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9号 过年

二候,蛰虫始振;振,振动也!

亲爱的龙波女士:

收到你的回信,让我感到非常的兴奋。非常感谢你向我介绍了你的近况,这是我非常想知道的,但我没好意思提出那样的请求,你永远是这样懂我。在与人交往的过程当中,常常有这样的错觉,你以为对方很懂其实并不是这样,你以为自己很懂一个人,其实你并不真正了解他。我在很早之前就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认为你是懂我的,经过漫长的时间反复的验证,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件事证明你对我的判断是错误的。一般来说,一个人被另外一个人过分的了解,会让那个被了解的人产生不安,但我不会有这样的感觉。有时候人就是这样矛盾,希望别人了解你又害怕别人过分的了解,你这个分寸要怎么去拿捏呢?现实常常是这样,如果对方只有善意,他往往没有强烈的动机去了解你。如果对方要作恶,对方往往会做足够的功课来了解你,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在你的回信当中,希望我给你介绍一下我家乡的年俗。跟很多地方一样,其实年俗也在不断的变化当中,传统历法被称作是阴历,其实只是一种误传,因为过去那个阴历的阴字不是阴阳的阴,而是殷商的殷。今天所使用的农历是干支纪年法,而干支纪年法真正成型来自于殷商王朝。而今天所说的阳历也是不正确的,因为这种历法最早传入中国时,不是阴阳的阳而是洋人的洋,意思是洋人使用的历法。这种纪年的方式在西洋世界是传统纪年法。可他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就被称作是新历,似乎是新时代的象征。废弃传统的纪年方式,意味着此时此刻的神州要与历史上的神州彻底切割,挥手再见了。在那个时候,传统就意味着落后,意味着僵化,意味着腐朽。而当时对传统抱有感情的人士却不是这样的看法,他们认为眼下坏到这样的地步,并不是因为传统导致的,正是因为传统衰落了,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这才是神舟落后的真正原因。

其实传统历法并不是单纯的阴历或者阳历,而是阴阳结合的历法。不过今天人们所接触到的传统历法实际上也是出自洋人之手,在顺治年间,汤若望来到大清,帮助朝廷修订立法,这一新修的历法就被称作是时宪历。也就是说,洋人所影响的不只是来自西洋的文化,其实传统当中也有来自西洋的东西。太过于久远的年俗因为自己没有做过相关的考证,所以没办法给你介绍。就请允许我大致向你介绍一下我所耳闻目见的年俗,以及这些年的变化。其实城市化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也是逐渐西化的过程,或者说城市化就是现代化,现代化从某种意义上也就是西化。这样的说法很多人听起来可能会感到不舒服,但这就是事实。当然,如果有一天我们成为引领世界的力量,就如同雄汉盛唐那样的时代,那个时候四夷走向进步的过程也会被称作是汉化或者唐化的过程。

我最初接触到的年俗已经是经过简化的了,从我的父辈口中得知,他们小的时候,每逢过年都会有一整套繁复的礼仪。这一整套礼仪主要是针对神灵,有的是以家庭的名义敬神,有的是以村社的名义敬神。以家庭名义敬神主要对象是灶君,以村社名义敬神,对象可能就会稍微多一些,主要包括龙王、观音、山神、土地、牛王、马王,而以村社的名义兴建的寺庙,所供奉的主神应该是释迦牟尼佛。如果是规模稍微大一点的寺庙,很多都会供奉真武祖师。已经亡故的二哥曾经跟村里的会长(负责庙会的长官)谈过,他认为实际上处理三界事务的是真武祖师,读过西游记的朋友一定知道玉皇大帝被人称作是三界之主。实际上你可以去全国各地的寺庙走一走,很难看到一座庙把玉皇大帝作为主要供奉对象。

我现在居住的小区河对面有一座太皇山,山上有一座庙。那座庙就供奉着玉皇大帝,然而他不是被供奉在大殿里,而是被供奉在山后一个非常偏僻一个小砖楼子里。他的地位甚至不如山神、土地、牛王、马王,老百姓的眼光就是这么势利,正所谓县官不如现管。过去敬神是非常严肃的一件事,每年在家中做主的人会负责对灶君的祭祀,那一整套祝祷的用语代代相传。以村社为单位所举行的敬神活动主要是指正月十三晚上的灯场和正月十四正式的秧歌汇演。除夕、初六、十五这三天要点长明灯,是春节期间最重要的日子。真正进入过节状态是在腊月二十三开始的,其实在冬至腊八的时候就已经开始预热了。如果真正了解传统文化,你就可以合理的进行推测,过去冬至这一天是非常重要的。朝廷会在这一天举行一年当中最隆重的礼仪即郊天大礼,在村里也会相应的举行祭祖仪式。

