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江宁心思

凌晨时海上又起大风,一时渡不了海去昌国岛,林政君号临时转到甬江口的浃口港避风浪。

在海盐门山港,看到港湾里驻泊躲避风浪的大小渔船有数十艘,楚铮便觉得嘉兴府渔事之盛是北方之少见,进入浃口港,才知道昨日之见是大巫见小巫了。

在甬江口的港湾里,除了靖海水营的战船及诸多货运帆船外,进港躲避风浪的大小渔船竟有四五百艘之多,帆桅密集如林,其中不乏大量的双桅甚至三桅的大型渔船。

“林政君”号进入浃口港避风,赶着左佥都御史孟心史奉旨到明州府,要渡海去见林缚。坐官船渡海,远不如乘“林政君”号稳妥,由叶君安陪同先来浃口,与高宗庭汇合,等风息浪静之后,再一起渡海去昌国见林缚。

陈芝虎袭乐陵,继而燕胡在燕南的兵马大举向阳信用兵,对此剧变,江宁不无泰然处之。如此天下已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势,阳信局势的变化,已经深刻影响到整个河淮防线的安危,但从江淮调兵遣将支持河淮,又将严重影响到南线战事。

如何应对阳信局势,江宁不得不与各地领兵帅臣沟通商议对策。

孟心史便是江宁派来与淮东进行沟通的专使。

孟心史也急于见到林缚,但看着扑在防波海塘上的浪头有六七尺高,也知道心急不得,好在高宗庭已成林缚所依重的淮东谋臣,见到高宗庭,有些意见便能沟通。

站在防风海塘之上,冠发给海风吹得凌乱,看着防波海塘内侧避风港里驻泊的大小船舶,孟心史也忍不住感慨:“收复明州才一年时间,此地渔事之盛,已能跟庆嘉年间相比了,殊为不易啊,嘉兴、平江两府也甚为羡慕……”

昌国、岱山、嵊泗以及鹤城等海域,由于大规模的渔讯存在,自古以来就是天然的优良渔场。在越朝中期,明州府仅官方记载的渔民就多达数万之巨,相应的,明州府当时的造船业及海贸也处于巅峰时期。

近百年来海盗势力的兴盛,使得明州府的渔事、海贸及造船业,受到毁灭性的打击,在奢家占领浙郡之后,有一定的恢复,但远远不能跟盛时相比。

淮东为弥补肉食的不足,在实际控制鹤城之后,就在鹤城大肆发展捕捞业。

后期大量流民涌入鹤城,在大规模的垦荒屯种之外,有相当多的人口分流下海捕捞。在淮东收复浙东之后,大量渔船从鹤城南迁,才能在短短一年时间里,使得明州府的渔事恢复旧观。

淮东借早年颁布的“禁海禁渔令”及淮东水营强大的战力,实际获得海疆管辖权。

除军司直辖鹤场、嵊泗、昌国三大捕捞渔船队拥有七十余艘双桅以上大中型渔船外,这几年还依照大小渔船发放各种捕捞证六百余张,登记入籍的渔户多达四千余户。

楚铮在海盐门山港看到数十艘渔船,实际也受淮东管辖。

为这事,嘉兴府及浙北制置使频频上书告淮东的状,淮东只是以海事未靖推脱,授权淮东水营巡视战船,有权扣留、打击所有未经淮东军司许可下海的渔船、商货船。

说到管辖权也是利益之争,孟心史站在海塘上发出这样的感慨,也不是无的放矢。

一艘双桅中型渔船,从淮东军司获得下海捕捞证,每年要上缴九十多两银子。不提获利最丰的海贸,仅六百余张捕捞证,就能保证淮东每年能得两万多两银子的渔税收入——淮东自崛起之日,视野就更多的放在海洋上,怎么容忍平江府、嘉兴府无功来分利?

对于孟心史的感慨,高宗庭、叶君安二人都是笑笑,没有深入讨论的意思。

楚铮一时不清楚背后的利益争夺,但看浃口港内的渔船盛景,便晓得淮东能在短短数年时间里崛起,绝非侥幸。

高宗庭、叶君安的沉默,使得孟心史心情复杂。

Wωω ttκa n CΟ

吴党是拥立新帝的,在这一点上,与拥兵自重的淮东是对立的。但是另一方面,很多吴党官员,拥护帝权的同时,更希望能维持地方秩序稳定、恢复民生;在这方面,没有任何地方所为能比淮东更好。

以孟心史为代表,吴党有一批官员,对淮东的情感就变得复杂,而非起初单纯的排斥。即使许多人对淮东仍有很强的防备之心,但在淮东实力日益强大的今时,对淮东的态度也少有直接的对抗跟敌对。

林政君号受阻于风浪,在浃口耽搁了两天才渡海从老塘山港登上昌国岛,在受灾严重的田间,看到官袍上满是泥污、赤脚走到田间视察的林缚。

林缚走回到路上,边穿靴袜,边跟孟心史说道:“这次风灾,飓风从昌国岛拦腰扫过,倒塌的民舍有千余间;孟大人过来,正好要劳你将此事奏知朝廷呢……”

