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南平乡野调查其一

第183章 南平乡野调查—其一

“汝霖兄!”林清材惊喜的看着苏泽。

苏泽也连忙和他打招呼,林清材确实不错,并没有因为自己没考上而疏远苏泽和陈朝源,反而坦然向他们学习。

自从陈朝源在县学上学之后,林清材更是担起了《拍案惊奇》报社的工作,这都让苏泽对这位同学非常的看中。

“我听海教谕说了,这次是汝霖兄给我们讲课?”

林清材的话中带着惊喜,他知道苏泽的能力,觉得这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

苏泽点点头,他向林清材询问道:“这次海教谕招收的学生都是什么来历?”

教学自然要讲究因材施教,苏泽向林清材询问这些学生的来历,也是为了更好的给他们讲课。

林清材说道:“这次海教谕新收了八名弟子,都是南平县寒门子弟。”

苏泽越发觉得寒门这个概念空泛,在最早的时候寒门也是门,两晋南北朝的时候,寒门也出过张华这样的宰相,就算是“寒”也是家族产业庞大的大地主阶层,只是不如高门大族那样有家传的学问,又或者是祖上没有显达过。

但是在明代说寒门,已经和后世的说法差不多了,也就是苏泽这样的卫所中低层军官子弟,小地主自耕农,又或者是在县城为生的市民阶层后代。

苏泽突然萌生起了一个想法,既然要造反,那肯定要搞清楚如今南平县各个阶层的诉求,掌握整个大明的阶层倾向。

这不就是乡野调查吗?

苏泽暗暗反省自己,最近和方知府这样的上层阶级接触多了,思想上有些脱离群众了。

固然有方知府这样的想要做事的上层精英,但是想要造反还是离不开底层的支持,特别是广大百姓群众的支持。

而百姓群众是个筐,饿得活不下去的流民是百姓,在南平城外的自耕农也是百姓,城市小资产也是百姓。

这不仅仅是简单概括的有产无产,而是一个个有各自利益诉求的群体。

而给海瑞的学堂授课,正好是剖析南平县城底层知识阶层现状的好机会。

林清材说道:“这些年宗社的社学式微,就算是富裕人家也不太请塾师了,能在县学进学,都要感谢海教谕了。”

苏泽问道:“为何社学势微?”

林清材叹息说道:“现在普通的宗族办的社学,可能十几年都出不了一个秀才,我们侯官林氏除了本宗的社学,其余支脉的社学都停办了。”

社学,就是宗社办的学堂,林家这样的大家族会聘请塾师,让族中适龄的子弟开蒙读书。

侯官县林氏是出过进士的大家族,是福建有名的书香世家,只可惜林清材这一支是分出来的支脉,迁往南平县居住的,至今连一个举人都没出过。

苏泽拿过一支笔,开始记录下来:“林兄,那参加科举的读书人越来越多,这些都是哪里来的呢?”

林清材说道:“大家族延请名师,官宦人家的私塾,福州府和泉州府那些大家族,甚至还有请致仕的进士来讲课的,又怎么比得过啊。”

“苏兄你看了没有,这些年来中举的,都是以福州府和泉州府的居多,再下来就是兴化府,而解元年年都是出自福州府。”

林清材叹息一声说道:“其实对我们这些小家族的子弟,能中个秀才就谢天谢地了,可能会寒窗苦读几年考一考举人,进士是完全不敢想了。”

“所以这些年来,那些小家族也日渐消了科举的念头,族中子弟也日渐不读书了。”

苏泽将这些记录下来,若是要做乡野调查,这倒是一个好的切入点。

大族子弟进学早,教育资源丰厚,自然更容易考上科举。

而考上之后又能有更多的资源,反过来反哺家族,于是形成了侯官林氏这样的科举大族。

南方还有经济优势,北方科举干脆被一些大家族垄断了,出过一门几进士的科举神话,这背后都是阶层固化的影响。

苏泽问道:“这些寒门子弟不读书,他们以什么为生?”

林清材对此非常的熟悉了,他家就是那种小地主,他立刻说道:

“帮着家里打理田产土地呗,城中如果有产业的就进城打理产业,不过这些年进城的日渐少了。”

“这是为何?”

