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五章 齐魏真意

七月中旬,迅猛的江水终是逐渐安歇了下来,因为此场泛滥的江水,占据了楚西之地的楚军也是丧失了在楚西战场之上的主动发兵权,甚至是在吴国大将伍员的“疲兵之计”中逐渐软疲了下来,对于荆军占据了江陵一事也是无可奈何。

而荆军占据了江陵之后,林玧琰也是借到了宛城的消息,乃是秦公亲笔所写的私信,言明魏国会盟文书已经是传到了秦国中,且是言明此番魏国主持的徐州会盟详细的消息,将会是在十月在徐州召开会盟,以魏齐为东西盟主,彼时秦国、赵国、韩国、燕国以及大大小小二十来个诸侯小国将会率师在徐州会盟。

是的,乃是率师会盟!

自古会盟便是为了“尊王攘夷”,而率师会盟的目的性更为明白一些,就是为了“攘夷”。

作为盟主的魏国和齐国显然是要大方得多,一力承担了诸侯会盟率师而来的粮草,且是言明,无论是诸侯列国出兵多少,魏国和齐国将会尽数承担其所需粮草。

这般一来,倒是让楚国十分畏惧了,毕竟楚国如今的境遇乃是如同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楚魏齐三国乃是不同阶段的中原霸主,但是此番齐魏两国却是结盟了,还是昭告天下的率师会盟,这点意思,楚国自然是将自己作为了首当其冲。

原先认为吴国对于楚国来说,不过是针芒刺背而已,但是楚国和吴国几番交战以来,楚国居然是惊人的发现,吴国岂会是一根衣针,而是一把真真切切的刀子,现在几乎是扎进了楚国的血肉之中。

担惊受怕的楚王在得闻魏齐的徐州会盟之后,权衡过后,为了避免成为徐州会盟的众矢之的,楚王也是派遣出国朝堂之上的大臣作为使者前往魏齐两国,表示愿意以“诸侯列国”的身份,会盟徐州。

拍板此事的乃是魏侯,见到了楚王的文书,魏侯也是笑了笑说道:“楚子既然是想要会盟,孤自是欣喜不过,便是允了楚子吧!”

楚子?

自楚国称王以来,中原列国何人敢当着楚臣的面称呼“楚王”为“楚子”?

楚国使者陈珍也是在心中叹息了一声,却是不敢在面容之上对此事有任何意义,如今的吴国已然是成了楚国的心腹大患,秦国皆是得罪不起,更何况是魏齐这等庞然大物。

陈珍终是应声而返回郢都,将此时禀告了楚王,陈珍知晓楚王好大喜功,故此也是将魏侯对于楚王的轻视隐瞒了下来,楚王知晓了魏国的意思之后,终于是缓释了下来,随后也是点了点头对陈珍说道:“齐魏在魏齐和盟,大楚需要派出多少人马才算是合适?”

“回禀我王,魏齐徐州会盟极有可能乃是炫耀武功,如今大楚又是强敌在侧,若是出兵太多,内则抵御吴国不敌,外则长魏齐微风。”陈珍也是近了一步,稍稍压低了声音说道:“王上,徐州会盟,局势为名,若是大楚派出军队士卒过多,实在是招来齐魏忌惮,甚至是会为大楚再招来兵祸之灾!”

对于陈珍此话,楚王还是真真切切的听到了心里,与充斥在大楚朝堂的多是楚国的权贵人物不同,陈珍乃是中原士子,对于派系林立的楚国朝堂来说,陈珍能够依靠的只有楚王的信任罢了。

是故,楚王意识里就将陈珍当作自己人。

又是思索了片刻,楚王也是点了点头说道:“既然如此,此番派往徐州的楚军必不能太过招摇,陈卿,便是由你率领三千楚卒奔赴徐州,若是安宁无事,孤必定是重用你为孤大楚的……令尹也是未必不可能!”

“多谢王上!”陈珍亦是拱手谢道。

就在楚国朝堂这一副姿态的时候,林玧琰也是在江陵渡口,准备返回北岸的大秦境内。

芈云自己也是不知为何,对于林玧琰的离开,居然是产生了留恋之意,要知晓,林玧琰前来江陵不过是一两个月之内的事情,居然便是让自i居然莫名的想要留下他。

芈云终是摇了摇头,将这种想法归结到“看重秦公子赢琰的统率能力”之上,最后,对于已经是跨上了舟船之上的赢琰,一直趁着脸色的芈云也是终是开口说道:“江水暴涨,江北之地亦是被淹,回去的消息多加小心!”

林玧琰点了点头,最后也是对芈云点了点头,告诫道:“荆军已经是占据了江陵,便是立在了楚西之地,勿要急功冒进,那楚将远章的心思缜密绝非普通人可比,务必是要多加小心!”

