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恤民宽刑(上)

第二十九章 恤民宽刑

面对案上一大堆大臣们的上书奏章,宣帝凝眉思索。

皇后许平君被毒死后,朝中大臣们想到上次册立皇后时,宣帝力主自己孤苦贫贱时结成的发妻,现在许皇后已死,无疑霍光的小女儿是当然的也是唯一的皇后人选,于是纷纷上书奏请宣帝将霍光最小的女儿霍成君纳入宫中册立为皇后。

宣帝想到皇后许平君刚刚原因不明逝去,想到霍家可能是谋害皇后的幕后黑手,想到立即将霍光女儿纳入宫中立为皇后带来的负面影响,决定暂不考虑册立皇后之事。

霍光本来就为自己妻子谋杀皇后深感内疚不安,想到马上将自己的小女儿纳入宫中册立为皇后,更要增加宣帝、皇后娘家许家、特别是朝中大臣们的怀疑和怨恨,不顾妻子霍显的多次催促,同意按宣帝的意见办。

此时,朝廷对匈奴大战已经胜利结束,霍光看到宣帝还沉浸在失去皇后的悲痛之中,自己最近相继接到各地贫苦灾民增多的报告,在车上也看见京城街上流浪乞讨又开始多了起来,就向宣帝说道,“皇上,老臣建议您和我去京城附近地区看看吧?”。霍光一来想让宣帝出去散散心,从悲痛之中走出来,二来想让宣帝和自己了解一下老百姓的生存状况,以便朝廷作出相应办法。

“好,好,好,大将军您这建议太好了,朕也正想出去走走!”霍光刚一说完,宣帝立即击掌赞同。

“皇上同意了,老臣就来安排。老臣认为既然是察访民情,还是白龙鱼服、轻车简从为好。皇上认为如何?”霍光笑着问道。

“对。除了朕和大将军,韦贤丞相年纪已高,就叫上魏相爱卿吧!”宣帝起身回道。

上个月,丞相、阳平侯蔡义年老病逝,七十多岁的长信少府韦贤代替蔡义做了丞相,被封为扶阳侯,有食邑七百户。御史大夫田广明在狱中畏罪自杀,大司农魏相接替田广明被任命为御史大夫。

第二天早朝散后,宣帝、霍光、魏相和一名宫中侍卫就出宫察访。为了不引起惊动,没有走皇上和诸侯出入的东司马门,也不走朝中官员出入的北司马门,而是经西司马门过长安城西南的章城门出城。

宣帝、霍光一行四人出京城后,乘着牛车行走在通往渭城县的路上,边走边看、边行边访。

时值七月,正处盛夏。渭河平原中午的晴空里,只有不经意涂抹在瓦蓝天幕上几丝白云凝固不动,火球般的太阳十分认真地关注着大地,连眼睛也不眨一下,热情得真让人受不了。

路边的杨柳,萎叶低梢;田间的庄稼,垂头卷花。冒着热气的路上,一辆牛车向前滚动着,发出“吱、吱、吱”的痛苦叫声。

宣帝虽已汗湿衣衫,仍然仔细听着霍光讲述原渭城县令胡建秉公执法,与鄂邑长公主、上官安邪恶势力的奋力抗争的事迹。他以前也听说过,但没有霍光知道的详细具体。

“我大汉多么需要像胡建这样的县令啊!”宣帝用衣袖擦着脸上的汗水说道。

“皇上,那就是渭城吏民们为胡大人立的祠。”霍光伸手指着立于渭水河岸边的胡建祠说道。

“朕回来的时候要去祭拜他。”宣帝顺着霍光指的方向边望去边说道。

“好!”魏相大声赞道。

“停下!”宣帝突然喊道,“让朕下去看看。”

车“吱”的一声停下,霍光、魏相随着宣帝下车走到路边,只见一个穿着破烂不堪、身体十分瘦弱、面呈菜色的小女孩跪在地上,手里举着一个条形小树块,上面写着“售人救母”四个字,白木黑字,分外显眼。

“小姑娘,你这是……”魏相走上前问道。

“大人们好!求大人们行行好,买下我吧,我会做事,我很听话。”小女孩接连叩着头说。

“那你告诉我们,你母亲怎么了。”宣帝拉起小女孩说。

小女孩听到宣帝这么一问,眼泪一下涌了出来,哭着说道:“我妈病得快要死了。”

“皇……”霍光刚说出一个“皇”字,连忙改口,“少主人,我们去这小女孩家看看吧!”

