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劣

山东人“闯关东”、山西河北“走西口”、广东福建“下南洋”,虽是地域不同,但这却是是中国近代史上3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而“下南洋”,尤以移民人口之多、涉及地域之广、时间跨度之长,堪称中国海外移民壮举。

在17世纪40年代,中国发生天崩地裂式的明清变革,面对国为虏占,无数神州赤子“义不事清”,远渡沧海,寻求安身立命之所,稍后或受清初发禁、海禁、迁海等迫害,流移民国他乡,在整个南洋到处都是流亡华人的身影。

这些“耻作北朝臣”的中国人身处异域,心故故国,以“维持并继承明朝香火”为职责,保持着“明朝人”的特色,他们保持着明朝的衣冠、使用着明朝的纪元,即使是客死他乡,也不忘记自己是大明的臣民,这些“宁为南国客”的明乡人,是最早的一批大规模移民南洋的中国人。

在两百年后,随着英军洞开满清国门,在随后六十余年间,风云际会,烽烟四起,民不聊生,大批华人背井离乡,远赴东南亚讨生活。至二十世纪初,南洋华人多达500余万人,其中90%以上来自闽粤地区。南洋华商胼手砥足的奋力打拼,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东南亚历史,并对整个海外华人版图影响深远,而这些人则被称为“清乡客”。

在那几十年间,于江边,于海边,汉子们背起行囊挥泪告别,孤身远去,年轻的妻子依依不舍,扑地痛哭,如泣如诉的山歌响彻四野。“送郎过番”曾是闽粤人“下南洋”的真实写照。“下南洋”在闽粤地区被称为“过番”,“过番者”则被称为“番客”。大批闽粤人不堪忍受战火频发以及家中贫饥,漂洋过海远赴东南亚谋生。留下妻子独自照顾一家老小。

而此时,东南亚各殖民宗主国的工商资本纷纷涌入,投资铁路、港口、电力、航运、制造业等,引发了对契约劳工的大量需求。许多“番客”再也没有回来。自此与亲人生死相隔。

无论是“明乡人”还是“清乡客”,无论再苦再难也不肯做的两种工作,一是马夫,一是象奴,因为那是下等人做的活。华人是要体面的,不甘引车卖浆,只要有机会。就不会继续混迹底层,这显示出了华人的勇气及砥砺向上的决心。

对于华人来说,他们刚到南洋时,或为契约劳工,或为店铺伙计,但最终,他们都会千方百计的寻找各种机会,以摆脱贫困。经商,几乎是所有“番客”的选择,在这些“番客”身上充分展现着华人吃苦耐劳的精神。他们背着货箱,赤着脚,深入雨林,向雨林内的村落出售各种商品,以换回当地的特产,再往城中出售,甚至获利不多,甚至会付出生命的代价,但经过数百年的努力,这些华商慢慢的垄断着几乎整个南洋的零售业。

尽管这些华商在南洋各地出售着各国洋货。可只要有选择,他们就会购进同类的国货,洋货,对于这些心怀故土的华侨们来说,只不过是迫不得已的选择,在过去是如此。现在也是如此,尤其是民国后,随着国内工商实业的兴盛,南洋华商早在欧前就纷纷拒销洋货,而改销国货,可以说,正是这些华商的爱国心,使得国货在南洋畅销。

相比于艰难的海外市场开拓,在南洋,国货的畅销似乎是顺理成章的,几乎是在第一批国货涌入南洋之后,主掌着南洋市场的华商们,便主动通过“禁洋”的方式,承销着国货,一时间,中国货不仅成为了南洋华人的唯一选择,同样也是那些土著甚至西洋人唯一的选择。城市如此,乡间同样也是如此。

