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公府治政(三)

三月十二日,李书义、朱艾二人也入江宁,林缚则正式将林庭立、林梦得、林续文、秦承祖、曹子昂、高宗庭、宋浮、孙尚望、王成服、孙敬轩等人召入公府商议成立在原户部钱庄的基础上成立殖商银庄的事宜,他有意将此事作为迈向新格局最坚定的一步。

在退思堂里,林缚一改以往主居中、臣分两列而坐的议事格局,直接在大厅里放置一张椭圆形长案,使众人围桌而坐议事。

这种形式上的改变,有益于议事、讨论,虽与传统不合,但淮东能崛起,跟将臣的务实风格有着直接的关系,倒没有人提出异议来。

务实的精义在于实用主义,也正是这些年在林缚身边聚集了一大群务实而有才干的人,才使得淮东得以崛起、壮大到开创新朝的一个重要原因。

“论叙军功及各地公田的厘定工作,也陆续进行得差不多了,”林缚坐在随圆形长案的一头,说道,“殖商银庄也应该立即着手成立。新银庄而名‘殖商’,想来各位都能从其中了解一二;殖者,兴财生利也,殖货、殖息之义也。四十万将卒、五千将官的军功之赏,并不是简简单单的说只是这次要划入殖商银庄的一千两百万银元本金;真正的军功之赏,要从‘殖商’之义里得来……”

关于殖商银庄的成立,林缚与宋浮、高宗庭、林梦得、林续文他们讨论了好几个月,林缚真正的想法,宋浮、林梦得、林续文、高宗庭他们自然也是全部了然于心。

шшш ☢TтkΛ n ☢¢O

眼下中枢财政当然拿不出一千两百万银元的真金白银投入殖商银庄,真正投入银庄的是弋江、寿州、庐州、江宁、虞东、夷州等地总计达六百万亩的公田。

新成立的殖商银庄将在各地设立机构接管这些公田,将这些公田以低廉的价格出售或出租给无田或少数的佃户、农户,以此所收集本金,之后将大量的本金再转投入造船业、海港建设、黑水洋及南洋船社,以支撑新兴的工场业的发展以及对海外的贸易渗透跟扩张,以获取厚利,再将这些厚利以钱息的形式分年放发给功勋将官,以此为真正的功赏。

殖商银庄的发展以及功勋集团将来的得利规模与程度,是直接跟对海外市场的扩张及贸易渗透挂钩。

也就是说殖商银庄日后就站着新帝国的整个功勋集团,也就意味着林缚对海外进行扩张跟贸易渗透的新政思维,将是传统势力难以更改的。

目前,对海东、南洋的年贸易额,去年就超过两千五百两银的规模,在各个环节差不多差不多近两千万两银之巨的厚利。

其中约计只有七百万两银通过各种渠道直接收归军司,计入中枢财政,以支撑当前的战事。更多的、将近一千二三百万两银的巨利,则通过各个环节,在以东阳乡党、海商集团以及江淮商绅为代表的诸多新兴的工场主、工矿主以及把持传统生丝、茶布、瓷器、制糖等业势力之间分配——

以林氏、宋氏、顾氏、周氏、陈氏为代表的东阳乡党、海商集团以及江淮商绅,恰恰是淮东当前雄厚财政及强势权力的基础,他们与传统的依附土地而食利的阶层,已经有着迥然不同的区别。

以林氏为例,虽说林缚个人名下有着疆域广阔的私邑,但林氏传统所拥有的土地,实际上从津海大撤退开始,就逐步的转为经营新业的资本,投入船场、铁场、煤场、织场及钱庄等新兴行业里来。

这其中,包括林氏在上林里经营数代所积累了逾二十万亩粮田,以及在燕南战事之后在津海鲸吞的十数万亩粮田,前后在林庭立、林续文、林续禄、林梦得等人的名义之下,向淮东钱庄、船场等业投入超过三百万两银的真金实银。

