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愤青是怎样炼成的

我们先从一首诗开始说起。

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这首诗的作者是一名5岁(有的说是8岁)的小朋友,他的名字叫黄巢。

黄同学在这么小的年纪就能写出这样有水平的作品,神童无疑了。

在古中国这片大地上神童并不是稀缺物种,每个朝代总会有那么一大把,但此神童又有些不一样。

在别的神童还在吟诵“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的时候,我们的小黄巢已经以“青帝”自居了。

青帝是什么呢?

青帝:司春之神。传说中的五天帝之一,住在东方,主行春天时令。

说直白一些:青帝,上天之主宰,至高无上的存在,在现实生活中应该可以和皇帝划等号。

在黄巢的诗中我们看到了才情,看到了思维角度的刁钻,更看到了一样东西——野心。

难怪后世的张端义评论说:跋扈之意,已见婴孩之时,加以数年,岂不为神器之大盗耶!

以后的黄巢确实也带着起义军攻进长安,盗得了唐王朝的神器(皇位,也可以理解成天下),所以古人说“三岁看老”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而现在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黄巢的爷爷和父亲看到这首诗后乐坏了。

父亲抱着小黄巢喃喃自语:这小子是个神童,是个读书的好苗子,他日金榜题名一定能够改变我们整个家族的命运。

那么现在的黄家是个什么样的家族呢?

两个字:盐贩。

之所以不说是盐商,是因为大唐王朝的盐商只有朝廷一家,此外别无分号,民间贩卖私盐的都是非法勾当,和现在的贩毒一样,是高危职业。

当时大唐王朝每年的盐税收入占到政府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可以说整个大唐都靠着盐业来续命呢,怎么能容忍别人分一杯羹呢,所以对盐贩严厉打击。

面对政府的打击,单枪匹马贩盐等同于找死,所以盐贩们也纷纷成立了自己的贩盐组织,有的甚至还拥有自己的武装,我们可以称之为盐帮。

而黄巢家就是一个盐帮的带头人,也就是帮主。

和其他百姓迫于生存被迫贩盐不同,黄巢的爷爷是贩盐的,父亲也是,到黄巢这一代不出意外还是,因此黄家是个不安分的家族。

既然黄巢是神童,那他的生活轨迹(不是命运)也就改变了,他要去考进士,他要通过科举改变家族的命运。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有个疑问,黄家已经是盐帮帮主了,如果和武侠小说联系起来,至少也应该是呼风唤雨的江湖大门派,好好贩盐不行吗,何必去走科举一条路呢?

其实盐帮老大的生活条件和普通百性比肯定要好点,但也好不到哪里去,毕竟当时大唐王朝千疮百孔,百姓们常年处在半饥饿状态。

还需要说明一点:当时的盐帮只是民间的松散组织,大家聚在一起是为了贩盐的时候有个照应,这里的盐帮帮主事实上也就是工作(贩盐)上的牵头人而已。

更要命的是盐贩的社会地位并不高,大家都知道封建社会的等级体系:士、农、工、商,而盐贩连“商”都算不上,他们是违法的,甚至可以称之为半民半匪,唐政府称他们为“盗”,比贱民(优伶、娼妓等)还要低贱,是受人歧视的群体(这也许是他们自成组织,守望相助的另一个原因吧)。

古人的家族观念很重,如果一个人成了盗那将是整个家族的耻辱,要被驱逐出去,更不能列到族谱里,自己的后代还要被贴上“强盗生的”标签,世代受人歧视。

我们可以想像一下黄家人的生存状态:

黄家人走在街上与人碰了面,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肯定还是会打招呼的,但对方眼神里的鄙视、高人一等的神情肯定是藏不住的,甚至大家背地里还会议论:“不就是有点钱嘛,那又怎么样呢,一家都是贩盐的,贱民一窝!”“听说他们家黄巢是神童哎,可惜啦,生在这样的家庭又有什么用呢?”“哎,你们听我说呀,这几天县里又要抓盐贩啦,大家都离黄家人远点啊,别被连累了!”

类似的情形肯定也出现在童年的黄巢身上,大人的情绪还需要掩饰,小孩子是不会的,他们会更直接,比如说经常性地三五一群拿自己的手脚与黄巢身体亲密接触(殴打),无数次地问候黄巢的身世:盐贩子养的(辱骂),玩游戏的时候把黄巢赶得远远的(孤立)。

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小孩子一般都会变得胆小、孤僻,但黄巢不一样,他要用行动证明自己神童的名号不是白叫的。不跟爷玩儿是吧,爷还不稀罕呢!现在你们瞧我不起,明天的我让你们高攀不起!

在接下来的时光里,在家庭的支持下,在自己的疯狂努力下,黄巢同学头悬梁,锥刺股开始了自己的学习生涯,他的目标只有一个:考中进士,光宗耀祖,完成自己和整个家族的华丽蜕变!

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要通过科举洗白自己,洗白自己的家族,让曾经欺侮过自己的人匍匐在自己脚下!

