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数据治税

第239章 数据治税

在苏泽看来,从来没有什么所谓的文官集团,勋贵集团的说法。

也许所有的阶层是有自己的利益倾向,但是落在每一个具体的人身上,又有他自己的个人利益。

比如大明朝的这几位勋贵,临淮侯李庭竹这样的只能算是蠢,作为大明战神李景隆的后代,这位南直隶名义上的最高军事长官,在军事指挥上不能说毫无建树吧,只能说不给南京兵部尚书杨博添乱就不错了。

临淮侯只能算是蠢,那现任的这位魏国公就是坏了。

现任这位魏国公徐鹏举,找到南京兵部张口就要五万两银子,说是要募兵抗倭。

南京兵部当然知道这位爷是什么德行,徐鹏举号称是徐剥皮,真给他五万两银子,他连一分钱都不会发给士兵。

这位爷被拒绝了之后,又找到南京兵部,要求杨博立刻派兵保卫他们徐家在沙岛上的祖产。

杨博自然又是严词拒绝了这位爷,也不看看现在镇江战事到了什么地步,他徐家当时一战不打就逃回了南京城,现在怎么有脸让朝廷给他出兵夺回祖产的。

这两位又蠢又坏,可平日里也尿不到一个壶里,这段日子更是互相攻击,争权夺利。

大明的勋贵们已经如此堕落不堪,文官的战斗力其实也不怎么样。

如果说大明的文官真的能够拧成一股劲儿去对抗皇帝,那大明皇权早就已经限制死了。

当今这位道君皇帝虽然怠政,但他正是通过搅合大臣们的利益,利用大臣之间互相不信任,从而控制住了朝局。

可就算是有了所谓的严党和清流党,两党内部的每一个人也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

如今占据朝堂的严党,内部又有各种小派系,而这些派系的诉求也许是南辕北辙的。

党内无党,帝王思想,派内无派,千奇百怪。

随着严嵩的日益衰老,更多的严党分子围绕在严世蕃身边,又在严党内部形成了一个小阁老派。

严世蕃如今是工部尚书,他只是国子监门荫的监生出身,在没有参加科举的情况下,能成为六部首官,这在重视学历的大明朝中后期,简直是打破了职场天花板的奇迹了。

严世蕃因为没有翰林官的身份,没能进入内阁,但是他的工部尚书也位高权重了。

工部是六部之中职权最广的一部,严世蕃除了要帮助皇帝修建宫观之外,工部还管理战舰修造,漕运船只的调配,管理全国河道水利工程,以及各地的官办铁矿、工坊。

而工部除了这些管理职能之外,工部也有收税的权利,这就是工部的“节慎库”。

严家父子能够长期执掌朝廷大政,最主要的原因也不是严嵩严世蕃的青词写的好,而是父子二人都善于给皇帝理财。

严世蕃能够执掌工部,也不是因为他土木学的好,而是因为他善于搜刮钱财。

嘉靖三十六年,皇帝下令将“罪官罚银”和“开中法的盐引收入”的四成分给工部,在严世蕃的阿谀奉承之下,节慎库几乎成为皇帝另外一个内库,皇帝的大笔开支都从节慎库中走,而严世蕃又不像是户部那样有各种怨言,而是积极的帮助皇帝搞钱。

严世蕃向皇帝建议,在江南派发更多的盐引,募集钱粮在东南抗倭。

皇帝准奏,命令南北直隶的盐场售卖盐引,这笔钱由南京那边自筹,用来补充抗倭备边银两的不足。

说白了,就是京师的兵部和户部已经拿不出钱了,就让南京这边把盐引拿出来卖一卖,自筹一些抗倭的经费。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上级负责给政策支持,经费问题由下级单位自筹解决。