“好。”宣帝望着小女孩问道,“你的家在哪里?”

“在那里。”小女孩抬起皮包骨的胳膊,指着一里外河堤旁边的小草屋说。

“走。”宣帝拉着小女孩说,“你带我们去。”

宣帝一行随着小女孩沿着田埂来到她家,一下全惊默无语。只见两间小草屋严重破旧失修,太阳从房顶和屋壁的洞缝中射入,外屋内用两根枯树支撑着歪斜的房子。走进里屋,小女孩的妈妈正躺在床榻上痛苦哼呻,一见有人进来,赶忙抓起身旁的一块破布遮住自己。

“大姐好!”魏相拱手向小女孩的母亲打招呼。

“大人们好!”小女孩的母亲边说边要撑着侧身。

“你不要动,就躺着说话吧!”宣帝看到小女孩母亲蜡黄脸上沁着大颗大颗汗珠,感觉她已经病得不轻,连忙挥手说道。

在宣帝等人的询问下,经过小女孩的母亲在哼呻中的断断续续讲述,得知小女孩的父亲在数年前被派到边境与匈奴作战中死亡,随后小女孩的爷爷奶奶先后病死,这家里所有一切全压在小女孩的母亲肩上。各种税赋劳役,使这母女俩本来就生活得十分艰难,加上一年前小女孩的母亲得了心口疼的毛病,因无钱医治,拖得病重倒床。

小女孩的母亲从宣帝一行口中得知,女儿为了治好她的病,瞒着她偷偷请村里识字的人削了个树块写了“售人救母”几个字,想卖掉自己换钱给母亲治病,小女孩的母亲忍不住发出了撕心裂肺的痛哭。

听完小女孩母亲讲述,望着眼前悲惨情景,宣帝等人心里沉痛酸楚,宣帝眼眶中的泪水忍不住流了出来。

“朝廷每年给战死和贫困家庭发了抚恤和救济,你家没有吗?”霍光用手按住右胁问道。

“什么抚恤和救济?”小女孩流泪问道。

“就是朝廷给你家发的钱物啊!”魏相回答说。

“我家从没领到过钱物。”小女孩擦着眼泪说。

“你家从没领到过朝廷发的钱物?”宣帝惊问道。

“女孩子家不懂事,不要乱说!”小女孩正要答话,被她母亲打断。

“大姐,说吧!不要紧,我给你们作主。”宣帝说道。

小女孩母亲默默流着眼泪,小女孩惶恐望着宣帝等人。

屋内陷入沉默。

“少主人,这不用问了,我们走吧!”魏相已经对眼前景象不忍再呆下去了,就向宣帝说道。

“等会。”宣帝说完,在身上摸着,脸上露出着急无奈的表情。

霍光一见,连忙从身上拿出一张皮币递给宣帝。西汉货币以黄金与铜钱为主,在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武帝诏令实行了一次币制大改革,增加了以银、锡铸造的“白币”和皮革造的皮币。霍光自入宫后侍随在武帝左右,经常伴随武帝出宫察访,为备武帝随时抚民慰贫用钱,只要是武帝要他陪同出宫察访,他便准备些钱币带在身上。昨天他与宣帝商定今天出宫察访,知道要遇到极贫极苦的百姓,便依同过去一样准备了钱币带在身上。

宣帝怀着敬佩感动的心情,手颤抖着从霍光手里接过皮币,递给小女孩说,“你好好拿着,用这钱给你母亲治病吧!”

“不能要大人们的钱。”小女孩母亲急忙撑起身来摆手说道。

“听话,拿着。”宣帝把钱塞到小女孩手中,急转向外出去。

“谢谢几位大恩人!”小女孩母亲伏在床榻上哽咽着。

“谢谢几位大恩人!”小女孩跪下连连叩头说道。

一走出草屋,宣帝擦掉眼泪,就朝霍光拱手说道:“大将军真不愧是我大汉贤能之臣,想在朕之前了,解了燃眉之急。”

“微臣我一定要好好效仿大将军的为臣之道。”魏相接着拱手诚恳说道。魏相虽说曾被霍光抓捕入狱,但对霍光的为人和能力还是很佩服的。

“皇上和魏大人过奖老夫了。”霍光向宣帝和魏相分别拱手说,然后沉重说,“皇上,刚才从这母女俩的谈话中,老臣感到两件事令人震惊啊!一是民间贫苦人家生活竟是这样艰难悲惨,二是……”

