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新的目标,肌肉神经再生

第354章 新的目标,肌肉神经再生

刘玉容是刘阿婆年轻时候的名字,现在她已经72岁了。

年轻时的她参过军,虽然身材瘦小,但是腰背笔挺,眼神有力,是一名英姿飒爽的女兵。

随着年龄的增加,尤其是65岁以后,她的腰背部经常会隐隐作痛,夜间小腿肚子也经常抽筋,一旦发作就会疼上十几分钟,需要按摩很长时间才能缓解,特别影响睡眠。

她的脊背也不再挺直,而是弯了下来,走路总是低着头,动作缓慢,但好歹还算行动自如。

一直以来,她都觉得这是人老了以后的正常现象,并没怎么在意。

直到有一次,在家收拾旧箱子时,她突然腿一软,滑倒在地,后背狠狠地撞到了墙上。

瞬间,腰背部传来一阵剧痛,当时她就在地上坐了半个小时,才能爬起来。

腰背部的疼痛从此以后就加剧了,持续了2周才慢慢缓解。

由于子女都在外地工作,平时独居在家的她为了不让孩子担心,便没有去医院检查。

其实她自己也觉得,不过就摔了一跤,撞了一下腰,不算什么大问题。

这样的疼痛,在年轻的时候她经历得可多了,真的是眉头都不会皱一下。

但是随后几年,她腰背部的疼痛,次数越来越频繁,经常痛得她直不起腰。

于是她索性一直保持着弯腰状态,甚至还柱起了拐杖。

慢慢地,她的背弯曲得越来越明显。

刘阿婆想着“人老腰弯”是常事,便渐渐地接受了自己的驼背生活。

直到两年没见面的女儿回家探亲的时候,才惊讶地发现母亲竟然驼背了,而且驼背的情况非常严重,日常生活都明显受到了影响。

在女儿的逼迫下,刘阿婆终于拄着拐杖去了昆市第一人民医院。

此时的她,整个后背已经弯成一个非常不自然的半球形,驼背异常明显。

整个人的脊椎就像蜷曲的虾仁,要用双手紧紧地把手杖撑在胸前,才能稳住身体。

腰背压得非常低,几乎无法抬头直视前方,只能低头看着地面。

刘阿婆就像一只被沉重的后壳压得无法透气的蜗牛,异常缓慢地走进了诊室。

女儿站在她身边,搀扶着她,就像牵着一头年老体衰的骆驼。

Wωω_ttKan_C○

人们一眼望去,只能看到高耸的驼峰,却无法与她对视。

这一幕,给当时看诊的医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为一名骨科医生,他给许多类似的患者看过病,但这么严重的骨质疏松症,连他也很少见。

医生首先给刘阿婆做了身高变化评估。

结果让人震惊!

年轻时身高158公分的她,现在身高只剩下147公分了,身高足足丢失了11公分。

再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刘阿婆的骨密度已经达到了-4.1,被诊断为严重骨质疏松,同时她的第7和第8胸椎还有陈旧性的压缩性骨折。

正因为严重的骨质疏松和压缩性骨折,偷走了她的身高,才导致了她明显的驼背。

住院治疗过一段时间后,刘阿婆的疼痛有所好转了。

虽然医生也开了抗骨质疏松的药物,但这个年龄,考虑到服药后的不良反应,能选择的药物也比较有限。

最常用的就是双磷酸盐治疗,但无论什么治疗,并不能大幅度恢复骨密度,而是尽量地降低骨折风险,只能让她维持住现在的状态,不再继续恶化下去。

这其实就够了。

针对骨质疏松的任何治疗,都是一个长期且漫长的过程,很多时候,医生只能帮一把,最终战胜疾病的只能靠自己。

按照惯例,她住两周后就出院了,以后每年痛到无法容忍的时候,会再来住两周,如此循环往复。

出院的时候,医生看着刘阿婆弯腰的情景,不禁感慨万千。

这种严重的骨质疏松,其实没有什么特别有效的办法了。

他知道自己已经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刘阿婆的病情越来越重。

想到这里,他心中涌起一股深深的无力感,感觉到一丝悲哀和无奈。

其实刘阿婆最好的预防骨质疏松的年龄是在30多岁,但时光倒流四十年,那正是80年代。

对那个年代的人来说,几乎是没有骨质疏松这个概念的。

这也就决定了这一代人其实已经过去了最好的时间。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那么多的老人患上骨质疏松的原因。

