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特区就特区吧

朱明复把柳隐的“特区计划”详细告诉了王真,王真定力还不错,也许由于太监缺乏激情吧,也许他听惯常了柳隐的传奇故事吧,反正他竟然没有跳起来。

王真沉吟了一会,他看出朱明复对这个计划是有点心动的,不然不会特意和他商量,他也知道这是皇帝信任他的重大表现,看来刚才车上一番冒死进言还是有效果的啊!

“皇上,柳隐所言不无道理啊,但是具体操作上,皇上应该选择最有利于您的方案,可不能让她占了主位。”王真一双小眼睛闪闪发光,这是他深入思考的特征。

“朕也是这么想的,这件事情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利益也是巨大的,但是你替朕想想这件事有什么祸患没有?朕现在太困了,脑子懒得动了?”朱明复不想在下属面前表现出自己对此事的迟疑和思维停滞。

皇帝千万不能让属下发现你的迟钝、无知、怯懦,即使你本来就是迟钝、无知、怯懦的。(摘自《好皇帝入门指南》第三章)

“皇上圣明,这件事情办成并不难,正如柳隐所说,如果把南京列为大都督府直管的话,秦淮河特区立马就可以成立,梅殷是忠于陛下的,他不会反对,问题就在于舆论啊,在于文人啊,他们肯定会根据四书五经把你骂个狗血淋头,然后把这件事记录在各种野史笔记中,说你是个荒淫无道之君,说我大明是无耻的朝代,依臣对他们两面三刀作风的了解,他们肯定会这么干的!”

王真利用一切机会就会抨击文官集团,然后方便自己发展宦官势力。

“朕也有同样的忧虑,虽然文官们最憧憬秦淮,但是真要把这里化为特殊区域,他们肯定会和你谈谈人生理想和人类大同的。”

对于这一点,朱明复是从后世的专家身上推导出来的,并不针对明朝的任何人,如有雷同,纯属误伤。

“皇上,老奴倒有一个计策,既能赚钱,又可以避免陛下承担恶名,但我又不敢说,怕皇上降罪。”王真装出一幅欲言又止的怪样子。

“那你就不要说了!”朱明复不喜欢这么老旧的段子,故意逗逗他。

“不,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为了大明,为了皇上,老奴决定不顾自身安危,勇敢得把这个计策说出来!”

朱明复有点佩服王真这家伙脸皮真厚,转得真快。

“皇上,秦淮河确实是收集情报的上佳之地,我们《八号周刊》六成的狗仔队都派到这里了,在报界有‘秦淮河是报界的母亲河’之说,但是如果皇上派官员到这里收集情报的话,不出三个月,他们就会被姑娘们榨成人干的!”王真表说边笑望着朱明复,以此掩饰他在观察皇帝的反应。

“人干!呵呵,王真你研究得还真深入,那你快说到底该怎么办?”

“皇上,只有那些天生具有抵御女人攻击的人才能完成皇上的任务!”王真昂首挺胸做自我推荐状。

“你说太监!”朱明复惊呼。

“就是太监。”

“怎么又扯到太监上了?”

“因为太监最忠心最有才!”

“朕不能开这个恶例!”

“老奴认为这是个善例!”

“会被后世骂的!文官集团也不是好惹的,朕看过史书。”

“被后世骂至少证明你存在过,多少人想被后世骂都没有机会,请皇上给老奴一个被后世史书骂的机会!”

“你!你!你!~~~真服了你,好吧,王真,你坚持要做就做吧,以后出了纰漏与朕无关哦。”

“皇上放心,所有的口水和污蔑我们都会替陛下默默承担下来的!”

朱明复最终接受了柳隐和王真的意见。

因为柳隐既给他提出了巩固皇权的妙计,又能给他提供巨大的财政支持和情报支持,加上王真愿意出头顶缸,他也就下决心干这票买卖了。

“王真,朕佩服你的事业心,现在咱们琢磨一下如何和柳隐讨价还价,争取最大利益吧?”

朱明复又递给他一支烟,自己也点燃一支,君臣二人在烟雾中想出了很多诡计。

“皇上,五十万太少了!应该一百万!”

“不,朕觉得应该拿干股,然后按盈利分红,这样每年的收益都能增长。”

“皇上,你比我还要贪啊!”

“皇上,我们不应该仅只在秦淮搞,还应该再苏杭等处也搞个情报特区,这样每年起码有几百万进项吧!”

“王真,你太邪恶了!”

“皇上,我们还可以利用情报去敲诈官员的钱财啊!”

“混账!你把朕当劫匪啊,朕最多是个商人而已,你要记住赚钱的要诀是让人乖乖把口袋里的钱掏出来,‘强抢’,那是野蛮时代的遗迹。”

“皇上圣明!老奴万分佩服!”

经过二人一阵紧张的磋商,朱明复决定由王真负责牵头设立一个新的情报组织,这个情报组织设在大都督府下面,秦淮河将被允许被划入情报特区,不受其他部门的管辖,同时这个情报组织将成为秦淮河的管理机构。

“王真,既然事情已经商定了,那这个情报机构叫什么名好呢?安全局?克格勃?还是军情六处?”朱明复决心一定要取个响亮的好名字。

“皇上,老奴有个好名字,叫东厂如何?”

“这个名字太,太那个了,不行!”朱明复的脸无比阴沉。

“这个名字叫起来听响亮的啊,又押韵,又让人不知底细。”王真有点委屈。

“你为什么会想到这个烂名字?”朱明复甚至怀疑王真也是穿越过来的。

“皇上,你注意到老奴在《八号周刊》上的笔名没有?”

