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内强外硬 (下)

时至本年冬季,辽东乌桓部落反叛,数次进犯汉朝边塞。

乌桓族是中国古代民族之一,原为东胡部落联盟中的一支。当初,匈奴冒顿单于击败东胡族,东胡残余部众分别占据乌桓及鲜卑山,形成了乌桓和鲜卑两个部族,世代臣服于匈奴。作为匈奴奴隶的乌桓人受尽了残酷剥削奴役,他们发起多次小规模武装反抗,都被强大的匈奴镇压下去。所以,乌桓对匈奴只能一直怀恨在心,敢怒不敢言。

汉武帝击破匈奴左翼地区,将乌桓族迁徙到上谷郡、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辽东郡的塞外驻牧,代汉北御匈奴;同时还设置了护乌桓校尉一官,负责对乌桓人的监督和管辖,使他们不能与匈奴建立联系。

乌桓在西汉的庇护下逐渐安定下来,活动区域慢慢扩大到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相当于今天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中东部、赤峰市北部、河北北部、辽宁北部地区,人口也随之增至30万以上。到了这时,乌桓见自己势力发展强大起来了,于是就起兵反叛汉朝。

接到奏报,霍光召来护后将军、水衡都尉赵充国商议。

武都郡的氏族人反叛时,赵充国以大将军护军都尉的身份带兵平定叛乱,升任中郎将,带兵屯守上谷郡,后调回朝廷担任水衡都尉。后又带兵攻打匈奴,因功升任后将军,照旧兼任水衡都尉。

“赵将军,这乌桓反叛我汉朝了,匈奴人又在袭击乌桓,你曾带兵屯守上谷郡,熟悉那里情况,请你说说应该如何反击?”霍光客气问道。

原来乌桓部落反叛汉朝后,朝廷通过归降的匈奴人得知,仇视匈奴的乌桓人挖掘了匈奴单于祖先的坟墓,引起匈奴单于的怨恨,正派出二万骑兵袭击乌桓。

“大将军的意见呢?”赵充国反问道。

“老夫认为乌桓虽然反叛,但以前已经臣服于我汉朝。匈奴前年和去年两次侵犯我边疆,都被打败。这次又出兵袭击乌桓,就是侵犯我大汉王朝,必须发兵迎击,不能让他们在边境动兵闹事。”霍光捋着胡须说。

“小臣有个想法,不知当讲不当讲?”赵充国挪了挪身问道。

“请讲。”霍光抬手。

赵充国说:“乌桓连续几次进犯边塞,如今匈奴袭击他们,是替我们教训乌桓,实则对我们很有利。今年以来,匈奴很少前来侵扰,北部边疆没有战事。如今蛮夷之族自相攻击,而我们却发兵迎战匈奴,将会招惹匈奴前来生事,而且还可能导致匈奴与乌桓联合攻击我们。小臣认为这不是好计策!”

“那你说怎么办?”

“我们坐山观虎斗,待到匈奴打垮乌桓后,乌桓反叛将不打自平,会主动来臣服我们。”

霍光沉吟不语。

霍光感到赵充国的话有道理,但他认为,一旦匈奴打垮乌桓,可能会出现另一个结果,乌桓又重新臣服匈奴,这样就扩大了匈奴的势力范围,助长了匈奴的用兵气焰,降低了汉朝在周边地区的威慑。

赵充国走后,霍光又派人把自己的女婿范明友叫来询问。此时,范明友已经担任未央宫卫尉要职。

“大将军好!”范明友跪拜问安。

“贤婿平身。你我单独相见不必行此大礼,还是翁婿相称吧!”霍光微笑说道。

“岳父大人召见我,愚婿猜想是为北方边境战事吧?”范明友直言相问。

“正是。我征求了赵充国大人的意见,他认为朝廷此时不宜出兵,静观匈奴与乌桓开战。老父我想听听你的意见。”