这大概就是时间的代价吧,医生摇了摇头,心中叹息道。

刘阿婆的女儿对母亲的病情很看重,专门回家照顾她,还下载了最权威最热门的龙图APP记录病例和服药情况。

一个阳光明媚的冬日,一条通知发到了刘阿婆女儿的手机上。

她瞬间欢呼起来:“妈,三清出治疗骨质疏松的药了,现在开放临床三期试验名额,我帮你报上名啦。”

刘阿婆坐在阳台的椅子上,金色的阳光洒下来,她却只能看着脚下发呆。

“什么试验啊?报啥名?”她神情木讷,有些口齿不清地问道。

女儿笑着走过来,蹲下说道:“就是去住院吃药,一会我就带你去。三清的药效果都很好,这款想必也不会让人失望。”

“哦。”刘阿婆应了一声,没再说话。

女儿兴奋不已,说个不停:“这个药很厉害的,天上的宇航员都在吃呢,他们在空间站吃,在地球上也吃,肯定效果好啊,不然国家能让他们吃吗?妈,你要是吃了肯定也会变好的。”

刘阿婆突然紧紧抓住她的手,颤声道:“宇航员都在吃吗?那应该是很好的,我相信国家。”

女儿看向母亲,只见她浑浊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麻木的眼神里似乎冒出了一丝希望。

于是赶紧点头道:“错不了,绝对效果好。”

当天下午,刘阿婆就来到医院,一番体检后,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她被分在重症组,跟一群弯腰驼背的老头老太在同一个病房。

这些人,年纪最轻的也有65了。

隔壁还有绝经组,轻症组,甚至还有青年组,加起来足有好几百人。

绝经组都是一群大妈,轻症组是一群大爷,至于青年组,人数也不少,这个病对年轻人来说,越来越常见了。

他们患病都是因为一些不良生活习惯,比如不晒太阳,缺乏锻炼,经常喝碳酸饮料,吃垃圾食物,从而导致钙流失,维生素D缺乏,损害了骨骼。

每个组的情况不一样,所以吃的药也不一样。

像青年组,由于年富力强,恢复力很强,配合药物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就行了。

至于大妈大爷们,大妈要服用性激素类药物,大爷则不用,而是服用促进骨形成的药物。

而且这次除了重症组,其他患者都是要参加双盲对照试验的。

因为市面上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很多,所以要跟已经上市的一线药物,进行对比试验。

重症组患者年纪都比较大,而且都治疗了好几年,该吃的药物都吃过一遍了,市面上现有的药物已经没啥效果了,所以治疗方案要更慎重一点。

这群老头老太可经不起折腾,自然不用参加双盲试验。

刘阿婆由于脊椎变形,只能侧躺在病床上,她全身疼得厉害,不住颤抖。

接下来,她每天除了补充钙质,就是吃三清的新药。

第一周,她并没有太明显的感觉。

第二周,似乎全身的骨头不怎么痛了,乏力的现象也有所改善。

第三周,腰背的疼痛没那么严重了。

第四周,检测结果显示,骨密度增加了7%,达到了-3.8。

虽然骨质疏松还是比较严重,但已经得到了抑制,正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又过了一个月,刘阿婆的腰背疼痛现象已经得到了极大的缓解,疼痛变得可以忍耐了。

她的骨密度值已经达到了-3.4,比起之前,骨密度增加了18%,效果可谓立竿见影。

女儿在病床前,握着母亲干枯的双手,激动得泪流满面。

“妈,抗骨质疏松治疗非常成功,骨密度已经提上来,接下来,只要手术修复畸形的脊柱,伱就能挺直腰杆,正常行走了。”