寒来暑往,岁月易得。转眼间黄巢长大了,到了可以参加科举考试的年龄,寒窗苦读十年书的努力就要得到验证,光耀门楣就在今朝!

背负着梦想与希望,黄巢出发了,目的地:长安!

然后,没考上。

“应该是我发挥的不好,当是积累经验了,再来吧。”黄巢这样想。

第二次出发,目的地,长安!

不好意思,又没考上。

“科举本来就难考嘛,进考场的时候还看到好多白发老头儿跟我一起考呢,我年轻,时间有的是。”黄巢这样安慰自己。

第三次出发,目的地,依然是长安。

“我的梦想在这里,我的人生为了你,这次一定要考上啊。”黄巢开始念念有词,考前祈祷。

不出意外,他依然没有考上。

黄巢是个心性很高的人,他考出了火气,后果很严重。

他开始质疑唐朝的科举制度,怀疑里面的水分很足,或者全是水分,要不然我神童为起点的黄巢用十分的努力怎么还考不上呢。

在这里我们要了解一下唐朝的科举制度。科举制度从隋朝创立以来经过了唐朝太宗、武则天、玄宗皇帝等人的推广已经普及开来,这时候的科举还没有发展到明清时的会试、乡试、殿试那么复杂,简单来说这时候的科举可以分为明经科和进士科两类,而进士科前途广大,竞争也最激烈,名额相当有限,江湖上有流传“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也就是说你五十岁考上进士都算是年轻的,可见其难度系数之高。

而比难度系数更高的是黄巢的心气,所以在备考时他直接选择了进士科,他的目标不只是光宗耀祖,而且是华丽的、完美的、无懈可击地光宗耀祖,他要一步到位,用实际行动啪啪打脸那些看不起他的人。

然而,他失败了。

这次失败打碎了黄巢的梦想,更否定了他之前走过的道路。

他全身心地投入到科举考试中,到头来才发现这只是唐朝政府和他开的一个玩笑,他输掉了十几年的寒窗苦读,更输掉了可怜的自信。

现在的黄巢迷惘了。

而迷惘之后是愤怒的总爆发!

是你,是你,都是你!你这个腐朽的、可恶的大唐王朝!

你让我不爽,我就要让你难受!

愤怒的黄巢挥笔写下了另一首诗:

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有杀气,有反意!杀气冲天,反意昭然!

黄巢的思想变了,如果说之前的他是个发奋读书,努力改变自己命运的大好青年,那么现在的他就是个怨气冲天,愤怒到爆炸的愤青。

黄巢,黑化了!

封建王朝在文化方面有两项制度来维护其统治,一条是愚民政策,让民众不知反抗;另一条是科举考试,用来打通上下沟通的渠道,让一些愤青们可以进入到体制内,进而消化掉反对的力量。