数年来,利润相滚,林氏计得总资产超过一千万银元。

林氏此时不仅在政治上获得第一家族的地位,在经济上也是根基坚固以确保第一家族的地位。

林缚治淮东十年,林氏实质从根本上已经从传统的半依附土地、半依附商贸而食利的商绅势力转化为依附新兴工场及商贸食利的较为纯粹的资本势力。

当然新朝随时都能成立,一旦正式立朝,林缚登基,天下的土地自然在名义上都将归林氏及整个功勋集团所有,所以没有一个有力的手段跟措施,很难阻止整个群体往旧路上走。

所谓更有力的手段及措施,不是强按住林氏及功勋集团的头,而是要以新格局的巨大利益将他们牵牵的吸引住。

而所谓的新格局,无非就是统一的内地市场以及更加庞大的海外殖商市场所带来的商业革命,而唯有持续创新的新技术及新兴工矿业所生出来的丰富物资,才能源源不断的从统一的内地市场及海外殖商市场获取远超地租之利的超额利润。

当然,眼下对海外市场进行贸易渗透所得的利润,都给以林、宋、周、陈等家族为首的东阳乡党、海商集团以及江淮商绅等势力得去;设立殖商银庄,就是要让为新帝国创立而流血牺牲的功勋集团参与出来。

林氏诸人以及宋浮等人也清楚,他们必须要让出一部分利益,叫有功将卒,特别是替林缚掌握军队的高级将领们分享,甚至殖商银庄筹立前期所需的一百万银元本金,还要淮东钱庄支借,不占用中枢的预算。

就眼下对海东及南洋的贸易规模,真正要将代表功勋集团利益的殖商银庄一千两百万银元的本金投进去,每年少说能分得三百万银元的利润。

传统上,元越每年对宗室及勋戚的供养及封赏,每年也就这个规模。

这些都是林缚与淮东一干核心将臣,反复讨论数月以来,所得出的未来公府治政的核心政策。

林缚调孙尚望、王成服、李书义及朱艾等人进江宁,不是说要立即取代谁。

公府治政将涉及到帝国的方方面面,在核心策略制定后,将衍生出许多极为重要的新兴职务。这些新兴的重要职务,则将主要起用孙尚望、王成服、李书义及朱艾等人。

林缚暂时不会消弱林梦得等一干老臣的权势跟地位,而是要在将来数年、十数年,使中枢的权力结构完成平缓的过渡,这也是大家所乐意看到的局面。

“我考虑了许久,与宋公、梦得也反复讨论,决定让成服主持殖商银庄,”林缚敲着桌子,看向王成服,说道,“你肩上的压力不轻啊。殖商银庄诸事未兴,我建议支度使司给予五年的免税期,过了此限,就要与淮东钱庄一视同仁。”

殖商银庄的掌门人,是一个绝对不亚于支度副使的重要职务,林缚将起用王成服执掌之,还将加参知政事、支度副使衔,与此时主持淮东钱庄的周广南看齐。

“成服定不负主公所托……”王成服说道。

“与我可无关系,”林缚开玩笑道,“五千有功将官的福利都寄托在你身上,你要把这事办砸了,军部的大小将领自然会撕了你……”

大家都跟着笑了起来,殖商银庄既然林缚奠定新格局的坚定一步,也是林缚给淮东有功将领的封赏,王成服干砸了,想叫他难看的自然是大有人在,也都是王成服不敢轻易得罪的淮东将帅。

林缚又说道:“黑水洋船社,我打算一分为二,正式成立南洋船社,专门负责对南洋及安南地区的贸易渗透、扩张以及商民船的海航保险等事务。分拆后的黑水洋船社由周广东执掌,则专门负责向海东地区的贸易渗透及控制以及商民船的海航保险等事务。济州岛及东州羁縻都督府官员及驻军将官分别向枢密院、军事参谋部负责,商事则向黑水洋船社负责,南洋船社也照例……”

