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高拱献策

京师。

高拱停止给裕王讲学后,就任太常寺卿兼管国子监祭酒事,生活反而要比当年给裕王讲学的时候更窘迫了。

洪武皇帝定下来的俸禄,太常寺卿的常俸仅仅能够在京师吃饱肚子,更不要说今年修建三大殿,就连京师官员也长期被拖欠。

以往给裕王讲学的时候,裕王隔三差五还能赐下一点银钱和赐物,现在高拱不再是裕王的讲读官,不能再接受裕王的赏赐了。

外臣结交皇子,可是皇帝的大忌。

高拱给裕王讲学九年,双方感情深厚。

但是为了裕王的前途,高拱离任之后坚决不见裕王府的人,连裕王府年节送来的礼物都不收。

再加上高拱本身就为官清廉,家中也没什么钱,所以在京师过的紧巴巴的。

要不是张居正留在京师的家人还时常接济高拱,恐怕他这个太常寺卿就要饿肚子了。

“臣接旨。”

看着骂骂咧咧离开府内的小太监离去,高拱恍恍惚惚的坐下,他因为谭纶上奏章的事情,导致裕王被皇帝猜忌。

他这个裕王一党的近臣,就被这样一道圣旨贬到了南京国子监担任祭酒。

高拱没有钱贿赂前来宣旨的太监,不过他也已经不在乎了,他都已经被贬出京师了,也不在乎这些个小太监索贿了。

回头走进屋子里,看着除了书籍手稿之外空无一物的书房,高拱叹息一声。

这时候突然门房说有人来访,高拱有些疑惑,自己落魄的消息应该传遍了朝堂了,京师官员向来拜高踩低,高拱在官场上又是一个直脾气,平日里得罪人不少。

他在京师的友人只有张居正,现在已经不在京师了,这时候又怎么会有人来访?

等到门房将客人引到高拱的书房中,高拱看到来客的样子,立刻失声道:“殿下!”

嘉靖皇帝是中年得子,裕王现在只有二十五岁,不过他的身体并不好,这位留在京师的唯一皇子,因为父亲的猜忌谨小慎微,看起来甚至还要比高拱还要苍老些。

裕王穿着一件保暖的衣服,明明现在才九月份,但裕王就觉得虚寒发冷,离开裕王府的暖阁之后,他的手就一直缩在冬衣里。

“高师傅!”

“殿下您不应该来。”

高拱叹息一声,皇帝喜欢使用东厂和锦衣卫监视朝廷大臣,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裕王作为皇子,肯定是被更加严密的监视着。

他微服出府的事情肯定瞒不过皇帝,这次密会之后,肯定裕王更被皇帝猜忌了。

裕王淡淡的说道:“高师傅被贬出京,不就是因为孤被父皇猜忌连累吗?见与不见都已经被猜忌了。”

高拱长长的叹息,裕王能意识到这一点,说明他的权术总算是有了一点长进。

高拱也放松下来,他是被贬到南京做国子监祭酒的,又不是去主持南直隶做封疆大吏的,就算是他勾结裕王也做不出什么大事来。

九年师生情谊,如今分别之后也不知道何时才能再见,高拱干脆也将心一横说道:

“既然殿下都来了,那有什么问题就问吧。”

裕王拍拍手,有下人带着酒菜走进了书房,高拱家中的老仆和妻子搬上了桌子,在书房中布置了一桌子的酒菜。

两人坐下之后,裕王这才问道:

“请问高师傅,怎么才能平定苏贼之乱?”

高拱淡淡的说道:“平乱的方法不是早就已经有人上奏章了吗?”

裕王连忙一喜问道:“高师傅,是哪位大才上的奏章?孤哪怕被父皇猜忌,也要豁出性命去推荐他主持平叛!”

高拱淡淡的说道:“谭纶的奏章已经说的很清楚了,要平定苏贼,那七策足以,难道殿下还要推荐谭纶为官吗?”

裕王沉默了,高拱端起酒杯喝完说道:“朝廷的症结,殿下清楚,朝廷大臣都清楚,但是清楚是清楚,能不能做到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这苏泽当年来京师营救俞大猷,臣曾经见过他一面。”

裕王好奇的说道:“那苏泽什么样子?”

高拱叹息说道:“此人若是能辅佐殿下,那就是诸葛武侯一样的人物!”

裕王惊讶的说道:“高师傅对苏泽的评价竟然这么高?”

高拱再次叹息说道:“观如今闽浙局势,苏泽治政、军事、经学、经济无所不通,他所写的戏曲《三梦》,依然是京师最有名的曲目,文名已经盖过王世贞。这样的人难道不是宰辅之才?”

