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号 凤鸣

二候,蛰虫坯户;坯,昔培。坯户,培益其穴中之户窍而将蛰也。

亲爱的玉树女士:

众人皆知读书是善之又善之事,正所谓文以载道,书籍之中可以窥见圣人所传之道。当然正如六祖慧能所言,大道好比明月,文字好比手指。人可以通过手指看到明月,但手指不是明月。人可以通过文字窥见大道,但文字不是大道。人要看见明月不一定要通过手指,人要看见大道也不一定要通过文字。所以文字固然重要,但不要太执着于文字,因为大道不在文字之内,而在文字之外。我写出来的东西之所以没有那么精巧,是因为我缺少一份匠心。假如在小小的一篇文章上,我精益求精,到最后一定可以捧出一篇更具有艺术价值的东西。苏格拉底对美育特别重视,我不想讨论美育对于社会有什么不得了的价值,我只想讨论美育对于个人有什么好处。在苏格拉底看来。若要了解这世间的美,就一定要了解音乐与几何学。

假如你有足够的音乐和几何的知识积累,你就可以发出美妙的声音,画出美丽的图案。有人甚至把整个社会的发展进程比作是一部乐章,而一部完整的优美的乐章,是需要不同的人相互配合才能做到的。在今天这样一个了不起的时代,我看到有人正在试图让这样一部乐章释放出更多的美感。其实我真的有一点遗憾,如果我有更多的记和学方面的知识积累,当我走进一个大院的时候,我就可以一边走一边想象出这个大院的布局。甚至有可能当我走出大院之后,还可以手绘出大院的构造。几何是一种非常美妙的学问,但是到我的初中的时候,我还不知道它的美妙在何处。音乐也是非常美妙的,其实在一开始学习音乐的时候,我只知道跟着唱,并没有掌握乐理方面的知识。其实掌握一点乐理方面的知识是非常有用的,正如我曾经建议有个人去学小提琴。事实证明这个决定是正确的,只可惜这个决定不是建议给与我有比较友善关系的人,而是建议给一个对我没什么好感的人。除了音乐和几何,其实体操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问,同时也可以在体操这些领域再稍微延伸和拓展一下,比如综合格斗。

当一位男士学了音乐之后就会变得优雅,学了体操之后就会变得强健,学了几何就会懂得了美。在苏格拉底列出的课表当中还包括了算学,我们这边应该叫做算术。算学可以让人的思维变得更有条理,受过算学方面的训练,一个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增强。当然我觉得苏格拉底可能也犯了一个错误,这个错误是基于我对历史的认知所得出的。可能他认为把城邦交给一个智慧型的人去治理是最好的选择,然而从我接触过的历史故事来看,智慧型的人物往往扮演的是辅助型的角色。而城邦或者天下的灵魂其实是另外一个人,这个人的素质在我看来往往是神灵所赋予的,而不是人通过学习可以达到的。

在传统时代,人们肯定是图设计一个完美的模型。并且想要按照这个模型去塑造未来的君王,比如明朝首辅张居正为了培养万历皇帝。他专门撰写了一部书叫做《帝鉴图说》,按道理说,在张虚正所设计的模式之下,应该会出现一个完美的君王事实,却与他的设想完全相反。人都没有长第三只眼,往往看不到事情后来的样子。等到事情过后再去分析才会明朗起来,不过有时候事后的分析也未必接近真理。许多人都说,在万历皇帝成长的过程当中有所谓三座大山,太后李氏、太监冯保、首辅张居正。这三人是当时的三驾马车,维持着大明朝廷的运转。万历皇帝从心底里并不接受张居正对他的设计,可能他对一个完美的君王还有自己的想法,可到最后他突破了张居正设计的模式之后,很快就堕落了。