林缚此举,实际是将对海东及南洋地区的贸易特权,直接授给黑水洋及南洋船社两家,并以这两家半官方半民办性质的船社,协助管理海外的殖民事务,以此减少中枢对海外贸易、殖民的直接投入;而中枢对外海贸易及殖民的巨额收益,也将直接向这两家船社收取。

黑水洋船社此时共有一百二十六家持股人,除传统的海商集团外,还包括林、宋、陈等家及早期有眼光而投入资金的东阳乡党;分拆出来的南洋船社自然也是照例创建,殖商银庄、淮东钱庄都会直接投入巨资持股。

而就眼前发掌握的情况,南洋地区的贸易潜力将是海东地区两到三倍,眼下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掘。孙尚望执掌南洋船社,必然权柄巨大,船社之下还将在海外地区成立武装船队,以保证贸易的正常经进,甚至有必要时可以向中枢请调南洋水师出海作战,以武力打开南洋及安南地区的贸易大门。

林缚实际上,也是要形成以淮东钱庄、殖商银庄、黑水洋船社以及南洋船社四家为首、对海外进行贸易渗透及扩张的格局。也唯有对广阔的海外市场进行长期而持续的贸易渗透,才能给江淮地区初兴的场矿诸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及足够的资本积累。

“公府会议也必须要尽快形成定制,”林缚说道,“淮东能有当前的格局,还要将这个格局长久的维持下去,并得到进一步的开创,除我之外,与各家、各方面齐心协力有着不可分隔的关系。所以,公府会议不是简单的、论资排辈的场所,而是各家、各方面进行磋商的场所。眼下,林氏出八人、军事参谋部出八人、枢密院出八人参议,淮东钱庄、殖商银庄,南洋船社、黑水洋船社各出一人参与议事。另外,直接设立与翰林院平行的大匠师院不大现实,我有意先在国公府之下先设立崇学馆,我自领崇学馆大学士,另设大学士三人、学士二十四人,以奖赏对创新匠术、兴盛杂学有大功绩的诸人;除我之外,崇学馆大学士三人天然为公府会议参议事,你们看这么安排可好?”

淮东得以崛起,并最终形成公府治政的格局,与林氏、战力强盛的淮东军、军司即现在枢密院诸重臣及背后的支撑势力,以及淮东钱庄、黑水洋船,以及林缚兴杂学匠术而为此做出卓越贡献的、以葛福、葛司虞、孙打炉、姜岳等人为代表的匠工群体都有着直接而密切的关系。