裕王沉默了。

高拱继续说道:“谭纶的《平贼七策》是堂堂正道,朝廷不用,如今满朝上下都寄希望于边军南下平叛。”

裕王连忙问道:“难道不行吗?”

高拱说道:“行当然是行,这苏泽有治世之才,但是福建和浙江还是民力太寡了,苏泽根基尚浅,如果能以一场军事上的胜利打断苏泽扩张的步伐,那朝廷就可以依靠更广的地力人力压倒他们。”

裕王也不知道是喝了酒,还是听到了好消息,他脸颊红润的说道:

“那不是说,只要等明年边军南下,苏贼之乱就能平定了?”

高拱放下酒杯说道:“殿下,满朝诸公都在说边军南下就好了,就仿佛边军南下能解决一切问题。”

“臣这里说是一场胜利,边军南下若是作战失利,朝廷这边崩溃的就更快了!”

裕王的脸色一下子白了。

高拱继续说道:“苏贼如今不过占领二省二府,如果用谭纶的方子,就等于身上长了烂疮,最好的办法是用药慢慢的调养,勤加照顾身体,等到身体补足了亏空自然就能好了。”

“可现在等着边军南下,就等于下了一剂猛药,要么药到病除,要么猛药无效,烂疮反而会扩散,到时候就药石难医了。”

裕王因为身体不好,也自己研究过医理,他立刻就明白了高拱的比喻。

大明两京十三省,福建和浙江虽然算是比较发达的地区,但是对于大明来说也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地区。

若是按照谭纶的方法变法图强,那以大明的体量绝对可以辗轧苏泽。

可偏偏最中正平和的必胜药方朝廷不用,现在从皇帝到大臣都寄希望于“边军南下”这记猛药,似乎只要边军南下一切就能好了。

高拱这番话击碎了裕王的幻想,边军虽然有战斗力,谁说一定就能赢的?

打仗这件事,就是历史上的军神带兵,战争结果也未可知。

如果人多一定会赢,那苻坚肯定要抗议自己打了假仗。

裕王的脸色难看起来。

“高师傅,有何策教我?”

高拱夹起菜说道:“对殿下个人而言,只需要谨言慎行,莫要参与朝争就行了。”

“景王已经就藩,严嵩父子倒台,朝廷好不容易平稳下来,只要殿下不犯大错,陛下是绝对不会召回景王的。”

裕王攥紧拳头说道:“高师傅还是要让孤王忍吗?”

高拱点头说道:“于殿下而言,忍自然是最好的选择。”

裕王抬起头说道:“于国而言呢?”

高拱站起来说道:“于国,殿下真的要这么做吗?”

裕王点头说道:“祖宗江山,孤如果不做点什么,又有什么颜面去地下见列祖列宗呢!”

高拱看向裕王说道:“于国,那就有现成的例子可以学习。”

“例子?”

“苏泽。”

高拱说道:“苏泽在造反之前做了什么?殿下有没有想过,为何闽浙叛军能势如破竹?”

这已经超过裕王的大脑思考范围了,他木讷的看着高拱。

高拱叹息一声,自己这位弟子顶多算是中人之姿,和龙椅上那位皇帝比起来更是算得上“愚钝”了。

裕王唯一的优点大概就是听得进谏言了。

高拱说道:“兴产殖业,这就是苏泽在造反之前所做的事情。”

“朝廷大事,殿下如果参与过多,反而会被陛下忌惮,可以学苏泽从经世济用之术上下手。”

“苏泽在福州开海贸易,朝廷在登州也可以开海贸,还有大同边市贸易。这苏泽编练新军所耗费的军费,据说大部分都是通过海贸所得。”

“除此之外,《天工开物》上的各类工坊,也都是富国之术。”

裕王听完了高拱的话立刻大喜,他立刻说道:

“裕王妃家精于此道,孤可以让裕王妃娘家来操持这些事情!”

高拱张了张嘴,最后还是闭上了。

他本意是劝说裕王扶持工商,却没想到裕王第一个想到的是让裕王妃娘家发财。

高拱更加的意志阑珊,裕王是真的不明白自己的意思,还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呢?

高拱已经有些微醺,更是懒得深究裕王的心境。

这明明才喝了两杯而已,高拱虽然酒量不济,但是也不至于如此?

“殿下,这么好的酒,是宫里御赐的嘛?”

裕王说道:“这是京师时下最流行的玉壶春,是李妃的弟弟送到府上的。”

“玉壶春?是京师哪家老字号的酒?”