林清材笑了笑说道:“还不是怕城里这个销金窟,把人学坏了。不少小家族子弟进了城,就沉迷于青楼和赌坊,赔了家里的产业,如今这些人家的弟子多是留在家中打理田产。”

苏泽记录下来,“失去阶层晋升梦想的小地主阶层日渐堕落。”

林清材又说道:“不过如今南平城内商人子弟读书的日渐多了,另外一些在县城谋生的,比如状师、算秀才,还有邵氏医馆这种医家子弟,读书进学的也日渐多了,还多有子弟出息考上秀才的。”

苏泽略一思考也明白了其中的缘由。

原本的大明寒门就是小地主,或者是一些土地比较多的自耕农。

如果按照汉唐的标准,这就是“良家子”,是帝国的基石,最稳定的兵源,也是大部分基层官吏出身的阶层。

在商业文化比较发达的南方,这些小地主,或者说土地食利阶层日渐失去上进心,腐化堕落的很快。

而商人阶层和市民阶层,则日渐取代了他们的位置。

比如苏泽现在的同学中,就有家里做状师的,算秀才的甚至还有看风水的阴阳生。

这些人本身就是通过知识改变了自身的命运,他们没有家传的土地,想要让子弟维持住上一代的地位,就必须要要读书。

商人子弟也同样如此,商人虽然有钱,但是社会地位比较低,所以他们要让子孙读书,通过砸钱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