周朝的时候有这样的惯例,冬至祭祀昊天上帝的时候,日月星辰,陪着一起被祭祀,同时周朝的先王也跟着一起被祭祀。这一惯例被后代的历代王朝因循,所以我曾经很多次说过,三代以来一直都是奉周礼、行秦制。在二哥的丧礼之上,我曾经跟阴阳有过几次交谈,阴阳之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来自于道教,而道教又是在佛教的影响下产生的。关于三界的想象,在佛教传入之前应该就有了。但佛教的传入,让这一设想变得更加的丰富和绚丽。很多佛教的人物在道教当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比如观音菩萨就被称作是慈航真人。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说过,有一部《老子化胡经》,这反应了佛道两家曾经有一个漫长的斗争过程,在争斗的过程当中,彼此互相影响,儒学对这两家都非常的不屑,儒学对华夏子民的影响不可谓不大,但是它的影响限于生、止于死。

如何理顺各种各样的关系,如何求取富贵,这是儒家关心的。至于如何处理死后的事,如何推断生前的种种,这些都是佛道要讨论的东西。儒教只有与佛道合流,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到了父辈开始主导生活的时候,那一整套祝祷的用语没有了。而且不是一家一户不再使用,是整个村子没有一家在使用这种东西了。这说明大家对神灵不再像从前那么虔诚了,同时也说明人们越来越相信凭借自己的力量来建设美好的生活。在我小的时候,冬至和腊八会有炒瓜子,如果再幸运一点的话,还会有炒花生,腊月二十三的晚上会吃一顿荤面,那一天会把灶君送走。灶君会把这一家人一年到头的言行全部记录下来报告给玉皇大帝,但大家好像对此一点也不担心,因为所有人都相信只要给灶君敬奉一点糖果,他就会在面对玉皇大帝的时候选择性发言。

华夏百姓在面对神仙的时候都是如此,面对现实当中的官员就更不要说了。不过说的直接一点,神仙似乎是比较容易满足的,几个糖果就足以让神仙改变立场,现实中的官员可不是那么好打发的。除夕一大早就要放鞭炮迎接灶君,除夕之夜会有一年当中最丰盛的晚餐,当然在自己开饭之前必须先让灶君吃上饭。否则触动了神仙,后果不堪设想。正月初一一大早会有一顿扁食,之后就自由发挥了。后来我才听说正月十五有吃元宵的习俗,带我在村里生活多年,从来没有吃过元宵。在我是个小孩的时候,每到除夕那一天,父母就会给我钱买很多很多的糖。有一部分是用来吃的,有一部分是烹制猪肉所使用的。那一天母亲会制作很多家中常用的器物,用来更新那些已经用旧的东西。在这一天,我也会得到一个用枣和高粱杆穿成的串,套在脖子上非常的得意。一般在过年之前我们会去一趟外婆家,在这一天我们会换上新衣服。

小时候新衣服不是买来的,而是在外婆居住的村请人定做的。定做这个词,今天听起来非常的高档,在那个时候不如在集市上直接买来的拉风。正月十六会放社火,通过观察社火可以看出一年的吉凶。你可以从火焰当中蹦出来的火星儿形状可以看出哪一种粮食会在这一年当中获得丰收?到了正月十七一大早,必须把烧完的灰送到河里的冰面上,如果你懒,把这灰留在原地,那是非常凶险的。之后又会以村社的名义放一把火,这把火算是献给鬼神的,希望这一年当中鬼神不要侵扰村民。到了我这一代,年俗进一步简化了。越来越多的人对过年感到不耐烦,原因是大家难得一聚,所以过年的时候往往充斥着各种攀比之风。按照过去的惯例过年,有各种各样的禁忌,不愉快的话题是不可以在正月聊的,特别是正月初一。出了别人的没头会给当事人带来一年的霉运,可如今的人早已经百无禁忌,也丝毫不在乎给别人带来霉运,只要自己痛快了就行了。