严世蕃立刻让自己的亲信,带着政策和大额的盐引前往南直隶。

六月份,请了两年病假的张居正返回了京师了,他重新回到翰林院供职。

就在张居正返回京师的这一天,六月份对于朝廷来说,几乎没有什么好消息。

南京大营的兵马守住了镇江,但是因为长江水师的船只几乎被烧毁殆尽,镇江的兵马只能看着对面的扬州望洋兴叹,无法渡江到江北作战。

扬州这边的兵马也只能守得住扬州,徐海在久攻扬州不下的情况下,开始分散兵力侵扰苏北的其他地区,泰州告急、淮安告急、盐城告急、甚至一部分倭寇都已经抵达了徐州。

胡宗宪在浙江同样不好过,平湖和慈溪的倭寇被击退,但是倭寇又开始从浙东沿海登陆,宁波和杭州也受到了袭击。

胡宗宪接受了徐渭的建议,开始在沿海建造舰船,从被动的迎接登陆的倭寇,改成主动在海上进攻倭寇。

但是大明朝的沿海船厂技术失传太多了,至今还没能恢复大型舰船的建造能力,胡宗宪只能征用商船和渔船打仗。

除了浙江之外,山东也是倭乱的重灾区。

大明文坛领袖王世贞,出任山东按察副使,在青州负责兵备抗倭。

王世贞的父亲王忬进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加兵部右侍郎,代苏辽总督,不久,进右都御史,负责北方抗击鞑靼人。

整个大明朝到处都在打仗,关中赈灾还在继续,可倒霉的事情往往都是连在一起的。

嘉靖三十六年的六月,三宫突然发生大火,奉天门(今太和门)左顺门(今左翼门)右顺门(今右翼门)午门外左右廊连带烧毁。

也就是说,大火沿着三大殿东西两廊一直烧到午门外。几乎将整个三大殿全部烧毁。

故宫失火其实也不算是稀奇的事情了,永乐皇帝朱棣在位的期间三大殿就被烧毁了一次,一直等到了英宗时期才重建了三大殿。

这一次宫灾发生之后,迷信的嘉靖皇帝更是认为是上天示警,他命令户部加紧搜集龙涎香,他要在玉熙宫继续祷告上苍。

但是在财政如此紧张的情况下,皇帝依然不顾群臣的劝阻,要求立刻动工重修三大殿。

为了筹款重建已毁宫殿,嘉靖帝下令户、兵、工三部集资白银三十万两。

严世蕃上奏皇帝,说各省历年都拖欠工部的工料钱,请皇帝派遣御史催要历年拖欠的银子。

皇帝立刻同意了严世蕃的建议,下令动用各地存储的违法罚款和空额余薪,最后仍感不足,又指使南北直隶的工部官员到各库搜寻,有好的都拿来。

就在国家财政到了如此紧张的时候,南直隶又传来坏消息,准备运往京师的两万旦粮食存在常平仓中,被倭寇一把火烧了。

除了这两万旦的粮食之外,倭寇沿途骚扰运河漕运,又有接近一万旦粮食被劫走或者损失掉了。

接到了这个消息,京师的粮食价格飞快的上涨,三天之内就涨了五成。

就在朝堂笼罩在一片坏消息的时候,两份奏章上的好消息就显得非常的醒目。

第一个就是去年才就任钞关使的方望海,向朝廷上书,今年已经征收折银三万两的钞关税,这笔钱已经堆在苏州浒关,直等到漕运通畅之后就立刻解送上京。

另外一个好消息是福建铸币的陶公公,核准了去年在福建铸币所赚的火耗银合计五万两,这笔钱也随时准备送往京师。

这两则好消息让嘉靖皇帝终于有了一丝好心情,玉熙宫的铜罄声不停地响起,这两笔钱说起来不多,但是加起来也不少,特别是钞关税是一笔稳定的税收。

六月份,皇帝下旨,方望海原本的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的职位再升一级,任命他为南京户部侍郎,全面负责浙江和南直隶的钞关事务。

陶公公则入司礼监,提前给了他秉笔太监的职位,只等陶公公市舶司的任期结束,就能返回司礼监当差了。

另外方望海的夫人李氏也得到了诰命,甚至连方望海的儿子都得到荫官。

在靖江孤山村边的营地中,此时抗倭缉私总团的营地已经变了模样。

原本的简易房子已经变成了木屋,苏泽在孤山上设立一座烽火台和瞭望塔,在海边也建造了一座小型灯塔。

苏泽的指挥所也从简易帐篷变成了木头屋子,营地四周也竖起了木桩。

苏泽正在和徐时行下棋。

这些日子下来,徐时行的棋艺可以说是大大的退步。

苏泽的棋路古怪,从来都不按照常理出牌,也不按照古代棋谱出招,搞得徐时行的棋路也是越来越歪。

棋路歪了也就罢了,最倒霉的是他还下不过苏泽!

苏泽总能下出一些让人拍案叫绝的招数,不安常理出牌的背后是无招胜有招的庙算。

“汝霖兄,下一次还是让卓吾先生陪你下棋吧。”

徐时行被折磨的不行,他抓起棋子就准备认输。

苏泽正在思考长江战事,哪里能让他投子认输,连忙说道:“这棋还没下完呢!怎么能轻言放弃!”

