样日久生变。”

“赵司农,此言错矣。王画扶持了李重俊,但李重俊从先帝时就将他定为谋逆大贼,即使他是占有大义,可依然道义不足。只要我们将长安坚守不失,数月之后,天下归心。必然也让天下百姓看出王画狼子野心,乃曹操王莽司马昭之流,以西北之力对抗朝廷,难我们需要时间,不是征伐,而是安顿国家。”

这一句再次让大家无言,别以为控制了朝堂就控制了全国。没有数年之久,全国官员百姓以及各大世家,不会诚服。

“而且还有一利,各位只看到西北,可看到朝中某些人的动向。现在朝廷突然改进京兆,大出某些人的意料之外。他们的布置就会失效。但是我们不同,我们手中有军队,有朝廷机构,去了京兆,一样的性质。”

这又让许多人动心。

上官小婉指的某些人,无非就是李旦与太平公主。说老实话,诸韦对这两个人同样忌惮。

“还有一点,我们居在京兆,有无数雄关坚城重重防守,看到情况不妙,我们依然可以从容撤回东都,在潼关等关卡再次布置一道严密的防线。这是进可攻,退可守的一步棋。还望太后三思。”

最后更加让众人动心,对啊,打不过可以逃跑。

而且韦氏也很想到长安,第一她的家族就在长安城外,第二在洛阳每天晚上都做着恶梦。

经过上官小婉的蛊惑,又加上这么多必入长安的理由,她心中已经有了七分首肯。

上官小婉又说道:“另外还有一件事,臣恳求见公主一面,与公主做一个详谈。如果公主肯同意,让她写一封信给王画,安抚王画。此举当胜十万雄兵。”

她的提议与韦嗣立不同,韦嗣立是直接要求下嫁给王画,上官小婉是要求进劝。因此韦氏不会动怒。

韦氏揉了揉眉头,自己作孽啊,养了这个不孝的女儿,怀疑地看着上官小婉说道:“孤就怕昭容,你亲自前去,也未必能说服这个蠢丫头。”

上官小婉说道:“不试试,怎么知道臣不行呢?”

“好,孤就让你去一趟。”死马当活马医吧,韦氏困窘地挥了挥手。

上官小婉之所以这样做,还有一条原因。

在得知李显死亡后,王画立即下了一条命令,让各个交好的家族,利用手中的资源,或者他自己的资源,掩护百姓逃离唐朝。

王画与朝廷和解后,大洋洲的事情也公开了,王画进一步放松联系,这些呆在大洋洲的百姓开始将手中的钱,寄回给亲戚,或者亲人,并且用书信写了大洋洲的情况。

这进一步消除了百姓对海外的疑虑。

特别是宗教,让教民们谋反,或者再象洛阳那样,不大可能。可是替他做做宣传,或者本人自己连同家属投奔大洋洲,还是很容易的。

况且上梁不正下梁歪,不是每一个州县百姓生活都很好的,遇到一个贪官污吏,贪污也没有事,得有本事做实事,如果再不会做实事,百姓就会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最主要现在国家处于一种微妙的失控状态,有的地方官员都不知道,韦氏朝廷能不能长久,在这种情况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朝廷监管的力度不足,于是大量百姓开始往大洋洲流动。

这一次流动几乎是公开的,流动的人口很多。当然打着各种旗号,有的到海外世家的殖民地,有的悄悄外出谋生活,有的探亲访友,然后一个一个家庭从唐朝彻底消失。

当然,这种情况是暂时的,一旦政府恢复机制,马上就会监控起来,再想象这样迁移人口,那是不可能了。

因此,王画索性做到底,每协助迁移一个百姓,给两十缗钱的奖励,主动替王画迁移的每一个百姓给三十缗钱的奖励。

这个消息放出去后,各大家族都处在一种疯狂的状态。这个帐谁都会算,如果自己有能力替王画迁移一万个百姓,实际上只要将他们带到海上,也就没有了他们的事,加上朝廷混乱,统治乏力,迁移容易。一万百姓二三十万缗钱,就是将这笔钱放在韦家,韦家都会动心。如果十万百姓呢?两三百万缗钱,有可能韦家不顾皇后的脸面,都能参与其中。

这是一次疯狂的迁移。

当然,因为李显才死去一个来月,迁移才刚刚开始,没有引起人们注意。

不过上官小婉时常帮韦氏写文章,在李显时就替李显写回奏,不然也不会有内相之称。韦氏将她引为心腹,将许多事务交给了她。

她看到了户部一些奏折,因为对韦氏的反感,苏珦也不想多事,淡淡说了一遍。

上官小婉也没有说,但她猜测出王画的另一个用意,那就是让政局僵持下去,僵持的时间越长,迁移的百姓越多。因为老苏不是李旦的人,也不是太平公主的人,所以连李旦都没有想到王画这个拖延的原因。