万历皇帝最被人诟病的就是怠政,还有一个问题,在立储的时候私心很重,不以天下为重。赵宋时代世人对宋仁宗有非常高的评价,这个人没有雄才伟略,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仁。他的时代群星闪耀,可在他那个时代并没有解决多少实际问题。我并不想给宋仁宗太高的评价,因为他和他的君臣总体上处于一种得过且过的状态,虽然有过解决问题的尝试,可最终还是失败了。宋神宗在赵宋时代在士林阶层是一个评价相对比较低的皇帝,但他是一个努力想要解决问题的人。只不过无论是他本人还是宰相王安石,在解决问题的时候都犯了一系列的错误。不过后来的人在纠正这些错误的时候有矫枉过正,把一些正确的做法也给改掉。我的意思是士林人士所设计的完美帝王,很可能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到最后就是像宋仁宗那样,让天下的文人都过得比较舒适罢了。

孟子说:“人人皆可为尧舜。”这当然是一个夸张的说法,如果认真追究这些说法,与他自己的观点是相互矛盾的。一方面他说劳心者治人,劳身者治于人。在这种情况下,他又怎么可能成为尧舜呢?或许他有尧舜代指具有美德的人。如果同样是像尧舜一样具有美德的人,有的人高高在上,有的人被踩在脚下,这样一个世道公平吗?在今天看来,孟子被奉为亚圣。可当时的人认为他非常的迂腐,在我看来,当时那些国君对他的评价是有道理的。他只说让大家种庄稼养牲畜,这样就可以让壮有所用、老有所养、幼有所长。然后教之以仁义,就可以无敌于天下。这样的道理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太难了。国君是要享受生活的,国中的这些上层人士也是要享受生活的。他们要享受生活,对下面的负担就会加重。这样你所耕种的所饲养的都会被收走,又如何能让下面的人壮有所用、老有所养、幼有所长呢?

老子的思路大致是这样的,因为这些王侯非常的贪婪,所以他们有为,因为有为就要花钱,因为花钱下面的负担就重,因为负担重,所以下面的人生计就非常的艰难。所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就是倡导无为,以无为为美。王侯如果能戒贪,就不会追求有为,不追求有为开销就小开销一小负担就轻。这样下面人要经营生计就容易多了,这样的说法在逻辑上是能说得通的,可是你又怎么能指望这些王侯能放下贪念呢?我之前曾经讨论过几个时代主题,比如平天下,治天下。我指出最后带领大家走出战乱的是法家思想,为什么他能够做到这一点呢?首先法家为那些王侯描绘了一个美丽的愿景,如果你愿意暂时克制自己的贪恋,你就可以拥有整个天下。

那个时候你不是富有一国,而是富有四海。对于诸侯王而言,这一定具有非同一般的吸引力。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要集中所有的资源,要有措施来激励大家去战场上拼搏,去努力的生产战备资源。当有一天,法家所描述的愿景变成了现实。这个时候的皇帝会想着如何经营天下,但他不会考虑克制自己的贪念,因为在他看来,天下是如此之大,物产是如此之多,这足以保障一个皇帝的奢侈生活。此刻的皇帝不会想到当年夏朝是怎么亡的,商朝又是怎么亡的?所以法家思想虽然能够把人们从乱局当中带出来,但他有着先天的局限性。当秦朝灭亡之后,取而代之的人就很自然的想起了老子的教诲。若要持久的保有天下,就一定要克制自己的贪念,要让下面的人活得下去。假使底下的人壮有所用、幼有所长、老有所养,谁还有心思铤而走险去跟皇帝作对呢?当大家都相对贫困的时候,负担骤然减轻,大家忽然看到了,希望这个时候民风是相对淳朴的。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贫富差距逐渐拉大。地方上出现了富人,富人逐渐变成了豪强。在下面相对贫困的时候,上面的人也能够保持节俭,可当大家普遍好过的时候,上层人士的奢侈之心也就开始滋长。这个时候往往民风大坏,于是儒家思想开始登场。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教给大家仁义,仁义真的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吗?我不能说他不能够缓解这些问题,但是从根本上是做不到的。假如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们就没有机会看到那么多的朝代兴衰了。学了历史之后,你也许会看到一个历史的困局,就是人们没有办法从治乱兴衰的循环当中走出来。调和阴阳理顺关系,这种说法来自黄老之学。儒生很少有讨论阴阳的,他们可能更愿意谈论仁义。退一步讲,古往今来的儒生真的都是在追求仁义吗?他们当中的大部分都是假仁义之名,追求功名利禄罢了。