徐时行看着自己被围猎的大龙,这叫做棋还么下完?

徐时行已经彻底放弃,只是按照本能收官,他一边落子一边说道:

“汝霖兄,你一点不担心钞关的帐?”

苏泽笑着说道:“只要是人做账,总会留下痕迹,龙门帐也不是不能做平,但是假账做的多了,总能露出马脚,卓吾先生和许兄也不是要将所有的蠹虫都揪出来,只要将那几个最贪婪最愚蠢的找出来就行了。”

徐时行想了想,好像也确实是这个道理,自己那位知府父亲,平日里也是这么管理胥吏的,敲打几个做的过分的胥吏,就能让吏治清明一些。

苏泽又问道:“如今苏州府的粮价怎么样了?”

徐时行叹气说道:“已经涨了六成了,听说倭寇在江北闹的厉害,今年的夏粮肯定是颗粒无收了,下半年苏州府就要缺粮食了。”

“报告!”

“进来!”

一名传令兵将一封信送给了苏泽,苏泽打开一看笑着说道:

“说曹操,曹操到,卓吾先生来信了。”

苏泽展开信,前半部分都是李贽的抱怨,他和许国一到了浒关,就日夜不停的查账,总算是查出十几处账本合不上的地方,揪出了好几个硕鼠。

方望海也是当机立断,快刀斩乱麻,利用抗倭时期的军法处置了这些硕鼠,大大震慑了整个钞关厅的胥吏们。

苏泽将信递给了徐时行说道:“合龙门果然抓住了这些臭鱼烂虾,钞关厅也算是能消停一段时间了。”

徐时行也时常疑惑,苏泽的脑子到底是怎么长的,他办事要比自己的知府爸爸还要老练,竟然就通过账本揪出了藏在三座钞关中的贪蠹,要是大明朝所有的官员都像他这么厉害,恐怕吏治早就清明了。

看完了信,徐时行抬头却看见苏泽正在打算盘。

苏泽手上是一份复杂的表报,表上密密麻麻都是蝇头小楷的数字,这是随着李贽的信寄过来的报表。

苏泽的账房技能虽然只有Lv4,但是在智力的加持下,加上数学技能的辅助,他很快还是从报表中看出了一些异常。

“汝霖,这是什么?”

苏泽说道:“这是过往船只缴纳钞关税的记录,包括了所缴纳货物条目和数量。”

“这样什么问题吗?是还有胥吏贪墨吗?”

苏泽摇头说道:“报表上能合上,该有的问题卓吾先生和许兄都已经看出来了,我只是觉得这份报表有些奇怪。”

“奇怪?”

“是的,汝默兄你看,从这个月开始,已经有二十条商船经过浒关南下,运送的都是粮食。”

钞关税是要估算货物种类和数量,折算金额后再按照比例征收的,所以每一份征收记录上自然都有货物的名称。

“如今江南米价高,从北方运粮来卖不是正常的嘛?”

“不,这不正常,若是几百旦几千旦还算是正常,可这些日子已经有一万旦粮食运到了江南和浙江,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一万旦?”徐时行也被这个数字吓到了,徐时行帮父亲做过幕僚,他知道江南一府的全年粮税也就是二十万旦,什么商人能一下子卖出一万旦的粮食?

苏泽又说道:“还都是新粮。”

这下子,徐时行的脸色变了。

(本章完)