范明友是何等精明之人,从霍光找他以及说话中就可以看出,霍光是坚决主张出兵的,而且还很可能是派自己带兵出征。他立即回答:“愚婿认为应该迅速出兵,乘匈奴与乌桓开战之机,先打垮乌桓,再正面迎击匈奴。”

“好!贤婿与老父想法不谋而合。”霍光捬掌说,“我想让你挂帅出征,愿意吗?”霍光想到范明友与自己女儿新婚不久,担心他不愿意。

“愚婿愿意遵从父命,一定不负使命。”范明友拱手说道。

霍光一听,心里十分高兴,想了想说:“这次老父让你挂帅出征,你身上责任重大啊。”他走到范明友身旁低声说道:“虽然上官桀、桑弘羊一伙已被处死,但他们在朝中经营多年,他们培植任用的人还在;我主政这么多年,也处置得罪了不少人;还有一些人对我霍家深受皇上恩宠眼红,心里也有不满,这些人都在盯着我们。你这次挂帅出征,第一次独当一面,不但不能失败,而且还不可空手而归。不然,朝野上下就有人要乘机攻击我们。”

“愚婿明白。”

“如果匈奴得知我军迎击的消息撤退后,你便转而袭击乌桓。当然战场之事瞬息万变,带兵打仗,我是外行,你是专家,你可相机行事。 ”

“不、不、不,岳父大人主政以来,对战事已是多次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了。” 范明友赶紧赞扬。

“贤婿过言了。”霍光对范明友摆摆手说,“另外,这次老父我还要安排两个人跟随你出征。”

“哪两个人?”范明友以为霍光不相信自己,派人监视,接着发问。

“一个是你舅子霍禹,一个是张安世大人的长子张千秋,他俩都是同时做的中郎将,让他们在这样的大战中跟着你历练历练,增长本领和才能吧!”

“我一定会照顾好他俩。” 范明友明白了霍光的用意,心中释然。

“不!不能照顾,绝不能照顾,要让他们多想事多做事。”霍光叮嘱道。

于是,范明友被任命为度辽将军,率领二万骑兵从辽东出塞,迎击匈奴。

果然不出霍光所料,匈奴得到汉军出塞的消息后,赶忙撤退而去。

范明友看到已经追不上匈奴军队,想到乌桓刚刚受到匈奴的打击,军马疲惫、士气低落,便立即乘机转向乌桓发动攻击。乌桓哪里料到汉朝军队会转向袭击自己,惊慌失措,一击即溃。汉军斩杀乌桓六千余人,取得三名首领的人头。

这一战是西汉抗击游牧民族侵袭的经典战役之一,体现了范明友这位年轻将军出众的军事才能。这一战之后,匈奴从此惊恐远遁,不敢再犯汉朝边塞。范明友北击乌桓有功,封平陵侯;两年后,到了元凤六年(公元前75年),他再次统军到辽东,打败乌桓。

元凤四年(公元前77年)的春季到了。

这是一个万物复苏生发的季节。太阳暖和、气温升高,冰雪消融、河水上涨,植物发芽、鲜花开放,动物苏醒、虫卵孵化,鸟类迁徙、农家耕播,当然还有人的春心萌动……

可在这春光明媚、春意盎然中,昭帝心里却闷闷不乐、郁郁不快。

正月丁亥日,霍光为昭帝在高祖庙举行了加冠典礼,赐各侯王、丞相、将军、列侯、宗室下至官吏百姓民金帛及牛酒等,赐中二千石以下官吏及天下百姓爵位,不征收元凤四年、五年的人头税,凡三年以前没有交纳的更赋一律免交,下令全国人民欢宴五天。

按理说,此时昭帝应该高兴快乐才是,为什么却反而抑郁沉闷呢?