上中学的时候,教材会教给我们这样一种观点,宗教是一种不好的东西,过去皇帝会神化自己的身份,皇帝和他的同谋以宗教为工具愚弄百姓。真实的情况是这样吗?如果皇帝始终都是理性的,这种说法或许成立。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皇帝像小民一样都是感性的。有过一点阅历又善于思考的人,往往会有这样的认知,人群当中最容易迷信的人一定不是出自中产之家,要么就是生活没有给他一点希望的人,他会感觉冥冥之中有一种力量跟他过不去。另外一种,就是生而富贵的人。一出生就得到了命运给予的丰厚馈赠,无论做什么事情似乎冥冥之中都有一种力量在帮助他。这两种人是最容易崇信鬼神的,很显然皇帝就是后者。

我曾经很多次重复过这样一种说法,只要一件事对自己有利,无论它听起来是多离谱,他都乐于相信。所以即便是那些公认的英明睿智的皇帝,到最后都不能逃脱这样的魔咒。他们愿意相信海外有一座蓬莱岛,岛上有仙山,仙山有神仙,神仙有仙药。只要你拿出足够多的诚意,就会有人假借你的名义去求取仙药。当然还有一些人自诩已经通神,精通炼丹之法,可以炼制出长生不死之药。总而言之如此种种,上当受骗的皇帝史不绝书。很多人因为欺骗皇帝而得富贵,有很多皇帝至死都不能醒悟。由此看来,要说皇帝有意识的利用宗教来压制百姓,恐怕不符合真实的历史情况。很多时候,佛道势力的膨胀影响到了官家的利益,这才有了三武一宗灭佛的事迹。我们总喜欢说出一些诛心之论,自以为逻辑严密,实际上漏洞百出。

当然我也不是要彻底的否认这一种说法,比如皇帝是不是有意识的神化自己的身份?这当然是肯定的。我只是说在多数情况下,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皇帝表现的很不理性。反过来我们在思考这样一种观点,诸神在人间的存在,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如果人们都无所畏惧、百无禁忌,你有什么方法可以让他们保持理性的。也许没有什么别的方法,只有使用严酷的法律。人如果没有敬畏之心,那就没有什么事情是他认为自己不可以做的。如果用严酷的法律来约束一群百无禁忌的人,那么每一个人都像是囚徒一样,都被丢进法律的牢笼当中。百无禁忌的人不知道什么叫正义,也搞不清楚什么叫道德,也无所谓什么叫仁慈。孔子说:“敬鬼神而远之。”一直是敬畏鬼神,但也要与鬼神保持距离,这样就会出现一个世俗化的温情默默的但又不失敬畏之心的社会。

由此看来,诸神的存在对于社会治理是很有益处的,你会善待一草一木,他会导人向善,会让人不敢作恶。法律是做人的底线,可如果所有的人注意力整天都在底线上,如果只要不违反法律就被认为是好人。那就太荒诞了,这个社会会充满了各种奸诈的人,当他要陷害一个人的时候,就会想办法诱使对方触碰法律。总而言之,神灵和祖先的护佑是华夏文明之所以能够传承数千年的一个关键因素。有一些人在读了老子的《道德经》之后,得出了非常荒谬的结论,认为老子坚持唯物否认神的存在,这是非常荒唐的。因为《道德经》所描述的宇宙是一个生命体,有一种力量驱动万物运行,这叫做天。而万物运行的规则叫做道。人依据规则,自律叫做德。

有德之人必知道,能够修德的人,早晚有一天会得到。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又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当一个人从心所欲而不违反规则,这就是得道之人。这样的人已经通神,是不折不扣的圣人。什么是神呢?就是在人之外有一种力量,他比人要强大千倍百倍,人只有因循它,才能够创造美好的生活。所以人必须对这种力量抱有敬畏之心,如果你不承认有这么一种力量,你就会认为人类拥有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它可以左右这个世界的变化,这种想法会把人间变成地狱。在茫茫宇宙当中,地球不过是一粒灰尘。人类所能掌握的知识,相比于整个宇宙之巅,不过是万亿分之一,有什么可骄傲的呢?这就好比。一个微生物待在狭小的空间里,却以为自己拥有了整个宇宙。对神之所以要有拟人化的处理,是希望那些客观的规律,自然的力量,与人有亲近之感。虽然今天的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但不要觉得你的聪明才智足以战胜古人,以为历史。虽然在整体上不断的向前发展,但局部的倒退也是经常发生的。在某个领域某一方面,某个人就是不如古人。