两个月的临床试验,效果很明显,母亲的病情得到了抑制,在不断好转。

接下来,她会请医生为母亲进行脊柱矫正手术。

手术难度很高,对技术和设备硬件的要求很高,同时创伤大,时间长,也有一定风险。

不过母亲现在的骨密度已经提高了,早日做手术,就能早日正常行走。

到时候,就只需要吃药,长期康复治疗就行了。

在三维成像CT系统的引导和超声骨刀,磨钻等先进手术设备的辅助下,手术顺利实施。

术后,刘阿婆的脊柱得到了矫正,她终于可以安适地平躺在病床上了。

阿婆艰难地转动脑袋,看完四周的景物,又看向天花板。

她的眼眶湿润了。

五年了,总算可以抬头望天了,再也不用盯着脚面了。

只要以后继续吃这个航天员认证的药物,她肯定能彻底康复。

刘阿婆黯淡的双眸中,对未来生活的希望之火,重新点燃了。

像刘阿婆这样的在慢慢康复的患者,还有很多。

试验接近尾声的时候,所有参与的试药者,病情都有了极大的改善。

******

骨吸收抑制剂的临床三期实验报告很快到了卫康手上。

他对结果非常满意,即便采取了双盲实验,数据依然惊艳。

比起对照的药物,服用三清骨吸收抑制剂的患者,骨密度都增加了20%以上,新患椎体骨折的风险降低了81%,非椎骨骨折的风险降低了62%,髋部骨折的风险降低了73%。

不良事件方面,三清的新药也更少,基本上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卫康不禁心中感慨,系统出品的药物,总是这么安全有效。

一般来说,药物的副作用除了自身的原因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辅料和制作过程中的杂质。

能做到这么低的不良反应,药物分子提纯技术必须达到一个非常高超的地步。

由不得卫康不羡慕。

“咚咚咚!”

敲门声突然响起。

“进来!”卫康看了眼日程,想起来这是跟陈以清的工作例会。

果然,陈以清很快推门而入,坐在了他的对面。

“卫总,最近神经科学实验室的科研项目安排如下…..”

陈以清条理清晰地汇报着实验室的工作进展,听得卫康直点头。

“你们实验室又有新的科研目标了,这次是要研究运动神经元的再生。”

卫康好奇地看向这个新项目,问道:“有发现了?还是只是一个想法?”

陈以清微笑着解释道:“我们在脑神经元再生方面的研究有了巨大的突破,但是人体神经系统并不是只有大脑才有,肌肉里面神经也很发达,这次我想要研究的是运动神经元再生。”

“运动神经元通过脊髓来连接大脑和肌肉,是非常有潜力的研究对象,对人体神经系统的深入了解大有用处。”

“你知道的,运动神经元病也叫渐冻症,会导致患者全身肌肉萎缩和吞咽困难,最后呼吸衰竭而亡。这个病非常出名,一直以来都是绝症,但是最近几年,科学家们发现了该病的潜在治疗靶点,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我想试试。”

“不过这只是一个新药研发项目,我还是会继续人类大脑方面的研究,毕竟大脑才是我的最爱。”

卫康心中顿时大喜,这做老板的,不怕员工太积极,就怕员工不积极。

老陈能主动发掘新的项目,进军新领域,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他当即拍着胸脯答应下来:“没问题,你需要什么资源,多少投入,随时跟我说。”

“好的,我会和我的助手张莉一起研究这个项目,她在神经科学方面非常有潜力,我准备好好培养她。”

陈以清沉吟片刻,又提起了一件事。

“不错啊,上次你发表的论文,好像第二作者就是她,你能为公司找到优秀的人才,我非常高兴。”

“是的,她已经是实验室的一名组长了,非常有天赋的一个小姑娘,没准以后能接我的班。”