商人们可以在科举上不计投入,江南那边有的豪商纷纷请秀才来给孩子开蒙。

读书识字自然是进步阶级,如今一些小地主子弟都完全不识字,又吃喝嫖赌俱全,所以压榨百姓反而是最狠的。

果然还是要调查啊,苏泽再次反省自己,如果自己要造反,那这些在乡间为恶,盘剥百姓的小地主就是可以打击的对象。

那些迫切要提升阶层的城市小产者,那些愿意读书的进步小商人,就是可以团结的。

而那些真正依附于大明这棵大树身上,或者说是依附于封建皇权之上的大家族,除了少数能够背叛自身阶层的精英之外,大部分都是最顽固反动的。

苏泽觉得这次和林清材的谈话受益匪浅,紧接着这些来县学上课的寒门子弟都到齐了。

确实和林清材说的那样,这次海瑞新招收的八名学生,像是林清材这种小家族出身的不多,反倒是南平县城的人更是重视子弟的教育。

比如这次八名学生中,就有一对兄弟是邵氏医馆的子弟。

邵氏医馆就是惠民药局黄提举说过的那家私人医馆。

邵家想办法脱了医籍,靠着给人看病也积累不少的钱财。

邵家兄弟名叫邵先学和邵先进,从名字就知道家族寄予的厚望。

两人都是家里请了塾师开蒙,今年刚刚满十六岁。

邵家听说海瑞办学后,第一批没敢把孩子送过来。

等到出了苏泽和陈朝源这样的优秀“毕业生”之后,邵家立刻将两兄弟送过来读书。

【县学讲学,“讲学”技能经验+9,Lv3,108/300】

苏泽看着不断上涨的“讲学”技能经验,心中自然是非常的欣喜,更让他欣喜的是在讲完了一节课之后,苏泽还涨了“科举”技能经验。

这节课苏泽上的中规中矩,没有拿出他拿套私货。

看着这些年轻的脸庞,苏泽又将一部《古文观止》赠送给他们,任由他们在县学借阅誊抄。

浙江抗倭的局势依旧不明朗,失联了一段时间的俞大猷再次给长宁卫寄来信,林默珺让探亲回来的林显扬将信带给了苏泽。

上一次又吃了败仗,朝廷下旨斥责张经“畏战”,就差斥责张经养寇自重了。

接到旨意之后,张经知道如果再不打一场胜仗,那他这个总督也就当到头了。

朝廷升任胡宗宪为右佥都御史,巡抚浙江,胡宗宪立刻推荐在青州抗倭的戚继光为将,调任浙江抗倭。

朝廷立刻准了胡宗宪的奏章,俞大猷在信中忧心忡忡,认为这是胡宗宪在和张经争夺抗倭的主导权,生怕江浙高层的斗争影响到抗倭。

胡宗宪这个人在明代历史上难以评价,他依附于严嵩,按照苏泽穿越前的时间线,为了争夺抗倭的主导权,诬杀了张经。

可是胡宗宪确实带兵平定了倭乱,重用俞大猷、戚继光,提携徐渭、文征明等江南名士,定策平定海疆。

后来严嵩倒台之后,胡宗宪被清算死于狱中。

如今浙江又去了自己的老丈人方望海,估计要彻底乱成一团了。

朝廷的重点任务放在浙江上,两大倭寇首领汪直和徐峰也在浙江角力,这时候也是苏泽最好的苟且发育时光。

五月二十日,在福建读书人千呼万唤中,负责乡试的福建督学汪道昆终于抵达了福州府。

据说这位督学非常严厉,在巡视福州府学之后,当场就出题考府学生,当场就斥责了两名答题不好的学生,还斥退了一名滥竽充数的秀才,让福建学政取消了他的生员资格。

接下来这位督学大人要巡视诸县,这将整个福建的生员都吓得半死,特别是那些用歪门邪道通过童子试的考生,更是吓的不敢再去青楼,捧起书本在家好好读书。

南平城外的陋室亭中,延平府推官张思敬正在和几个府学生喝茶聊天。

黄时行点燃小炭炉,将红茶倒入壶中,然后等到小壶水开了之后,用小盏倒上,分给亭子中的众人。

张思敬喝了一口,有些受不了正山小种的浓烈茶香,放下茶盏说道:

“香远益清,方是君子之茶,此乃小人之茶也!”

听到张推官这么说,黄时行立刻砸掉茶壶说道:

“这是南平县突然流行的红茶,据说是因为今年清明多雨,茶庄没有阳光晒茶,将错就错制作出这等茶叶。本以为这茶汤鲜亮,听到张大人解惑,才知道这是小人之茶,不喝也罢!”

众人也纷纷砸掉了茶盏,表明了自己亲君子远小人的立场。

张思敬点点头,也是靠着黄时行等人的唱和,才让他从贬谪的痛苦中恢复过来。

张思敬自然知道黄时行这么溜须拍马是为了什么,他说道:

“我在京师的时候,和汪督学也有些交情,你们的文章我已经写了评语,寄给汪督学了。”

众人随即大喜,他们跟着张思敬,不就是为了今天吗?

说完了之后,张思敬又说道:

“南平县学风不正,那县学教谕海瑞私设学堂,让非生员入学。更有那秀才苏泽办报妖言惑众,公然刊售淫词浪曲,等汪督学到了,我也会仗义执言,断不可让这样的家伙参加乡试!”

张思敬也算是“爱憎分明,恨屋及乌”了,方望海升迁之后,他就气的不行。

可是朝廷刚刚启用方望海执行钞关法,张思敬冷静下来,知道现在弹劾不动方望海。

如今他打起了苏泽的主意,他知道汪道昆也倾向清流,把方望海翁婿扣成严党,要是能开革了苏泽的功名,也能让张思敬好受一些。

黄时行大喜过望,又是拍了一顿马屁,让张思敬心情好了不少。

出福州城的马车上,汪道昆正在翻看一册盗版书。

汪道昆爱读书,而且是什么书都爱读。

这是他的书童在福州书铺买到的盗版书。

汪道昆来者不拒,但是看着看着就被吸引了。

可是看完了以后,竟然只是半本书,他喊来书童:“这本书怎么只有半本?”

书童立刻说道:“回老爷的话,这是拍案惊奇上连载的戏文,至今还没连载完。”

连载?

拍案惊奇?

汪道昆到了福州城后,听说南平县有一份民办的报纸,半个月发行一刊,深受福建读书人喜爱,在福州府能卖出高价。

汪道昆说道:“先去延平府!”

(本章完)