锡厂铺,是一座离吉隆坡四十多英里地处一片雨林中的小镇,因三十几年前一位刘姓华侨在这里开设锡厂炼锡而得名,虽说二十几年前,这里的锡炼尽了,可一部分华侨矿工并没有离开这里,反而在这里生活了下来,他们利用过去炼锡时砍伐的雨林间的空地,开垦出土地,种起了水稻,在这里过起了田原生活,或许,南洋一带的华侨鲜少从事农业生产,可并不意味着没有,就像这座锡厂铺内生活着的几百华侨,他们即不以工人为生,也不以种植园为业,而如广东乡间农民一般,在在这里务农为生。

十数年来一直如此,虽是农民,不过得益于英国人,或者说欧洲人为了便于统治殖民地所实施的特殊政策,即通过扶持优待“少数民族”从而统治“多数民族”的平衡政策,他们虽于此为农却独立于当地苏丹统治之外,虽为农民日子却远好过国内的乡农,唯一的美中不足是,他们的这种务农生活往往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毕竟,按照英国人的设计中的“职业分工”华人应该是“城市居民”,至于当地土著则应该为“农民”,不过,这一刻意“职业分工”却在这里,发生了混乱,不过外界对于这个雨林小镇并不怎么在意。

更何况在最近一年来,中国驻海峡殖民地领事馆总领,更是多次强调“华侨合法权力”的情况下,英国殖民地官员,更不可能因为他们违反了“职业分工”,而迫使其“改业”,更何况,英国人亦清楚的知道,经过百年的发展之后,华侨于海峡殖民地,早已不再是当年的“少数移民民族”,而是发展成为一个人口接近200万,占海峡殖民地全部人口45%以上的,无论是人口还是所占人口比例均超过当地土著马来人的“主体民族”,对于这个“拥有双重国籍”的主体民族来说,他们的背后是一个庞大的国家,或许这个国家刚刚崛起,但五年前荷属东印新生的中华民国表现出的护侨意识,足以令其考量一番。

而且,现在,在伦敦正在讨论是否仿效法国,引入中国远征军的特殊时期,任何“可能激化中英关系”的举动。都被严格禁止着,至于一些“模棱两可”的问题,自然也就被无视了,比如华人购买“非种植园田产”的行为。也正因如此,在短短数月间,锡厂的人口,从过去的数百人,增长到现在的千人之多,人口的增长只使得这座雨林小镇越发繁华起来。

对于小镇的“繁荣”,作为小铺唯一一家杂货铺老板的孙开悟。这个老契约矿工出身的福建华侨自然是深有体会,过去,他的杂货铺不过是勉强唯生,而现在,每月或多或少的都会剩下几十元。

“哎,这些奸商……”

感叹一声,孙开悟看着眼前的货,感叹之时。脸上尽是无奈之色,之所以无奈,原因非常简单。他从批发商那进的这批货的质量很差,以至于有不少顾客退货,这下子可让他亏大了,因为那家供货商当时说的清楚——概不退货。

“真是的,为了挣钱,什么都不顾了!”

打开一盒清凉油,却几乎没有多少清凉油的味道,甚至就连同火柴那种不值一提的东西,质量也不比从前,照这么下去。即便是他“专售国货”恐怕……

“孙老板,您瞧这鞋子……”

听着话声,孙开悟便知道是在胶园当胶工的梁二诚,只见他的手中拿着一双布胶鞋,却只看那布胶鞋的鞋底已经断了底,显然又是一双劣质胶鞋。

“这……”

虽说有些不太确信。可孙开悟还是认出,这是个一个月前卖给的梁二诚的布胶鞋,原本这布胶鞋一双可是能穿一年的,现在到好,这一鞋不过才穿了一个月。

“孙老板,你这该不是进了东洋货了吧!”