有时候不止是儒生,不把仁义装在心里,就连皇帝都不拿仁义当回事。赵宋有一个真宗皇帝,曾经作诗劝学,曰: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车马多簇簇!怀着这样一种心思去读六经,读完了之后走进了考场,如果幸运的话,这些人就会进入朝堂。天下的命运就掌握在这样一帮人手里,他们能够把仁义交给天下人吗?说的更直白一点,他们配做这样的事吗?在很多人的眼睛里,赵宋是一个近乎完美的朝代。这些先生们大概不是真的喜欢赵宋,而是喜欢他们幻想中的历史上并不真实存在过的那么一个朝代。对于李唐我心存一丝敬意,但让我心存敬意的李唐,只限于贞观年间,特别是贞观初期。有人说唐太宗并不像记载的那样做的那么好,可他们这么说的依据是什么呢?

答案是他们没有依据,就是这么说而已。又有人说唐太宗篡改史书,理由是他曾经读过实录。对于这个问题,我曾经提出过这样的质疑,如果他真的篡改史书怎么不把这样一个关键的部分给去掉呢?怎么能让史书记载他看过实录呢?毫无疑问,这样的指控背后是如此荒谬的一个悖论。我并不是说唐太宗是一个多么完美的人,因为他的不完美已经被非常详细的记录在史书里。每当陷入这样的争论,我都觉得不知道该说什么,我只是想说这不是关于史学的争论,是关于价值观的争论。同样是儒生,有的人认为贞观之治是王政的典范,而有的人则抓住玄武门之役,然后发挥想象做有罪推定。王夫之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把自己比作是君子,实际上他是君子吗?他指责王阳明空谈心性,可我实在是孤陋寡闻,没听说王夫之取得了什么不得了的功勋。一个纯粹说嘴的人,说别人空谈心情,简直让人笑掉大牙。

今年我有幸参观过秦皇陵博物馆,对此我的心情是复杂的。复杂的我不知道该如何说这件事,我曾经想着在那样一个场合一定要好好表现,争取拿到聘书,可后来我放弃了。因为他们的安排非常的不周到,他们让我们做的事情也非常的不体面。当然到最后我们混了人家一顿饭,也没有做什么不得了的贡献。比如他们要求交一份稿子,我就没有交。我曾经想着要撰写一首七言的长诗,来纪念这件事。可后来我没有把它写出来,有时候我感觉一些作品并不是由我自己创造出来的,而是在机缘巧合的造化之下,神明通过我让作品被创造出来。假如有作品能够获得大家的肯定,功劳一定不属于我,而属于冥冥之中的神。如果有人问我,现在相信科学还是相信神。我的答案是科学不是建立在相信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不断发问和质疑的基础上。

当然科学也不是胡乱发问和质疑,你的发问和质疑必须是有依据的有逻辑的,在科学的领域不容有一丝诡辩。若问我信什么,我相信造化、相信推动宇宙万物变化的一种叫做天的物质力量。我相信万物运行是呈现出一定的规律的,这规律就叫做道。冥冥之中应该有一个神人可以与神进行对话,在我看来这个神是虚拟的,是一种精神的图腾。其实与神进行对话的过程,就是人进行对话的过程。在与神进行交流对话的时候,人往往会不断的进行自我反省。如果反省到位,很多问题就会自然而然的被化解。假如一个地方常年不下雨,人们就会想,是不是与这里的人所作所为有什么关联呢?假如一个地方,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这个地方还有可能被灾害所侵扰吗?