这时,昭帝十分喜欢的丞相田千秋病逝了。在昭帝眼里,田千秋就是个温和慈祥厚道的老大爷,与他在一起,感到是那么自然轻松,没有与霍光在一起的那种紧张拘束。田千秋病逝令昭帝怅然若失,心里感到发空。

更重要的是,霍光独掌朝政大权后,昭帝是工作上轻松、生活上压抑,尤其在私生活上受到了很大限制。十二岁时,纳年仅六岁的上官氏为皇后,没有什么男女之事。后上官父子谋反被诛,皇后因为年幼且是霍光外孙女未被废黜,但经此变,昭帝对皇后越发冷落。他又没有父亲武帝那样好的福气,有姐姐张罗为自己选送美女。

霍光为了让上官皇后获得专宠,增加怀孕几率,早日生下嫡长子,不许后宫妃嫔进御。昭帝加冠后,霍光夫人霍显深知女性穿开裆裤的厉害,建议霍光以昭帝身体不好为理由,命令宫女不仅不允许穿开裆裤,还统统穿上一种叫“穷绔”的内裤,这种内裤不仅有裆,还有很多系带,不方便一下解开,以防范昭帝像自己诱引霍光一样被宫女诱引。

“穷绔”能严密遮掩男女生殖器,但阻断不了男女间情欲。前些时,昭帝喜欢上了一个妩媚丰韵的宫女,交合几次,深感快乐,不料过了几天,这个宫女却神秘消失了。昭帝向宫人打听,大家都说不知道。

后宫妃嫔,还有宫女,都十分害怕霍光,知道宫中到处都是霍光的人,性命比性还是重要,哪个还敢去诱引昭帝!

年轻的昭帝情爱缺乏,性事极少,生活单调,心境压抑,心里对霍光如此专制霸道开始产生不满,但对霍光主政还是继续信任放手。丞相田千秋病逝后,内朝外朝皆由霍光断决,自己只是按程序批完诏书下了诏令,整天除了在宫内园林走走,大多在殿内看书写字;有时烦闷至极,就与身边黄门放纵狂饮,醉后朝身边的人吼上几句,摔扔几样物件,让自己发泄一番后便埋头昏睡。

此时,御史大夫王訢提升为丞相,杨敞接替王訢提升为御史大夫;田延年在地方上做出了突出政绩,提拔到朝廷接替杨敞担任大司农。

得到宫中心腹的密报,霍光担心昭帝会闷出病来,想让他有点心操、有点事做,见打跑了匈奴、打败了乌桓,便决定教训楼兰、龟兹两国。

楼兰国位于罗布泊西部,处于西域的枢纽,范围东起古阳关附近,西至尼雅古城,南至阿尔金山,北至哈密。楼兰国虽小,在古代丝绸之路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龟兹是我国古代西域大国之一,以库车绿洲为中心,最盛时辖境相当于今新疆轮台、库车、沙雅、拜城、阿克苏、新和六县市。龟兹居民擅长音乐,龟兹乐舞发源于此。

楼兰、龟兹两国原本与汉朝关系可以,后因事逐渐对汉朝产生了戒惧,不愿再与汉朝来往。后又受了匈奴的离间,多次拦杀汉朝使臣,劫掠财物。

霍光决定先礼后兵,奏请昭帝诏令骏马监傅介子出使大宛国的途中责问楼兰、龟兹两国。

傅介子是北地郡人,因为参军而被提升为太仆属官骏马厩监。

傅介子从大宛国回来,便来向霍光汇报情况。

“傅大人,西域路途遥远,环境危恶,辛苦你了!”霍光拉着傅介子关切说道。

“谢大将军关爱小官。”傅介子谢道。

“情况如何?”

“大将军交办的事,小官全部办毕。”

“楼兰国是个什么情况?”霍光坐下询问。

“小官在去大宛途中到了楼兰,责备楼兰王勾结怂恿匈奴,截杀我朝使者,让匈奴使者经过楼兰到各国,并且不向我朝报告。楼兰王表示服罪,并告诉我说,匈奴使者刚刚过去,应当是到乌孙,中途经过龟兹。”

“龟兹怎么样?”霍光打断急切问道。

“小官到了龟兹,又责备龟兹王,龟兹王也表示服罪。”