但总之,王画是暂时不会向朝廷出兵的。

既然王画要拖延时间,上官小婉主动配合王画,政治中心再次转移到长安,时间耽搁下来,而且兵力重新布置调动,再加上到了长安,离江南岭南山东河北等地更远,下面的人迁移的百姓更加肆无忌惮。

最后能迁移多少百姓,上官小婉也算不出来。但百姓迁移得越多,这些百姓可不是没有开化的土著人,大洋洲实力就会加强。甚至自立为国,说不定她还会做一个女官。

不过这一来,时间拖长了,必须规劝李裹儿。再象这样僵持下去,韦氏失去了耐心,有可能随时对李裹儿产生杀机。

她得亲自劝一下李裹儿,先低一下头,只有取得韦氏的信任,她才能恢复人身自由,才能将儿子抱在手中,才有机会,到时候三人一起脱困。

但因为韦氏正在查询是谁向李裹儿泄密的事件,上官小婉冒险派了江彩儿通知了一声后,再也不敢与李裹儿联系了。

乘此机会,主动要求,还不会让韦氏怀疑。

上官小婉到了上阳宫,将下人打发离开。

这些太监宫女多是韦氏的心腹,监视李裹儿的。可是他们的当红程度,远远不及上官小婉,立即退下。

上官小婉与李裹儿说了很多道理,李裹儿一开始还倔强地不同意。

上官小婉急切地说道:“公主殿下,如果你母后用你们母子性命逼王画孤身入京,会有什么情况?”

李裹儿不能回答。

“公主殿下,何谓忍辱负重?陛下之死,不但是你母亲,而是朝中一干奸臣挑唆导致的。如果你想要为你父皇报仇雪恨,就得学会隐忍,不使王画拖连后腿。唯一一条办法,只有换取你母皇信任,这样我们才能三人一起逃出京城。让王画没有后顾之忧,好安心替你父皇报仇。这不是你们母子二人安全,而且还是你父皇的血海深仇,国家的将来。”

这才将李裹儿说服。

上官小婉离开上阳宫后,李裹儿要求面见韦氏。

随着王画“凶相毕露”,李裹儿这个棋子越来越重要。

韦氏让太监将李裹儿带来。

李裹儿开口道:“母后,如果你想孩儿写信,让王画归顺朝廷,就必须答应我一件事。”

这是一个好迹象,韦氏问道:“什么事情?但别要过份要求。”

“我想母后替父皇隆重下降,还请天下有名的道佛二教的高僧、仙长替父皇超渡。”

这个要求不过份,只是需要一段时间准备,韦氏立即答应下来。

上官小婉事后将整件事的经过,向王画说了一遍。这有表功的意味,当然也通知王画一声,得有一个准备,里应外合。

王画看了信后,摇头苦笑。怎能小视天下妇人之辈,这个上官小婉的睿智,远远超出一般大臣之上。

于是回了一封信,信上说了一句话:

尔为吾知音,可以鼓琴瑟,可以赋诗文。尔为吾膀臂,亦是一裴矩。

不说社稷之臣,而是将她比作了隋朝的媚臣裴矩,也是对她以前一些事情的否定。但裴矩投入唐朝后,成为一代名臣。王画这样说,更显得他真心实意。

上官小婉看了信后,差点“漫卷诗书喜欲狂”。

王画有了这个印象,不愁到了大洋洲后,没有自己的位置。

不过王画并没有做什么指示,而是说了见机行事,到了他下决定的时候,会通知她做安排。

但是这件事上官小婉做得很巧妙,最高明的是她左右逢源。因为女儿的回心转意,韦氏对上官小婉的印象更好。

而且女儿主动答应说服王画,使她心中多了一份安全保障,也坚定了她迁移长安的决心。

最后终于下诏,立即转都京兆,听到这份诏书,许多大臣相顾愕然。这件事只有韦党的一些心腹知道,其他的大臣全部蒙在谷里。

看到李旦坐在上首,吃惊的样子,韦氏心中大乐。

一旦决定返回长安,就得立即离开了,不然不能元旦到来,他们还在半路上。还有梓宫运送长安,这需要许多礼仪,也要商议下来。

这个韦氏就不管了,有礼部官员商议礼仪。

散了朝后,韦氏又看了一下李裹儿,将礼部准备的豪华安葬清单拿了出来。

李裹儿看了后没有吭声,不过脸上神情有些好转。

这让韦氏很开心,虽然有些怨气,这很正常,那能上官小婉劝了一下,就将她彻底劝说的?

然后找到了上官小婉,对她说道:“孤其乐融融也,昭容,你也是孤的颖考叔。”

上官小婉心里想到,我的品德可不敢与颖考叔相比,你更不是郑庄公。

面不更色,盈盈一拜道:“多谢太后夸奖,臣不敢当。”

但韦氏这个评价,使上官小婉红到发紫的地步,连几个韦相公看到上官小婉,也侧目而视。

王画与朱仝听到这个消息后,差一点儿笑弯了腰,颖考叔?