“二是基层官吏竟然如此贪得无厌、丧心病狂!”宣帝抢过说道,“就连朝廷发的抚恤和救济都贪为己有。”

“这些贪官污吏往往与豪强恶霸勾结一起,贫苦百姓是苦不堪言、苦不敢言,微臣在下面做县令和郡守时,曾下力专门打击过。”魏相恨恨说道。

“马上叫赵爱卿给朕狠狠查,绝不能放过这些鱼肉百姓的家伙!”宣帝咬着牙说。

宣帝说的赵爱卿就是赵广汉。在对匈奴朝廷大战时,朝廷令赵广汉带着颍川郡兵去前线参加会战,归属蒲类将军赵充国指挥。赵广汉在战事结束随军返回后,宣帝和霍光为了加强京畿地区治理,就调回赵广汉再为守京兆尹。

“对,绝不能放过!”霍光低声赞同着。

宣帝听到霍光说话声音很弱,停住脚一看,只见霍光右手按在右胁上,脸色苍白,汗珠直流,赶紧问道:“大将军,您怎么哪?”

“皇上,没什么。”霍光摇着左手说。

“皇上,还往前看吗?”魏相问道。

“不看了,朕不想再看了,情况已经清楚了,回去。”宣帝搀着霍光说。

“皇上,让微臣来吧!”魏相上前搀扶着霍光。

君臣三人心情沉重向停在大路边的牛车慢慢走去。

宣帝和霍光出城察访后,立即下令全国各地调查、核实、上报税赋劳役、贫困家庭及抚恤救济情况,随后于本始四年(公元前70年)正月下诏说:“朕在民间就知道农业发达是国家兴旺的根本,朝廷针对各地农业收成减少,已派遣使者赈贷困乏。现特令御厨节省馔膳和裁减屠工,乐府减少乐工,让他们出去参加农业生产。朝中丞相以下至中央各署官员都要捐助谷物并上报所捐数字,输入长安仓,以帮助朝廷赈贷贫民。民间用车船载谷物入关的,无须进行盘查。”

宣帝和霍光意在降低朝廷及各级官府开支,减轻广大农民承载的过重负担,抚恤救济急需帮扶的贫困家庭,让天下老百姓都能过上温饱的生活。

从这时起,霍光时常右腹疼痛难忍,身体日渐衰老瘦弱,以致时常不能入宫当值,经宫中太医和诏征来的民间名医诊为肝病,经过调治也没有大的起色。

宣帝看到这,不禁动了恻隐之心,想到皇后许平君已经逝去一年了,就决定按照大臣们的上奏所请,将霍光的小女儿霍成君纳入宫中,先封为婕妤,再册立为皇后。

三月乙卯日,霍成君被正式册封为皇后,并赏赐朝中百官,大赦天下。

霍成君年轻漂亮、温柔娴雅、妩媚多情,可能承继了一点她母亲霍显博得男人迷爱之术,加之又是当朝主政的大司马大将军的最小千金、掌上明珠,一入宫就让宣帝对她非常宠爱。由于她出身于高官豪门之家,当上皇后就时而不免显露出骄奢之处。

原皇后许平君出身微贱,登上皇后宝座的时间不长,她的侍从、车马、服饰等都非常节俭;对人十分温和有礼,每五天就要到长乐宫朝见上官太皇太后一次,亲自捧案献上食品给上官太后食用。

霍成君成为皇后之后,做派与许平君可以说是大相径庭。侍从、车马、服饰等日益盛多奢华,对他人的赏赐常常出手就是数以千万计。她虽是皇后,也得按朝廷礼制行事,每五天一次朝见上官太后,可上官太后是霍成君大姐的女儿,也就是霍成君的外甥女,所以每逢霍成君前来朝见,上官皇太后常常起立,以下辈之礼相待皇后。

这些完全没有影响到宣帝对霍成君宠爱有加,因此霍成君专宠于后宫。

就在举国上下欢庆宣帝再立皇后之中,四月二十九日,全国四十九个郡、国同一天发生地震,有的地方发生山崩,城郭毁坏、房屋倒塌,死亡六千余人,北海郡、琅琊郡的太祖、太宗庙都被震坏。

