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凉茶,传奇戏

第107章 凉茶,传奇戏

苏泽顺着长长的队伍,走到惠民药局前,只看到上次见过的药局黄提举和两个民壮正在维持秩序,黄提举的儿子守着一口大锅,正在向排队的顾客打酸梅汤。

一眼看到苏泽,黄提举连忙放下手中的活,热情的将苏泽拉到了惠民药局内。

黄提举长长的一拜,感动的说道:“多谢恩公赐方!”

苏泽也没有想到,酸梅汤竟然卖的这么好,只看到在惠民药局后厢的煎药房冒出火光,黄提举新招了两个学徒在后面熬汤。

黄提举红光满面的说道:“恩公赐方后,方公子就买来了锅具,一开始都按照恩公的吩咐,在门口免费施汤。”

“刚开始的时候百姓听说只是普通饮汤,都没什么人过来排队,后来方公子又想出了一个办法,用甜汤吸引街头的孩子来排队,第二天就火爆了起来。”

“等到第三天,喝过酸梅汤的人都纷纷过来排队,要不是方公子请来了府衙的民壮维持秩序,怕是那天药局都要被掀了。”

对于这个结果,苏泽并不意外,酸梅汤这种饮料风靡了几百年,到了物资极大丰富的现代社会依然能见到,足以见到这种饮品的旺盛生命力。

糖这个东西在这个时代本身就非常受欢迎,虽然惠民药局放的糖并不多,但是这难得的甜味已经能让孩子趋之若鹜了。

又经过苏泽的免费营销战术,酸梅汤在南平县城内打响了口碑,生意自然好起来了。

黄提举如今是真的感谢苏泽,靠着苏泽提供的酸梅汤方子,惠民药局每天都能有十几两银子入账。

刨除成本和人工,以及分给方若兰和苏泽的分成,到手也有五六两银子。

这在以前的惠民药局都是不敢想象的!

而靠着这笔收入,黄提举时隔多年又招了学徒,还补齐了惠民药局的一些药材,总算是能够给百姓看病了。

酸梅汤的火爆,也让一些实在去不起私人医馆看病的百姓,来惠民药局碰一碰运气。

对于这些百姓,黄提举都尽量开廉价的药方,药材上也不赚他们什么钱,惠民药局的看病业务也越来越好。

黄提举知道这一切都是苏泽的功劳,他此时也不后悔方若兰给苏泽分红的提议了,他小心的从后面厢房拿出一个布袋子,递给苏泽说道:

“恩公,这是给您的分红。”

分红?

苏泽看到布袋子里的黑黢黢的碎银子,(市面上流通的银子都不会是白花花的),掂量了一下竟然有近二十两。

苏泽惊讶的说道:“我给药局方子的时候,也没要分红啊。”

黄提举立刻说道:“这是方公子做主要分给您的,这是前段时间药局饮品利润的二成,本来准备今日闭市之后给您送到县学去,这不是正好您来了吗?”

苏泽也没想到那个女扮男装的锦衣女子竟然是个讲究人,还自作主张要给苏泽分红。

反正方子也是自己出的,苏泽也直接笑纳了。

“黄提举,这酸梅汤卖的好,凉茶呢?”

黄提举尴尬的说道:“恩公,那凉茶实在是卖不动,方公子就做主撤去了凉茶的柜面。”

说完这些,黄提取还偷看了一眼苏泽。

苏泽倒是没有不高兴,而是问道:“为何凉茶卖不动?”

黄提举一五一十的说道:“凉茶味苦,加糖也掩盖不住苦涩,百姓喝不惯。而且这个清热解毒,普通百姓也用不到什么清热解毒。”

苏泽这下子明白了,自己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

现代社会凉茶卖的好,是因为现代很多人顿顿吃肉,三餐之后还要弄顿烧烤夜宵什么的,自然需要喝口凉茶清热解毒了。

烧烤店和火锅店的凉茶卖的最好,也许他们卖的不是凉茶,而是健康的赎罪券,化解油腻食物的圣水,至于高糖份的罐装凉茶到底有没有清热解毒的效果,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但是在大明朝,普通百姓一年到头都吃不上多少肉,根本没有清热解毒的需求好吧。

没有养生功效,但是口味酸甜的酸梅汤,反而是普通大明百姓最喜欢的。

苏泽提醒自己记住这个教训,他对黄提举说道:“这是我没想清楚,浪费了黄提举的药材。”

“恩公哪里的话,酸梅汤已经救了惠民药局了!我们父子可要好好谢您!”

说完这些,黄提举又要跪拜,苏泽将他搀扶起来说道:“切莫多礼了,不过我正好也有两件事想要麻烦提举。”

“恩公尽管说!”