孟心史心里苦笑:江宁要赈灾也要有银子才成,便是知道淮东在救灾事上没有指望江宁,他不能帮江宁将这事推脱干净,只能敷衍说道:“江浙风灾潮难,奏知朝廷知晓,是本官的职份;不过本官这次来明州找林大人,是向林大人讨询应对青州局势的意见……”

“青州……”林缚站起来,下意识的转身看向北方,澄澈的天空飘着稀疏的浅云,有着风暴过后的平静。在昨日就传来青州军主力在阳信给合围的消息,从乐陵渡进入青州境内的燕胡兵马初步估算就有六七万之多,而且燕胡还有进一步向东线增兵的趋势……

虽说淮东今日的实力已是不弱,但也没有将天下责任都承担下来的实力。

“皇上及朝廷诸公是什么意见,”林缚反问孟心史,说道,“替朝廷分忧,本侯责无旁贷,只要有上谕传来,无不悉数遵办。”

孟心史心道:要是仅传上谕就能让淮东遵照行事,何苦他一路奔波过来代表朝廷问策?

“当初定策守河淮之时,就考虑到阳信城池坚固,才允青州军在朱龙河南岸筑防垒。此时虽有大股虏兵渡朱龙河南下,对阳信形成围困之势,然而阳信城固兵强,一时没有失陷之虞,”孟心史说道,“河淮虽说分四镇御敌,但兵力空虚,不足以跟燕南、晋南之虏兵相抗衡,也致使虏兵敢集兵专打一路,而不畏三镇相援。皇上及诸公认为,要扭转河淮形势,唯有充盈河淮防兵一条路可行。只是此时天下能抽调之兵太少,才使本官来明州跟林大人讨策……”

林缚微蹙眉头:江宁相信青州军在阳信能坚守一段时间,无意直接派兵增援青州,以防中了虏兵的围城打援之计,而是想继续加强河淮防线的兵力,在外围增强压力,迫使攻城不利的虏兵从阳信解围而走。

林缚顺水推舟的说道:“浙东战事虽紧张,但朝廷要有差遣,淮东愿抽调二三十营精锐甲卒代守沂南,也可出沂山进援青州……”

孟心史当然听得出林缚以进为退的意思:梁顾拥立鲁王事败,梁家在沂南驻有万余精兵,就是防备淮东从背后再捅梁氏一刀,朝廷哪有能力让梁家将沂南让出来给淮东派兵驻守?

“浙东战事关乎江宁之根本,非淮东不能胜任,江宁诸公的意思,也希望淮东能专心浙东战事,”孟心史说道,“陈相是要本官来问林大人,董大人可堪重任?”

楚铮倒是早就猜到朝廷也许不会允许淮东从南线抽兵支援青州,但亲耳听孟心史说出来,心里仍不是滋味。淮东若不援青州,朝廷能从什么地方调兵解阳信之围?

“怎么说?”林缚问孟心史。

“鲁国公遣使进江宁,陈述在沂南驻兵之缘由:徐、淮两镇兵马,则招安流寇而成,流寇寡恩而无义,心思有变,不能不防备。倘若淮西有大将驻守,与淮东共同镇摄徐、淮两镇不敢有异动,使其效忠朝廷,鲁国公则能放心将沂南兵马北调……陈相思来想去,觉得董大人或许合适,林大人以为如何?”孟心史说道。

林缚心里暗笑:鲁国公梁习倒是会找借口,拿徐州、淮阳两镇当借口,不过是希望在淮西能有一个能牵制淮东的人物出现,来平衡淮东对淮泗地区的控制力。

陈西言心里急于将董原从浙北逐走,好加强江宁对浙北地区的控制权,但担心将董原从浙北调走之后,孟义山、陈华文二人不足以守住杭湖,不敢轻易调整浙南的兵力部署。

高宗庭与叶君安相视而笑,他们对吴党逐走董原的心思早有揣测,燕胡围打阳信,只是促进了事态的发展。

林缚心里盼不得董原早从浙北调走,但表面上还装控作势的问孟心史:“岳相、程相等人,是什么意见?浙北这时候离开不董大人主持啊。”

“岳相以为淮东若能对会稽用兵,则杭湖无忧,甚至能从徽南调一部兵马北上以实长淮军……”孟心史说道。

“容我考虑一二,”林缚低头思虑,又与身边人说道,“安排孟大人先回城里休息……”

楚铮不清楚淮东到底是什么打算,心想淮东一时也抽不出兵马去援青州,但照孟心史所言,只要淮东立时对会稽用兵,在东线牵制奢家无法对徽南、杭湖用兵,朝廷就可以调董原加强淮西的军事部署。同时,还能从徽南直接调一部精兵填到大梁,梁家也能调沂南兵马北上,补充济南的兵力不足。