“好像是叫东方雄吧。”

“皇上圣明,东厂之名就是源于此啊。”

“啊!···············”朱明复无语,难道东厂之名如此彪悍,历史都改变了,它还要转了那么多弯弯坚不可摧得冒出来。

最后,朱明复决定搁置争议,先带王真去和柳隐谈判,等敲定各项细节后,再去找翰林院那帮人,请他们引经据典取个好名字,反正那个臭名昭著的“东厂”是绝对不在考虑范围的。

第10章 特区计划第39章 密道之旅2 明史梅殷传摘录第44章 阴谋暴露第59章 九鼎之肉第10章 明教总坛第47章 徐军入城徐辉祖反对朱熹的背景材料2第26章 土豪的冬天第2章 千年教堂第42章 谁在骗谁第17章 天大买卖第9章 夜访柳隐(二)第13章 大内议婚处(下)第6章 千古奇论(二)第4章 太监最有才第6章 冒死上书第9章 玉汝于成第6章 千古奇论(二)第27章 不谋而合第25章 魔鬼宴会第46章 兵戎相见第11章 大喜大悲第49章 解决方案第49章 走向虎穴第41章 阴招叠出第26章 审心审人第37章 深夜遇刺第27章 酒之祸福第16章 浪子归家第8章 夜访柳隐(一)第32章 说服梅殷第20章 特务专业考试第52章 请你去远方第53章 平倭之战(一)第44章 阴谋暴露徐辉祖反对朱熹的背景材料2第59章 九鼎之肉1 建文帝的行踪之谜第18章 报恩之时第32章 说服梅殷第18章 异国狱友第54章 平倭之战(二)第18章 各得其所第58章 他是我孙子(四)第33章 南征安南第52章 请你去远方第3章 遭遇哀兵第30章 对马岛上第40章 苏州府衙第28章 引火烧身第60章 告别谈话第7章 和平协议(上)感谢支持我的书友第56章 平倭之战(四)2 明史梅殷传摘录第1章 奸商无敌第10章 铜亭密议第3章 海禁之争第44章 阴谋暴露第39章 跑不掉的大锦鲤第17章 除夕逼婚第10章 明教总坛第14章 洪蛟其事第42章 求贼捉贼第50章 府衙大牢第48章 前尘往事成云烟第56章 他是我孙子(二)第4章 谁布的局第50章 府衙大牢第57章 平倭之战(五)第8章 夜访柳隐(一)第3章 海禁之争第1章 奸商无敌徐辉祖反对朱熹的背景材料2第24章 降龙伏虎第50章 战不过才和第45章 食尔之肉第51章 救君和杀将第26章 土豪的冬天第26章 土豪的冬天第20章 特务专业考试第17章 惊天真相第6章 千古奇论(二)第28章 发战争财第52章 铜亭危局第9章 南京失守第20章 特务专业考试第5章 送别梅殷第52章 铜亭危局第46章 兵戎相见第30章 对马岛上第1章 开大朝会第47章 徐军入城第31章 看海的秀吉第1章 万象更新第7章 和平协议(上)第16章 讨要赏赐第9章 南京失守第5章 千古奇论(一)
第10章 特区计划第39章 密道之旅2 明史梅殷传摘录第44章 阴谋暴露第59章 九鼎之肉第10章 明教总坛第47章 徐军入城徐辉祖反对朱熹的背景材料2第26章 土豪的冬天第2章 千年教堂第42章 谁在骗谁第17章 天大买卖第9章 夜访柳隐(二)第13章 大内议婚处(下)第6章 千古奇论(二)第4章 太监最有才第6章 冒死上书第9章 玉汝于成第6章 千古奇论(二)第27章 不谋而合第25章 魔鬼宴会第46章 兵戎相见第11章 大喜大悲第49章 解决方案第49章 走向虎穴第41章 阴招叠出第26章 审心审人第37章 深夜遇刺第27章 酒之祸福第16章 浪子归家第8章 夜访柳隐(一)第32章 说服梅殷第20章 特务专业考试第52章 请你去远方第53章 平倭之战(一)第44章 阴谋暴露徐辉祖反对朱熹的背景材料2第59章 九鼎之肉1 建文帝的行踪之谜第18章 报恩之时第32章 说服梅殷第18章 异国狱友第54章 平倭之战(二)第18章 各得其所第58章 他是我孙子(四)第33章 南征安南第52章 请你去远方第3章 遭遇哀兵第30章 对马岛上第40章 苏州府衙第28章 引火烧身第60章 告别谈话第7章 和平协议(上)感谢支持我的书友第56章 平倭之战(四)2 明史梅殷传摘录第1章 奸商无敌第10章 铜亭密议第3章 海禁之争第44章 阴谋暴露第39章 跑不掉的大锦鲤第17章 除夕逼婚第10章 明教总坛第14章 洪蛟其事第42章 求贼捉贼第50章 府衙大牢第48章 前尘往事成云烟第56章 他是我孙子(二)第4章 谁布的局第50章 府衙大牢第57章 平倭之战(五)第8章 夜访柳隐(一)第3章 海禁之争第1章 奸商无敌徐辉祖反对朱熹的背景材料2第24章 降龙伏虎第50章 战不过才和第45章 食尔之肉第51章 救君和杀将第26章 土豪的冬天第26章 土豪的冬天第20章 特务专业考试第17章 惊天真相第6章 千古奇论(二)第28章 发战争财第52章 铜亭危局第9章 南京失守第20章 特务专业考试第5章 送别梅殷第52章 铜亭危局第46章 兵戎相见第30章 对马岛上第1章 开大朝会第47章 徐军入城第31章 看海的秀吉第1章 万象更新第7章 和平协议(上)第16章 讨要赏赐第9章 南京失守第5章 千古奇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