新帝国的创立,权力自然也要在这些势力之间进行分配——这恰恰也能将为淮东崛起而做出卓越贡献的文臣武将核心人物都囊括进去。

崇学馆只是名誉机构,崇学馆大学士实际上也将是淮东掌握工造部门的核心人物,真正的权力架构则是在崇国公府之下所设的公府会议、军事参谋部、枢密院之中。

第137章 屈人之兵第55章 浙北军司第21章 杀鸡骇猴第21章 奇袭第58章 欲拒还迎第12章 蒸汽机(一)第一百三十二章 奇袭上林里(三)第9章 三沙湾第42章 回崇州第56章 淮阳奖功第34章 开馆设学第7章 惊澜第一百三十九章 民生谁来计(一)第一百二十六章 水寨湖盗第116章 斩将第74章 淮东军制第86章 残局碎梦第8章 宴前唇战第62章 窥一斑第51章 泗阳陷围第18章 激将第102章 敌踪又现第75章 密约(二)第九十八章 夜谈形势第118章 待援第26章 粮食第131章 归路第146章 夺城第12章 议兵第五十八章 暗桩子第2章 江宁风潮(2)第21章 忧降第30章 星星之火第八十三章 延医上岛第54章 尚有余计第11章 抵抗军第11章 降将第十三章 海岛生存(一)第29章 补充第78章 回崇州第107章 太后是棋第66章 东风紧第27章 僧院屠戮第18章 激将第36章 旧瓶新酒第72章 随州不决第85章 鹤城之失第40章 纵虎离间第44章 齐头并进第四十三章 劈击实习录第69章 江门岛第62章 七月流火息兵事第36章 对垒第107章 疑兵之计第八十二章 夜勤病宅第一百一十二章 迷离姻亲(二)第一百一十三章 相位迷踪(一)第101章 风起云涌第30章 美人心计第76章 战地数故人第65章 徐州围城第32章 官职第6章 救灾之利弊第八章 官兵如匪第75章 新仇旧恨第17章 公府治政(四)第99章 江宁形势第1章 江宁风月冷无边第六十七章 银子银子第19章 声东击西第52章 江宁行第73章 花烛夜第81章 渡河第91章 大喜之日第70章 艳若桃花第50章 彭城郡公第35章 顾氏第51章 泗阳陷围第121章 隔岸观火之谋第三十八章 活字印刷第136章 选择第23章 南洋扩张第69章 为何造反第八十章 巷道夜行第68章 各怀心思第54章 河西第6章 救灾之利弊第95章 观战台第65章 徐州围城第39章 用盐破冰第33章 迷离第13章 失城第88章 故人相见第9章 东海寇入袭第63章 开海漕第47章 网更密第85章 鹤城之失第四十六章 治狱(一)第59章 烽烟紧第37章 亲卫营新卒
第137章 屈人之兵第55章 浙北军司第21章 杀鸡骇猴第21章 奇袭第58章 欲拒还迎第12章 蒸汽机(一)第一百三十二章 奇袭上林里(三)第9章 三沙湾第42章 回崇州第56章 淮阳奖功第34章 开馆设学第7章 惊澜第一百三十九章 民生谁来计(一)第一百二十六章 水寨湖盗第116章 斩将第74章 淮东军制第86章 残局碎梦第8章 宴前唇战第62章 窥一斑第51章 泗阳陷围第18章 激将第102章 敌踪又现第75章 密约(二)第九十八章 夜谈形势第118章 待援第26章 粮食第131章 归路第146章 夺城第12章 议兵第五十八章 暗桩子第2章 江宁风潮(2)第21章 忧降第30章 星星之火第八十三章 延医上岛第54章 尚有余计第11章 抵抗军第11章 降将第十三章 海岛生存(一)第29章 补充第78章 回崇州第107章 太后是棋第66章 东风紧第27章 僧院屠戮第18章 激将第36章 旧瓶新酒第72章 随州不决第85章 鹤城之失第40章 纵虎离间第44章 齐头并进第四十三章 劈击实习录第69章 江门岛第62章 七月流火息兵事第36章 对垒第107章 疑兵之计第八十二章 夜勤病宅第一百一十二章 迷离姻亲(二)第一百一十三章 相位迷踪(一)第101章 风起云涌第30章 美人心计第76章 战地数故人第65章 徐州围城第32章 官职第6章 救灾之利弊第八章 官兵如匪第75章 新仇旧恨第17章 公府治政(四)第99章 江宁形势第1章 江宁风月冷无边第六十七章 银子银子第19章 声东击西第52章 江宁行第73章 花烛夜第81章 渡河第91章 大喜之日第70章 艳若桃花第50章 彭城郡公第35章 顾氏第51章 泗阳陷围第121章 隔岸观火之谋第三十八章 活字印刷第136章 选择第23章 南洋扩张第69章 为何造反第八十章 巷道夜行第68章 各怀心思第54章 河西第6章 救灾之利弊第95章 观战台第65章 徐州围城第39章 用盐破冰第33章 迷离第13章 失城第88章 故人相见第9章 东海寇入袭第63章 开海漕第47章 网更密第85章 鹤城之失第四十六章 治狱(一)第59章 烽烟紧第37章 亲卫营新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