霍光接到各地奏报,心中大惊,赶忙从病榻上撑起,拖着病体急忙入宫,与宣帝商议应对之策。

以前,霍光与宣帝,一个是主政的辅臣,一个是选立的新君;现在两人又增加了一重身份,一个是岳父,一个是女婿。君臣翁婿二人经过紧急商议,很快就拿出了应对方案。

宣帝下诏说:“大凡灾异的出现,是天地示以警戒。朕继承大业,奉祀宗庙,君临于臣民之上,未能德被群生,因而地震北海、琅琊郡,毁坏祖宗宗庙,朕深为惶恐。”他诏命丞相、御史与列侯、中二千石官员等,向精通经书的学者广泛征询应付灾异事变的办法,以匡正他自己的不德,望言无不尽,不要有所避讳;同时又命京畿三辅、主管宗庙礼仪祭祀的太常、各地郡国各举荐贤良、方正之士各一人;对有些给百姓造成困难与不便的律令,并请分别提出予以蠲除;对因地震破坏严重的地方,免收老百姓的租赋。

接着,宣布大赦天下。

宗庙被地震所毁,宣帝身穿素服,避开皇宫正殿五天,以表示沉重的心情。

借着这次大赦天下的机会,霍光建议宣帝将关在狱中快两年的夏侯胜、黄霸释放出来。夏侯胜、黄霸结束了狱中教学,夏侯胜当上了谏大夫、给事中,黄霸去扬州任刺史。

夏侯胜这人书生气很重,为人正直质朴,不端架子、不重仪表,不长心眼,说话处事不拘小节。以前有时在朝中不喊宣帝为皇上或陛下竟称为“君”,也不喊大臣们的官名或大人而直呼别人的表字。对此,宣帝和霍光都认为他真是个书呆子,不但不责怪他,反而因此而亲信他。

出狱担任谏大夫、给事中后,宣帝召见他征询朝廷如何恤民宽刑,就给他讲明了为武帝立庙塑像设乐的真实意图,并说自己也不赞成武帝重赋严刑的做法,意思是策略地告诉夏侯胜,他在朝会上说的话其实是有道理的,也算是变相地为他平反道歉。

谁知夏侯胜出宫后,就将宣帝与他私下讲的这些话告诉给了别人。宣帝知道后,实在恼火,就向霍光责备夏侯胜有点不着调不着道,完全不懂得在朝廷的为官为臣之道。意思是说,您老人家怎么推荐重用这样的人呢?

“夏大人,皇上看重你,向你讲了他施政的真实想法,这都是朝廷天大的机密,你怎么向外到处说呢?”霍光听后又生气又好笑,找来夏侯胜责问。

“下官认为皇上关于恤民宽刑的话说得很好,所以我才转告别人。昔日帝尧的话天下传扬,至今还被人背诵。我认为陛下的话值得让大家都知道,所以就向外传扬啊!”夏侯胜回答得理直气壮。

“你说的也不错,但你要知道,皇上说的很对的话,是要让人知道,但不是能让所有人知道的;在有的时间让人知道,也不是在任何时间都让人知道的。”霍光耐心地对夏侯胜点拨道。

“这么复杂啊,下官没有想到这些。”夏侯胜红着脸说。

宣帝听了霍光的讲述,不禁摇头苦笑:“读书啊,有的人是越读越精,有的却是越读越迂腐。”从此,宣帝内心却更加信任夏侯胜,每当朝会商议国家大事,宣帝知道夏侯胜一向直率,总是对他说道:“先生发表高论时,请不要把以前的事放在心上,畅所欲言,直说无妨。”

不久,夏侯胜又重新担任长信少府,后调任太子太傅,给宣帝的儿子当老师去了。夏侯胜九十岁去世时,上官皇太后特赐奠仪二百万钱,并为夏侯胜之死穿了五天素服,以报答师恩。天下儒生们见夏侯胜享受如此恩宠,都纷纷引以为荣,倍加用功钻研经学。

通过出城微服私访和应对全国性地震,霍光躺在家里病床上静静反思自武帝以来的朝政,想到要真正缓和社会矛盾,安定政治局面,一方面要轻徭薄赋,另一方面要为政宽简。

“皇上,良法善施要靠人去执行啊!”霍光感觉思考成熟后,拖着病体入宫对宣帝说。

“是啊,大将军,朕正在想着这个问题。”宣帝扶着霍光坐下,心里不禁为霍光对朝廷的忠心用心尽心所感动。

翁婿俩商量后,任用郡县地方官时,除了起用一些精明能干的能吏去严厉镇压不法豪强外,还同时任用了一批循吏去调理官民紧张对立的地方。

宣帝幼年有过牢狱之灾的经历,所以他对冤狱屈案深恶痛绝。接着,他抽出时间连续到廷尉府参加一些案件的审理,更感到一定要坚决废除严刑苛法,平理冤假错案。

到了地节元年(公元前69年)正月,夜晚西边的天空出现一颗很大的彗星,引起了官员百姓的惊忧。人们把彗星贬称为“扫帚星”、“灾星”,彗星出现,认为人间就要发生战争、饥荒、洪水、瘟疫等灾难。