芈云点了点头,面容上没有任何脸色,似乎是只当这林玧琰这番话为耳边风。

林玧琰摇了摇头告诫道:“吴楚之战乃是两虎博弈,此时的荆国来说,不过是两三头残狼而已,时机未到便是要贸然进军,最大的可能便是自取灭亡!”

闻言,芈云终是点了点头,算是真正地接纳了此事。

林玧琰登上了舟船,见到芈云不言,终是挥了挥手,吩咐船夫开船,芈云亦是拱了拱手,便是径直率领人马折返回了江陵。

见到芈云转身的背影,林玧琰也是眯起来了眼睛,当下也是将视线挪移到了浩浩汤汤流淌的江水之上,似乎是有着无数的殷红染透这江水,林玧琰也是喃喃道:“恐怕你的肩膀之上还是担不起死在这江水洪涝之中的数十万荆民……”

是的,林玧琰此番前来荆地,便是已经是做好了预算,楚西之地对于大秦来说,终究是一块隐患,若是将其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才算是真正地解决了此地的遗患,说不得好好治理楚西之地,便是能够将此地作为大秦的又一粮仓呢!

让芈云背负起这数十万的荆民性命,并非是林玧琰将芈云的价值看轻于楚西之地对于大秦的重要性,而是唯有如此做,楚西之地和芈云皆是属于大秦!

姑且将此事放下,林玧琰的思绪也是落到了这“徐州会盟”一事上,君父居然是为了此事直接打断林玧琰的“南巡”之计,看来此事的重要性已经是超过了秦公的预料。

当下林玧琰便是返回江北之地,都是没有绕道柘城,直接自武陵进入南郡,最后再朝着南阳赶返回去。

到达宛城的时候,已经是八月初,林玧琰一回到宛城,面见的便是秦公,秦公也是对林玧琰如是说道,乃是大秦的细作已经是探查清楚了,此番魏齐两大中原霸主,在徐州会盟那的真正用意,乃是……徐州相王!

“相王!”

林玧琰听闻也是惊骇十分,王的称号在整个中原,除了姬周天子能够用之外,诸侯只能够作为“诸侯”,若是用了王号,便是僭越!

那可是天下之大不韪的事情。

秦公对此事倒是出奇的平淡,似乎是对此时欣然接纳,亦是让林玧琰对秦公提问道:“君父,难道就默认了此事么?”

“不认,又该如何?”秦公亦是扭回头说道:“此番徐州会盟,乃是魏齐两国联手的动作,如今中原的大半诸侯皆是魏齐两国的附庸,唯一能够牵制二者的楚国也是腹背受敌,赵国、韩国、燕国等大大小小二十余诸侯,皆是魏国明言邀请入盟,若是大秦不允,绝对是会成为众矢之的!”

“至于姬周王室那边,这些年来,诸侯欺凌姬周王室、姬周王室自甘堕落做的事情难道还少了么!”

秦公的言语之中,不乏是对姬周王畿的失望,秦公终是对林玧琰叹了一声说道:“真正的乱世已经是来了,恐怕徐州会盟之后,失去了姬周天子作为天下共主的威信,这中原恐怕是真正了成为了乱世!”

林玧琰点了点头,对于此事并非是不能够接受,实际上听闻此事,也只是最初的惊讶而已,齐魏的这番作为,的确是能够值得林玧琰这一番惊讶。

“君父此番招回儿臣所为何事?”

秦公想了想对林玧琰吩咐道:“孤要你率军前往河阴!”

“河阴?”林玧琰也是有些不解。

秦公也是解释道:“此番魏齐为了顺利达成徐州会盟,也是不惜血本,居然是要担负起这前去率师的粮草,大秦缺粮,此番未必不能够换取来足够的粮食。”

“再者大秦不欲率天下之先反对徐州会盟,魏秦交好,倒不如趁此交好魏国!”

“儿臣明白了,不知此番君父究竟是需要调动多少人马?”

“不宜太多,自然也是不宜太少,约莫是在三万左右,其中南阳军、羽林军皆是北境重兵,自是不可轻易调动,韩卿也是建议孤将此事交给你!”

林玧琰点了点头:“大秦民间足以半月之内招募起来三万人马……甚至更多!”

闻言,秦公也是有点讶然之色,秦公给林玧琰的募兵期限乃是五十日,即便是韩悝的预测至少也是需要一个月,曾几何时大秦要是招募如此的兵马,至少是需要半年的时间前后筹措。

但林玧琰只需要十五日!

秦公对六子在统兵一事上毫无怀疑,当下也是点了点头说道:“当真是半月之内,三万兵马便是能够进驻到成皋?”