而这两项制度,在黄巢身上都失效了。

且不论那一年的科举考试有没有水分,

那一年,参加唐王朝科举考试的人应该有千千万万,但漏掉了黄巢一个,是整个大唐王朝都承受不起的。

第一百二十章 徐温父子第九十章 朝廷与藩镇第一百六十二章 不一样的太监——张承业第七十七章 很憋屈的李思安第一百七十四章 伶官第一百六十二章 不一样的太监——张承业第一百零五章 枣强第一百二十三章 极限运动爱好者李存勖第二十二章 董昌的死亡之谜第三十九章 李存孝之死第一百六十九章 灭梁(一)第二百一十五章 书生意气第十一章 江湖大哥李克用第一百六十三章 张承业与李存勖第十三章 乱战中原第六十七章 悲催的罗绍威第三十二章 战神李存孝(一)第九十一章 泼皮无赖也有自己的无奈第一百三十七章 短命的李存矩第三十五章 痞子王建(二)第四十六章 杨行密的安排第一百九十九章 魏州之乱第六十八章 大唐晚钟第六十一章 杭州之围第一百一十章 变天第六章 忠武宦官杨复光第一百八十八章 猛人康延孝第一百二十三章 极限运动爱好者李存勖第一百零四章 朱温的独角戏第二十一章 (又)有人称帝了第九十六章 周本的威力第十七章 崛起一个杨行密(一)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战之后第三章 北伐第一百一十九章 王茂章最后的表演第十五章 决战汴州第八十四章 李存勖的改革第一百五十五章 镇州之乱第一百二十五章 刘掞第二百零九章 赶尽杀绝第九章 黄巢之死第九十五章 苏州之围第二百零二章 一塌糊涂第一百一十九章 王茂章最后的表演第二百一十八章 朝廷第一百九十一章 望夫石第九十五章 苏州之围第一百六十七章 悲催的王彦章第五十六章 东征西讨第一百六十四章 多事之秋第七十六章 潞州之围第一百八十二章 牛人孔谦第一百九十六章 朱友谦第二十八章 朱珍的结局(二)第一百八十八章 猛人康延孝第三十四章 痞子王建(一)第六十三章 三个刺儿头一台戏(一)第一百五十九章 晋将之冢第五十四章 猛人氏叔琮第七十四章 极品刺客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战之后第十三章 乱战中原第二百零九章 赶尽杀绝第一百四十二章 大战前夜第一百五十一章 徐温其人第四章 兵锋所指——长安!第一百零一章 朱温很憋屈第二百一十五章 书生意气第一百二十七章 锁城术第一百四十六章 无法无天徐知训第六十三章 三个刺儿头一台戏(一)第二十八章 朱珍的结局(二)第三十五章 痞子王建(二)第八章 黑鸦军第八十六章 王重师的悲哀第一百七十三章 各有算计第一百六十九章 灭梁(一)第七十八章 李克用之死第四十二章 郓兖之战第一百七十四章 伶官第十章 李克用与朱温第一百三十九章 幽州之围第一百一十三章 父亲王建第一百四十章 猛人李横冲第一百一十九章 王茂章最后的表演第七十七章 很憋屈的李思安第四十一章 角力河中第六十一章 杭州之围第一百九十四章 百姓第五章 僖宗奔蜀第一百二十九章 朱友贞其人第一百二十五章 刘掞第一百二十二章 魏博的麻烦第五章 僖宗奔蜀第一百五十九章 晋将之冢第二百二十章 明宗明否第一百三十四章 耶律阿保机发家史第一百七十九章 悲催的郭崇韬第二十五章 王氏三龙(二)第七十六章 潞州之围
第一百二十章 徐温父子第九十章 朝廷与藩镇第一百六十二章 不一样的太监——张承业第七十七章 很憋屈的李思安第一百七十四章 伶官第一百六十二章 不一样的太监——张承业第一百零五章 枣强第一百二十三章 极限运动爱好者李存勖第二十二章 董昌的死亡之谜第三十九章 李存孝之死第一百六十九章 灭梁(一)第二百一十五章 书生意气第十一章 江湖大哥李克用第一百六十三章 张承业与李存勖第十三章 乱战中原第六十七章 悲催的罗绍威第三十二章 战神李存孝(一)第九十一章 泼皮无赖也有自己的无奈第一百三十七章 短命的李存矩第三十五章 痞子王建(二)第四十六章 杨行密的安排第一百九十九章 魏州之乱第六十八章 大唐晚钟第六十一章 杭州之围第一百一十章 变天第六章 忠武宦官杨复光第一百八十八章 猛人康延孝第一百二十三章 极限运动爱好者李存勖第一百零四章 朱温的独角戏第二十一章 (又)有人称帝了第九十六章 周本的威力第十七章 崛起一个杨行密(一)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战之后第三章 北伐第一百一十九章 王茂章最后的表演第十五章 决战汴州第八十四章 李存勖的改革第一百五十五章 镇州之乱第一百二十五章 刘掞第二百零九章 赶尽杀绝第九章 黄巢之死第九十五章 苏州之围第二百零二章 一塌糊涂第一百一十九章 王茂章最后的表演第二百一十八章 朝廷第一百九十一章 望夫石第九十五章 苏州之围第一百六十七章 悲催的王彦章第五十六章 东征西讨第一百六十四章 多事之秋第七十六章 潞州之围第一百八十二章 牛人孔谦第一百九十六章 朱友谦第二十八章 朱珍的结局(二)第一百八十八章 猛人康延孝第三十四章 痞子王建(一)第六十三章 三个刺儿头一台戏(一)第一百五十九章 晋将之冢第五十四章 猛人氏叔琮第七十四章 极品刺客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战之后第十三章 乱战中原第二百零九章 赶尽杀绝第一百四十二章 大战前夜第一百五十一章 徐温其人第四章 兵锋所指——长安!第一百零一章 朱温很憋屈第二百一十五章 书生意气第一百二十七章 锁城术第一百四十六章 无法无天徐知训第六十三章 三个刺儿头一台戏(一)第二十八章 朱珍的结局(二)第三十五章 痞子王建(二)第八章 黑鸦军第八十六章 王重师的悲哀第一百七十三章 各有算计第一百六十九章 灭梁(一)第七十八章 李克用之死第四十二章 郓兖之战第一百七十四章 伶官第十章 李克用与朱温第一百三十九章 幽州之围第一百一十三章 父亲王建第一百四十章 猛人李横冲第一百一十九章 王茂章最后的表演第七十七章 很憋屈的李思安第四十一章 角力河中第六十一章 杭州之围第一百九十四章 百姓第五章 僖宗奔蜀第一百二十九章 朱友贞其人第一百二十五章 刘掞第一百二十二章 魏博的麻烦第五章 僖宗奔蜀第一百五十九章 晋将之冢第二百二十章 明宗明否第一百三十四章 耶律阿保机发家史第一百七十九章 悲催的郭崇韬第二十五章 王氏三龙(二)第七十六章 潞州之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