此时,霍光也受到震惊,而且受到的震惊比看到彗星出现更大。因为,他接到了一份朝中官员的奏章。

这个官员叫路温舒,任职廷尉史,这是廷尉的属官,主要是派往地方审理案件,他上的奏章名为《尚德缓刑书》。

他在奏章里从春秋时的齐桓公、晋文公成就霸业说起,又从反面讲述秦朝的过失,接着揭露西汉狱吏刑讯逼供造成冤狱的残忍手段,指出刑狱苛刻、刑罚严酷是最大的失政,提出治理国家要“尚德缓刑”、“省法制,宽刑罚”的主张,建议改变重刑罚、重用治狱官吏的政策,目的是要说服劝诫宣帝和霍光改变自武帝以来的严刑峻法、冤狱四起的情况。这篇著名奏章《尚德缓刑书》,后被清人吴楚材、吴调侯收录于所编的《古文观止》。

“好文章!”霍光眯缝着老眼看完,拍案而起。“哎哟!”右腹部的一阵疼痛让他坐了下来。读了这篇奏章,他心里波涛汹涌,看了奏章起身踱步,踱步一会又坐下再阅看奏章,踱步、阅看,再踱步、再阅看……

他太震惊欣喜了。他震惊的是一个级品不过千石的官员,竟能对狱政黑暗、用刑酷烈的现象进行尖锐痛斥和深入剖析;他欣喜的是一个不是他的心腹亲信的人,还对他主持朝政给予了充分肯定和热情赞扬。他走到案几旁,捧起奏章默读起这一段:

“故大将军受命武帝,股肱汉国,披肝胆,决大计,黜亡义,立有德,辅天

而行,然后宗庙以安,天下咸宁。”