“看来楼兰、龟兹两国还是害怕我大汉啊!”霍光笑着说。

“我从大宛返回时又到了龟兹,听龟兹人说匈奴使者从乌孙回来正在龟兹,小官就率其随从官兵一同将匈奴使臣杀死了。”傅介子停了停,看着霍光问道,“不知小官这样做是否妥当?” 傅介子紧张地望着霍光说道。

“好!傅大人做的好!”霍光击案而赞。

傅介子因此被昭帝亲自召见,封为中郎,改任少府属官平乐监,管理上林苑内平乐馆。

得到提拔受到激励的傅介子,劲头更高、胆子更大、想法更奇、信心更足,过了几天,便来拜见霍光。

“傅大人为何事来找老夫?”霍光问道。

傅介子对霍光说:“大将军,楼兰、龟兹两国对我朝是多次反复,不加以诛杀,他们就无所惩戒。”

“理是这个理。可楼兰、龟兹两国与我朝相隔很远,派兵打击,实是劳师动众、劳民伤财,先帝时已有教训啊!”霍光缓缓回答说。

“小官有个办法。”傅介子气足声实。

霍光惊奇问道:“什么办法?”

傅介子走近霍光小声说:“我经过龟兹时,发现龟兹王粗犷豪放,喜欢接近外人,而且戒备不严,偷袭他容易得手。我愿意前去刺杀他,以此向西域各国显示汉朝之威。”

“龟兹路途太远,你可先到楼兰去试试。”霍光想了想说。

霍光心想,派官员以使者身份刺杀他国首脑,这是涉及国际关系和国际形象的重大问题,于是向昭帝禀告后,就派傅介子前去刺杀楼兰国王。

傅介子率领挑选的一百多名勇士,携带金银财物,宣称朝廷派他赏赐外国,借此名义来到楼兰。

楼兰王上次被傅介子斥责,心里对他就不舒服,加上听说他在龟兹袭杀匈奴使臣,就没有亲自接见傅介子。

傅介子一看这样,就又想了一计。他假装离去,走到楼兰西部边界时,就对跟随的楼兰翻译人员说道:“你回去对你们国王说,我为汉朝使者,奉承皇上旨令,特携带黄金、绸缎等一路对各国进行赏赐,你国大王如不前来接受,那我就要离开这里到西边国家去了。”说罢,随即打开箱子,拿出黄金等财宝炫耀给楼兰的翻译看看。

“这么多黄金财宝啊!”楼兰的翻译一看,赶忙回去向楼兰王报告。楼兰王虽然厌恶傅介子,但不厌恶而且还十分贪图汉朝金银宝物,听了报告便立马前来边界面见傅介子。

傅介子见楼兰王前来,心中大喜。他就地设宴与楼兰王共坐饮酒,还故意将金银宝物等陈列显示在酒席间。

主客各自见所要之物就在眼前,格外高兴,推杯换盏,酩酊大醉。

傅介子见时机已到,便对楼兰王说:“汉朝天子有件世间极为罕见的宝物要赏赐给大王,为安全起见,皇上特令我只能与大王两人密视,千万不要让他人窥见。”

“太好了。”楼兰王醉醺醺起身,屏退跟在后面的侍从人员,踉踉跄跄随傅介子进入后帐。

“啊!”楼兰王还未站稳,藏在后帐里两名壮士突然从背后刺向楼兰王,两把利刃穿胸相交,楼兰王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惨叫一声,倒地身亡,真是应了“人为财死”。

随同楼兰国王的贵族大臣、侍从人员见国王已死,皆四散逃亡。

傅介子确是胆量过人。他杀了楼兰国王不但不从边界跑入另国,反而返回楼兰都城,向楼兰臣民宣告楼兰王背叛汉朝之罪:“天子派我来诛杀楼兰王,改立在我汉朝的王弟尉屠耆为王。我汉朝大军立即就到,你们切勿轻举妄动,否则将招来灭国之祸!”