裕王愣一下说道:“好像是浙江的酒,是南方商人贩售到京师的。”

浙江?

高拱和裕王对视一眼,直接放下了手里的酒碗,高拱突然觉得一桌子酒菜都索然无味起来。

朝廷留给高拱赴任的时间很紧,第二天高拱就坐着马车离开京师,除了自己的手稿之外,高拱将所有的书都留给了裕王。

裕王也是立刻行动,将自己王妃李氏的父亲李国丈请来了王府。

李妃家贫,李国丈本来只是个泥瓦匠人,也是女儿诞下皇孙之后,这才逐渐发迹,开始做了一些皇粮生意。

李妃是个聪明人,在裕王府本分低调,但是再低调李国丈也是皇亲国戚,大明的外戚虽然远不如之前的煊赫,但是李国丈也不满足做个富家翁。

听到女婿裕王的话,李国丈眼睛一亮。

裕王却有些拿不定主意的说道:“高师傅让我殖产兴业,可如今京师有什么产业可以做的呢?”

李国丈眼睛一转,立刻说道:“殿下!小老儿常听说,如今最赚钱的买卖就是织棉布了!”

“徐阁老家在松江府的田,全部都改成了织布和裁衣的工坊,如今整个九边的冬衣,都是徐家在供呢!”

“听说徐阁老在松江府号称半华亭!半个华亭的织工都在给他家效力呢!”

裕王的眉头皱起来,徐阶在京师的官声不错,没想到竟然在松江府有这么大的产业。

等等,松江府不是被苏贼占去了吗?怎么徐阁老家的产业还在松江府?

松江府的徐阁老家给边军送冬衣,来年还要让边军南下去打松江府,裕王的突然觉得有点头晕。

李国丈看到女婿的表情,立刻说道:“俺不懂那些军国大事,但是也觉得边军冬衣这么大的事情,怎么能全数交给徐家来做呢!”

“而且这纺纱织布又是什么难事,听说那《天工开物》中不是都写了吗?在京师找些擅长织布的织工,再按照图纸打造织机不就行了。”

“若是在京师织布成衣,送到九边不是还更近些呢。”

裕王眼睛一亮,他立刻对李国丈说道:“那就多麻烦丈人操持了!我这就给父皇上奏!”

次日,裕王上奏,以九边冬衣在松江府采买,有资敌的嫌疑,请求朝廷在京师附近采买九边士卒的冬衣。

皇帝立刻准奏,内阁首辅徐阶立刻上请罪奏章,表示徐家的产业一定会立刻撤出松江府。

皇帝自然不会在这个时候换内阁首辅,请罪奏章留中不发,皇帝下旨慰留徐阁老。

次日,谭纶依靠报纸新闻,从南京逃脱的消息传到京师,皇帝震怒。

之前靠着弹劾胡宗宪上位的言官陆凤仪,再次上书,这次攻击的目标是登州开港。

陆凤仪说,苏贼在京师暗藏死间,在京师得到消息之后立刻在登州快船送到江南,这才导致谭纶等犯官逃脱。

陆凤仪上奏,朝廷之前因为九边饥荒,所以才开登州港口运输军粮,如今九边饥荒已经解,应该按照洪武旧制,再次禁海关闭登州港。

陆凤仪又说,因为朝廷在福州松江开港,所以才民心动乱,最后从了苏贼,又说登州是北方重镇,不能再重现福松的旧事了。

陆凤仪这份上奏果然得到了皇帝的认可,陆凤仪升任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再次升官两级。