问今天的人给出的答案一定是会,若问过去的人,他们给出的答案很可能是不会。我给出的答案是这样的,人在祭祀的时候祈求五谷丰登,而五谷丰登一定要建立在阴阳协调的基础上。其实古往今来的经验都是如此,当大家相处的比较和睦的时候,灾害就不会降临,万一降下了灾害。大家也会相互支援,灾害带来的影响会在最短的时间内被消除。可如果人与人之间相处的非常糟糕,强者横行霸道,弱者饱受欺凌。在这种情况之下,上天往往会降下各种各样的灾害,就算是上天不降下灾害,各种人祸也会让人陷入巨大的痛苦当中。我们可能会经常感叹某人生性仁厚,却突然遭遇了意外。这难道不是说明好人没有好报吗?而另外一个人横行霸道,一辈子坏事做绝,却活得极为长久,最后得以善终,这难道不是说明坏人不遭恶报吗?我曾经解释过这个问题,强弱不是区分善恶的标准。还有一点要说清楚,天有行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人只有顺应天道,才能够做到长生久视。而人如果违背天道,他是没有办法维持太久的。比如蜀汉的诸葛丞相,大概不会有人觉得他是个恶人。但他没有办法维持太高的寿命,不是因为他行善太多,而是因为他有违天道。司马懿说的很对,食少事烦,焉能久乎?事无巨细都要操心,他又有什么理由不被耗尽心血呢?也许这些道理他都是明白的,可他还是选择逆着天命而行。我不想说他的选择有什么错误,我只是想说他的选择就注定了最终的结局。同样我们也应该好好的反省自己,是违背天道比较多呢?还是顺应天道比较多呢?而一个人怼天怼到可以了解到什么程度?取决于他的思考和学习,阳明先生说的很对,学问是要拿在世上来练的。若不去处理一个个具体的问题,你的学问终究是没什么用的?昨天的社交网络上刷到一个短视频,一个人穿着橘色马甲在镜头前侃侃而谈。

说什么最后一公里,说某平台存在不足,可问题是这位先生竟然从来没有在网上购物过。由此可见,他的口才是多么可怕。我觉得我这个人由于这个人相似的特质,明明什么都不懂却能够表现的好像什么都懂,这是特别恐怖的一件事情。我倒不担心自己会迷惑别人,更担心他会迷惑我自己,让我没办法看清楚真实的自己。一个看不清楚真实自己的人是没有办法进步的,我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我能够更多的在处理一件又一件具体事物时感悟天道。同时我也知道上天的保佑是特别重要的,造化的支持是特别重要的,因为许多不幸的人并不是因为他有什么罪过,完全是造化弄人。人的命运是各种偶然因素堆砌而成,若我能够得到命运的支持,我一定会比现在更优秀。

当然现在的我绝对与优秀这个词无关,我至今记得几天前,我曾经在社群里下一位女士提出建议,教导他如何克服职场当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其实这是很荒唐的,因为在职场上我并不是一个比较成功的人。在小小的茅坑里,我与几条蛆相处的非常糟糕。当我在社群里或者其他一些场合谈论道的时候,往往是没有办法得到呼应的。因为没有人对这个有兴趣,他们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这些东西,他们更愿意考虑一些他们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也许我会考虑做这样的尝试,发表一点关于医学关于运营的见解。故意卖出一些破绽,一起当抛砖引玉的效果。如果在谈论的时候,我再摆出一副小学生的姿态,相信对方一定会贡献更多的热度。我希望自己能够得到上天的保佑,这话我已经重复很多次了,以后我可能还是要重复下去,因为我深深的知道没有上天保佑造化之词,我肯定会表现的非常糟糕。

在单位里我遇到不少令我感到恶心的人,一个是那个姓高的女人。她简直是一坨屎,我只要听到这个人的名字就感到无比的恶心。还有一个人让我觉得非常的讨厌他,并没有被任命为长官。但他的自我感觉已经好到不行了,说他如何如何,不过是给他脸罢了,他如果真的太拿自己当回事,那就太没有意思了。作为作者,我希望我的作品能够受人关注,但同样作为作者,我又特别不希望我生活中能接触到的人注意到我的作品。我希望人们在生活当中看到的我,就是一个不起眼的普普通通的人,只有在面对陌生人的时候才闪耀出智慧的光芒,我对于陌生人有一种亲近感,对于熟悉的人保持一份警惕。当然这并不是意味着我对陌生人一点警惕心都没有,对陌生人之所以有亲近感,是因为我们之间没有利益的纠葛,只要产生了利益的纠葛,我怎么会没有警惕心呢?