苏泽拿出口袋里的药草清单,递给黄提举说道:“第一件事是我们长宁卫要买些药材,但是没有路子,还请黄提举帮帮忙。”

黄提举拿起药材清单,看到上面都是一些常见的药材,立刻说道:“好说好说,这些药材这两天我帮您备齐,让人送到长宁卫去!”

苏泽听了大喜,没想到之前写了两份药方,竟然结下了这样的善缘。

药材这东西品种多,成色差距又大,不是懂行的人很难搞清楚。

有了黄提举帮忙,苏泽返回长宁卫就可以开始肝医学技能了。

他连忙掏向怀里说道:“还请提举估个价格,我照单给您。”

黄提举连忙拉住他的手说道:“恩公说的这是什么话,这都是些不值钱的药草,您且收下来,若是还需要什么直管和小老儿说就是了!”

苏泽最后还是用【估价】技能粗略估算了价格,硬是留下了三两银子。

苏泽又拿出口袋,露出冰糖说道:“这是我们长宁卫制的冰糖,药局要吗?”

黄提举拿出冰糖,看到微微泛黄的冰糖说道:“恩公,这太贵重了,酸梅汤中用不起,我帮您问问方公子要不要,如何?”

苏泽想了想也是,购买酸梅汤的普通百姓肯定喝不起冰糖,那方公子应该在县里颇有能量,说不定她能吃下这些冰糖。

苏泽点点头,黄提举又让儿子打了六竹筒酸梅汤,苏泽这才离开了惠民药局。

知府衙门中,方知府正在和通判商议事情,一名小厮从后宅端着茶碗出来,递到了方知府面前。

看着茶碗中的黑褐色的凉茶,方知府万般不情愿的捏着鼻子喝了下去。

刘通判是位非常有眼力劲儿的官员,最擅长揣摩上意,用现代的话说就是职场老舔狗了,自从方知府上任之后就将这位新知府舔的很舒服,如今是方知府的亲密副手。

“明府大人可是身体不适?您可是我们延平府百姓的父母,切不可太过操劳伤了身子啊!”

刘通判“情真意切”,恨不得现在就劝方知府回后宅躺着。

方知府挥挥手说道:“不碍事的,就是前几日受了点风凉,牙齿有些疼了,这是我女儿煎的凉茶,昨日喝了已经好了,可是女儿偏不放心,非要我再喝一天。”

刘通判半是拍马屁半是真心实意的说道:“府尊家女公子一片仁孝之心,真是让属下羡慕。”

孝女?呵呵。

方知府感觉女儿是在拿自己试验凉茶的效果,却也不好在下属面前出丑。

方知府只是含糊的说道:“也不知道她从哪里搞来的方子,不过喝上了一日牙还真的不疼了。”

刘通判也饱受牙疼困扰,听到方知府这么说,立刻说道:“明府大人可否给一份方子属下?实不相瞒这些日子属下的牙也疼了。”

刘通判立刻又说道:“不过药方是府上女公子的,听闻令爱喜爱读书,我这里有一本宋书善本,用来换这份治牙疼的药方。”

和苏泽比起来,这位刘通判送礼技能至少也是个Lv10了。

听到宋代善本,方知府眼睛一亮。

所谓善本,就是指那些版刻古籍中的校刊好、装帧好,时代久、流传少,具有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书籍。

明人爱藏书,第一等的自然是秦汉竹简、汉唐手抄本的书。

不过那种都属于古董中的顶流,除了皇室和最顶级的文臣,普通人是买不起的。

宋代因为雕版印刷技术的普及,书籍传播比汉唐更容易,也出现了官方和民间专门印书的书局,所以宋代的古书最多。

普通官员和读书人,就以搜集宋代印刷保存比较好的书为潮流。

方知府也是好读书的人,他听到之后立刻答应下来。

喊来贴身小厮,方知府咳嗽了一声说道:“刚刚你都听到了?告诉小姐,让她把方子誊给刘通判。”

不一会儿,这个小厮拿着两个竹筒回来。

他跪着举着竹筒说道:“老爷,小姐说这凉茶后厨熬了一大罐,通判大人直接拿去喝就是了,若是明日还要,府上可以差人送到通判府上去。”

方知府有些不悦,但是想到自己宝贝女儿这个脾气,他又只好说道:“小女说的也有道理,为了给我治牙疼我看她捣鼓好几天了,估计这药方颇为复杂,既然有熬好的凉茶,刘通判你就拿回去喝就是了。”

刘通判都是一点都不生气,而是乐呵呵的说道:“还是明府家女公子想的周全!也省去属下熬药的麻烦了,就是劳烦女公子了。”