此话自然是得到了林玧琰的应允,秦公既然是得到了六子的肯定回答,自然就是挥了挥手,让林玧琰退了下去。

从民间招募起来三万兵马之事,看似人数众多,其实并不然,这亦是数年以来大秦不断推行和完善编户齐民之策的益处,要是想最多十五日的募兵时间,且是要赶到成皋会合,必定是在颖阴郡和南阳郡征兵,而这颖阴郡和南阳军乃是大秦人口最多的两大郡治,人口达到了一百五十万人的规模,招募起来三万可用之兵,并非是太难的事情。

林玧琰也是赶到了东宫,近来林玧琰并不身处在东宫之内,主政这里乃是林玧琰的家卿温向衡,见到了林玧琰到来,温向衡也是前来迎接。

未待温向衡见礼,林玧琰便是吩咐道:“草拟一份征兵文书,将其印刷数千份,传至大秦南阳郡每一座驿站,征用两郡之地每一可用之兵,务必是要八月二十日之前,赶往成皋聚集!”

“八月二十日!”温向衡亦是有些惊诧的看向林玧琰:“殿下募兵如此之急,莫不是大秦又是要开战了?”

林玧琰摇了摇头,对温向衡说道:“此举也是为了看清楚编户齐民和军功授爵制下的大秦之民究竟是需要多长时间转换为大秦之卒!”

知晓了林玧琰真正用意的温向衡亦是想了想,才是对林玧琰稍稍犹豫的说道:“如今已经是八月初六,距离二十日不过只有十四天,殿下,这时间是不是有些太赶了?”

林玧琰没有说话,温向衡此人的确是一位可用之人,乃是一位“力求稳定”的儒臣,正是因为如此,也是有着一个让林玧琰不喜的所在,就是“太希望稳定了”,但偏偏这个战国乱世却是一个最为动荡的时代。

见到林玧渊不喜,温向衡也是咽下来一些话,对着林玧琰抱了抱手道:“下臣这就去办!”

林玧琰这才脸色有所缓和,随后林玧琰进了东宫,浏览了一遍东宫的一应事物觉得没有什么差错之后,便是动身前往成皋。

八月初九,林玧琰到来成皋,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秦卒,林玧琰也是知会驻守在此处的南阳军与羽林军就地修筑营寨。

八月初十,终是有着第一批秦卒到来,乃是辰时时分,人数并不多,不过是十数人左右,乃是颖阴的北部一座叫做牛阑的城邑到来的,距离成皋不到七十里路,才是来的这般快。

八月十一,所来的人数乃是昨日总和的十多倍,总共达到了两千多人。

八月十四日,颖阴都尉赢如意率领万余颖阴戍卒到来,此时前来这成皋的兵马已经是到了三万之数,而且在南阳和颖阴的直道上,且是有着无数的秦国乡间青壮正是携带着军备、干粮前往成皋。