手抖着那双鞋,梁二诚的脸上全是嘲讽之色,东洋货不经用,这是众所周知的,相比于那些质量低廉的东洋货,国货的不仅价格低廉,而且经久耐用,可偏偏最近一段时间,寻思着儿子考上了德华大学的孙开悟,想多挣两个钱,便想着进些便宜货,便从其它人那拿了一些“更便宜”的货物,可没曾想,质量差的超出他的想象,甚至比“麻烦极了的日本货”还要次。

“东洋货,什么东洋货……”

一听着别人说他卖东洋货,孙开悟那张老脸顿时给呛的通红,原因很简单,从两年前“胶澳事变”起,大家伙可是拿着祖宗的立的誓,绝不卖东洋货。

“你瞅瞅,这鞋上打的可是咱们中国字码,正经的广州货!”

像是怕他不信似的,孙开悟指着鞋边内里的印鉴说道着,像是为了证明什么的,又拿出一些货来。

“你瞧瞧,这可没啥东洋货,一色的国货,就连西洋货都见不着!”

“那……老孙头……”

梁二诚嘿嘿一笑,抖着鞋说道着。

“什么富家牌,这要是国家,那里是富家,买这鞋,分明就是败家……”

一句话,孙开悟只给鳖的说不出话来,而梁二诚却是不依不饶的继续说道。

“不是东洋货,这鞋怎么可能连一个月都穿不了,你瞧我脚上的这双三角牌,可是穿了半年了!”

“我……我,我那不是让那些个奸商给坑了吗?”

吱呒着,或许,这是孙开悟唯一能想到的回答了,

“那还不是你自己个贪心嘛……”

“我,我……这鞋,我给您留下来,等我进的三角牌来了,到时按半价,折给您一双,你看行不!”

虽说不是自己的错,可鞋毕竟是从这卖出去的,为了自家的信誉,这个亏孙开悟也只能自己个给认了。

奸商,现在,若是造这鞋的奸商出现在他眼前,只怕他连想吃了对方的心思都有,可这山高皇帝远的,他又能吃了谁。

而在欧战爆发之后,西洋货源断绝的同时,国内实业的迅速发展,尤其是每年产销会上琳琅满目种类繁多的国货,尤其是那些针对南洋的商品,更是充分满足了南洋市场上的需求,每年数以亿万的出口额,直接造就了近水楼台的广东珠三角一带的实业兴盛。

富春服装工厂是广州一个并不怎么起眼的工厂,这里不过只有百多个女工,在简陋的厂棚之中,日夜回响着电动缝纫机的轰鸣声。

虽说在早在二十几年前,世界上最大的缝纫机制造商胜家。就制造出了第一部电动缝纫机,由此开创了现代制衣业,但是现在,胜家的光彩越完全被连云港的“飞人”缝纫机公司所掩盖。在这场战争爆发之后,全世界动员了数以千万计的军队,由此也进入了大规模的军装生产的时代,尽管各国的成衣制造商普遍采用电动缝纫机,但那种电动缝纫机却远不足满足军装生产的需要,而“飞人”缝纫机公司则适时的推出了无级变速电动缝纫机,新式电动缝纫机加快了生产速度的同时。减少了断线以及其它各种缝纫故障,借助新式电动缝纫机的帮助,在中国各地涌现出一座座现代化的成衣工厂,他们接受贸易公司的定单为各国军方生产廉价的军装,与时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成衣也开始被市场接受,在大中型工厂生产着各类军装以及西式成衣的同时。很多规模稍小的工厂,则纷纷生产着各种服装,而其中最为畅销却是那种仿自江苏陆军的短袖衫以及“一美元衬衫”。

前者的畅销是因其样式简单、廉价而受到南洋各地的那些华人的喜爱。至于“一美元衬衫”却是与前者的“简单”不同,此时衬衫是西方男人的必须品,在美国平均每个男人的衣柜之中至少有十件以上的衬衫,不过那些衬衫中,即便是最廉价的亦需要3美元以上,而这“一美元衬衫”,正是现在最为畅销的,同样也是“利润最大”的产品,至少对于富春服装厂的田富春来说,就是如此。

“田老板。您看,这布料……”