щщщ⊙ttκǎ n⊙¢O

“可以啊,只要她表现出足够的能力,以后就算成为神经科学实验室主任也没问题。”卫康呵呵一笑。

会议结束后,卫康从电脑上点开一个名单。

这个名单上的人,都是表现优越的年轻员工,值得公司大力培养。

他把张莉也放进了这份重点关注名单里。

能让陈以清这么推介的一个人,应该足够优秀,值得保持关注。

干完此事后,他又看向桌面,那里是其他几个新药的临床实验报告。

上次他一口气提取了八种新药,现在它们的实验结果都出来了。

(本章完)

第646章 细胞竞争消失了第54章 知名主持人酒驾了,又没酒驾第469章 应对抗生素危机,真正的科技与狠活第339章 赴华医疗大火第452章 国风热潮,人造血液第413章 小试牛刀,军方动心第459章 合作共赢第441章 论砸钱,我们是专业的第317章 智能手表持续拯救全球用户第610章 为国争光,舍我其谁第141章 最大的夸赞来自对手的认可第272章 种子大战,华夏上门送温暖第227章 三清也有农药?第526章 全球声讨,渔民痊愈第182章 互联网新医疗,病人自己的电子病历第19章 辉瑞求合作,公布美白药物第641章 外科医生的危机感第387章 华夏将再无艾滋第296章 大肆搜刮废弃药方第552章 不好了,机器人被打了第334章 华夏最好的东西不出口第159章 华夏应该有自己的诺贝尔奖第3章 试药成功,抗癌药问世第166章 人工智能首次发威第357章 CCR5拮抗剂的突破第589章 生物人工肾第442章 五个字,让投资人为我疯狂第149章 三清美妆进军海外第397章 诺贝尔和平奖?第278章 文化输出第173章 一位药神父亲的求助第287章 禁售或者召回,选一个吧第309章 测不准?肯定是三清的问题第544章 畅想未来,诊断亭立项第282章 全球召回,独缺华夏第228章 各显神通第254章 不可能的任务第372章 病树前头万木春第186章 共享实验室,愿华夏人人如龙第257章 专利大棒蠢蠢欲动第30章 资生堂和宝洁的方案第493章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第237章 先正达的种业翻身仗第504章 县级医院开启超声刀时代第474章 克利夫兰的进修之旅(下)第360章 被治愈了精神内耗的威廉姆斯第44章 三清抗癌药,何日上市?第616章 临床了,同时也进了禁药名单第122章 我对虚名不感兴趣第580章 残障电竞选手第343章 你研发新药,把我手术都抢光?第167章 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第191章 一只基因改造的抗病猪第215章 分配任务第205章 未雨绸缪第551章 智能导诊机器人第537章 人造血管内痿,透析生命线第446章 婚期准备第268章 新一代基因编辑工具横空出世第38章 齐院士得救,FDA受阻第211章 新一轮提取第470章 嘴强王者走投无路第278章 文化输出第232章 让人震惊的药效第454章 第一次临床应用第136章 可怜的戴维斯第203章 迟迟未到的基因测序仪第20章 圆满结束,谢局的欣赏第107章 全球医药科研竞赛第566章 活人再也不会被尿憋死第280章 致癌传闻,沙坦类降压药被召回第391章 系统升级第213章 两款神级药物第546章 全球第一,千亿美元俱乐部第571章 冲击第328章 车神妻子来访第581章 电竞逐梦人第229章 神级杀虫药第72章 鸡汤和机遇第622章 诊断亭大火,新的研发项目第441章 论砸钱,我们是专业的第508章 再也不用天天打针第358章 过年见家长第183章 个体化基因治疗的曙光第402章 行业联盟,一致对外的价格保护第537章 人造血管内痿,透析生命线第397章 诺贝尔和平奖?第141章 最大的夸赞来自对手的认可第644章 价格大跳水,机器人下乡第166章 人工智能首次发威第440章 培养CMOS供应商第74章 中二愤青闻人龙,群星计划第436章 从嘴里飞了出来第90章 对比疗效,三清完胜第30章 资生堂和宝洁的方案第508章 再也不用天天打针第336章 华夏友人的含金量(下)第403章 友邦惊诧狂喜第28章 欧来雅的提案第159章 华夏应该有自己的诺贝尔奖