第610章 女真崛起第668章 总需要一场决战第638章 筹码第013章 开荒忙,煎人寿第504章 政治的妥协第301章 无间道,何心隐倒严第300章 成立农会第456章 乏味的时代,激荡的世纪第652章 女真起兵第278章 争在未来第027章 鸳鸯阵第250章 胡宗宪来访第213章 “一道德”的野心第509章 陆上丝路第652章 女真起兵第296章 水清水浊论第062章 三角贸易第290章 庙算之道第428章 民族主义的觉醒第218章 思想的星火第680章 电报和铁路带来的改变第134章 倭乱的根源第95章 中华茶道,医局第667章 政治仗第189章 钱法困境第88章 火器制造技能到手第93章 农事忙,技能涨第206章 书生意气第664章 铁路司的畅想第283章 改稻为桑的关键第569章 算疯子第117章 办报打擂台第93章 农事忙,技能涨第564章 怎么交税?第123章 打擂台第668章 总需要一场决战第325章 高拱献策第644章 藩属国条约第348章 嘉靖西狩第121章 肝的方向第266章 文笔如刀第521章 破坏圣像运动第406章 祖宗之法的回旋镖第416章 政第072章 巧破第055章 算卦第001章 穿越第490章 驳速胜论第282章 使用国策改稻为桑第505章 教育不公第412章 进步和落后第187章 愚智对答第214章 成圣的路第653章 滚雪球第569章 算疯子第349章 裕王从唐肃宗故事第217章 朱熹王阳明都错了!第274章 送技能的陆二第598章 系统性歧视第339章 疯狂的冬衣第042章 去县城(二合一章节求追读)第232章 倭寇再临(卷末,求票!)出门了,晚上八点半更新第666章 弃辽第216章 方若兰的舅父第343章 骄兵和悍将第362章 谣言,民心第454章 战争史的新一页第87章 民心即是天命第105章 选被动,同行第148章 鸡肋的紫色被动第210章 真正的目的地第90章 贪上史书第176章 青云之策(求月票!)第104章 射击技能突破第605章 这个办法好088章屏蔽了第222章 双金色被动第403章 于二公子的风险投资(三)第199章 登榜送贴第007章 军籍第644章 藩属国条约第366章 新务运动第640章 仿孝文帝故事第574章 欧陆来信第277章 一书惊起千层浪第522章 东南:糟了,我成大秦了!第481章 秩序的角落第152章 飞翔的荷兰人第168章 东南局势大“好”第446章 万国博览会第185章 去月港第354章 留在京师的钉子第379章 上皇回銮第178章 平步青云第032章 精盐第111章 卫所事忙,科举升级第223章 冲天大将军第428章 民族主义的觉醒第374章 “与民同乐”的鳌山灯会
第610章 女真崛起第668章 总需要一场决战第638章 筹码第013章 开荒忙,煎人寿第504章 政治的妥协第301章 无间道,何心隐倒严第300章 成立农会第456章 乏味的时代,激荡的世纪第652章 女真起兵第278章 争在未来第027章 鸳鸯阵第250章 胡宗宪来访第213章 “一道德”的野心第509章 陆上丝路第652章 女真起兵第296章 水清水浊论第062章 三角贸易第290章 庙算之道第428章 民族主义的觉醒第218章 思想的星火第680章 电报和铁路带来的改变第134章 倭乱的根源第95章 中华茶道,医局第667章 政治仗第189章 钱法困境第88章 火器制造技能到手第93章 农事忙,技能涨第206章 书生意气第664章 铁路司的畅想第283章 改稻为桑的关键第569章 算疯子第117章 办报打擂台第93章 农事忙,技能涨第564章 怎么交税?第123章 打擂台第668章 总需要一场决战第325章 高拱献策第644章 藩属国条约第348章 嘉靖西狩第121章 肝的方向第266章 文笔如刀第521章 破坏圣像运动第406章 祖宗之法的回旋镖第416章 政第072章 巧破第055章 算卦第001章 穿越第490章 驳速胜论第282章 使用国策改稻为桑第505章 教育不公第412章 进步和落后第187章 愚智对答第214章 成圣的路第653章 滚雪球第569章 算疯子第349章 裕王从唐肃宗故事第217章 朱熹王阳明都错了!第274章 送技能的陆二第598章 系统性歧视第339章 疯狂的冬衣第042章 去县城(二合一章节求追读)第232章 倭寇再临(卷末,求票!)出门了,晚上八点半更新第666章 弃辽第216章 方若兰的舅父第343章 骄兵和悍将第362章 谣言,民心第454章 战争史的新一页第87章 民心即是天命第105章 选被动,同行第148章 鸡肋的紫色被动第210章 真正的目的地第90章 贪上史书第176章 青云之策(求月票!)第104章 射击技能突破第605章 这个办法好088章屏蔽了第222章 双金色被动第403章 于二公子的风险投资(三)第199章 登榜送贴第007章 军籍第644章 藩属国条约第366章 新务运动第640章 仿孝文帝故事第574章 欧陆来信第277章 一书惊起千层浪第522章 东南:糟了,我成大秦了!第481章 秩序的角落第152章 飞翔的荷兰人第168章 东南局势大“好”第446章 万国博览会第185章 去月港第354章 留在京师的钉子第379章 上皇回銮第178章 平步青云第032章 精盐第111章 卫所事忙,科举升级第223章 冲天大将军第428章 民族主义的觉醒第374章 “与民同乐”的鳌山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