很抱歉,在给你的回信当中叙述了如此抽象的道理,而且我的叙述是如此的粗浅,但我相信像你这样聪明睿智的人,一定能够从我的含混不清的表达当中看出背后的道理。回想过去,我非常感谢你对我的包容,因为我似乎是一个非常枯燥乏味的人。你却愿意跟我这样一个人进行交流,愿意跟我这样一个人长期相处。你无数次让我感动,只可惜我们之间的谈论未必有第三个人能看懂,就算是有人看懂也一点用都没有,我们的观点不会发生任何功用。不过也不必为此感到悲哀,庄子曾经说过,无用安知不是大用。不过说实在的,一个人只有被使用才知道自己的价值,如果永远藏在没有人发现的地方,他就永远贫贱,至死都不会有人看到他的价值。

在你的回信当中提到了非常有意思的一个话题,就是今天的人越来越阴化。过去男人之所以阳刚,不是因为他生来就阳刚,而是形势所迫。当战争发生的时候,一场一场惨烈的打斗当中,女性逐渐在体力上出现了一些劣势。而男性在这个时候开始充当女性保护者的角色,当女性被置于它的保护之下,他的地位就被凸显了出来。在这期间,人们发现了,在生育的过程当中,男人在发生作用,这个时候男性开始主张父权。认知的革新伴随着战乱频仍,一个父权的时代终于到来。今天的人们多数都是在父权的背景下长大的,但真正了解自然演化的进程,就应该知道相比于父权时代所经历的漫长的时光,父权能够主导社会的时间是非常短暂的。

男人们有自己的需求,可以一旦需求得到满足,立刻就会产生需要承担的责任。当孩子不断的被生出来,男人必须表现的阳刚。不过人们控制生育的技术越来越强,这就意味着需要男人承担的东西不断减少。这一变化自然符合女性的利益,实际上也大大的解放了男性。他们不再需要承担那么多的责任,他们可以敞开了玩。而他们所要做的就是千方百计的取悦女性,在这种情况下,女性的力量,女性的权威就会越来越多的被凸显出来。相比之下男人就会表现的越来越卑微,他们需要对女性保持有敬畏之感,需要花费很大的心思去修饰外表。面对女性时膝盖要软,态度要谦和。今天为什么有那么多的男人,站在女性的角度发声?他们每天都在控诉父权罪恶,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这样做他们可以搏女性的欢心,而只要女性高兴,他们就会得到相应的利益。由此可见,男人阴化是大势所趋,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阻止这种趋势呢?至少以我短浅的智慧实在想不出可行的应对之策。

所以我要再次恭喜你,一个真正属于女性的时代即将来临。对男性的审美会出现决定性的变化,这将完全不同于魏晋时的风气。在历史上,很多时代盛行男风,也就是说这些浓妆艳抹的男士不是为了迎合女性,而是为了迎合当时的男人。今天的情形则完全不同,评判一个男性成功与否完全是女性说了算,如果你能够得到广大女性的赏识,你就是一位令人羡慕的成功人士,如果你被广大女性所唾弃,你的一生注定灰暗无比。前些日子我看到一组数据,追随母姓的人在社会上越来越多相信随着时间流逝,这类人士在总人口当中的占比会越来越大。当有一天他们超过追随父姓的人,那就意味着复权的时代彻底结束了。严格来说,我们不是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而是回到了,几千年前那个母系时代,愿诸神保佑你!