朱仝笑完后,不由地摇头,韦氏野心可比武则天,然而两个眼力相差如此,岂不能败?

第77章 密旨第1章 大难至第141章 鼎第145章 举报第8章 妻子第37章 风云之战第19章 狗咬狗(中)第37章 滚!第9章 曹操到第44章 风波第7章 未婚妻第41章 让与不让第104章 那一夜,洛阳满菊花(六)第28章 长大的老虎第59章 心有灵犀一点通第56章 基础第130章 杀韦(上)第12章 新纸第43章 学艺第44章 三箭(上)第69章 回击第100章 屈服(上)第57章 大人物第84章 被老草啃的那头嫩牛(下)第86章 余波(中)第61章 凤求凰(下)第14章 血甲第27章 三马第83章 决战白马寺(十二)第31章 立誓第41章 掌家第45章 顶级权臣第31章 刀光第23章 约战天下第53章 报答第19章 二礼第33章 阴冷的黑衣第76章 却月阵(下)第21章 天津桥外一张纸(四)第100章 新起点第57章 出炉第5章 请教第51章 灵魂第32章 不服第114章 弑(中)第80章 出嫁第79章 决战白马寺(八)第15章 囧与雷(十一)第84章 音讯第72章 仁义第39章 谁是狼?第29章 发威(五)第68章 眼红了第52章 误会第3章 力量第34章 借刀第134章 跪下的皇帝第19章 二礼第37章 战神,仅差一步第52章 误会第2章 回天一刀(上)第7章 大圣王第21章 血甲第29章 等沽第7章 大圣王第28章 红雾第39章 谁是狼?第27章 三马第11章 囧与雷(七)第57章 南下第84章 被老草啃的那头嫩牛(下)第86章 提供机会第76章 青岗岭之战第30章 发威(六)第10章 准备第47章 好戏要连台(上)第81章 决战白马寺(十)第43章 风云之战第34章 风云之战第3章 吃豆腐第40章 默啜的狡猾第31章 刀光第34章 惊人的身份第74章 迟第55章 状元第33章 二夺大非川第106章 阴变第50章 改良第115章 弑(下)第33章 风云之战第28章 红雾第82章 决战白马寺(十一)第74章 分(下)第48章 贵品第50章 准备第74章 青岗岭之战第71章 雨云第129章 入第54章 状元(中)第90章 亵渎
第77章 密旨第1章 大难至第141章 鼎第145章 举报第8章 妻子第37章 风云之战第19章 狗咬狗(中)第37章 滚!第9章 曹操到第44章 风波第7章 未婚妻第41章 让与不让第104章 那一夜,洛阳满菊花(六)第28章 长大的老虎第59章 心有灵犀一点通第56章 基础第130章 杀韦(上)第12章 新纸第43章 学艺第44章 三箭(上)第69章 回击第100章 屈服(上)第57章 大人物第84章 被老草啃的那头嫩牛(下)第86章 余波(中)第61章 凤求凰(下)第14章 血甲第27章 三马第83章 决战白马寺(十二)第31章 立誓第41章 掌家第45章 顶级权臣第31章 刀光第23章 约战天下第53章 报答第19章 二礼第33章 阴冷的黑衣第76章 却月阵(下)第21章 天津桥外一张纸(四)第100章 新起点第57章 出炉第5章 请教第51章 灵魂第32章 不服第114章 弑(中)第80章 出嫁第79章 决战白马寺(八)第15章 囧与雷(十一)第84章 音讯第72章 仁义第39章 谁是狼?第29章 发威(五)第68章 眼红了第52章 误会第3章 力量第34章 借刀第134章 跪下的皇帝第19章 二礼第37章 战神,仅差一步第52章 误会第2章 回天一刀(上)第7章 大圣王第21章 血甲第29章 等沽第7章 大圣王第28章 红雾第39章 谁是狼?第27章 三马第11章 囧与雷(七)第57章 南下第84章 被老草啃的那头嫩牛(下)第86章 提供机会第76章 青岗岭之战第30章 发威(六)第10章 准备第47章 好戏要连台(上)第81章 决战白马寺(十)第43章 风云之战第34章 风云之战第3章 吃豆腐第40章 默啜的狡猾第31章 刀光第34章 惊人的身份第74章 迟第55章 状元第33章 二夺大非川第106章 阴变第50章 改良第115章 弑(下)第33章 风云之战第28章 红雾第82章 决战白马寺(十一)第74章 分(下)第48章 贵品第50章 准备第74章 青岗岭之战第71章 雨云第129章 入第54章 状元(中)第90章 亵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