戴着眼镜的小森庆一指着两块样布,对田富春展示着,作为庆本株式会社的广州分社社长,在过去的一个月中,他一直在推销着日本产的“特极布”。这种特级布是为“中国工厂”特产的,用的是最差棉纱和最次的人造丝混纺而成,成本远较使用高织棉的中国混纺布低廉,甚至,就是这种布,亦是他特意向国内提请研制的。

从三年前,第一批中国制造的“一美元衬衫”在美国上市,并打开美国市场之后,面对庞大的市场,日本也曾试图同中国竞争过,可日本制造,却很难同中国制造相提并论,中国人通过掺人造丝降低布料成本,而日本的人造丝工业,那时甚至还未建立。即便是在一年前,日本成立了人造丝株式会社,可生产出来的人造丝质量仍无法与中国相比。

可就在日本成衣业受困于“质不如人”而不得发展的时候,小森庆一却意外的发现,在广东以及中国的沿江一带,有很多小厂,用质量更差的布料制造衬衫,他们是借“中国制造”的东风,在国内和南洋售卖低劣产品,广东一带的商品,主要是销往南洋,而这些在南洋多亲朋好友的广商,福商,则有自己的渠道,将那上低劣产品发往南洋行销,这一发现,只让小森庆一的眼前一亮,他看到了一个机会,于是立即回国同国内的企业商议,研制一种“至少在外观上不逊于中国混纺布的布料”,至于市场嘛,就是中国市场,客户自然就是像田老板这样的唯利是从之人。

“手摸着和普通的衬衫布,可没什么区别啊!”

手摸着两块布,田富春并没有发现这布料和那些大厂用的布料有什么区别。

“这种布,不行啊……”

虽说布料不错,田富春却有些遗憾的继续说着。

“诺是我这厂里的技术和春明厂的技术一样,我早就用衬衫布,制一块钱衬衫了,用这布,太费了……”

技术,或许,从没办过工厂的田富春能一咬牙卖了两千多亩田办下了这间工厂,可在造衣技术上,却远不能同春明厂,这个前广东省军装厂的技术相比,人家的技师可都是在连云港培训过的。

“不费,也不贵!”

小森庆一认真的回答道。

“这布的价格,虽说比您用的布,贵上一成,可现在你们厂的衬衫,出厂价多少钱一件?利润有多少,那布料用手一摸,就卖不上价,可这布料……至少摸着就像是优质衬衫,价格自然也就高了点……”

至少摸着……小森庆一如此想着,在手感上相似并不意味着,各个方面的相同,在如何降底成本的问题上,最近两年,日本企业可谓颇费一番心思,而这种布,就是得益于纺织业的最新新成果。

“嗯,这……”

嘀咕着,摸摸布,然后田富春又看一眼小森庆一。

“该不会,一洗就现原型了吧!”

“田老板,反正,洗过了的衣服,也不退货了不是!”(未完待续。。)