此致

敬礼

你的朋友陶唐

新丰九年正月初九

第354号 信仰之根第017号 凤凰来仪第261号 事缓则圆第316号 月华第278号 祈祷终结第273号 道第350号 亏第116号 滥觞第123号 钻石之夜第237号 示柔隐忍第184号 忍者第231号 思想实验第232号 风之花第325号 怀恨隐忍第022号 恋爱的技术第186号 祈祷第358号 灯光球场第215号 饱满圆润第294号 故事第156号 说难第048号 热爱跳舞的女子第223号 结局观想第123号 钻石之夜第194号 青苑时光第365号 十五初一第209号 一场跨越二十年的恩怨第191号 我的世界在坍塌第010号 走亲第009号 过年第295号 风之左右第174号 我跟乌龟学冥想第340号 爱的直立第083号 新事物第362号 苗雅正第327号 天罗地网第267号 祸福几何?第126号 歧路歌第321号 飞行者第092号 邦无道则隐第042号 美丽的伽蓝第121号 采风回来第241号 无常第278号 祈祷终结第124号 风中的花味第160号 风中的黄罗伞第093号 知道第248号 因果定律第278号 祈祷终结第308号 勾勒第174号 我跟乌龟学冥想第072号 我有一个心愿第053号 可盐可甜第156号 说难第210号 贵妃色号第313号 解脱与月光第073号 庆祝月计划第202号 工匠第036号 江湖始终萧索第081号 复杂声音第090号 冥想练习者第294号 故事第113号 破壁第100号 年代风尚第085号 蚊子的狂想第056号 红色帽子第122号 无常第010号 走亲第011号 烟火第124号 风中的花味第228号 死局第175号 翡翠茶话会第089号 不穿长衫的夫子第198号 三棱水晶门第086号 红珊瑚佛珠第188号 安第269号 诡谲第041号 梦游岛国第245号 绝望雨季第027号 丰满现实第237号 示柔隐忍第303号 水底阳光第025号 旋转的时空之门第071号 心境第052号 风紧第082号 省城之行第345号 模糊的光影第022号 恋爱的技术第312号 感受风俗之味第097号 佛窟一日游第277号 电之疑问第028号 逃离主人的狗第043号 阳光和笑容第208号 残本第261号 事缓则圆第323号 公心做事第204号 贫瘠之壤第020号 奴役的艺术第189号 透过历史看未来第160号 风中的黄罗伞第191号 我的世界在坍塌
第354号 信仰之根第017号 凤凰来仪第261号 事缓则圆第316号 月华第278号 祈祷终结第273号 道第350号 亏第116号 滥觞第123号 钻石之夜第237号 示柔隐忍第184号 忍者第231号 思想实验第232号 风之花第325号 怀恨隐忍第022号 恋爱的技术第186号 祈祷第358号 灯光球场第215号 饱满圆润第294号 故事第156号 说难第048号 热爱跳舞的女子第223号 结局观想第123号 钻石之夜第194号 青苑时光第365号 十五初一第209号 一场跨越二十年的恩怨第191号 我的世界在坍塌第010号 走亲第009号 过年第295号 风之左右第174号 我跟乌龟学冥想第340号 爱的直立第083号 新事物第362号 苗雅正第327号 天罗地网第267号 祸福几何?第126号 歧路歌第321号 飞行者第092号 邦无道则隐第042号 美丽的伽蓝第121号 采风回来第241号 无常第278号 祈祷终结第124号 风中的花味第160号 风中的黄罗伞第093号 知道第248号 因果定律第278号 祈祷终结第308号 勾勒第174号 我跟乌龟学冥想第072号 我有一个心愿第053号 可盐可甜第156号 说难第210号 贵妃色号第313号 解脱与月光第073号 庆祝月计划第202号 工匠第036号 江湖始终萧索第081号 复杂声音第090号 冥想练习者第294号 故事第113号 破壁第100号 年代风尚第085号 蚊子的狂想第056号 红色帽子第122号 无常第010号 走亲第011号 烟火第124号 风中的花味第228号 死局第175号 翡翠茶话会第089号 不穿长衫的夫子第198号 三棱水晶门第086号 红珊瑚佛珠第188号 安第269号 诡谲第041号 梦游岛国第245号 绝望雨季第027号 丰满现实第237号 示柔隐忍第303号 水底阳光第025号 旋转的时空之门第071号 心境第052号 风紧第082号 省城之行第345号 模糊的光影第022号 恋爱的技术第312号 感受风俗之味第097号 佛窟一日游第277号 电之疑问第028号 逃离主人的狗第043号 阳光和笑容第208号 残本第261号 事缓则圆第323号 公心做事第204号 贫瘠之壤第020号 奴役的艺术第189号 透过历史看未来第160号 风中的黄罗伞第191号 我的世界在坍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