此致

敬礼

你的朋友陶唐

新丰年八月二十七日

第105号 三棱镜第287号 枯枝落雪第341号 课第047号 女团第267号 祸福几何?第001号 一个陌生中年男人的来信第117号 华丽的精舍第165号 祈年第253号 朦胧的月光第099号 立庙第266号 分心第263号 匠人和意外第199号 心理建设第336号 残月第063号 臣之代第324号 平章第100号 年代风尚第283号 观音第016号 竹林因缘第005号 人际关系第303号 水底阳光第315号 清平之岸第203号 精神食粮的生产第032号 高挑女士第215号 饱满圆润第227号 鬼魅第108号 假想采风第095号 甜丝丝第124号 风中的花味第264号 克己第054号 关于荒岛的想象第219号 聚会第107号 水边书院第185号 拿起放下第057号 风尚引发的思考第062号 饱满的人第262号 谋划与变故第239号 日落漫雪第169号 生活的流程第068号 神主山第030号 关于算命的科学第098号 朗润圆第023号 离异传闻第349号 放大镜第268号 洞第345号 模糊的光影第245号 绝望雨季第349号 放大镜第287号 枯枝落雪第068号 神主山第350号 亏第058号 年代歌第308号 勾勒第273号 道第335号 归属感第188号 安第052号 风紧第007号 珍藏第195号 楚囚之歌第114号 月宫折桂第291号 新陈代谢第315号 清平之岸第345号 模糊的光影第118号 追光第060号 留给世界一个背影第301号 空想第178号 粗线条的狂乱舞蹈第329号 剑第335号 归属感第291号 新陈代谢第030号 关于算命的科学第308号 勾勒第059号 大院与宫廷第165号 祈年第105号 三棱镜第157号 为善之困第122号 无常第233号 禅之味第172号 竹林光影第108号 阳明先生第316号 月华第073号 庆祝月计划第264号 克己第005号 人际关系第145号 藏在深巷里的味道第186号 祈祷第169号 生活的流程第284号 平安顺遂第278号 祈祷终结第186号 祈祷第304号 离题万里第026号 边缘人第295号 风之左右第268号 洞第002号 抓住生活的希望第052号 风紧第124号 风中的花味第135号 无边的等待第305号 仲冬花味
第105号 三棱镜第287号 枯枝落雪第341号 课第047号 女团第267号 祸福几何?第001号 一个陌生中年男人的来信第117号 华丽的精舍第165号 祈年第253号 朦胧的月光第099号 立庙第266号 分心第263号 匠人和意外第199号 心理建设第336号 残月第063号 臣之代第324号 平章第100号 年代风尚第283号 观音第016号 竹林因缘第005号 人际关系第303号 水底阳光第315号 清平之岸第203号 精神食粮的生产第032号 高挑女士第215号 饱满圆润第227号 鬼魅第108号 假想采风第095号 甜丝丝第124号 风中的花味第264号 克己第054号 关于荒岛的想象第219号 聚会第107号 水边书院第185号 拿起放下第057号 风尚引发的思考第062号 饱满的人第262号 谋划与变故第239号 日落漫雪第169号 生活的流程第068号 神主山第030号 关于算命的科学第098号 朗润圆第023号 离异传闻第349号 放大镜第268号 洞第345号 模糊的光影第245号 绝望雨季第349号 放大镜第287号 枯枝落雪第068号 神主山第350号 亏第058号 年代歌第308号 勾勒第273号 道第335号 归属感第188号 安第052号 风紧第007号 珍藏第195号 楚囚之歌第114号 月宫折桂第291号 新陈代谢第315号 清平之岸第345号 模糊的光影第118号 追光第060号 留给世界一个背影第301号 空想第178号 粗线条的狂乱舞蹈第329号 剑第335号 归属感第291号 新陈代谢第030号 关于算命的科学第308号 勾勒第059号 大院与宫廷第165号 祈年第105号 三棱镜第157号 为善之困第122号 无常第233号 禅之味第172号 竹林光影第108号 阳明先生第316号 月华第073号 庆祝月计划第264号 克己第005号 人际关系第145号 藏在深巷里的味道第186号 祈祷第169号 生活的流程第284号 平安顺遂第278号 祈祷终结第186号 祈祷第304号 离题万里第026号 边缘人第295号 风之左右第268号 洞第002号 抓住生活的希望第052号 风紧第124号 风中的花味第135号 无边的等待第305号 仲冬花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