“宋代善本属下回去就差人给您送来。”

说完这些,刘通判提着竹筒就离开了知府衙门。

方若兰还在为了推广凉茶孜孜不倦,苏泽牵着马来到了县学,这会儿的县学要比上来的时候有秩序多了。

门口那些乱糟糟的马车都散去了,苏泽和门子打了招呼,牵着马就进了县学。

延平书院和府学生还在,但是和上次不同,这些学生都行色匆匆,不像上次来的时候那样三三两两的聚集在一起吹牛聊天,这让苏泽非常的疑惑。

要知道延平书院的学生和府学生基本上都是秀才,等于是延平府最高学历的年轻人们都聚集在小小的县学中,应该和后世大学那样乱哄哄的一片。

上次县学就是这个样子的,学生们三五成群的聚集在一起高谈阔论,或者互相辩论,把整个县学搞的和菜场一样闹哄哄的。

可是今天县学的气氛完全不一样,学子们各个眉头紧蹙怀着心事,抱着书本行色匆匆,都不见有人在路边交谈。

难道是海瑞整治的?不可能啊,海瑞只是县学教谕,怎么管得到书院学生和府学生啊。

щщщ_ ttκǎ n_ ¢〇

苏泽抱着疑问到了宿舍,家在县城的陈朝源已经先到了宿舍,两人寒暄了一番后,苏泽忍不住问道:

“陈兄,今日县学气氛怎么怪怪的,到底发生了什么?”

陈朝源笑着说道:“最近咱们南平县城中有一出文坛盛事,整个县学中的学子们都憋着劲儿呢。”

“什么文坛盛事?”

“延平书院的陈山长有一好友游历到了本县,这位先生也是当近文坛上有分量的人,既然是文人雅士,自然要搞点文坛雅事来。”

苏泽明白了陈朝源的意思,估计是陈山长又请了什么大儒来讲学什么的。

可是这和普通读书人有什么关系?

陈朝源继续说道:“新来的这位拓湖先生,是海内知名的音律名家,尤其擅长调教戏班,这次文坛雅士就是拓湖先生拿出三本宋代孤本作为彩头,请全城的读书人写一出戏文来。”

“戏文?”

陈朝源点头说道:“拓湖先生说了,南北戏,传奇戏都可以,题材不限,若是拔得头筹,拓湖先生的戏班还会直接排演出来,听说拓湖先生还要继续南下,若是戏班一路唱下去,那可真的是名扬东南了!”

“只可惜我不通音律,要不然都想参加了。”

苏泽愣了一下,这不是剧本征文吗?这大明朝文化人都玩的这么花了?

不过中晚明时期文化繁荣,戏剧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北戏,也就是元杂剧,是从元代开始兴盛的一种剧目,比如著名的《窦娥冤》就是元杂剧,不过元杂剧的结构要求比较高,必须是四折一楔子和一人主唱,如今逐渐被南戏和传奇戏取代。

其中南戏是一种发源于浙江的戏剧,结构上比杂剧自由,在一人主唱的基础上,又加入了“宾白”(旁白),可以更好的表现剧情。

而传奇戏是融合了南北戏的一种长篇戏曲,体裁更自由,剧集长短不一,但是剧情更完整,如今深受江南读书人的欢迎。

有些排演传奇戏的戏班,一公演就座无虚席,唱到高潮的部分就有人往台上投掷金银,还有人追逐戏子奉为上宾,待遇堪比当代的明星。

苏泽疑惑的问道:“本朝不是禁戏吗?怎么这位拓湖先生还公开征戏曲?”

陈朝源笑着说道:“只要不在戏里辱没先圣,哪里还有人禁戏啊,当今严阁老家还养着戏班呢。”

好吧,果然是大明薛定谔的祖训。

苏泽托着下巴,戏曲?

(本章完)