就在京师言官都在家里憋着奏章,准备“一谏君王天下知”的时候。

苏泽正在和陶公公一起参观福州边上的炼铁高炉。

第166章 武夷山红茶第199章 登榜送贴第99章 讲学技能,表字第146章 海战之法第411章 星空和道德律令第353章 内斗不止第598章 系统性歧视第517章 不行就投了吧第155章 赏罚自何出第492章 新的背刺第138章 大战奖励,人才难得第672章 最终还是练兵第389章 武昌易帜第002章 家廟第271章 和张居正见面第152章 飞翔的荷兰人第529章 电磁第401章 于二公子的天使投资(一)(5k5,求第368章 新思想,新学说第586章 两面包夹之势第180章 写皇叔的督学第486章 王恭厂大爆炸第633章 你的想法有些极端了第424章 人事任命第546章 翻山入蜀!第369章 改土归流第056章 脱毒难第491章 橡胶树第116章 数学查账,降维打击第215章 黄老爷竟是我?第073章 于二公子第168章 东南局势大“好”第250章 胡宗宪来访第283章 改稻为桑的关键第100章 父女,回卫所第520章 新阶层和新教第190章 不入宫可惜了!第028章 初阵第371章 有朋自远方来第059章 新兵构想(加更)第029章 凯旋第341章 一日而陷第027章 鸳鸯阵第050章 账房技能第363章 从君权天授到主权在民第043章 笔架第428章 民族主义的觉醒第299章 减租减息第491章 橡胶树第601章 从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第634章 争陕西第437章 当世文宗的威力第577章 又在六国下矣第431章 蒸汽机第381章 苏大都督的倒模第566章 睢阳第275章 医生会武术088章屏蔽了第388章 印花税第91章 追回旌表(晚上大章,卷末了求订阅)第125章 忙碌的文抄公第196章 乡试开始第103章 束水冲沙第500章 马尼拉总督人选第651章 新火枪第575章 太先进了第413章 新务救不了大明朝第282章 使用国策改稻为桑第519章 异端比异教徒更可恶第564章 怎么交税?第506章 发展不平衡矛盾第356章 北归和南归第336章 苦逼的大明宗室(求票)第562章 爆火的剧团088章屏蔽了第478章 比封建更腐朽的买办第310章 遭了,我成反贼了(三更,一万二!第647章 宫廷开支推一本朋友的书第170章 县试前第671章 新农牧模式第144章 编写蒙学教材的打算第537章 人事办人事第219章 关中大地震第541章 行人司夫人会第553章 解散国子监第237章 水战第594章 如南北朝故事第344章 有恒产者有恒心第204章 人口和土地第664章 铁路司的畅想第367章 留学生们第007章 军籍第621章 世界是个草台班子第508章 公办和私人书院第574章 欧陆来信第320章 西禅寺培训班第386章 父慈子孝第648章 李如彘隐忍第85章 县衙情况(求订阅)
第166章 武夷山红茶第199章 登榜送贴第99章 讲学技能,表字第146章 海战之法第411章 星空和道德律令第353章 内斗不止第598章 系统性歧视第517章 不行就投了吧第155章 赏罚自何出第492章 新的背刺第138章 大战奖励,人才难得第672章 最终还是练兵第389章 武昌易帜第002章 家廟第271章 和张居正见面第152章 飞翔的荷兰人第529章 电磁第401章 于二公子的天使投资(一)(5k5,求第368章 新思想,新学说第586章 两面包夹之势第180章 写皇叔的督学第486章 王恭厂大爆炸第633章 你的想法有些极端了第424章 人事任命第546章 翻山入蜀!第369章 改土归流第056章 脱毒难第491章 橡胶树第116章 数学查账,降维打击第215章 黄老爷竟是我?第073章 于二公子第168章 东南局势大“好”第250章 胡宗宪来访第283章 改稻为桑的关键第100章 父女,回卫所第520章 新阶层和新教第190章 不入宫可惜了!第028章 初阵第371章 有朋自远方来第059章 新兵构想(加更)第029章 凯旋第341章 一日而陷第027章 鸳鸯阵第050章 账房技能第363章 从君权天授到主权在民第043章 笔架第428章 民族主义的觉醒第299章 减租减息第491章 橡胶树第601章 从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第634章 争陕西第437章 当世文宗的威力第577章 又在六国下矣第431章 蒸汽机第381章 苏大都督的倒模第566章 睢阳第275章 医生会武术088章屏蔽了第388章 印花税第91章 追回旌表(晚上大章,卷末了求订阅)第125章 忙碌的文抄公第196章 乡试开始第103章 束水冲沙第500章 马尼拉总督人选第651章 新火枪第575章 太先进了第413章 新务救不了大明朝第282章 使用国策改稻为桑第519章 异端比异教徒更可恶第564章 怎么交税?第506章 发展不平衡矛盾第356章 北归和南归第336章 苦逼的大明宗室(求票)第562章 爆火的剧团088章屏蔽了第478章 比封建更腐朽的买办第310章 遭了,我成反贼了(三更,一万二!第647章 宫廷开支推一本朋友的书第170章 县试前第671章 新农牧模式第144章 编写蒙学教材的打算第537章 人事办人事第219章 关中大地震第541章 行人司夫人会第553章 解散国子监第237章 水战第594章 如南北朝故事第344章 有恒产者有恒心第204章 人口和土地第664章 铁路司的畅想第367章 留学生们第007章 军籍第621章 世界是个草台班子第508章 公办和私人书院第574章 欧陆来信第320章 西禅寺培训班第386章 父慈子孝第648章 李如彘隐忍第85章 县衙情况(求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