第509章 陆上丝路第440章 交趾糖业第511章 进攻学说第412章 进步和落后第112章 太菜了,出金了第555章 关税第299章 减租减息第494章 爹的事第620章 诛心,出版大明实录第417章 睿智的作战计划第035章 谨慎第109章 活字印刷第648章 李如彘隐忍第369章 改土归流第402章 于二公子的风险投资(二)第552章 李成梁入京第344章 有恒产者有恒心第141章 秋水仙素和水杨苷第540章 挖人第392章 授时千年第108章 于家往事,贡茶劫第232章 倭寇再临(卷末,求票!)第291章 戚家军,伏子第622章 果然草台第028章 初阵第035章 谨慎第542章 富可敌国的于公子第661章 兰州易帜第337章 风起于福州之滨第103章 束水冲沙第110章 活字印刷的优势,人市第254章 大婚(求月票!)第274章 送技能的陆二第425章 兼并崩溃螺旋第110章 活字印刷的优势,人市第446章 万国博览会第073章 于二公子第272章 吾未壮(本卷完)第482章 缺官第290章 庙算之道第486章 王恭厂大爆炸第046章 南平县学第680章 电报和铁路带来的改变第490章 驳速胜论第186章 大买卖第330章 大都督让我给您带句话第219章 关中大地震第620章 诛心,出版大明实录第573章 三大法王第642章 民族决定论第413章 新务救不了大明朝第96章 救困方,惠民事第494章 爹的事第192章 乡试临近第508章 公办和私人书院第403章 于二公子的风险投资(三)第647章 宫廷开支第179章 来了的,走了的第449章 威权主义第534章 猴子回倭国第549章 拆迁问题第493章 烫手山芋第680章 电报和铁路带来的改变第376章 草芥飞长,破土欲出第195章 投宿西禅寺第82章 织布机(求订阅!)第646章 兰州第131章第657章 拼命第318章 两头下注第132章 谁试手,补天顷?(卷末,求票)第588章 低道德优势第677章 毫无诚意第678章 宜将剩勇追穷寇第009章 寒菜粥第399章 改道黄河之志第206章 书生意气第458章 豺狼当道,安问狐狸第122章 鞋带定理,买文第179章 来了的,走了的第595章 重注第112章 太菜了,出金了第569章 算疯子第523章 无序政绩竞争第674章 夜航船第324章 转进如风第417章 睿智的作战计划第668章 总需要一场决战第255章 婚后二三事第145章 佳人偷菜?第270章 小说引起的风暴第450章 唯有死亡和税收不可避免!第208章 疯狂的龙涎香第139章 良配第522章 东南:糟了,我成大秦了!第532章 女真叛乱第389章 武昌易帜第306章 不问苍生问鬼神第032章 精盐第103章 束水冲沙
第509章 陆上丝路第440章 交趾糖业第511章 进攻学说第412章 进步和落后第112章 太菜了,出金了第555章 关税第299章 减租减息第494章 爹的事第620章 诛心,出版大明实录第417章 睿智的作战计划第035章 谨慎第109章 活字印刷第648章 李如彘隐忍第369章 改土归流第402章 于二公子的风险投资(二)第552章 李成梁入京第344章 有恒产者有恒心第141章 秋水仙素和水杨苷第540章 挖人第392章 授时千年第108章 于家往事,贡茶劫第232章 倭寇再临(卷末,求票!)第291章 戚家军,伏子第622章 果然草台第028章 初阵第035章 谨慎第542章 富可敌国的于公子第661章 兰州易帜第337章 风起于福州之滨第103章 束水冲沙第110章 活字印刷的优势,人市第254章 大婚(求月票!)第274章 送技能的陆二第425章 兼并崩溃螺旋第110章 活字印刷的优势,人市第446章 万国博览会第073章 于二公子第272章 吾未壮(本卷完)第482章 缺官第290章 庙算之道第486章 王恭厂大爆炸第046章 南平县学第680章 电报和铁路带来的改变第490章 驳速胜论第186章 大买卖第330章 大都督让我给您带句话第219章 关中大地震第620章 诛心,出版大明实录第573章 三大法王第642章 民族决定论第413章 新务救不了大明朝第96章 救困方,惠民事第494章 爹的事第192章 乡试临近第508章 公办和私人书院第403章 于二公子的风险投资(三)第647章 宫廷开支第179章 来了的,走了的第449章 威权主义第534章 猴子回倭国第549章 拆迁问题第493章 烫手山芋第680章 电报和铁路带来的改变第376章 草芥飞长,破土欲出第195章 投宿西禅寺第82章 织布机(求订阅!)第646章 兰州第131章第657章 拼命第318章 两头下注第132章 谁试手,补天顷?(卷末,求票)第588章 低道德优势第677章 毫无诚意第678章 宜将剩勇追穷寇第009章 寒菜粥第399章 改道黄河之志第206章 书生意气第458章 豺狼当道,安问狐狸第122章 鞋带定理,买文第179章 来了的,走了的第595章 重注第112章 太菜了,出金了第569章 算疯子第523章 无序政绩竞争第674章 夜航船第324章 转进如风第417章 睿智的作战计划第668章 总需要一场决战第255章 婚后二三事第145章 佳人偷菜?第270章 小说引起的风暴第450章 唯有死亡和税收不可避免!第208章 疯狂的龙涎香第139章 良配第522章 东南:糟了,我成大秦了!第532章 女真叛乱第389章 武昌易帜第306章 不问苍生问鬼神第032章 精盐第103章 束水冲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