第535章 伐蜀准备第215章 黄老爷竟是我?第116章 数学查账,降维打击第635章 军功章第492章 新的背刺第437章 当世文宗的威力第053章 虎狐犬第419章 高拱倒台第110章 活字印刷的优势,人市第049章 县衙第032章 精盐第578章 恶性通胀第613章 扮猪吃虎第77章 三江感言第290章 庙算之道第268章 文学技能Lv10第193章 将铸新钱第465章 辅政和垂帘第006章 黃金時代第520章 新阶层和新教第163章 吃绝户第428章 民族主义的觉醒第410章 李时珍医学院第538章 大都督已经决定就是你了第289章 水师新军和火器坊第189章 钱法困境第305章 礼乐征伐自何处?第227章 收税要靠兵第675章 宣传战第069章 县令第332章 南京钱逛第205章 医术被动,打飓风第128章 海上来船第014章 种田要用脑第356章 北归和南归第112章 太菜了,出金了第412章 进步和落后第308章 诬陷造反时,最好真的要反第259章 船,倭奴第255章 婚后二三事第142章 采生折割第92章 杀狐(本卷完,6500字大章求订阅)第428章 民族主义的觉醒第619章 自治社区第130章 佛郎机炮第542章 富可敌国的于公子第308章 诬陷造反时,最好真的要反第581章 货币和财政政策第266章 文笔如刀第113章 金色被动,六经注我第245章 李时珍第664章 铁路司的畅想第676章 和谈人选第259章 船,倭奴第035章 谨慎第566章 睢阳第180章 写皇叔的督学第111章 卫所事忙,科举升级第046章 南平县学第317章 闽浙互保(章末,明天新章)第177章 知府家宴第359章 敌军气衰第232章 倭寇再临(卷末,求票!)第452章 两个世界第324章 转进如风第246章 实证医学第436章 道魔增长第668章 总需要一场决战第392章 授时千年第345章 无能狂怒第574章 欧陆来信第510章 列强的时代第201章 衣锦还乡第86章 大明平均战力第666章 弃辽第033章 晒盐第151章 数学,机械和航海第517章 不行就投了吧第545章 入蜀通道(感觉中招了,今天请假欠第263章 解决方法(三更,求票)第672章 最终还是练兵第263章 解决方法(三更,求票)第195章 投宿西禅寺第507章 自由即不公第508章 公办和私人书院第674章 夜航船第340章 目标,南京!第238章 合龙门(加更)第016章 被动技能属性点第469章 浑浊世道,如何来救?第531章 歌舞团第560章 播州问题第298章 【造船】技能第103章 束水冲沙第207章 航行澳门第228章 长寿内阁第374章 “与民同乐”的鳌山灯会第071章 破题第126章 三号天使投资人第239章 数据治税
第535章 伐蜀准备第215章 黄老爷竟是我?第116章 数学查账,降维打击第635章 军功章第492章 新的背刺第437章 当世文宗的威力第053章 虎狐犬第419章 高拱倒台第110章 活字印刷的优势,人市第049章 县衙第032章 精盐第578章 恶性通胀第613章 扮猪吃虎第77章 三江感言第290章 庙算之道第268章 文学技能Lv10第193章 将铸新钱第465章 辅政和垂帘第006章 黃金時代第520章 新阶层和新教第163章 吃绝户第428章 民族主义的觉醒第410章 李时珍医学院第538章 大都督已经决定就是你了第289章 水师新军和火器坊第189章 钱法困境第305章 礼乐征伐自何处?第227章 收税要靠兵第675章 宣传战第069章 县令第332章 南京钱逛第205章 医术被动,打飓风第128章 海上来船第014章 种田要用脑第356章 北归和南归第112章 太菜了,出金了第412章 进步和落后第308章 诬陷造反时,最好真的要反第259章 船,倭奴第255章 婚后二三事第142章 采生折割第92章 杀狐(本卷完,6500字大章求订阅)第428章 民族主义的觉醒第619章 自治社区第130章 佛郎机炮第542章 富可敌国的于公子第308章 诬陷造反时,最好真的要反第581章 货币和财政政策第266章 文笔如刀第113章 金色被动,六经注我第245章 李时珍第664章 铁路司的畅想第676章 和谈人选第259章 船,倭奴第035章 谨慎第566章 睢阳第180章 写皇叔的督学第111章 卫所事忙,科举升级第046章 南平县学第317章 闽浙互保(章末,明天新章)第177章 知府家宴第359章 敌军气衰第232章 倭寇再临(卷末,求票!)第452章 两个世界第324章 转进如风第246章 实证医学第436章 道魔增长第668章 总需要一场决战第392章 授时千年第345章 无能狂怒第574章 欧陆来信第510章 列强的时代第201章 衣锦还乡第86章 大明平均战力第666章 弃辽第033章 晒盐第151章 数学,机械和航海第517章 不行就投了吧第545章 入蜀通道(感觉中招了,今天请假欠第263章 解决方法(三更,求票)第672章 最终还是练兵第263章 解决方法(三更,求票)第195章 投宿西禅寺第507章 自由即不公第508章 公办和私人书院第674章 夜航船第340章 目标,南京!第238章 合龙门(加更)第016章 被动技能属性点第469章 浑浊世道,如何来救?第531章 歌舞团第560章 播州问题第298章 【造船】技能第103章 束水冲沙第207章 航行澳门第228章 长寿内阁第374章 “与民同乐”的鳌山灯会第071章 破题第126章 三号天使投资人第239章 数据治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