人一高兴,病减几分。霍光带着路温舒的奏章,激动地入宫去面见宣帝。

第六章 回家暗访中篇:承前启后的主政辅臣 第十三章 扶君即位第二十章 内强外硬 (上)第十八章 险遭谋害第十一章 经历动乱下篇:果敢废立的铁腕强臣第二十九章 恤民宽刑(上)第十四章 提拔贤能第二十七章 对匈决战(下)第二十一章 自埋隐患 (下)第二十九章 恤民宽刑(下)第三十一章 家族被灭(上)第二十九章 恤民宽刑(上)第十七章 和亲索人第二十六章 从严治吏(下)第二十一章 自埋隐患 (上)第三章 入宫侍帝第四章 朋友生嫌第十六章 维稳安民第五章 娶妻亡兄第二十八章 妻毒皇后(上)第九章 奉旨建宫第二十四章 再立新君(上)第二十二章 葬帝选君(上)第十二章 接受终托第二十二章 葬帝选君(上)第十五章 秉规拒私第四章 朋友生嫌第十六章 维稳安民第十七章 和亲索人第十二章 接受终托下篇:果敢废立的铁腕强臣第二章 出塞参战第二十六章 从严治吏(上)第二十章 内强外硬 (上)第九章 奉旨建宫中篇:承前启后的主政辅臣 第十三章 扶君即位第二十一章 自埋隐患 (下)第二十三章 断然废帝(下)下篇:果敢废立的铁腕强臣第二十四章 再立新君(下)第二十一章 自埋隐患 (下)第十二章 接受终托第十章 两友蒙难第十八章 险遭谋害第二十四章 再立新君(下)第二十九章 恤民宽刑(下)第八章 丧侄失子第二十六章 从严治吏(下)第二十三章 断然废帝(下)第二十一章 自埋隐患 (下)中篇:承前启后的主政辅臣 第十三章 扶君即位第五章 娶妻亡兄第三十章 病亡离世(下)第六章 回家暗访第二十九章 恤民宽刑(下)第十九章(上) 重构朝局第三十一章 家族被灭(下)第七章 秘密跟踪第十一章 经历动乱第三十二章 要人结局(上)第二十四章 再立新君(下)第二十七章 对匈决战(上)第二十章 内强外硬 (上)第二十一章 自埋隐患 (上)第三十一章 家族被灭(下)第二十八章 妻毒皇后(下)第三十一章 家族被灭(下)第十五章 秉规拒私第二十七章 对匈决战(上)第十章 两友蒙难第二十六章 从严治吏(下)第二章 出塞参战第三章 入宫侍帝第二十一章 自埋隐患 (上)第十五章 秉规拒私第十九章(下) 重构朝局第二十九章 恤民宽刑(下)第二十一章 自埋隐患 (上)第二十四章 再立新君(下)第二章 出塞参战第二十九章 恤民宽刑(下)第二十四章 再立新君(上)第七章 秘密跟踪第二十一章 自埋隐患 (上)第四章 朋友生嫌第二十七章 对匈决战(下)第十章 两友蒙难第八章 丧侄失子第二十六章 从严治吏(上)第二十二章 葬帝选君(上)第十七章 和亲索人第三章 入宫侍帝第十六章 维稳安民第十章 两友蒙难第二十一章 自埋隐患 (下)第二十五章 君臣互探(下)第三十二章 要人结局(上)第二十八章 妻毒皇后(上)第二十一章 自埋隐患 (上)
第六章 回家暗访中篇:承前启后的主政辅臣 第十三章 扶君即位第二十章 内强外硬 (上)第十八章 险遭谋害第十一章 经历动乱下篇:果敢废立的铁腕强臣第二十九章 恤民宽刑(上)第十四章 提拔贤能第二十七章 对匈决战(下)第二十一章 自埋隐患 (下)第二十九章 恤民宽刑(下)第三十一章 家族被灭(上)第二十九章 恤民宽刑(上)第十七章 和亲索人第二十六章 从严治吏(下)第二十一章 自埋隐患 (上)第三章 入宫侍帝第四章 朋友生嫌第十六章 维稳安民第五章 娶妻亡兄第二十八章 妻毒皇后(上)第九章 奉旨建宫第二十四章 再立新君(上)第二十二章 葬帝选君(上)第十二章 接受终托第二十二章 葬帝选君(上)第十五章 秉规拒私第四章 朋友生嫌第十六章 维稳安民第十七章 和亲索人第十二章 接受终托下篇:果敢废立的铁腕强臣第二章 出塞参战第二十六章 从严治吏(上)第二十章 内强外硬 (上)第九章 奉旨建宫中篇:承前启后的主政辅臣 第十三章 扶君即位第二十一章 自埋隐患 (下)第二十三章 断然废帝(下)下篇:果敢废立的铁腕强臣第二十四章 再立新君(下)第二十一章 自埋隐患 (下)第十二章 接受终托第十章 两友蒙难第十八章 险遭谋害第二十四章 再立新君(下)第二十九章 恤民宽刑(下)第八章 丧侄失子第二十六章 从严治吏(下)第二十三章 断然废帝(下)第二十一章 自埋隐患 (下)中篇:承前启后的主政辅臣 第十三章 扶君即位第五章 娶妻亡兄第三十章 病亡离世(下)第六章 回家暗访第二十九章 恤民宽刑(下)第十九章(上) 重构朝局第三十一章 家族被灭(下)第七章 秘密跟踪第十一章 经历动乱第三十二章 要人结局(上)第二十四章 再立新君(下)第二十七章 对匈决战(上)第二十章 内强外硬 (上)第二十一章 自埋隐患 (上)第三十一章 家族被灭(下)第二十八章 妻毒皇后(下)第三十一章 家族被灭(下)第十五章 秉规拒私第二十七章 对匈决战(上)第十章 两友蒙难第二十六章 从严治吏(下)第二章 出塞参战第三章 入宫侍帝第二十一章 自埋隐患 (上)第十五章 秉规拒私第十九章(下) 重构朝局第二十九章 恤民宽刑(下)第二十一章 自埋隐患 (上)第二十四章 再立新君(下)第二章 出塞参战第二十九章 恤民宽刑(下)第二十四章 再立新君(上)第七章 秘密跟踪第二十一章 自埋隐患 (上)第四章 朋友生嫌第二十七章 对匈决战(下)第十章 两友蒙难第八章 丧侄失子第二十六章 从严治吏(上)第二十二章 葬帝选君(上)第十七章 和亲索人第三章 入宫侍帝第十六章 维稳安民第十章 两友蒙难第二十一章 自埋隐患 (下)第二十五章 君臣互探(下)第三十二章 要人结局(上)第二十八章 妻毒皇后(上)第二十一章 自埋隐患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