第646章 细胞竞争消失了第54章 知名主持人酒驾了,又没酒驾第469章 应对抗生素危机,真正的科技与狠活第339章 赴华医疗大火第452章 国风热潮,人造血液第413章 小试牛刀,军方动心第459章 合作共赢第441章 论砸钱,我们是专业的第317章 智能手表持续拯救全球用户第610章 为国争光,舍我其谁第141章 最大的夸赞来自对手的认可第272章 种子大战,华夏上门送温暖第227章 三清也有农药?第526章 全球声讨,渔民痊愈第182章 互联网新医疗,病人自己的电子病历第19章 辉瑞求合作,公布美白药物第641章 外科医生的危机感第387章 华夏将再无艾滋第296章 大肆搜刮废弃药方第552章 不好了,机器人被打了第334章 华夏最好的东西不出口第159章 华夏应该有自己的诺贝尔奖第3章 试药成功,抗癌药问世第166章 人工智能首次发威第357章 CCR5拮抗剂的突破第589章 生物人工肾第442章 五个字,让投资人为我疯狂第149章 三清美妆进军海外第397章 诺贝尔和平奖?第278章 文化输出第173章 一位药神父亲的求助第287章 禁售或者召回,选一个吧第309章 测不准?肯定是三清的问题第544章 畅想未来,诊断亭立项第282章 全球召回,独缺华夏第228章 各显神通第254章 不可能的任务第372章 病树前头万木春第186章 共享实验室,愿华夏人人如龙第257章 专利大棒蠢蠢欲动第30章 资生堂和宝洁的方案第493章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第237章 先正达的种业翻身仗第504章 县级医院开启超声刀时代第474章 克利夫兰的进修之旅(下)第360章 被治愈了精神内耗的威廉姆斯第44章 三清抗癌药,何日上市?第616章 临床了,同时也进了禁药名单第122章 我对虚名不感兴趣第580章 残障电竞选手第343章 你研发新药,把我手术都抢光?第167章 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第191章 一只基因改造的抗病猪第215章 分配任务第205章 未雨绸缪第551章 智能导诊机器人第537章 人造血管内痿,透析生命线第446章 婚期准备第268章 新一代基因编辑工具横空出世第38章 齐院士得救,FDA受阻第211章 新一轮提取第470章 嘴强王者走投无路第278章 文化输出第232章 让人震惊的药效第454章 第一次临床应用第136章 可怜的戴维斯第203章 迟迟未到的基因测序仪第20章 圆满结束,谢局的欣赏第107章 全球医药科研竞赛第566章 活人再也不会被尿憋死第280章 致癌传闻,沙坦类降压药被召回第391章 系统升级第213章 两款神级药物第546章 全球第一,千亿美元俱乐部第571章 冲击第328章 车神妻子来访第581章 电竞逐梦人第229章 神级杀虫药第72章 鸡汤和机遇第622章 诊断亭大火,新的研发项目第441章 论砸钱,我们是专业的第508章 再也不用天天打针第358章 过年见家长第183章 个体化基因治疗的曙光第402章 行业联盟,一致对外的价格保护第537章 人造血管内痿,透析生命线第397章 诺贝尔和平奖?第141章 最大的夸赞来自对手的认可第644章 价格大跳水,机器人下乡第166章 人工智能首次发威第440章 培养CMOS供应商第74章 中二愤青闻人龙,群星计划第436章 从嘴里飞了出来第90章 对比疗效,三清完胜第30章 资生堂和宝洁的方案第508章 再也不用天天打针第336章 华夏友人的含金量(下)第403章 友邦惊诧狂喜第28章 欧来雅的提案第159章 华夏应该有自己的诺贝尔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