虽说这一系列调动、调整,没有直接派兵解阳信之围的意思,但只要河淮防线的兵力充实起来,必然能限制燕胡不敢放手攻打阳信。

第3章 江宁风潮(三)第25章 道不同第78章 密议出兵第7章 大寇于城第130章 夕阳白塔河第60章 枭臣第31章 疑形第95章 观战台第8章 郊迎(一)第103章 定策第17章 休整第147章 如夫人(一)第25章 回崇州第132章 不死不休第57章 北进侧击第一百四十二章 林庭训之死(二)第十五章 威风凛凛第45章 渡淮第38章 入冬第18章 喝斥第40章 壮怀激烈第40章 壮怀激烈第16章 棋盘落子第27章 西线告急第一百三十三章 势不可挡(一)第26章 山门杀心第27章 失城第64章 说刀第3章 海塘说策第一章 碎涛如雪第114章 樊城城下第36章 月涌江流第42章 兵败如山倒第161章 谁是猎物第100章 屠城之后第95章 观战台第十五章 威风凛凛第二十二章 顾氏家人(一)第94章 围困南阳第5章 治盐第73章 联兵方案第35章 计定九里山第33章 白鸟砦反击第77章 火炮的缺点第20章 猛虎搏兔第41章 勤王北上第57章 虚惊一场第153章 前奏第14章 激将第8章 郊迎(一)第80章 风往南吹第41章 请君先渡淮第十九章 劫囚第119章 行军第54章 四人洞房第58章 银契嫁妆第65章 徐州围城第16章 公府治政(三)第57章 好快第61章 赴宴第13章 西沙岛遇袭第51章 江西形势第54章 庵堂惊情第17章 使臣第41章 辽海崩溃第26章 粮食第13章 七寸吐信第104章 冬季攻势第93章 深山残兵第25章 金箭传令第118章 金蝉脱壳第102章 西行第110章 援军第二十四章 秀手杀人刀第四章 夜寇为佳人第103章 淮阳防线第162章 汉水登高(二)第35章 整顿第58章 红袄妙女第102章 未雨时第27章 铁山船场第3章 宁王第29章 补充第147章 崇国公第61章 北伐序幕第155章 风起第31章 求援第三十三章 提牢厅主事第64章 残城废土第二章 梦里梦外惊魂第108章 战黄陂第33章 宗族第二章 梦里梦外惊魂第53章 北伐猜想第67章 北地第11章 降将第8章 投效第二十一章 定策下海(二)第74章 津海登陆第52章 列装
第3章 江宁风潮(三)第25章 道不同第78章 密议出兵第7章 大寇于城第130章 夕阳白塔河第60章 枭臣第31章 疑形第95章 观战台第8章 郊迎(一)第103章 定策第17章 休整第147章 如夫人(一)第25章 回崇州第132章 不死不休第57章 北进侧击第一百四十二章 林庭训之死(二)第十五章 威风凛凛第45章 渡淮第38章 入冬第18章 喝斥第40章 壮怀激烈第40章 壮怀激烈第16章 棋盘落子第27章 西线告急第一百三十三章 势不可挡(一)第26章 山门杀心第27章 失城第64章 说刀第3章 海塘说策第一章 碎涛如雪第114章 樊城城下第36章 月涌江流第42章 兵败如山倒第161章 谁是猎物第100章 屠城之后第95章 观战台第十五章 威风凛凛第二十二章 顾氏家人(一)第94章 围困南阳第5章 治盐第73章 联兵方案第35章 计定九里山第33章 白鸟砦反击第77章 火炮的缺点第20章 猛虎搏兔第41章 勤王北上第57章 虚惊一场第153章 前奏第14章 激将第8章 郊迎(一)第80章 风往南吹第41章 请君先渡淮第十九章 劫囚第119章 行军第54章 四人洞房第58章 银契嫁妆第65章 徐州围城第16章 公府治政(三)第57章 好快第61章 赴宴第13章 西沙岛遇袭第51章 江西形势第54章 庵堂惊情第17章 使臣第41章 辽海崩溃第26章 粮食第13章 七寸吐信第104章 冬季攻势第93章 深山残兵第25章 金箭传令第118章 金蝉脱壳第102章 西行第110章 援军第二十四章 秀手杀人刀第四章 夜寇为佳人第103章 淮阳防线第162章 汉水登高(二)第35章 整顿第58章 红袄妙女第102章 未雨时第27章 铁山船场第3章 宁王第29章 补充第147章 崇国公第61章 北伐序幕第155章 风起第31章 求援第三十三章 提牢厅主事第64章 残城废土第二章 梦里梦外惊魂第108章 战黄陂第33章 宗族第二章 梦里梦外惊魂第53章 北伐猜想第67章 北地第11章 降将第8章 投效第二十一章 定策下海(二)第74章 津海登陆第52章 列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