随即,傅介子令人将楼兰王的人头割下,用驿马快速送到长安皇宫,悬于未央宫北门之外。

昭帝和霍光闻之大喜,随即立尉屠耆为楼兰王,改国名为鄯善,颁刻印章,还赐给汉朝宫女做夫人,准备好车马辎重,由丞相王訢率领文武百官送至长安横门之外,祭祀路神,置酒饯行,然后派兵护送回国。

“小王我久居汉朝,如今回国后势单力弱,况且我哥的儿子尚在,我担心回去后被其报复杀害。我国有一处地方叫作伊循城,土地肥沃,希望汉朝能派一位将军,在伊循城一带屯田,聚积粮食,使我能够借重汉朝的兵威。”尉屠耆回国之前向昭帝和霍光请求说。

昭帝和霍光求之不得,正中下怀,马上派司马一名、部属四十人到伊循城屯田,以镇抚鄯善国。

傅介子因此功被封为义阳侯,赏七百户的食邑封地,刺杀楼兰王的两个兵士任为侍郎。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对此却不以为然,指责道:“且以大汉之强而为盗贼之谋于蛮夷,不亦可羞哉!论者或美介子以为奇功,过矣!”

霍光死后的第三年,元康元年(公元前65年),傅介子受命随同朝廷军队攻打莎车国,负伤而亡,时年五十岁。

第三十二章 要人结局(上)第二十五章 君臣互探(下)第二十八章 妻毒皇后(上)第三十二章 要人结局(上)第二十九章 恤民宽刑(下)第十章 两友蒙难第二十八章 妻毒皇后(上)第二十五章 君臣互探(上)第三章 入宫侍帝第二十章 内强外硬 (下)第三十一章 家族被灭(下)第八章 丧侄失子第二十三章 断然废帝(下)第十五章 秉规拒私第十六章 维稳安民第二十四章 再立新君(下)上篇:勤慎精干的贴身谋臣 第一章 相见入京第二十五章 君臣互探(上)第七章 秘密跟踪第二十五章 君臣互探(上)第十八章 险遭谋害第二章 出塞参战第二十八章 妻毒皇后(上)第十一章 经历动乱第十七章 和亲索人第二十五章 君臣互探(上)第二章 出塞参战第二十五章 君臣互探(上)第二十五章 君臣互探(下)中篇:承前启后的主政辅臣 第十三章 扶君即位第四章 朋友生嫌第二十九章 恤民宽刑(下)第三章 入宫侍帝第三十一章 家族被灭(上)第二十二章 葬帝选君(上)第二十三章 断然废帝(下)第三十一章 家族被灭(下)第四章 朋友生嫌第二十一章 自埋隐患 (上)第四章 朋友生嫌第八章 丧侄失子第二章 出塞参战第八章 丧侄失子第十九章(下) 重构朝局第三十章 病亡离世(下)第二十二章 葬帝选君(上)下篇:果敢废立的铁腕强臣第二十七章 对匈决战(下)第九章 奉旨建宫第二十二章 葬帝选君(下)第二十七章 对匈决战(上)第二十八章 妻毒皇后(上)第二十九章 恤民宽刑(下)第三十章 病亡离世(下)第二十六章 从严治吏(下)下篇:果敢废立的铁腕强臣第二十八章 妻毒皇后(上)第四章 朋友生嫌第十一章 经历动乱第十四章 提拔贤能第二十八章 妻毒皇后(下)第十四章 提拔贤能第二十七章 对匈决战(下)第二十七章 对匈决战(下)第十九章(上) 重构朝局第六章 回家暗访下篇:果敢废立的铁腕强臣第二十五章 君臣互探(下)第八章 丧侄失子第三十二章 要人结局(上)中篇:承前启后的主政辅臣 第十三章 扶君即位第二十八章 妻毒皇后(下)第二十九章 恤民宽刑(下)第三十章 病亡离世(上)上篇:勤慎精干的贴身谋臣 第一章 相见入京第二十六章 从严治吏(上)第十章 两友蒙难上篇:勤慎精干的贴身谋臣 第一章 相见入京第二十七章 对匈决战(下)第二十八章 妻毒皇后(下)第二十五章 