第81章 盛老四第158章 德国的变化第138章 宋教仁第167章 徐州夜第364章 一切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第213章 新模式第159章 有办法!第327章 诸人心境第339章 陆军海战队第1章 百慕大三角第111章 进一步第94章 论法第253章 东西方第357章 李案第12章 袁氏忧局暗失望 梁扬献计施以谋第87章 血与火的考验第204章 他要名,我下棋第133章 云与肉第308章 改变第371章 定策第69章 消失第72章 在途中第343章 普及第46章 鹰降抱犊崮第235章 说服第134章 为什么选我第58章 敬的是什么第219章 响亮第135章 这就是天堂第296章 元老会议第54章 送瘟神第153章 敌后穿插战事忙 乘车飞夺铁路桥第14章 各有心思第38章 总统面临大事件 田中玉忧喜相接第102章 利字当头第218章 西山卧佛寺第121章 劣第227章 风云起第136章 邀请第290章 固执第174章 驱虎吞狼第154章 战地以攻替为守 东方肉搏长短现第79章 拿破仑也能不行第151章 官兵初战顾虑重 丈夫迎战不回头第28章 克定六合会藕初 天津租界征地忙第18章 车厢之内起争持 鹰游门内睹新舰第300章 人心第188章 两人之未来第206章 绿色革命第366章 梁启超第55章 港口第209章 技术决定未来第101章 袭击第189章 变乱之夜第18章 旧金山第1章 百慕大三角第176章 工商部内的演讲第306章 文刀第98章 私与公第174章 军如匪、政如盗第79章 少爷第72章 我能第102章 张三第32章 金融乱引币制第212章 对未来的思绪第57章 最现实的问题第326章 学会敬畏第205章 合肥魂第137章 院内忧心欲分肥 琪紫欲行离是非第189章 扬州夜宴第139章 他人短视吾不计 吾欲看远留遗产第110章 袁与李第23章 打破一致为我用第180章 情报分析第322章 解决之道第77章 凡尔登开局第6章 大总统的烦恼第6章 盘点第193章 我要的是……第61章 美人如玉剑如虹第322章 解决之道第3章 嘱咐第38章 总统面临大事件 田中玉忧喜相接第352章 北与南第154章 烧鸡与荣誉第13章 挖个坑等你跳第183章 帽子第107章 一本万利第283章 狰狞第194章 扬州第111章 进一步第19章 新的设想第53章 试探第71章 中国的需要第352章 北与南第94章 论法第224章 台风第128章 奸商第73章 理想与梦想第123章 言法
第81章 盛老四第158章 德国的变化第138章 宋教仁第167章 徐州夜第364章 一切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第213章 新模式第159章 有办法!第327章 诸人心境第339章 陆军海战队第1章 百慕大三角第111章 进一步第94章 论法第253章 东西方第357章 李案第12章 袁氏忧局暗失望 梁扬献计施以谋第87章 血与火的考验第204章 他要名,我下棋第133章 云与肉第308章 改变第371章 定策第69章 消失第72章 在途中第343章 普及第46章 鹰降抱犊崮第235章 说服第134章 为什么选我第58章 敬的是什么第219章 响亮第135章 这就是天堂第296章 元老会议第54章 送瘟神第153章 敌后穿插战事忙 乘车飞夺铁路桥第14章 各有心思第38章 总统面临大事件 田中玉忧喜相接第102章 利字当头第218章 西山卧佛寺第121章 劣第227章 风云起第136章 邀请第290章 固执第174章 驱虎吞狼第154章 战地以攻替为守 东方肉搏长短现第79章 拿破仑也能不行第151章 官兵初战顾虑重 丈夫迎战不回头第28章 克定六合会藕初 天津租界征地忙第18章 车厢之内起争持 鹰游门内睹新舰第300章 人心第188章 两人之未来第206章 绿色革命第366章 梁启超第55章 港口第209章 技术决定未来第101章 袭击第189章 变乱之夜第18章 旧金山第1章 百慕大三角第176章 工商部内的演讲第306章 文刀第98章 私与公第174章 军如匪、政如盗第79章 少爷第72章 我能第102章 张三第32章 金融乱引币制第212章 对未来的思绪第57章 最现实的问题第326章 学会敬畏第205章 合肥魂第137章 院内忧心欲分肥 琪紫欲行离是非第189章 扬州夜宴第139章 他人短视吾不计 吾欲看远留遗产第110章 袁与李第23章 打破一致为我用第180章 情报分析第322章 解决之道第77章 凡尔登开局第6章 大总统的烦恼第6章 盘点第193章 我要的是……第61章 美人如玉剑如虹第322章 解决之道第3章 嘱咐第38章 总统面临大事件 田中玉忧喜相接第352章 北与南第154章 烧鸡与荣誉第13章 挖个坑等你跳第183章 帽子第107章 一本万利第283章 狰狞第194章 扬州第111章 进一步第19章 新的设想第53章 试探第71章 中国的需要第352章 北与南第94章 论法第224章 台风第128章 奸商第73章 理想与梦想第123章 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