第一百七十二章 江夏守第二百三十二章 备战安排第七十五章 决战(中)第六百六十四章 大秦反击第七百四十一章 逄涓心思第四百六十七章 九章算术第二十二章 上林苑之制第三百五十五章 柘王出军关于【加更】的二三事第一百零七章 寿王赴宴第六百五十八章 四兄用意第二百七十六章 投名状第二百九十八章 众说纷纭(上)第五十二章 随国失守第五百二十七章 夫概攻秦第一百八十一章 商议大策(下)第五十六章 火烧乌林第四十五章 上报田税(一)第三百六十二章 楚国的许诺第四百五十七章 九宾之礼第六百四十四章 宣后召见第二百七十一章 秦宫反应第三百零七章 土地争夺第七百四十一章 逄涓心思第二百三十九章 鞠信领命第十一章 谋取田地第二百零七章 诡异之处第一百四十章 意外来援第一百零九章 寿王归城第三百四十九章 邀请寿王第七百九十六章 又逢巨变!第三百零四章 内朝新政第二百五十三章 新营地第六百九十二章 大败韩燕联军第三百零五章 起于垒土第九十七章 兵临襄城(上)第七百八十一章 范离别越第四十章 献土归秦第二十七章 白马将房德第二百一十八章 先发制人【二合一】第一百六十三章 风雨欲来第一百三十五章 归来第六百二十八章 秦卒请战第五百八十九章 陇东退军第四百五十一章 到达大梁第三百四十九章 邀请寿王第一章 赢姓林氏之南秦第六百零六章 效仿武卒第三百二十七章 查案第四百九十一章 汜水关破第二百二十四章 新秦宫蓝图第五百三十章 吴军欲来第八百一十五章 赵庭君臣第三百四十六章 严肃军纪(上)第四百七十章 借道成皋第四百五十三章 兄弟相见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柱国熊纪第一百五十七章 北境落幕第一百章 撤军过后第六百一十五章 魏武卒出第五百零二章 水攻真意第二百七十九章 斥候营(下)第四百七十四章 言辞之才第六百九十七章 冬岁之前第一百七十章 鲁阳君第四百五十一章 到达大梁第一百八十四章 南阳事变第七百五十章 现局安排第二百八十一章 辞别回乡第六百二十五章 首战河西军第三十二章 进宫第二百七十三章 和谈(上)第六十六章 大战将起第四百零八章 吴国野心第四百零九章 密夺郢都第五十七章 粮烟四起第五百三十一章 两军首战第四百六十四章 东宫新部第五百八十七章 嬴珏态度第二百七十章 夺回武关第一百八十八章 寿王求粮第四百八十五章 天子血诏第六百七十八章 淯水商谈第三百零九章 公子琰的应对第五百九十三章 右军间隙第一百八十九章 谈判第七百零一章 衡山冬日第十章 推行新制第七百一十七章 伯丕大败第四百五十四章 宅中冲突第四十九章 青穂宫落幕第七百八十章 吴越落幕第七十三章 决战开启第一百三十一章 南郡剧变第七百七十六章 吴越又乱第一百二十二章 明子夫至南郡第五百九十二章 蓝田各部第六百八十章 吴国奇兵第六百一十八章 安邑附降第五百九十六章 胡伤应待
第一百七十二章 江夏守第二百三十二章 备战安排第七十五章 决战(中)第六百六十四章 大秦反击第七百四十一章 逄涓心思第四百六十七章 九章算术第二十二章 上林苑之制第三百五十五章 柘王出军关于【加更】的二三事第一百零七章 寿王赴宴第六百五十八章 四兄用意第二百七十六章 投名状第二百九十八章 众说纷纭(上)第五十二章 随国失守第五百二十七章 夫概攻秦第一百八十一章 商议大策(下)第五十六章 火烧乌林第四十五章 上报田税(一)第三百六十二章 楚国的许诺第四百五十七章 九宾之礼第六百四十四章 宣后召见第二百七十一章 秦宫反应第三百零七章 土地争夺第七百四十一章 逄涓心思第二百三十九章 鞠信领命第十一章 谋取田地第二百零七章 诡异之处第一百四十章 意外来援第一百零九章 寿王归城第三百四十九章 邀请寿王第七百九十六章 又逢巨变!第三百零四章 内朝新政第二百五十三章 新营地第六百九十二章 大败韩燕联军第三百零五章 起于垒土第九十七章 兵临襄城(上)第七百八十一章 范离别越第四十章 献土归秦第二十七章 白马将房德第二百一十八章 先发制人【二合一】第一百六十三章 风雨欲来第一百三十五章 归来第六百二十八章 秦卒请战第五百八十九章 陇东退军第四百五十一章 到达大梁第三百四十九章 邀请寿王第一章 赢姓林氏之南秦第六百零六章 效仿武卒第三百二十七章 查案第四百九十一章 汜水关破第二百二十四章 新秦宫蓝图第五百三十章 吴军欲来第八百一十五章 赵庭君臣第三百四十六章 严肃军纪(上)第四百七十章 借道成皋第四百五十三章 兄弟相见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柱国熊纪第一百五十七章 北境落幕第一百章 撤军过后第六百一十五章 魏武卒出第五百零二章 水攻真意第二百七十九章 斥候营(下)第四百七十四章 言辞之才第六百九十七章 冬岁之前第一百七十章 鲁阳君第四百五十一章 到达大梁第一百八十四章 南阳事变第七百五十章 现局安排第二百八十一章 辞别回乡第六百二十五章 首战河西军第三十二章 进宫第二百七十三章 和谈(上)第六十六章 大战将起第四百零八章 吴国野心第四百零九章 密夺郢都第五十七章 粮烟四起第五百三十一章 两军首战第四百六十四章 东宫新部第五百八十七章 嬴珏态度第二百七十章 夺回武关第一百八十八章 寿王求粮第四百八十五章 天子血诏第六百七十八章 淯水商谈第三百零九章 公子琰的应对第五百九十三章 右军间隙第一百八十九章 谈判第七百零一章 衡山冬日第十章 推行新制第七百一十七章 伯丕大败第四百五十四章 宅中冲突第四十九章 青穂宫落幕第七百八十章 吴越落幕第七十三章 决战开启第一百三十一章 南郡剧变第七百七十六章 吴越又乱第一百二十二章 明子夫至南郡第五百九十二章 蓝田各部第六百八十章 吴国奇兵第六百一十八章 安邑附降第五百九十六章 胡伤应待