君臣互探(下)第二十四章 再立新君(上)第二十五章 君臣互探(上)第二十一章 自埋隐患 (下)第二十章 内强外硬 (上)第十八章 险遭谋害第十章 两友蒙难第二十六章 从严治吏(下)第二十五章 君臣互探(上)第二十五章 君臣互探(上)第七章 秘密跟踪第三十章 病亡离世(上)第二十五章 君臣互探(上)第十四章 提拔贤能第二十六章 从严治吏(下)第二十三章 断然废帝(下)第二十一章 自埋隐患 (上)第三十一章 家族被灭(上)第十章 两友蒙难
第三十二章 要人结局(上)第二十五章 君臣互探(下)第二十八章 妻毒皇后(上)第三十二章 要人结局(上)第二十九章 恤民宽刑(下)第十章 两友蒙难第二十八章 妻毒皇后(上)第二十五章 君臣互探(上)第三章 入宫侍帝第二十章 内强外硬 (下)第三十一章 家族被灭(下)第八章 丧侄失子第二十三章 断然废帝(下)第十五章 秉规拒私第十六章 维稳安民第二十四章 再立新君(下)上篇:勤慎精干的贴身谋臣 第一章 相见入京第二十五章 君臣互探(上)第七章 秘密跟踪第二十五章 君臣互探(上)第十八章 险遭谋害第二章 出塞参战第二十八章 妻毒皇后(上)第十一章 经历动乱第十七章 和亲索人第二十五章 君臣互探(上)第二章 出塞参战第二十五章 君臣互探(上)第二十五章 君臣互探(下)中篇:承前启后的主政辅臣 第十三章 扶君即位第四章 朋友生嫌第二十九章 恤民宽刑(下)第三章 入宫侍帝第三十一章 家族被灭(上)第二十二章 葬帝选君(上)第二十三章 断然废帝(下)第三十一章 家族被灭(下)第四章 朋友生嫌第二十一章 自埋隐患 (上)第四章 朋友生嫌第八章 丧侄失子第二章 出塞参战第八章 丧侄失子第十九章(下) 重构朝局第三十章 病亡离世(下)第二十二章 葬帝选君(上)下篇:果敢废立的铁腕强臣第二十七章 对匈决战(下)第九章 奉旨建宫第二十二章 葬帝选君(下)第二十七章 对匈决战(上)第二十八章 妻毒皇后(上)第二十九章 恤民宽刑(下)第三十章 病亡离世(下)第二十六章 从严治吏(下)下篇:果敢废立的铁腕强臣第二十八章 妻毒皇后(上)第四章 朋友生嫌第十一章 经历动乱第十四章 提拔贤能第二十八章 妻毒皇后(下)第十四章 提拔贤能第二十七章 对匈决战(下)第二十七章 对匈决战(下)第十九章(上) 重构朝局第六章 回家暗访下篇:果敢废立的铁腕强臣第二十五章 君臣互探(下)第八章 丧侄失子第三十二章 要人结局(上)中篇:承前启后的主政辅臣 第十三章 扶君即位第二十八章 妻毒皇后(下)第二十九章 恤民宽刑(下)第三十章 病亡离世(上)上篇:勤慎精干的贴身谋臣 第一章 相见入京第二十六章 从严治吏(上)第十章 两友蒙难上篇:勤慎精干的贴身谋臣 第一章 相见入京第二十七章 对匈决战(下)第二十八章 妻毒皇后(下)第二十五章 君臣互探(下)第二十四章 再立新君(上)第二十五章 君臣互探(上)第二十一章 自埋隐患 (下)第二十章 内强外硬 (上)第十八章 险遭谋害第十章 两友蒙难第二十六章 从严治吏(下)第二十五章 君臣互探(上)第二十五章 君臣互探(上)第七章 秘密跟踪第三十章 病亡离世(上)第二十五章 君臣互探(上)第十四章 提拔贤能第二十六章 从严治吏(下)第二十三章 断然废帝(下)第二十一章 自埋隐患 (上)第三十一章 家族被灭(上)第十章 两友蒙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